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期末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职学生期末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职学生期末总结

中职学生期末总结范文1

关键词: 中职教育 考核制度 改革

一、中职教育培养目标

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符合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既有必要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中职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1.注重岗位能力的培养。

中职是为培养某一具体岗位的专门人才为目的,要求毕业生了解这一岗位,具备这一岗位进行熟练操作的技能,也能解决本岗位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2.强调课程教育的针对性。

中职教育的课程教学围绕国家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技能训练为主线、相关知识为支撑,较好地处理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切实落实“管用、够用、适用”的教学指导方针。课程的设置是以各专业需要出发,以国家职业标准为要求进行讲授、考核与评定。

二、当前中职教育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

1.考核内容和目的不明确。

考核内容侧重基本知识掌握的程度,注重基本知识的再现水平,忽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的考查,存在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传统的中职教育把教学过程看成是教师在课堂上系统传授知识,实现“教――学――考”过程,多年来一直沿着这种教育模式。在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考核方面,则一切就简,以减少教学经费的开支,导致学生从思想概念上形成了重理论、轻实践的误区。

2.考核风气不正,形同虚设。

由于教学目的不明确,学生素质低劣,学风不正,加上主要以期末一次闭卷考试决定一学期的成绩,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传统的考试平时占30%,期末占70%,全班命一套题。这样容易使学生钻空子,舞弊现象层出不穷,考风败坏。一些学生考试靠别人帮助和舞弊,考完试后还不知考的是什么,辛苦了老师的命题,浪费了学校的纸张油墨。在这种考风下,考试形同虚设,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这也是中职教育质量下降的原因之一。至于技能训练方面的考试,由于资金不足,无资金购买材料,正所谓无米之炊,就更谈不上什么动手能力的再现。资金制约着中职生能力的发展和全面素质的提高,这也是当今中职毕业生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作岗位需要的原因之一。

3.考核形式单一。

传统的考试,大都是闭卷,形式单一,且因受考试时间和形式的制约,考试题型就是常见的填空、选择、计算、作图、问答等,命题涉及的内容往往偏重书本知识,偏重记忆性和空谈性知识,缺乏对学生灵活掌握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和综合素质能力的考查。

4.成绩评定以偏概全。

中职考试成绩的评定以期末考试为该科的主要考核评定标准,作业、平时表现和测验所占比例较少,大部分学校是7:3,即期末占70%,平时占30%,有的学校是6:4。学生为了不挂科补考,往往不择手段舞弊,使得平时学习努力的学生成绩平平,不学的反而能考出好成绩,考试结果不能反映出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和水平。而这样的成绩评定则以偏概全,有失偏颇。

5.考试时间安排不合理。

考试时间一般安排在期末或学科结束时,致使学生只注重期末不注重平时,只注重考分不注重自身能力。学生为分数而学,为分数而考,考后老师忙于阅卷和评分,而学生则轻松地玩,师生往往不见面,不能对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进行分析和总结,使得学生没有改进方向。

目前中职教育一直沿用的这种考核方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和反馈作用。而教师明知道这样不合理,但学校的规定只有遵守执行。

三、改革中职教育考核制度的建议

1.更新传统的考试观念。

考试考核必须与中职的培养目标相统一,紧紧围绕培养合格的应用型、动手能力强的技术工人这一目标,鼓励教师敢于“标新立异”,大胆进行考试内容、方法的改革与探索。还要采用多样化,有针对性的、实用性的考核方式,从而通过考试、考核强化应用训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2.考试内容应加强能力测试。

考试内容应既能反映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情况,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考试内容所涉及的知识要有非确定性、开放性和复杂性特征,加强学生理解、分析、应用、创新的综合能力测定,以及学生综合能力和真实水平的考核。

3.命题模式多样化。

必须消除传统的命题模式重概念、大面积、大章节,从书本中来到书本中去的弊端。考试不仅仅是闭卷和开卷两种形式。如可以给学生一个具体的任务,从识图到编制工艺程序,到完成整个操作过程,从而综合测试出学生的专业水平。因为识图可测定学生掌握机械基础及机械制图的情况,教师可通过编写工件的加工工艺程序让学生翻阅资料、数据,达到自学和复习的目的。针对学生作出的书面答案,如果增加答辩的环节,就可以有效地抑制肆无忌惮的抄袭现象,使学生安心于全面复习。

最简单的工件制作,都有它最佳的工艺流程,所以工艺课可以让学生编制工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是提高动手能力的最好的理论依据。传统的考试与实际分离,使得学生对今后的工作内容、技术数据、工艺装备及工具、设备如何使用含糊不清。因此,命题可针对个人或几个人,同一个班级、同一次考试可以命不一样的题,不在乎题量多,而在乎涉及面要广。命题要有代表性,这样虽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但比传统的考试效果好得多。这样考试灵活性大,让学生独立承担某项任务,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还能改变以作弊为主的考试风气。

4.成绩结构多元化。

不论哪种考试模式,成绩结构的多元化都是科学、全面地考核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技术手段。要把学生的课程学习成绩分解为多个方面,从不同环节、不同阶段、不同角度,系统地、综合地评判,改变过去一考定成败的做法。具体有课堂出勤率、课堂表现、单元练习、随堂测验。这些平时看似简单的做法,实际上最能反映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将考试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将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纳入到考核成绩构成的范围之中,有利于引导学生及时复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评判中要公平、公正、科学地评价每一位学生。

5.重视考后的讲评。

通过集中的训练复习,考完试后教师应及时对答卷进行集中的和单个的讲评。考后讲评使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对学生影响最深,效果也最佳。教师也可以从考卷中找出规律,找出今后在教学中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讲评是师生参与教学实践的一种活动方法,是实施教改的一个重要环节。

四、结语

新形势下教学考试改革势在必行,而针对人才全面培养的新的教学理念,课程考试改革也势在必行。把教学和考试有机地结合起来,能推动教学改革深入发展,促进和保证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立军.高职院校考试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0,VOL7,(4).

中职学生期末总结范文2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当前我市中职学校学生的数学文化基础较薄弱,学习兴趣低,甚至丧失学习信心,对数学表现出厌恶甚至恐惧,从而导致上课睡觉、看小说、玩手机等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时常发生。对于学生而言,长期的低效学习和无效学习,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困惑和失望,产生厌学情绪。学业的失败又影响到学生自信心的建立。中职学校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方法、模式等没有充分考虑职业学校的学生特点及专业特色,基本沿袭普通教育的模式和思路,使得职业学校的数学课教学出现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投入多,效果差,不利于教师教学积极性的发挥,长久下去也影响到教师自身的成长。

(二) 研究的意义

中职数学课的有效教学是全面提高中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关键之一,通过实验研究职校数学的有效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1. 中职数学课堂实施有效教学, 顺应了当今信息时代效率至上,效率就是生命的需求,是中职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数学课堂实施有效教学, 能把教师从大容量灌输知识和学生低效率学习的疲劳中解放出来,能将教师和学生都从应试教学的传统模式中解放出来,课堂有效教学的不断推进, 必将促进数学课程教学效率的提高。

2. 中职数学课堂实施有效教学, 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中职教育的实质是一种就业前教育, 是一种着眼于适应未来社会对高素质职业人才需要的教育模式;数学课堂实施有效教学, 不仅能促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得到有效积累, 能力得到最优发展, 还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非智力品质, 提高心理素质。

3. 中职数学课堂实施有效教学, 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数学教学有效与否是与教师的教育素质、教学艺术、个人品德和职业道德修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因此如果不断倡导和鼓励教师探索有效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那么教师也会不断重视自身能力和知识水平的提高。

二、课题的前期准备

1. 首先进行课题组研究成员分工,许锡铅(广东省数学骨干教师、陆丰市数学优秀学科带头人)担任课题负责人、组长;欧振参老师负责中职学校专业数学有效教学实验研究、任课题组副组长;庄文华老师负责中职数学有效教学的实验研究的子课题研究、并负责组织“我心目中的数学课”学生交流会;简秋辉老师负责中职数学有效教学的理论研究;饶景老师担任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有效性现状调查与分析。

2. 实验确定了中职一年级和中职二年级学生为对象。准备了各种资料与器材,并拟定了具体的实验方案和开题报告。

3. 确定研究实验方法:(1)经验总结法这是教师可以常用的方法。关键是要能够从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改进自己的教学;(2)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改进工作,解决教育实际问题。行动研究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模式基本是: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即总结评价);(3)调查法 :同样是为了了解事实情况,分析事实情况,得出结论,证实某种问题,以便改进工作(包括改进研究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包括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了解事实情况、分析情况、认真研究,得出结论,寻找解决办法或进一步研究的方案;(4)文献法:广泛收集整理文献资料,如经典书籍、名人格言,以及课程标准推荐的书目,为学生阅读提供具有时代性,创造性的正面教材;(5)资料收集法:深入班级,深入学生个体,对学生现状进行调查,利用不同的资源进行收集,找准问题所在,明确研究对象。(6)学生带动法:通过一小部分学生先学、先走,再带动、感染他周围的学生也来学习。

三、课题实施进展过程

课题的实验在步骤上分为以下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12年5月至2012年7月。主要组织理论学习,确立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制定计划,立项申请。

第二阶段: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课题研究和实验过程。开展中职数学学生学习心理调查,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现状。召开研讨会,对学生存在的数学学习困难表现形式进行分析研究。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课题实践活动,并召开经验交流会。

第三阶段:2014年9月至2016年4月。收集、整理实验资料,总结及撰写实验报告、心得体会、论文。课题组写出实验研究的全程报告和收集有关数据、教案、课例、体会、论文等向上级汇报。

第四阶段:2016年4月至2016年12月,将课题研究和实验成果进行推广。

四、课题实验的实际措施

1. 建立以学校教导处为领导,课题组成员为骨干,班主任为基础的组织体系,形成多方人员共同参与的教育网络,在每节数学课堂的教学中了解中职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

2. 备课首先“备学生”。根据学生的特点,发挥学生本身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寻找最佳的教育方式和方法,通过课堂对学生的了解和分析,从中了解掌握学生阶段性的学习心理的变化;再通过学生对课堂的反馈,从中反思可改进教学细节和方式方法。最终在不断创设与学生心理需要同步的情境中,唤起他们学习和了解数学的热情。

3. 举办“我心目中的数学课”主题学生交流会。课题组举办“我心目中的数学课”学生交流会、专题公开课等活动,抓住每一个有利机会,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进行研究,以活动为契机,以实验研究课为载体,精心组织,凝聚全组之力,构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促进学生共同发展,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探索中职课堂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每次实验活动后,教师带着反思听取同仁点评,及时进行反思撰写,以领会课堂教学的真谛,每次互动交流,教师都有自己新的看法和想法。实验教师带着问题、质疑,听同行点评,明确学习新课标,不仅是了解,更重要的是理解和贯彻;要灵活使用教材,不仅是抓住课本的关键,更重要是适合学生发展的活动场;要突出学科的特点,不仅要有中职专业化教学,更重要是创造性地启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亩提高教学效果。

4. 召开实验课集体备课专题会。课题组成员研究、评议实验教案,集体讨论并提出了切实实效的建议和看法,最终整理出集体意见,对教案作出修改,丰富和完善了教学思路,积累了更多的教学建议。

5. 开展“中职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中职学生数学学习心理”“中职数学学习心理与教学研究”等专项实验调查活动。首先,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在校中职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心理状况,准确掌握学生在学生数学产生分化的原因和对数学学习的心理感受,寻找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其次,利用学生交流会的座谈和交流,师生间坦诚相待,沟通交流,学生敢于自由表达或提出建议。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成效

参加实验的教师,无论是在理论研究的学习还是实践经验、教学效果都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和进步,尤其可喜的是通过实验我们对改善中职数学的教学有了更具体的方法,参加实验的班级、学生在数学教学课堂上的知识接受度和自主兴趣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1.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实验组从我校中职各专业中随机抽取了15个班级作为实验班级,共550名学生参与其中。在实验期间,科任教师在实验班严格按照课题实验要求和步骤进行教学,并时刻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及时总结实验情况,经过实验,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明显提高,实验组教师在上课中学生的参与度明显提升,从学生的作业和期末测验情况上看,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实验班级期末考评成绩较上学期提高了13%,而实验班级较非实验班级同期期末考评成绩提高了8.6%。

2. 根据课题开展的实验效果,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目标为主线的目标教学法和现场教学法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创新,归纳出一套适合中职生数学教学的、具有打开学生思维,创造课堂气氛的“唤醒课堂”教学法。

唤醒课堂教学法主要运用在课堂开始之前,课前教师根据本堂课的教学内容,选择贴切学生实际生活的数学案例资源,将中职数学教材中的公式和定义融入到具体的案例中进行分析,运用类比、关联,比喻、夸张等表达方式增添语言趣味,形成教学风格,使学生迅速融入教学情境中。

愉快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并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教师丰富的语言表现形式能帮助学生展开联想,开启学生脑部的思维模式,由此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课题开展期间,本课题组成员经过对“唤醒课堂”教学法在实际课堂中的实施情况分析总结出如下操作步骤:

(1)备课准备:任课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利用网络等多种途径搜索鲜明的数学应用素材;

(2)课前五分钟:教师利用提前候课的时间,了解班级学生的课前状态,通过与学生交流的方式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前氛围;

(3)导入阶段:运用鲜明的生活新闻实例创设情境,导入授课内容;

中职学生期末总结范文3

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本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宗旨,遵循教学目的的要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最突出的特点是讲课开始于实践,从实践中提出问题,通过分析发现规律,提炼理论,然后使理论回到实践,应用理论去指导实践。作为会计教师,应注意充分运用案例来解释深奥的理论知识,从而使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显得生动丰富。特别是对于基础较差、理解能力比较弱的中职学生来说,案例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帮助中职生一出校门就能顺利上岗。

二、中职学校基础会计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

(一)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

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基础会计作为该学科的入门课程,其内容比较抽象、难理解,对于从未学过会计的中职学生来说,要理解这些概念、方法还是有很大难度的。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理论就谈不上实践和运用,案例教学法对于解决这一问题,提高教学效果,无疑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它使掌握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在实际的案例学习和分析过程中,通过精心的准备和讨论、归纳,使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都得到质的发展,这就为学生拓展理论知识,走向实践迈出了一大步。

(二)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中职学生生源的普遍下降,作为入门课程基础会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理论难度,而且教材偏重理论,这加大了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的困难,也使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讲课时照本宣科,会使知识更难以消化。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它的真实性,由于教学内容是具体的实例,加之采用是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易于学习和理解。所以,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时刻把理论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使思维经常处于活跃的状态,学生不仅容易接受,还会留下较深刻的印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三)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培养一支综合素质全面的教师队伍

中职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型实用人才,学生一走出校门就能上岗,这就要求中职会计专业教师不但要有良好的专业理论,还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能对课程内容以形象直观的形式进行讲述,使高深的理论通俗化,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要想在案例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考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对案例所反映的理论知识就要有深刻的理解,并具备全面的知识结构。在引导和组织学生思考、讨论、总结的过程中,又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组织和互动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各种不同案例的研究和探讨中,又提升了教师的科研能力。所以,大力推进会计专业的案例教学,对于教师队伍的建设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三、会计案例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案例教学法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入实践中的一些典型案例,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便于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最终达到学习目标。特别是在讲授基础会计这一入门课程时,将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作为案例引入教学,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案例教学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一)口头描述案例

在讲授基础会计中账户的四个数量指标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时,因为账户借贷方表示的内容不同,初学专业课的学生被期末余额公式搞得很糊涂。于是,在教学环节中笔者设计了如下例子:9月1日开学时,小明从家里带来现金500元;9月15日,爸爸来学校看他给了现金1000元;9月20日,他花了现金300元给饭卡充值,请问到9月30日他还有多少现金?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月初的500元为9月的期初余额,15日收到的1000元为本期增加发生额,20日支出的300元为本期减少发生额。至于计算对学生来说只是简单的数学问题,通过学生的分析、讨论可知月底剩余现金=500+1000-300=1200元。这个数字就是9月的期末余额,又是10月的期初余额。进一步引导学生用文字表示上述公式,可得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教师又再次启发思考:由于账户的性质不同,所以每一个账户的借贷方表示的增减情况也不同,请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期末余额公式还可以怎么表述?学生展开讨论:资产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所以资产的期末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而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的性质跟资产刚好相反,为借方表示减少,贷方表示增加,所以权益账户的期末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账户的四个指标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常用的概念和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填写账户并计算出它们的期末余额。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这是一个通用公式,适用于每一个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但是因为每一个账户借贷方表示的内容不同,所以在具体公式上我们可以用借方和贷方去取代公式中的增加和减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先熟练掌握账户的结构这一内容。通过这个案例分析,学生将简单的数学计算和会计知识结合起来,很容易就掌握了账户相关的知识点。

(二)运用多媒体方式呈现案例

在讲解“会计收入”这一重要概念的时候,很多学生觉得“收入”这一概念他们很熟悉,不存在什么难点,却不知道“会计收入”和我们平常所讲的“收入”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并不是收到钱就是收入,还要区分是否属于企业日常经营所产生的收入。笔者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形象地展示了某流通企业的几种收入情况:有罚款收入、销售产品收入、出租柜台收入、提供修改服装服务收入等。多媒体设备展示的画面形象生动,引起了学生一阵阵笑声,播放结束,笔者提出问题:刚刚展示的收入哪些才是“会计收入”呢?学生开展了激烈的讨论,结合课本上的概念,最后得出结论:偶然产生的罚款收入不属于会计收入,其他几个则属于会计收入,它们分别是销售产品、让渡资产使用权、提供劳务取得的企业日常经营所产生的收入。多媒体教学用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声像手段把案例中所包含的各方面的信息更全面、更逼真的呈现给学生,既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有利于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三)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讨论案例

中职学生期末总结范文4

【关键词】中职学校经济法教学

一、重视度问题

中职学校与高中学校不同,无论国家、社会或家长等各方面的重视度远不及后者。虽国务院、教育部和政府大力改革与支持中职教育事业,国内外仍普遍存在对中职教育的偏见,认为中职教育是二流教育,各方面支援仍比高中低。

再者,中职学校针对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开设的主课多为商贸、计算机、艺术、外语类,我校区仅有会计系、外语系、学前教育系、计算机系、工商管理科(原商贸系)、制造工程系,并无独立的法律系,故法律课程在中职学校仅为选修的基础课程,受重视度明显低于其他专业课程。

二、教材的问题

(一)每学期选用的教材不同造成师生困扰

笔者自任教以来,几乎每学期都换教材,造成备课负担是其次,造成学生困扰是重点。2008级及2009级的学生曾问我:“若不同校区选用的教材不同倒情有可原;但为何同一个校区同一个系同一个专业同一门课程同一名教师授课的班级却用不同版本的教材,究竟哪本教材才符合中职学校的教学大纲?”当时我解释:“请以授课老师的课件为主,无论教材怎么变换,我校区法律类课程的教学大纲不会有大变动,换新教材后只会针对新增部分修改;无论我给哪个年级哪个系哪个专业哪个班级上课,都以各位老师均可共享的课件为主。”鉴于我是新老师,故有学生又问:“您是新老师,凭什么让我们相信新老师做的课件而放弃相信教材?”明显,学生们对新老师的不信任、对新教材的不适应,都是授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摩擦。当时我的解释是,每个学期期初和期末,各系各任课老师都要开会研讨和总结任教课程的情况,其中就包括课件与授课内容的中心思想,如有违背教学大纲的内容,是不可能通过研讨会一致意见的。

事后我向本校区教务科部门反映了上述问题,该部门积极于与各校区联系,最终在三校合并的大趋势之下,确保首先解决2()11级材的问题,让新年级减少上述困扰。

(二)推荐适用的教材

笔者自任教经济法以来,先后接触到的教材有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胡基、邓连文《经济法基础》第6版;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经济出版社袁绍歧《经济法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马淑芬、王靖《经济法基础》;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王永吉《经济法基础》第6版。在这几个版本的教材中,有的篇幅较散,甚至出现错误的知识点会误导学生,故在任课时必须纠正。在使用上述版本教材中发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马淑芬、王靖《经济法基础》教材较适合中职使用。现三校虽已合并,但因大校在建的场所问题,各校区仍在原区域上课,故要真正做到教材与资源统一,估计要等到三校区合流至同一大校时才能圆满完成该任务。

三、课时与授课内容的问题

我校区开设经济法课程的系部为会计系、工商管理科(原商贸系)、外语系,针对各系不同的专业与就业趋向,虽为同一门经济法课程,在授课过程也要注意侧重点的小变动。如劳动法、合同法、公司法、诉讼与仲裁法适用于各系各专业班级,商贸系和外语系还可讲授工业产权法,会计系还可讲授会计法、税法;但因各学期的课时为17~19周(即一周有2~4课时,17~19周共有34~76课时),根本不可能完成整本书的章节,故每学期都会出现压课与遗留章节的情形,惹来学生不少抱怨:

一是认为压课属于赶鸭子上架的教学方式,中职生原在初中并没接触过法律类课程,对于很多法律术语的理解有困难,而经济法章节之众多,让学生们学习起来已经非常头疼,若任课老师光顾压课赶速度而忽略了学生的吸收程度,就算一本书全部讲完,对学生而言等同没学;

二是中职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比能读高中、上大学的学生有更重的经济压力,若学生发现一本书到期末时还有很多章节没讲解会投诉学校骗学费和教材费,甚至投诉任课老师不尽职和不专业。

四、师生的问题

(一)无心听课

如上所述,三个校区均无独立的法律系,而中职生对枯燥又有难度的法律课毫无兴趣,重视度也远不及其他专业主课。故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得想尽办法调节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往往要比其他主课老师付出更多的耐心与精力。另因受到三校合并的影响,毕业班大部分渴望提前就业、一年级还没完全进入状态学习,无心听课率明显比上一届高。

(二)作业、课外实践与考察情况

因法律类课程不是主课,故要求每学期平时作业次数为3~5次,期末形式为考察。为巩固学生的知识。笔者一般要求重点章节至少做一道案例题,可选择书本现成题或课外案例题;例在讲解合同法时,会针对合同的效力出1次案例分析,在违约责任的知识点上又出1次案例分析。因法律类课程有一定难度,故在授课时还应做到:

1、针对学生们排斥法律课程问题:

模拟学生的思维、用通俗的语言、关注的时事新闻去讲解各知识点,多利用视频案例教学授课,多用身边人举例会让课堂气氛更活跃。

2、针对学生们课后不复习的问题:

多在课前反复强调各重点;多在课堂上惯用提问式教学和选做简单练习,开拓学生的法律性思维与思考能力;做用图表总结,利于学生吸收;自费买小奖品奖励每次作业、提问与考察第一的学生,树立学习榜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笔者一般布置5次平时作业、1次期中测试卷和1次期末考察。各系完成作业率较高,但综合性开卷测试的通过率仍比预想中的低。此外,笔者在本学期发现,配套教材的习题难度大部分超纲,低分率大大打击学生的自信,故笔者拟往后章节只选用适宜的部分习题,不足的在课外寻找难度与重点均配套的练习。此外,因响应大校开源节流的响应,原本期末作业形式为试卷形式,因考虑到复印的经费毫无着落,故统一改为减少题目数量或手抄题目的形式进行考察,不利于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

2011年上半年,笔者率先组织201004班、201005班、201006班3个会计系的班级进行了小型模拟法庭,是三个校区首次课外实践活动,虽有不足之处,但的确让学生们在各个方面得到了锻炼;2011年下半年,笔者又组织会计系201025班、商贸系201020班、外语系201015班进行了大型的跨系模拟法庭,本次课外活动吸取了上次的教训,事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也赢得各部门的支持与援助,锻炼了学生的演讲与口才、搜索证据资、整理资料、写稿、法律性思维、手工创造、礼仪接待、组织策划、会场布置、秩序维护、自信等能力,让各师生明白法律存在的意义,深刻体会到团结与协调的重要性,将教学理念彻底贯彻到实践当中。举办这两2次实践活动的最大意义:因考虑到活动的经费毫无着落,故这2次活动亦有受限的地方,如户外参观实际法庭环节的取消。故笔者组织学生手工做邀请函、身份牌、国徽等道具,担任法官、律师、证人的选手借穿礼服或便服出庭,尽可能不花一分钱,让更多的学生“环保”开庭,挖掘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乐趣。

(三)教师的被动心态

因中职教师和法律课程不受重视的原因,再加上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还有经济法课时紧张与任课老师紧缺的对比关系,往往造成教师的被动心理。再者,同一门课反复讲授几次以后,心理容易产生松弛感,往往忽略了在教学方式上的创新及教学内容上的补充,忽略了自我挑战的必要性。

五、完善各问题的建议

下学期三校人员、教材、场地等资源完全统一后,应先优先解决教材、课时、教师、教学经费的问题;相关部门除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外,应考虑同步积极调动法律类课程教师的积极性。日后如有条件,望学校多举办各种实践活动,学习我校区外教的户外灵活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爬山、逛街、操场上同样学习,提高教学质量,调整课堂授课与实践的比例,让学生更能学以致用,没白教这门课的学费。

[结语]综上所述,在重视维权的当今社会,中职学校经济法教学应受到更多重视,尽管暂时无法开设独立的法律系,不代表各个专业的学生不需学习法律知识;尤其经济法适用于社会每个领域每个工作岗位,不应再被忽视,不应让法律教育只是教育,应保证学生走出学校后,能真正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正确地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才能使得中国越来越强大。

参考文献:

[1]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胡基、邓连文《经济法基础》第6版.

中职学生期末总结范文5

关键词:汽车电气设备;教学革新;困境;措施

汽电设备课程属于中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范围,更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内容包含汽车电子电路以及汽车电器检测等,尤其是现代汽车的良好维护以及生产方面。具体的课程内容包括设备维护、安装工艺、相应的设备工作原理、设备构造等,中职院校的学生学习该门课程之后能够掌握汽车电器构造以及电气电子学等相关的理论知识与技能。

一、现今“汽电设备”遭遇的教学困境初探

现今,中职院校在“汽电设备”课程教学中遭遇的困境主要集中在两方面。

1.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许多教师过度关注理论部分的实际讲解,认为学生学好此课程应该建立在全面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因此授课时,教师多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即教师在讲台上源源不断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滞后的灌输型教学不仅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影响了教学效果,不利于汽电设备课程的长远发展。

2.考核方式滞后

现今中职院校对“汽电设备”专业学生的评价仅仅建立在期中、期末考试上,通过这两个阶段的成绩就对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下结论。显然在这种考核方式下,学生会对学习成绩较为关注,部分学生通过死记硬背课程抽象知识也会取得较好成绩,但是无法真正理解抽象知识,更不用说有效应用于实践了。这种考核方式严重阻碍了汽电设备课程的发展。

二、汽电设备教学革新措施探析

1.多元化授课方式

汽电设备课程的教学革新措施体现在多元化授课方式上,单一的授课方式无法引起学生关注课程知识的兴趣,更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有必要对教学方式予以多元化的改革创新。教师可以增加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如在课前针对汽车电气构造与维修知识制订教学计划,将教学难点以及重点设置为一个个小问题,问题之间具备一定的关联性,教师在实际授课环节中可以将中职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分配单独的思考问题,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自学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起指导作用,对学生自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及时解答或是引导,在小组讨论完毕之后,各个小组选派成员发言,教师在所有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对课程的重点以及难点进行总结,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予以归纳。这种小组讨论型的教学方式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人,给予学生学习主动权。此外教师还可以多增加一些实训环节,汽电设备不仅包含理论知识,更多的是实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融入实验学习内容,告知学生提前预习实验内容,在课堂上教师先演练,学生跟着实训,这种实践过程能够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技能知识,掌握基本技能。

2.关注课程过程考核

汽电设备课程的教学革新措施还体现在关注过程考核上,教师不仅要依托期中以及期末两方面的成绩考核中职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还要把考核集中在日常学习中,如教师可对学生的日常课堂发言以及学习积极性打分,并计入最终的综合考评成绩,还可以将学生日常的小组讨论学习状况以及实验操作状况计入考评中,这样才能够督促中职学生关注日常学习,只有扎实学习才能取得较好的考核分数,才能对学生课程知识以及课程实验和相应课程技能的良好掌握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

总之,中职院校对于汽电设备课程的教学革新需要从多元化授课方式以及关注过程考核两方面进行。

三、结论

综上,社会在不断发展,国家也在稳步前进,新时期国家的长足发展更加需要人才力量的支撑,而人才的培养不仅是大学的责任,更是大专院校以及中职院校的重要责任。要想更好地承担培育优秀人才的责任,这些院校需要深化教学革新,在不同的专业课程中真正践行教学革新,本文将汽电设备课程教学革新作为研究核心,旨在为中职院校的长足发展以及中职学生的进步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

参考文献:

[1]张翠华,王锋,张蕾.中职汽车电子控制类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3(6):53-54.

中职学生期末总结范文6

【关键词】中职护理专业 数学教学 纠错教学法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B-0104-02

中职护理专业学生作为国家的应用型护理人才,在他们走上临床医疗岗位后,必定要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如学会计算具体药物的用药剂量与体重之间的关系等。因此,中职护生学好数学是非常有必要的。但目前经常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数学教学情景却是,教师在讲台上讲授数学知识时,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同学在回应,其他同学都似懂非懂的,处于心不在焉的状态,根本无法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由此,我们采用纠错教学法对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进行数学教学,经过一段时间后,这种方法能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呢?为此,我们以开设数学课程的中职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学生按班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纠错教学法和讲授教学法,期末对学生进行测试及教学效果满意度问卷调查,现将这个调查研究过程进行汇报。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本次研究选取学校2015级护理专业23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班级为单位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其中,护理5班和6班117名学生为对照组,护理7班和8班119名学生为实验组,均为女生,年龄段为15―18岁。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课前数学基础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

对照组采用讲授教学法,实验组采用纠错教学法,具体方法如下。

1.合理设置错题

教师课前根据教学大纲,把学生在预习、作业、练习、测试中出现的错误及时归纳、概括, 选择一些学生容易出错,又不易查觉的知识点,设置错误题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分析问题,找出错误的原因,获得成功的喜悦,提升数学学习兴趣。

2.纠错教学活动的开展

按照数学教学大纲,在课堂上展示教师精心设计的错题,让学生先利用业余时间进行预习,查找相关资料,然后针对错题进行前期的分析与研究。

课堂教学,根据所设置的错解,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间竞赛性讨论,讨论结束后,由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同时鼓励其他同学补充。随后,由教师就各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将错题的要点、难点分析总结出来,同时指出学生的不足与可取之处,引导出讨论中学生未发现的、更为简便的解题方法。最后,布置作业,巩固本节知识及预习新课,教师必须要借助于学生预习的错误和不足,设计下节课教学环节及教学内容。

3.评价方法

采用学生数学测试成绩及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将调查数据统一整理,采用统计软件SPSS 20.0进行数据统计。

理论考试。一学期的教学结束后,参加学校教务科统一命题的理论考试。

问卷调查。调查问卷设学生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知识理解度、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教学方法满意度6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3级评分法: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对学生自我评价进行统计分析。发放调查问卷236份,回收有效问卷235份,有效回收率99.58%。

二、结果

(一)考试成绩对比

考试成绩对比(见表1),结果表明,实验组的数学考试平均成绩及考试题型的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二)问卷调查对比

问卷调查对比(见表2和表3),结果表明,在采用纠错教学法对实验组学生进行教学后,实验组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兴趣提升显著,存在显著差异(P

三、分析

(一)教学目标

传统教学法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主要目的,注重认知目标的实现,而中职护生本身数学基础薄弱,再加上学习方法掌握不当,造成学而不得,容易产生厌学心理。纠错教学法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围绕学生体验设计教学内容,通过诱错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二)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师活动为主(板书、讲解,演示、安排课堂练习),学生跟着教师的思维及要求活动,制约了学生思维、团队合作意识、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纠错教学法则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教师随着学生的思维活动走。在课堂示错时,教师鼓励学生勤于思错,激发其自主思维能力,引导其自主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探讨,让学生在合作中解决问题,最终达到纠错和防错的目的。

(三)教学资源

传统教学法的教学资源完全来源于书本,较为单一。纠错教学法的教学资源则来源于学生学习活动本身,具有多样性、直接性、趣味性等特点,教师通过分析,可以归纳出学生的共性错误和典型性错误,由此形成教师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四)学习氛围

传统教学法中的教师追求的是自己的讲解是否详细及准确,而且教师的讲解用时一般为整节课时的90%以上,学生对此不感兴趣,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纠错教学法则是教师将时间交给学生,充分预留给学生探究错误的时间。同时,小组纠错还可以让学生体验到互助、互纠、互评的快乐,学生自然积极参与到这样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

(五)激励手段

传统教学法一般以考试成绩做为激励手段,这种激励是外在的,学生认同度不高。纠错教学法的激励是内在的,学生是通过“找错、思错、纠错”解决了数学问题后,容易获得喜悦的心理感受,引发学生的共鸣,得到学生的认可。

四、对策

教师要在课堂上适时、恰当地创设纠错课堂情景,以拓展学生思维、想象空间,通过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发言,再由教师总结、讲解,达到纠错引真、欲擒故纵、以假求真的目的。

教师要对学生的错题进行统计、分析、筛选,适时在课堂上进行回顾,刺激学生的记忆与反思,从而达到强化、加深印象的效果。

老师要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易错之处进行拓展与延伸,如采取让学生针对易错点互相出题,互相批改作业等方式,充分挖掘学生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潜能,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五、结论

纠错教学法在中职护理专业数学教学中的实验证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知识传递关系是双向互动的,它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突破中职护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大多数学生都以高的热情来探究问题,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并在活动中表现积极,提升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金东明.基于学生视角的“数学纠错”教学――也谈数学课堂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4(4)

[2]李健民,蒋健敏.新课程视野下数学课堂中的“有意差错”[J].数学通报,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