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技术经济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技术经济学范文1
摘要:太阳是一项很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在现行世界能源与环境危机的大背景下,太阳能的应用价值日益凸显。作为太阳能应用的一项重要技术,光伏发电发展前景十分可观,而我国的光伏产业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选择。文章将结合技术经济理论和方法,从技术、企业、产业和国家这四个不同的方面,对我国的光伏产业进行深入探讨,促使我国的光伏产业向着又好又快的方向稳步前进。
关键词:光伏发电;经济分析;发展预测
太阳能是地球能源的基本来源,因此,如何更好地利用太阳光发电,是人类一直面临的一个棘手的问题。太阳能是一项清洁性、安全性的能源,资源的来源广泛且充足,而且其具有很长的寿命,也不像其他能源那样,需要经常维护。基于这些其他能源不具备的特点,光伏能源被视为21世纪最有利用价值的能源。自上个世纪50年代,太阳能的应用已经从太阳能电池发展到如今太阳能光伏集成建筑等多个不同的领域。纵观全世界的光伏产业,也历经了半个世纪的发展,进入到21世纪之后,我国的光伏产业也渐渐地步入了高速的发展时期。因此,本文将以市场分析为基础,由四个方面来深入探讨技术经济:技术、企业产业、国家。
一、光伏产业的优点
光伏产业是一项绿色又环保的能源,因此被看作是一项战略性的朝阳性产业,各国给予光伏发电的很高的重视程度,并给予大力的扶持,原因如下:
1.《京都议定书》给予各国以压力,迫使各国政府落实积极开发各项清洁型能源,包含太阳能在内,这样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2.中东是全球的石油主产区,因此,中东地区的政治趋势一直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为了保证稳定的能源供应,各国政府不得不大力开发国内能源,其中包含太阳能在内。
3.像石油、煤炭这些矿物能源在渐渐枯竭,各国政府不得不积极开发包含太阳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这样才能使能源长期供应。基于以上几个原因,在上世纪末的最后十年,全国光伏发电产业以每年百分之二十的速度高速增长。在新千年以后的三十年中,全球光伏发电产业以每年百分之三十的速度高速增长。光伏能源是可再生能源中一项独具潜力的能源,它的重要性和战略性日益凸显,世界各国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和法律鼓励光伏产业。自1999年来,世界各国尤其是美、日、德这些西方发达国家逐步推出了大型国家光伏发展计划和太阳能屋顶计划,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世界光伏产业的发展,世界光伏产业是比IT产业发展还快的产业。作为一项可再生清洁能源,在21世纪前半期,光伏发电将发展成最重要的基础能源。
二、光伏发电成本分析
(一)光伏发电成本和影响因素
光伏发电的成本,直接决定了其能否大规模的快速发展,和其在能源供应中的地位。光伏发电的成本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光伏发电总成本以及总发电量。光伏发电成本主要是受初始投资的影响,诸如运行维护费、税收等因素则对系统的发电成本影响较小。1.初始投资。光伏电站的初始投资主要包含光伏组件、电缆、配电设备、并网逆变器等成本,在这其中,光伏组件投资的成本就占初始投资的一半以上。2.发电量。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量受两个因素影响:太阳能资源、太阳发电的效率,与此同时,也受运行方式、线路耗损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中国与建筑结合在一起的光伏发电系统大多安装在东部沿海地区。3.单位电量成本。(也称度电成本)
(二)多种类型的光伏发电系统度电的成本分析
中国光伏发电市场的起步并不早,主要开展了投资补贴、特许权招标等项目,一些技术的经济分析并不能恰当地反映出成本所在,本文主要结合一些典型的运电站数据来分析。
1.聚光光伏电站的单位投资成本是比晶硅光伏要高的,聚光光伏电站度电成本比薄膜光伏电站要低,但仍然比大规模地面晶硅光伏电站要高一些。
2.薄膜光伏电站的单位成本比晶硅光伏电站的成本要低,但它的效率也低,而度电成本比晶硅光伏电站高。
(三)光伏发电系统度电成本的变化趋势
光伏系统的成本包含太阳电池组件、功率控制、组阵系统平衡、间接费用这四个部分。在这其中,组阵系统平衡涵盖了支撑组件的框架和支架、电线、基础土建和土地的使用费等。功率控制分为两个方面,逆变器和电器控制系统。简介费用包含涵盖了工程建设的管理费、工程设计费、建设期中的利息、意外的费用、运费等等。目前,制约光伏发电规模化发展的一大因素就是成本过高。随着电池效率的提高、组件成本的下降以及寿命的延长,光伏发电的成本和平价上网的水平相近,因此,光伏发电非常具有发电的竞争力。一些国际机构对未来光伏发电的系统度电成本做出了预测:现如今,中国并网光伏的发电单位的初始投资成本大约为15/W,光伏发电装机的容量是3GW。按照中国发电产业现有的发展趋势来看,在技术提升和装备国产化的大前提下,每年的投资成本会有百分之十的下降。按照《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到2015年年底,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装机容量已经达到14GW。预计到2020年年底,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装机容量会达到40GW,到2030年年底,装机容量会达到200GW。根据测算结果来看,2015年中国光伏发电的单位投资成本也大概是11元/W,2020年将会下降至10元/W,2030年会出现大幅下降,降至4元/W。太阳电池成本的下降,不仅仅是依靠技术进步,规模化的生产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使得成本有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下降幅度。而系统平衡需要的构建成本也有了明显的下降。目前微电网的发电技术仍处于深入研究的阶段,虽然成本还是很高,但伴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和进步,成本也会逐步降低,未来光伏发电技术的前景是巨大的。2020年前,全球光伏发电的市场还是主要集中于欧盟地区,占到的比例约为百分之四十,2010~2020年,光伏发电在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的地位逐步提升。2020年之后,光伏发电的新兴市场主要是中国、美国、巴西等国,光伏发电技术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
三、光伏发电发展前景分析
1.多种光伏电池技术争相发展,第一代晶硅电池具有高校、低廉、使用广泛的主要用途,为市场主导。第二代薄膜电池成本低、耗能少,发展前景良好。第三代新型太阳能电池效率高但价格昂贵,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
2.光伏微电网发电技术的发展方向是高成本和低稳定性光伏微电网是用光伏发电当作最主要的电源,它可以和其他的储能装置配合,直接在用户负荷周围供电,典型的微电网是可以脱离主网运行的,也可接到主网上运行,这样可以减少配电投资,大大减少了太阳能间歇性对用户带来的影响,这比较适合成本较高的边远山区和对供电有高可靠性的用户使用。
四、发展光伏产业的建议
综上所述,发展我国的光伏产业已经变得刻不容缓了。我国光伏产业的健康稳步发展,是与国家产业政策的宏观调控分不开的,国家各项政策的颁布和落实,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
1.政府要做好带头作用,设立光伏产业发展的专项经费,更要在资金、电价、税收等方面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大力扶持。
2.技术上既要自主研发,又要学会技术引进,也可以和国内研究共同公关,建立健全一套创新的技术体系。
3.要以政府作为主导,多元化投资,建立一套完整的产业链,多方参与、共担风险,以更高的水平进行光伏技术师范建设项目。
4.努力培养国内的光伏市场,制定一套具体的分摊上网电价的实施细则,。5.对光伏产业的发展做出合理的规划。对行业标准的制定要加速,提升光伏产业在未来产业中的竞争力。
五、总结
总而言之,太阳能光伏发电是绿色、环保的可再生能源,光伏发电技术的发展前景非常可观,在2030~2050年间,光顾能源和常规能源在价格上会有真正的竞争力出现,因此,这必将成为我国多能互补能源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的光伏产业需要在市场的规范、设备国产化、提高技术支持、产业链的发展等方面继续努力。只有这样,中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才能跻身世界前列。
参考文献:
[1]曹石亚,李琼慧,黄碧斌.光伏发电技术经济分析及发展预测[J].中国电力,2012(08).
[2]冯百乐.光伏发电在建筑中应用的技术经济和选型分析[J].山西建筑,2012(20).
[3]陈贶,王亮,王满仓.不同容量光伏发电单元的技术经济对比分析[J].有色冶金节能,2014(03).
[4]刘江建筑.屋顶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的分析研究[J].能源与节能,2014(06).
[5]顾文石,安白.景观带光伏发电项目技术经济分析及综合评价[D].华北电力大学(保定),2013.
技术经济学相关论文范文二:低碳经济与技术经济范式与路径思考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情况下,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激化,因此,找到一种能够让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各个国家都极为重视的问题,这也是促使低碳经济模式成为不同国家共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主要针对低碳经济发展的技术范式以及发展路径的思考进行了全面详细的阐述,以期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提供参考。
关键词:低碳经济;技术创新
在当前全球变暖越演越烈的情况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成为了各个国家的主要经济发展方式,以此来促进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同时也是对人体健康的保护。低碳环境带来的不仅是低污染生产,还能够减少排放,避免大量污染环境的物质排入到水流、土地、大气中,进一步对被人体吸收,导致大量疾病的滋生。因此,应当加大低碳经济的发展力度,并且对其中的技术经济范式以及发展路径要进行深入的思考。
一、低碳经济与低碳技术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上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该发展的模式核心内容主要是在当前市场相关机制的基础上来进行制度的创新以及制定,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使得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能够不断地提高技术效能、减少资源使用,同时研究出可再生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相应技术,使得绝大部分工业生产都能够走向低排放、低能耗的生产模式。而有着低排放、低能效效能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必然会伴随着新的节能技术、增效技术、减排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只有在大量新型技术的带动下,并以创新的低碳技术作为指引,才能够不断推动低碳经济模式的发展。
二、目前我国低碳技术发展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企业在低碳技术研发方面已经取得了明显成功,有些低碳产品甚至达到了中世界先进水平,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新能源行业。比如,截止到2015年我国已经有82台超超临界机组在网运行,在世界范围内也处于领先地位。除此之外,在世界范围内,我国风力发电机组增长量也处于领先地位,2013年,风电机组增长量已经高于1600万千瓦;2015年风电装机容量已经超过了10000万千瓦,同比增长1474万千瓦,增长率达到了25%。除此之外,我国是世界范围内出口光伏组件最多的国家,全球有接近40%的光伏产品来自于我国。此外,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占世界总产量的70%,约95%的太阳能热水器的核心技术为中国公司持有;中国企业生产出了全球首款单次充电可行驶400公里、并可容纳5位乘客的纯电动轿车;中国水泥余热发电效率世界领先,已开始向国外出口技术和设备。由中国科学院能源领域战略研究组编制的《中国至2050年能源科技发展路线图》指出我国近期低碳经济与新能源产业最重要的发展领域为:清洁煤技术、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新能源规模发电等。中国在低碳领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中国的低碳技术发展仍然令人担忧。因为我们的技术仍以中低端为主。
1.风力发电技术虽然是中国发展最快的新能源行业,已具有1.5MW以下风机的整机生产能力,但是一些核心零部件,如轴承、变流器、控制系统、齿轮箱等的生产技术难关却迟迟未能攻克。
2.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一直是一大技术难题,其中重要原因是我国的智能电网建设水平较低,没有先进的电网调控和调度技术。3.在发展清洁煤技术方面,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IGCC)相关项目刚刚启动,关键部件尚不能国产。在中国,常规火电站的投资约为每千瓦5000元人民币,而IGCC示范电站高达每千瓦1万余元,比常规火电站高出1倍多。
三、我国低碳经济下的技术创新路径选择
我国是一个人口数量众多的国家,人口数量位居全球第一,但是经济发展的速度却并不符合人口需求,生态环境也较为薄弱,极易受到气候变化的直接影响。目前我国还处在一个经济飞速发展时期,面临着减小贫富差距、大力发展经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等多个不同层面的重要工作同时发展,这导致我国要推广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变得更加困难。也正是由于我国的国情较为特殊,因此我们不能照搬国外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应当从国外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中吸取能为我国所用的精华,从我国所特有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1.对低碳技术研发给予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不断完善我国的低碳技术开发政策,加强相关的政策以及制度,并且对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企业,予以大量的资金支持。①部分新型的能源技术一直以来都是世界上极其难以攻克的问题,而如果仅仅只依靠企业独立进行研发,必然是极其困难的,因此,政府必须要帮助企业在一方面加强与国际先进能源技术的合作以及交流,从而为我国新型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②国家应当在涉及到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上,加大对低碳建设的力度,例如智能电网等,大量低碳技术应用在基础建设上,能够为国家节省资源和资金,减少排放。③国家应当扶助进行尖端领域的技术研究工作,使得我国的低碳技术能够不断的进步,不仅快速与国际尖端技术接轨,未来还要努力超越国际平均水平,例如在风力发电机上的相关核心技术等。④严格制定相应的低碳技术制度,以及战略规划,引导低碳技术的正确发展,避免盲目发展的现象出现,同时,低碳技术的发展方向应当由国家来予以规划;⑤国家建立起相应的低碳经济发展扶持基金会,以此来帮助我国企业低碳技术的发展。
2.从企业发展角度来说,企业需要进行低碳技术方面的创新,如若不然,企业将在低碳经济发展大趋势下失去市场竞争力。首先,企业应该转变营销理念以及传统的盈利模式,在制定短期目标的同时,还需要制定长期目标,总体大方向应该是发展低碳技术,通过低碳技术的应用,以使企业获得更高的利润,真正的实现发展模式与技术平衡;其次,企业需要与政府、机构以及其他企业加强交流沟通,展开密切合作,以此分散低碳技术研发期间可能会出现的各项风险。由于低碳技术本身并不成熟,有很多低碳技术还只是停留在概念阶段,企业研发过程中需要承受非常大人力、物力等压力,如果企业单打独斗显然成功的可能性并不高,所以企业需要与政府、科学研究机构等展开合作,以此规避风险;最后,可以引进先进的低碳技术。现如今,技术发展也逐渐实现了全球化,我国企业完全可以通过技术贸易来着获得先进低碳技术,而后再依据我国国情消化吸收,与此同时国家还应该做好专利产权保护工作。
3.对于科研机构来说,应该密切关注国家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在此基础上,还需要与企业进行合作,以此得到研发资金。科研机构低碳技术研发的重点应该放在以下几方面:提升煤炭资源的利用率;核电技术、输配电技术以及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等。通过这些技术的大力研发,真正的促进我国低碳技术发展,融入到各行各业中。另外,科研机构还需要做好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即必须将研发成功的低碳技术推入到市场中,真正的将技术转变为生产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低碳技术已经成为了全世界生产技术发展的主流,这也是生产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在当前低碳经济模式发展的潮流中,我国应当加快与国际水平接轨的速度,扩大低碳生产技术在我国生产行业的覆盖范围,将更多技术应用到生产中,促使低碳经济发展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王国栋,杨志.低碳经济[M].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
技术经济学范文2
关键词:技术经济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式
技术经济学是技术科学与经济科学相交叉的边缘科学,其主要任务是从经济角度对工程项目、技术方案进行分析评价,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投资决策水平和经济效益强有力的工具。它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实用性、预测性和定量性等特点。由于“技术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因此,需要采用课堂理论教学、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要在现有改革实践成果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深化,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教材建设与教学方案的改革
教材建设是高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条件。教材建设的任务:一是要确保质量;二是要有新意、有创意,要瞄准学科前沿的发展动态;三是要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目前国内有不少有关“技术经济学”的教材,但缺少反映有关林业方面的教材,而且也未能及时体现我国经济改革、会计改革、税制改革等方面的新内容、新变化。因此,编写(林业)技术经济学系列教材就成为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借鉴国内外有关技术经济评价方法与经验,充分结合林业的实际,北京林业大学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广泛征求各层次学员的意见,结合学科的发展和各专业的需要,启动了高质量的教材编写工作。预计形成《(林业)技术经济学》系列教材共3册,分别为:《技术经济理论(上册)》、《技术经济方法(中册)》和《林业技术经济案例研究(下册)》。需要说明的是,按照我校目前的教学计划,“技术经济学”内容体系分为两段:非专业本科阶段讲授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专业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结合专业开设技术经济学应用方面的课程。按照学校教学计划的规定,上述系列教材中的《技术经济理论(上册)》和《技术经济方法(中册)》仅适用于非工商管理和林业经济管理专业的本科教育,即适用于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的学生使用;而对于工商管理、林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和研究生阶段的学生3册教材均适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在使用上述系列教材的同时还要指定国家优秀教材、国外高水平的原版教材作为指定教学参考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提供有效的文献资料。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材系统的配套建设,在确保高质量教材建设的同时,还应根据技术经济学理论的新发展,形成规范的教学方案,包括教学课件、教学讲义、教学大纲。“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应以发展的观点,本着“强化基础与提高能力的宗旨”,并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学科的变化合理选择和组织新的教学内容,精简和调整原来的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有体系、更完整、更新颖,实现教材、学习指导书、教学课件相结合的模式。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在科研式和研讨式教学方法改革的基础上,我们探索了案例式教学方法,建立了“教师讲授、课堂讨论加习题、案例分析、上机实验、课程设计”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具体做法如下:
(一)教师讲授
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对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课堂讲授,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采用传统的讲授方法以外,积极采用启发式、研究式、导学式、导创式的教学方法。例如,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利用基于PowerPoint软件平台研制与教学内容、方法和形式相适应的“技术经济学”教学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又如,为了满足学生参与教与学的意愿,在授课中精选章节,让学生自我发挥、自我表现,并由同学评析、老师总结,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课件成为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教学手段,并在影响和改变着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由于“技术经济学”课程突出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操作性强等特点,因此如何把多媒体这种新型的教学手段用好用活,充分发挥其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正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二)课堂讨论加习题
在基本原理、重点和难点由教师课堂讲授的前提下,对于比较灵活的教学内容,教师事先提出一些问题,由学生自学、思考、准备,再到课堂上讨论。讨论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畅所欲言,最后由教师对重点、难点问题加以分析、归纳,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针对性强,对学生理论层次的提高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此外,针对必须进一步强化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应进行课堂习题训练,形成《技术经济学习题集》,通过课堂作业的练习,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和全面掌握,并在课堂作业练习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贯穿于理论教学的全过程。在理论教学、习题训练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内容进行专题案例实践。例如,在资金的时间价值、技术经济分析、财务评价等理论教学结束以后,以“折现率应如何确定”、“项目中设备如何折旧”、“项目赢利能力趋势”等为专题,分别选取不同的案例进行教学。案例教学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应辅以启发和情景的综合教学法,即在分析、讨论案例时启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利用案例本身的特有情景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案例教学方法不仅强化了理论教学,而且学生通过理论知识与案例的一一对应,大大增强感性认识,对课程教学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案例教学的同时,形成《技术经济学专题案例集》,并注意经典案例和最新案例的结合,保证案例的规范化与及时更新。通过一个一个的案例教学实践,使学生们把理论应用于实践;使学生们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能够吃一堑长一智,得到运用知识的技能,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
(四)上机实验
“技术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要求学生对经济学、管理学等有较全面的了解。因此,需要采用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本课程设置了10个学时的实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与项目有关的市场、资源、工程技术、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论证和评价,验证项目经济评价的基本理论,在运用理论分析实验的过程中,使学生对理论知识得到进 一步的理解和巩固。通过实验,使学生熟悉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本内容和业务流程,掌握项目可行性研究实验的方法和技巧,熟悉用计算机软件Excel制作可研报告所需报表的程序。要求学生对每个案例进行详细计算、全面分析、论证和评价,撰写实验报告,主讲教师对每位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细致的指导。通过具体的上机实验操作,使学生熟悉具体业务的操作程序,掌握操作方法,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对理论、案例、实验等环节进行整合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理论教学、案例实践教学是针对学生的特点各有侧重的教学环节,如何使不同的环节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是课程改革的又一重要课题。应根据目前与技术经济学相关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设计出具体的项目经济评价内容,形成完善的《技术经济学课程设计指导书》,以指导学生的课程设计。设置项目经济评价的课程设计,就是让学生按照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原则、程序和方法,深入研究一个案例,包括原始数据收集、计算方法的选择、财务报表的编制、评价指标的计算和分析,最终写出项目评价报告,以判断项目财务和经济上的可行性。目的是让学生充分掌握项目评价的分析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根据指定的项目内容进行详细的项目设计,完成项目计划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
通过上述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形成《技术经济学习题集》、《技术经济学专题案例集》、《技术经济学实验手册》、《技术经济学课程设计指导书》,以配合全新的教学方法;对方案拟定、技术经济计算、方案选优、综合评价等教学内容列出大量的习题与案例,以适应理论教学、专题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的需求。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
学生比较重视考试成绩,因为考试成绩决定学生综合测评的名次和奖学金的等级,甚至直接影响到学生毕业后人生道路的选择。因此,如何使考试成绩真实、有效地体现学生对课程的学习与把握,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直是教师思考、探索的问题。“技术经济学”课程不仅理论性强,而且与现实结合紧密。对这门课程的考核,既要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要评判学生灵活运用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目前的考试方式单一、题型固定,考查死记硬背的多,考查学生能力的少。为了克服这种不良现象,应通过多元化和复合式的考核方式,对课程学习的全过程进行考核。我们计划进行“题库测试、习题训练、上机实验、课程设计”四位一体的考核制度改革,采用多种考核方式,力求全面、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充分考查学生对课程的整体把握能力,真正做到既考知识、又考能力与素质,切实考出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考核制度改革的具体做法是:建设测试题库,编写《技术经济学习题集》、《技术经济学实验手册》、《技术经济学课程设计指导书》,形成“题库测试、习题训练、上机实验、课程设计”四位一体的考核制度;每位学生期末的课程总成绩应涵盖“题库测试、习题训练、上机实验、课程设计”四个方面,每个方面按不同比例计入学生的课程总成绩。
首先,根据每位学生对《技术经济学习题集》中作业的完成情况给出习题训练成绩,并以20%的比例计入课程总成绩。其次,根据《技术经济学实验手册》的规定,考察学生实验课程的表现情况和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并以20%的比例计入课程总成绩。再次,按照《技术经济学课程设计指导书》的规定,考核学生的课程设计,并作为开卷考核以30%的比例计人课程总成绩。最后,根据“题库测试”中提供的试题类型,结合学科的发展和课堂讲授的内容进行期末考试,以30%的比例计入课程总成绩。即每位学生最终的课程总成绩一习题训练成绩×20%+上机实验成绩×20%+课程设计×30%+期末测试×30%。
这种考核制度不仅有效地避免了闭卷考试造成学生死记硬背、高分低能的现象,同时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技术经济学”课程的建设和学生素质的提高。
技术经济学范文3
[关键词] 技术经济学教学改革实践环节
一、技术经济学课程特点分析
技术经济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当代技术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结合的产物,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是以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来研究经济活动中主要因素――技术活动及其发展的规律。该门课程具有理论性与实用性、定量性与预测性、系统性与综合性等特点。
作为新兴应用经济学的技术经济学,它把数学的优化思想与经济学原理结合卡里,为衡量、谋划和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了一整套的方法。理论为我们解释和描绘了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世界,而技术经济学则为评价和实现这种理性的经济世界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法,从而为技术实践活动提供了方法论基础。技术经济学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已逐步趋于完善,从它的研究对象、性质、任务、特点到它的指标体系、方法、应用等,已经形成了一整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技术经济评价方法、项目可行性研究、设备更新、技术选择、技术创新、价值工程等已经广泛地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本课程的学习将为学生今后从事企业经营决策、项目投资评估、工程咨询、技术经济论证等打下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二、在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应积极拓展实践环节
学习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使学生通过学习体验,有目的的主动构建知识、形成能力、调整态度的过程。其中,学生的学习体验是根本,教师作为策划者和指导者,不断引导学生独立学习、查阅资料、进行社会调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程建设中,应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融、互动与渗透,将实践性教学的科室是当提高,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思维机能训练。将讨论、启发、调查、陈述、辩论、仿真、案例、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融合,充分利用诸如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比如案例教学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对一个包含具体问题的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一特殊情境进行讨论并最终解决这一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将更多地被应用在教学活动中。案例教学已逐渐成为世界先进教学的潮流,成为培养适应能力、动手能力强的实用人才的重要手段。
技术经济学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联系较紧密的课程,在教学环节中拓展实践环节有着充足的理由。1.技术经济学具有综合性,是一门技术科学与济学科学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形成的边缘科学,其研究重点之一是技术实践的经济效果,以寻求提高经济效果的途径与方法。从事技术经济学科研究的人员和实际工作者,除了掌握自然科学与生产技术知识外,还必须掌握经济学、管理学方面的知识。2.技术经济学具有定量性特点,技术经济学的问题分析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定量分析为主,以数量化的分析计算来说明问题。3.技术经济学是一门实用性较强,与技术经济实践活动密切联系的应用学科,做出的分析、论证、评价的经济技术方案都来源于实践,使经济建设中亟待解决的工程技术问题,其研究成果如规划、方案、报告及建议书都服务于社会生产实践。技术经济学的这些特点决定了该学科在教学应当充分重视实践环节的开拓,调动学生探索真实经济世界的热情和兴趣,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技术经济学教学实践环节拓展设想
1.注重用案例引入知识点。一般的技术经济学案例仅限于财务分析和经济分析,对其他主要内容就没有什么案例分析了,技术经济学中的一些重点内容,如经济评价方法、不确定性分析和风险分析等都被抽象成了具体的数学问题和公式。这对于学生充分掌握技术经济学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案例的开发是技术经济学教学中首先要重视的一个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直接感受到的直观经验入手,介绍抽象的理论与方法;从时间价值计算的复杂性引出Excel的应用;从长江三峡工程的科学论证决策、三门峡水利工程设计和决策失误、“巨人”大厦的决策过程、奥运会主体育场――国家体育馆设计方案的决策过程等实例入手,介绍我国项目建设程序的知识;再如,当前以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已全面展开,我校每年都有一批学生参与大赛并且获得良好的成绩。如何识别和选择创业项目?如何撰写创业计划?如何对投资项目进行经济评价?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这些问题和悬念,会使学生对于学习“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经济评价”等知识的热情会极大的提高。同时,可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系统的教学软件,作为课外学生完成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大作业和课堂上分析讨论案例的平台。
技术经济学范文4
关键词:项目管理,农业技术进步,农业技术经济学
项目管理是国民经济中许多经济组织和科研组织需要用到的管理手段。在理论上项目管理专家把上世纪80年代之前的项目管理称为传统的项目管理,80年代以后为现代项目管理。传统项目管理主要包括范围管理、时间管理、费用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四个方面,这一阶段项目管理主要应用于国防科研、建筑工程等领域,致力于预算、规划和达到特定目标的小范围活动。现代项目管理在传统项目管理基础上增加了质量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和综合管理五个方面的内容,项目管理的应用也逐渐扩展到制造、金融、电信、软件开发等许多行业,国外许多大公司投入大量时间和资金及培训来提高项目管理能力。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华罗庚教授等数学家在全国推广统筹法开始了项目管理的研究与应用,20世纪80年代中建筑工程项目实行招标承包制初步形成了建筑市场和工程项目管理模式,20世纪90年代开始了我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研究工作。在我国的项目管理体系内,理论核心包括了项目管理的概念、观点、原理及与项目环境和管理行为有关的内容,诸如领导、权利、成员及组织的目标等,这些基本的内容与农业技术经济学有密不可分的学科与应用联系。项目是一个特殊的将被完成的有限任务,它是在一定时间内,满足一系列特定目标的多项相关工作的总称。项目管理是以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通过一个临时性的专门的柔性组织,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项目目标的综合协调与优化。农业技术经济学是一门技术科学与经济科学相交叉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农业技术进步中的技术经济关系。农业技术经济学以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特别是以技术经济效益原理为主线,对农业技术进步的现象和特点进行解释,对农业技术进步在农业经济系统内的地位进行分析,对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村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农业技术进步的一般规律进行探索。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越来越多的知识性项目蕴运而生,农业技术就是其中一类重要的知识性项目。
一、农业技术进步与项目管理的关系
(一)农业技术进步具有项目的特性
农业技术进步就是农业新技术不断运用于农业生产,并使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农业新技术通常是通过提高单位投入的农产品产量,或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或增加农产品的新用途等形式对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发挥作用的。农业技术进步活动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技术创新项目,如研制开发、工艺进步、技术改造等活动,这些活动具有开创性、前瞻性、风险性、一次性等特点,都有明确的目标和时间、成本、质量等约束条件,每一个活动也就具备了项目的特性。另一类是这些创新成果的应用,如日常的生产、营销活动的组织,这些活动具有周而复始、连续不断的特点,这些活动由于面对社会需求的不同,每一次组织活动也可当作一个项目来管理。
(二)农业技术创新离不开项目管理
1.农业发展要靠技术创新项目来实现。农业技术创新的过程是一个个项目诞生、实施、运作过程的集合,农业科研机构不断参与技术创新和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项目也就不断产生。每一个创新项目构成了技术进步的载体,成功的项目为农业带来了活力,也构筑了农业发展的阶梯。
2.项目的成功离不开科学的管理和实践。项目构成了农业技术创新的载体,项目开发的成败也就决定了农业的发展速度和综合实力。随着项目规模的日趋扩大、技术复杂程度的日益提高、专业化分工愈加精细,以及涉及的项目利益相关方和管理层越来越复杂,投资者必然对项目的质量、工期、投资效益等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就必须对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三、加强项目管理促进农业技术经济学科发展
技术经济学范文5
关键词:无机材料技术经济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F0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2-241-02
一、引言
我国主要无机非金属材料产品水泥、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等产量多年居世界第一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不断涌现。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培养具备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知识,能在无机非金属材料结构与分析、材料的制备、材料成形与加工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技术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实用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应用经济学科,其主要是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技术领域的经济问题和经济规律,寻找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结合。目前不少高校非常重视技术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不仅在经济管理类专业,而且在理工类各专业也开设了该课程。为满足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的需要,使学生掌握无机材料技术经济分析和评价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更好地适应行业工作,佳木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在2013版培养方案中设置了《无机材料技术经济》作为专业选修课。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工科专业开设技术经济课程的现状,介绍了佳木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无机材料技术经济”课程建设情况。
二、我国高校工科专业开设技术经济学课程的现状
目前,我国不少高校已充分认识到技术经济学课程的重要性,纷纷在工科专业中开设技术经济学课程。如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把该课程作为全校理工类学生的必修课,浙江工业大学把该课程作为全校各工程类专业的公共必选课。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工程专业开设此课程,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在工科专业开设《工程经济学》课程。石油大学技术经济学课程是该校各工程技术专业研究生和本科生的选修课。广西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开设了“电力技术经济”课程,浙江科技学院工科专业开设技术经济学课程。武汉理工大学和上海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概算编制和初步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知识,开设此课程。
三、无机材料技术经济课程简介
《无机材料技术经济》是佳木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本课程系统地介绍技术经济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并着重讲述无机材料生产中技术经济问题,是应用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无机材料工业的特点,研究无机材料工业发展中的规划、设计、建设、生产及科研等各方面和各阶段的经济效益问题,任务是将无机材料技术与经济有机地结合和统一,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用技术经济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在项目前期决策中,对项目的资金筹措、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不确定性分析及风险决策等有一个系统的评价,掌握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方法,以达到能对具体项目进行公正、客观、合理、准确评价的目的,培养学生作为复合型工程师必备的素质和能力。
四、无机材料技术经济课程内容
《无机材料技术经济》课程为32学时,选用教材是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化工技术经济》,主要内容为: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技术经济的基本原理;经济评价方法;不确定分析及风险决策;技术经济预测方法;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的技术经济分析;生产管理的经济分析与优化;技术创新与研究开发技术经济分析。要在32学时中将以上内容法全面讲解清楚,是不可能的。因此,对以上教学内容进行增删。第一部分――绪论。主要讲述无机非金属材料工业,技术经济的定义、内容、特点、发展概况及其应用,了解本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在教学体系中的作用,介绍课程安排、参考书目、学习方法,使学生对该课程有总体的了解和印象,增加了教材上没有的我国无机非金属材料工业现状。第二部分――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包括经济效益、技术经济指标体系、投资、成本、费用、税金和利润等基本概念,投资、成本、利润等各种指标的内容及计算。第三部分――技术经济的基本原理。包括可比性原则,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与计算方法,现金流量和净现金流量的概念,资金等效值的概念及计算。第四部分――经济评价方法。包括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内部收益率、追加投资回收期、投资效果系数、年值、差额净现值、差额内部收益等基本指标的定义、定义式和经济含义,单方案技术经济评价方法和多方案技术经济评价方法。第五部分――不确定性分析及风险决策。包括: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概率分析、风险决策。第六部分――项目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的概念,市场研究和生a规模、原材料路线和工艺技术的选择、厂址的选择、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项目财务评价、项目国民经济评价、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教材中其他的内容由学生结合课本和案例自学。
五、无机材料技术经济课程教学方法
讲授无机材料技术经济,目的是培养既懂无机材料生产技术,又懂经济,既有科学思维,又有经济头脑的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有关的原理和方法,在教学方法上,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案例教学法、交互式的问题教学法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案例教学法
无机材料技术经济课程的教学必须重视和加强与无机材料工程实际相结合,案例教学是实现理论教学与工程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应用能力的一种好方法。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讨论,使学生能够生动、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点,从而提高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无机材料技术经济课程中许多知识点都适合案例教学,例如:投资估算、资金等效值计算、盈亏平衡分析、风险分析、可行性研究等,都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实施时,教师可以案例的形式引入知识点,通过讲解和讨论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学习等差分付序列现值时,引入案例:某陶瓷厂在技术改造中第一年的收益额100万元,其后逐年进行技术改造,优化工艺参数等,使收益逐年递增。设第一年以后至第8年末收益逐年递增额为3万元。试求在年利率为10%的条件下,该厂8年的收益现值。通过讲解公式推导和计算使学生掌握资金等值的概念及计算公式。讲解后,马上给学生相似案例,让学生当堂进行解决,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计算公式分析与解决实际技术经济问题的能力。
(二)交互式的问题教学法
交互式问题教学法就是针对某一知识点,师生互相提出问题,通常是在讲述知识点前由教师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n,知识点讲完后进行提问和讨论,或以课堂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计算解答。某一知识点讲完后,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由于理解的深度和广度问题,很容易会产生一些疑问或不理解的地方,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一些向老师提问的时间,由老师解答或集体讨论。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讲述到资金的时间价值时,先提出问题。某水泥厂年初从建设银行贷款1000万元,并约定借期为N年,贷款年利率为I。讨论式问题:从水泥厂角度看,借用他人的资源,是要付出代价的,并且时间越长,付出的代价越多。这种代价与什么有关系?怎样的关系? 计算式问题,现在的500万元,与5年后的500万元,在价值上不等。那么,现在的500万元,与5年后的多少万元,在价值上相等?(在年利率为13.6%的情况下,与将来5年后的1000万元,在价值上相等)。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使学生理解了资金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产生价值的变化――增值。而且,时间越长,资金的增值越多。另外,学生们感兴趣的是现实生活中,怎样才能使自己有限的资金增值,这样的问题会向老师提出来,这个问题正好符合“资金的时间价值的表现”这个知识点,可以给学生们介绍可以通过直接投资,从生产过程中获得收益或效益。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或通过间接投资,出让资金的使用权来获得利息和收益,如存入银行、放贷、购买债券、购买股票等。
(三)考核方法
无机材料技术经济课程实践性强,要在短学时内起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技术经济问题的能力、分析与决策能力的作用只能采取平时作业、课堂参与度、实践能力考核、理论水平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平时作业包括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多是解决小型的案例,以计算为主。课堂参与度主要考核学生回答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的参与程度。实践能力考核采取撰写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形式,让同学们查阅资料或去企业调研,写出可行性研究报告。理论水平考核采取开卷形式,考核内容突出学生对知识综合分析、运用的水平。
六、结束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材料类专业人才不仅要懂技术,而且还要懂技术经济,掌握一定的技术经济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科学研究、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自主创业等各项工作中,能从技术经济的角度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无机材料技术经济应作为无机非金属材料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加以建设,同时加强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经济效益意识,扩展学生的知识广度,对创新型工程应用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基金项目:佳木斯大学教研课题(项目编号JYLA2012-25);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规划课题(课题编号14G133)。]
参考文献:
[1] 吴添祖,虞晓芬,龚建立.技术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吕海萍,董颖,李长安,董敏.工科学生的三个使命与技术经济学课程改革[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9(2)
[3] 白晓青.“电力技术经济”课程教学研究与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21)
[4] 宋航,付超.化工技术经济[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5] 曹平,李军,全学军.化工技术经济课程改革探析.广东化工,2012
[6] 李冬梅,刘红岩.工科专业技术经济学课程设置探讨――以华北科技学院为例.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
技术经济学范文6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数量分析思想;新挑战;发展趋势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共同组成了现代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主要是研究经济资源的利用,包括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货币理论等,是从宏观的角度来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发展与走向;而微观经济学则是研究个体经济和活动,比如独立的生产个体户如何合理分配资源,才能使得单位资源所创造的利益最大化或者独立的消费者个体如何利用有限的收入条件购买到更多实惠的产品。研究显示,微观经济学在发展过程中受数量分析思想的影响比较大,可以说两者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
1微观经济学数量分析思想概述
微观经济学指的是以资源稀缺为前提,研究个体或企业的资源分配方式,并分析这种分配方式对整个经济体系的影响。微观经济学的研究主要分成三个部分:经济部分、市场福利部分以及策略部分。经济部分主要包括消费者经济理论以及企业经济理论;市场福利部分主要包括市场局部均衡理论、市场一般均衡理论以及社会福利理论;策略部分包括信息经济学、拍卖设计论、博弈概念论等。所以,微观经济学从内容上更多地体现了数字化趋势,而非文字化趋势,尤其是对于高级的微观经济学,基本是用公式和方程来进行假设和结论。方程公式相比几何语言虽然不够直白,但是其逻辑严谨性和推理实用性都比较强,得到的结论也准确可靠、有理有据。所以微观经济学在发展过程中所用到的研究方法一直都是数量分析方法,数量分析思想早已经慢慢融入到微观经济学研究当中[1]。
2微观经济学在现代遇到的新挑战
微观经济学自创立发展到现在,理论已经非常丰富,其研究的内容也很复杂。如果抽丝剥茧,微观经济学可以分为两个主要方面:(1)市场经济方面:微观经济学主要包括供求关系理论、市场势力分化和结构理论、市场核心理论、市场不确定性理论。这个系统中的市场均衡理论、市场失灵理论等都是高级微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2)个体经济行为:从个体经济的角度来看,微观经济学主要包括消费者理论、企业经济理论、企业竞争理论。这个系统中的个体决策理论、社会福利理论等都是在高级微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微观经济学发展至今,其理论内容已经非常丰富,但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复杂程度也不可轻视,所以现代微观经济学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2.1经济理论的实际应用
微观经济学里面有许多种定理和公式,还有许多种经济模型和经济原理等,这些定理公式都是通过对多种经济问题的研究总结出来的,是微观经济学的精华所在,具有非凡的学术价值。但是在研究这些经济学定理公式时,都是预先设立了一个或者多个条件,只有满足了这些条件,才能将定理公式运用于其中。如果条件不符却强行使用,则会使结论发生较大的偏差,变得不准确。在实际情况中,由于经济情况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具备的条件太过复杂,无法完全满足定理公式的预设条件。有时候有部分条件满足,可以使用设置变量的方法,对经济模型进行改良,重新检测数据,但是这样还是会对研究的结论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有一些微观经济学的理论非常抽象,一般人很难理解,如果将这些理论投入到实际情况当中,很少有人能娴熟地运用,所以难以解决实际经济问题[2]。
2.2经济理论缺陷的完善
由于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问题十分复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微观经济学理论还没办法完美地解释某些实际的经济情况,这说明微观经济学理论本身还存在一定的缺陷。理论的研究是一个慢慢发展的过程,理论的创新与完善都是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逐步进行的。微观经济学中某些理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被逐渐完善,但是还是存在缺陷未被发现,所以缺陷被完善的过程就是理论发展的过程,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完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3经济行为的不确定性
在实际的经济行为当中,存在着“不确定性”,即人们无法确定某一经济行为是否会发生,也无法预知该经济行为发生以后会引发怎样的后果,对于该经济行为的发生概率、事件影响一无所知。所以在对实际经济行为进行研究时,永远只能围绕当前的研究目标展开,而无法确定下一个研究目标,这就使得研究进展受到了限制。
3微观经济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3.1微观经济学出现新的学科分支
在当前经济环境日趋复杂的情况下,传统的微观经济学理论分析方式已经无法很好地满足现代社会经济的需求。经济数据分析是一项很精确的数据分析工作,需要对结论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做出保证。传统微观经济学的理论运用于实际经济问题时,可能会由于假设条件的不满足,使得理论分析所得到的结论与实际情况有所偏差。所以,需要对微观经济学的理论进行细化,创立新的学科分支,使其精确度提高,适应更多类型的经济问题[3]。
3.2微观经济学研究领域更广泛
随着微观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微观经济学已经不仅仅研究经济学问题,还能对其他领域的问题加以分析,比如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生活研究,根据家庭每个成员的日常消费活动和生产活动来进行有效的资源分配,做出合理的决策等。
3.3微观经济分析与计算机技术结合
计算机技术与微观经济分析的有效结合可以使得微观经济的结论更加准确,且具有科学性。计算机在对经济数据进行分析时是按照特定的程序运行,期间会产生更少的错误,分析结果比较准确。
4结语
微观经济学发展至今,理论体系已经非常成熟,但是现代经济体系也是十分复杂,所以微观经济学理论的运用遇到了许多新的挑战。对于这些新挑战,微观经济学家要加强学术研究,增强微观经济学理论的实用性,为微观经济学的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喜峰.国内数量经济学研究前沿———兼述中国数量经济学会2015年(福州)年会[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6,33(02):156~161.
[2]舒燕.微观经济学课程的可实验性和实验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10):206~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