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中的发现作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观察中的发现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观察中的发现作文

观察中的发现作文范文1

关键词 中学作文;观察能力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写作是以情感为动因,以思维为纽带的综合实践活动。作文教学的目的首先是教学生做人,其次是教学生作文,即让学生如何观察和积淀生活,运用联想和想像去开拓思维空间,丰富生活情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良好的思想感情。

一、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观察的兴趣

丰富的社会生活不仅是学生解读课文的黏合剂,而且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推动剂,生活是创造之源,也是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一块沃土。因此,教学中教师平时就要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善于用情感、意识、思考去触摸事物的品质,也可通过写日记,把自己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事情写下来,并告诉他们,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许多事情往往是颇富哲理的,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用心体悟反复琢磨,便会慧眼独具,从中悟出值得阐述并给人以启迪的哲理。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通过观察,才能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做到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为提高写作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老师要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教给学生如何掌握观察的方法,养成观察习惯,这样学生有了观察兴趣和习惯,就会勤于观察;掌握了观察方法,就会善于观察。这样长期坚持认真细致的观察,学生的观察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写起文章来就会胸有成竹。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切实感受到:花点功夫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让他们有话可说,让他们有表达的欲望,这才是走好作文教学的第一步。我们又要留心一下,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物都会使我们又所发现,也就是说,要观察,要思考, 并且是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 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

二、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在一定意义上讲,方法是能力的核心。”巴浦洛夫也说过:“要观察,观察,再观察。”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观察,引导学生乐于观察,善于观察。

(1)观察要有顺序。学生最大的毛病是观察事物笼统,往往满足于表面认识,不注意观察顺序,这个部分还没有观察好又急于去观察另一个部分,这种任意跳跃,杂乱无章的观察,不能取得对观察对象准确而完整的印象,甚至会将一些重要的东西遗漏。对静态的事物按一定的方位次序作仔细全面的观察,对动态的事物按发展变化的阶段有层次地了解其全过程,这种按照一定的顺序对事物进行逐观察的方法即为顺序观察法。运用这种方法,必须注意以下几点:其一,先察看观察对象分布、组合、罗列的空间位置以及出现、变幻的先后次序;其二,然后考虑按照什么顺序进行观察。一般情况下,如果是静态的事物,构成又比较复杂,分布也比较散乱,那就可按空间位置排列观察顺序;或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或由里到外,或自前向后,或由近及远,或由整体到局部;当然也可以反过来进行。如果是动态的事物,则可按时间先后的顺序进行观察;其三,确定好观察点,这是我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它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转移的,观察点的变动也应遵循一定的顺序。

(2)观察要有比较。生活中所观察的事物或对象往往是复杂多变的,每一事物都有其不同于相类似事物的各自的特征。有的同学写人,千人一面,一点也不生动,就是没有抓住不同人的不同特征。所以,我们在观察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比较,找出所观察对象的特征,这样才算观察细致了。长期的作文实践告诉我们,如果孤立地看某种事物或某一现象,往往就不能深刻的,全面的认识它,而比较则是抓住事物特点,认识客观事物最常用的方法。

(3)观察要有联想。联想是对观察到的事物在头脑中进行处理,升华,可以加深观察的印象,牢记不忘。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小学生天真活泼最富于联想,只要我们正确诱发学生的联想,使联想与观察有机地结合,学生感知到事物才有“神”。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心理

观察中的发现作文范文2

1.丰富生活

学生刚接触写作,对于写作的素材缺乏积累,对于写作的基本方法缺乏认识,经常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情况。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不枯竭,自然溪水活流个不歇。”所以要解决学生有素材可写这一问题,作为老师就必须有意识的丰富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从多彩生活中去获取材料。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但由于年龄与知识的限制,对周围事物很多现象认识不够深刻,经常出现思想上的困惑。在遇到困难是不知所措,有了苦恼不知该向谁诉说,有时犯了错误却一点不知,缺乏独立的思考能力。为丰富学生的生活,避免出现以上实质性问题,老师可根据作文的训练目的和要求,结合当地学校的实际,利用班队会、课外活动时间,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活动,并努力使思想教育和作文训练同步。如以“学雷锋”为中心的学英雄、讲礼议、创文明的教育,丰富了作文素材。

2.观察积累

作文起步时观察是最为重要的,这里的观察,不是指一般的对事物即兴观察,而是从积累的角度进行较长时间的定向观察。老师指导学生观察积累要狠下功夫,要有意地锻炼和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才是解决学生写作缺乏材料即“治本”的有效措施。指导时,老师要培养两种学习能力。一是学会从观察中发现以前未发现的事物特点;二是学会记录这些新的发现,并加以合理想象,通过整理、分析,转化为作文材料。同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事物的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这样观察积累,充实了材料仓库,必定会写出富有新意的作文。

3.加强交流,

作文指导中,安排课堂交流这一环节,让学生把生活中的人和事搬到课堂里,组织学生分析讨论。这样做,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拓了视野,帮助学生克服了没有材料可写的困难,而且有利于提高他们分析事物的能力和表达能力,为写好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布置学生把观察材料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见闻、感受都整理记录下来,还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科技书刊,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要求阅读后,选择一则内容新颖有趣的科技珍闻,做好介绍的准备

在组织学生交流信息、口述作文时,教师要注意抓住典型事例,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评论,遇到不同的看法,不统一的意见,老师不急于纠正下结论,而是让学生再去搜集资料,进行学习、观察和研究,自己得出正确的答案。

在交流时,老师还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逐步做到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有条理地具体讲述。学生在这样的交流中回忆生活,想像情景,再现情景。学生“常说口里顺,提笔手不笨”,写起作文来就能下笔如有神了。

观察中的发现作文范文3

一、走进生活,改变写作观念

不少学生在作文中只顾追求华丽的辞藻,新鲜的开头、结尾,独特的结构形式,而缺少鲜活灵动的思维和朴实亲切的生活气息。其主要原因,就是学生作文忽视生活甚至脱离生活。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懂得生活对写作的重要性,让他们明白生活即作文,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周围世界。只要养成多看、多听、多想的习惯,就会发现生活中可写的东西有很多:枯燥的教室里,有老师亲切的微笑,有同学热情的援助之手,有让你感到熟悉而亲切的桌椅,有令你爱不释手的书本……单调的校园里,红花绿叶中的教学楼、蓝天下飘扬的国旗、草坪上活蹦乱跳的同学以及盘旋鸣叫于花树间的小鸟……走出学校,修理工顺着脸颊下淌的汗珠、售货员可掬的笑容、工地上繁忙的场景……这一切难道不值得一写吗?应该说处处皆是景,物物可入文。

二、观察生活,积淀写作素材

《语文课标》中写道:“多角度地观察生活,才能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本质特征。”观察是写好文章的基础,是获得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打开写作之门的金钥匙。只有善于观察,才能发现问题,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写文章时才有话可说;不善于观察,即使文字工夫再好,也会陷入“无米之炊”的窘境。所以,作文教学的前提是要教会孩子观察生活。道理虽然简单,可要学会观察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提高观察的质量,我们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

首先,要训练学生对各种事物进行全面、有序的观察。比如对简单的事物会多角度观察,对复杂的事物会按一定的规律分层次观察。其次,要训练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再次,要训练学生深入观察事物的能力,即不仅要看,更要以审视的眼光去发现,在观察的同时辅以思考和想象。这样能使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提高他们深入认识事物的能力。另外,要训练学生反复观察、反复思考的能力。由于个人因素如思想认识不足、观察方法不当等,或由于事物本身比较复杂的原因,观察没能一次完成,还需反复观察、反复思考才能比较准确地抓住它们的特征。

这样长期坚持下去,我们的学生就一定能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丰富的写作素材也就积淀在他们的大脑中。

三、体验生活,让写作成为学生的强烈欲望

叶老说过:“生活就如同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作文应该是鲜活的生活体验,生活阅历越丰富,作文内容就越充实。生活中缤纷的色彩、多变的声音、多彩的画面都可以冲击学生的心灵,涌上他们的笔端。

针对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现状,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条件、组织学生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如:组织慰问孤寡老人,给幼儿园的小朋友讲自编的故事,写环境绿化问题。有了生活积累,才有思考,才有话可说,有话要说。除了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学校和家庭生活应该是学生感受最丰富,最好的作文材料,也最能触发写作激情。如,父母生日时写一张贺卡,“三・八”妇女节、母亲节、教师节等,为亲人写一些祝愿语。把学生融入浓浓的亲情中,既接受民族传统礼仪的熏陶,学会真诚待人,真切地关心他人,同时也学会用真心写东西。体验生活不仅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完善人格,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写作成为学生的强烈欲望。

四、提炼生活,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升华

作家茅盾曾经指出:“我们身边应该时时有一支笔、一本簿,无论到哪里,都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一样地敏锐,把你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稍不留意就会流逝,不能引起学生们的思考,不能激起学生们的情感,那么指导学生及时写日记、随笔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观察中的发现作文范文4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自发地经常练笔,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强调:“教师要启发学生作文的愿望。”也就是说,学生既要学得开心,又要学有收获;既要学得轻松,又要学有方法。

一、联系生活,用心感悟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渠水,泉源丰盈而不竭。”生活本身就是绚丽多彩的万花筒,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鼻子和耳朵。作文就是对生活的再现、反映和创造。孩子们的生活内涵其实是很丰富的,学校家庭中每天会发生许多事,有让他们高兴的,也有让他们难忘的,但由于他们年纪小,知识水平有限,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自我体验,不懂得从生活中收集作文的材料。

为了让学生写好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我特意带领学生到操场上做游戏。学生在做《丢手绢》、《吹泡泡》这些有亲身经历的游戏中,用心体会,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于是“大家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然后松开手,像小鸟一样蹲在地上”;“大家鼓掌为他喝彩”;“我只好红着脸学了几声狗叫,大家顿时乐得哈哈大笑”;“在阳光的照射下,一个个小泡泡真像一个个五光十色的彩球在空中飘浮着”;“同学们跑啊,追啊,笑啊,高兴极了”就在孩子们的笔下出现了。因此,我经常引导学生用眼睛“摄像”,用耳朵“录音”,用双手“复印”,用大脑想象,用心灵感受,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体验生活,让他们发现美、感受美、享受美的同时激发写作兴趣。

我们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镜头,适时引导学生将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表达出来。2013年冬天的一次语文课上,天气特别寒冷,孩子们在教室里瑟瑟发抖。我灵机一动,让学生用一两句话表达自己的冷,但不能出现“冷”字。一开始,学生搜肠刮肚,但只会用“寒冬腊月”、“冰天雪地”、“冻僵”等词语,并没有把他们切身的体验表达出来。于是,我耐心地启发他们:“只要把你们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说出来就行了。”这时,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我的耳朵冻僵了。大家笑话我:‘你的耳朵快成猪耳朵了。’”顿时,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连平时害怕写作文的学生也深有感触地说:“走在上学的路上,西北风呼呼地刮着,吹在脸上,像刀割一样。”这些朴实的语句,融入了学生真切的生活感受,显得格外生动。

二、学会观察,掌握方法

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观察是对认知对象自觉的、有目的的感知,是作文的基础。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重头戏,扎扎实实地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做勤于观察、敢于发现的有心人。

首先,观察要有顺序。要教会学生常见的观察顺序,否则,写出的文章将杂乱无章。顺序观察可分为四种:一种按空间转换的顺序,从远到近,从上到下,取一个观察点观察,有时也可变化立足点;二是按内容顺序,如从整体到局部,景物到人物,主要到次要等;三是按时间顺序;四是按事情发展顺序。比如指导写一种植物,我除了重视句子的表达外,还十分重视观察的顺序。我在讲台上放一盆含羞草,问:“这盆植物给你什么印象?”“很美丽。”“非常好看。”等是学生的答案,这就是“整体”。接着我问:“它美在哪里呢?你想按什么顺序观察呢?”让学生思考后分组上台观察,然后指名说出。经过这样的观察和指导,大部分学生写的段落都很有条理。

其次,观察要抓住特点,要细致。每件事物、每个人都有自身的特点,这就要引导学生观察时努力发现那与众不同的一点,抓住特点进行重点观察。例如写一个人的肖像时,学生总喜欢用上“弯弯的眉毛下面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苹果似的脸蛋”等,把所有人都美化了。因此,在写《我的同学》时,我特意请一男一女两位学生站在前面,通过对比,找出他们各自的特点,学生根据老师的指点再认真观察、描述,一次观察不够再观察,直到“细致”为止。

三、凭借教材,借鉴仿写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的积累感情是基础,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只有语言积累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泉、笔下生花。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课文作为学习作文的范例,懂得这“范例”是写什么?用什么方法写?按什么顺序写?边读边想,边议边练,读写结合,掌握技能。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引导学生领悟课文是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结尾点明全文的中心。在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要求学习作者怎样观察?用什么方法描写,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议、写”训练,比如仿照课文的描写方法,写写家乡的一处景物,把读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部分是名篇佳作,文质兼美。它们段与段之间、句与句之间的语言表达各不相同。老师要充当有心人,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各类文章的构段和表达方法,找出规律,进行形式多样的写段训练。凭借教材,借鉴仿写,指导学生作文,既让他们学习了习作的方法,又明白了仿写的奥秘。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算是及时雨。

四、注重讲评,学会欣赏

观察中的发现作文范文5

【关键词】小学语文 观察能力 学生培养 小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163

其实小学语文中最重要的就是作文教学,而作文教学中观察能力的教学也是比较重要的。那么很多教师在小学作文教学时出现许多问题,或者碰到那样的学生,就是不写作文不知道从哪里下手的学生,或者是整篇文章都是蛮只空谈不知道作文的中心思想是想表达一个什么东西,言之无物,大多数的小学生的作文水平都十分低。那为什么小学生的作文就写得这么难呢?为什么小学生写不出好的作文呢?本文就此做一些探讨。

一、小学生的作文写作困难究其原因到底是什么

其实小学生写作文困难的原因有许多,他们有的作文是想表达并不明确;有的做文空谈;有的作文就是记录生活中的琐事;一些无意义的东西也被记录下来。因为他们脑中的东西没有那么多的思想情感;也没有那么多事情可以表达;他们不知道要表达什么我有东西当然无法表达了。其实学习的过程也就是吸收东西,那么作文表达也就是吸收东西之后才会有的东西。

其实小学生都缺少素材写作的时候中心思想缺乏,作文杂乱无章,主要表现就是了因为他们缺少素材没有进行大量的越多,而且他们不具备一定的写作技巧。就比方说小学生在写作文的过程中没有素材他们就会乱编一些素材这就造成了作文进行空谈,谈一些没有的东西,就是因为没有素材所造成的。第二就是他们写作文没有什么技巧可言,因为他们在这之前不知道怎么写作文教室门也没有给他们交过多的技巧,所以他们写作文的训练十分少,所以写出来的作文词不达意,才会造成文章杂乱无章,让教师读起来也不畅通,这是因为他们基本的语文组织能力或者是说作文写作能力都不具备所造成的。还有一些方面就是小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没有进行仔细的观察,他们所描写的事物他们没有仔细的观察,所以在写的时候他们就不知道写些什么,也没有掌握正确地描述这些食物的方法,所以造成了作文中不知道写些什么。这几个原因总的来说就是学生们不会观察不会积累所造成的,没有一定的自我观察能力与表现能力。作为写作文的首要要素就是要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观察一切的东西学会积累有了积累才能有写的好的作文。那么这就是现阶段小学语文作文的问题,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二、解决的办法

(一)创设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对观察的兴趣与思想意思

写作教学作为一个重点培养项目,观察能力是作为主要的方面,在小学的作文中要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们意识到观察能力对于写作的重要性有了好的观察能力与与素材的积累人力小学生才可能写好作文要让他们有这种思想意识,然后再重新去入手,他们的观察能力就会越来越好了。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要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使学生在观察中保持热情,诱发学生作文的主动性,做到以趣引趣。

(二)在作文教学中明确观察目标

观察目的是否明确,将直接影响到观察效果。观察目的明确,就可以在周围众多的事物中进行选择,把注意力集中在观察的物体上。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观察时注意力更加集中。动物界里的鸟兽虫鱼千姿百态,有的飞、有的跑、有的爬、有的游。指导学生观察,就要注意发现特征,抓住特点。如观察动物的眼睛,猫的眼珠是绿的,绿得发亮,同一只猫的眼睛在不同的时候不同的情况下不相同,夜晚捕鼠时它睁得又圆又大,白天在阳光的照射下它却眯成一条线。又如兔子的眼睛是红的,像两颗红宝石;鸡的眼睛是黑的,天一黑就看不清东西。这样,学生在观察时通过比较分析不仅能着重地看清事物的主要部分,而且能看清事物的整体和各个细节。所以观察动物,就要明确观察的外形、生活习惯等特点;观察植物就要观察它的干、茎、叶等各部分的特点;观察人物,就要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等几个方面特点;观察活动,就要观察整个活动的过程:开头、经过、结果;观察景物,需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总之,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提出不同的观察目标。

(三)通过深入细致的观察,教给学生观察方法

观察,不是像镜子那样被动的反映,而是一个有意的知觉过程。根据儿童随意性强的特点,教师必须重视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提高作文水平。

首先,教给学生观察顺序。任何事物,无论是动还是静,它的存在与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因此,观察不同的事物要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顺序。一般的观察顺序有:整体D部分D整体;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中间到两边或从两边到中间等等,如:指导学生观察课间活动时,就可以选用“整体―部分―整体”、由“远及近”的观察方法,先让学生观察整个活动场面的活动气氛,再观察每一个角落的活动情况,最后回到整体上。这样,不但教给了学生观察方法,还教会了学生有序的说话、作文。

在观察时要善于比较。小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往往是笼统、粗略的。他们不善于将对象与对象、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进行比较。比较法就是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事物时,运用对比的方法掌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和不同点,认识事物的发展过程,掌握其特点。

调动各种感官参与感知事物。在观察过程中指导学生对观察对象层层深入地探究,使认识不断深化而达到对事物有个深刻的认识。引导学生由此物此景此情联想到彼物彼景彼情;由眼前想到过去或将来,使思维更加活跃,认识更加广阔。

我们在作文训练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让学生学会把握事物,然后才能够表达事物。就像画画一样,你要胸有成竹才能画得出来好的作品,在语文教学中写作能力的培养也是这个道理。还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都要从最基础的观察能力抓起,学生心无点墨怎么可能写得出来好的东西呢!所以观察能力就是为了让学生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学会积累身边所发生的事情,积累一些有用的素材以后运用于写作表达上面,这样的作文才会是精彩的作文。

参考文献

[1]万卓阳.浅谈小学语文新课改下对于能力培养的改变[J].吉林语文教育报,2015(34).79-80.

观察中的发现作文范文6

记者:如何写作文,这似乎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您觉得目前中学生作文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孔庆东:以前批评文风不好,曾提及过假、大、空。现在即便会写作文的中学生,也普遍存在“假、大、空”问题。我们在高考阅卷中,有时候会开玩笑地问,“今天孩子们写死了多少父母”,我们不排除考生中的确有人历经这些惨痛,但每天“大面积父母死亡”则不正常,甚至去世的情节都雷同。同学模仿痕迹过重,缺乏创造力和真情实感。

读至此,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作为一名在教学一线奋战多年的语文教师,我深深感受到作文的现状令人堪忧,模仿似乎成了学生作文的法宝,另外,过于务实的应试教育(区别于传统意义的应试,而是指近年从中考到高考中对应考点的教育,考什么教什么,不考什么也不教什么的教育),作文速成似乎也成了一些作文研究专家追求的最高境界,成了一线教师们学习模仿的对象,这样,必将导致作文教学公式化、作文格式化、素材固定化、情节雷同化,“学生模仿痕迹过重,缺乏创造力和真情实感”的现状就在所难免了。

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我认为,提倡作文个性化势在必行。下面就此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以期得到专家和同行的指导,并希望寻找到更为合理的作文教学新途径,使作文教学走向健康成长的发展道路。

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作文教学里,观察不能仅仅理解成用眼睛看,而应调动各种感官对人或事物进行细细体味,包括所见、所闻、所嗅、所触、所尝等。这一能力的养成,可以弥补学生生活经历的单一所造成的缺陷。

有一个故事与大家分享:莫泊桑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他从小酷爱写作,但最初的作品都比较平常,没有特色。莫泊桑焦急万分,于是,他去拜文学大师福楼拜为师。他坦白地说:“老师,我已经读了很多书,为什么写出来的文章还是不生动呢?”“因为你的工夫还不到家。”福楼拜直截了当地回答。“那……怎样才能使工夫到家呢?”莫泊桑急切地问。“这就要肯吃苦,勤练习。你家门前不是天天都有马车经过吗?你就站在门口,把每天看到的情况,都详细地记录下来,而且要长期记下去。”从此,莫泊桑天天在大门口全神贯注地观察过往的马车,从中获得了丰富的素材,写出了经典作品。

从莫泊桑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观察是了解事物的窗口,更是获得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怎样去观察呢?我们继续来关注莫泊桑。

莫泊桑刚开始观察门前过往马车时一无所获,他又去拜访老师了。他一进门就说:“我按照您的教导,看了几天过往的马车,没看出什么特殊的东西,那么单调,没什么好写的。”“不,不不!怎么能说没什么东西好写呢?那富丽堂皇的马车,跟装饰简陋的马车是一样的走法吗?烈日炎炎下的马车是怎样走的?狂风暴雨中的马车是怎样走的?马车上坡时,马怎样用力?车下坡时,赶车人怎样吆喝?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这些你都能写得清楚吗?怎么会没什么好写呢?”福楼拜滔滔不绝地说着,一个接一个的问题,都在莫泊桑的脑海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从福楼拜的回答中,我们已经找到了答案: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对同一个人或事物要进行全面观察,选取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与同类事物对比着观察等,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其特点,写出其个性。同时“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诗句,也道出了只有观察才能展示出差异,只有观察才能写出个性。

二、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观察解决了作文素材的问题,但真正做到写出有个性的文章,还离不开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接着分享莫泊桑的成功之道。

莫泊桑的观察有了成果,写出了一些作品。于是,他再次去请福楼拜指导。福楼拜认真地看了几篇,脸上露出了微笑,说:“这些作品表明你有了进步,但年轻人贵在坚持。”福楼拜继续说:“写文章,只是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如你要描写一堆篝火或一株绿树,就要努力去发现它们和其他篝火、其他树木不同的地方。”莫泊桑牢记老师的话,更加勤奋努力。他仔细观察,用心揣摩,积累了许多素材,终于写出了不少有世界影响的名著。

“对你所要写的东西……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这句话道出了创新的内涵。笔者认为,应指导学生选取特色角度对事物进行观察,如,对教师的观察可选取其面对家人失败或成功时的表现,就可写出区别与其他人的个性文章。对主题的深层次挖掘、选用充满时代气息的素材、运用区别于大众化的文章体裁、采纳故事新编、使用个性化的语言等都可以使文章充满个性特色。

三、要提倡个性化的文章体裁和文章风格

作文教学的现状仅局限于记叙文和议论文的熟练掌握(特别是有些地区的初中作文教学仅局限于记叙文),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样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作文潜力的发挥。戏曲、诗歌、童话、寓言等实际上更能展示学生的作文个性,毕竟有一些写作大家也仅仅是在某一个创作领域(如,李白、杜甫等)取得了巨大成就,何况我们的学生呢?

另外,学生作文风格的个性化也值得提倡。李白的浪漫、杜甫的现实、苏轼的豪放、李清照的婉约等无一不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学领域增添了耀眼的光彩,而风格的个性化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我们在指导和评价学生作文时,应提倡和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作文风格,或幽默、或严肃、或豪放、或婉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