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

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范文1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71

当今社会人才济济,大学生面临着相当严峻的就业压力,尤其是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给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带来了相当大的挑战。为捕捉学生心理,更好地掌握就业市场需求,合理设计高职学生培养方案,开展系统有效的就业教育,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公共管理系特针对2009届毕业生展开就业跟踪调查。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就业跟踪调查时间自2012年1月10日至2012年2月28日间,采用网络问卷方式,对工商行政管理、旅游管理和文秘(韩语)三个专业10个班学生进行全面细致调查。收回86.2%的有效问卷,其中男生占11%,女生占89%。经过统计分析,能全面了解学生的最新就业情况,明确学生就业期望值和现实差距及学生的收入开支状况,有利于进一步推动系部就业教育措施改革,完善学生就业教育,引导高职毕业生适应社会现实需要。

二、对就业调查结论进行分析

通过此次就业跟踪调查数据分析,结合系部专业特点和就业教育现状,得出如下结论。首先,系部教育优势为学生赢得单位认定打下坚实后盾:系部三年来加强日常专业技能训练和职业资格证书考核,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理论基础;系部学生管理要求毕业班辅导员为学生讲解就业常识,简历制作及面试技巧等为学生顺利找到就业单位打下实践基础;系部引导学生就业心理,指导就业方向,帮助学生做好就业区域选择。其次,学生就业中体现出来的缺失:期望稳定的就业环境和高薪待遇;部分学生就业观念不够成熟。再次男女学生表现出来的就业区别:男女就业观念差别大;男女学生就业开支差别大,女生明显高于男生;男女就业价值取向不同。

(一)实施周密合理的学生培养方案,为毕业生顺利的100%就业奠定基石。

1.加强日常专业技能训练和职业资格证书考核,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理论基础。在被调查的学生中,87%的学生毕业前已经找到适合自己的单位或者毕业后不久就找到工作,他们顺利从大学过渡到社会,体会最深的是学校教育改变了自己一生,特别是系部三年来的"优雅教化"礼仪文化熏陶,让自己很快在单位中脱颖而出。51%学生认为就业前做好心理准备,面对不乐观的工作岗位时依然能坦然面对并信心百倍地通过努力改变,最终走上了管理层。53%学生认为是自己扎实的专业技能保证其胜任工作,得到重用。46%学生感觉到资格证书能证明自己的实力,就业顺畅。

2.系部学生管理要求毕业班辅导员为学生讲解就业常识,简历制作及面试技巧等,为学生顺利找到就业单位打下实践基础。调查中,只有33%学生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相符,很多学生发现自己不适合所学专业的岗位。但他们一致认为毕业前的就业辅导很有用。简历的制作,让他们学会高度精确地推销自己。网上投递简历,让学生减少路途的奔波却增加面试概率。面试技巧的点拨,让学生明白怎么样才能让用人单位短时间内欣赏自己、录用自己甚至是悦纳自己。甚至很多毕业生认为每次就业课只是过眼烟云,到毕业时候辅导员的讲解才让他们用心聆听,受益匪浅。

3.系部引导学生就业心理,调整就业方向,帮助学生做好就业区域选择。38%学生能深刻认识到当前毕业生就业定位不合理,期望值过高,择业过于挑剔。61%学生认为做好迎接就业的心理准备,才能保证今后的理想收入。这是毕业班辅导员就业形势分析的结果,更是系部毕业就业教育的硕果。

(二)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着需要不断深化探讨的问题。

1.学生期望稳定的就业环境和高薪待遇

尽管学生深知就业形势严峻,自身就业定位不够合理,期望值过高,择业过于挑剔。但当真正面临择业选择时,85%的学生依旧选择进入事业单位或国企工作。56%学生在乎单位发展前景,51%学生重视单位稳定程度。这与民族自身积淀的文化底蕴有关,欠缺美国人的那种冒险精神。也与我们父辈心中长久形成的"铁饭碗"观念息息相关。更与当今大学生出生环境相联系。

2.相当一部分学生就业观念不够成熟。

在所调查的学生中,当问及"您所选择的就业地区的原因"时,62%学生回答"发展机会好"。五分之一的学生选择生活环境好。可见,当今的大学生只重视自己今后的享受与快乐,忘却了自己曾表达过的的"报效祖国"、"回馈社会"等宏图远志。

(三)男女毕业生就业现状中存在的差别

1.男女就业观念差别大。81%男生对当今社会的就业形势持乐观态度,而女生只占7%,68%的女生认为就业形势只能算一般。可见男女对就业形势的判断大相径庭。男性和女性本身的社会责任和性格特点决定其看待就业状况的角度。男生承担着家庭主业,勇于挑战,敢于拼搏,相信自己能创造出新的奇迹才能给家庭带来幸福。而女性懦弱胆小,担心失败,悲观的态度明显高于男生。同时,当67%的女生选择就业区域发展机会好时,男生中有50%人看中就业环境和21%人注重人才策略。可见,男女就业考虑上差别很大,女生只注重眼前利益,而男生看中的是长远发展。介于不同出发点,两年的实践证明,男生大部分发展的很好,很多人赚到3000左右甚至更多,而女生只有小幅度的提升,变化不大。

2.男女就业开支差别明显。一般上学期间花销类似的男女生,毕业后反差很大。调查显示,女生开支在800元或1000元的占65%,

而男生50%以上的人只需要500元。女生主要消费在服饰和化妆品上,尤其是化妆品。她们大部分认为自己毕业后除了努力工作外,更多的是要面临婚恋交往。这时候女孩子要适当妆扮下自己。那么靓丽服饰和化妆品必不可少。而男生主要消费在饭桌上,当然大部分还是请女朋友吃饭。同时,专业影响较大,公共管理系全部是文科专业,特别是文秘专业,学生从事的是秘书工作,自然要加强服饰打扮,注重礼仪着装。

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范文2

关键词: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用人单位;毕业生;调研分析

当今社会人才需求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了一个热点问题,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也随之成为对高校办学质量最为严峻的考验。从另一个角度讲,毕业生调研本身就是教育评价中极其重要的一项内容,而教育评价又是在科学、系统、全面搜集、整理和分析教育信息的基础上,对教育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教育评价的目的就是促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所以毕业生质量调研是学校教育质量判断的终极尺度,它不仅可以检验毕业生是否达到教育目标的质量要求,又可以及时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目标、模式、需求、质量等的要求,为学校教学改革和服务提升提供方向和指导。因此,为了客观反应出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及时发现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在专业设置、教学方面和学生管理以及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课题组连续两年对某省市、县两级医院的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及其用人单位开展了毕业生质量的追踪调研工作。此次调查研究,不仅获得了丰富的资讯和大量的意见建议,对人才培养计划的调整完善和就业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毕业生跟踪调研的方法与内容

首先成立了调研小组,负责相关各项工作的推进。调研主要以问卷的形式开展。课题组成员设计了《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情况反馈表》和《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用人单位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表》两份调研量表,分别由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填写。毕业生情况反馈表和用人单位跟踪调查表的具体内容见表1和表2。

2调研结果综述

2.1用人单位对该专业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结果统计本次调研从用人单位收集到的问卷共192份,分别来自市、县两级医院。以下是对本次调研反馈情况进行的汇总分析。

2.2毕业生个人跟踪调研问卷结果统计(见表2)从毕业生处回收的调研问卷共197份,同样来自市、县两级医院。

3调研问卷结果分析

3.1对用人单位评价结果的分析

图1为根据表1的统计数据生成的柱状图,根据图1可以看出,用人单位对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评价总体来说好评占大多数,其中对于毕业生“职业道德”方面的评价最高“,好”评率为75%,其次分别是吃苦耐劳精神、合作意识、工作态度、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几项,好评率均在60%以上。有3个项目:科研能力、管理能力和外语水平好评率低,仅为30%左右,其中“外语水平”一项好评率最低。由此可以看出,在调研的15个项目中,大多数项目都是获得好评的,说明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培养质量总体是认可的。但是认可程度还有待提高,即便是好评率较高的几个项目认可程度基本都在50%-80%之间,没有达到90%-100%区间范围内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对本专业毕业生“科研能力”和“外语水平”两项好评率均较低。提示今后的专业教育在这些方面的培养上有待重视和加强。

3.2对毕业生个人跟踪调研问卷结果分析

图2所示,毕业生个人跟踪调研问卷主要是对学校和专业教育教学方面的评价。毕业生评价较高的项目有基础课教育质量,好评率为68%;专业课教育质量,好评率为63%。评价较低的项目为:外语教学,好评率仅为28%;科学研究与方法指导,好评率为35%。

4调研结果的启示

4.1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较好,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获得了两级医院的一致认可。学校专业设置基本符合用人单位需求,教学效果良好,但仍有一些方面有待加强。例如市、县两级医院都反映出在外语教学和科学研究与方法指导方面还有所欠缺。有些医院提出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临床技能培训,应与时俱进,多与临床实际相结合,多关注学科前沿动向。此外,还应加强学生实习期间的管理,加强与实习医院间的沟通。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调研,提示我们还应该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培养高技术型应用人才。应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和教学质量,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鼓励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同时还应该给予学生严格的要求。在基础知识学习中,应该有目的性的将临床实际内容渗人到课堂教学中,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而在临床教学中,首先应让学生学会运用基础知识进行解决临床教学中的问题,然后再让他们早日接触患者,在实践中能够更好的运用理论知识,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

4.2毕业生对学校的评价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本专业毕业生对学校教育的各环节普遍认可度较高,尤其是基础课教育质量和专业课教育质量,专业设置合理,教学管理严谨有序。学校教学方面条件较好,但生活条件还有待改善。在调研的各项标准中,有两个方面存在突出问题,一是外语教学,二是科学研究与方法指导,这与对用人单位的调查结果相吻合,说明本专业在这两个环节上确实应着力加强。从毕业生跟踪调查问卷结果分析中,我们了解到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及毕业生质量情况,我们将根据此次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质量评价和毕业生的自我评价,来找准人才培养过程存在的不足和差距,为加快专业建设进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采取相应措施,提供科学、准确、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张艳君.第二临床医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调研报告[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175-176.

[2]刘天宝.齐齐哈尔医学院毕业生质量跟踪调研结果统计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9):1110-1111.

[3]张文红.新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11-2013届毕业生调查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4.

[4]孙志凤.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期望和评价[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1):73-77.

[5]王凤清,陈娟,张景怡.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调查报告[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2(1):20-24.

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范文3

【关键词】高职教育;跟踪调查;课程改革

为更好的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及毕业生的培养质量,找出电气自动化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并根据毕业生、用人单位的意见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1]修订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针对性地推进和加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我院于2013年6月至9月开展了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活动。期望藉此推进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改革,以便能够按照市场需求培养毕业生,为区域经济建设输送高素质人才。

一、调查方法

1、调查前召开了专门会议,确定调查方法,设计有关表册。

2、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由各毕业班辅导员协助确定外调样本。

3、院领导召开调查组汇报会,根据调查情况,探讨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教学改革措施,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调查采用请进来、走出去,面对面座谈(校友座谈和用人单位有关领导座谈)、电话访谈、发放调查问卷等调查方法。共发出400份毕业生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 386 份;发出40份用人单位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8份。

二、调查情况综述

1、被调查单位分布及毕业生样本结构情况

从被调查的毕业生情况看,386人中,10届毕业生占27.3%,2011 届毕业生占 34.8%,2012 届毕业生占 37.9 %;国企、事业单位占 23.0%,三资、民营等其他企业占 69.8%,自主创业占7.2%;京津地区占 58.4%,其他地区占 41.6%;完全对口占 20.8%,较对口占30.0%,基本对口占 29.6%,不太对口占 19.6%,其中 2010届毕业生对口率为 63%, 2011届、2012届毕业生对口率分别为 67%和 72% 。

从毕业生流向来看有下面几个特点:

(1)以直辖市大企业为主,多层次多方位就业。

(2)毕业生深受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等产业的欢迎。

(3)毕业生到民营单位的数目逐年递增,且民营单位对毕业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4)业务能力强,技术素质好。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已经成为各单位不可缺少的人才,但多数毕业生需经过一定的在岗培训才能胜任工作,这也是我们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需要引起注意的一个问题。

2、问卷调查的内容设计

本次调查问卷分为两种,一种是对毕业生的调查,另一种是对用人单位的调查。对毕业生的调查主要从三个方面了解情况。一是毕业生的个人基本信息。二是对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设置需求程度的评价。三是要求毕业生以书面语言形式,给母校各方面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

对用人单位的调查除了对电气自动化专业教育教学课程设置需求程度的评价以外,还增加了企业岗位的能力需求情况,如:总体素质、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

三、调查结果分析

1、毕业生对本专业知识结构的评价情况

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毕业生对专业知识结构的评价

序号 评价指标 工作岗位需求程度(%)

很需要 基本需要 一般或不需要

1 职业能力训练课程 84.5 12.7 2.8

2 职业素质课程 70.4 21.1 8.5

3 职业能力拓展课程 66.3 23.9 9.8

4 其他欲开设拓展课程 30.1 42.3 27.6

(1)毕业生对职业能力训练课程的需求度为97.2%,说明在现行的课程体系中有关职业能力训练的课程基本能满足学生的岗位需要。电气自动化专业以职业实践为中心设计教学方法是合理的,能使学生在逐步理清所从事职业“工作任务是什么”、“能做什么”、“会做什么”、“怎样能做得更好”等问题的过程中,[2]掌握职业所要求的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特色技能。

(2)毕业生需求度较低的模块有职业素质课程和职业能力拓展课程。

高端制造业的产业转型升级与企业技术创新对电气自动化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更好地为企业提供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我们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充分了解社会当前的职业需求,以不断完善和修订职业能力课程体系。

2、用人单位对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生质量的评价

95%的企业认为工作岗位对职业能力训练课程的需求程度为很需要,职业素质的需求程度为92%,职业能力拓展课程的需求度为89%。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生评价较高,这说明我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在工作中表现出了较强的综合素养。

四、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反映较集中的问题

在走访调查中,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定位需要进一步明确化

高端制造业的产业转型升级与企业技术创新对电气自动化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气自动化专业需要修改原有的课程体系,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需求的无缝对接。

2、宽口径就业与发展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矛盾

宽口径就业的目标使得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多而杂,侧重点不够清晰,使得学生学习目的茫然,知识的广度与技能的深度形成矛盾。

3、实践教学环节需进一步加强

五、思考与建议

合理的调查方法以及样本的选择,使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信性。从调查结果上看,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在多年办学历程中,已经形成了鲜明的职业特色和人才培养优势,所培养的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在当今形势下如何发扬优势、克服弱点,使培养的人才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更受社会欢迎是值得思考的主要问题。

1、融入行业企业标准、校企合作、开发工学结合课程

在高职课程开发过程中,必须吸纳行业企业专家参与课程开发的全过程,使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融通、与职业资格证书融通、与生产实际融通、与行业标准融通,把行业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融入课程内容。

2、以典型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

组织课程内容时,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典型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依据,按照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的知识逻辑进行排序,形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应用性知识系统。[4]从课程内容结构上看,应该是理论实践一体化,以培养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为目标,系统设计课程中的实验、实习和实训,用工作过程来进行系统化。

3、加强“双师”结构团队建设,为课程建设与改革提供人才支持

能力本位、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和行动导向教学等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熟悉职业岗位要求,又要懂得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具备良好的教学设计能力和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这样才能保证课程建设与改革目标的实现。通过培养、培训、引进、企业锻炼等多种途径,打造一支“既能教书又能育人,既能上讲台又能下车间,既有专家学者又有能工巧匠”的教学团队。

4、加强生产实训基地建设,为课程改革提供硬件环境支撑

工学结合课程需要相应的教学媒体和硬件,“教、学、做”一体更需要真实的工作环境,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要按照企业的职业岗位要求,引入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文化氛围和运行管理模式,依照企业生产的工作流程来布置,使实训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一致,实训内容与企业的产品生产、管理和服务相结合,实现教学与生产合一。

参考文献:

[1]吕悦晶,李程,王春梅. 面向行业需求的交通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与研究[J]. 中国电力教育,2013(19):55

[2]赵永峰.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信息技术系近四届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J].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2(1):120

[3]翁桂鹏. 从毕业生跟踪调查谈高职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J]. 中国成人教育,2008(3):121

[4]王萍. 基于职业导向的高职技能课程开发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2012(4):17

作者简介:

霍淑珍:(1976-2),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机控制,自动检测,控制理论,职业教育等。

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范文4

关键词:动车组技术;协同创新;主体;校企合作;产学研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2

一、引言

在全国大力倡导科技创新的背景下,协同创新作为推动我国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紧密结合的重大战略,为区域经济发展和高职教育带来重大机遇,并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协同创新是一种新的高职院校办学理念,作为协同创新的主体,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应主动对接,打破壁垒,实现跨界合作、资源共享。我院动车组技术专业主动对接唐山轨道客车有限公司(简称:唐车公司),以协同创新为专业改革理念,在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教学模式改革、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建立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促使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深度优化,学院培养的学生更适应唐车公司用工需求、无缝衔接,实现了校企双方共赢。

二、适应专业教学,建立校内外实践基地

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在学院《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项目指导下,通过创新校企合作共建实践基地,形成校企共建共管共享的生产性实践基地,实现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形成产权清晰、责权利分明、教学过程和教育质量有保证管理制度。

1.与唐车公司共建校内“动车组零部件加工、组装与检测”工厂

该工厂与唐车公司共同建设,采用资本运作方式,建设具有“校中厂”特点的工厂。唐车公司投资设备、负责技术指导,学院提供场地、培训技术工人(学生)。企业在完成生产任务创造效益的同时,满足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

按照企业的真实工作流程,建立零部件加工、组装、检测3个生产区域,并设置相应的岗位,能进行产品生产与管理。学生在基地中的相关岗位中承接具体工作任务,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能力培养和知识创新。通过岗位轮换,实现多任务、多技能的综合训练与职业体验。

由唐车公司负责人担任厂长,技术及管理岗位人员由专业专兼职教师兼任。工厂对外经营及业务活动按照企业模式运营,所得利润一部本归企业所有,一部分用于学生生产性实训耗材的补贴及工厂运营的基本开支。

专业的教师实行校企双重身份,每学年不少于3个月在工厂挂职工作,并为工厂提供技术服务。通过机制建设不但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而且可以保证教学与生产在目标、内容、过程、效果等方面的协调性、一致性。使教育资源和生产资源循环利用,教育人员和技术人员优势互补,教学过程和工作过程相互渗透,成为培训“双师素质”教师和学生实习就业的训练基地。

2.与唐车公司共建企业教学车间

根据岗位技能培养要求,在唐车公司动车组生产一线,建立专业教学车间。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不只是局限于校内的实习实践基地。某些专门知识、技能和职业综合技能培养,必须在特定的环境中完成。

根据动车组基本构造的5个部分,即走行部、制动装置、车钩缓冲装置、车体及车内设备,根据装备制造岗位群任职要求,选择唐车公司的铝合金分厂、动车预装配分厂和动车组总装配厂,设立“动车铝焊接技术教学车间”、“动车组预装配学车间”和“动车组关键技术学车间”。

动车组技术专业的所有相关专业课程均在学车间进行。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由企业技术人员完成,理论知识学习由学院专任教师完成。

专业车间不仅仅只用于学生的培养。以专业车间为平台,利用学院师资,组织实施企业员工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为企业培养紧缺人才、提升员工素质、提供职业培训、技术服务;利用企业的技术骨干,培训学院专任教师,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在互利双赢的基础上,扩大专业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三、依托“校中厂、厂中校”,实施教学模式改革

依托“校中厂、厂中校”教学车间,专业教师与唐车公司一线技术人员根据当前任务共同创设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学习情境,营造学习氛围,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工作任务进入学习情境,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学习情境的创设应能有效地激活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来理解、分析并解决当前问题,为新旧知识的衔接、拓展提供了理想平台并建构知识。

实施过程中使学生了解与工作任务相关的专业知识、技术指标、专业规程。在每个任务后都留有由学生完成的根据企业实际工作设计的实习任务,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发挥拓展能力的空间,教师对工作任务所涉及的课外知识进行辅导,让学生掌握原理性的知识,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师用案例或任务的实际操作演示方法对新知识的重点进行讲解,并对任务进行具体分析。学生按照任务的真实工作过程,设计任务书并进行任务的实施,任务书要明确指出要完成的项目内容,工作过程的先后,且对重难点以及易发生问题之处作强调说明,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并要保证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完成任务并达到要求。

学生分组研讨时,教师要作好组织和启发式的引导,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等,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鼓励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和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提高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能力。

任务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边实践、边总结,最终形成一个总结报告和任务完成的自我评价,并学会总结和养成总结习惯;教师对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创新知识等进行总结并加以强调;请企业专家对学生的作品给予评估,并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进行评价。

四、改革教学组织模式

教学组织模式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的重点和核心内容,教学组织模式的好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人才培养新模式改革迫切要求创新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特点的教学组织模式。结合本校自身情况,摒弃传统的教学时间相对较长、学校统一执行、内容和进度安排程序化的教学组织模式,根据学校地域特点、教育背景、本专业学生水平、动车专业特点、教师素质水平等具体情况,探索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

1.制定多学期改革方案

在建设期内对动车组技术专业试行《动车组技术专业学期试行方案》,不断探索、完善草案中的具体环节,归纳总结方草案对人才培养质量、教学质量、学生职业能力、综合能力的影响,验证此方案的可行性,撰写可行性报告,最终形成《动车组技术专业学期调整方案》。

方案规定动车组技术专业第一二学年实行三学期制,第三学年整年为顶岗实习期。三学期制为两个长学期和一个短学期,依次按顺序进行排列(见表1)。两个长学期教学时间由原来21周调整为19周(18周教学周和一个考试周)。考虑到北方气候条件及春节因素寒假仍为4周,暑期取消,短学期为6周,短学期与长学期之间各有2周的休息时间作为缓冲。相邻学期可以根据课程需要按照课程之间的先后衔接顺序进行多轨整合运作,即内容多的课程可以跨两个或三个学期安排。内容少的课程可以在短学期或一个长学期内完成,起到双学期、三学期、四学期的多重功能。

三学期制教学改善了传统两学期制学期冗长、课程设置僵硬、学生自主学习性差的弊端,增强学生学习紧迫感,学时分配灵活,便于按需施教。

2.分段式教学

利用多学期制改革有效开展分段式教学,三学期制将三年的教学时间有机的划分为七个阶段,长学期按照课程性质与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和实验周,进行“厂中校”学习或“校中产”实习,形成课程的分段式教学,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衔接、相互促进。

五、建立人才培养反馈机制

由学院和唐车公司专业负责人牵头,建立系统完善、体系完整、运行良好的人才培养质量信息反馈系统。根据人才培养评价标准制定毕业生跟踪调查表,对每一届不同企业的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统计归纳出学生在企业的岗位任职和发展情况,了解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水平(岗位对口情况、知识和技能的适用性、发展空间、薪酬水平、对企业的认可度等)。和企业满意度(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职业素养、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录用人数等),了解人才培养的质量、效果及其目标的实现程度。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毕业生就业率、专业对口率、顶岗实习学生录用比例等指标,以此形成《动车组技术专业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调查报告》,提交用人单位和专业带头人。

通过调查报告及邀请生产一线代表来校座谈,及时反馈对动车组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意见,了解《动车组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适用情况及企业对毕业生的新需求,及时发现人才培养评价标准中的不足和改进之处,经论证和探讨及时修订《动车组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按照“Plan----Do----Check-----Action”即通过不断“构建、执行、检查、修正”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中的具体指标标准和权重,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保持“动态适应”,促进人才可持续发展。

通过人才质量评价改革,学校可以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合理的纠正,疏通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反馈渠道。同时可以了解学生当前的质量情况,因而带动其他因素如办学思想、师资队伍、教学条件、专业建设、教学管理、教学模式等改革,加大对提高学生质量的教学因素的投入力度,对影响学生质量发展的因素进行修订,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师通过人才质量评价体系明确人才培养方向,便于有针对性的教学。学生通过人才质量评价改革获得导向和激励,及时了解企业需要的人才标准,便于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努力方向,增强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使人才培养质量更有竞争力。

六、结语

在协同创新办学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学院与唐车公司及动车城企业在高职动车组技术专业中的建设,促进了装备制造企业参与动车组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增强了人才培养质量,深化了校企合作,实现了校企双方共赢目标。

参考文献:

[1]曹青林.协同创新与高水平大学建设[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

[2]方丽.协同创新视阈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构与选择[J].江苏高教,2014(2).

[3]薛传会.论高等学校的协同创新及其战略重点[J].高校教育管理,2012(6).

[4]周继良.大学协同创新的内部现实困境与制度改进[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5]张洋,苗德华.产学研合作利益分配机制研究――以天津市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12(10).

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范文5

论文摘要:广东岭南现代技工学校在艺术设计专业建设中,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就业为宗旨,积极推行5S管理,形成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艺术专业特色;深化教学改革,凸显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特色;多样化举办学生成果展,强化展示交流、互动的艺术特色。在此过程中,激励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学技能、学沟通、学合作、学服务、学奉献,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广东岭南现代技工学校从市场需要出发,结合学校实际,积极探索艺术设计特色专业建设之路。

一、推行5S管理。形成培养良好职业习惯的艺术专业特色

5s管理就是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五个项目,其最终目的是提升人的品质,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学校模拟企业文化,推行5s管理,将企业文化融人到校园文化中来,把企业精神融入到学生思想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艺术设计专业具有灵活性和特殊性,实训场容易脏乱,如画室地板粘着颜料、胶袋、废纸片等,画架摆放凌乱无序。针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特点,把5S管理作为教学的硬要求,如在所有实训室悬挂《实训室管理规定》,制订《实训管理细则》,督促学生按照作业指导书要求严格执行五分钟5s活动的所有内容,即单元课程结束后把画室打扫干净,地面无积水,把作业台、画架、画板、椅子整理归类,并存放在画室四周,作业上墙贴整齐,供师生点评,观摩交流。同时,注重学生职业态度、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将学生的品德发展、潜能开发与美的意识养成,以及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有机结合起来。

二、深化教学改革,凸显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特色

(一)专业设置贴近市场需求

一是组织教师深入市场调查研究,紧紧围绕就业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主动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环节,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如近年动漫人才需求处于严重紧缺状态,学校针对人才市场需求增设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并在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中增添Flash、3D动画制作课程,突出本专业的职业核心技能,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

二是建立有企业和行业专家参加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帮助学校制订更加贴近市场的人才培养计划。以“实践”和“应用”为主线构建课程,规划教学内容,培育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三是建立毕业生信息反馈机制。坚持做好“人才需求调查报告”、“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及“用人单位意见的调查”等工作,检验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是否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哪些教学内容要增加,哪些能力要加强,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二)围绕职业能力培养改革课程内容

适当压缩基础课,加快从绘画基础到设计基础的转化进程。在素描、色彩等专业基础课中,改革教学内容,加大设计素描和设计色彩内容的比例,加快学生设计能力的形成。实训项目,把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使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符合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要求。针对电脑制作员需求量大的情况,加强电脑设计课程群的建设,涵盖艺术设计中最通用、最实用的设计软件系列,并根据市场岗位需求特点,确立本专业的职业核心技能——电脑设计能力。围绕职业核心能力的形成,构建符合培养目标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让软件教学与专业技能课紧密结合。调整教学计划中各类课程安排的顺序,把考证课程作为精品课程进行开发,在保证考证通过率的同时更注重学生软件运用能力的提升。

(三)实行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

推行“双证书”制度,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职业技能训练。指定专人负责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高水平专业竞赛,与合作企业联合举办专业设计大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重点加强校内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实现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向学习工场模式,突出“基础训练扎实、电脑设计运用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特点。深化教学改革,融“教、学、做”为一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市场知识与行业活动能力。

(四)建立“校企互动”人才培养模式

彻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增加实践时间和动手机会。实施“校企互动”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建设优质核心课程,探讨生产性实训方式,重构教学、管理及评价体系。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本着“合理互惠、合作双赢”的基本原则,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基本途径寻找合作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引进企业行业设施、技术、师资,共建专业实训基地,让企业行业以办学者的身份直接参与办学全过程,实现办学经费的有效投入和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优势互补、利益均沾、合作共赢的目的。

(五)制订切实可行的实习实训实施方案

一年级贴近市场、接近市场、了解和熟悉市场;二年级走进市场,到企业现场教学;三年级融入市场,到企业上岗实习突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把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稃的始终。

(六)组建素质良好、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邀请用人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来校讲座,聘请企业总裁及有经验的设计师或有成就的毕业生担任客率讲师;组织教师利用假期到企业学习和开展专业技术服务,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校内外的科研、教改等工作,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三、多样化举办学生设计作品展。强化展示交流、互动的艺术特色

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范文6

但是,令人担忧的是,校园中已经存在着诚信问题,尤其是体现在毕业生就业的过程中。因此,找准原因,选择对策,对高校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培养他们守信用、重良知的基本素质,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

不诚信现象及原因分析

1.不诚信现象

其一,材料作假。部分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随意更改成绩单,编造证书,假冒干部;在自荐材料里夸大其词。为了达到个人的利益目标,不顾诚信。大学生“造假”行为会造成一种不公正的就业环境,可能会使凭借造假的毕业生蒙混过关,而真正优秀的毕业生却不能脱颖而出。这样给优秀的毕业生带来损害的同时也不利于用人单位。如果一旦查出还将面临着被解雇或辞退,甚至承担法律责任的后果,势必造成就业资源的浪费。

其二,违约随意。一部分大学生本着“骑驴找马”的心态,遇到适合的单位马上签约,但还找寻更好的单位,如果被后一单位录用,便与前一单位有了违约之举。在这里,先撇开用人单位的虚假承诺不谈,大学生主观的违约也带来恶劣的影响。既损害了用人单位的利益又有损于学校和个人的声誉。而且,从毕业生自身的角度看,因为要承担交纳违约金违约责任,从而造成经济损失。

其三,不满现状。大学生最急需的就是实践和锻炼,安下心在基层补上这一课意义重大,但部分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总是对自己的工作现状不满足,随时伺机跳槽走人。这种追求更优的观念可以理解,但是这种心理状态和工作态度是不可取的。诚信为本,至少应该对工作负起责任。

2.产生不诚信问题的原因

第一,社会环境欠缺。大学生是社会中的群体,同样受社会各种思潮和现象的影响。现实生活中遵循诚信法则行事的人往往得不到太多的实惠,相反那些处处行事与诚信相悖的人却常常得到意想不到的好处。从某种意义上讲,在求职当中并不是每个人都主动地去造假和欺骗,很可能是部分人造假,导致大家都得这么做。正是因为有人通过造假欺骗的手段获得了成功,在这种“扬恶抑善”的信用氛围的感染下,越来越多的人为了不在竞争中落败,不得不通过作假维护自己的利益。

第二,家庭教育乏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然而他们的家庭诚信教育状况不容乐观。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父母长辈的过分溺爱,多是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严重,考虑更多的是别人应该为我做什么,很少考虑我应该做什么,更别谈什么社会责任与社会价值了。

第三,学校教育滞后。一是重视不足。不少学校忽视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忽视实践教育和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二是学风不正。当前,不少学生都是抱着混文凭的目的来的,很难静心进行学习研究。三是管理不到位。大学任课教师不管事,班主任名存实亡,不少大学生一进校便完全放松;逃课、上网、睡懒觉、谈恋爱、打工赚钱等等,学习不用功,就业压力又大,于是弄虚作假在所难免了。此外,高校连年扩招,人数大增,生源素质有所下降,也给高校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第四,就业压力大。教育部统计,大学本科毕业生待业人数年年增长:2004年是69万人,2005年达到79万。而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将达到413万,就业率是多少,待业人数又是多少,令人关注。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有的高校为了提高就业率,对学生的造假行为也是睁只眼闭只眼。

第五,就业制度不完善。近年来,大学生毕业人数在不断的增长,而相关的就业岗位却基本保持不变,并且就业工资普遍偏低,导致了大学生在就业后的几年内不可能有足够的资金去偿还助学贷款。在大学生毕业离校的时候,许多校园中竟然流行起了“毕业即失业”的话语,因此从制度上增加大学生的就业岗位,提高大学生就业工资,从而促进还贷能力才是保证诚信的根本。

第六,用人机制偏差,诱发学生以假信息投其所好。用人单位在接收毕业生时往往要求太高,片面追求人才的高消费,为了谋得一个好职位,好工作,一些学生和家长便开始造假制假,既欺骗用人单位也欺骗学校。

第七,自律能力较差。一方面大学生涉世不深,社会经历比较简单,道德心理不成熟,缺乏对诚信危害性的认识。特别是生活中的一些诚信者失利、失信者得利的反面事例,很容易使学生无所适从,形成错误的诚信观。另一方面,在实际生活中,当关系到自己个人利益或安危时,多数大学生便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忘记了诚信的基本道德,使知与行相背离,这主要是自律能力的问题。

二、提高大学生诚信就业水平的对策思考

提高大学生诚信就业水平,树立诚信理念,首先需要学生、学校、用人单位三方都具备诚信,大家都严格履行双方的承诺,相信在未来的就业中会出现期望的良好形势。

其次,高校一定要严把毕业生推荐关和就业协议书的管理。各高校为了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专门制作了统一样式内容的《毕业生就业推荐表》。该表必须经院系严格审核盖章后才统一加盖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公章,每人仅有一份原件,确保其真实性;另外,就业协议书每人一式三份,统一编号登记,签约后,必须征得原签约单位的同意并有书面退还函后才可换取新的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