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教育心理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教育心理学范文1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概念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概念目前学界没有统一的定义。黄绍文认为幼儿教育小学化,字面上很好理解,就是把幼儿当小学生来进行教育,但实践中有不同层面的表现。李建轩提出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一些幼儿园为适应部分家长的错误需要,幼儿园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将幼儿当作小学生来要求,提前对幼儿进行小学教育的不良倾向。两位学者都是从幼儿教育小学化在教育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对其进行定义。
二、教育心理学视域下幼儿教育的任务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环境下人类的学习、教育的作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心理以及教育环境的科学。教育心理学是目标是将心理学的理论或是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际中,以帮助人们更好的学习。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幼儿阶段的心理发展特征:儿童将感知动作内化为表象,建立了符号功能,可凭借心理符号(主要是表象)进行思维,从而使思维有了质的飞跃。这一阶段的特点是:
(一)自我中心主义。
儿童缺乏观点采择能力,只以自己的观点看待世界,难以认识他人的观点。
(二)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他们的思维受眼前的显著知觉特征的局限,而意识不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三)思维的不可逆性。
(四)缺乏守恒。
守恒是指掌握概念的本质特征,所掌握的概念并不因某些非本质特征的改变而改变。由此可见,对于幼儿阶段的儿童,可以采用适当的方式教授一些简单的数字运算。比如借助一些图片或是玩具可以将一些如1+1的简单运算问题形象地展示给幼儿。对于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我们常常过分地关注其不合理的地方,忽视对其合理部分的讨论。一些学者在提出的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方案,彻底否定现行的操作方案,认为应该让幼儿教育脱胎换骨。这种的做法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比如有些学者认为:既然幼儿教育小学化严重,那么幼儿教育阶段就彻底摈弃文化教育只进行游戏。国内外研究表明在幼儿阶段采用游戏对幼儿行进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不代表幼儿阶段的教育任务就是游戏,游戏是辅助,教育才是目的。由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可知,这一阶段的儿童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观点看待世界。所以在成人眼中这个阶段的儿童往往是自私的,愿意和同伴玩耍但大时候不愿意和同伴分享玩具。对于这个现象,教师可以在游戏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培养儿童与人合作、与人分享的品质。幼儿阶段的儿童对于语言文字的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幼儿词汇发展规律:儿童在3-4岁词汇量增长迅速,词汇量可达近2000个;4-5岁时言语交流异常活跃,发音准确,词汇量大约为2500个;5-6岁时词汇、句子质量已有显著提高,词汇量超过3500个。儿童处于幼儿阶段时,对他们进行识字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发展非常重要。但是很多幼儿教育机构为了招揽生源,让幼儿背诵唐诗宋词。幼儿阶段的儿童可以利用表象进行思考,但是唐诗宋词对于这也阶段的儿童而言还是太过于抽象。这时候可以采用图片或是动画片等直观的形式对孩子进行一些基础性的识字教育。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
(一)错误地宣传不合理的教育观念。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在他的研究中曾形象地指出,如以人十七岁的智力水平为100%,则一至四岁发展了60%,四至八岁发展了30%,八至十七岁发展了20%。各种类似研究的报道使得原本为人们所忽略的幼儿教育一下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人们错误将智力发展作为教育的全部内容,忽略德、体、美等方面的教育。
(二)幼儿园应对生源压力的错误对策。
市场经济环境下,私立幼儿园为了自身私利不得不采取可以合适短时间立竿见影的教育模式,于是幼儿教育小学化应运而生。
(三)家长对于幼儿教育的错误认识。
幼儿教育不应该是为小学教育提供基础教学,它是独立的阶段。幼小衔接,是为了让孩子在习惯教育方式、作息时间、行为方式等方面改变的基础上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在大班下学期对幼儿教育模式的改变。但是,为了迎合部分家长对于幼儿教育的不合理要求逐渐地被推广到中班和小班,造成了目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状。
四、根据我国实际现状提出针对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对策
(一)普及幼儿教育是独立阶段的教育理念。
长期以来人们采用学前教育的提法来替代幼儿教育,这是不恰当的,正如前文中提到的幼儿教育是独立的阶段。大众传媒应该在群众可以理解的基础上宣传正确的幼儿教育概念,使其深入人心。
(二)规范幼儿教育市场。
相关的政府部门应该加强监察力度,出台合适的幼儿阶段统一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方案,避免幼儿教育机构拿孩子做广告招揽生源。
(三)将幼小衔接纳入小学教育的范围。
幼儿教育心理学范文2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幼儿教育;心理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3-0280-01
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各个领域应用相当广泛。幼儿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学科,恰当的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这种技术图、文、声、像并茂,激发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调动了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在解决大小互变、抽象与具体互变、静止与活动互变等方面,收到了其它教学手段所无法替代的效果。
1.弥补书本知识的欠缺,丰富课堂知识,将最新内容引入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以新的教学思想为指导,把握导向,驾驭课堂,每节课都要体现出教师应有的全新教学思想和理念。除了书本所描述的知识内容外,还要掌握最新动态,结合当时的形势及情境开展教学。例如,在讲授《幼儿心理问题及矫治》的内容时,作为幼师专业理论课的教师,就可结合地震孤儿、留守儿童、艾滋患儿、残疾儿童等特殊儿童,从网上下载相关信息及图片。利用多媒体技术展开课堂教学,让学生围绕"珍爱生命,奉献爱心" 的主题,从身边实例谈起,从而更大范围地开拓视野.增强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的时代气息。既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课堂相关知识,又上了一堂生动的道德礼仪课,这是以往的课堂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
2.增加知识背景,创设情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中职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应本着少而精、理论联系实际、面向幼儿教育实践的原则,从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精选、编排教学内容。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仅仅将书本上的一些内容进行简单描述,学生就不能透彻理解所学内容。而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教学,并适当增加知识的背景。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向学生介绍《作品分析法》一节的内容时.教师将他们在幼儿园见习时搜集到的不同班次的幼儿作品进行分类、扫描,并通过放大屏幕来进行课堂展示,使他们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对幼儿作品进行心理分析,然后再将幼儿在进行作品创作时的有关想法及表现通过声频、视频播放出来,使学生对作品分析法的含义、作用及幼儿教师应怎样根据幼儿作品来了解其身心发展的水平与特点等,有一个完整、深刻、立体的印象。这样,他们很快就集中了注意力,并引发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了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幼儿自信心的培养,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
幼儿成功教育就是要不断为幼儿个体的发展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就是要不断激发孩子的进取心和自信心。例如:在进行"电脑拼图"游戏时,幼儿可自由选择,不会因为活动内容很难而产生恐惧感和厌恶感,反而在取得一点点成功后能产生再试一试的强烈愿望。从而在循序渐进中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又如在玩大大、中中、小小的游戏时,如果幼儿给小主人选择了比较大的鞋子,小主人的脸上会出现很不高兴的表情,继而会发出鼓励性的语言"再试试看"来激发幼儿再次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而每当幼儿为小主人选择了适中的鞋子时,小主人会高兴得哈哈大笑,让幼儿从中感受得到了成功的喜悦,领略到了一种成就感从而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在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参与,独立的操作练习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能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
4.借助多媒体课件,有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CAI课件形象直观,画面生动,富有童趣,容易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对抽象事物要领概念产生直观印象,容易记忆掌握。可以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枯燥的问题生动化、趣味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灵活化。大大弥补了挂图、贴绒等教学手段的局限性、不便性。在教学中,往往还有些重难点不易突破,而运用多媒体就能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由此突破教材重点、教学难点。小小的多媒体动画片,代替了教师的许多不能讲明的语言,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这种教学手段既节省时间,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5.将多媒体体技术运用于幼儿教育需要注意的事项
5.1多媒体手段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媒体手段,而要与传统的手段有机结合,应该通过精心认真的教学设计,选择最合适的教学媒体,从而优化教学活动,使幼儿在最佳的学习条件下进行学习,切不可牵强附会,搞形式上的多样化而滥用现代化教育媒体。
5.2在应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坚决克服重教轻学、以教代学的倾向,始终突出幼儿的主体性,着重于激发、促进指导幼儿的学习。突出幼儿的主体性必须依靠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把自己的教学策略融于课件合理运用的过程中,同时人机交互并不能取代教师与幼儿间的交互作用,在教学中仍应注重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5.3课件制作应以幼儿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依据幼儿获得知识、经验的规律加上科学的设计,注重幼儿的个性特征,使课件的通用性与个别性有机结合。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应考虑不同层次幼儿不同的智能发展水平、认知活动特点及个性心理特征,设置相应的个别化教学措施,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俊强.《新课程教师教学技术和媒体运用能力培养与训练》[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王志明.《幼儿园教育活动与研究》[M].苏州大学出版社,1995.pp:12-23
幼儿教育心理学范文3
一、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起着调节作用。自我意识是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渗入了主体本身的情感和意志活动。自我意识是主观的,未必与自己的客观情况符合,自我概念和理想的自我之间的差异代表了个人心理适应的一个指标,两者越接近,个人的适应就越好,心理就越健康。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3-6岁的幼儿自我意识受各种因素影响,不成熟、不稳定。教师应认真分析体育活动的各要素,积极引导,帮助幼儿建立健康的自我意识。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选择适合的活动内容,实施因人而异的指导。幼儿主要通过动作感知周围的事物,包括对自身的认识,并根据自己的一些成功或挫折的评价和体会获得自我认识。体育活动中大量基本动作练习可以使幼儿进一步获得对自身动作的感知,有助于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但身体的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特点。同时,每个幼儿之间还存在着个体差异,任何过高或过低的目标和要求对幼儿的发展都不利。超出幼儿实际水平的运动项目不仅会使幼儿运动机能损伤,还使幼儿屡次遭受失败,产生否定的自我;过低的学习内容则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所以教师要根据每个幼儿的实际水平,设计和安排难度不同的活动,并提供幼儿不同的指导和帮助,如:平衡练习时,我们可以从平衡木的高度、宽度、距离,以及在平衡木上设置障碍来调节活动的难度,让每一位幼儿都找到适合自己练习的目标;还可组织类似过关斩将游戏,鼓励小朋友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并与以往成绩比较,发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体验,对自己充满信心。
(二)认真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包括物质材料准备和知识准备。活动前,教师要提供幼儿丰富的体育活动器械,刺激幼儿活动的欲望,合理布局场地,方便活动,还要做好安全检查。同时,教师还要认真做好知识准备。知识准备可以分两种角度进行。一种是面向全班幼儿的。如,体育活动《有趣的圈》,课前教师可以要求每个小朋友回家去想一想玩一玩“圈有多少种玩法”,然后组织幼儿在活动中进行交流。由于幼儿有了充足的准备,在活动中主动参与,积极表现,玩出各种玩法,教师及时发现,并组织幼儿互相学习,使幼儿在教师和同伴的接受和肯定中,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另一种是针对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提出的。让这些幼儿事先做好准备,在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安排他们表演示范,增强他们的信心,提高他们对自己的认识。
(三)客观、正确地评价幼儿。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自我评价的发展。幼儿自我评价能力不高,常常依赖于成人的评价,而且自我评价带有主观情绪性,并受认识水平影响。幼儿学习评价主要通过成人正确评价的示范。在体育活动中教师的评价应做到:
1.客观。每个孩子的特点不可能都是优点或者都是缺点,有的幼儿速度快,动作灵敏,但缺乏耐力,有的幼儿动作发展一般,但遵守纪律、刻苦练习。教师在评价一个孩子时,应引导他少与别人比,多与自己比,既指出他优秀的地方,又要指出他的不足。应避免过高或过低地评价孩子,这会使幼儿形成不正确的自我评价,影响良好个性的发展。
2.具体。教师评价孩子时,要有论据,论据要清楚、具体、明确,幼儿能理解并达到,如:“×××小朋友锻炼认真,能遵守比赛规则,老师要求的每个练习都认真完成”。在老师的具体示范下,幼儿不仅明确了体育活动的要求,积极调整自己的行为,努力达到目标,而且学会了评价的方法。
3.有意识地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转向对内心品质的评价。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动力是自发的好动性,以及机体运动带来的,但体育活动中不乏大活动量带来机体的不适,动作有一定难度,不能轻易完成,摔倒、碰撞等都会影响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甚至产生退缩、畏惧、逃避等心理。所以,在评价幼儿动作完成情况的同时要挖掘其优秀的内心品质,如不怕困难、意志坚强、勇敢等,激发幼儿内在动力,引导幼儿对自己的内心品质进行评价,增强评价能力。
(四)增强幼儿自我调节能力。自我意识的发展必须体现在自我调节和监督上。幼儿由于大脑发育尚不够完善、成熟,不能很好地自觉调控自己的心理行为,易受外界刺激和情境特点的直接制约,例如成人的奖励和惩罚,同伴的态度,扮演的角色的特性等。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有意识地加强幼儿的自我调节能力训练。模仿性游戏较适合小班幼儿,当他意识到自己是一只夜里出来偷东西的老鼠时,会自觉地踮起脚尖轻轻地走路。竞赛性游戏时,教师不能只注意到速度和动作质量,还应要求幼儿遵守纪律。中大班的幼儿,教师可以组织他们自己讨论体育活动应该遵守的规则,使他们明白到没有这些规则会影响活动,甚至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从而自觉遵守规则。除了利用纪律和游戏规则来约束幼儿的行为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激励机制,对能达到刻苦锻炼,不怕困难,努力完成目标等多项要求的幼儿进行表扬和奖励,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另外,在组织体育活动中,教师还应给予幼儿结伴自由。自由结伴的游戏不仅使幼儿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评价,还能使幼儿为了能被同伴肯定、欣赏和接受而有意调整自己的一些行为,从而锻炼自我调节能力,并能有效防止幼儿的心理朝极端的自我中心方向发展。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情感
诸多观察和研究都表明,情绪情感对幼儿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具有非常明显的激发作用,它不仅是一项重要的心理品质,还是导致心理异常和障碍的一个中介环节。动作的发展可以使幼儿获得丰富的感官刺激,大大加快大脑髓鞘化过程,使神经系统综合调节能力增强,兴奋与抑制过程更趋和谐,从而较好地调节情绪。一般来说,体育活动能使人心情愉快,活泼开朗,精神振奋,产生良好的情绪体验,但是如果组织不善,也会给幼儿带来不愉快情绪。因此,我们要注意:
(一)避免单调、死板、机械的被动学习。体育活动中有大量的基本动作学习,要掌握这些动作,是需要一个反复练习的过程,有些教师不认真分析动作原理,不找重点难点,练习不讲方法,久而久之,幼儿从不喜欢到厌恶,并不断被强化,产生消极情绪。为了避免练习的枯燥重复,教师应多选用游戏的方式进行,还可以编一些儿歌来帮助幼儿练习,如:练习前滚翻的儿歌是:一立正,二弯腰,三低头,四蹬腿,翻过身来站站好。有些教师大胆地把音乐引入体育活动,这也是值得借鉴的方法。另外,在组织体育活动时,还应注意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和思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例如玩球活动中,教师可以先不做示范,让幼儿自己想出玩球的方法,并交流,有些动作还可以拿出来集体练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从滚、传到拍、运,从一个人玩到多人合作着玩,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发挥,面露喜悦,这是被动学习不能比拟的。
(二)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幼儿。幼儿情绪在很多方面受成人态度的影响,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对全体幼儿都抱以积极的期待,针对不同特点付之于积极的行动,多用鼓励的方法指导幼儿。在体育活动中,教师往往容易注意到动作发展好、能力强或各方面特别差的幼儿,练习活动设计时也只考虑两头,忽略了中间的幼儿,不太注意对不同心理状态的幼儿的指导问题,这些都会给幼儿带来消极的情绪情感,是我们应该克服的。另外,成人的情绪对幼儿有感染作用,如果教师自己闷闷不乐,郁郁寡欢,幼儿又怎能愉悦得起来?因此教师保持饱满的情绪十分重要。
(三)努力发掘体育活动中的美育因素。美感是人们在对审美对象进行审美活动后产生的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所以,教师提供的体育用具要美观、实用、安全,教师示范动作要准确、熟练,口令流畅,体操动作设计要注意艺术性,考虑体育活动与音乐活动、语言活动有机结合,提高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使幼儿在体育活动中身心舒展、愉快乐观。
三、及时矫治幼儿的心理障碍
在体育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来的心理障碍主要有畏惧、退缩、抑郁、不合群、不合作、攻击和破坏,一般不被看作心理疾病。但这类问题或障碍会使幼儿在社会生活中遭受挫折,若不及早矫治和干预,不仅影响其正常生活和活动,阻碍身心健康发展,还会由此导致他们在成年期的心理缺陷和社会适应不良。矫治这些心理障碍可通过以下几种方法:
(一)阳性强化法。阳性强化法是就在一种行为之后,继之以强化(奖赏),从而增加这种行为的发生。强化物可以是具体的,如糖果、红花等,也可以是非具体的微笑、鼓励、表扬。如教师事前对有攻击的幼儿说:“如果你能在这个游戏中和小朋友一起玩,不打人,你就可以得到一朵小红花。”待幼儿完全按要求做到后,马上奖励红花。强化物还可以由幼儿自己提供,达到自我指导的境地。在行为矫治过程中,可以逐渐减少强化频率,过渡到不需要强化也能坚持。
(二)代币方案。代币方案先规定某些目标行为,然后用代币奖励强化这些行为,幼儿所获得的代币到了一定的时候可以折换成各类强化物。教师可以给幼儿设计一个代币方案,如遵守规则得2分,认真练习得3分,打小朋友扣2分,当得分积满一定分数时,幼儿可以得到奖励。
(三)矫枉过正法。矫枉过正法是对某些不良行为采取惩罚措施,以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在施行矫枉过正法时,要对幼儿服从安排,认真执行的表现给予表扬、鼓励。
(四)宣泄法。
幼儿教育心理学范文4
一、运用形象化导入,让学生对学习充满探究兴趣
兴趣是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最为积极的心理因素。教师要能够在教学一开始,就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奥秘。遗憾的是,许多小学语文教学中,这样的情景出现概率并不大。究其原因,是许多教师没有能够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导致新课导入这一环节没有发挥激趣作用。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发挥出新课导入环节的形象化,抓住学生的心理,让学生急于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如教学《埃及的金字塔》一课时,笔者首先向学生描述埃及这样一个神奇的国度以及各种传说,让学生对埃及产生了一层神秘感。在此基础上,笔者导入到埃及的金字塔内容,并出示一些壮观的图片,一下子就将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激发出来。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学习充满期待,课堂顺利进入到新课讲授的环节。
二、运用互动性模式,让学生积极要求参与
过去一段时期,许多教师都习惯于直接教给小学生语文知识,学生思维活跃程度并不高,参与愿望不强。在新课程改革中,笔者注重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将教学模式的改进作为重要的手段和切入点,以师生互动模式调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学习成效。笔者一般都将教学目标要求融入互动之中,要求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思考题进行分析研究。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进行点拨指导,师生互动,以学生的独立思考以及相互交流为主要手段,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在一些复习课中,笔者还安排一些学生走上讲台,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和复习过程,对学习内容进行讲解。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纷纷要求参与,学习的积极程度明显提高。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再是被动地听讲,而是充满参与的愿望和迫切的心情,为整个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语文。
三、运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
在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中,一个较为显著的特点就是注意力集中时间不够持久,尤其是中低年级学生。如何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环节,延长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成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深入研究的问题。笔者在教学活动中,主要是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加强课堂教学内容的形象性,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注意力集中的持久性。例如,在教学《航天飞机》时,由于学生对航天飞机这一事物并不熟悉,教师在教学中很难长时间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针对这样的情况,笔者在教学中设计了专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主要介绍航天飞机的形状、功能、作用等,在教学时每相隔10分钟左右演示一小段视频资料。学生的注意力刚刚减弱,一次新的视频演示又出现了,于是注意力又被这样的形象有趣的演示集中起来。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就在这样的形象化手段辅助之中得到集中,并且成效较好。教学研究显示,多媒体这样的形象化教学手段,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延长30%以上,运用成效较为明显。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兴趣可以让教学活动始终在高效中进行。
四、运用竞赛型手法,让学生增强相互竞争的欲望
小学生的好胜心理比较强,在学习中总爱分出个高低上下。教师在教学中完全可以发挥学生这种心理特点的积极作用,为学生创设竞赛的平台,让学生的上进心有效落实到语文学习之中,提升教学成效。笔者在教学中,结合教学进度整体安排,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层面的竞赛小组,分别对应优秀生、中等生以及后进生,将教学目标任务设计成竞赛内容。例如,生字词默写比赛、课文背诵比赛、改病句比赛、作文竞赛、朗读竞赛等,使竞赛内容与教学要求相一致,竞赛的难度系数与学生的能力基础相一致,在与学生水平相一致的小组中进行学习竞赛活动。由于竞赛这样的形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竞争欲望,调动学生积极性,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这成为提高教学成效的重要途径之一。
五、运用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产生强烈学习成就感
小学生在情感中更加重视教师的评价,教师一句表扬激励的话语,有时候在学生心目中产生的效应是非常强大的。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发挥好激励性评价的重要作用,通过提高学生学习成就感的方式,全面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笔者在教学中,经常性地鼓励学生,在学生遇到困难或者出现畏难情绪的时候,总是给予关怀,用亲切的话语表示鼓励,诱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学生学习活动取得成功的时候,送上表扬,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成功的快乐,以成就感和满足感促进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幼儿教育心理学范文5
【关键词】幼儿教育 情感沟通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222-02
心理是人类与其它物种区别的主要标志之一。幼儿只有对心理有所理解才能较好地理解日常事件。幼儿心理理论的研究是当展心理学研究的热点和重要内容,是幼儿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心理理论的获得也会促进幼儿的同伴互动和人际交往,进而为其社会化奠定基础,作为一个带班老师,我是在如下三个方面对幼儿进行教育的。
一、对幼儿进行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在目前处于和谐安稳的社会条件下,大多数幼儿是独生子女,这就导致了目前幼儿缺乏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生活技能差,从而在未来面对的生活、就业、家庭等方面时都会产生困难。这点可以通过对幼儿的观察发现。
我在带小班时,大部分孩子不会自己穿衣服,甚至不会吃饭。这就明显体现出幼儿生活技能差,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而行为活动,又是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长期如此产生依赖心理,从而导致幼儿错误的价值观及认知体系。我作为一个带班老师曾经尝试手把手的教他们穿衣吃饭,但发现这种方法的效果微乎其微。
随后我发现幼儿在认知事物过程中,是从联想想象以及内心的兴趣来选择性的认知事物,从而导致了幼儿对事物认知的不定性。在后来的教育实践中,我通过教学的三大环节,以兴趣发展为主题设计教学,通过具体有趣的儿歌抓住幼儿新奇的心理为载体,最后经过图解教会了他们自己穿衣服吃饭,成功培养了幼儿独立自主的生活基本能力。
二、幼儿的语言沟通及心理健康发展
幼儿教育较特殊的一面也体现在教师与幼儿类似于母子一样的情感交流上。孩子入园后,与教师交往的时间比同父母交往的时时还长,这样就造成了幼儿对教师的情感依赖,这时候老师对幼儿的影响深刻地和长远的,老师的几句表扬的话,一个眼神,或者是时常做的动作都会对孩子内心中产生强烈的触动,对孩子的性格及心理的发展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在对待孩子时,我们要向孩子父母一样耐心,全面的照顾孩子。
在我带班的办理曾经有一个小孩叫做洋洋,整天不听我的指挥,我慢慢观察发现他每天衣服都是脏兮兮的,指甲中间也全是泥巴,于是我就叫他过来询问他为什么不听老师话,“勤洗手,后吃饭”,但是在和他的交流中我发现,他说话总是吞吞吐吐,并且发现他与别的小朋友的交往中,总是不善说话。后来与其家长的交流中,了解到了,这名孩子的家庭是单身家庭,从小缺少母爱,导致了其在日常交往中对陌生人的排斥,甚至自闭。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如古人所说的因材施教,把握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的教育。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适时与幼儿进行关于心理状态的谈论,鼓励幼儿大胆讲话,鼓励幼儿多与人交流。在家庭中,加强亲子之间的交流,开展亲子阅读。后来的带班中我积极改善方法,利用做游戏等互动活动营造了孩子平常语言交流的环境,成功使孩子们敢于交流,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养成了勤思考、勤动手的好习惯。在孩子做对时积极表扬孩子,在做错时不要盲目批评孩子,而是要主动引导是孩子明白这么做为什么不好。
三、 对幼儿在当下中国社会所需品质的培养
经过多年的带班经历,我觉得在当下人文关照下的中国社会,幼儿所需要的教育应为以下二点:
(一)培养孩子个性及创新能力
把握适当的挫折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好处,而对挫折的正确认知和理解是挫折教育的关键。从而在孩子不断的磨练中培养孩子的个性,而且在不断磨练中,孩子也会积极动脑去解决问题,而每个孩子先打个方法都不尽相同,这又培养了孩子独立思考及创新的能力。
例如我曾经在带班中上手工课,当孩子们玩橡皮泥时,我有意提出几个简单的答案不唯一的谜语,然后让孩子去猜,并且想办法动手用橡皮泥去捏与之相应的东西,比比谁的更快。这样在无形中培养了孩子对动手的兴趣,及对知识的渴望。并在实践中养成了个性,创新式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明确理想勇于奋斗
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生活优越,缺少了对理想的渴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而假装游戏是我在不断实践中结合幼儿心理所采取的教育办法。
假装游戏是影响儿童的认知能力、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它有助于儿童理解心理和现实的区别。在后来我就把孩子们所喜爱的正义的卡通人物列举出来,并一一阐述它们的理想及勇气,然后同孩子们一起游戏,让他们亲自感受到它们所喜爱卡通人物的品质,从而在他们幼小的心中埋下理想及勇于奋斗的精神种子,从游戏中体会快乐,从快乐中领悟本质,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出适应当下中国社会的幼儿所应当具备的品质。
幼儿教育心理学范文6
一个孩子的幼儿时期是他们人生中的最重要的阶段,从这个时期起就对幼儿的心理进行几级的教育,就会达到很好的效果,也会为他们将来的交往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积极健康的心理也会对他们的人生之路起到了促进作用。作为家长如果能够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那么从幼儿时期就应该培养他们全美达发展,不仅是学习能力的培养这里还包括对心理健康的教育都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在幼儿时期就能培养一个心理积极向上阳光的孩子,为孩子的未来就能打下好的基础,对于未来超负荷的压力也能够迎刃而解,体现出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另外提供一个好的家庭成长环境是至关重要的,在一个非常有爱有包容学习氛围很浓厚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是非常有自信的、有爱心、乐于助人等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因此幼儿时期是人生中最关键的阶段。由于我国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庭结构和养育方式的改变,使儿童的心理健康间题较以前增多。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具有累积性。一个人心理上的失调或异常,其根源大多在孩提时起。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从出生到小学之前的时期就是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最重要最关键时期。
2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2.1增加积极的情绪和体验
好多家长在孩子开始哭泣的时候,总是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你是男子汉不要老是哭哭啼啼的。其实家长们不知道这真的是对孩子非常的残忍。孩子心里受了委屈虽然哭泣太多不太好,但是至少应该让他们将情绪发泄出来,当然是合情的发泄不是不加控制的任性发作。用正确的方式将总觉得感情表达出来,这是对情绪的一种抒发,是对心理健康具有促进的作用。面对这些情况,家长和教师应该提供更多的孩子机会参加各种活动,重在让他们能够参与的过程,不要计较结果,只要他们能够在活动过程中积极主动的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使他们的情绪得到很好的抒发。也可以通过一些故事和绘本及时化解孩子不良情绪能够得到很好的疏导,家长和老师要多去鼓励孩子,让他们更自信更阳光。首先,家长和教师要多去鼓励肯定孩子,快乐元素多一点的孩子自然会有积极健康的情绪,这些都是可以通过日常的学习和家庭教养的积累得到发展。`其次家长和教师要多创造一些情境,锻炼孩子的应变能力和合理的情绪抒发比如可以给孩子聆听优美悦耳的乐曲、朗读一些精美的诗歌,讲一些他们喜欢听的好绘本。闲暇时间也可以做一些亲自小手工,增强亲自关系的同时,也让孩子的情绪得到抒发,如果遇到了不好情绪的出现,刚好在这样美好的氛围去教育引导孩子是非常好的时机,还可以根据一些故事和孩子们演舞台剧,让他们的情感得到最大化的抒发。从而形成积极的情绪,并且积极地情绪体验必须在时间中的得到满足才能深入幼儿内心,影响他的积极心理的形成。
2.2关注和培养积极个性特征
人格塑造、个性培养包涵很多内容,占主要地位的问题是自我意识和集体意识关系的平衡和协调问。自我意识是组成个性的一个部分,是个性形成的主要标志,也是推动个性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使组成人格的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每隔幼儿的个性发展都和幼儿自身从小的社会化发展过程是细细相关的。其别重要的一点就是同伴之间的交往。一个幼儿当他具备了与人交往的能力后,他才会变得更加自信,才能够大大的满足孩子的交往需求。这样也会对日后成人后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发展和奠定基础,从而形成更加唯美的个性。
2.3培养自理能力和意志力
学前儿童由于受年龄和生理机能的制约,各方面的承受能力比较弱,现在的独生子女普遍都存在意志力比较软弱的现象,已经发展成为非常普遍的心理问题。现在生活条件优越,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家长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包办一切,孩子没有自己锻炼的机会,吃饭有人喂,穿衣有人穿,这样下去只会害了他们,让孩子在独立能力方面发展的很不好,所以家长要想清楚什么是真正的爱,怎样爱才能让孩子得到好的发展,而不是满足自己的成就感,有些东西是看不到的,但是作为有心的家长一定要善于发现和及时改善。学前儿童的健康教育关系到我国新一代人口的素质和健康水平。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更是值得我们去关注。以上我们从增加积极情绪的体验、关注和培养积极个性特征、培养自理能力和意志力三个方面阐述了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当然,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所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作者:田甜 单位: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金珍,王文忠,施建农.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03).
[2]王佩佩.主观幸福感与人格关系的研究[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