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结课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心理学结课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心理学结课论文

教育心理学结课论文范文1

关键词:地方师范院校;教育心理学;改革路径

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主体性教育、成功教育、快乐教育、素质教育等教育模式的纷纷涌现正是为适应经济的发展而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模式的改革,但不论如何改革,都离不开以学生为中心的全面发展,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学习规律和教学规律。教育心理学正是一门研究“教”与“学”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地方师范院校是为培养地方教育师资服务的。为体现师范性和教育性,培养出合格的中学师资,教育心理学已成为地方师范院校的公共必修课程。如何改革地方师范院校教育心理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使其在培养肩负未来地方教书育人重任的教师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直是教育心理学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地方院校教育心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地方师范院校的调查,许多院校只开设了心理学而忽视了教育心理学。师范生是未来的人民教师,不能掌握“学”与“教”的规律,如何能提升自己?如何能更好地培养祖国未来的花朵呢?部分地方院校在没有开设心理学的条件下就开设教育心理学,无视课程开设的规律及学生对知识掌握的规律。随着我国地方师范教育的发展及其对教育心理学要求的日益迫切,地方师范院校教师对教学改革的要求日益强烈。在实际的教学中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师资方面存在问题。在实际的教学中,与专业课相比,由于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因而在教育心理学教学人员的安排上表现出年轻化和低职称化。他们缺乏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对师范生的素质和师范教育的要求知之不多,仅限于书本,更不要说理论联系实践了,不能真正实现高师公共课教育心理学的教学目标。即便安排有经验的中老年教师,由于科研任务重,大部分地方院校仍然以科研能力评价教师水平等因素,很少有教师真正乐意为教好该门课程而花费很大的精力备课。这就导致在实际的教学中,出现理论与实践脱离、本本主义,缺乏针对性等现象,令公共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与价值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

(二)教材内容存在问题。大部分教育心理学教材内容庞杂、安排不一。有的以教育心理学为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却添加了许多发展心理学、心理健康及管理心理学的内容,俨然成了心理学知识的大杂烩。由于对部分知识的歧视或偏见,有的学校在自编教材中随意去掉技能学习等部分章节的内容,有的即使教材上有,在教学时也会因考与不考的因素而随意篡改。同时,有的教材观念相当陈旧,知识点条块分割严重,缺乏内在联系,学生易产生内容枯燥、无用、难以掌握之感。

(三)教育心理学教学存在问题。首先,教学方法、手段单一。从各个地方院校的公共课的实际教学看,基本上采取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缺少相应的辅教学手段,如实验、课件等,有的即使使用课件也仅仅是文字的呈现,致使学生觉得索然无味,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这也是导致学生逃课的原因之一。其次,学时数量偏少,一般是36或54课时,这些有限的学时必须面临大量的教学任务,造成时间少、任务紧,部分教学内容只能蜻蜓点水般一点而过,很难深入、全面地进行讲解。另外,上课时间安排欠佳,为给专业课让步,大多数上课时间被安排在上午最后两节课或下午甚至晚上,此时,学生精神萎靡,教学效果肯定不尽如人意。最后,学生专业混杂,人数较多。目前,各校大量扩招,给学校师资带来了很大压力,教育心理学基本是合班上课,人数特别多,有时甚至专业混杂。面对如此一个超级大班,教师要面对各个专业的不同需求,在各个领域的知识联系、实践运用就显得分散,形式上更抽象,教学实践存在困难,甚至根本无法实施,只能纸上谈兵。

二、地方师范院校教育心理学的改革路径

从以上存在的问题不难看出,地方师范院校教育心理学的改革势在必行,师范生是现在的学生、将来的教师。他们既是学习者,又是将来的授业者。如何提高他们的素质,就成了改革的中心内容。自我国1993年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以来,教师专业化确定了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不可替代性。教师专业包括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学科专业知识是由各学科的专业课程构成的,教育专业知识即教育理论与实践知识,它由专为师范生开设的教育类课程知识构成,这些课程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和教学实习等。目前,许多地方师范院校用公共教育心理学取代了公共心理学。在此,从以下三方面分析了教育心理学的改革路径。

(一)调整课程体系的路径。目前,教育心理学教材种类繁多,令人目不暇接,有21世纪规划的教材,也有各个院校的自编教材,各类教育心理学教材内容繁杂,以概念、原理为主,内容生涩、难懂。在现阶段课时有限的情况下,针对以上不足,就教育心理学的课程内容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重整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教师教学的靶子,只有靶子放置到位,射击者才能明确其具置,才有可能射中靶子,实现目标。目前许多人把目标分为三级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教育心理学的课程目标应调整为:在认知上,重视概念、理论基础,了解新的发展趋势;在能力上,重视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培养能力;在情感上,注重学习过程、培养乐学爱学的主动探究精神。2.重构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是教学目标的实现途径。只有通过良好的课程内容,才能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对教育心理学的课程内容的重构从两方面入手:首先,优化课程结构,将教育心理学主要内容分解为五大部分:绪论、学生心理、学习心理与理论、教学心理和教师心理。突出心理理论部分的基础知识,厚今薄古,缩小旧理论的篇幅,促进学生了解学习、学会学习。在学生心理部分突出初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应采取的教育方式,为其将来的教学做铺垫。其次,更新课程内容。在课程中吸纳教育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教育改革实践中的热点议题及社会生活中的

一些典型教育问题。同时,一些课程内容(如学习策略)尽量与学生的学科专业紧密结合,这样既能指导学生现在的学习,又能为其将来的教学提供参考。3.注重教育实践。教育心理学本身就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实践既能检验理论的真伪,又能使学生认识到“学以致用”以及如何运用。这样,所学的知识才能变成活知识,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能力。

(二)优化教学体系的路径。教学体系的优化主要从教学方法与手段及教学评价两方面进行。

1.优化教学方法、手段。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手段的最终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到底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手段是最佳的,其评判依据有两点:一是适合教学的主题,二是符合学生特点,能抓住学生的眼睛、耳朵。只要能达到这两个方面的就是最好的。因而根据不同的主体及学生的特点,可以随机采取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传统讲授法,主要针对一些概念性的、基础性的问题,但是尽量少些,因为这种方法容易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2)课堂讲演与讨论。多用于基本理论问题,如心理发展理论、学习理论、动机理论等。(3)小组合作与探究学习。多用于基本规律问题,如学习策略的运用、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社会规范的内化等。(4)观察与案例分析。让学生观摩典型的课堂教学录像,或深入中小学课堂听课,运用所学理论分析教学的优劣,并提交书面案例、分析报告。(5)多媒体技术多用于呈现一些生动、形象的案例及图片,它仅仅是一种辅助手段,使所讲授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易于理解。(6)专题讲座。主要针对一些社会性的问题,如这一章节的学习前,可以针对新一轮的“知识无用论”,开展一次讲座,还可以针对学科专业就学习策略,开展学习方法的讲座等。

2.完善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应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兼顾课堂表现(20分)、结业考试(40分)、论文撰写或作业(40分)三个主要形式,满分为100分。课堂表现包含学生的出勤情况、参与课堂讨论情况、提出创造性见解等情况。结业考试主要采取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形式,不仅考察知识面,还注重考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分析、综合和评价情况。

(三)调整、优化师资配置路径。一切教学改革的最终实施者都是教师,因此有人认为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提高专业水平,研究、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技能。这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与教师之间的团体合作。为了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学校可以经常派遣年轻的老师去观摩、进修。也可以组织教师组成团队,大家互相讨论、协商,共同准备课程教学,共同促进。最后,还可以让有经验的老教师经常就不同的内容多给年轻老师上观摩课,提升年轻教师的业务水平。总之,公共课的师资力量的提升不仅是教师自身业务问题,还与各个高校的科研至上的态度导向有密切的关系。

总之,地方师范院校教育心理学的改革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各方的协作才能完善。

参考文献:

[1]黄希庭,陈传锋,陈红.高师公共课心理学的教学改革心理学[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11):101.

[2]刘儒德,伍新春,姚梅林.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改革探索[J].心理科学,2004(3).

[3]邓志军.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改革浅析[J].抚州师专学报,2001,20(4):94-95.

教育心理学结课论文范文2

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在轻松的气氛中让学生学好知识是我一直的探求方向。学生是主体。因此,在教学之前,认真细致地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通过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不断探索,尝试各种教学的方法,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前提。作为生物课单单做好这些还远远不够,要让生命活动的过程留在学生的记忆中。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提高课堂的时间效率是关键。

首先,我常常利用网络资源、各类相关专业的书报杂志了解现代生物科学的动向,搜集一些新的生物学成果介绍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开拓自己的教学视野和思维。我在教学中,同时也鼓励学生收集身边有关生物的问题,在课堂上开辟一片互相交流、互相讨论关注问题的天地。通过这样的资料互动形式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体现生物学科的社会性一面。

其次,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识活动总是和情感紧密联系的,是在情感的推动下进行的。教学中,我常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如生物标本制作,小论文的撰写,创意作品,还与开展昆虫名称的认识比赛。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长规律,既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求知兴趣,也增强他们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课外科技活动把生物课堂延伸到课外,为他们发展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提供了机会,通过发现、探索和解决一些生物学问题,了解生物科学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以及现代化建设中的使用,更有助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升华为理想和志向,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培养生物科学的后备人才。

再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还告诉我们:具体的东西比抽象的东西容易被感知,人获得知识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来感知的,使用的感官越多收获也越大。因此,课堂上,我习惯通过媒体影片、实物观察、实验操作、挂图演示、实地参观、事例说明、角色扮演等手段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处理后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学得更轻松也让学生能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之中得到更多的操作技巧。同时,课堂上我重视德育的渗透工作,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陶冶他们爱自然、爱科学、爱祖国、爱劳动的思想情操,树立关心生态环境等的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

通过两年的努力,我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迎合学生好奇心强的特性,大胆地进行课堂改革。把课堂与生活拉近,以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为主,让生物课的范围扩大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学上基本创建了一个师生同乐,以生为本的课堂氛围,学生们都喜欢我的课,所教班级的生物统考成绩均能保持前列。同时,教学过程中,我善于总结经验,撰写学术论文,和同行进行交流,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20xx年撰写的论文《浅谈生物课教学中的趣味教学》获禅城区优秀教育论文二等奖并在学科论文交流大会上宣读,创新活动设计方案获禅城区20xx年度一等奖。我积极地担任学校的生物公开课任务,积极参与区镇有交流活动、培训课程,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育心理学结课论文范文3

[论文关键词]高等职业师范教育 “双师型”教师

高等职业师范教育担负着为全国职业高中、技术学校及中等专科学校等培养师资的任务,同时也承担着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任,是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高等职业师范教育也得到了应有的重视。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因此,如何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且相对稳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以满足高等职业师范教育乃至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当前亟须研究的重大课题。目前,关于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很多,但关于高等职业师范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还很欠缺,因此本文将就高等职业师范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进行探讨。

笔者在《高等职业师范教育“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研究》一文中曾阐述过,高等职业师范教育“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是“两化”,即“专业化”和“师范化”。专业课教师的“专业化和师范化”及师范课教师的“师范化和专业化”,简言之,就是高等职业师范教育“双师型”教师不仅需要具有崇高的师德、丰富的学科知识与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掌握大量的实践技能和技巧,拥有丰富的个人职业经验和职业自我探索、自我更新和自我发展能力①。在探索高等职业师范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途径的过程中,要依据其内涵及特点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加强教师师德的培养

高等职业师范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两者又有所不同,高等职业师范教育不仅要求教师要有很强的教学科研能力、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及良好的职业道德等普通高校教师所具有的品质,还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学习职业教育新理念、新知识和新技术,定期地深入生产第一线、实训基地、企业或科研院所提高实践能力。总的来说,就是还要求教师要热爱职业教育事业,具备毅力、有耐心、能吃苦、踏实肯干的优秀品质。这就要求高等职业师范院校在培养教师教学能力及科研能力的同时,还应注重加强教师师德的培养,从而使高等职业师范院校教师把上述优秀品质通过言传身教传递给学生,使他们较早地树立对职教事业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以及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为职业教育的师资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以更好地促进我国职教事业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实行教师上岗资格制度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主要是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高等职业师范院校的老教师在这两个方面都比较有经验,而新任专业课和师范课教师则相对薄弱,因此对于新教师要实行上岗资格制度。

第一,新任专业课教师要参加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课程的培训与考试,让他们掌握教育教学、教学方案设计的方法,并具有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管理学生的能力。学校应安排他们到与其所教专业相关的实习基地或企业进行至少为期一年的实践锻炼。随后要参加国家组织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并要取得相关的等级证书。通过上述途径促进他们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为他们成为“双师型”教师奠定基础。在任教期间,教师要参加短期培训班、本科班或中职教师研究生班,学习职业教育学、职业教育心理学、职业教育方法概论等知识,掌握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

第二,新任师范课教师要在试讲合格之后才能任教。在新任教师任教的前半年,首先要做老教师的助教,向老教师学习如何讲授“职业教育学”“职业教育心理学”等课程,以使他们在讲授“职业教育学”时,能减少“纯理论”的知识,将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职业教育改革的现状和成效、实用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等传授给学生;在讲授“职业教育心理学”时,能以职业心理为主线,培养学生丰富的认知心理、学习心理、品德心理、个性心理,并能与“职业教育学”的知识结合起来,以便切实有效地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新教师不能一味地模仿,要善于运用新观念和新方法来解决新问题。在任教后的前两年,要安排他们学习所教专业的主干课程,与学生一起参加生产实习,让他们大体了解与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他们掌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能与专业教学有效地结合。此外,还要尽量减轻新教师的工作量,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了解专业,进行专业的科学研究和实践,迅速地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三、实行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高等职业师范院校原有的部分教师还达不到“专业化”和“师范化”水平,对于他们要采取以下措施:(1)内部听课。组织师范类教师和专业课教师互相听课,互补不足。(2)外部进修。定期、轮流派送教师到进修班或重点院校相关专业学习。分期分批地派送教师深入实训基地、企业或科研院所进行现场专业培训,以便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动手能力。(3)举办短训班。给师范课教师开设短训班,由专业课教师为他们系统地传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给专业课教师开设短训班,由师范课教师为他们系统地讲授“职业教育学”“职业教育心理学”“职业教育方法概论”等课程。(4)举办研讨会。定期举办研讨会,每次由一名或几名专业课教师或师范课教师作专题学术报告或实践经验汇报,其他人可以参与讨论或辩论,达到互帮互学的目的。(5)出国进修。鼓励和支持教师出国进修,到瑞典、德国、法国、美国、日本、英国等职业教育较发达的国家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职业教育模式、职业技术新知识和新技术,使教师能在短时期内达到“专业化”和“师范化”,而且还可以通过传、帮、带等方式使其他教师达到“专业化”和“师范化”。

四、实行教师岗位聘任制度

教师的“终身制”一方面滋长了有职称职务者的惰性,另一方面又抑制了具有真才实学的人的积极性,不利于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近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新教师补充到高等职业师范院校教师队伍中来,他们缺少教学经验和专业技能,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将所学的职业教育知识和职业技能传授给学生,体现不出高等职业师范教育的特色。因此,高等职业师范院校应实行岗位聘用制度,聘用“双师型”教师,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高等职业师范院校在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同时,可从校外聘请一定数量的工作在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任兼职教师。这些教师一方面可以带来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实践技能,可以很好地教育和指导学生;另一方面又可以带动在岗教师有效地提高专业化程度和动手能力,从而推动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

五、制定具有高等职业师范教育特色的职称晋升制度

教育心理学结课论文范文4

我19岁高中毕业(年7月),担当民办教师。年11月份考入乾安师范学校,年年底毕业。年3月份正式调入乾安一中任教,任两个班语文课并担当班主任工作。年10月调

入职业高中,任语文课、担当班主任。年3月提升为教导处主任。年3月份调入乾安县教委督学室。年5月份调入松原教育学院。担任职业教育教研工作。

本人学历:年—年在白城地区教育学院函授学习中文专业,年大专毕业。调入学院后,年—年在东北师范大学函授中文专业汉语言文学系。年4月份本科毕业。

二、主要工作业绩

(一)师培工作:

年以来为各级各类培训班讲授14门课程,共计0学时。具体课程有《现代汉语》、《中学语文教学法》、《外国文学0》、《古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小学思维发展心理学》、《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幼儿教育心理学》、《写作与评改》、《实用文写作训练》、《创新教育》、《学习策略》、《科技讲座》等。

(二)科研工作:

承担两项国家级课题,两项省级课题研究。

1、国家教委“九五”课题:制定区域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规划的个案研究,于年结题.

2、面向21世纪小学生应具备的劳动技能,素质及相应的落实对策研究。即将结题,(国家级课题研究)

3、省级“试行二、一合段、培养一专多能人才”课题,年获二等将。

4、省级《“四自”教学模式探索》课题年获二等奖。

(三)论著

1、撰写两篇论文:年12月份在《职业技术教育》杂志发表《因地制宜,灵活施教》文章。年2月在《松原教育》上发表《浅谈劳动技术课与并行学科的联系与衔接》文章。

2、参编11本书:《当代教育新视野》、《学习策略的理论与实践》,《中小学教学管理基础》、《中学劳动技术》教材和教参,《小学劳动》教材和教参,《当代小学教师游记选萃》、《中学生职业指导》读本。

(四)教研工作:

1、组织开展市、省级优质课评选,教学基本功竞赛,教学能手平和教学新秀评选活动,培养出省级新秀能手50多人。

2、协助省职教分院召开省级教研会3次。主持召开市级教研会8次。

3、深入基层搞业务讲座6次,内容为《改革教法,提高质量》、《专业课教学模式探索》

4、年组织成立了松原市职业技术教育学会。

5、组织了松原市劳动技术课教师特殊能力竞赛活动。

6、组织了松原市职业高中专业课教师特殊能力竞赛活动。

(五)表彰

1、年、年、年均被省教育学院评为职业教育优秀教研员。

2、年被评为综合化。

3、年被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评为全国劳动教育先进工作者。

4、年、年获省级职业中学教师技能竞赛优秀指导奖。

5、年被评为市级优秀党员和院级先进女教工。

三、拟职能设想:

(一)我市职业学校现状:

我市高职15所,专业课教师300多人,高职在校生800多人。

我市初职14所,专业课教师350多人,学生数1多人。

(二)职业学校存在向题:

1、职业学校生员短缺。

2、专业课实验实习基地短缺,使理论和实践结合受很大影响。

3、专业课设置不适合当前社会发需要。

4、缺少一专多能、有一技之长的专业课教师队伍。

(三)面对现状应开展如下工作:

1、协同市教育局职教科,做好中等职校的招生工作,为增强吸引力,加强职业高中对口升学管理。

2、拓展农村初中办学方向,由农村初中以升学为主逐渐转变到为本地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同时兼顾升学轨道上来。

3、加大在农村初中开设农业技术课宣传力度,使各县(区)教育局和学校都在思想上认识上、达到充分重视,从而出台政策。

4、搞好农业技术课教师教育理论和业务培训,使之观念更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心理学结课论文范文5

关键词:教育硕士;培养;策略

从1996年教育硕士开始招生以来,各高校在各学科的教育硕士培养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其中语文学科的教育硕士在全国范围招生最早,学生人数最多,进步非常明显。加强该方向的教育成效的总结已经成为多数人关心的课题。总结经验,检视不足,给本专业的教师提供借鉴,对促进今后的教育硕士培养是有积极作用的。

河北师范大学是全国第二批试办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之一。1999―2007年期间,共招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语文)133人,包括在读学员33人,农村教育硕士12名,已获硕士学位88人。88名毕业硕士中,多数人在执教单位成为教学骨干,有的已进步为专家型教师。

作为教育硕士培养的承担者、实践者,回首近十年来走过的道路,我们深感一些做法值得总结和思考。本文就我校语文学科教育硕士培养的实践做初步的总结和探讨。为了实现语文学科教育硕士培养目标,我们着重在以下方面作了努力:

一、重视教育硕士师资队伍建设,做到优势互补

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直接影响着学生培养的水平,教育硕士的培养需要教育教学的优秀专业教师。首先做到知识结构合理,业务精良。我们认真遴选熟稔语文教学、专业修养优秀的教师组成导师队伍,努力发挥最佳教育功能。硕士导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组织教学活动,以科学严谨的精神进行论文指导。导师队伍中,有长期从事普通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学的一线教师,有专门从事职业教育研究的专家、学者;有文学、语言学专业的教授、博士,语文教学论研究、学科教学论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有富有组织经验的行政管理人士,有语文教学实践的业内行家。相关专业、不同方向的教师走到一起,相互合作,给学员以丰富的教学思想;教育学科与语文学科、一般教育理论与学科教学理论、系统的理论研究与扎实的实践经验相互交融,给学生以多样的知识营养。教师队伍学缘结构呈现多元,学科群体专业知识宽厚,个体研究具有自身特色,做到了优势互补。提高教育硕士的科研能力,使他们由传统型的语文教师成长为具有教育科学素养和教育科研能力的研究型教师,这是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趋势。要满足社会发展对中学教师的水平需求,导师队伍的进步和优化也在不断进行之中。我们为此制订了完整的师资培训计划,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如输送优秀导师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创造访学等进步机会,鼓励老师到华东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学习基地参加基础教育新课程等国家级培训等。

二、注重教育硕士培养课程的有机设置,做到以校为本

目前,国家教育部提出基础教育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反思”,将教学研究的中心下移到基础教育的现场,以课程改革中教师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的研究为主体,进行“校本教研”。对我们来说,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和能力,是开展这一活动的重要条件。我们的做法是:第一,加强教育科研方法在语文教育硕士课程体系中的比例。在公共课程开设“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必修课程的基础上,切实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的科研能力,开设“当代语文教学改革与研究”“语文教学论”“中国语文教育发展史”等专题课程,融入科研方法的教学。第二,注重语文素养培育。首先做到学习教育原著的科学引导,指导学员大量阅读中外名著。这包括《学记》《论语》《孟子》在内的古典教育名著等,还要阅读外国名著如《教育漫话》《爱弥儿》《普通教育学》等。学生读书要定期讨论和总结,形成阅读笔记。第三,授课内容紧密联系当前课程改革。我们把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作为学生研讨的重点内容,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可视媒介。通过学生课外研读,课上交流,了解了学科前沿成果,培养了教学问题意识。

通过以上途径,我们努力引导学员实现如下转变:把自己的教学作为研究的对象,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要求学生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与方法,反观并反思自己的知识结构与教学能力。研究指出:“教育硕士在学习过程中,多数人既不自恃其得天独厚的实践优势,又勇于正视其理论弱势,因此他们往往可以在实践基础的帮助下,以其独特的方式掌握理论,这种掌握虽然未必能与普通学术型的硕士那样‘理论化’,但其适应性、选择性、有效性又的确在创造着一种境界。”①学生对自身知识体系的反思,可以促进他们追求进步的主动性,形成激励力量,以校为本,热爱本职工作,不断创造好的成绩。

三、努力开发教育硕士培养的自身学术潜力,做到有的放矢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倍尔在《教育心理学:一种认识观》的扉页上写道:“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弄清了这一点后,进行相应的教学。”②我们只有对教育硕士的学习特点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有的放矢地教学。学生教育理论的相对缺乏,主要源自本科阶段的课程结构,当时的课程设置没有带给学生系统的教育理论。随着教育形势的变迁,现阶段的中学教学岗位对教师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教师如果只根据直接的教学需要做出教案、教学实录以及考试习题,教育学理论不足,就使得他们在这些重复劳动中创新较少,工作动力缺乏。多年的教学工作都在摸索中前进,使他们难以找到突破自我的路径。学生们希望通过教育硕士课程学习,弥补不足,提高修养。近十年来的教育硕士培养实践告诉我们,学生急需在实践教学能力层次方面的提升。这一提升的过程不仅需要长期进行教学实践,更需要教育理论的有效指导。从教育硕士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和教育硕士的自身的特点及要求来看,教学策略中应当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营造教育硕士培养的优良学习环境,做到内外结合

学术环境对人的教育潜移默化,影响深远。教育硕士的培养,需要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努力开拓校外交流机会,做到内外结合。校内资源的利用,首先是加强课堂教学,注重知识传授,这是根本要求。有研究者通过对115名教育硕士的调查发现:认为教育硕士培养的重点应放在提高科研能力的占85.2%;应该加强教育心理类课程的教学的占56.5%。这也反映了教育硕士自身对教育理论与科研能力提高方面的需求。可见教育硕士迫切想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③为此,我们开设了“语文教学论”基础课程,培养学员投身于语文教育的事业心,激发他们的教学热情,明确自身使命。2006年,我们举办了“当代文化与文学前沿问题”高级研修班,给学员以深入学习、努力提升的学术环境。学员们在难得的脱产学习期间,能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珍惜每一寸光阴;离校后投身教学岗位,能够兢兢业业,境界高尚,为远大的理想而努力奉献。校外资源的拓宽,主要做法是:定期聘请国内知名学者来校讲学,举办校内外专家系列讲座,聘请语文教学领域的著名学者、特级教师来院指导,传输语文教学经验。2006年10月,我们召开了“第十二届全国学科教育学学术研讨会”,学员有幸聆听研讨,开阔了视野。学校给学员提供了很多校外专业学习机会,使他们得以面对面向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请教学习的方法、技能。另外,我们的课外学习的安排与课内紧密结合,如文献查阅、课题研究、听观摩课等,定期反馈完成情况和读书心得。我们注意指导学生把在校学习和回单位学习结合起来,根据自身的情况安排好自学计划,不浪费分秒时间。在校要充分利用丰富的图书、网络资源,尽可能多地收集文献资料;回到原单位后,充分利用教学调查、试验的有利环境、条件,高质量完成学习任务。

五、注重教育硕士培养的有效引导,做到示以门径

教学方式只有和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结合起来,才能选择恰当。我们在教学中合理采用基础方法,融合多个途径教学。包括:讲述法,传授基本知识;研讨法,调动学生的讨论问题的积极性;案例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些方法各有所长,但也需掌握恰当。讲授法传输信息单向,要注意给出时间,寻求反馈;问题研讨法要把握讨论方向,避免模糊意义的问题分析;案例教学法容易陷入就事论事,缺乏深度。事实上,再好的方法也不会适合所有课程。教学中必需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适宜的方法,讲求有效教学。多元教学方式的成功运用,可以使我们的教育硕士顺利走上“研究性学习”的轨道上来。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探究精神,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实践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通过学习,学生找到了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点,并且在专题研究中,学会应用文献资料,撰写文献综述,为日后的课题报告和毕业论文的撰写奠定了基础。研究性学习,使学生打通了课内课外学习,真正变被动为主动。学生之间的教学观相互碰撞,相互交流,教师不仅积极地参与学生的讨论,更有针对性地加以指点和理论上的分析。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积累,其认识常会产生质的飞跃。教育硕士本身作为可贵的教学资源,反观自身、集体交流对他们的进步也很有作用。每届学生都进行教学经验交流,一些优秀学生给本科生举办专题讲座。这些教学实践活动,不是基本的说课训练,也不是简单的教材分析,而是在正确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的导引下,对教育哲学的实践体验。教学活动既能开掘学生的自身潜能,又使他们在讲座过程中得到了理论提升。这些都是示范门径的做法,也是实践教学效果的公开检验。

六、加强教育硕士培养的论文指导,做到严格把关

学位论文的写作作为教育硕士教育培养的最后一关,需要始终严格要求。各位教育硕士导师,在授课过程中渗透课题意识,使学生学位论文的写作有充分的准备、坚实的基础。开题报告严格要求,多方征求建议。具体来说,在入学的第一学期,便向学生介绍语文教学研究的备选题目,指导他们依照个人兴趣和思维所长,自由选择,寻求合作,并组成课题小组。选题之后,召开开题报告会。学院注重开题报告的撰写和指导,报告会严格审查课题意义,把开题报告作为对学生的初步学术训练,为以后的论文撰写奠定基础。遵守报告程序,坚持实事求是。报告会严肃讨论,从论文选题到文献综述;从课题论证到方法的选择;从论文框架设计到参考文献的科学选定,每个环节都严格要求,合乎学术规范。定题之后,学生按照科学的文献检索法、文献综述法,把在校所学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在论文中突出语文教学实践的背景和职业特色,把自身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不仅有必要的调查资料,更有对自己教学实践经历的反思。论文指导上,遴选业务精良的指导教师,认真负责,悉心指点,论文多次修正。通过多次面谈指导,辅以邮件、电话等方式进行论文交流,提出科学的修改建议。论文完成之后,全部实行“匿名外审”。论文答辩在学生入学第5个学期进行,保证论文写作和教学实验的时间。教育硕士论文的整个过程都做到重视规范,把关严格。

展望未来,我们信心十足。研究教师教育问题的朱旭东博士曾经指出:“若想把教育硕士生造就成为我国优秀的教师教育研究的后备力量,必须要进行严格的学术训练。我们可以把他们的学术训练分成学术规范的训练、学术阅读的训练、学术写作的训练和学术报告的训练。”④我们正是这样做的,也确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良好学习环境,浓郁的学术氛围,相互交融,相互促动,给学生的进步提供了外在保障;科学的培养机制,专业的教师队伍,给学生以强大的内在动力。优良教学环境的全面建设,使我们的学生学有所明,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注释:

①杨启亮.差异平衡:专业学位教育的一种教学评价理念――兼论教育硕士的科研优势[J].教育科学,2001,(2).

②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21

教育心理学结课论文范文6

[论文关键词]高等学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师生互动模式

在高校,高质量的教学应是一种师生双方都积极参与的教学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的主要阵地,其教学效果的好坏将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关键所在,研究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对推进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一、师生互动模式

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了教学模式上的新探索,扩大了师生之间的教学活动规模,教学活动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得到了提高,形成了以班级教学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不断具体化、多样化,在知识掌握、技能训练和价值形成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丰富的教学模式为教学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其中,最为直接地影响教学实践的是师生互动模式。

“师生互动”是现代教学的一种创造性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通过交流、沟通、合作的方式,分享彼此的想法、经验和知识,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教学模式,包括发生在师生双方间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在教学实践中,它又是一种教学的行为方式,从形式上看,有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个人与小组之间的互动、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互动、小组与教师之间的互动等;从内容上看,有情感上的互动、智力上的互动、思维上的互动、认知上的互动。

现代教学观告诉我们:教师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的东西教给学生,不要以我们所掌握的知识的正确性作为学生接受它的理由,不能用教师、课本、科学家的权威来压服学生。教学不应是由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而应该是教师重视学生的理解、倾听学生的看法、洞察学生的想法并基于我们所理解的、所倾听的、所观察的来引导学生,丰富和调整他们的知识结构,形成师生互动的建构式教学模式。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效调整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师生互动交融、反馈,营造出良好的创新学习环境。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师生互动教学的必要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不仅有知识技能方面的交流,还有情感意志方面的交流,开展以师生互动为主的教学有其必要性。

1.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开展师生互动教学是深化政治课改革的需要,符合了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就教学层面而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师生互动,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的需要。师生互动模式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参与性”,其优势主要有:一是改变了学生被动听讲的消极性,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在参与中完成学习任务;二是督促学生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充实自我,以便更好地参与课上相关主题的讨论和学习;三是促进教师积极钻研材料,精心备课,做到既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又促使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四是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距离。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有了很大变化,在他们身上呈现出思维敏捷、思想深刻、理念新颖、视角多位、求知欲强烈、渴望成功和幸福等整体思维特征和心理特征。互动模式能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调动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增强他们的创造性、独立性、自信心,从而达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

2.“师生互动”教学可以促进师生双方情感交流,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德育功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质是促使社会对学生政治、法律、思想、道德等方面的要求内化为学生在这些方面的思想、情感、品德,乃至人格。于是,教师作为社会要求的代表,与学生现有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水平就构成了矛盾的双方。单向的信息传递,既不能保证教师了解学生更深层的思想活动,解决学生的困惑,又难以促使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深入挖掘理论概念的教学。“师生互动”强调的是一种真诚、和谐、多元的互动,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在互动模式下,教师尊重大学生的人格、兴趣、权益和需要,把每位大学生看成是有创造潜能的人,并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教师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开发学生的德性潜能,为学生提供高尚的理想信念动力和良好的德性底蕴,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使其德育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3.“师生互动”教学能够使课堂充满勃勃生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具有爱生尊师、心理相容、教学相长等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互动模式下,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师与生、教与学之间既角色分明,又在民主、和谐、融洽的氛围中达到教学相长,从而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对话、讨论、操作、质疑、表演、辩答等师生共同的活动中,人人各抒己见,既可认同,也可争辩,共同体验着学习的快乐,享受着自我实现的满足,分享着彼此的知识、思考、见解情趣,而师生间的感情也在和谐融洽的互动中得到加强。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师生互动教学的策略

现代教学中,越来越重视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指导教育实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开展师生互动教学上,亦可借鉴教育心理学的一些理论。

1.借鉴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认知心理学是认知模式的主要依据,它强调成功的学习依赖于个体智能结构的形成过程。学生头脑中认知结构和认知加工过程,是决定学习结果和学习效率的直接原因,教师、教法等外部条件,都是影响学习的间接因素。教师在创设学生学习的外部条件时,应以学生头脑中的认知规律为基础。通过中学政治课的学习,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虽有一定了解,但并不深入,对一些概念的理解还比较模糊,甚至存在错误的认识,可以说,面对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他们既“熟悉”又“陌生”。这就要求教师重视学生内在的认知动机作用,最好的教学方法是帮助他们取消“认知不平衡”所产生的紧张、厌倦、苦闷等心情,帮助他们学会学习,取得学习的成功,在学习进步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心。

2.借鉴行为主义的主要原理,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根据行为主义主要原理,以教学为目的就是提供特定的刺激,以便引起特定的反应,这对学习环境的设置、课程材料的设计和学生行为之间的密切关系提出了要求。而有效的师生互动学习过程应为:小步骤呈现学习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对学生的任何反应及时给予反馈,学生则可自定步调学习。大学生已经具备了较高的独立思考能力,师生互动模式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不仅要通过各种有益、有趣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更应该引导他们自定步调、自主学习,并为他们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3.借鉴人本模式,强调学生的参与性、自发性、渗透性和自评性。人本模式既是一种理论,又是一种实践,注重意义学习,它是促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为方式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是在正常环境下个体自我实现的心路历程。师生互动要求教师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感情,鼓励学生自己来界定问题,教师要接受学生的感情,必要时加以澄清。这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同样适用,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问题,自由地发表看法,并且给学生提供帮助,对学生自订的计划和做出的选择、学生获得的见识给予支持。

总之,通过师生互动模式教学,师生得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共同感受到合作的乐趣。这样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修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的协调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开辟了新的境界。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3]孙孔懿.素质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