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管理服务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管理服务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管理服务论文

社区管理服务论文范文1

(1)通用性:由于各地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情况和信息化发展程度存在差异,系统建设应该以丰富的知识库和先进的技术为基础,设计出灵活、适应性较强的社区卫生服务绩效管理业务模型。

(2)科学性:对于通过调研得到的社区卫生服务绩效管理业务流程进行必要的优化,使其符合科学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技术发展潮流的要求。

(3)动态性:业务数据和模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系统应能够随着社区卫生服务业务的变化而调整,且应该留有与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等外部系统互通的接口,成为社区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4)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业务模型的构建必须以用户的基本需求为导向,有实用价值和适用性。

2社区卫生服务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设计

本研究在文献查阅、现场调研及专家咨询的基础上设计了社区卫生服务绩效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绩效计划、绩效考核、绩效评估、绩效反馈、结果应用、模型库管理及系统管理。

3社区卫生服务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详解

3.1绩效计划

绩效计划功能是绩效管理系统的起点,该模块可以反映卫生管理部门当年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引导辖区内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照相关政策朝着共同的目标发展。该模块包括绩效计划类型、计划录入、计划调整、计划查询及计划分析五个模块,按照考核周期的不同分为年计划、季计划、月计划及重点计划。

3.2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功能是绩效管理系统的核心,用于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情况进行考核与评分,应具有数据审核、自动评分及绩效查询等功能。

(1)数据审核:系统会对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进行自动审核,审核规则包括记录完整性、记录重复性、数据类型、数据项阈值及数据逻辑等方面的校验;

(2)自动评分:系统可以通过输入的调查信息或从其他业务系统接口自动获取数据,按照事先设定的考核指标体系,计算出被评价单位的综合得分,并显示出每个机构的最好和最差项目,并按照综合得分的高低和慢性疾病患者健康管理率、老年人健康管理率、双向转诊率及群众满意度等重点指标对同类机构进行排序;

(3)绩效查询:绩效查询可按时间、指标进行查询,可通过曲线图、饼状图、柱状图等多种表现形式来呈现。同时系统也提供自定义查询方式,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3.3绩效评估

绩效评估功能用以发现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挖掘出深层次的管理问题,督促行政部门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者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达到改善绩效的目的。该部分包括绩效标准评分、绩效预警及统计分析。

(1)绩效标准评分功能采集和存储了一定范围内的绩效数据,可以计算、分析该地区一定时期内的绩效基准,为制定绩效管理标准提供循证支持;

(2)统计分析功能主要包括排序汇总、历史数据纵向比较、机构之间横向比较、指标偏离分析及报表生成等;

(3)绩效预警功能主要是根据绩效指标的各月完成值来计算各指标的完成情况,并按时间过半、目标过半的原则对年度目标执行情况进行预警,可用“红”“黄”“绿”灯进行直接表示,其中红灯表示指标未按期完成,黄灯用于警告管理人员已接近截止时间,绿灯表示指标已按期完成。

3.4绩效反馈

绩效反馈功能可以支持卫生管理部门和其辖区内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方便上级及时了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主要包括结果反馈和交流互动两个子模块。

(1)结果反馈,包括月度、季度及年度考核结果,支持实时动态反馈方式,即各类考核结果生效后,自动反馈到相关机构;

(2)交流互动,便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基层的想法上传给上级管理机构,以实现有效沟通。

3.5结果应用

结果应用功能以业务数据、绩效得分及绩效反馈等方面的信息为基础,使各种信息资源得到最优分配和充分利用,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结果应用功能具体包括经费测算、查询分析及图形显示。

(1)经费测算,可以提取机构的基本情况数据、绩效得分数据及业务数据等,借助经费测算模型得出经费拨付额度,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2)查询分析,上级部门及机构管理者能够通过该模块来查询机构基本情况、人员基本情况、工作量及服务质量等的一系列考核指标。

3.6模型库管理

3.6.1考核方案知识库

考核方案知识库的功能模块主要包括指标管理、体系管理、方案测算及体系生成。

(1)指标管理,主要实现指标维护功能,包括对考核方案知识库里的指标进行增加、删除、修改及查询等操作;

(2)体系管理,主要是针对指标体系进行增加、删除、修改及查询等操作,其中增加指标体系包括指标抽取、指标权重计算和方法集的构建三个步骤;

(3)方案测算,通过导入历史数据计算出不同地区同一时间,或不同时间同一地区的绩效得分,测试方案的代表性和区分度;

(4)体系生成,指标库提供核心指标、备选指标及扩展指标,适应具体考核方案的变化,每次绩效考核的考核指标、指标体系及各指标的权重都可灵活定义,即通过项目改变、权重系数改变等方法,以考核方案库中事先设定的指标体系为模板,根据使用者的需求组合成多种新的指标体系和相应的调查表。

3.6.2评分基准库

目前,大多数绩效考核指标的得分是按经验进行设置的,缺乏数据的支撑,因此设计评分基准库的主要目的是为绩效考核树立一个标杆。绩效考核评分基准库包括历史数据库和预测模型。

(1)历史数据库,历年的相关数据资料是制定评分标准的依据,将其存放在历史数据库中,以供分析利用。数据的存放应根据绩效考核指标区分维度,根据不同指标维度的特点对收集的资料进行量化处理,各个维度的数据结构应保持统一,能够实现分类检索且容易访问。数据库应保持持续更新,为评分基准的制定提供最新的依据。

(2)预测模型,运用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建立评分标准。通过创建计算程序,从数据库中抽取出各个指标的历史数据,运用适当的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对其进行分析计算,得到指标评分的基准,同时可对历史数据的变化趋势给予可视化展示,为管理者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3.6.3经费测算模型库

经费测算模型库的主要目的是结合绩效考核结果,预测辖区内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运行成本,为卫生行政部门向辖区内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拨付经费提供支持。经费测算模型库主要划分为三部分,即公共参数设置、经费拨付测算及统计分析。

(1)公共参数设置,根据社区卫生服务发展需要录入统一的参数,主要包括年度拟拨付总额,机构管理、公共卫生及基本医疗的比例系数、难度系数、质量系数,标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标准基本医疗服务项目等。

(2)经费拨付测算,根据选取的测算模型及计算方法测算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经费情况。

(3)统计分析,查询历史经费测算指标和数据,并以图形方式与历史经费测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3.7系统管理

3.7.1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可以支持在线数据采集、本地数据上传及软件接口数据导入三种数据获取方式,对其他非在线数据可通过系统界面进行人工录入或通过其他软件导入。数据可分为基本数据和绩效数据,其中基本数据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属性数据,如服务区面积、服务人口数、年龄结构及固定资产等;绩效数据指能反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业绩的数据,包括公共卫生数据和基本医疗服务数据。

3.7.2用户管理

用户管理包括权限管理、角色管理和组管理3个子模块。

(1)权限管理,对不同用户设置系统资源(功能菜单项、按钮及输入控件等)的使用或访问权限。用户可以拥有一定范围的权限,分为领导用户、专家用户、工作人员用户等。

(2)角色管理,对拥有相似权限的用户进行分类管理,定义角色的概念,如系统管理员、超级管理员、用户及访客等角色。

(3)组管理,为更好地管理用户,对用户进行分组归类,实行多级指标配置,分级用户授权。如一级指标包括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及机构管理;二级指标是一级指标的分项指标;三级指标是绩效考核的操作指标。系统根据用户权限的不同实行分级授权,专家用户可对一、二、三级指标进行调整和修改操作,而工作人员只能对三级指标进行修改操作。

4讨论

社区管理服务论文范文2

论文摘要:详细介绍了中石化企业社区服务系统的现状,分析了当前社区改革发展面临的问题,并从理论上对改革的可行性进行了阐述,针对存在的具体问题,结合社区服务系统的业务特点,提出了通过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组建物业公司,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加强社区服务系统内部管理,规范关联交易,加强配套建设以及建立良好的人才机制等措施,实现企业社区服务系统的改革与发展。

企业办社会,是中国国有企业的一种特有现象,社区服务系统在国有企业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对社区服务系统进行改革,就是通过管理的市场化、专业化、集约化以达到社区管理的规模化、专业化,从而实现社区管理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社区服务系统现状

社区服务系统是指企业兴办的包括社区福利服务和社区商业服务在内的一种社会服务,也称为企业办社会。根据目前社区服务系统的业务构成、改革方向和措施的类同性,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

1.公共服务类。

指由于历史原因而由企业兴建和承办的各种非盈利性的政府职能和社会公益服务,主要包括:中小学、幼儿园、医疗机构社会保障、公益事业、市政建设、街道办或居委会、公安消防等

2.社区服务类。

指为保障社区正常运行,提高居民居住及生活质量的有偿服务业务,具体包括:物业管理(生活区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备公用设施的修缮和维护,小区及楼道环卫、治安、消防、存车管理,生活区绿化等)、居民用水电气暖、家政服务、浴池、集体宿舍等。

3.企业经营类。

指与社区服务相关的一些企业经营性活动和业务,主要包括:商贸服务、餐饮娱乐、招待所、宾馆、驻外办事机构等。社区服务系统是随着企业的建设和发展而逐步形成的。由于各种原因,企业内部的社区服务系统尚未实现集中统一管理,许多社区服务业务仍然分散在下属二级单位,管理层次较多,专业化程度不高,“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比较严重。

二、社区服务系统改革的可行性分析

1.社区服务系统改革。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市场经济要求企业必须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必须突出主业,精干主体,主辅分离,提高劳动生产率,追求利润最大化当前正是企业加快推进社区服务系统社会化进程的有利时机,近几年来,中央有关部委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的意见》、

2、社区服务系统改革,是企业深化内部改革的要求。

当前国企改革正向纵深发展,企业要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必须以发展为主题、结构调整为主线,为此企业必须实行主辅分离、改制分流,集中有限的资源做大做强主业。

3.社区服务系统改革,是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

在计划经济时代,国有企业基本上都是“大而全、小而全”,在当时这也是符合我国国情的,而今企业被推向市场以后,首先感受到的问题是负担太重,严重制约着企业发展的活力。所以,在改革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把应由社会负担的职能从企业中剥离出来,使政府、社会、企业尽快实现角色裂变与转换,回归本位,职能到位。

三、社区服务系统改革的措施和建议

社区服务系统改革首先要在思想认识上实现转变,服务性质要由职工福利型向服务经营型转变,服务方式要由内部封闭型向社会开放型转变,服务管理要由单纯行政型向经营效益型转变,服务费用要由企业承担向合理规范收费、企业与职工共同承担转变。

1.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将企业承担的政府、社会管理职能还给政府和社会,使企业回归到作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市场主体的本位,从根本上消除政府和社会“缺位”,国企“越位”的历史沉疴。

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既是中央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决策,也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举措,是确保被移交的单位长远发展的现实需要。社区服务系统改革必须从产权上、财务上、资产上和人员上解开主业与辅业之间非市场化的关系纽带,最终使企业主业、辅业全面融入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市场机制硬约束之下。对政府公共服务类,改革的方向是积极创造条件,力争早日移交社会,最终实现同企业职能的分离。首先把企业承担的公检法职能分离出去,还给政府;把属于国家义务教育性质的小学和初中,交给国家,对于其他的学校如培训中心、职业学校、技校等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继续留在原企业,或通过办学体制改革探索多种办学模式,这类学校~般能够自立生存;对于企业自办的医院或医务所,因其占用了企业大量的资金,已成为企业沉重的负担,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必须尽快剥离这部分医疗机构职能,改革的压力主要是人员多,分流难度大,剥离是比较困难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在一定时期内实行定额补贴或逐年递减补贴的办法,予以资金支持。

2.加强社区服务系统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规范关联交易。

一是建章立制,实行专业化管理,建立、健全社区管理服务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完整、科学的社区管理服务制度体系。二是完善、健全社区服务质量监督考核制度,制定社区服务、物业管理的工作质量考核标准,将考核结果与效益工资挂钩,推进社区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三是强化预算管理,加强资金管理。四是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激励机制。完善工效挂钩方式,改革薪酬制度,实行多种形式的激励方法,探索对社区部分服务项目采取不同形式的内部承包责任制,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五是落实经济目标责任制,控制成本,压缩费用。六是规范关联交易,完善收费制度,引入商品化理念,实施市场化收费。

3.加大改造力度,加强配套建设。逐步完善配套设施。

一是加大社区服务设施的改造力度,实现装表分户计量,完善水、电、气和供热管网等基础设施,降低损耗,减少安全隐患,大力降低社区经营服务成本。二是完善社区环卫设施,配套建设垃圾中转站、垃圾收集点,扩建垃圾处理场。三是加大对现有道路及排水系统的改造和维护工作,建设污水处理场,扭转排水不畅的现状,解决排水污染纠纷等问题。

社区管理服务论文范文3

关键词:居家养老 健康管理 慢性病

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全国老年人口将增加4300多万,达到2.21亿。有关专家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1/3。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特别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年均100万的增长速度,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等需求日益凸显。截至2014年底,山东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800万,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8%,是全国老年人口第一大省。2013年烟台市老年人口突破130万,并进入快速增长期,2015年底将达到145万,2020年将超过170万,占全市人口总数的25%,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四化”问题日趋严重,老龄化程度居全省第二。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比例逐年增加,成为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尤其农村地区的老年人由于经济、文化、政策以及自身观念、生活方式等原因,慢性病发病率更高。高血压和糖尿病是最主要的慢性病种类,因治疗费用高、周期长、并发症多,给老年人造成了较大的痛苦,使老年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都有所下降,而相应地对于医疗、饮食、卫生保健等健康管理的需求强烈。

一、国内外健康管理的主要模式

(一)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介绍

健康管理是以不同健康状况的人群的健康需求为导向,对个人或群体进行健康状况以及各种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分析、评估和预测,向人们提供专业健康咨询和指导服务,并提出相应的健康计划,协调个人、组织和社会的行动,继而针对各种健康危险因素进行系统干预和管理的过程[1]。西方发达国家的健康管理起步较早,又以美国、日本和芬兰最具代表性。国外的健康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健康管理公司和医疗机构共同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的模式。美国的健康管理模式是在全国健康计划的基础上开展私人医疗保险,个人投保,由医疗保险公司、健康管理公司和医疗机构共同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美国的健康管理是典型的市场化模式,强调效率,已经疾病缠身的人可能会遭到保险公司的拒绝[2]。第二种是以日本为代表的全民大众型自我健康管理模式。在日本,健康管理的内容包括健康调查、健康体检、体检评估、健康增进活动和健康教育。日本的健康教育是贯穿整个健康管理过程的重要环节,通过健康知识的教育,在居民中普及常见病、传染病和多发病的预防知识,让人们了解生活和健康、职业与健康、环境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唤醒人们的健康意识,使人们主动参与其中,引导人们自觉克服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3]。第三种是以芬兰为代表的由政府投资计划,与社区医疗机构合作来执行的健康管理模式。芬兰健康管理的特点在于与社区开展合作,并定期由国家公共卫生学院进行健康管理项目评估,是一种通过改变人的生活习惯,发挥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的预防功能,从源头上降低疾病危险因素的新型健康管理模式[4]。

(二)国内健康管理的典型做法

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区域差异性较大,难以形成统一的健康管理模式,目前的做法主要在三个层面展开。第一层次是由社区卫生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提供的非营利性的健康管理,由政府买单,覆盖妇女、儿童、老人等弱势群体。第二层次是由社区医院和各级医院提供的半营利性的合约式健康管理,由政府补贴加适当收费,主要面向家庭。第三层次是健康管理公司联合医院提供的营利性的健康管理服务,带有商业保险性质,由个人负担,采用会员制的方式[5]。近年来全国各地开展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项目的健康管理公司开始涌现,大部分公司利用智能化互联网技术和先进的健康管理理念推出了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及服务,满足了部分高收入客户群体的健康管理需求。但是,由于我国农村地区老年人的收入水平较低,不熟悉互联网和智能化设备的操作原理,所以成本和科技含量较高的

健康管理服务难以在农村地区推广。另外,我国目前还存在健康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形式单一缺乏制度保障,健康管理理念淡薄,“重医疗、轻预防”思想严重等问题,需要在实践中思考与解决。

二、慢病老人健康管理需求分析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诱发因素。目前我国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2人患高血压。患高血压的基本症状一般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39mmHg和/或舒张压≥89mmHg,按血压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2,3级。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

(一)调研对象基本情况介绍

N村位于烟台市高新区核心区域,交通便利。该村历史上以渔业为主要生存方式,近年来外出打工和经商的人员较多,整体收入水平较高。目前该村有414户居民,1020人,60岁及以上老人约210人,其中患有慢性病的为140人,达到了67%。本次调查主要采用了访谈法和观察法,选取了有代表性的调研对象9人进行了深度访谈。其中男性2人,女性7人,年龄最小的61岁,最大的78岁,60-70岁6人,70-80岁3人。患有糖尿病的7人,高血压的6人,两病兼有的4人。需要长期注射胰岛素的4人,所有老人都需要长期服用降血压、血糖药物。

(二)慢病老人健康管理需求分类调查

首先,饮食需求方面。饮食需求包括科学的饮食习惯、饮食禁忌、饮食指导和监督。经调查发现N村老年人在科学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禁忌两项满足度较高,但是在饮食指导和监督一项满足度较差。虽然老年人掌握一定的饮食知识,但由于缺乏自我控制及专业人员的指导和监督,并不能很好地控制饮食结构。目前在饮食需求方面患慢性病老人最迫切的需求是科学的饮食指导和全面的饮食监督。

其次,医疗需求方面。医疗需求主要包括医疗保险和医疗条件。经调查发现N村老年人大多数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统筹保险,能够报销一部分的医疗费用,医疗保险需求满足度较高。但是由于村卫生室的条件较差,并且只能在较远的定点医院治疗和取药,给老人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医疗条件需求的满足度较差。目前在医疗需求方面最迫切的是医疗条件的改善,包括定点医院范围的扩大和村卫生室条件的改善。

再次,健身需求方面。健身需求包括锻炼时间、方式、运动场所和设施等。

经调查发现N村老年人平时没有固定的锻炼时间和科学的健身方式,主要通过干家务活包括做饭、洗衣服和打理自家的菜地、耕地满足健身需求,也没有固定的运动场所,健身器材更是缺乏。目前在健身需求方面最迫切的是给老年人提供运动场所和器械,并给出合理的健身安排和建议。

然后,用药需求方面。用药需求主要包括服用药物的科学指导和服用提醒。

通过调查发现N村老年人在服用药物的时间、禁忌、剂量方面都得到了医生专业的指导,全部了解胰岛素的存放常识,但是在服用一段时间之后缺少与医生后续的交流,满足度一般。在服用提醒方面大部分老人都能及时得到家人的提醒,满足度较高。目前在用药需求方面最迫切的是对老年人服药效果的反馈和更及时的专业指导。

最后,健康监控需求方面。健康监控需求包括定期体检、血压、血糖监测和指标分析。通过调查发现N村老年人缺乏定期体检的意识,体检的方式大多是到村卫生进行测量,部分老年人家中配备了血压计和血糖仪,但是设备的使用缺乏专业指导,对于各项健康指标也缺少长期的监测和科学的分析。目前在健康监控方面最迫切的是给老年人提供专业的体检和提供测量仪器设施的使用的科学指导。

(三)慢病老人健康管理需求的总体分析

首先,最迫切的需求是医疗需求方面医疗条件的改善。由于基层村级医务室和社区医院条件较差并且不是医疗保险的定点医院,导致老年人去医院治疗、取药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大幅度上升,空间距离的拉大带来的间接后果是老年人获取专业医学指导的机会成本增大,频率降低。

其次,较为迫切的需求是健康监控方面的需求和用药指导方面的需求。由于缺乏定期体检和健康指标的科学监测,老年人基本上处于疲于应付疾病的状态,缺乏科学的健康检查数据就无法实现科学的评估,对于慢性病的预防、控制和治疗就无法实现个性化的解决方案。由于就医成本较大,用药效果的反馈信息不能及时传递给医生,就无法实现医生对于用药剂量、种类等方面的及时指导。

再次,一般迫切的需求是饮食指导、饮食监督方面的需求和健身场所、设施的需求。患慢性病老年人的比例很高,通过药物和其他医疗手段仅能起到控制和缓解的作用,要实现预防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必须依赖养成良好的饮食和健身习惯,培养老年人的健康管理观念,创造良好的健康管理社会环境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三、满足慢病老人健康管理需求的对策及建议

(一)建立完善配套的法律规范

我国的健康管理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各项法律规范仍不完善,亟须健全慢性病防治和健康管理服务方面的法律规范,引导全社会形成正确的健康管理的权利与义务观念。当前最为紧迫的是立法工作是制定《慢性病防治法》,凡是中国的公民不论生活在城市还是农村应该享受到均等化的医疗服务和财政补贴。

(二)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者、协调者和监督者作用

健康管理作为准公共产品,政府应通过公共财政直接提供或者购买市场服务的形式增进这一社会福利,尤其在改善农村地区基本医疗条件和健身设施方面政府有直接的主导责任。另外,政府还应协调各方资源通过与医学院校、社区、社会组织合作,加大慢性病健康管理的宣传力度,倡导公益性活动关注农村患慢性病的老年群体,在全社会营造健康管理的良好氛围。政府还负有监督市场主体、医疗机构和基层社区遵守和执行国家有关防治慢性病的法律和政策的职责,保证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实现。

(三)引导市场主体提供多层次的健康管理服务

健康管理公司与私立医院可以为患慢性病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拥有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具备与各级公立医院和社区进行深度合作的巨大潜力,能够有效解决老年人就医的时间和空间成本较高的问题。政府应通过税收政策、财政补贴、融资贷款等多种形式鼓励和支持健康管理公司等主体的发展和运营,并通过政府购买等政策将相关服务推向农村社区,有效解决政府无力直接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的问题。

(四)有效利用现有平台打造智能化健康管理体系

2014年烟台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建立“89000”民生服务平台的意见》,89000民生服务平台目前已经在各区县实现了全覆盖。应该有效利用这一平台,搭建区(县)政府、健康管理服务公司、社区医院、家庭各方主体共同参与的健康管理的联动机制,打造居家养老智能化健康管理的系统,实现“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群众监督、专业评估”的管理服务模式,有效满足患慢性病老人健康监控、用药指导、饮食监控等方面的需求。

(五)充分发挥公益性组织和志愿者的作用

农村患慢性病的老年群体是一个典型的需要社会关注的弱势群体,应支持基金会、社会工作者组织和志愿者协会等NGO组织发挥凝聚社会力量,开展慈善事业的巨大潜能,开展一系列的社会调查和帮助项目,提高舆论媒体的曝光度,引发全社会对这一群体的关注。

参考文献:

[1] 李鲁主编.社会医学第3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 陶箐.城镇老年人健康管理个性化服务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社区管理服务论文范文4

SharePoint是微软推出的企业级综合门户平台,提供内容管理(ECM)、企业信息集成、社区等一系列功能,并具有可扩展性[4]。自微软推出SharePointServer2013,其功能越来越强大,例如其内容查询Webpart部件可以查询SharePoint平台以外的数据并在SharePoint平台中展示;集成了挪威FAST公司的FAST搜索技术,可以为企业提供安全的、多视角的企业搜索平台等[5]。基于SharePoint技术,本系统将科技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利用SharePointECM元数据技术对科技信息进行多维度分类和搜索精简,利用FAST搜索技术实现对SharePoint平台数据的搜索和SharePoint平台以外数据的搜索、并且搜索支持多种格式。考虑信息安全的需求,本系统利用SharePoint权限控制机制对科技信息进行细致的安全控制,对用户角色进行管理,保证用户只能访问到其权限范围内的数据。利用SharePointECM的高级路由功能,基于元数据让系统决定由哪个文档库来保存文档。同时企业人员经常会遇到多人文档协作的情况,传统的方式是由一个人负责分发任务和整合文档,协作效率低下,本系统利用officewebapps技术实现多人共同编辑一份文档、自动整合的功能,并且可以对文档进行版本控制和权限控制,集成office的版本比对功能查看版本差异等,大大提高了团队文档协作效率。制造企业的某些科技信息需要进行流程管理,比如科研论文投稿之前需要经过多道审批手续,发表成功后还需要论文主管部门审查才能正式进入其科研论文库,本系统利用SharePoint工作流技术实现文档的审批功能。

2系统整体架构

本系统建立在WindowsServer2008R2上,通过扩展的.NETFramework、IIS7.0以及AD域等集成SharePointServer2013解决方案来实现。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1)最底层为操作系统层,为科技信息管理提供Web服务、数据库服务、基于Windows活动目录(AD域)提供用户管理服务、基于Exchange提供邮件服务和基于LCS提供即时消息服务等。2)基础服务层建立在操作系统层之上,与操作系统层共同构成SharePoint支撑平台。为科技信息管理提供权限管理服务、搜索服务、工作流管理服务和文档存储服务等,并且支持二次开发以提供更复杂和个性化的服务。3)应用层即为科技信息管理平台,建立在SharePoint支撑平台之上。包括用户管理模块、文档管理模块、权限管理模块、文档审批模块、文档协作模块、信息检索模块和信息统计模块。4)最上面一层为表示层,与应用层、基础服务层和操作系统层共同构成科技信息管理系统。Webpart部件提供前端可视化操作界面,最终通过浏览器进行访问。

3系统关键流程设计

3.1文档创建/上传流程设计

系统为不同类型的文档创建了模板,例如期刊论文模板、经验总结模板等等。用户可以根据模板创建文档,也可以选择直接上传文档。文档上传时用户不需要关心将文档上传到哪个文档库,只需要为文档填写扩展属性(如文档产生部门、作者职称等)并提交即可。系统利用SharePoint的高级路由功能预先定义规则,根据文档元数据决定将文档路由到哪个文档库。文档创建/上传流程如图2所示。同时SharePoint与office高度集成,用户也可以不登陆系统,直接在office中将文档一键到本系统。

3.2文档审批流程设计

系统需要对一些文档的流程进行管理,比如科研人员公开,首先要经过基层领导审批,基层领导审批通过后送到保密部门进行保密审查,保密审查通过后才能投稿,如果发表成功,再送到论文主管部门归档。以往制造企业采用纸质跑签的方式实现论文审批。这样做不但效率低,而且只对发表成功的论文进行了归档管理,那些没有发表成功但同样有参考价值的论文则由科研人员自己保管,随时都有可能丢失或者误删除。科研论文管理流程如图3所示。由于SharePoint的工作流设计工具SharePointDesigner,只能设计顺序工作流,不支持流程回退功能。对于业务逻辑稍微复杂的工作流实现起来非常困难。本系统中采用VisualStudio+quickflow来进行流程开发,采用InfoPath进行表单开发。实现了流程可视化监控和管理、任务/转发、邮件提醒和超时提醒等功能。并且将任务链接嵌入邮件中,这样审批者收到邮件提醒后,打开邮件并点击任务链接就可以执行任务。

4系统功能设计

4.1用户管理

SharePoint平台与WindowsAD域高度集成,利用其UserProfileServiceApplication应用程序实现与AD域进行用户同步,同步方式可以选择增量同步或完全同步,管理员可以设置同步策略。本系统登录采用Windows集成认证方式,无需为用户单独建立账户。

4.2文档管理

文档管理模块包括文档分类、文档操作和版本控制等功能。4.2.1文档分类由于制造企业的科技信息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并且专业性强,一个好的分类可以提高科技信息的检索效率。本系统中,首先根据科研人员使用文档的习惯,将文档分为不同的内容类型(如科研论文、技术标准与规范、经验总结、专利等),每种内容类型都包含基本属性(如标题、创建者、创建时间、大小等)和根据制造企业实际情况定义的扩展属性(如文档产生部门、作者职称等)。基本属性由系统自动识别,扩展属性由文档创建/上传者从系统提供的元数据字典中选择。利用SharePoint的ManagedMetadataService服务为系统创建元数据字典。图4为系统元数据字典部分截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按照内容类型可以将科技信息分为技术标准与规范、经验总结、科研论文和专利等;也可以按照文档产生部门分类,从而实现对数据的多维度分类。4.2.2文档操作和版本控制文档操作包括文档创建/上传、下载、删除、修改等功能。系统利用签出/签入操作创建文档版本。集成office的版本比对功能对比版本之间的差异,并可以随时查看任何一个版本的文档。

4.3权限管理

由于制造企业人员密级不同,科技信息也由不同的密级组成,因此需要对科技信息进行严格的安全控制,保证每个用户只能访问其权限范围内的信息。权限管理模块包括用户角色管理和文档权限管理两个子模块。4.3.1用户角色管理SharePoint包括32项细分权限用于对用户进行权限管理,利用这些细分权限的组合可以建立不同的角色组。本系统中建立四类角色:1)管理员:制造企业要求系统中“三员”必须为不同的人员,因此分别设置系统管理员、安全管理员和安全审计员三种角色。系统管理员可以设计、修改系统,建立角色组;安全管理员管理角色组的用户和权限;安全审计员拥有查看系统日志的权利。2)系统成员:可以查看、添加、更新和删除列表项和文档。3)系统访问者:可查看页面和列表项并下载文档。4)审批者:审批者包括基层领导等多个组,用于文档流程执行过程中,将文档传送到相应的角色组进行审批。4.3.2文档权限管理对一些密级比较高或者只能由某几个用户访问的文档或文件夹/文档库,需要为其单独设置访问权限。系统利用SharePoint细致的权限控制机制实现了这一点。单独为某一文档或者文件夹/文档库设置权限时,首先需要断开其与父级的权限继承,然后为其单独设置访问权限。可以将访问权限授予某些角色组,也可以为单独的人员授予访问权限。

4.4文档协作

文档协作在日常科研生产过程中随处可见,而且团队成员可能来自不同的部门。传统的方式是必须有一个人通过邮件等方式负责分配任务和整合文档,这样做不但效率低、版本难以控制而且安全也难以保障。系统利用officewebapps技术为团队成员提供多人文档协作的平台,团队成员可以在文档协作平台上共同编辑文档,文档会自动整合并可以方便的进行版本控制和权限控制。

4.5信息检索

制造企业科技信息不但形式多样、专业性强,而且对信息的安全要求高。因此用户不但要能快速、准确的查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还要保证查找到的信息在其权限范围内。在SharePoint管理中心打开SearchServiceApplication,配置内容源和爬网计划,并新建搜索范围,添加范围规则。即启动了搜索功能。SharePointServer2013集成了FAST搜索解决方案,支持全文搜索、元数据搜索、搜索结果预览、权限匹配等多种功能,并且可以根据元数据和搜索范围等对搜索结果进行精简,利用精简面板Webpart进行展示。在精简面板Webpart中设置ShowCounts=”Count”,即可显示出精确的文档个数。

4.6信息统计

SharePoint的计时器作业(timerjob),可以在规定的时间点及时间范围内完成某种操作。系统中利用WSS对象模型开发timerjob实现了文档的下载次数和评论次数统计功能。为了综合考虑系统性能,该计时器作业每5分钟统计一次文档的下载次数和评论次数。最后根据下载次数和评论次数,对文档进行排序,并利用LINQtoSharePoint技术开发“热门文档”Webpart进行展示。

5原型系统实现

基于上述平台的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以某制造企业为应用背景,实现了科技信息管理系统,系统部分界面如图5所示。

6结束语

社区管理服务论文范文5

中心坚持“开拓创新,持续发展”的服务理念,始终走在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的前沿。1998年成为上海市首批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单位,2000年成为上海市首批示范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3年成为上海市全科团队服务新模式的改革试点单位,2006年成为上海市社区卫生综合改革试点单位,2010年起开始探索实践家庭医生制的服务试点。临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上海市文明单位七连冠,2008年成为上海市首家获得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1年10月成为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 以创建促发展,管理效率显著提升

1.1 制度建设,规范执业行为

中心以创建为契机,对全中心的各项制度进行了梳理,建立健全标准化制度和职责,从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保护患者的权益出发,进一步规范了医务人员的执业行为,改善了服务态度,提高了服务质量,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1.2 结构优化,发挥人才优势

中心一贯重视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目前已有高级职称的执业医师5人,中级以上中医类别的执业医师6名,中级以上公共卫生执业医师2名,中级以上注册护士20名。通过建立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和服务满意度为内容的绩效考核制度和分配方案,绩效考核的结果与续聘、解聘、晋升和评优相结合。中层干部、中级职称医务人员全部实行竞聘上岗,实现了“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进一步发挥了中、高级人才的主观能动性。

1.3 资产管理,提高运行效率

中心在实行收支两条线的基础上,加强财务资产管理,做好统筹预算工作。建立固定资产专用登记册和耗材专用账册,并按规定对各项设备进行强检,对于盘盈、盘亏、变质、毁损等情况及时查明原因,根据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及时进行处理,实现了耗材和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做到了账账相符,账物相符。并严格执行国家药品价格政策和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做到了信息公示,杜绝了乱收费现象。

1.4 人文培育,提高职业素养

中心通过建立和完善医德医风管理档案,及时记录每一位职工参与培训和奖惩的情况,动态反映了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工作水平和精神风貌。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服务理念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中心开辟文化走廊,大力宣扬先进典型,树立道德标杆,进一步激励了医务工作人员学先进、赶先进、做先进,员工的精神风貌得到了全面提升。

2 以创建促创新,服务内涵不断深化

2.1 健康管理,提升服务内涵

中心是上海市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点,近年来中心依托信息化手段,逐步建立完善了健康档案信息系统,通过多点采集一档共享,及时掌握了辖区内居民的健康需求。2011年中心调整布局,建立了多功能的健康管理中心,整合社区卫生服务功能,重构社区卫生服务形态。健康管理中心为居民提供包括出诊、家庭病床、家庭责任医师签约、预约门诊等多项内容的健康管理服务;为家庭责任医师提供任务分配,工作提醒、日志安排、报表统计等终端服务,成为家庭医师管理签约居民的电子助手;成为了中心提供家庭医生管理的协调指挥平台。

2.2 康复服务,完善服务功能

社区康复作为六位一体的重要功能之一,近3年来中心加大了社区康复的软硬件建设,2011年新扩建的康复科面积达200 m2,引进了康复医师及康复治疗师,配合区残联开展了听力筛查、视力筛查和诊断,并对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开展了躯体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评估和训练。同时,中心利用康复器械开展运动治疗、理疗、作业治疗、传统康复治疗等二十余项康复项目,得到了社区居民的好评,逐步建立起“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

2.3 功能整合,发挥中医优势

中心是上海市第一批中医药服务的社区示范点,2011年中心在原有中医馆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医治未病中心,不断完善中医药服务功能,充分发挥了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开展了中医药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健康教育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通过聘请上级医院名老中医坐堂及技术指导,为中心中医医疗工作的提高和发展提供了保障。

2.4 临终关怀,创新服务模式

中心通过十余年的悉心研究,培养了一支临终关怀服务团队,建立了三床联动的服务模式,形成了一整套缓和医疗和安宁护理的适宜技术。中心还制定了临终病人病情评估工具,完善了分层管理、全程照料的服务流程,培育了多支志愿者队伍。2008年中心注册成立了全国第一家社区临终关怀科,完成了卫生部《临终关怀准入标准及规范研究》的课题研究,临终关怀科也发展成为集全程照料、宣传协调、系统管理、学术研究、志愿者培训为一体的一级科室。提高了临终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和肯定。

3 以创建促提高,社会满意度不断攀升

3.1 改善服务环境,提供人性化服务

对照创建标准,不断改善就医环境,中心将科室标识、标牌进行了统一更新,使标识、标牌更加规范、清晰明了。中心从尊重患者隐私着手,对一人一诊室、康复治疗室、中医诊疗室、病区等服务场所添置了轨道式遮隔帘,移动屏风等遮隔措施;挂号、收费、药房、检验等科室设立了开放式服务窗口,环境整洁、温馨;新增盲文导向、无障碍坡道、残疾人扶手、洗手池等无障碍设施,为社区弱势群体的就诊开辟了“绿色通道”;中心通过触摸屏、网站、滚动信息屏、公示栏等向居民公开各项服务内容,做到公开,公正,透明和公益,提供了人性化服务。

3.2 优化服务流程,提供规范化服务

中心一直注重卫生信息化的建设,并逐步加大了信息化利用的程度,通过创建,对中心内部HIS、LIS、PACS系统进行了整合和优化,实现了区域内以及和三级医院医联平台的检查化验及就诊信息联网;实现了自助挂号,全程一站式收费,化验报告自助打印,专家门诊预约,门诊病区电子病史,电子处方;实现了信息化的居民健康档案服务与管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基本医疗服务管理,并能通过决策系统等信息化手段进行社区卫生统计信息服务和资产成本管理。

创建工作对临汾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软硬件配置得到了改善,机构管理进一步规范,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但对照标准,中心在人员配置以及人才学科建设上还有一定的差距。临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体医务工作人员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探索,不懈努力。以创建工作为契机,以家庭医生制服务为抓手,依托信息化平台,把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推上新的台阶。

社区管理服务论文范文6

为解决农村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切实存在的不足问题,卫生部联合教育部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版)》中增加了农村医学专业。本专业毕业生面向农村卫生所及贫困边远地区乡镇卫生院,他们主要从事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治、康复指导、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工作。这是基层农村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医学中等职业学校应适应城乡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需要,合理编制农村医学专业教学大纲,整合优化医学基础、专业课程设置,改进相关教学方法。以培养能力为中心,注重对学生医学基础知识、社会实践的训练及人文道德的修养,为农村基层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型人才。

1 专业课程的设置应与培养“实用型”人才目标相一致

卫生部等印发的《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中指出:2009年以来,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是通过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免费为全体居民提供服务。而在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涵盖:建立居民的个人健康档案,健康教育知识[( dylw.NET) 专业提供写作论文和的服务,欢迎光临]的普及,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常见病多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支)和重性精神疾病的管理,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指导等。并且要求,在全科医师、农村卫生服务人员和社区护士培训过程中应强化公共卫生知识和技能,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和水平。①由此可见,农村医学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合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实践能力较强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相结合的实用型卫生人才。毕业后在农村基层从事疾病的初级诊治和转诊服务、预防保健、康复指导与健康教育。

农村医学专业培养目标决定,毕业生将立足于农村社区,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新观点对待健康和疾病,着眼于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综合服务,为居民、家庭及社区人群提供方便、有效并且经济的医疗保健服务。这就要求学生在掌握社区常见病诊断治疗的同时,还必须具备防、保、教、指、宣的本领,以适应新时期下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需要。因此,农村医学专业课程设置应遵循医学基础课程以“有用、够用”为原则,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强调专业知识的针对性和适应性,课程设置应按照专业方向,调整基础课程比例;医学专业课程以“必需、实用”为原则,突出应用性和适用性,加强动手能力培养。②课程设置可适当延伸专业内涵,加大预防医学、社区医学、医学人文、心理学、社会学和社区健康问题处理技能等课程的比重。实现课程体系由“普通基础课、医学基础课和医学专业课”向“自然科学基础课、医学基础课、预防保健医学课、人文社会科学课、临床专业课”等课程模式的调整。

2 改进公共卫生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强化理论教学与实践的统一性

基层卫生人员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第一报告人、疾病监测的前哨以及日常个体化预防保健服务和疾病管理服务的提供者,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公共卫生专业课程是农村医学专业重要的学科,且实践性强。强化学生在校期间公共卫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是培养实用人才的重要途径。③目前,医学教育在公共卫生专业课程的编排上缺乏专业特色,不具针对性。一些课程侧重于理论,实践机会少;一些课程知识的更新落后于实际工作需求。教学过程中,教师上课讲、学生被动听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仍是医学教学的主要形式。学校仅满足于课堂上教,忽视了临床与社会实践课程的安排。学生通过死记硬背便可通过理论考试,却忽视综合、操作及实践能力的训练。由于缺乏实践的环节,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对比较差,工作中面临多变的现场常不知所措。

要改进公共卫生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手段。通过教学互动和师生讨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散发思维能力。如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结合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提出问题,开展课堂讨论,还可以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聘请具有实践工作经验、理论水平较高的公共卫生医生给学生做专题讲座,开展案例教学。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让学生在阅读、分析和思考中提问、讨论和争辩,以提高其思维、推理和处理问题能力,促使学生把学到的专业理论灵活地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从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④

要更加重视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是将知识、素质、能力和创新融为一体的综合式训练,是培养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的运用,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关键环节和有效途径。因此,要改革课堂实验教学方式和增加社会实践机会。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适当增加课堂实验实习的综合性、设计性及现场见习,提高学生实验室动手操作技能。要实行课堂教学与社区医疗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深入社区开展卫生服务实践活动的机会,通过社区实践,巩固与提高理论知识,增强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将专业知识与现实紧密结合的能力,提高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兴趣和主动性。同时培养学生社交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并增强社会责任感。

3 要重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生物—心理—社会的模式是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转变的方向。在这种模式下所培养的医生,不光需要精湛的专业技术,还须具备高尚的人文素质。教育部联合卫生部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医学研究与服[( dylw.NET) 专业提供写作论文和的服务,欢迎光临]务的对象是人,在医学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加强文、理、医渗透和多学科交叉融合,把医德和医术的培养结合起来,加 强综合素质培养”。基层卫生工作者是社区居民健康的守卫者、医疗行为的决策者、卫生知识的传播者、心理疑惑的沟通者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者。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在农村医学专业学生中显得非常重要。⑤

加强农村医学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应从对学生进行人文知识普及教育着手。如开设相应的“人文素质修养”必修课,并在医学专业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以达到教授基础人文知识的目的。同时让学生确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忱,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有目的地选修人文学科打下一定的基础。第二,在专业课程的教授中穿插人文素质教育。专业教师要将专业课程与人文课程相互结合,使相关的人文社科内容融合到医学课程中去,让学生在接受专业训练的同时普及有关人文社科教育。第三,明确学生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主体。运用教学相长,平等讨论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并学到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谦虚谨慎的人文精神。⑥⑦

只有在重视了人文素质教育,通过强化课堂教学环节,营造人文氛围,并辅以社会实践的历练,才能使农村医学专业学生的文化素质、政治素质、法律素质、道德素质不断提高,以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建立尊重患者、关怀患者的高尚职业道德,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和“救死扶伤”的职业观等人文精神理念,做到深入群众,服务群众,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真正适应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

注释

① 卫生部,财政部,人口计生委.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卫妇社发〔2009〕70号.

② 郭遂荣等.农村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卫生职业教育,2012.30(3).

③ 傅华.如何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来夯实公共卫生这道墙.复旦教育论坛,2005.3(1).

④ 黄进等.临床医学生公共卫生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7.31(7)总第408期.

⑤ 路建华.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刍议.教育与职业,第12 期(总第5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