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专业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学专业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学专业论文

建筑学专业论文范文1

建筑学专业美术教育的目标就是把更好的服务提供给学生,为其从事建筑设计打下坚实的美术基础,技能传授和理性归纳是其注重的对象,而知识传授和感性描述往往被忽视;而在美术专业美术教育中,更加注重对象精神性内涵的挖掘,注重对个人情感的释放。而建筑学专业美术教育在当前培养建筑学专业人才方面,应改变传统的狭义误区,注重把学生的知识面向更加广博的方面拓展,强调学生基本功的扎实程度,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对国际竞争的参与能力。为此,改革建筑学专业美术基础教学极具必要性,而且也是当务之急。

二、美术基础教学的现状及改革措施

(一)素描教学

就建筑美术课程来看,最为基础的课程就是素描课,对学生观察和写生以及空间想象等能力的培养是其目的所在。就总课时来看,建筑学素描课要远远少于美术专业,学生美术基础几乎就是没有,而且具有薄弱的造型能力。在教学大纲中一般都是在大一设置建筑学专业素描课程,从建筑素描总体教学课时来看并不多,而且在安排教学上还存在分散状况,学生对素描技法和表现形式的掌握很难在短期内实现。因此在素描教学上,要求目的性与针对性较强就显得极为必要,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素描的表现技法进一步的明确,掌握物体形体的结构规律,加深学生对形体的认识与理解。在实践中体会到:①在安排教学时,应结合学生的现有基础,遵循由浅入深和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规律;②选择教学内容应开始于简单的训练静物形体结构写生,逐渐过渡到大量训练建筑空间风景写生;③结合临摹和写生应是教学方法采用的方式,从而能够与学生的基础和专业需要相适应,为教学效果获得良好奠定基础。结合自身的经验认为建筑学素描基础教学应以学科特点为出发点,把设计类的素描作为重点,设计类素描与结构素描相仿,对物体的结构形态进行研究是结构素描的主要内容,这有利于对学生设计思维进行拓展,推动其想象能力的活跃,有利于推动学生形象思维和创作意识的培养。结构素描有利于推动学生一般造型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对形式美规律的认识训练,推动学生对物体形态和构造相关的比例尺度进行研究,强化物体的视觉效果,该设计素描较为理想。结构素描在建筑和城市规划以及室内外装饰等设计方面应用广泛。

(二)色彩教学

水彩画通过水对透明颜料进行调配,进而运用其绘成的绘画,绘画的艺术效果具有透明和流畅,以及轻快和滋润特征。在没有开展系统训练色彩前,学生练习的水彩渲染也极为简单。从教学实践得知,大多数同学在训练过程中对绘画技巧过度强调,致使对水彩的色彩变化等因素很难掌握。对水彩画技法过度追求往往使学生忽视基本色彩理论知识,致使在建筑表现与专业设计课上不利于掌握搭配颜色技巧,出现不协调的色彩冷暖关系等。而学生比较容易掌握水粉画作画工具,颜料具有较强的覆盖性,修改起来很容易等特点,表现力也较强,初学者掌握起来更容易些,所以一般情况下水粉画色彩训练常常被安排在第一学期色彩训练中。通过水粉画的练习对学生的色彩进行培养,学生首先在对解色彩意义进行充分的理解后,逐步开始学习水彩画。

(三)加强速写训练,快速提高学生造型能力

速写实质是学生学习绘画的最简化形式,是对物体造型综合表现的绘画方法,对于一个设计师而言,在对建筑进行观察和记录以及艺术构思表现方面,它属于主要方式,是对感性知识进行有效获得的艺术手段,也是原始资料积累的最佳途径。在素描教学的全过程中,应把结合素描与速写的学习始终贯穿于学生学习美术课程中。讲授理论,对线条进行学习应是速写教学的开端,由于课时不多,而速写的学习和练习需要的时间却很多,因此速写教学在大一、大二的安排上,要求学生必须在训练方面花费大量课余时间,教师在课堂中主要运用对学生作业进行查看的形式,把学生的优缺点找出来,尽力做到每次的练习都有新的进展,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四)创新能力培养

传统观念认为,针对建筑学专业与城市规划专业进行的基础美术训练,也就是我们说的建筑美术课程,只要能让学生掌握下一阶段的专业课教学提供基础的绘画能力和欣赏能力,即具备基本的美术素养,就可以了。这恰恰是一种认识的误区,一直以来,我们没能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和更具前瞻性国际视野、宏观的设计思维理念。此为建筑美术教学现存的突出问题。我们的建筑美术课程正是一门培养和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意识,锻炼学生深刻的感知能力,提高其修养并且与建筑的专业课程(也包括城市规划的专业课程)紧密衔接的基础课程。在着重培养学生造型基础、色彩观察能力和技术性表达的同时,还应该对学生的个性化品质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通常认为建筑美术,可以不考虑设计创意和设计观念的培养,认为那是以后建筑专业和规划专业教学方法中去面对和解决的事情,不在美术基础教学的讨论范围中。但实际上我们从历届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必须在基础阶段就通过教学方法来解决学生的创意习惯养成和观念意识植入的问题。这一点特别重要。

三、结语

建筑学专业论文范文2

(一)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普通教育更加重视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育,而职业教育的主要特点就是重视培养学生的技能。所以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应该是通过理论知识去加强实践技能。但是职业教育现阶段还是一种学校行为,对传授学生理论知识比较重视,而对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并不重视。重视考试成绩,实践技能的培养变得更加的形式化。

(二)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在职业教育学校中,一部分学生来自于普招落榜的学生,在家长的要求下选择继续在职业教育学校中学习,这些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差,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厌学情绪,所以在实际的学习中他们就显得比较吃力。而另外一部分学生则是因为自身的家庭条件不好才选择在职业教育学校学习,他们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能很好的跟上教师的讲课节奏,具有很强的接受能力。这样就导致在职业教育学校中学生素质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对教学工作的开展和人才培养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师资力量缺乏:现阶段我国大部分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师基本上都是高等院校的毕业生,他们的理论知识比较扎实,但是在企业中工作的实践经验却比较少。由于没有丰富的一线施工经验,所以在面对一些实际操作问题时他们就不能够为学生进行有效的解答。而且,由于职业教育发展在我国尚处于一种滞后性,职业教育院校的师资队伍就呈现出了一种落后性,师资力量缺乏,使得职业教育学校发展举步维艰。

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策略: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就是为社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培养一线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了能有效完成这个任务,高等职业教育就需要进行科学和合理的定位。同时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来加强对专业的建设和改革,不断加强课程改革和建设的力度,这样学生的职业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升。另一方面,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实训以及实训基地的建设也要不断加强,让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

(二)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具有下面这些特点:

1.具有很强的应用性、职业性、地方性。

2.高等职业教育主要以应用性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为主。

3.高等职业教育在实际的教学中比较重视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三、建筑专业教学进行的改革措施

(一)明确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现在很多职业教育的建筑专业并没有合理的建筑类专业教学计划,没有真正的应用型人才培训模式。所以职业教育建筑专业的教学改革首先就需要对专业的定位和培养的目标进行明确。职业教育的建筑专业学生在毕业之后基本上都是在施工一线从事各种重要的技术工作,所以职业教育的建筑专业在定位时应该要让知识更加适用和有针对性,这样才能有效的培养出服务于施工一线的技术人才。

(二)制定和完善教学计划:职业教育学校在为建筑专业确定教学计划时,重点应该放在应用性广和实用性强的专业课程方面。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可以对市场进行调查,这样就能够更加清楚当前社会的实际需求。对于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应该要重视,加强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这样学生将来在社会中的竞争力才能有效提高。

(三)建立多渠道的能力型及开放式教学模式:在传统的建筑专业中,最主要的基本功就是手工绘图和表现、透视结构图。但是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采用计算机进行绘图已经逐渐取代了手工绘图。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软件的更新,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是一种考验和挑战。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时也应该从绘图机器向创作技巧转变。加强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以便于满足这个要求。例如,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来进行辅助教学,让学生相互学习和讨论,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构建起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四)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在对职业教育建筑专业的教学进行改革时,对教师课堂教学都提出了一些新要求,所以只有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才能更好的去实现教学改革的实际要求。教师的实践经验会对教学的实用性和深度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学校可以鼓励教师到那些和自己专业相关的岗位中去进行实践训练。学校需要为教师创造一个可以到企业去锻炼的机会,确保教师在锻炼的过程中建立起考核教师实践锻炼情况的考核机制,这样就能够培养出一支双师型的高素质师资队伍。而经过实践培训之后的教师不仅能够掌握本行业的新技术和新知识,同时也能够取得相应的职业资质证书。职业教育学校还可以聘请企业中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兼职教师来学校进行辅导和开设讲座,让学校的兼职教师更加的规范。

四、结束语

建筑学专业论文范文3

关键词:高职高专;建筑装饰工程技术;教学改革

建筑装饰行业(以下简称行业)经过近30年的快速发展,虽然已逐渐走向成熟,但区域发展特殊性较为明显,结合海南情况,具有接项目订单能力,独立设计能力,施工管理能力的人才成为大部分建筑装饰公司需求的主要人力资源。在“工业革命4.0”与“互联网+”大背景下,随着全国装饰行业整体结构逐渐发展,未来海南建筑装饰行业将从劳动密集型逐步转向专业化、精细化、工厂化。海南装饰公司也逐步向“一站式”大规模平台方向发展。这些都要求高职高专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以下简称建筑装饰专业)教育与时俱进,进行系统合理的教学改革。

一、建筑装饰专业主要课程内容及特点

建筑装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应该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具备能力设定。通过海南装饰企业的走访调查和对我院(海南工商职业学院)本专业毕业生的追踪调查,我们对海南省装饰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坚持“以行业为依托、职业为特色、能力为本位、质量为准则”的先进教育理念,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主动适应建筑业发展的需求。实际工作流程制定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素质教育体系三体系互交互融的特色教学体系。结合行业需求培养掌握建筑装饰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会设计、能预算(决算)、懂施工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课程内容包括美术基础课,装饰制图与识图,CAD制图,建筑装饰材料,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室内设计与实训,三维制图软件与PS,装饰工程概预算,装饰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等专业课程。开设课程依据是从事建筑装饰工程的设计、预算、施工、监理等建筑装饰工程工作和建筑装饰公司管理工作,适应当前建筑业发展的需要。我院建筑装饰专业设置偏重于装饰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从事工作认真,做事严谨的态度。同时也注意培养学生的室内空间设计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材料运用与制图能力,加大电脑制图学习的力度,帮助毕业生实习期间就可以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在就业压力与日俱增的行业中站稳脚跟。

二、建筑装饰专业教学存在问题

由于行业特点决定了装饰专业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建筑装饰专业涉及的课程门类多而杂,高职高专院校的学习时间短,学生三年级上学期又要提前实习以免错过就业时机,所以现今的高职高专学生学习时间不足5个学期。加上体育、英语、数学等公共基础课程占用的课时,专业课时间不足4个学期,公共基础课要先上完,专业课时间开设相对晚。建筑装饰专业涉及的各个门类的课程,理论知识难懂难记,通过对毕业学生的追踪调查了解到:毕业生在企业通过实际工作学习的知识又快又扎实,有些知识他们自己也知道在学校老师讲过但是当时学不明白,有些知识甚至不知道老师讲没讲过。这些案例证实在校期间所有理论教学都需要结合实践教学学习才能得到较好的效果,从设计理念学习到户型设计图绘制,装饰材料与家具的选用,结合实际案例设计与阐述设计理念,再到给出相应造价预算,在预算范围内施工与监理,施工时装饰材料购买与进场,施工人员组织与管理,最后完成施工后的决算与竣工图绘制,无不需要实践教学的加强。

三、建筑装饰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为了适应未来海南建筑装饰行业人才需求,建筑装饰专业需要对现有的教学进行系统的改革。笔者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1、改进人才培养方案,科学设置课程,根据课程内容多少重要程度增加和减少课时数,不用一定安排1个学期结束,有些课程可以安排2个学期上,巩固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对于拓展知识,可以减少课时数,安排在临近实习时上。课程安排要反复进行企业调研,主动获得用人单位的反馈,与多家合作企业一起研究人才培养方案。确保培养的人才能用,好用。2、选用新版国家规划教材,因为很多装饰材料和装饰工艺都随时间被取代或者更新换代了,有条件可以组织师资力量与企业合作编写更为适合的教材。3、挺高学习兴趣,增加实践教学时间,增加多媒体直观展现和动画、音视频展现。4、细分岗位教学,因材施教,根据学生自身和认知特点提供单独的培养方案,适应未来分工越来越细的岗位。同时训练学生自学能力。课堂没有的内容但必要学的知识要布置任务和考核。5、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要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和平台,切实管理好顶岗实习期间的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放任自流。要把毕业设计在顶岗实习与企业工作内容融合,做到可查可控可评定。毕业设计就是顶岗实习的工作汇报。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应该结合国家发展战略,行业发展方向,求真务实,解放思想,学校、行业专家和企业通力合作,一同培养适应行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作者:罗石 单位:海南工商职业学院建筑工程系

参考文献:

[1]朱彦廷.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J].辽宁高职学报,2015(17)

建筑学专业论文范文4

摘要:本文针对三本院校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从学生现状、师资队伍、教学条件、学术氛围、教育现状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以期探索合理的三本院校教学改革的方法,研究结论是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教学体系,根据专业特性形成合理的建筑学专业教学体系,根据自身情况形成教学质量的提升,借助平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四个方面入手。

关键字:三本院校、设计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1.概述

对于建筑学专业来说建筑设计课是学习的核心之所在,也是五年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所在,由此可见建筑设计课是建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对于建筑学的教师来说这门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设计思维和设计方法,通过五年的学习让学生能具有独立的分析和解决建筑设计问题的能力。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形式也越来越复杂和多种多样,这就需要建筑师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具有超前的创新意识。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对现代建筑师的要求,目前各大高校都非常重视专业教学的改革,很多学校已经初见规模和成效。本论文旨在针对三本院校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特点,研究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可能性。

2.三本院校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学生现状

首先,三本院校的学生是高考第三批次招收的学生,大部分学生的基础和重点院校的学生相差较大,但是这并不是说学生们的智力水平不如重点院校的学生,只是学习自律性较差,缺乏主动性、遇到困难容易放弃、自觉性差。其次,三本院校每一届会有几个分数较高的生源,有一些平常成绩较好,但高考发挥失常的学生,这些学生学习有一定的自制能力,这样就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再次,三本院校大部分学生的家庭环境好,有一定的社会关系,对他们的就业会有帮助,这些有利条件在某种程度上也会让他们有依赖心理,缺乏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

2.2师资队伍

近些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建筑市场繁荣,建筑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居于较高的排名,建筑行业的收入也相对较高。一般建筑学专业的毕业生都会选择进入设计院从事设计工作或进入房地产公司成为甲方。这种情况之下,三本院校师资的引进就比较困难,老八校的毕业生很难引进,硕士学历以上的更是困难,这样就导致了三本院校的师资人才梯队和储备不合理,不能形成高层次的师资力量。

2.3教学条件

建筑学专业具有它的特殊性,和其他的工科专业有很大的不同,它不但需要学生掌握建筑设计的原理和方法,还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很强的实践性以及动手能力。这就需要在教学设施上有较多的配备,比如:专业教室、模型制作室、物理实验室、计算机房等等。现在很多三本院校是因为看到近些年建筑学专业一直有很高的就业率所以开设了建筑学院,可是校领导包括有些教师并没有正确的认识到这些实践教学在建筑学专业中的重要性。没有针对建筑学专业的特殊性来建设专业教室,和其它的工科教室没有什么区别,有的没有建设这些实验室,有的建成了但是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缺乏认真的管理, 这样就丧失了它的意义,也就对建筑学的教学和专业的发展起不到促进作用。

2.4学术氛围

一个好的学术氛围对于建筑学专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好的学术氛围会影响到整个学院的人文环境,对教师的自身发展和学生的学习热情都是有积极意义的。一个好的学术氛围会带动整个建筑学院的活力,从而引起学校领导对建筑学科的关注度,形成学科发展的强大推力。但是现在三本的建筑院校普遍缺少这样的学术氛围,不过良好的学术氛围也是需要多方面因素的配合以及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形成的。

2.5教育现状

现在很多学校对于学生的培养仅仅局限于建筑设计师的培养,职业技能窄,缺乏综合能力,这样就业的渠道就难免单一,这就需要对其它相关专业知识的配合补充。现在的社会现状以及学生的自身情况决定了并不是所有的建筑学专业毕业生都能从事建筑设计这一职业,一个完整的建筑项目,既需要前期的建筑师的方案设计,也需要施工图人员的深入配合,还要有后期的施工,以及甲方的开发人员。现在社会需要的是能够掌握建筑运作过程的复合型人才,现在的高校建筑学教育距离社会对建筑学专业的学生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

3.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3.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教学体系

目前不论是重点还是非重点院校的培养目标都把培养具备全面素质的职业建筑师作为主要的目的。但是三本院校和重点院校的差距决定了办学质量的优劣,所以三本院校应该明确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应该是明确的职业化培养模式。应培养学生具备优秀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同时不仅仅局限于建筑设计师,应该面向市场的需求培养人才的多样性。应该包括其他领域,比如:施工图人员、建筑经济与管理、房产策划以及施工技术人员等方面。应该根据建筑市场和建筑行业对人才的要求,调整专业课和实践课的培养计划。

有时候教学改革单靠学校内部的力量是不够,还需要多听取设计院以及相关企业对学校培养计划的意见,做到教学计划和市场需求的统一。还可以请工作经验丰富的设计院工作人员以校外专家的名义参与一定的教学,也可以是讲座的形式,使学生在学校里就可以对设计院的工作以及对人才的需求有一定了解。

3.2根据专业特性形成合理的建筑学专业教学体系

在专业教学体系方面,应该突出建筑设计课的主导地位,由深入浅逐步培养学生的设计技能,让学生形成创新的思维,探索最优的设计方法;设置丰富的专业选课办法,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开阔学生的思路,为学生的发展指引方向;经常举办专业相关的讲座,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建筑设计的各个层面,还可以通过优秀的建筑设计师的影响力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鼓励学生多读书,多浏览设计方面的网站,建筑是艺术门类中的一种,但是建筑还具有功能性、工程技术性和经济性,所以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建筑设计师就要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同时及时了解行业动态,保持思维的创新性。

3.3根据自身情况形成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本院校的建筑学专业通常起步晚办学时间短,教师大都比较年轻,实际的设计经验较少,所以在上课前就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同时学校要加强师资水平的建设,学生方面要加强学生自律性的培养。

对于教师来说:首先教师自身应熟悉所要讲解的教材,把握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然后,教师要做到与时俱进,对上课相关的最新资讯和前沿动态有所掌握,及时的传授给学生。第三,分科目形成教研小组,集体备课,共同完成课程的设置和课程大纲以及教案。第四,认真辅导和批改学生作业,发现问题及时和学生沟通,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针对性地引导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校方面,也要加强师资水平的建设工作,师资力量决定了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对学校的学术氛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部分三本院校在招聘建筑学专业教师的时候首先是要求硕士研究生学历,目前的社会现状很难引进学历水平和实践水平兼备的设计人才。这就要求学校要加大双师型人才的引进力度,但是以目前的现状来说难度较大,比较可行的是培养自己的双师型教师,将已引进的硕士研究生进行培养,给他们提供学习和锻炼的机会。这样比直接引进的可能性更大,效果会更好,也会降低成本。

对于学生方面,应该对学生的自律能力、自学能力、业务能力等多方面综合培养,让学生形成学习的兴趣和自学的能力,最终形成正确的整体的建筑观,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建筑市场。

3.4借助平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建筑学专业需要很强的实践性,对于建筑学的学生来说在实习单位的实践可以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的建筑工程项目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实际设计和工作能力,了解实际岗位对人才的需求,也让学生对自身有个正确的认识。这样有助于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做出调整,也能让学生及时的形成正确的职业规划。

此外还可以通过学校的软实力邀请省内知名的设计师或负责人,来学校给学生讲解他们所做的实际建筑项目,以及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让学生对建筑设计的运作有个大致的了解,也让学生对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有个心理上的准备,让学生对于自己将要从事的行业和发展前景有个正确的认识。

4.结论

对于三本院校建筑学专业教学模式的探讨还处于初步阶段,教学体系不能仅仅局限于理论层面,还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去探讨和验证。教学体系改革需要一个长期和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需要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还要根据每个院校和学生的各自特点形成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不能一味地借鉴和照搬别的院校的模式。这就需要每个建筑学的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以形成一个完备的适合于三本院校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地方院校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曾磐 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

建筑学专业论文范文5

关键词:方法;哲学;理论思维;建筑理论研究;建筑创作实践

1.0前言

马克思说:“一个民族要达到科学的高峰,不能没有理论的思维”。“李约瑟难题”①的提出不仅让我们感到汗颜同时也引发科学界的深深思考,建筑学界也不例外。中国古代的传统建筑成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但是到了近代,我们不得承认“与我国古代的思维方法不属于同一个流源”②的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建筑理论是落后的。这种从属于理性范畴的东西是近代西方的科学产物。国内学校开不出理论课,设计者设计出的建筑生搬硬套、抄袭模仿、盲目跟风、千城一面。这些不仅使我国的建筑学陷入了“有建筑无学”的尴尬境地同时建筑中的价值判断也在渐渐失落。

另一方面,国内大部分学校培养的研究生走向工作岗位要直接从事建筑生产,在“掌握了理论也不等于真正的会做设计”的意念下,对于论文写作和课题研究往往对于理性的理论指导的要求不高。作为建筑学的研究生,掌握建筑学研究方法不仅是研究设计理论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指导实践的重要途径。

2.0对于《建筑学研究方法》的简单评析

2.1《建筑学研究方法》的内容

笛卡尔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建筑学研究方法》就是介绍这样一种最有价值的知识的书。这本书2005年由王晓梅翻译,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这是面向攻读建筑学博士、硕士、学士的高年级学生、专业建筑师、研究教员、景观设计师等所有建筑学相关领域专业和研究人员的一本关于“研究”的实用指南。旨在广泛全面地为上述人员提供介绍性的指导和有效的切入。

作者琳达·格鲁特和大卫·王将全书共分两个部分:建筑学研究的领域以及七种策略研究。

2.1.1建筑学研究领域

在“建筑学研究的领域”这一部分中,第一章首先提书中所讨论的范围:出什么是建筑学研究和建筑学研究的必要性。在此期间引入哲学概念——认识论和方法论,从而使读者站在了哲学的高度上,培养基本的哲学修养③。在研习这本书的过程中,具有了更广博的视野;同时也介绍了这本书的整个框架,使读者心中对本书的体系有了直观清晰的印象。

第二章中提出了“探索体系”这一概念,告诉我们不论从事任何研究活动的认识论,都是以这一概念为基础。这一章中引入了多个研究方法中的名词,如“知识体系”“范式”这两个词表达的是一种世界观的概念,仍旧把读者带到哲学层面的高度。其中“两分范式”是由朱利亚·鲁滨逊提出的。她认为 “科学”和“神话”可以用来描述两种知识体系,常见的描述两分范式的说法也就是“定量”和“定性”的关系。前者“基于对一些可以量化的现象的掌握”;后者 “基于一些不能量化的证据,可能是文字的、实验的活工艺的”。两种模式体现了不同的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假设。下面提出的“三分范式”(如右下图所示)也属于哲学中认识论的问题。三分模式包括后证实主义、自然主义和解放主义。后证实主义建立自然科学的实验模型;自然主义强调“脱离价值取向的绝对客观”,忽视了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之间的互动关系。接下来又介绍了这三种制式体系的质量标准。

第三章“文献回顾”实际上是对目前国内研究生来说,是最为熟悉的一种方法。章节中系统的阐释了文献查阅的方法、用途、通用技巧、查阅资源以及推荐的查阅方法,非常有实用价值,尤其是关于查阅技巧一节,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大量的搜索引擎、相关建筑学网址以及如何使用大学的研究性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

第四章“关于方法的理论”,由一个木版画的例子引入“主观思考”和“关注对象”解释了理论的产生。接下来从理论的定义(用特定的信念和价值观说服别人),理论类型(绝对理论和标准化理论),理论规模(有大型、中性和小型理论之分)的角度,比较系统和抽象地介绍了什么是理论。

第五章“与研究相关的设计”是笔者的重要关注点之一,探讨的是建筑理论研究和建筑创作实践之间的关系。作为建筑学专业的研究生,我们将来会从事“产学研”相结合的工程项目中。本章从一个婚礼的案例出发,详细介绍了一种“生成性设计”的分析研究过程。既从哲学上区分“设计过程”和“研究过程”是两个不同的过程,承认“设计”和“研究”这两个领域属于人类理性活动的不同区域,同时也力求跨越而这之间的鸿沟。认为研究可以在各个方面支持设计。第四章和第五章是接下来的第二个部分中将要重点阐述的七个策略的入口。

2.1.2七种研究策略

第二部分“七种研究策略”也就是从第六章开始,每章介绍一种研究方法,全面系统地介绍“解释性历史研究”、“定性研究”、“相关性研究”、“实验性和准实验性研究”、“模拟和建模研究”、“逻辑论证”和“案例研究和综合策略”七种研究策略。每一张都采用相同的结构进行介绍:用一个真实的实例作为导论引出研究方法——研究策略——研究技巧——结论——推荐策略和读物。两位作者旁征博引,运用大量的理论和案例阐述了各种研究方法。第六章“解释性历史研究”一章中,在除上述的研究方法、策略、技巧的归纳外,还多出提到哲学的概念,如“时间”文中提到“一个单独的主题常陷入一个他不能理解的更大的时代精神之中”,这就说明了历史性研究的认知论这个前提。在公共意识和人类个体意识这个论述中,文中提到“公共意识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这一整体与局部的哲学认识,同时这也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在“对特定时间中的风格统一性的解释方法”一节中,作者用黑格尔的观念“公共精神以物质形式表达自己”来表达自己关于物质和意识的哲学观点。而“哥特和他们作品的研究”一节中实际上对应哲学概念中的群众观点。定性研究,中的访谈、调查、观察为我们所常用。“相关性研究”其实是离我们最近的一种研究方法,文章开头也给出了具体的广场的案例,分析多个变量对于一个因变量的影响。相关研究的案例中提到纽曼“可防卫空间理论”其实

在我国的具体实践中就有这样的例子,如:都市实践在深圳的实践项目“土楼公社”。“模拟和建模研究”实际上在我们的学习中也非常常见,如专业的分析软件eco-tect,清华斯维尔在风环境,日照情况等具体方面都有非常专业的软件。建模方面sketch up,outocad,犀牛等也非常常用。文中提到了模拟危险事件中涉及的伦理问题,比如印度影片《宝莱坞机器人之恋》就反映到了这个问题。

2.2《建筑学研究方法》的一些不足之处

一些章节过于晦涩难懂。书本将所有方法进行了归纳,但是缺少演义,虽然有大量的例证,但都是就题论题,现实中的问题是综合的也常常遇到多种分析方法,比如在婚礼设计中提到了几种分析方法,但是不够系统。尤其是对于“逻辑论证”这些章节应有具体的设计说明。分析人的主观感受。虽然在第五章中提到了POE这套评价体系,但是它涉及的是设计后人的参与和感受。人应该作为设计对象的主题,与环境发生关系。④没涉及到人的感受,正如三分范式中的后证实主义承认的,通常运用于自然科学的实验模型,当研究设计人的时候就不适用了。本书的一些理论是由外国人基于外国的情况提出,具体到分析中国的问题会有空间上的局限性。

3.0《建筑学研究方法》之外的方法

建筑学研究方法为设计研究提供了依据,建筑设计中设计的问题是多方面甚至是多学科问题的综合,并不是所有问题都是因果关系,也并不是研究好各种矛盾之间的关系就能有好的设计,正如“设计与评价”一节中说的:“设计是一个可以学习的过程——但学习并不能保证好的设计”。因此,设计方法绝不仅仅限于书中所提到的几大类。赫尔佐格设计的德国高铁纪念公园,是在做了大量的设计和研究之后触动心灵的一刹那的灵感的激发。将逝去的生命用另一种生命形式——树来取代,使遇难者的家属找到情感的物质形式的寄托。这样的设计几乎不可能只掌握具体的设计方法就能做出,更源于设计者深切的人文关怀和天才的想象。想象力也是重要的方法⑤,而且是不可复制的方法⑦。

另外一方面,在不同的时空下,方法也是发展的,不同的时空下,有些方法会出现它自身的局限性和滞后性。尤其是步入后现代的当代,受多元文化的影响,更没有一种方法可以作为固定的范式。如库哈斯设计的中央电视台总部新大楼,作为一种“奇观建筑”的出现,“历史不再被认为能对建筑物本身提供确定性的解释,理论也不再能为实践行动提供工具式的辅助”⑦。这恰恰就反应除了方法需要不断的学习,保持一种学习方法的状态时建筑学研究最好的方法。

4.0结语

通过方法,神学,玄学以及建筑艺术神秘主义和“不可知论”可以休息了。所以吴良镛先生提出“提高全社会的建筑理论修养”⑧不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即的事,而是作为每一个建筑学人都可以并应该掌握的。我们应该相信理论是对实践有重要意义的,这本书激发我们去寻找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转换,值得深思。

参考文献:

[1](美)琳达·格鲁特,大卫·王著.王晓梅译.建筑学研究方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阎凤祥.诗意栖居——重读建筑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3]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4]田利.方法的意义——作为建筑师研究指南的《建筑学研究方法》评介[J].建筑学报 2006(11):39-40.

[5]肖立春.关于建筑学的理论与研究 ——读《建筑学研究方法》有感[J].华中建筑 2007(02):21-22.

[6]杨健,戴志忠.规划·模型·建筑学研究方法——构成性与生成性辨析[J].新建筑2010(01): 62-66.

[7]和谐人居环境的畅想和创造——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建筑·规划)论文集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解释:

①李约瑟难题是个两段式的表述:第一段是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第二段是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

②彭一刚在《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中指出:“分析的方法是从属于理性的范畴的,它是近代科学的产物,并且又是从西方传到我国的。他和我国古代的思维方法不是属于同一流源。”

③吴良镛先生在《人居环境科学导论》第98页指出“科学工作者需要有基本的哲学修养”

④Team10在上世纪60年代就提出应关心人与环境的关系,并有“人+自然+人对自然地观念”的公式

⑤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因此想象力也是重要的方法。

⑥《诗意的栖居——重读建筑学》第235页:《广义建筑学》中:“艺术的价值在于如何驾驭想象力”技术可以复制,但是艺术是不可复制的。

建筑学专业论文范文6

【论文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永恒建筑学课程设计实践性教学环节提出新要求,要求培养的学生具有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本文主要阐述房屋建筑学实训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实践。

实训是什么?实训是内容最丰富的教科书,实训是实现创新最重要的源泉,实训是贯彻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场所,实训是完成从简单到综合、从知识到能力、从聪明到智慧转化的催化剂。

实训教学是房屋建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价当代大学生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实训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纵观当今时代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实践环节在个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房屋建筑学》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建筑工程类的专业基础课,其掌握程度对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直接影响。然而,很多学生感觉该课程的学习难度大,往往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却收效不大,这是由于该课程具有内容多、综合性强、实践性能力要求高的特点,单纯地死记硬背只能是事倍功半。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建筑构造和建筑设计原理两大部分内容,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具有从事中小型建筑方案设计和建筑施工图设计的初步能力,并为后续课程(如《钢筋混凝土结构》、《地基基础》、《建筑施工》、《建筑工程概预算》等)奠定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

房屋建筑学实训教学,是对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构造层次、构造做法的认识实践过程,是将建筑方案设计过渡到建筑施工图设计的一次尝试,使学生了解建筑设计原理、设计方法,使学生了解建筑构造与建筑实体的密切关系,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建筑师的基本素质,并加深对建筑构造设计,即建筑施工图设计工作的认识。因此,实训内容包括:了解设计前期准备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学会利用建筑设计专用软件绘图;掌握绘制建筑施工图纸的方法和技巧。

21世纪的教育特征是以培养学生实践和创业能力为重点。房屋建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与实际联系密切,因此要紧密联系实际,尽量增加实践性活动,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房屋建筑学实训的目标:房屋建筑学实训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进行的第一次实践,是将其所学的房屋建筑学知识和建筑制图、建筑材料等课程结合起来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又是后续课程的基础。同时,房建实训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过程,是将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集训。在实训中,采用真题假作,让学生逐步接触实际工程,增强工程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转贴于  那么,房建实训应给予学生什么呢?

为学生提供综合性全方位的训练建筑是一个工种复杂而又相互协调统一的有机整体。它需要建筑、结构、设备等的配合。因此,房建实训也需要构造、设备、经济、施工等许多课程的知识都纳入到房建中。为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在房屋建筑学教学过程中,安排一周的认识实习。在五天的时间里,针对建筑类型、结构形式、施工工艺等内容,组织参观砖混、框架、框剪等多类公共建筑,以及单层、多层的工业建筑等。学生参与评图。评图是对学生设计成果的检查评定过程,如果没有学生参与,只是给出一个概括的分数,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提高。利用讨论式评图,可起到评定和促使学生提高水平的双重作用。对一同学的作业大家一起讨论、分析,并汇总意见;指出设计中的优点和不足,以及提出改进的建议。这样做,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思维能力,也锻炼了交往、表达等综合能力。最后由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成果和设计过程,谈设计体会;指导教师进行总结,肯定长处,提出问题,指出改进方向。有条件时,将优秀成果予以展览,以利学生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还将部分好的作业留下来作为范图为以后的学生参考。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产业部门,国家的发展需要建筑业的发展,而建筑业的发展依赖于学校输送大批的建筑方面的应用型人才,这正是房屋建筑学专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正是我们探讨房屋建筑学实训改革的宗旨所在。

房屋建筑实训是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初次接触设计,由于缺乏了解,难以进入是普遍的现象。教改的重点应放在指导教师的精心策划上,通过循序渐进的指导,使学生渐入佳境,步入专业学习的正确轨道。通过对《房屋建筑学》实训各主要环节的问题分析和学生在设计中存在的心理状态分析,提出了搞好《房屋建筑学》实训的改革措施。随着时代的发展,那些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大学生更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如何让学生通过《房屋建筑学》实训,使他们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一直是值得思考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房屋建筑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李必瑜.建筑构造[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