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食品安全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转基因食品安全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转基因食品安全论文

转基因食品安全论文范文1

欢迎广大读者就食品安全热点问题展开探讨与交流!

参与邮箱:

欧洲八国使用保障性条款严禁转基因作物种植

新年伊始,波兰政府宣布从2013年1月28日起,禁止两种已获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批准的转基因玉米和马铃薯品种在其境内种植。波兰继法国、德国、奥地利、匈牙利、卢森堡、希腊和保加利亚等7国之后,成为第8个对此议题不惜使用“保障条款(Safeguard clause)”在本国境内否决欧盟决议或规定的国家。

小小的转基因种子,暴露了欧洲管控体系的深层次结构问题,同时也凸现了支持与反对双方分歧的严重和情况的复杂。

众所周知,EFSA对转基因作物种植的审批程序异常严苛,并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验结果作为依据。截至2012年底,只有孟山都公司的抗虫玉米Mon810和巴斯夫公司的淀粉高产马铃薯Amflora两个转基因品种获得了EFSA的种植许可。即便如此,由农民、环保组织、部分学者和成员国政府组成的反转基因势力仍旧阻碍着两作物的“落地”。由此引发的争议和抗议贯穿了2012年全年,从法国政府在欧洲法庭的败诉和农民的抗议,到法国学者Serelini惊世骇俗并招致学界广泛声讨的证明转基因作物危害的论文,再到8国相继使用保障条款,公开对EFSA投出反对和不信任票。

另一阵营节节败退,孟山都被迫推迟其玉米品种的市场推广,巴斯夫更是停止了在欧洲的转基因育种研发,转而向大洋彼岸寻找机会。

转基因食品安全论文范文2

??我最近有机会见到这篇论文全文,总的来看,这篇论文报道的结果是触目惊心的,不仅会强化全社会对转基因食品的负面看法,而且也会动摇转基因专业人士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自信心。因此,关注该论文及其后续调查很有意义!如果该论文报道的结果是准确而可靠的,那么孟山都研发的农达及其配套的耐农达转基因玉米就应该立即被“打入冷宫”,同时还必须启动对其他转基因食品的长期且严格的毒性试验。相反,如果论文本身有问题,结果不可靠,结论也不可信,那么一经证实,《食品与化学毒理学》杂志就必须立即撤销该论文,并昭告天下,杜绝谬种流传!我对这篇论文提出的质疑有如下几点:

??第一, 饲料中转基因玉米分量增多死亡率反而下降的结果不合逻辑。从论文中我们知道吃22%转基因玉米饲料的雌鼠,其死亡率高于吃33%转基因玉米饲料的雌鼠。同样,吃33%转基因玉米+农达混合饲料的雄鼠或雌鼠,其死亡率低于吃22%转基因玉米+喝农达饮水的雄鼠或雌鼠。难道转基因玉米的分量增加,其毒性反而降低?这显然不合逻辑,因而不足以取信于人!第二,吃转基因玉米饲料的大鼠死亡率与性别有关的结果似乎与正常衰老不谋而合。不论饲喂哪种饲料,雄鼠的死亡率都高于雌鼠,这恰好与人类正常衰老的情形相同,即男性的寿命普遍短于女性,根据已有数据无法判断大鼠死亡究竟是因为吃转基因玉米而死还是因衰老而亡。

第三,用接近寿命极限的大鼠评价转基因玉米毒性是不合理的。在一般开放饲养条件下,大鼠的寿命为1.5~2年,无菌条件下大鼠寿命可达3年。以人类60岁为老龄,大鼠进入老年的相应时间为1.3年。可是,该试验中大鼠死亡率激增的时间是在600天后,让人有理由怀疑大鼠是因正常衰老而死亡,并非吃转基因玉米和喝农达饮水后中毒而死。

第四,吃转基因玉米的大鼠、吃转基因玉米+喝农达饮水的大鼠、喝农达饮水的大鼠都患肿瘤的现象非常奇怪。除非转基因玉米中产生致癌物质,而且这种致癌物质与农达的致癌效果相同,不然为什么它们的致癌种类及致癌率都如此相似呢?有意思的是,论文中说大鼠患乳腺肿瘤的高发年龄都在400天以后,而且仅雌鼠发病,这恰好与人类中的情形类似,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于转基因玉米及农达致瘤的质疑,反而形成衰老致瘤的强烈印象。

转基因食品安全论文范文3

[论文摘要]转基因食品已经逐步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食品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随着今年来转基因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农业生产应用范围的扩大,转基因农产品和其安全性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转基因食品是基因修饰生物体(genetically modified objects, GMO)中的一类,又称基因修饰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GMF)。GMF是现代生物技术的产物,它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它们的遗传物质,使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它们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这种以GMO为食物或为原料加工生产出的食品就是GMF。现阶段的GMF主要以GMC为食品(比如转基因番茄)或以GMC作为原料而加工的食品(比如利用转基因大豆生产的豆奶)。转基因技术既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也存在着一些潜在的危险。

一、GMF发展概况

1994年,第一例进入市场的GMF(转基因番茄)在美国诞生。现在至少有13个国家种植了GMF,其中美国的种植面积最大,达3030万公顷,68%;其次是阿根廷1000万公顷,23%;加拿大300万公顷,7%;我国50万公顷,占1%。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确定的GMF品种达43个,有60%以上的加工食品有转基因成分,GMF的销售额达百亿美圆;有调查显示,美国、加拿大两国的消费者大多接受了GMF,仅有27%的消费者我食用GMF可能对健康造成危害。

我国已批准了6种GMF的商品化,其中食品3种:抗病毒甜椒、抗病毒番茄、延迟成熟番茄。随着我国对GMF的研究和开发,我国的GMF品种会越来越多。目前,研究重点是开发转基因水稻、转基因鱼等食品。

根据GMF的来源可以将GMF分为植物源GMF、动物源GMFH和微生物源GMF。现阶段的主要是植物源GMF,涉及的食品或食品原料包括: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米、转基因番茄、转基因油菜、转基因马铃薯等。全球转基因种植中,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最大2580亿公顷,占全球GMF的58%。

二、转基因食品的特点

GMF与传统的食品比较:传统食品是通过自然选择或人为的杂交育种来进行。虽然转基因技术与传统的以及新近发展的亚种间杂交技术相比,在基本原则是并无实质差别,但生产GMF的转基因技术着眼于从分子水平上,进行基因操作(通过重组DNA技术做基因的 修饰或转移),因而更加精致、严密和具有更高的可控制性。人们可以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并且可以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种。比如,可以杀死害虫的食品植物,抗除草剂的食品植物,可以产生人体疫苗的食品植物等。其具有如下特点:

(1)成本低、产量高。成本是传统产品的40%60%,产量至少增加20%,有的增加几倍甚至几十倍。

(2)具有抗草、抗虫、抗逆境等特征。其一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其二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2000年的GMC达4420万公顷,其中抗除草剂的有3280万公顷,占74%;抗虫性状的有830万公顷,占19%;抗虫肩抗除草剂的占7%。

(3)食品的品质和营养价值提高。例如,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提高谷物食品赖氨酸含量以增加其营养价值,通过转基因技术改良小麦中谷蛋白的含量比以提高烘焙(bei)性能的研究也取得一定的成果。

(4)保鲜性能增强。例如,利用反义DNA技术抑制酶活力来延迟成熟和软化的反义RAN转基因番茄,延长贮zhu藏和保鲜时间。

三、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1998年,英国苏格兰研究所的Arpad Pusztiai 教授用转基因马铃薯喂老鼠,1998年秋在电视上宣布大鼠食用后,引起器官生长异常,体重和器官重量减轻,免疫系统受损。此事引起国际轰动。这是对转基因食品提出的最早的,有所科学证据的质疑,并在英国及全世界引发了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大讨论。虽然,英国皇家学会于1999年5月宣布此项研究“充满漏洞”,从中不能得出转基因马铃薯有生物健康的结论。

转贴于

1998年3月,美国专利和商标局批准了一项由美国农业部和DPL(Delta and Pine Land)公司联合申请的所谓“终结者”技术(terminator technology)专利,“终结者”技术获得专利后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因为该技术不是一般性技术,利用这个技术可以使作物第一年种植获得的种子不育,在第二年种植时,种子会自动死亡。“终结者”技术是将一种终止子基因插入到作物基因组中得到转基因作物种子,种子公司在种子出售前,在种子表面喷上一种诱导剂,农民播种后,种子可以长成正常的植株,结出成熟的种子。但是在诱导剂的作用下,插入的终止子基因会在种子成熟时激活启动,产生毒素杀死种子胚胎,因此收获的种子在第二年再种植不能正常发芽,但这种种子在油脂、蛋白质等方面完全正常。

美国农业部发言人声称,“终结者”技术是为了保护基因工程技术的知识产权。1998年10月,国际农业研究磋商小组(CGIAR)在华盛顿召开会议,明确提出禁止“终结者”技术,理由主要有:外观上不能辨认终结者技术生产的种子,易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通过花粉非故意传播造成生物安全风险。

1999年5月,康奈尔大学一个研究组报告,一个斑蝶食用了转苏云金杆菌的杀虫蛋白基因(bt)玉米花粉后44%死亡,表明GMF可能存在安全隐患。此事引起科学家对GMF的广泛争论。Bt玉米中的杀虫晶体蛋白CryLA是特异毒杀鳞翘目害虫,斑蝶属于鳞翘目昆虫,自然会受到bt蛋白的影响。事实上,Science、Nature拒绝发斑蝶的文章,审稿人认为,这并不反映田间的情况,最后在Nature上以简讯的形式报道。但该事件却成为《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今日美国》等报刊的头版消息。最后,该事件被科学界否定。

2001年7月9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承认,GMF可能会破坏生态平衡,它们可能把自身的基因传递给相关物种,产生超级杂草,也可能会对其他植物或动物产生意想不到的有害影响。有关GMF和GMC的潜在危险和安全性的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才能下结论。因此,对GMC和GMF的种植于市场化要慎重,否则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虽然目前没有发现GMF对人类健康有害的案例,并不表明没有危害,因为它进入人类的时间还太短,其潜在危害在短时间内不会表现出来。直到目前为止,人类长期食用是否安全仍然成疑,而科学界对这些食品是否安全也没有共识。世界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及经济合作组织这些国际权威机构都表示,人工移植外来基因可能令生物产生“非预期后果”。即是说我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足够的科学手段去评估转基因生物及食品的风险。国际消费者联会(成员包括全球 115个国家的250个消费者组织)表示“现时没有一个政府或联合国组织会声称转基因食品是完全安全的。”

目前大量的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仍可以看出,转基因食品目前还没有可以评估的安全性,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时间上的验证。

参考文献

转基因食品安全论文范文4

关键词:转基因大豆;食用油;产业链

中图分类号:F3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2)04-0649-03

伴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的脚步,作为生物技术革命前沿的转基因农作物日益成为全球化进程中的热点与焦点问题。围绕着转基因技术及产品的讨论与争端,诸如进出口贸易、生物安全、食品安全、知识产权等一系列问题,不仅频频出现在科技、经济领域,也成为政治、社会学术领域中纷争不断的话题。转基因技术被视为一种全球化的生物技术革命,而它在不同的国家,因各自不同的政治体制、社会构成与文化传统,又遭遇不同的市场反映,有着不同的命运。因此,转基因技术与产品可以成为全球化背景下透视与分析不同社会与文化及其变迁、融合的重要切入点。

在诸多转基因农作物中,转基因大豆是值得特别关注的一种。看似不起眼的大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又能从中透视出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全球化与地方化的演变过程与特性,正因如此,它当然应成为社会人类学关注与探讨的对象。

1转基因大豆的优缺点

转基因大豆是大豆育种和生产领域重大的技术突破。目前,尽管国际社会对种植抗除草剂大豆仍有争议,但与传统大豆相比,转基因大豆的应用优势已在多方面得到证实,如它能简便、高效地控制杂草,保护土壤以及减少除草剂活性成分从而利于改善环境等。

1.1转基因大豆的优点

1.1.1控制杂草简便、高效控制杂草简便、高效是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最突出的技术优势。目前在全球种植最为普及的转基因大豆是抗草甘膦除草剂大豆,其改良功能在于能抵抗草甘膦除草剂[1]。“草甘膦”除草剂不仅可以有效去除多种杂草,还可将以前所使用的多种除草剂减少至“草甘膦”这一种。因为农户在种植这种转基因大豆之后,只需喷洒1~2次草甘膦除草剂即可控制杂草生长,而大豆生长却不受影响。抗除草剂大豆的推广,逐渐改变了除草剂使用的格局。

1.1.2保护土壤的技术优势与传统大豆耕作相比,转基因大豆的种植还有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的技术优势。因为对于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而言,使用草甘膦这种非选择性除草剂,可以不受土壤条件及施药时间限制而都能达到稳定的除草效果。于是这鼓励了许多大豆农户纷纷采用少耕或免耕的耕作方法。在作物耕作中免耕或少耕法的长处有:一是免耕法因不再耕作土地,可以减少水土流失;二对于少耕法而言,由于耕作次数减少了,从而也减少了农用机械的使用,进而降低了燃料的使用,也就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三是抗除草剂作物(包括转基因大豆作物在内)采用免耕或少耕的保护性耕作方法可以提高土壤固碳量。比如2007年,此法的使用使“二氧化碳固存达131亿kg,相当于减少了580万辆汽车的排放。”这对减轻全球气候变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都起了积极作用[2]。

1.2转基因大豆的缺点

1.2.1转基因大豆及其产品可能会损害人体的内部系统转基因大豆的组成物质与非转基因大豆相比有较大的变化,如植物凝血素提高了约1倍、蛋白酶抑制剂高了26.7%,而蛋白质和苯丙氨酸有明显下降,维生素B2复合体胆碱的含量低了29%等,这些组成物质的变化可能会使长期食用其的人身体生长发育缓慢,致身材矮小;转基因大豆中还含有一种类似雌性激素的化学物质,它会破坏人体荷尔蒙,导致生殖器官异常,并损害免疫系统。此外,有证据表明,食用转基因大豆食品与非霍奇淋巴瘤发病率的提高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1.2.2转基因大豆及其产品可能对人体产生过敏反应全世界有近2%的成年人和4%~6%的儿童发生过食品过敏,而90%的过敏是由蛋、鱼、贝壳、奶、花生、大豆、坚果和小麦等8种食物引起的。转基因大豆由于其引入外部基因所以可能对人体更容易产生过敏反应。世界上一些国家的事实也证实了转基因大豆存在一定的过敏性[3]。

2我国的转基因大豆油市场现状

2.1转基因大豆油的利用情况

中国是食用油消费大国,又是一个食用油缺乏的大国,每年需从国外进口食用油约占总量的2/3。我国本土传统生产的大豆、花生、菜子、葵花子等农作物均属于高油脂作物,可以直接用来榨取油脂。而由于转基因大豆的“侵入”,这些农产品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培育,致使转基因大豆油不断侵占我国的食用油市场,使中国消费者成为了国外转基因大豆的“试验品”,而对中国的农业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由于受到国外转基因大豆的冲击,近几年来,我国农民相继出现了卖大豆难、卖油菜子难、卖花生难、卖葵花子难等“多难”现象。我国的大豆种植规模较小,即使是在土地资源丰富的黑龙江,专业农户的土地规模也只有10 hm2左右。相比之下,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的农场大豆生产规模远远超过我国,大豆的种植成本大大低于我国。按完全的种植成本比较,我国的大豆种植成本比美国高出33%。美国所种植的大豆基本上都是转基因大豆,其中大部分出口到中国,主要用于生产大豆色拉油,其次是用于做豆浆、豆粉等。研究表明,转基因大豆的出油率一般在19%~22%,比国产大豆16%~17%的出油率高出2~5个百分点。大豆的出油率每相差1个百分点,加工10万t大豆,其效益就会相差1 500万元。受效益影响的冲击,使中国传统的大豆这曾经的“金豆子”变成了“愁豆子”[4,5]。

我国是世界上的大豆、花生、菜子、葵花子主产国之一,大豆主要产于东北三省和华北地区,花生主要产于山东、河南、河北、安徽、辽宁、新疆等地区;菜子主要产自以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产区;葵花子是以华北为主产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种植油料作物的农民达2亿以上,播种面积占我国耕地总面积的1/4以上,是一个油料作物的生产大国。同时,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又是一个油脂需求大国,但是却出现一种怪异现象:一方面我国大量生产油料作物,另一方面却又大量进口转基因大豆作为油脂原料,致使本土的油料产业逐步萎缩,农民卖油料难的现象日趋严重。

2.2转基因大豆对中国食用油产业链的影响

转基因大豆进入我国后,大部分进入了以外资为背景的食用油加工企业,形成小包装的色拉油后进入市场。这种油品虽然有汽油残留,但由于价格低廉,很能吸引一些消费者的眼球。而我国本土的一些食用油加工企业,例如黑龙江九三油脂公司、贵州长城油脂公司和以山东鲁花为代表的花生油加工企业等,他们使用的是国内农民生产的非转基因大豆、菜子、花生,采用的是传统的压榨工艺,其油品具有安全、营养、健康的优势;但同时他们又具有成本高、价格贵的劣势。在这种情况下,转基因油品经营者斥巨资大力宣传油品品牌,而模糊转基因的可能危害,以改变转基因食品的劣势状态。由于我国对转基因大豆的警惕性不高,有针对性的宣传不够,如此背景下,国外转基因油品在我国销售势头良好,而国内食用油制造企业的经营举步维艰。如贵州省有3家稍具规模的食用油企业,其中两家常年遭遇行业性亏损。仅一家长城油脂公司由于2010年未开展生产而躲过一劫,2011年被迫将规模扩大至年处理300 t。2010年上涨的油菜子收购价格完全背离了市场规律,以2.80元/kg计,每吨成品油成本达6 600~6 800元左右,而当年的成品油价格最高为6 400元/t,因此生产得越多亏得也越多[6]。在转基因大豆油的价格支配下,我国油脂企业效益急剧下滑,经营陷入困境。目前只有山东鲁花等企业因实现了规模经营,加上千方百计降低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才有着较好的效益,使黄河流域的花生价格3年翻了一番。但这只能算作我们民族食用油加工企业的一个特例。

3我国大豆生产与加工的出路

3.1限制转基因大豆的进口

从保护国民健康的目的出发,我国应抑制转基因大豆大量进口的现状。由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在国际上尚没有得到科学的确认,我国政府也相继出台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这些措施对抑制转基因食品的大量进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光有这些政策法规还远远不够。我国已是WTO成员国,WTO农业协议允许成员国政府采取正当的以保护人类健康、动植物生命安全为目的的贸易限制措施。由此可以灵活运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对以国产油料为原料的内资企业实行税收、科技等扶持政策,促其提高生存与发展能力,有能力反哺国内农民,进一步提高中国农业、农民的市场竞争能力。而对于主要以进口转基因大豆为加工原料的企业,可以考虑严格进口程序的审批,使这些企业的进口成本上升,拉大进口转基因大豆成品油料与国产非转基因作物油料的价差,扩大我国非转基因油料的优势。同时,对非转基因原料产地进行保护,提高我国非转基因油料的竞争优势。并对转基因农产品在市场流通的各个环节实行全国统一的强制性标识制度。从欧盟、日本和韩国的情况看,此举可从很大程度上抑制转基因大豆的市场需求,进而影响转基因大豆的生产、加工、进口及销售[7]。

3.2加大宣传,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推动我国非转基因产品的发展

根据我国的现有国情,有必要开展一场全民的食用油安全食用方面的宣传教育运动。应大力公告转基因油脂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宣传非转基因油脂的安全性和营养价值,强调转基因油脂与非转基因油脂的本质区别。我国长期以来的舆论对于转基因产品的报道,只注重了关于标识的问题,而对转基因油脂对国内各领域产业构成的潜在威胁,以及对人类未来生存的可能不安全隐患并没有给予更多的关注,这种状况必须改变。建议我国舆论应深入、客观地报道“转基因”问题,将转基因产品的知识逐步灌输到消费者的思想意识中去。站在民族利益和道德的高度大力宣传国内非转基因产品的高价值和安全性,全面剖析转基因与非转基因产品之间的价值差别,让广大消费者树立健康的绿色消费意识,倡导安全、营养、健康的消费理念,改变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护中国农民的利益[8]。

3.3实行政策支持,保护本土非转基因产业

长期以来,由于国家对转基因食品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对非转基因产业政策支持力度也不够,导致我国的油料产业长期处于弱势地位。甚至还有几个转基因食用油品牌被评为了中国名牌产品,让消费者更加无所适从,致使国内的非转基因作物油料产业“雪上加霜”。鉴于此,呼吁我国制定相关政策时,应从国家和民族利益出发,用政策法规来大力扶持国内非转基因油脂产业,使其不断发展壮大,使我国农业和农民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中生存与发展。

4展望

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是现代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的产物,是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成果,但它也与科学技术一样,对人类的发展来说是柄“双刃剑”,福祸相倚。如何趋利避害、化险为夷,在于对其正反两方面的关系和机制有充分的认识,要掌握得法、监管适宜、运用恰当,摆脱转基因大豆对我国食用油产业链的影响。寻求我国非转基因大豆生产与加工的出路,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以化解当前的危机。建立我国独立的食用油原料基地,培育壮大本土食用油加工企业,进一步提高转基因原料进口的门坎,以造福我国广大农民。同时加大宣传,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将转基因油脂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非转基因油脂的安全性和营养价值、转基因油脂与非转基因油脂的本质差别等信息告之公众。让广大消费者深刻了解非转基因农作物的天然品质才是值得选择的绿色健康消费,倡导安全、营养、健康的消费理念,从根本上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行为。实行政策支持,保护和扶持本土非转基因产业,使中国的农业和农民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中生存发展,使中国的食用油产业链更加安全健康。

参考文献:

[1] 苏少泉. 转基因抗除草剂大豆的种植与问题[J]. 世界农业,2006(2):41-42.

[2] 姜萍,王思明.转基因大豆技术发展动因探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4):342-347.

[3] 张丽君.转基因大豆进口对中国资源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可能风险[J].粮食科技与经济,2008(4):4-7.

[4] 陈继承,周瑞宝. 转基因大豆及其安全性[J]. 粮食与油脂, 2004(9):39-42.

[5] 罗振风,李启云.转基因大豆产业化现状及展望[J].大豆科学,2008,24(30):220-223.

[6] 施鹏翔,林志光. 关于转基因大豆――也谈它对健康、环境及贸易等问题的影响[A].夏友富,田仁礼,朱玉辰.中国大豆产业发展战略研究:21世纪中国大豆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 北京: 中国商业出版社,2003.

转基因食品安全论文范文5

    论文摘要:随着基因生物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转基因食品在世界农产品总量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相应地占世界农产品国际贸易总额的份额也在迅速提高,因此,积极关注转基因食品国际贸易的现状,对当今亚须解决的问题提出可行的办法和对策,这既是当今国际贸易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更好地维护我国的权益的根本所在。

    随着基因生物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在农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因而在未来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大。据有关权威机构统计,2000年世界农产品国际贸易总额达到5600亿美元,其中约三分之一的农产品国际贸易与基因生物工程技术有关。因此,转基因食品逐步成为国际贸易争端的重要焦点。这种现状对作为传统的农产品贸易(出口)大国的我国在该领域保持并扩大份额无疑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积极关注和预测转基因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研究转基因食品国际贸易中的有关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尤其是建立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已日显紧迫。

      一、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

    基因(gene)是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是dna双螺旋结构片段。无数特定的基因相互连结,构成生命遗传的物质基础。转基因(genetransfer)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外源性基因转移至某种特定生物体中,使其生物性状或机能发生部分改变的过程。以转基因生物体直接作为食品或以其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叫做转基因食品。

    自从1983年首例转基因烟草问世以来,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争论甚为激烈,逐步形成了支持和反对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支持方的观点为:(1)转基因技术可增强粮食产量,减少食品生产的投人,有助于解决世界范围的粮食间题;(2)转基因农作物具有抗病虫害特性,可减少杀虫剂的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3)可以利用某些基因增加食物品种,使食物更加可口;(4)转基因技术可准确地生产人类想要的动植物品种,克服传统嫁接及杂交技术的不确定性,使癌症等顽症的治疗可望取得突破。反对方的观点为:(1)转基因技术使不同物种的基因相互融合,可能造成“基因污染”,引起生物学上的混乱;(2)转基因食品可能存在毒性问题,疾病可能有很长的潜伏期,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长期影响难以确定;(3)一些人对转基因食品存在过敏反应;(4)转基因食品的营养作用、对抗生素的抵抗作用、对环境的威胁等问题还未得到证实或解决;(5)一些实验已经表明了转基因食品的负面影响。上述两派观点争论至今,双方都未能找到令人信服的证据,因此,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的问题,尚有待时间来证明。

    二、当前国际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状况

    联合国粮农组织提供的资料显示,1997年全世界转基因作物的播种面积约为1100万公顷,1998年上升到近3000万公顷,1999年底达4000万公顷,2000年约为4500万公顷,增长十分迅速。进人21世纪以来,其发展势头更是迅猛。

    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是转基因技术采用最多、最先进的国家。目前美国农产品的年产量中ss%的大豆、45%的棉花和40%的玉米已逐步转化为通过基因改制方式生产。目前,大约有20多种转基因农作物的种子已经获准在美国播种,包括玉米、大豆、油菜、土豆和棉花。据估计,从1999年到2004年,美国转基因农产品和食品的市场规模将从40亿美元扩大到200亿美元,到2019年将达到7s0亿美元。专家预计,在本世纪初,很可能美国的每一种食品中都含有一定量基因工程的成分。

    1997年初,欧盟以安全为由禁止进口美国的转基因玉米,使美国出口商每年蒙受约2亿美元的损失。美国要求其出口商向欧盟提供他们出口的玉米并非转基因产品的证明,但欧盟只认自己的检验标准。1999年7月,欧盟环境部长们决定无限期延长对转基因农产品的进口禁令。美国农业部最新公布的调查报告表明,受欧洲国家和本国市场抵制的影响,2000年全美转基因玉米的种植面积锐减了24 %,转基因棉花的种植面积占棉花种植总面积的比例已由1999年的55%下降到2000年的48%转基因大豆则由1999年的57%降至2000年的52%。

    近年来,我国转基因方面的研究与开发也有较大进展。中科院植物所提供的资料表明,我国已经开展了棉花、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等品种的转基因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并在转基因药物、转基因作物、农作物基因图谱与新品种等方面具有相对比较优势。但目前我国只有抗虫面、矮牵牛花、抗病毒甜椒、抗病毒和延熟番茄等少数品种进入了商业化生产阶段。据国外一家研究机构发表的报告,1999年中国种植了30万公顷转基因作物,较1998年增长了2倍,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国家,主要品种是棉花。该报告表示,目前中国转基因农产品的播种面积仅次于美国、加拿大和阿根廷,居全球第四位。另外,我国在转基因产品检测技术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据报道,国家出人境检验检疫局日前利用改进的plr结合核酸杂交技术,从一批进口大豆中成功检测出了转基因成分。此外,广东、江苏等省的出人境检验检疫局也具备了对转基因产品的检测能力。

    三、各主要国家对转基因食品的立场

    在世贸组织的现有多边贸易协议中,与转基因食品国际贸易有关的协议有二,即《卫生与植物检哭刻昔施协议》( sps)和《技术贸易壁垒协议》(tbt)。前者规定:各成员国为保护境内人类和动物的生命或健康,可以采取必要的检疫措施,并允许各成员国在认定某种商品进入本国市场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时,自行制定本国的规则并建立相应的贸易壁垒。后者规定: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实施必须有合理的目的,而且实施的成本必须与目标相称。具体到转基因食品,由于各种观点的科学依据不足,人们的认识不同,现有多边贸易协议的规定过于模糊,解释空间过大,对转基因食品缺乏约束力。

    由于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存在疑虑,世贸组织有关协议的规定不甚严密,以及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世界各主要农产品贸易国都对转基因食品的国际贸易采取了不同立场,使得转基因食品的国际贸易争端不可避免。以下为各主要国家对转基因食品的立场:(1)美国:在生产、流通中不给予任何限制;不人为划分消费食品是否属于转基因种类;基因改造作物毋须用标签注明;反对在国际贸易中对转基因食品施加贸易壁垒。(2)欧盟:对转基因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持谨慎态度;要求在其市场上销售的转基因产品加贴标签,提醒消费者可能存在风险;强调世贸组织成员国应有权采取预防性措施,主张制订有关生物标签的多边规则。(3)英国:支持发展生物科技,但在没有证据显示基因食品是否有害的情况下,对转基因食品持谨慎态度;大型连锁超市和餐厅不得出售经基因改造的玉米、大豆等食物,多数地方禁止学校和老人院的餐厅使用转基因食品;自1999年9月起,饮食行业必须在菜单上标明食品里转基因成分,否则罚款5000英镑。(4)俄罗斯:不明令禁止转基因食品上市销售,但对2000年7月1日前上市的转基因食品有在包装上做出提醒性标记的要求;从2000年7月1日起,没有做出提醒性标记的转基因食品将禁止上市。(5)日本:持较为中立的立场,一方面对转基因食品有进口需求,另一方面对其安全性又有所顾虑;规定采用基因技术获得的农作物及食品不能作为绿色食品;2000年4月公布30种转基因食品目录,对目录中列明的品种需要加注标签。

    据上可知,对转基因食品所持的不同观点和立场,将直接决定一国或地区对此所采取的不同的政策。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在转基因技术开发领域一直处于国际前列的国家,极力主张对转基因食品采取宽松的管理。美国作为转基因产品商业化生产的积极倡导者,认为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与非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没有实质的区别,转基因食品是一种科技创新,是用现代科技去加快自然选择的过程,只要转基因食品通过新成分、过敏原、营养成分和毒性等常规检验,就可以上市。

    二是欧盟内部大多数国家奉行较为严厉的管理制度。基本的认识是,在转基因食品(作物)拥有众多优越性,如遗传性稳定,有利于保护环境,加快光合作用,提高作物抗病害、抗盐碱、抗干旱的能力,增强作物产量等等的前提下,其不安全因素仍然存在,至少存在着潜在的、不清晰的危害性,而对此则需科学技术尤其是生物技术的发展来加以进一步的证明,除非有技术的证据支持,并足以表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否则将不改先前的严厉的管理措施。

    三是相对于美国和欧盟,其他国家包括中国对转基因技术的研究特别是应用性开发较晚,相应的管理法规和措施尚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之中。这些国家从本国国家利益出发,权衡转基因食品(作物)的利弊,往往采取较为温和的政策和措施。基本的观点是,转基因食品(作物)是未来农产品发展的必然方向,虽然目前尚存在一些较模糊的、不确定的、不安全的因素,但只要深人研究,趋利避害,就一定能在避免转基因食品的危害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转基因食品(作物)的发展,同时又满足本国及世界经济未来发展对粮食产量的进一步要求。

      四、我国的相关对策分析

    各国在转基因食品国际贸易问题上存在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之争。各国经济发展程度的不一致,转基因技术水平的差异,以及产业规模的不同,更加剧了各国在这一问题上的分歧。市场决定观念,欧盟及其他国家对转基因食品的抵制,究其实质,则是对美国在这一领域垄断优势的抵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其经济利益。鉴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的长期影响,世贸组织各成员国在短期内不可能在科学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因此难以形成统一的国际标准,各成员国只能自行制定相应的贸易标准和政策。

    我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产品出口大国,应尽早制定有关转基因食品进出口贸易的政策法规。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作出相应的对策安排:

1.     对转基因食品的政策选择。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对转基因食品的政策选择上有三种模式或路径:一是将转基因食品视同其他普通农产品,对其进口不加管制;二是采取“二嗯英”模式,禁止转基因食品的进口;三是在严格检疫的前提下,有条件地允许转基因食品进口,并在进口的转基因食品包装上作出提醒性标记,让消费者判断是否购买。不难发现,第一种选择可能对我国农业带来巨大冲击,导致某些农产品市场最终被几个拥有转基因技术的跨国公司所垄断,以致对经济安全造成影响;第二种选择可能会给我国对外谈判、履行承诺带来很大压力,并可能引发贸易战;第三种选择符合国际惯例,可能是对我国较为有利、可进可退的政策选择。此外,对进口农产品进行严格的转基因检疫,张贴提醒性标记,会加大进口商的成本(约增加10%左右),消费者也可能会持慎重态度,从而削弱进口农产品的竞争力,以维护我国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

转基因食品安全论文范文6

摘要: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转基因食品进入了人类的食物链,但消费者对其的态度却不尽相同,明确了解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态度及购买意愿将有助于生产者及政府的决策。根据辽宁省十个城市消费者进行的问卷调查数据,深入研究了城市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态度及购买意愿。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认知态度;购买意愿

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植物是1983年培育成功的转基因烟草,第一例转基因食品是1993年投放美国市场的转基因晚熟西红柿,转基因食品真正大规模生产并商业化是在1996年左右[1][3]。根据农业生物技术应用国际服务机构(ISAAA)统计资料[2],从1996年到2006年11年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由最初的1.7Mhm2迅速增加到102Mhm2,增长了约60倍,全球共有22个国家的1030万农民以种植转基因作物为主。中国的转基因技术无论是在研发和应用上,都走在世界的前列,2006年我国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达3.5Mhm2,位居全球第六位。

在转基因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有关转基因技术和食品的争论也愈演愈烈。支持者认为转基因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农产品品质,并且有利于环保,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反对者出于对食品安全、生态安全、道德伦理等角度的担忧指出,任何违反自然规律的行为都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然而,消费者的态度将最终影响转基因技术及其产品的发展方向和市场前景,因此研究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态度和购买意愿就显得十分重要[4]。基于此,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组织沈阳农业大学经贸学院的学生对辽宁省十城市消费者进行了调查,以期把握现阶段辽宁城市消费者对于转基因食品的认知态度及影响其购买意愿的因素。

一、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态度

本文以辽宁省城市消费者为主体,采用分层抽样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取辽宁省内十个城市的1000名消费者为调查对象。针对要考察的问题,问卷设计了五个部分:(1)消费者对转基因知识及转基因食品的一般认知;(2)消费者对转基因技术或转基因食品的态度;(3)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购买意愿;(4)消费者了解转基因食品相关信息的渠道、来源及可信度;(5)消费者的个人信息。

1.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概念的一般认知。根据调查可以看出,转基因食品在辽宁省消费者中的知名度还是比较高的。在获得的有效调查样本中,被调查人有582人听说过转基因食品,占总调查样本的64.8%。其中,仅听说过“转基因食品”一词的有86人,占听说过转基因食品受访者样本的14.8%;听说过“转基因食品”一词并对转基因食品有模糊概念的人数为233人,占比40.0%;比较了解且能较准确的回答出转基因食品概念的人数为172人,占比29.6%;非常了解转基因食品知识能准确描述其概念的人数有91人,占比15.6%。

2.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知识的认知水平。设计了5道问题来考察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及知识的认知水平:(1)某种转基因农作物可以抵抗特定病害或疫病;(2)食用转基因食品会导致人的基因发生变异;(3)男孩子的性别由父亲的基因决定。(4)不可能把动物所具有的基因转移到植物上;(5)转基因食品包含基因,普通食品(非转基因食品)不包含基因。结果表明,完全答错5道题或只答对1道题的人仅占全部回答问题人数的6.3%,而18.6%的消费者回答对了全部的问题。大多数消费者对这些最基本的知识在认知上存在着模糊,总会答错一两道题,这部分占了一半多的人数(52.4%)。答对率比较高的题目是第一题,而对与正确理解转基因食品密切相关的第二题和第五题两个问题答对率相对要低的多,这说明辽宁省城市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知识的认知还比较模糊。

3.消费者了解相关信息的渠道、来源。从调查中看到,人们对转基因食品了解的信息渠道主要来自于报纸,其次是电视,其比例分别为72.3%和67.7%。从广播和期刊中了解转基因食品相关知识的人数比较少,分别只占16.0%和12.4%。从信息来源看,来自于政府和科学家的比较多,分别为79.7%和71.1%。亲朋好友和街坊邻居之间对转基因食品的谈论也比较少,只占16.2%。

4.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总体态度。总体上讲,辽宁省城市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持积极的态度。辽宁省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降低生产成本、降低农药残留、改善产品品质、减轻环境污染和益于身体健康这些正面特征均持肯定态度,有超过半数的消费者支持这些观点。而对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带来的环境影响、可能含有有害物质这些负面影响则持比较保守、客观的态度,仅有少数(约占1/5)的消费者对此持肯定态度。

5.消费者对加贴标签及监管的态度。对调查数据的研究还表明标签制度深得人心,消费者对于“转基因食品需要加贴标识”这一说法,仅有6位消费者完全不同意加贴标签,而完全同意转基因食品加贴标签的有537人,占92.3%,是绝对的多数。在中国,由国家政府负责对转基因食品进行审批、认证和市场监管。在被问及“政府应对转基因食品部门进行监控”这一点时,有411人,占70.6%的消费者表示同意,比较不同意和完全不同意的消费者共有35人,占6.0%。通过调查可知,绝大多数消费者都对政府加强对转基因食品的监管表示强烈支持。

二、对转基因食品的购买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在不考虑价格的条件下,消费者对于转基因食品持支持或反对的态度并不能直接反映出真正

的市场需求。因此,在研究中进一步分析了辽宁省城市消费者对于转基因食品的购买意愿。

1.概述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购买意愿。

研究中设计了五个问题用来获取消费者对于转基因食品购买意愿的信息,分别是:(1)如果这种转基因食品与同类普通食品价格相同时,您是否愿意购买转基因食品?(2)如果这种转基因食品比同类普通食品价格高时,您是否愿意购买转基因食品?(3)如果这种转基因食品比同类普通食品价格低时,您是否愿意购买转基因食品?被调查人是否需要回答第三个问题取决于其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如果第一个问题回答的结果为“愿意”,则基于“所有消费者都是理性”的假设前提,第三个问题不需要回答,直接视为“愿意”。相反,如果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是“不愿意”,则被调查人需要回答第三个问题。(4)如果您事先得知某种转基因食品有益于您或您家人的身体健康(比如,某种转基因大米富含有益于儿童健康的维他命),您是否会在转基因食品与同类的普通食品价格相同时,选择购买转基因食品?这个问题同样取决于消费者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如果第一个问题回答的结果为“愿意”,则该问题不需要回答,如果第一个问题回答的是“不愿意”,则这个问题需要回答。(5)如果已经证实某种转基因食品有益于您的身体健康,您是否愿意为此支付比购买普通食品更高比例的价格?同样的,这个问题也取消费者对第四道问题的回答,若第四个问题回答的是“不会购买”,则这道问题不需要回答,如果第四个问题回答的是“会购买”,则本道问题需要回答。

调查结果表明,在听说过转基因食品的582人中,有498人,约占85.6%的消费者表示在价格相同的条件下愿意购买转基因食品,有84名消费者表示在转基因食品与同类的普通食品价格相同时不会选择购买转基因食品。对表示愿意购买的498名消费者进一步询问得知,当转基因食品价格高于同类普通食品时,在不同的价格幅度下,表示愿意购买的消费者人数及比例明显下降,当转基因食品的价格高于同类普通食品50%时,有394人,占79.1%的消费者拒绝购买转基因食品,而在转基因食品的价格比同类普通食品的价格下降的情况下,愿意购买的人数有所增加,当转基因食品的价格低于同类普通食品价格50%时,原先不愿意购买转基因食品的84名消费者中有29人改变了购买意愿,由此可见价格是影响消费者做出购买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也可同样看到,随价格的下降决定购买转基因食品的人数增加幅度先升后降。也就是说,一部分不愿意购买转基因食品的消费者,无论价格下降的幅度是多少,也难以改变他们的购买决策,价格已经不是影响他们做出购买选择的一个考虑因素了。

当告知消费者某种转基因食品有益于消费者自身或其家人的身体健康并且价格与同类普通食品相同的情况下,曾经在第一种假设条件下表示不愿意购买转基因食品的84名消费者中有22人改变了态度,表示考虑购买转基因食品。进一步询问这520名消费者在不同价格条件下的购买意愿可知,在转基因食品价格高于同类普通食品价格10%的情况下,表示愿意购买的人数减小到453人,当价格高于50%时,表示愿意购买转基因食品的消费者人数明显降低,仅有111人表示愿意购买。从这个结果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转基因食品品质的改善的确能够促使一部分不愿意购买转基因食品的消费者改变购买意愿,但价格仍是消费者在购买转基因食品时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2.分类分析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购买意愿。

根据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在上述的五种假设条件下,还可以总结出愿意购买转基因食品的消费者比例对于具有不同特征的消费者群体都表现出一定差异的结论。从性别角度来看,在这五种假设情况下,表示愿意购买转基因食品的消费者中男性的比例均高于女性,但差异不是很大,幅度范围在0.9%-6.9%之间。从年龄结构方面分析,年龄在40-49岁之间的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购买意愿比例最高。在价格相同的两种情况下,分别占比93.8%和96.3%,而对于年龄在30-39岁之间的消费者来说,愿意购买转基因食品的比例与40-49岁年龄组水平相比差异不大。与这两个年龄组相比,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体中愿意购买转基因食品的比例下降明显。这一比例在不同受教育程度的消费者群体之间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在不识字或小学受教育程度的消费者中,愿意购买转基因食品的比例略高于初中、高中、大专、本科及研究生以上的受教育程度的群体。21写作秘书网

收入水平对消费者是否愿意购买转基因食品的影响与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大体一致。归纳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随着消费者年收入水平的提高,愿意购买转基因食品的消费者比例会逐渐下降。在价格相同的情况下,面对一般转基因食品与同类普通食品,年收入水平低于10000元的消费者群体中愿意购买转基因食品的比例为89.2%,这一比例较之年收入水平高于70000元的消费者群体高26.2%。面对有益于身体健康的转基因食品与同类普通食品,年收入水平低于10000元的消费者群体中愿意购买转基因食品的比例为95.2%,这一比例较之年收入水平高于70000元的消费者群体高24.8%。

从职业身份来看,全职工作人员比其它身份的消费者更加愿意购买转基因食品,在价格相同的两种条件下,其比例分别占到92.1%和94.4%。退休人员和失业人员对于转基因食品的购买意愿相对于其它各种身份的消费者来说较低。从消费者的认知水平来考察,对转基因食品认知程度越高的消费者其购买意愿也越高,在价格相同的两种条件下,对转基因食品认知程度最高的消费者其购买意愿的比例分别占到93.4%和96.7%。

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初始态度严重影响了其对转基因食品的选择,初始态度是积极态度的消费者,其购买转基因食品的比例无论在何种价格、何种特性的条件下都要明显高于初始态度是消极态度的消费者。同样的,根据调查数据,消费者对信息渠道和信息来源持相信态度的,其购买意愿也都高于持不相信态度的消费者。

三、结论与建议

1.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度较高,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是积极的。调查分析的结

果表明,有64.8%的受访者听说过转基因食品,在转基因食品与同类普通食品价格相同的情况下,约占55.5%的受访者表示愿意购买转基因食品。若是受访者得知该转基因食品有益于其本人或其家人身体健康,表示愿意购买的比例增加到了57.9%。辽宁省消费者愿意购买转基因食品的比例介于国内其它城市之间,处于较高水平。2004年对南京市的消费者调查表明仅有27.3%的人愿意在价格相同的条件下购买转基因食品[5],2005年对北京市城区居民的调查发现,在价格相同的基础上,有33.3%的人愿意购买转基因食品[6]。2003年对上海市消费者的调查结论为有55%的消费者在被提示转基因食品营养价值可能更高的情况下,愿意在价格相同的条件下选择转基因食品[7],而济南市有65.1%的消费者更愿意购买品质能有所改善的转基因食品[8]。

2.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会受其个体特征、社会经济因素、初始态度及认知水平的影响。分析的结果表明,男性消费者比女性消费者更愿意购买转基因食品,年龄大的消费者更不愿意购买转基因食品,受教育程度高的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购买意愿低于受教育程度低的消费者,收入水平高的消费者比收入水平低的消费者更不愿意购买转基因食品,全职身份的消费者显著地比其他身份的消费者更加愿意购买转基因食品。对转基因食品认知程度高、初始态度积极的消费者会比认知程度低、初始态度消极的消费者更愿意购买转基因食品。3.转基因食品价格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会受到产品价格的影响,这是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通过考察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等因素,转基因食品的价格在决定辽宁省消费者是否选择消费转基因食品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转基因食品的价格比同类的普通食品低,那么愿意选择购买转基因食品的消费者比例就会上升,尤其是对那些收入水平较低的消费者群体来说更是如此。如在研究中,当转基因食品的价格低于同类普通食品价格30%时,年收入水平低于10000元的受访者无一例外的都选择了价格较低的转基因食品。因此,可以假设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价格的下降会使低收入的居民从购买转基因食品中得到更多的益处,同时转基因农作物商业化生产后所面临的市场需求也就会更大一些;当转基因食品的价格比同类普通食品价格高时,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则会随之降低,这一特点在低收入水平群体中表现的也尤其明显。当转基因食品的价格高于同类普通食品50%时,年收入水平低于10000元的受访者,仅有4.8%的受访者表示会继续购买转基因食品。

根据以上结论,可以采取以下政策措施,提高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购买意愿:

第一,国家应该加强对转基因食品的监管。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了解程度决定了他们的信息判断能力和初始态度,一旦受到突发负面事件和诸如来自绿色和平组织等反对转基因食品的组织的舆论影响,则极有可能动摇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购买意愿,从而影响到转基因技术的发展方向。国家对转基因食品的监管,应加强对转基因食品的标识管理、提高转基因食品的检验、检测技术、强调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第二,加强对转基因食品的宣传。消费者获取相关转基因知识的主要渠道是报纸和电视等大众媒体。要发展转基因食品,当务之急是要加大转基因食品知识的宣传力度,使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食品的科学知识在全社会得到普及。加强对转基因食品的宣传力度,尤其应加大对年轻消费者的宣传力度,以便其在做出购买决策时更加理性,政府、科学家和消费者组织等作为消费者信息来源的主渠道,更应该积极宣传有关知识和信息,正确引导消费者,以免消费者由于受到比较片面的信息而扭曲其购买决策。此外,媒体在做宣传时,应当有正确的立场,时刻保持一种严谨、科学的态度。学术界对转基因食品的不同看法是基于大家的不同理解,是一种学术争论。但媒体在做宣传时不应有任何倾向性,这样做,一方面能引导公众科学、理性地对待转基因食品及技术,为这项新技术在我国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也能避免因不严谨的宣传而使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产生恐慌心理,或因无知而采取无所谓态度的消费行为。

第三,转基因食品研发的方向应适合消费者需求。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受转基因食品的品质影响,当受访者被问及是否愿意在价格相同的情况下选择购买有益于身体健康的转基因食品时,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原本不愿意购买转基因食品的受访者改变了购买意愿,表示愿意购买转基因食品。当前转基因作物发展主要集中在对作物种植者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没有很好地迎合终端消费者的需求。转基因作物的发展应更多地考虑消费者的利益,使他们能够切身体会到转基因食品的优点。尽管目前辽宁省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利弊的看法有较大分歧,但总体上对转基因食品的继续发展持支持态度,对转基因食品的未来持乐观的态度并寄予厚望。

第四,合理运用转基因食品的定价策略。价格对于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影响比较大,为了尽可能的吸引消费者购买转基因食品,生产商和销售商可以通过适当调整价格来扩大市场占有率。

参考文献:

[1]DALLS,China:newlawsguidenation’sgenework[N].AsiainfodailyChinanews,2001-07-01.

[2]JAMES,C.HighlightsofISAAABriefNo.35.——GlobalStatusofCommercializedBiotech/GMCrops[EB/OL].,2006.

[3]陈桂荣.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了解和接受程度——对昆明市消费者的调查与分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4):14-17.

[4]季焜,仇焕广,白军飞,CarlPray.中国城市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程度、接受程度和购买意愿[J].中国软科学,2006(2):61-67.

[5]胡浩,林礼耀,梁龙明,高正,龙陆佳.现阶段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及购买意愿分析——基于对南京市消费者的调查[J].消费经济,2006,22(1):44-46.

[6]项新华,张正,庞星火.北京市城区居民的转基因食品知识、态度、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5,17(3):217-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