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奶牛养殖可行性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奶牛养殖可行性报告范文1
要为中国穷人“拉赞助”
25岁的魏可欣是一个阳光的美国女孩,出生在旧金山。她从小就听中文,因为那里有大量的华人,还有不少华裔朋友。从念大学起,她就开始向一位中国留学生认真学习汉语,并从这时候拥有了自己的中文名字。
以优异的成绩从金融系毕业后,魏可欣本可以像她的许多同学那样,在美国拥有一份收入丰厚的工作,过安逸生活。在纽约一家投资公司实习时,老板也很赏识她的才华,曾许以高薪想留住她,但女孩却做出了一个惊人选择:去中国做公益事业。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很大原因来自于父亲对她的影响。“从小到大,像父亲一样去创业和帮助世界,是我的理想。”魏可欣的MSN聊天头像就是爸爸的照片,她视父亲威尔逊为偶像。
威尔逊出生于贫困家庭,年轻时饱尝生活艰辛。为改变命运,他拼命去工作,最后成了美国最大的地图绘制公司的老板。经商之余,他还自觉服务社会,利用自己的法学专业知识免费为穷人打官司,希望更多穷人获得幸福。79岁那年,他卖掉自己的公司,把全部收入捐献给了一个扶助基金会。后来魏可欣在北京初创“穷人银行”机构时,同样获得了父亲的慷慨捐助。“我在他身上学到了拥有爱心和回报社会两个最重要的美德。”
魏可欣知道,中国的贫困人口数量排在世界第二(仅次于印度),按照世界银行贫困标准测算,仍有不少农村贫困人口平均每天的生活费不足1.25美元,他们需要帮扶。同时,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也吸引了她:“我觉得当我在这个国家工作、生活几年后,就会亲身了解到,为什么在西方世界放缓了发展脚步纷纷出现危机时,中国依然发展迅猛。”基于这些想法,魏可欣于2006年来到了心往已久的中国。
初到中国的魏可欣,对这里的一切都充满好奇。每天不知疲惫地踩着自行车,穿梭于什刹海、北京胡同及郊外的乡野间,感觉新鲜极了。懂汉语的她与中国人沟通起来毫无障碍,这更让女孩有了如鱼得水的感觉。
当年九月,在清华大学的一个培训班上,她结识了另一位漂亮的美国女孩―――日后的合伙人孟康妮。这位学信贷专业的女孩来自芝加哥,当时已经在中国做了三年的小额信贷工作。
从此,两个同岁的美国女孩既成了清华室友,也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姐妹。同样的背景和志趣让她们越走越近,两人经常在中国各地一边旅游一边做调查。经过实地考察,她们发现了大部分美国人所不知道的中国。
“没想到这里和美国完全不同,城市与乡村存在着巨大差别,农村要远远落后于城市的发展。”两个女孩去了不少地方,被种种所见所闻触动,她们认为:要想真正帮助那些偏远地区的贫困农民,最好的办法不是捐款捐物,而是“授人以渔”―――为其提供起步资金,让他们自力更生去创业。
魏可欣与孟康妮一拍即合,决定用她们的热情和所学的金融知识,投身于中国的扶贫事业。两人商讨后认为,小额贷款是帮助穷人开启新生活的金钥匙,但中国的小额信贷产业还发展不足。
她们从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尤努斯创建“格莱珉银行”、专门帮助穷人的故事中得到启发,决定独创一个名为“我开”()的小额贷款网站,吸引网上捐款,然后再用捐资为那些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中国穷人提供贷款帮助。
智圆贫困家庭创业梦
魏可欣说,她们给这个非盈性机构命名为“我开”,是因为它代表着创造力,也代表着挣扎在贫困线以下的人们可以大声说“我要开始自己的事业、开始美好的生活了!”
但和所有热血沸腾的年轻人一样,在把创意付诸实践时,她们很快就遇到了问题。首先,作为外国人,魏可欣和孟康妮无法在中国注册合法的非营利性机构,她们只好在美国注册了“我开”基金组织,再回到中国申请开设代表处。
2008年10月,一间位于北京东四街老胡同里的四合院正房,成了“我开”设在中国的办公室。在这里,她们带领在北京唯一的员工―――刚招聘来的中国办公室负责人张圣,开始没日没夜地忙碌于筹建网站,并在网上做募款宣传。
刚开始,一切进展得并不顺利。一个月过去了,不仅没有收到一笔捐款,反而有人怀疑她们是借此骗钱,向当地司法部门举报了魏可欣和孟康妮。经过一番调查,澄清事实后她们才被“无罪释放”。不过因祸得福,办案人员被两个女孩的善举所感动,把她们的事迹告诉给了媒体。当地报纸和电视台的报道,使“我开”网站一夜间知名度大增。很快,就有一名商人捐来1000美元,此后,更多的捐款纷至沓来。
为了打消捐款人的疑虑,魏可欣和孟康妮还将“我开”定位为一种“人对人”的互动模式,帮助全世界的捐款者和中国的穷人建立起了联系。在“我开”网站上,贷款者可以通过贴照片、挂视频、写博客来与提供贷款的人产生互动。这样可以保证钱款用途的透明,让出资者更有信心。
登陆“我开”网站,首页上排列着许多农民的生活照,他们有的背着一捆草,有的赶着两头牛,还有的站在自己的小卖部里……这些都是贷款申请人。在他们的照片旁,是各自的求助信。比如,40岁的王桂莲丈夫早逝,两个孩子都在上学,她想借2000元人民币买两头小猪仔来养;内蒙古的五云高娃48岁,她想借4000元买点草来种;韩小山想贷款5000元去饲养奶牛,赚钱了将来把喜欢摔跤和足球的儿子送到市里的体育学校……每一位捐赠人都可以通过网站了解申请人的故事,并自行选择受助人及捐赠数额。
65岁的潘钦太是四川仪陇县周河镇方坝村的农民,家境十分贫困。为了改善生活,他在村里开了一个副食店,但因没有足够的资金,导致货源缺乏,经营一直很惨淡。虽然他多次找当地银行贷款,却迟迟难以如愿。魏可欣和孟康妮了解这一情况后,于2009年6月贷给他4000元,老潘用这笔钱补充了货源,并简单装修了门面,使店里的生意大为好转,月收入比过去增加了七八百元。
潘钦太高兴地说:“‘我开’的手续很简单,能解资金周转燃眉之急。从借款开始,我每半月连本带息还款180元,现在已经全部还清了。如果以后需要资金,我还会从‘我开’贷款。”老潘从网上贷到款的消息很快在周河镇传开,全镇80多户农民效仿,从魏可欣手里贷了款,用于做小生意和发展养殖业。
在接受小额贷款之前的几十年里,王安民和弟弟连鸡蛋都很少吃。他已经50多岁,因为较严重的驼背,身高只有1.53米;和他相依为命的弟弟,身体虽健康挺拔,却是个聋哑人。他的耳朵和嘴,加上弟弟的身体,才刚好构成一个健全的人。因为身体的缺陷,他们能干的事情并不多,回报通常是一顿饭或一些粮食。
2008年11月,兄弟俩思前想后,决定向“我开”借300块钱去买一只小猪仔。卖掉这头猪后,王安民赚了一千多块钱,便又用这笔钱买了一头牛犊。牛犊比猪好,它的口粮是自然生长的草。等小牛长到半大的时候,还可以帮人耕地。每耕一亩地,王安民能赚几十块钱。2009年底,当下乡走访客户的魏可欣见到这对兄弟时,他们已经有了两头牛。
办成独一无二的“穷人银行”
也许有人会问,农户能按时还钱吗?万一有人把贷款挥霍了,“我开”怎么办?其实,在创办“穷人银行”之前,魏可欣和孟康妮已经考虑到了这些问题,并想出了对策。
她们通过考察与洽谈,与中国各地一些信誉最好的小额信贷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平时只需把“我开”募集到的捐款转给这些机构,由它们负责具体的借贷事宜。“那些懂方言、了解风俗的小额信贷机构,比我们更适合做贷款的发放者”,魏可欣说。
要想从“我开”获得一笔贷款,你就要事先规划好,用这笔钱去做什么,怎么获得收益,相当于提供一份创业“可行性报告”。地方上的小额信贷机构工作人员,还会受“我开”委托到农户家里核实情况。如果你按期还了款,就会在“我开”网站上拥有良好的信用记录,需要的时候还可以不断地贷款,办理流程也变得更简捷。
虽然无须任何抵押,但“我开”小额贷款有着自己特殊的信用机制。与魏可欣合作的各地农村信贷机构的工作人员,本身也是农民,他们与客户的关系就是乡邻和朋友,几乎每周都见面。除了业务上的往来,信贷员们还会传授各种农业知识和技能。“不按时还钱,自己都不好意思”,这是农民们常说的话。
有一个农民向“我开”借5000元养了一群鸭子,之后鸭子全部生病死了,他只好外出打工。但在走之前,他跟镇上的信贷员讲好,会按时汇钱回来。果然,他的还款每个月都如期而至,直到全额还清。为了有效利用这些捐款,“我开”网在收到受益人的还款和利息之后会继续使用,再将这些资金贷给其他需要帮助的人,如此循环往复。运营两年来,魏可欣的“穷人银行”一直保持着100%的还款率。
“我开”的捐款者80%是和中国有关系的人,比如华人以及在中国留学或生活过的美国人,还有收养了中国孩子的美国家庭。此外,也有一部分来自加拿大、香港和大陆等地的捐赠。尽管每笔一二百美元,甚至10美元、20美元的捐款,但正如“我开”网站上所写的宣传口号―――“您的举手之劳能使他们生活的更好”。把几个人的捐赠提供给一个贫困农家,就能让他们摆脱困境,改变一个家庭的生活。
关于资金的募集,“我开”在旧金山、纽约、西雅图、北京、香港都设有志愿者的分支机构,一共拥有150多位热心公益的人,他们会在晚上或周末安排一些慈善派对之类的活动,并四处做演讲,为“穷人银行”做募捐宣传。此外,“我开”还与几家大公司达成了合作,比如与航空公司联手推出了“买一张机票就捐一块钱支持中国小额信贷发展”的公益活动,取得了良好收效。
受资金限制,目前“我开”只能先与四川、内蒙古两个省区的贫困农村合作。每隔三个月,魏可欣和两位同事都要昼夜坐火车到这两个省份实地考察一次,每个地方为期一周。除了接受合作伙伴的近期工作汇报,查看小额信贷机构的相关账目,魏可欣还会抽样回访一些接受贷款的农户。在交通不便的偏远山区,她甚至要翻山越岭走上三四个小时的泥泞小路,才能到达那些农民家里。看到一些农户用“我开”提供的资金改善了生活,甚至走上了致富路,这位美国女孩觉得很幸福。
一位名叫乌兰山丹的妇女,当初向“我开”申请贷款时,只拥有一个很小的门面做缝纫加工,一次收三五块钱。但自从在网上得到了资金援助,乌兰山丹从一台机器扩展到现在的五台,还有四个雇员。她还开发制作传统的蒙古服装,销路很好,在赤峰市的一个大商场里设立了柜台。魏可欣和孟康妮来走访时,特地买了两套她做的民族服饰作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