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程经济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程经济学范文1
《工程经济学》是结合工程建设生产实际建立起来的一门学科,与人类生产实践密切相关,又和数学、经济学、工程概预算、水文学、工程技术等许多学科相联系。
一、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传统的课程模式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基本采用单一传递、讲授、灌输的方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多年以来,通过对课堂教学这一重要环节进行的探索和改革,强调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思想、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而不是死记硬背一些概念,重视通过社会工程项目实践中的问题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针对不同内容进行教学。
(一)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养
随着教育改革和教师教育的发展,对教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有一定学历和教育经历的要求,要积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所以,教师应补充自己的工程实践经验,如果教师缺乏足够的工程实践经验,教学中很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样会导致空洞、枯燥乏味的理论教学,容易使教学效果不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开拓讲课思路,积累教学经验,不仅要对教学方法进行研究,也要研究学习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时还要掌握一定的课堂教学艺术,不是说自己有一桶水就可以给学生一杯水了,重要的是如何让这倒出的一杯水成为学生的一杯水。既有专业知识,又有精湛的教学艺术的教师,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上好第一节课
第一节课上得好不好,关系到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学生对每门新课程都会有个基本判断,如果老师所讲内容是自己感兴趣的,则会认真学习;如果老师所讲内容是照本宣科或对以后工作指导意义不大的,更多学生会选择逃课或者被动听课。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抓住最初几次课程的讲授和互动,对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先简明扼要地给学生介绍课程的学习目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要求,然后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与该课程相关的工作成果直观地展示出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一节课中有必要将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介绍清楚,如资金时间价值理论与工程估价、房地产评估之间,投资、成本、利润、项目的财务评价与会计、财务管理之间。方案评价方法与指标与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管理之间等等,通过介绍使学生明确该课程的重要地位,也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方向性。并通过一些经济热点问题,如买房按揭是否划算、利率上调定期存款是否转存、企业债转股等问题,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是非常奏效的,能够明显提高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
(三)基本概念和基本公式要讲透
工程经济涉及到大量的经济学、管理学的知识,又涉及到很多财务、税收的知识,存在大量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公式。掌握、理解这些基本概念和公式,对于学习工程经济的理论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授课中应该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把相同或类似的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联想记忆,避免单纯的死记硬背。例如,从经济效益的概念出发,自然就可以联想到经济效益的表达式,然后从表达式出发可以进一步联想到工程项目评价的方法和指标,如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等,这些指标实际上都是经济效益表达式的具体体现。这样,将公式和概念融为一体给学生讲透,就能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
(四)改革教学方法
要改革课堂上以教师为主的习惯,强调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上教师可多提问,鼓励学生回答,甚至可以互相讨论;要彻底改变原来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对待一个工程经济问题,教师给学生的不应该是问题的结论,而应该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及推理能力有重要作用,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加强实际案例与教材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这样有利于把较为抽象的工程经济原理用具体案例表示出来,以加强现实感,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经济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工程经济”是专门为工程技术人员等设置的直接面向实践应用的课程,所以“工程经济”课程对实践教学的要求较高,加强实践教学,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教学平台,把学到的书本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一)应用电子表格Excel软件
工程经济分析涉及大量函数模型及经济指标的计算,在传统教学的课堂上,学生学到的是如何手工计算工程经济学相关评价指标。如今,Excel软件具有直观简明的表格功能及丰富强大的函数与数据处理能力[2]。将它应用于工程经济学课程案例分析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意识到案例分析可以最大程度地摆脱手工计算,计算速度、准确性显著提高。如在资金的等值换算、经济评价、工程改造与设备更新、财务分析、不确定性分析和风险分析、工程方案的综合评价与分析、价值工程、预测和方案的优化问题等内容都可以利用Excel强大的计算统计功能。另外,应用Excel软件进行案例分析,可以进行图表的绘制和数据的分析,解决了工程经济学案例数据多、计算量大、需要时间长等问题,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二)引进案例分析教学
由于“工程经济”课程的实践性很强,使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如在讲授工程项目财务评价这一章时,就可采用案例教学法,以某个项目为例进行财务评价,通过这个案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如何编制财务评价的基本报表,弄清各报表间的关系;会计算FIRR、FNPV、全部资金静态投资回收期、投资利润率、偿债备付率、利息备付率等评价指标,还学会对项目进行风险和不确定性分析。这种教学方法紧密地把课堂理论与各种实际项目相联系,使学生学习到实用的知识,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使学生感到能学以致用,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设置工程经济课程设计
“工程经济”课程设计的思想,是强调学生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的分析评价能力,使学生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实际工程项目基础上通过项目盈利能力、偿还能力与盈亏平衡等分析与评价,掌握工程项目投资组成、总成本与经营成本计算,明确收人与利润、借款资金应用与偿还能力、自有资金与借贷资金、生产规模与盈亏平衡等关系,达到加深理解工程经济的目的。课程设计结合“工程经济”学科特点,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方法和评价指标以外,熟练掌握工程经济电子计算机计算方法,建立各种工程经济定量评价模型和经济指标的计算模型,实现数据的自动处理,建立直观的计算机分析图形,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学生对本课程兴趣浓厚,实践性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
(四)在毕业设计、毕业实习中加强工程经济的学习
为了检验工程经济课程学习效果,不妨在毕业设计中增设技术经济比较。如通过估算工程方案的投资费用与运行成本,从经济角度静态或动态分析,从多个方案中找出经济可行、技术合理的设计方案,以熟悉方案比选步骤,理解投资与运行成本关系,了解经济分析与评价对工程项目的影响,全面掌握经济比选技术。除了在校内加强实践环节外,我们还改革传统的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模式,专门为本课程建立了校外的实践教学研究基地,提出了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新思路,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加强与实习单位的项目合作,利用社会资源课题,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教学平台,使学生真正能够深入到工程一线,参与项目的规划、设计、与研究,把学到的书本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三、借助先进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工具,以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教学信息量,又可以减少教学学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建立教学经验交流平台
大学生的专业课教学应面向市场、面向社会。为此,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使之充分理解教学意图,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专业课教师一般可采用电子邮件、电话、每周定期辅导、作业全批全改、划分等级,必要时增加评语、课间交谈、课上交流等方式与学生加强交流。学校可以通过实行不定期听课制度、开展教学大比武等方式,对先进的教学方法及教学经验进行总结、推广。同时,鼓励教师撰写专业论文或参与、组织编写高质量的教学参考书,为交流教学经验和理论研讨搭建平台,以达到提高课程教师整体水平的目的。
(二)使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音像多媒体等多种媒体介入学校教育,使教育手段日趋现代化,为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全面实施,为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提供了物质和技术条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传统手段或电教手段传递教学信息,也可以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呈现与阐述教学内容,使教学过程既具形象与直观,同时又有抽象和概括,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将传授的信息量扩大,在讲授有案例内容,尤其是经济评价部分时有大量的现金流量表格,如采用板书教学,表格的编制流程以及表格数据之间的关系很难在黑板上进行准确地演示,从而使学生的理解受到很大的影响,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应积极采用多媒体,利用其信息传递的多样性、高效性的优势,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结合网络教学
由于网络的普及和推广,师生之间通过网络将互动的课堂往课外延伸成为了可能[3]。网络以其灵活便捷连通的特点和高度的互动性成为实现互动双向交流的代表性媒体,符合国家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探究学习方式对学习环境提出的要求。网络教学相比传统教学模式,网络的信息量大、信息传递便捷、交互性强的特点,更能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加工、分析、创新、利用、交流、的能力。网络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结束语
“工程经济学”在水利水电类本科教学体系中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作为承前启后的课程,它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对后续课程具有示范和指导性的功能,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因此,采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三环节有机结合教学方式的尝试,融专业知识培养和素质教育、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为一体,无疑有助于学生创造智能的开发,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美云,张明媚.提高《工程经济学》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J].经济师,2009,(7).
工程经济学范文2
关键词:工程经济学;问卷调查;教学改革;教学体系
1引言
《工程经济学》是工程、经济与管理的交叉学科,是工程管理专业最为重要的专业必修基础课程之一,该课程主要研究如何在确保工程项目目标实现的同时,降低寿命周期成本,使其经济效益最大化。“工程经济学”应用广泛,由于“工程经济学”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强,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对教学效果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我校工程管理专业“工程经济学”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对工程管理专业“工程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理论和实践进行探讨,以期改善我校工程管理专业“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高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实力。
2调查对象和研究方法
研究小组在2015~2016学年对我校2013级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涉及的内容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材评价、学习方法、学习收获、考核方式、教师授课情况、出勤率及学生建议等。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85份。本次调查对象从性别来看,男生和女生分别占54.12%、45.88%;从政治面貌看,党员学生占17.65%,共青团员比例为72.59%;从录取学生的志愿情况来看,72.94%的学生都将成都理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填报为“第一”或“第二”志愿,调剂的学生比例为2.35%,剩下24.71%的学生为转专业或转校。上述数据表明,就读成都理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大都有较强的兴趣,对工程管理专业比较热爱。
3问卷结果分析
3.1课程概况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88.23%的学生认为“工程经济学”在工程管理专业中非常重要或重要,10.59%的学生认为重要程度一般,仅有1.18%的学生认为该课程不重要;62.36%的学生喜欢或非常喜欢“工程经济学”,31.76%的学生对该课程的喜欢程度一般,不喜欢该课程的学生仅占5.88%。从出勤率来看,68.24%的学生出勤率在90%以上,23.53%的学生出勤率为70%~90%,只有1.18%的学生出勤率低于50%。这表明大多数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喜欢这门课程。同时许多学生认为该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希望对该课程有较好的了解。
3.2教学方法
对于现在的授课方式,49.41%的学生认为老师讲授为主要授课方式,49.41%的学生认为考试讲授为主学生讨论为辅。在所希望的授课方式一项中,84.7%的学生认为理想的授课方式应该由老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11.76%的学生选择了老师讲授。这表明现行的授课方式基本符合学生们的要求,也说明了学生讨论在授课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
3.3教学内容
“工程经济学”是结合经济学与管理学,并应用于现代化工程领域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它以工程技术与工程经济相结合为背景,采用经济学的方法进行分析,优化选择最优的方案以实现工程技术目标,其意义在于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让工程项目达到最有效的运作。这门课程对于工程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同学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调查数据表明,超过62%的学生认为“工程经济学”这门课程的难度系数较大或非常大,35.29%的学生认为难度系数一般,仅3.36%的学生认为难度较小或非常小。从课程的特点来看,大多数的学生认为“工程经济学”是一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课程,占比为75.29%,17.65%的学生认为该课程是一门纯理论性的课程,4.71%的学生认为“工程经济学”的特点是实践性强,2.35%的学生选择了其他。
3.4教材评价
针对“工程经济学”课程所选用的教材,42.35%的学生认为所选教材好,48.24%的学生认为所选教材一般,9.41%的学生认为所选教材不好、很难学。这表明目前课程所选教材能够较好地满足学生们的学习需求,但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以让更多的学生更好地学习课程。
3.5学习方法
从调查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课前对教材进行充分预习的学生只占9.41%,能够进行简单预习的学生占54.12%,不预习的学生占36.47%。同时,在学习课程时只有40%的学生自主参考第二本教材,不参考第二本教材的学生有60%。这说明学生们在课程学习时具有一定的主动性,但是主动程度还需要提高。
3.6学习收获
28.24%的学生认为“工程经济学”课程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非常有帮助,63.53%的学生认为课程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有一定的帮助,7.06%的学生认为课程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意义不大,1.18%的学生认为没有帮助。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对“工程经济学”这门课程有一定的重视,在以后的课程教授过程中老师们应该继续强调课程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重要性,引起学生们的重视。
3.7考核方式
44.71%的学生提出课程期末考试成绩应占60%,平时成绩占40%;34.12%的学生提出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16.47%的学生提出期末考试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只有4.71%的学生提出期末考试成绩占90%,平时成绩占10%。
3.8案例分析
71.77%的学生认为每一章节进行案例分析的效果非常好或好,27.06%的学生认为分析效果一般,只有1.18%的学生认为效果很不高。同时,95.29%的学生都认为课程需要整体构建一个系统的案例分析,只有4.71%的学生认为不需要整体构建系统的案例分析。这说明习题练习和案例分析对学生学习课程有很大的帮助。
3.9教师授课情况
23.53%的学生对“工程经济学”课程授课老师的授课方法、理念、态度等很满意,44.71%的学生对老师的授课方式等方面满意,23.53%的学生选择一般,8.24%的学生表示不满意。这说明同学们对授课老师的教学方法、理念和态度等方面满意度较高。3.10学生建议对“工程经济学”课程,学生们也提出了建议,譬如增加上课趣味、增加习题、开展小组讨论、多做案例分析、课前回顾知识点和提高对课程设计的重视等。
4“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结合问卷调查特别是“工程经济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对该课程的教学提出如下改革思路。4.1优化教学体系针对“工程经济学”课程的特点,结合教学经验,组织教学团队建立课程教学大纲,并对该课程的学时安排重新分配,加强对实践环节和案例分析环节的重视,安排专题讲座,丰富教学内容。合理安排理论学习与实践环节,使教学内容和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更加贴合实际,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
4.2丰富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学生往往是被动的接收知识;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现在的以“素质教育”和“应用型教育”为发展趋势的社会大环境中已经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课堂中应该丰富教学手段以适应学生需求和现在社会的改变,譬如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组织小组讨论、建立网上学习平台、利用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充分利用第一堂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
4.3重视实践环节和案例分析环节
案例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其具有开放性、互动性等特点,结合一定的理论知识,通过动员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激发学生运用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来提高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能力。在传统的工程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关注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环节的应用,学生缺乏学以致用的能力,不能有效地锻炼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难以全面系统地掌握工程经济学知识。实践和案例分析是“工程经济学”课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实践和案例分析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能够加强学生对实际工程的认识,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等,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够得到很好的提升。
4.4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工程经济学”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师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教学方法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同时,教师还应该与时俱进,保持与行业动态变化的一致性,关注行业先进理念和技术方法。
4.5设置合理的考核方式
“工程经济学”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应注重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在考核过程中应该综合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一起打分。同时,在平时的小组讨论和课程设计中要注意避免“搭便车”,制定出一套同时考核小组成绩和小组中每个同学表现的考核方式。
5结语
“工程经济学”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专业基础课,其教学成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学业发展和职业生涯。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工程经济学”课程的学习热情较高,希望能够通过学习该课程来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本文根据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情况提出优化教学体系、丰富教学手段、重视实践环节和案例分析环节、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和设置合理的考核方式等教改建议,以帮助推进“工程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确保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知识和实践技能。
参考文献
[1]王永坤,杨沫,郝玉静.工程经济学课程全过程项目参与式教学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6(12):117-120.
[2]张明媛,李芊,袁永博.高校工程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4(1):83-87.
[3]李良宝,鲍婷,翟凤勇,等.普通高校本科生项目导向型教学模式研究——以工程管理专业为例[J].工程管理学报,2013(2):114-118.
[4]余剑英.建筑工程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初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S1):156-158.
工程经济学范文3
【关键词】工程经济学 教学 改革
一、"工程经济学"课程性质分析
工程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将工程学与经济学的内容相交叉,探求工程技术的先进性与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完美结合。工程经济学主要针对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经济意识、经济观念,充分利用相关知识,以市场为前提,经济为目标,技术为手段,对多种投资方案进行经济评价、比较和优选。该课程教学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进行适时的调整与改革。
二、现阶段"工程经济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是学生观念的偏差性。由于工程经济学在大部分工程类专业中都有开设,其中只有少部分专业将其作为专业课程,大部分学生对于工程经济学这一公共课程往往比较轻视,认为涉及经济和管理类的课程不重要,在开课之前、课程学习过程中乃至期末的考核中都秉着"可学可不学"的想法。
另一方面是教学方法的陈旧性。工程经济学偏重微观经济学,同时又与宏远经济学有某些联系,课程内容涉及经济学、会计学等方面的内容。课程专业性强,内容难度大,教学方法以传统的"灌输式"为主,因而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师生间交流不畅,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难以激发其学习热情。
三、"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途径分析
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主要从内容、方法和评价手段三方面的改革进行探析。
(一)改革教学内容
第一,要选取合适的教材,调整教学内容。目前,市面上关于工程经济学的教材很多,但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从内容上,有些教材的大纲仅仅把每个章节的目录列出来,重点、难点不突出;有些教材缺少系统性与针对性,章节之间不连贯;还有一些教材,对旧经济学理论的介绍过分详细,而缺少新经济学理论内容,与社会发展相脱节。从时间上,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经济问题不断出现,工程经济学教材应根据国内工程经济形势变化不断调整,并且要跟上国外工程经济学理论的发展步伐,进行相应修订与增减。当前,工程经济学的教材修订大大落后于变化的新情况,其内容常常显得滞后。当前,工程经济学课程理想的教材应该是难易适中,重难点突出,各个章节之间既有系统性还要有一定独立性。同时,课本的内容要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发展并与国际相接轨,尽量避免教材滞后的问题。
第二,运用配套的辅导材料,辅助课程学习。在工程经济学课程中,针对教师的备课和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一套适当的教学辅导材料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对于全国各等级自考的工程技术人员而言,也是十分重要的实用教材。由于工程经济学具有很高的实用性,配套的辅导材料内容应包含条理清晰、简单明了的理论知识,还应加入典型且现实性强的案例分析,并且要选择相应的练习题供学生操作,同时兼顾该领域前沿最新动态。教师备课充分,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才能促使该门课程不断优化。因此,相关教育部门及高校应积极设计预案,紧扣教学实践效果,为工程经济学课程编制配套的实务性辅导用书。
(二)改革教学方法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施教的对象,一堂课的好坏,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严格课堂秩序,规定本课程的到课率,使学生按时上课,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学习,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将到课率和上课表现及答题情况纳入期末的成绩考核中,引入奖惩机制,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其次,要将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目前来看,黑板和粉笔已经日渐消逝在高校课堂,教师们大多采用信息传递量大,快速便捷的多媒体教学方式。传统教授方式的缺失,使高校教学陷入多媒体的误区。多媒体固然有其可取之处,然而传统的黑板与粉笔的授课方式也有其优势所在。再次,注意案例教学法的引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工程经济学应用性强,因而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的分析,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理解。在案例的选取方面,应该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这些事例是学生身边所遇到的常见和关心的问题,通过问题的设置,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要增加教学途径的广度和深度。要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教学途径。可以带领学生"走出去",进行社会实践,例如参观、访问、实地操作等,拓宽教学的广度;还可以运用"请进来"的方式,聘请校外相关方面的专家学者,知名企业的管理者针对工程项目的投资决策作深刻分析,提升教学的深度。
(三)改革评价手段
工程经济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经济基础知识和投资方案的经济分析方法。因此,作为最终考试的评价手段可运用多种方法综合确定,其中包括考试成绩、平时作业情况、课堂表现、到课率以及课程论文等,其所占比例可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考试的制定可以是随堂考试,也可专门设计试卷进行期末的考核。内容可以考查对经济基本概念的理解、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和经济效益的评价等。也可要求学生通过小论文的形式对实际案例进行综合分析评价,重点考查学生对工程投资方案中各种经济效益评价的基本方法的实际应用,以及对工程方案的评价与实施。
四、结语
在拥有牢固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能力的水平上,教师要为"教"做好准备,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根据时展要求和学生素质水平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和内容。通过一系列的探索性尝试,改进工程经济学教学内容,以期促进高校该课程的良性发展,为社会培养相关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曾淑君.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科教导刊(上旬刊)
[2]周楠,闫淑荣.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大学教育
工程经济学范文4
关键词:工程经济学,土木工程,教学改革
1概述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包含了建筑设计、施工、材料等方面不同内容[1],是一个内容繁杂的专业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专业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内容相结合,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理论知识相辅相成,既重技术,也抓管理,还要加强工程经济意识。
2《工程经济学》的重要性
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是以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掌握工程技术的专业理论的应用研究型人才为目标[2]。土木工程项目具有投资大、周期长的显著特点,为保证项目资金能够发挥效益,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对工程项目进行经济评价[3],项目决策者必须根据工程经济分析和评价的结论,以此做出是否能够投资的决策。为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也应在项目的寿命期内进行工程经济分析。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现场施工工作,在工作中提升自己就需要考取一些必要的从业资格证书,如造价工程师、一级建造师、注册工程师等,想要考取这些资格证书,考生不仅需要专业要求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还需掌握工程经济方面的知识。作为一名工程师,经济上可行是技术方案能够实施的前提条件,技术经济效果的最佳匹配也是建立竞争优势的重要条件。这些都要求高校培养出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在具备基础的工程技术方法的同时,也能运用基本经济学原理和方法对工程项目中的大量经济性问题予以决策。《工程经济学》是一门将工程与经济交叉起来的边缘学科,主要分析、评价工程项目技术方案的经济性问题[4,5],涉及了技术、经济、管理、法律等诸多学科的内容[6],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掌握技术方案的经济评价方法,理解经济效益的实质,从而具备分析经济效果和做出合理决策的能力。这门课程将工程、技术和经济三者结合为一体,具有综合性、实践性与应用性的特点。增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经济观念,则是通过《工程经济学》这门课程的学习,了解工程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工程分析的基本方法,培养经济意识,以科学方法解决一些工程经济性问题[7]。
3《工程经济学》的教学现状
1)教学过程中,工程经济相关课程开设不多,考核方式较多为考查,对工程经济的重视度不足,学生缺乏工程经济相关知识,还需进一步改进创新。2)工程经济学教材数目较多,各有各的侧重点,但章节之间联系性不足,知识点散乱,学生在学习中,难以把握重点内容,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3)教学过程多采用理论讲授方式,与工程实践联系不紧密,无形中就削弱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不能有效引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达到教学目标。
4《工程经济学》课程的改革
针对以上教学问题,为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满足用人单位需要的人才,提出以下解决方法:1)注重培养学生作为一名土木工程师要有志成为项目决策者的意识,养成从经济学角度思考工程问题,掌握与其有关的技术、法律等知识作为学习的基础。2)依据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重新规划,将工程领域出现的新问题及时为学生讲解,以技术方案的经济评价案例进行阐述,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工程经济学》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和了解。把握教学的重点内容,组织规划其余教学资源,让各章节内容联系更紧密,保证教学内容的适用性和新颖性,让学生觉得学习内容有针对性,清晰明了各环节的关系,觉得学有所用,既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也能达到教学真正的目的。3)教学过程不建议完全采用讲授的方式,应将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以讲授法为主,重点、关键的地方详加解释加以强调,结合讨论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互相启发,加深理解,形成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培养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工程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专业课程一般都是卷面考试,但这种考核方式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主观性较强,不利于将学生的基本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结合起来。《工程经济学》的考核方式可以结合学生课堂讨论、课程论文和课程设计撰写能力,既考查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课程设计则让学生活学活用,直接将所学的技术方法处理实际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再结合期末的试卷成绩,就可以较为合理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5结语
《工程经济学》这门课程注重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有志成为项目决策者意识的培养,还着重培养学生从经济学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鉴于这种培养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详细讲解理论知识,还需与工程案例相结合,让学生学有所用,综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寻春来.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优化策略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7):1133-1134.
[2]邓寿昌.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的比较[J].惠州学院学报,2013(6):117-123.
[3]曹丽娜.浅谈《工程经济与管理》课程在土木工程教学中的重要性[J].科技信息,2012(13):196-197.
工程经济学范文5
1.1教学“形式化”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经济学的教学,拘泥于传统教学,注重授课教师的课堂讲授。传统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布置”题目、学生“做题”、教师再“批改”,教师“出卷”、学生“考试”、教师再“阅卷“。虽然目前的教学逐步由课堂讲授辅以板书的形式向应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的形式转变,其实质依旧是注重授课教师的课堂讲授,现代化教学设施的应用并没有改变学生被动听讲,一问一答模式的传统的课堂上的抽象互动,学生对这门应用型课程的相关知识依旧缺乏内涵性的理解,从而使教学成为流于教学设施改善而教学实质未变的教学形式,导致现代化教学设施应用下的教学依旧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经济学作为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重要性体现于从业资格证考试之中。随着国家对各行业从业人员管理制度的逐渐规范化,从业或是执业资格证成为从业或上岗的必备条件。从建筑行业的从业角度而言,工程经济学是取得相关从业或执业资格证书的必考科目或是相关知识科目,更加凸显这门课程在各种从业证或执业证考试中的重要性。比如,造价员、监理员、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建造师等考试中成为相关知识科目或是直接成为一门考试科目。工程经济学在这些考试中的重要性,导致其在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设置中,成为一门应试型课程,从而使其教学侧重于应试,而使工程经济学教学流于结合从业证或执业证的应试型教学形式,忽略了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经济技术方法解决工程建设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1.2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经济学在教学中使用的教材不尽合理
教学依托于教材,是在教材的基础上开展具体的教学过程,因而教材的选择对于教学而言尤为重要,所选教材合理与否,将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目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及相关专业在教学中使用的工程经济学的教材,有一部分是本科使用的版本,侧重于经济技术方法的理论研究方面;有一部分是混拼版本,这类教材将本科版本的工程经济学中的主要几章经济技术方法的内容摘选,再配以相关的案例分析、实训任务,或者是把本科使用的版本进行逻辑重组后辅以相关的案例、实训任务。这些教材没有根据社会对高职院校毕业的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没有根据建筑企业对管理类的复合型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的要求,没有根据课程内容应与职业标准相对接的要求,组织课程的逻辑结构级内容。因而,这些教材本身就脱离了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更加脱离了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工程经济学的教学目的,缺少可读性、针对性、实践性。选择这些教材必然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而,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经济学选择合适的教材是十分重要而又必要的问题。
1.3传统的考核方式达不到真正的教学效果评价
传统的课程考核侧重于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检验,主要是考学生。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经济学的传统考核一般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平时成绩部分,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出勤情况、学生完成的课堂内与课堂外作业情况、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情况,综合起来进行考核的部分,主要是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二是期末考试部分,通常采用卷面考试形式,主要是测试学生对基本理论与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及应试反应情况。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只看到教学中的“学”,这一个面或是把其作为这个主要面;而忽视了教学中的“教”,这一个面或是把其作为次要的、辅助面。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经济学的传统考核方式是传统教学下的产物,遵循了传统教学的教师教授相关理论知识,学生学习,并通过平常的学习表现和期末的考试,这样的方式来来实现这门课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即考核。因而,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没有起到以下作用:一是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以考核作为一种压力,并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将这种压力变为动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通过考核使学生意识到学习该课程知识的重要性,使学生意识到学以致用的重要性;三是通过考核使教师意识到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改进的方面。
1.4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高职院校担任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经济学的授课教师通常来自于两类教师群体:一是经济类专业的教师群体;二是工程技术类专业的教师群体。这两类教师的知识结构,从专业的角度而言,只注重了某个方面,如工程技术方面或经济管理方面,而缺乏其他方面的相关知识,知识结构不合理、不全面。同时,高职院校担任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经济学的授课教师有极少数是来自于工程管理类专业的人才。这类教师的知识结构合理,知识全面,但是为数极少。因为,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蓬勃发展的现状及强劲的发展趋势,加大了建筑企业对工程管理类人才的需求,使得这类人才炙手可热,从而出现了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师队伍急需这类人才却留不住或者聘请不起的状况。所以,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经济学的老师只能由相关专业的主要是上述两类教师担任。另外,目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经济学的授课教师中来自于工程管理类专业人才的教师,也有着自身的缺陷。因为,这些教师基本是没有工程管理的实践经验,而是从高校毕业后就进入高职院校担任教师,这些缺乏工程管理实践经验的教师必然不可能很好的实现通过工程经济学这门课程的教学,达到让学生学以致用,将来在工作中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实际问题这样的目的。教师作为教学这个系统过程的“中枢”,如果教师本身的知识结构不合理、不全面,如果教师本身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必然会造成教学这个系统过程无法很好地运行或者无法有效地运行,其表现出的结果必然是教学效果不佳。
2针对专业设置下的工程经济学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应的教学改革
2.1针对专业培养目的、课程教学目的选择教材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是要培养技能型人才,同时,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经济学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这门课使学生学会运用经济原理、经济技术方法分析并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因而,工程经济学的教材应满足实现这两个目的的相关要求。目前,高职高专教材市场没有完全满足上述两个目的工的程经济学教材,这种状况要求教师在选择教材时要体现出“综合性”。第一,选择某一版本教材作为主导教材,辅以一至两个版本的教材作为辅助教材。主导教材的逻辑结构必须符合高职高专规划系列教材的要求,而且理论知识部分和理论实际应用部分应逻辑明晰。辅导教材,主要是提供相应理论知识应用的案例分析、实训内容及课程设计等,以利于学生加深理解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选定主导教材和辅助教材的同时,应配备合适的体现相关理论知识应用的习题、案例、实训,供学生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第二,教师在应用主、辅教材进行授课的过程中,要及时将工程建设领域出现的新问题带到课堂上,以弥补教材不可能快速更新的缺陷,尽量做到所选教材不滞后或者少滞后于工程建设实践。只有在选择了合适教材的前提下,再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才能达到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的及该专业的工程经济学的教学目的这样的双重目的。
2.2改善传统教学模式,改进考核方式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化教育设备实施的应用,综合运用案例教学和模拟实训教学,以期提高工程经济学的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经济学的案例教学,是将工程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带到课堂上作为研究对象,供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关的经济理论知识及经济技术方法在其中的应用,以强化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工程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大量的、系统的、专业相关的、典型的案例分析,可以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系统化,并把枯燥的经济技术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行为,可以达到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同时可以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例如,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的案例的选用,项目建设前期可行性研究方面的案例、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的案例分析、项目建成后的后评价的相关案例分析,这些案例应用工程经济学的理论知识将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展现出来。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经济学的模拟实训教学,是将工程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带到课堂上,供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即学生运用所学的相关的经济理论知识及经济技术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的过程,是模拟未来学生从事建筑行业的相关工作,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的过程。模拟实训立足于案例教学,是对案例教学的进一步提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案例分析跃升到自己动手、动脑进行相关案例的分析。因而,模拟实训的质量依赖于案例教学的质量。模拟实训的内容依托于其之前的案例教学所选取的案例,选择类似的实际问题作为实训对象,然后,根据学生解决类似问题的具体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再次进行类似问题实训,如果不需要再次进行,可以考虑进行拓展训练即加大实训难度、扩大实训范围,以进一步巩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进考核方式需要立足于教学模式,特别是教学过程中的模拟实训的开展情况,应将其作为考核对象之一。因而,考核方式中应加入实践考核部分,主要是针对学生运用工程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核的部分。改进后的考核方式应包括三个部分,即平时考核部分、实践考核部分和期末考核部分。
2.3强化师资队伍
强化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经济学的师资队伍,需要针对上述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首先,其中极少数的属于工程管理类专业人才的教师,鼓励他们或者给他们创造机会参加专业进修,实现专业知识的不断补充、更新;给他们创造机会参加专业相关的职业证、执业证的培训及考试,使他们成为“双师型”的教师。例如,创造机会让他们参加监理员、建造师、监理工程师、咨询工程师等职业资格及执业资格的考试,取得资格证书后,给机会让他们到建筑企业以挂职的形式参与工程建设实践活动,将这类教师培养为既具有坚实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的、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其次,顺应建筑市场对工程管理类专业人才的需求趋势,提高此类专业的授课教师的待遇。或者,加大师资培养投入,将知识结构不合理、不全面的经济类专业和工程技术类专业的教师培养成为知识结构合理、全面的教师,并不断给他们参加工程管理类各种培训的机会,将这个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经济学的师资队伍的主体部分培养成为工程管理类专业人才。
工程经济学范文6
关键词:校企合作;工程经济学;实践教学;应用能力
1 该学科培养学生的综合本领
《工程经济学》是各种可行的工程方案未来的经济效果差异的分析理论与计算方法的学科。通过该课程的系统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工程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且能运用这些基本知识对工程方案进行经济效果评价,选优最优方案,为项目寻求技术上先进、经济上节约的方案。要求学生具备从事项目可行性研究、经济评价、项目决策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能从工程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技能。
2 该学科的教学现状
高等教育对人才的培养呈现综合式的发展趋势,在提倡素质教育的社会大背景下,大学教育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培养方案中增设通识教育课程,追求综合化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除增加社会实践课时外,还增设了较多的专业选修课,使专业必修课学时大大压缩。然而,随着社会科学的迅猛发展,专业必修课的教学内容也呈现有增无减的趋势。这一现状对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目前的教学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理论课期末成绩评定标准不够客观。理论课以多媒体授课为主,板书为辅,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学时为48学时,考核方式为考试,总成绩为平时占20%,试卷成绩占80%;其次,实践课学时偏少,学生人数多难以指导。课程设计设计时长为1周,考核方式为考查,设计成果为某工程财务评价报表,没有要求学生使用软件,按照书本样表手工编制。
发现学生没有系统的学科思想,学习目标不明确,思路不清,偏重理论知识的讲解,以应付考试为主,缺乏实践应用环节的训练,学了公式不会灵活运用,甚至不知道什么意思。知识只是零碎公式习题的堆积,缺乏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课程设计也是照猫画虎的去模仿,相关数据来源渠道不明确,机械的运用教材所附案例数据,对各个表格的相互关系含混不清,单个表格的编制意义不清楚。设计结束时应付交一份东拼西凑的财务评价报告了事。
3 校企合作模式的建立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好的办法是聘请工程咨询公司经验丰富的人员进入课堂,把在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解决办法交给学生,同时把企业所承接的决策项目交由学生去完成,老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当项目所有环节完成之后,将整理好的成果交给企业技术人员审核,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效果甚佳。
但学校又有学校的规章制度,一学期上多少次课,期末再给予考核。时间只够完成理论讲授,实践的时间非常少,仅为1周。1周的课程设计时间学生也只是非常紧张的照抄书本,然后仓促的交一份设计成果,对许多地方都模糊不清。因此,现行的教学大纲急需修正。
以本科评估为契机,学校与社会相关机构也建立了学生实习基地,但因为多方面的原因,效果不是多理想,一是实习基地空间有限,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实习的需要。学生到企业或现场只是走马观花式的观摩浏览,没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对于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教师及学校的高度重视,尽最大所能为学生创造实践的平台。比如老师和一些学生代表去单位实践,回头与其他同学分享;或学生分成4-5个人一组,分批去单位实习,最好是每一批实习学生都有和企业的人员一起完成一项实际任务的机会,这样学生就能较好的将理论和实践联系在一起。另外,企业有时不愿意无偿为学生提供这种学习的场所,如果学校能出台相关的政策就更好了,再就是学生带着理论知识能为企业创造利润或其他正面的效应,为企业创造财富。让企业打心眼里愿意和学校合作,愿意把真经交给学生。这样才能两全其美。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选择基于校企合作教育理念 “在实践中学习 ”模式,合理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进而提高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水平。
3.1 制定教学大纲方面
教学大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在大纲建设方面应根据专业方向和培养目标“以外聘的企业系主任为主导,实现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为原则”缩减理论学时在教学中的比重,提高实践学时的比重,使实践学时达到总学时的一半以上,组织工程咨询行业专家开展座谈会,汲取来自工程咨询行业专家的意见;召开已毕业学生工作座谈会,听取他们参加工作后的经验和体会,重视已毕业学生们的意见和建议。经过反复征求意见,推定教学重点,不断完善,最终确定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等。
3.2 课程教学内容
《工程经济学》这门课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又与工程建设密切相关,它对于学生将来从事工程项目咨询、管理等工作有很大的意义。通过本门课程的进修可以系统地完成某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任务,把握经济评价的步骤、方法和详细计算过程。
学习工程经济学应先修课程有:管理学、财务管理、施工技术等。后续课程有:建设项目评估、工程项目管理等。学科改革是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应针对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内容和布局。教学内容要侧重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培育。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要以应用为目标,增强教与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以讲清观点、强化应用为讲授重点,同时,应使每生具有必然的可持续发展本领。因此,笔者建议把工程经济学的教学内容分成以下四个模块,并合理分配学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