四年级上册教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四年级上册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四年级上册教案

四年级上册教案范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编码的特点,学会运用数字进行简单的编码。

2.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数字编码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应用的广泛性。

过程与方法:

3.在学生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这个完整的数学思辨过程中初步探究出“编码”这一数学思想方法的基本特点,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和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4.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逐步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

掌握数字编码的基本特点,学会运用数字进行简单的编码

教学难点

在于学生如何在辨析、实践中逐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广泛应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搜集到的身份证号码、生活中常见的编码

教学过程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课前谈话:

老师知道同学们很会学数学,谁来说说如何才能上好数学课?

自由发言

通过课前谈话和讲故事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引导学生养成“会倾听、善思考、敢表达”的良好听课习惯。

《聋哑人和盲人到五金店买钉子和剪刀》的故事:有一位聋哑人,想买几根钉子,就来到五金商店,对售货员做了这样一个手势:“左手食指立在柜台上,右手握拳做出敲击的样子”。售货员见状,先给他拿来一把锤子,聋哑人摇摇头。于是售货员就明白了,他想买的是钉子,聋哑人买好钉子,刚走出商店,接着进来一位盲人。这位盲人想买一把剪刀,请问:“盲人将会怎样做?”

学生猜答案,谈想法。

二、新课导入

(1)师:同学们认识我吗?知道我的名字吗?(从屏幕上找到答案了,齐读一下)

师:我是某某,那“某某”真的是我吗?

师:正如同学们说的一样。如果在百度上输入“某某”搜索一下,我们一共可以找到像这样的信息600多条(课件出示百度搜索到的图片)。看来关于“某某”的信息还真不少!下面咱们就选择几条,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

师:这5条信息中说的都是我吗?哪些说的是我,哪些不是?说说理由。

师:(总结)第一条,年龄不合适;第二条与事实不符;第三条人物的地址不对!

师:大家认为有可能的是4.5这两条了。可仅仅只通过这些信息还是不能确定我的身份。其实要想确定一个人的身份,只要知道一个号码就可以了。知道是什么号码吗?

师:对了!我国每一个公民都有一个唯一的、不变的用来表示自己身份的号码,就是身份证号码。

(2)师:这是两个某某的身份号码,现在你有答案了吗?(出示两位某某的身份号码。)

说说你的想法。

师:他认为在身份号码中有表示性别的数字,进而得出了判断。(板书。)

师:那他的判断对不对呢?咱们来检验一下。这是我的身份证,身份号码是……现在能确定我的身份了吗?都有谁猜对了?请大家齐读一下我的身份号码。(板书。)

(1)说老师的名字,根据网上搜集到的有关某某的信息,结合自己的经验初步对马老师的身份进行判断。

(2)借助身份证编码的帮助和自己对身份证号码组成的了解,判定马老师的身份

采用网上搜索自己名字的方式导课:

一、是感觉这种导课方式比较新颖,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是为了掌握学生对身份证号码组成的了解情况,以便接下来更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学,实现依学定教;

三、是通过让学生借助身份证号码确定那一条信息是我本人,初步体验到编码的唯一性。

四、引导学生养成通过网络搜集、处理信息的意识,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

三、探究活动

1.探索身份证号码的组成。

(1)猜测身份证号码的组成

师:同学们借助身份证号码的帮助,确定了那一条信息说的是马老师。可见身份证号码真的很重要,那你明白组成身份证号码的这些数字所代表的含义吗?课前老师也让大家搜集了自己的身份证号码。下面就请同学们按照大屏幕上面的要求来进行研究。

(2)大屏幕出示探究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把你了解到的有关身份证的信息互相说一说。再和老师的身份证号码比一比,想一想、猜一猜,身份证号码中的这些数字都代表什么含义?如果有疑问,就记录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

(3)展示探究成果。

师:同学们通过大家对同组间同学身份证号码和老师身份证号码的比较和猜测,一定有很多的发现或想法,谁来说说?

(4)进行有意义的接受教学。

师:(结合学生汇报小结。)正像前面许多同学谈到的那样,身份证号码的前6位数字表示的是居民常住户口所在的地址码。这里的37表示的就是——省(山东省),23表示的是——滨州市,01表示的是滨城区。

师:(边指边画边)身份号码的7到14位是--出生日期码,15到17位是顺序码。同一常住户口所在地、同一日期出生的人在办理身份号码时要按一定的顺序编号,这里有一个原则就是把奇数分配给男性,偶数分配给女性。

师:身份号码的最后一位是校验码,它根据前17位数字按照统一的公式计算产生的,既提高号码的有效利用率,又很好地起到检验的作用。

(5)揭示课题。

师:像身份号码这样用预先规定的方法将文字、数字或其他符号组合在一起用来表示一定含义的,在数学上我们就把它称之为(生:编码)。像身份证号码都是有数字组成的,顾名思义就叫做(生:数字编码)。这节课我们重点来学习数字编码。(板书课题)

(1)、(2)借助自己课前搜集到的身份证号码和有关身份证号码的知识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比较、猜测的方法探究身份证号码的组成

(3)展示自己小组的探究成果

(4)进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5)结合学习到的身份号码组成的知识,提炼出本节课课题

通过课前让学生收集身份证号码、对身份证号码的组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是为了让学生经历搜集信息、分析整理信息和抽象概括的能力。课前通过和学生交流发现部分同学对“地址码和出生日期码”有一些了解,而对“顺序码和校验码”比较陌生,再就是我感觉在身份号码的组成中“地址码”和“出生日期码”与学生的生活距离更近一些,便于学生进行猜想,而“顺序码”和“校验码”离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远不便于学生进行探究,所以该教学环节我采用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为辅的教学模式。

2.探索编码的特性。

(1)位数相同、科学规范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了解了身份号码的组成?现在请大家看看收集到的号码,还有什么疑问吗?

师:马老师的生日应该是哪一天?(1984年1月23日),可这里为什么要加上一个0呢?

师:那为什么后面还要写一个X呢?

师:身份号码前面用0占位,位数的一增;后面用罗马数字代换,位数的一减,其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为了保证同一类编码的位数相同,而这也恰恰正是编码科学性与规范性的最好体现。

(1)说自己的困惑,猜测“出生日期码”前加0和“校验码”用罗马数字“X”表示的目的。

明确同一类编码的数位要相同

本环节的设计是紧接着上一环节来的,目的是让学生对编码的一些重要特点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2)编码时要注意编码的适用范围,选取重要的、不变的信息。

①师:看来这编码中的学问还真不少,这也激发了老师编码的兴趣,看看我编的。出示198401231(有出生年月和性别)

师:用这个来表示我的身份证行不行?

师:再缩小点范围就在咱们之间用这个编码行吗?

师:如果在咱们班级里给自己编一个码,用几位数就行。

师:在咱们整个四年级行吗?在咱们整个授田英才学园?整个滨城区……生:不行

师:看来编码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引导学生说出:编码的适用范围)。

②师:信息少了不全面,那么我又在我的身份证号码中加了18位,看看行不行?(课件出示:372301198401232726172160423210012911,代表我的年龄、腰围、身高、体重、鞋码、裤长、血型、民族)

师:有的同学笑了,笑过之后应该有自己的数学思考。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在编码的时候我们应选择?

师:血型、民族很重要,不发生变化,会不会加进去呢?

师: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说不定真的要补充上“血型”和“民族”这两个重要的信息。因为编码他是一门科学,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①结合老师第一次的身份编码,明白要注意编码的使用范围

②结合老师第二次的身份编码,明白编码要选用重要的、不变的信息

通过自己对身份证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编码,一次次的刨制教学陷阱,让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不断的进行激烈的辩论、不断的自我否定,然后比较自然地得出编码的基本特点。

(3)编码的发展。

师:可能有的同学会发现旧的身份编码只有15位。(板书。)

新的身份证编码变成了18位,这里加入的具体年份和校验码有效地提高了编码的使用率。

师:所以有的专家预测,不久的将来可能真的要在我们的身份证号码前面再加上18位。(大屏幕出示)

师:这样我们就真的与国际接轨了。

学习编码的发展史

使学生初步了解编码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学习编码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编码的动机。

四、课内练习

1.

你能帮这对双胞胎姐妹把身份证号码补充完整吗?

豆豆,女,1999年1月4日出生于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

乐乐,女,1999年1月4日出生于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

3

7

2

3

1

9

6

6

9

6

8

x

师:即使是双胞胎身份证号码也不一样,正是编码唯一性的最好体现。

2.我是编码设计者。

(1)我校要为今年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制作校牌,一年级有10个班,每班35名同学,若在每个校牌上设定一个编号,你认为编号中应该包含哪些信息?

(2)若设定在每一个编号的末尾用1表示男生,用2表示女生。张红同学是我校一年级三班的第23号同学,是一名女同学。应该如何编号?

(3)我校张华的编号是200903121,你能从这个编号中知道哪些信息?

1.自主思考、展示

2.自主思考,小组内交流,全班展示、讨论,优化设计方案。

通过典型练习题设计的帮助学生进一步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本课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数字与编码。通过学习,你都知道了些什么?说说你的收获。

思考、谈收获、倾听同学发言

学生自己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懂得与他人分享学习成果,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意识和能力。

六、生活指导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在哪见到过数字编码呢?(生:举例)

师:这样说下去能说的完吗?

师:老师也搜集一些欣赏生活中常见的数字编码的图片

四年级上册教案范文2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用平均数知识解释解决简单实生活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初步感知“移多补少”等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借助移多补少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一,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晋州有个儿童乐园,在摩尔新街,叫童乐湾儿童乐园,你们谁去过?

生:举手。

师:你们知道王老师最喜欢在童乐湾玩什么吗?猜猜看!

生:碰碰车。

生:快乐单车。

师:猜不到吧,告诉你们吧,我最喜欢的是投篮,在童乐湾,我练成了投篮高手,你们相信吗?

生:有的相信。有的不相信。

师:不过还别说,我们班上的吴彧航、陈博豪、位硕男对我的投篮技术也深表怀疑。就在前几天,他们三人还约我进行了一场“1分钟投篮挑战赛”。怎么样,想不想了解现场的比赛情况?

生:(齐)想!

二,初步感知:

师:首先出场的是吴彧航,他1分钟投中了5个球。可是,吴彧航对这一成绩似乎不太满意,觉得好像没有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想再投两次。如果你是王老师,你会同意他的要求吗?

生:我不同意。万一他后面两次投中的多了,那我不就危险啦!

生:我会同意的。做老师的应该大度一点。

师:呵呵,还真和我想到一块儿去了。不过,吴彧航后两次的投篮成绩很有趣。

(师出示吴彧航的后两次投篮成绩:5个,5个。生会心地笑了)

师:还真巧,吴彧航三次都投中了5个。现在看来,要表示吴彧航1分钟投中的个数,用哪个数比较合适?

生:5。

师:为什么?

生:他每次都投中5个,用5来表示他1分钟投中的个数最合适了。

师:说得有理!接着该陈博豪出场了。陈博豪1分钟又会投中几个呢?我们也一起来看看吧。

(师出示陈博豪第一次投中的个数:3个)

师:如果你是陈博豪,会就这样结束吗?

生:不会!我也会要求再投两次的。

师:为什么?

生:这也太少了,肯定是发挥失常。

师:正如你们所说的,陈博豪果然也要求再投两次。不过,麻烦来了。(出示陈博豪的后两次成绩:5个,4个)三次投篮,结果怎么样?

生:(齐)不同。

师:是呀,三次成绩各不相同。这一回,又该用哪个数来表示陈博豪1分钟投篮的一般水平呢?

生:我觉得可以用5来表示,因为他最多,二次投中了5个。

生:我不同意,吴彧航每次都投中5个,所以用5来表示他的成绩。但陈博豪另外两次分别投中4个和3个,怎么能用5来表示呢?

师:也就是说,如果也用5来表示,对吴彧航来说——

生:(齐)不公平!

师: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生:可以用4来表示,因为3、4、5三个数,4正好在中间,最能代表他的成绩。

师:不过,陈博豪一定会想,我毕竟还有一次投中5个,比4个多1呀。

生:(齐)那他还有一次投中3个,比4个少1呀。

师:哦,一次比4多1,一次比4少1……

生:那么,把5里面多的1个送给3,这样不就都是4个了吗?

师:数学上,像这样从多的里面移一些补给少的,使得每个数都一样多。这一过程就叫“移多补少”。移完后,陈博豪每分钟看起来都投中了几个?

生:(齐)4个。

师:能代表陈博豪1分钟投篮的一般水平吗?

生:(齐)能!

师:轮到位硕男出场了。(出示图)位硕男也投了三次,成绩同样各不相同。这一回,又该用几来代表他1分钟投篮的一般水平呢?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

生:我觉得可以用4来代表他1分钟的投篮水平。他第二次投中7个,可以移1个给第一次,再移2个给第三次,这样每一次看起来好像都投中了4个。所以用4来代表比较合适。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我们先把位硕男三次投中的个数相加,得到12个,再用12除以3等于4个。所以,我们也觉得用4来表示位硕男1分钟投篮的水平比较合适。

[师板书:3+7+2=12(个),12÷3=4(个)]

师:像这样先把每次投中的个数合起来,然后再平均分给这三次(板书:合并、平分),能使每一次看起来一样多吗?

生:能!都是4个。

师:能不能代表位硕男1分钟投篮的一般水平?

生:能!

师:其实,无论是刚才的移多补少,还是这回的先合并再平均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

生:使原来几个不相同的数变得同样多。

师:数学上,我们把通过移多补少后得到的同样多的这个数,就叫做原来这几个数的平均数。(板书课题:平均数)比如,在这里(出示图),我们就说4是3、4、5这三个数的平均数。那么,在这里(出示图),哪个数是哪几个数的平均数呢?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生:在这里,4是3、7、2这三个数的平均数。

师:不过,这里的平均数4能代表位硕男第一次投中的个数吗?

生:不能!

师:能代表位硕男第二次、第三次投中的个数吗?

生:也不能!

师:奇怪,这里的平均数4既不能代表位硕男第一次投中的个数,也不能代表他第二次、第三次投中的个数,那它究竟代表的是哪一次的个数呢?

生:这里的4代表的是位硕男三次投篮的平均水平。

生:是位硕男1分钟投篮的一般水平。

(师板书:一般水平)

师:最后,该我出场了。知道自己投篮水平不怎么样,所以正式比赛前,我主动提出投四次的想法。没想到,他们竟一口答应了。前三次投篮已经结束,怎么样,想不想看看我每一次的投篮情况?

(师呈现前三次投篮成绩:4个、6个、5个)

师:猜猜看,三位同学看到我前三次的投篮成绩,可能会怎么想?

生:他们可能会想:完了完了,肯定输了。

师: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你们看,光前三次,王老师平均1分钟就投中了5个,和***并列第一。更何况,王老师还有一次没投呢。

生:我觉得不一定。万一王老师最后一次发挥失常,一个都没投中,或只投中一两个,王老师也可能会输。

生:万一王老师最后一次发挥超常,投中10个或更多,那岂不赢定了?

师:情况究竟会怎么样呢?还是让我们赶紧看看第四次投篮的成绩吧。

(师出示图)

师:凭直觉,王老师最终是赢了还是输了?

生:输了。因为你最后一次只投中1个,也太少了。

师:不计算,你能大概估计一下,王老师最后的平均成绩可能是几个吗?

生:大约是4个。

生:我也觉得是4个。

师:英雄所见略同呀。不过,第二次我明明投中了6个,为什么你们不估计我最后的平均成绩是6个?

生:不可能,因为只有一次投中6个,又不是次次都投中6个。

生:前三次的平均成绩只有5个,而最后一次只投中1个,平均成绩只会比5个少,不可能是6个。

生:再说,6个是最多的一次,它还要移一些补给少的。所以不可能是6个。

师:那你们为什么不估计平均成绩是1个呢?最后一次只投中1个呀!

生:也不可能。这次尽管只投中1个,但其他几次都比1个多,移一些补给它后,就不止1个了。

师:这样看来,尽管还没得出结果,但我们至少可以肯定,最后的平均成绩应该比这里最大的数——

生:小一些。

生:还要比最小的数大一些。

生:应该在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

师:是不是这样呢?赶紧想办法算算看吧。

[生列式计算,并交流计算过程:4+6+5+1=16(个),16÷4=4(个)]

师:和刚才估计的结果比较一下,怎么样?

生:的确在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

师:现在看来,这场投篮比赛是我输了。你们觉得问题主要出在哪儿?

生:最后一次投得太少了。

生:如果最后一次多投几个,或许你就会赢了。

师:试想一下:如果王老师最后一次投中5个,甚至更多一些,比如9个,比赛结果又会如何呢?同学们可以通过观察来估一估,也可以动笔算一算,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你的想法。

(生估计或计算,随后交流结果)

生:如果最后一次投中5个,那么只要把第二次多投的1个移给第一次,很容易看出,王老师1分钟平均能投中5个。

师:你是通过移多补少得出结论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我是列式计算的。4+6+5+5=20(个),20÷4=5(个)。

生:我还有补充!其实不用算也能知道是5个。大家想呀,原来第四次只投中1个,现在投中了5个,多出4个。平均分到每一次上,每一次正好能分到1个,结果自然就是5个了。

师:那么,最后一次如果从原来的1个变成9个,平均数又会增加多少呢?

生:应该增加2。因为9比1多8,多出的8个再平均分到四次上,每一次只增加了2个。所以平均数应增加2个。

生:我是列式计算的,4+6+5+9=24(个),24÷4=6(个)。结果也是6个。

三、深化理解

,延伸思维

师:现在,请大家观察下面的三幅图,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

(师出示三图,并排呈现)

(生独立思考后,先组内交流想法,再全班交流)

生:我发现,每一幅图中,前三次成绩不变,而最后一次成绩各不相同。

师:最后的平均数——

生:也不同。

师:看来,要使平均数发生变化,只需要改变其中的几个数?

生:一个数。

师:瞧,前三个数始终不变,但最后一个数从1变到5再变到9,平均数——

生:也跟着发生了变化。

师:难怪有人说,平均数这东西很敏感,任何一个数据的“风吹草动”,都会使平均数发生变化。现在看来,这话有道理吗?(生:有)其实呀,善于随着每一个数据的变化而变化,这正是平均数的一个重要特点。在未来的数学学习中,我们将就此作更进一步的研究。大家还有别的发现吗?

生:我发现平均数总是比最大的数小,比最小的数大。

师:能解释一下为什么吗?

生:很简单。多的要移一些补给少的,最后的平均数当然要比最大的小,比最小的大了。

师:其实,这是平均数的又一个重要特点。利用这一特点,我们还可以大概地估计出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生:我还发现,总数每增加4,平均数并不增加4,而是只增加1。

师:那么,要是这里的每一个数都增加4,平均数又会增加多少呢?还会是1吗?

生:不会,应该增加4。

师:真是这样吗?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展开研究。或许你们还会有更多的新发现!不过,关于平均数,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隐藏在这几幅图当中。想不想了解?

生:想!

师:以图6为例。仔细观察,有没有发现这里有些数超过了平均数,而有些数还不到平均数?(生点头示意)比较一下超过的部分与不到的部分,你发现了什么?

生:超过的部分和不到的部分一样多,都是3个。

师:会不会只是一种巧合呢?让我们赶紧再来看看另两幅图吧?

生:(观察片刻)也是这样的。

师:这儿还有几幅图,情况怎么样呢?

生:超过的部分和不到的部分还是同样多。

师:奇怪,为什么每一幅图中,超出平均数的部分和不到平均数的部分都一样多呢?

生:如果不一样多,超过的部分移下来后,就不可能把不到的部分正好填满。这样就得不到平均数了。

生:就像山峰和山谷一样。把山峰切下来,填到山谷里,正好可以填平。如果山峰比山谷大,或者山峰比山谷小,都不可能正好填平。

师:多生动的比方呀!其实,像这样超出平均数的部分和不到平均数的部分一样多,这是平均的第三个重要特点。把握了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巧妙地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实际应用,巩固新知

师:下面这些问题,同样需要我们借助平均数的特点来解决。瞧,学校篮球队的几位同学正在进行篮球比赛。我了解到这么一份资料,说李强所在的快乐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那么,李强的身高可能是155厘米吗?

生:有可能。

师:不对呀!不是说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吗?

生:平均身高160厘米,并不表示每个人的身高都是160厘米。万一李强是队里最矮的一个,当然有可能是155厘米了。

生:平均身高160厘米,表示的是篮球队员身高的一般水平,并不代表队里每个人的身高。李强有可能比平均身高矮,比如155厘米,当然也可能比平均身高高,比如170

厘米。

师:说得好!为了使同学们对这一问题有更深刻的了解,我还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出示中国男子篮球队队员的合影)画面中的人,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

生:姚明!

师:没错,这是以姚明为首的中国男子篮球队队员。老师从网上查到这么一则数据,中国男子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为200厘米。这是不是说,篮球队每个队员的身高都是200厘米?

生:不可能。

生:姚明的身高就不止2米。

生:姚明的身高是226厘米。

师:看来,还真有超出平均身高的人。不过,既然队员中有人身高超过了平均数——

生:那就一定有人身高不到平均数。

师:没错。据老师所查资料显示,这位队员的身高只有178厘米,远远低于平均身高。看来,平均数只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并不代表其中的每一个数据。好了,探讨完身高问题,我们再来看看池塘的平均水深。

(师出示图)

师:冬冬来到一个池塘边。低头一看,发现了什么?

生:平均水深110厘米。

师:冬冬心想,这也太浅了,我的身高是130厘米,下水游泳一定没危险。你们觉得冬冬的想法对吗?

生:不对!

师:怎么不对?冬冬的身高不是已经超过平均水深了吗?

生:平均水深110厘米,并不是说池塘里每一处水深都是110厘米。可能有的地方比较浅,只有几十厘米,而有的地方比较深,比如150厘米。所以,冬冬下水游泳可能会有危险。

师:说得真好!想看看这个池塘水底下的真实情形吗?

(师出示池塘水底的剖面图)

生:原来是这样,真的有危险!

师:看来,认识了平均数,对于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还真有不少帮助呢。

(师出示图)

师:谁来读题?

生:宾馆要订购一批新床,如果按照旅客的平均身高来订购这批新床,合理吗?为什么?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不合理!因为很多顾客的身高比平均身高高,这些客人就没法睡觉。

四年级上册教案范文3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2、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3、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自主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数学的方法在坐标图上确定事物的位置。

难点:在现实生活中灵活运用不同方法确定位置。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今天在上新课之前让我们先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看谁反应快》。我先说一下游戏规则:从老师这个方向看去,左边为第一组,最前面为第一排,同学们想好自己的位置,我们的游戏马上开始。

师发出指令,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

请第五组的同学举起手来

请第五排的同学站起来

请第五排第五个同学站起来……

师:真棒,同学们反应真快,现在你会用这种方法说说你的位置吗?

点名让同学说一说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确定位置》的内容。板书课题

二、新课探究,学习数对

请看大屏幕,这是淘气同学的教室。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说说淘气的位置吗?并说说你是怎么数的?

点名让学生回答。

师介绍第几组、第几排也叫第几列、第几行。

2、现在你能说说淘气和笑笑的位置了吗?

生说师板书。

3、探索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以淘气的位置为例)既然能用文字来表示淘气的位置,那能不能用数学的方法来表示他的位置呢?

生试着写一写,汇报交流。

4、指导数对的写法

(1)我们伟大的数学家创造了简洁明了的表示方法,如:第二组第四个用数对(2,4)表示,中间用“,”隔开。

请同学说说2,4分别表示什么意思,齐读数对。

(2)你能用数对表示笑笑的位置吗?生练习写一写,汇报交流。

5、这样的一张座位图,我们可以把它简化成一张由线和点组成的方格图,同学们仔细观察,师课件演示。

淘气和笑笑现在在哪里,我们就在这个交叉点的旁边写上数对。

6、根据数对找位置

奇思、妙想两位同学也在这个教室里,你们知道他们的座位在哪里吗?

学生试着在方格图上找一找。

点名回答,并说说是怎么找的。

7、比较(2,4)和(4,2)的区别

师:现在老师出两个数对考考大家。(2,4)和(4,2)数字一样,只是顺序不同,它们表示的位置是一样的吗?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师强调写数对时一定要先写列,再写行,不能弄反了。

三、巩固练习

1、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汇报交流

2、用数对表示自己好朋友的位置。

3、完成练一练第1、2题。

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确定位置的内容。

五、板书设计

确定位置

淘气

第二组

第四排

数对

(2,

4)

笑笑

第一组

第一排

数对

(1,

1)

四年级上册教案范文4

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民间美术作品的装饰性特点。

2、能够初步了解动物变形,装饰的一般表现方法和规律。

3、愿意欣赏中国民间美术,对中国民间美术感兴趣。

教学重点:

动物装饰的一般表现方法和规律。

重点之一: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深入观察了解形象的特点,在概括、夸张、变形中不失其特征。

重点之二: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运用各种花纹和表现手法,去添加被装饰的形象,使形象更美丽,更有浪漫色彩。

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夸张、变形装饰艺术的重要手法,学习简单的装饰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水彩笔、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幻灯2】

儿歌:小公鸡,真美丽,笔架冠,凤凰衣,一更唱,二更啼,三更四更报好时,五更一鸣人尽起,不要钱来不要米,只为黎明传消息。

这首儿歌说的是什么动物?说了哪些内容?

师介绍:在中国古代,没有报时的钟表,人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以天亮作为一天工作的开始,而何时天亮却是由公鸡报晓来决定,人们认为鸡有勤奋、守纪律、不误时、认真负责的好品德。东晋时期的将领祖逖《闻鸡起舞》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三、分析:

1、我们来看这幅照片,鸡有哪些特征呢?

小结:鸡有红红的冠子、头、颈、躯干连在一起,左右侧各有一个翅膀,后部是尾巴,下面长着两条结实有力的腿和锋利的爪子。

2、让学生用分析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鸡与绘画作品中的鸡有什么不同?并找学生说一说。(写意、装饰画)【幻灯3】

3、师生总结出装饰画的特点:造型夸张变形,色彩鲜艳、对比鲜明。引出学习重点——装饰画。

四、演示

1、同学们还认识这些小助手吗?(点、形、线是构成装饰画的主要元素。)今天就由他们帮助我们完成学习任务。

2、以一个图片为例。【幻灯6】

教师演示:夸张变形——添加花纹——上色装饰——添画背景——整理完成

第一步:简化鸡的形象,用铅笔勾画出轮廓线。

第二步:添加花纹,依据鸡的形象进行描绘。

第三步:依据花纹的变化,

填充不同的色彩,色彩要具有装饰性,和谐统一。

第四步:添加背景。

第五步:整理完成。

演示后请学生总结创作步骤。

3、展示不同的装饰方法。

五、欣赏

学生作品【幻灯11】

六、创作

提作业要求,明确学习任务。【幻灯12】

七、展评

1、学生展示并说一说自己的作品。

2、学生互相欣赏、评价。

3、教师评价。

八、课堂小结

你们知道吗,用我们今天学习的创作方法——夸张变形,不仅可以画出与众不同的画面,还可以创作出很多有新意的作品。【播放幻灯15】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尝试着做做。

板书设计:

大花鸡(装饰画)

整体——局部

1、夸张变形

2、添加花纹

3、上色装饰

四年级上册教案范文5

教材分析:

本课旨在使学生通过了解相框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学习如何利用身边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和制作小相框,并用来美化、装饰自己的生活空间,从而实现“学以致用”。

课业类型: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1、认知:运用多种材料制作新颖漂亮的小相框,研究“立”起来的方法。

2、技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大胆创新的能力。

3、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动手制作的细心品质。

教学重点:材料的的创新与小相框的多种造型的设计。

教学难点:研究小相框支架的设计。

教学用具:

生活中的小相框实物;各种制作材料,收集生活中的可利用的废旧物品。(冰棒棍、一次性筷子,树枝树叶、卡纸等)

教学过程:

一、 提问导人,揭示课题。

1、 师:上课之前,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有开心快乐的时候吗?

生:有!

师:那你们有忧郁悲伤的时候吗?

生:有!

师:你们是怎样来捕捉这些瞬间的呢?

生1:用相机拍照。

师:说得非常好!怎样才能让我们的这些记忆更加的美好呢?

生2:用相框来装点照片。

师:说得太棒了!相框不仅可以装饰我们的照片,还可以美化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课《自制小相框》。

2、出示课题——自制小相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提问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1、欣赏图片:课件出示各式小相框的图片,学生欣赏

师:认真观察这组图片有哪些不同?

生1:材质,举例说明......

生2:颜色,举例说明......

课件出示:材质、颜色、造型、色彩、装饰和支架等方面不同。(板书)

2、分别讲解材质、颜色、造型与色彩、装饰、支架,举例说明......

3、相框的结构可以分为几部分?学生上台指出相框各部分。

4、学生作品欣赏

5、讲解具体的设计制作步骤

画——裁切(照片大小)——剪(装饰)——黏贴

6、强调注意点:外框与背板粘贴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可以利用有厚度的双面胶粘贴三面,留出一面,方便更换照片。

(设计意图:利用大量图片信息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让学生学会评价好的作品,吸取它们的长处。)

三、艺术实践:

作业:自选材料,设计制作小相框,装点自己的生活。比一比谁的相框更新颖、更漂亮。

要求:(1)、大胆创新,合理巧妙地运用各种材料、方法设计制作。

(2)、造型美观,色彩搭配协调。

(3)、注意工具材料使用的安全。

学生制作,教师巡视,加强个别辅导,及时表扬、展示造

型美观、新颖的学生作品,以互相学习、启发,鼓励学生大胆

进行有创意的实践活动。播音乐,创氛围。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四、作品展览和评述

a) 学生活动:自评!分别说明自己的设计理念。

c) 教师点评。

( 设计意图:开展互动式参观、交流活动,帮助学生分析、归纳,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评价能力。 )

五、小结拓展:

四年级上册教案范文6

1、使学生了解基本的防火知识和方法。

2、向学生渗透防火意识,加强防火安全教育。

3、培养他们灵活探究和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态度,形成初步的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活动重点:火灾的危害及怎样应对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分钟

教师就播放失火铃声

师:啊,同学们,这是什么铃声?发生什么事了?

生:发生了火灾

师:哦,对,位于文化路13号的一家小商店着火了,假如我们就在这个商店里,该怎么办呢?

生:逃生;打119……

二、主题活动一:如何报火警 5分钟

师:这位同学说打119,119是干什么的?

师:哦, 119是火警,那这节课我们就从119谈起吧。(板书:从119谈起)

师:发生火灾应该马上打119,可是怎么打119你会吗?

师:现在请***同学作为报警者,老师作为消防队员,我们来模拟一下打119。(板书:打119)

师生模拟打119。

师:大家说说这位同学报火警科学吗?

生:不科学

师:那谁能说出刚才他报火警时哪些地方不科学?

生:没有说出失火地点;话说的太多了,没有重点;没有说明失火原因;说了些无关紧要的话……

师:对报火警时要注意,首先应讲清楚失火的具体地点,然后简要的说明一下火情和周围的交通状况。现在在小组内再模拟一次报火警,比比谁报警最快最清楚。

生:模拟

师:同学们说的都非常清楚,速度也很快,描述很准确,我们都知道了,遇到火灾首先应该拨打119,但是有一条,那就是火警电话是不能随意拨打的,假报火警是违法行为。

三、主题活动二:火灾逃生 15分钟

师:现在我们还被困在商店里面,火越来越大,我们该怎么办呢?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我们如何才能安全快速的逃离火场?一会小组派一名代表来谈一下本组的观点。(同时板书:逃生 遇到火灾)

生:分组讨论

生:汇报

生1:不能慌张、乱跑,应立即用一条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浓烟呛后晕倒。

师:那你能给我们大家表演一下吗?

师:咱们大家一起来试试。全体师生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生2:如果外面浓烟很大,就用湿被子等封住门缝,然后再选择水池边、窗户边等通气情况好的地方躲避。

生3:如果遇到房屋开始倒塌,应立即躲到墙角或柜子下面。

生4:可以用棉被浸湿然后蒙在自己身上逃出火海

师:这位同学的办法非常好,你能来给大家演示一下吗?

生:演示

师:同学们的办法真多呀,也非常的好,都发挥了各自的聪明才智,冷静勇敢的想出也逃生的办法,值得表扬。但是,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火灾会在不同情况、不同环境下发生,比如有这么两个地方发生了火灾,一个是我们的班级,另一个是大型的商场,我们就来做一个火场逃生的游戏,大家想不想做?

生:想

师:那好,假如我们班一、二、三组同学在教室内,四、五组同学在大型的商场内遇上了火灾,大家先讨论一下如何逃生?然后每个小组演示一下,看看哪个小组表演得最科学。

生:讨论

师:现在我们来演示一下在各个场所的火场中的逃生方式

场所一:在一般的平房中,学生要靠墙猫着腰,从门或者窗户中逃生。

场所二:在大型的商场中,教师设计一个条件:用两个呼啦圈作为出口,一个为电梯口,一个为楼梯口,让学生自由选择逃生的方式,并说明理由。

师:(总结)在遇到这种情况下我们要采用通过走楼梯这种方式逃生,不要到垂直升降的电梯中去,因为发生火灾后一般会停电,人就会被困在电梯中,那样就更危险了。

四、主题活动三:如何才能避免火灾 16分钟

师:凭着大家的沉着与冷静,依靠大家想出来的办法,我们终于逃离了火场,好险啊,发生火灾,不但财物受损,就是人的生命安全也随时受到威胁,比如说1987年中国大兴安岭的特大森林火灾,大火持续了27个日夜,造成了193人死亡,6万多人无家可归,如果这样的火灾再发生18次的话,那整个大兴安岭就没了,更惊人的是这样一场大火灾,竟然是由一个小小的烟头引起的,真是太不值了,如果我们在生活中稍加注意就会避免很大的损失,那么生活中怎样才能避免火灾呢?请大家讨论一下,把讨论的结果告诉大家。(板书:避免火灾)

生1:不玩打火机、火柴等危险物品。

生2:树叶垃圾不要放火烧

生3:粮食秸秆不能在地里烧

生4:不能在野外放火玩

……

师:同学们总结的非常的全面,希望大家能从自身做起,争做消防小卫士。

师:下面我们进行一次小竞赛,老师这里有几道抢答题,请大家回答这些人的做法对吗,并说出为什么?答对者给小组里加一分,最后看哪个是优胜小组。(教师在黑板上画上表格,然后在小组后面画五星加分)

师:看得出来,我们班每个同学都在积极的为自己小组争得荣誉,这是一种好现象,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发挥这种集体观念,让咱们班成为街道上的优胜班级,大家有信心吗?

生:有

师:知道大家都喜欢做游戏,老师又带来了一块拍手游戏,我们两人一组,边唱边做。大家先默读一遍,然后老师和你们一块做。

(师生共同做拍手游戏。

防火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消防安全数第一。你拍二我拍二,咱俩宣传做伙伴。你拍三我拍三,消防队里去参观。你拍四我拍四,用火不当会出事。你拍五我拍五,远离易燃易爆物。你拍六我拍六,风大失火不好救。你拍七我拍七,不要玩火做游戏。你拍八我拍八,电线不能随便拉。你拍九我拍九,火警电话一一九。你拍十我拍十,人人防火要落实。)

师:这个游戏好玩吗?

生:好玩

师:希望大家经常做这个游戏,时刻想着要防火。

五、小结 3分钟

师:通过本节课的活动,你有什么体会呢?请大家一起来谈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