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与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组织与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组织与管理

组织与管理范文1

关键词: 《哈利波特》艺术产业组织管理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期待成功,而成功也似乎越来越难,作为从事艺术设计行业的人员,如何设计出成功的作品,甚至设计出成功的人生都是我们经常思考的问题,我国的艺术产业近些年来蒸蒸日上,但始终还是没有出现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品,这里,我仅想以《哈利波特》的成功,谈一谈我对艺术产业组织与管理的看法。

众所周知,从上世纪90年代起,作者罗琳就开始了《哈利波特》系列故事书籍的撰写,凭借着幻想冒险的故事情节,书籍与电影作品均在全球畅销书榜和票房榜上创造了历史奇迹。面对罗琳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也许每个人都会对此羡慕万分,但我们是否曾考虑过:除了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哈利波特》是否因为与众不同的品牌营销方式而一举成名呢?这些新颖的营销方式是否又会对我国的艺术产业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呢?

面对《哈利波特》现象,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解析它的成功给中国艺术产业带来的启示。

一、决策的重大意义

决策是我们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与方式所作的选择及调整过程。决策对于结果至关重要,在决策的过程中,我们要考虑到两个重要的变数:一个是重要和紧急的问题;另一个是效果和效率的问题。对于中国艺术产业的发展,在决策的过程中这两大问题是最先需要考虑的。

1.分清重要和紧急的事情,并且行动。

紧急是需要立刻处理,重要是影响深远。在艺术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事,需要作很多决策,但是分清孰轻孰重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做很多事,并且面面俱到。《哈利波特》的作者罗琳的成功开始于她决定撰写这本书,这个决策对她来说是重要的,因为写作是她的爱好和梦想,同时也是紧急的,因为只有完成这本书她才有可能获得支撑生活的稿费,并体现其个人价值。

2.提高效率,追求效果。

所谓效率就是产出与投入的比,效果是达成的预期目标。在我们作决策的时候是要提高效率追求效果的,人们所做的事,所付出的努力,都是要得到一个满意的效果。

所以一个重大的决策影响会非常深远,一个错误的决策一百个行动也无法挽救。决策前一定要站到围墙上面先鸟瞰市场,认真研究市场,仔细思考消费者在想什么,通过《哈利波特》成功决策的例子,我们也应该思考中国的艺术产业面对的最紧急最重要的决策是什么,如何让这个决策成为有效率、有效果的决策。

二、独特的运作模式

如今“包装”这个词越来越为我们熟悉,当《哈利波特》风靡全球的时候,就有很多人不服气,《舒克和贝塔》的故事完全可以和其相提并论,甚至情节上略胜一筹,但为什么前者这么成功而后者相对沉默呢?这并不在于作品本身,而在于商业运作。一个令世人瞩目和尊敬的组织,通常具有某种超常的价值体系,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运行模式,并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和历练。

《哈利波特》的运作方式我认为最主要的是未定的文学分类。

该书在美国出版之前,出版商将该书的文学分类定位为泛儿童文学,利用美国的传媒业,组织一大批,从不同角度评价《哈利波特》,给这本书悄悄地重新进行了娱乐定位,最后产生了戏剧性的效果,很多人认为这本书既是一本讽刺文学作品,又是一部以虚构方式反映现实社会的文学作品;既是一部带有神秘主义的作品,又是一部历险记。总而言之,美国畅销书的常见类型《哈利波特》都具有,所以在该书还没发行之前就具有所有畅销书的特点,吊足了读者的胃口。它具有一个新兴的词汇比较适合的定义,那就是超类别。所谓超类别,就是作品并不完全符合任何文学形式的定义。相信正是因为这种独具特色的运作方式,《哈利波特》系列才有今天的成功。

三、多样的营销方式

1.口碑营销

从品牌营销的角度来看,任何作品都需要树立好的口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品牌效应。那么口碑从何而来,用什么方法确立?《哈利波特》给我们作了很好的诠释:首先,《哈利波特》帮助青少年重拾自己童年时的想象力和朴素的正义感。即使是成年人,也迫切需要这种回归童年的感受。其次,进行重复推广,《哈利波特》这个品牌,通过电影院、超级市场、玩具店、报纸、甜品店、音像商店等信息和销售渠道,取得了其他常规产品难以企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最后,讲述品牌成功的故事,通过作者罗琳对《哈利波特》作品成功故事的讲述,很好地驾驭了口碑的效应。

2.动态创新营销

营销方式是需要动态创新、不断增加附加值的。产品应随着客户年龄、知识、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从学校到公司,从活泼好动到理智处事,从无忧无虑到身兼生活和事业双重责任,产品应被持续赋予新的功能,不断随客户的需要而变化。《哈利波特》的营销方式始终瞄准具有共同特点的某个顾客群打造品牌,随着顾客的成长,品牌也随着一起成长。在小说《哈利波特》中,哈利波特一年一年地长大,小说的读者也在一年年地长大,多数读者不仅没有疏远主人公,而且影响着周围的人,使得哈利波特迷越来越多。

3.保密营销

现在越来越多的文化艺术产业使用这种营销方式,当这种方式出现时,我们通常认为是在炒作,但是不论你认为它是什么,它都吊足了你的胃口,勾起了你的好奇心,赚足了你的眼球。《哈利波特》的成功也在于它自始至终使用了这种保密营销方式:从书名的确定到图书的发行,从与哪位导演的合作到后期附带商品的出现,总会出现“保密”一词,这种营销方法给它制造了无数个话题,让人们在任何阶段都在关注它。

《哈利波特》成功了,我们中国的艺术产业成功还远吗?中国艺术产业的成功之路在哪里?我们都知道小说和电影中的魔幻世界并不存在,但是创造《哈利波特》商业神话的所谓魔法,也许真的能为我们文化产业的成功提供一个思路。

参考文献:

[1]赵光中.效率型组织―韦尔奇管理艺术丛书[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01.

组织与管理范文2

关键词:知识;知识组织;知识管理;企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G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19-0142-06

1 概述

近年来,知识管理这一名词和概念经常出现在各公司的战略管理课堂上。知识管理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959年由Penrose在企业资源延伸的课堂上提出,随后逐渐被各企业所接纳和采用。根据Penrose当时对知识管理这一概念的理解,认为知识管理体系并不是一种有形的资源,而是为企业创造一种无形的竞争优势,而且这一优势要明显优于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资源。然而,当时的另外一些不同观点则认为:工业条件、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社会环境等因素才是影响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无形的知识管理体系是一种可有可无的东西。1991年,学者巴尼提出要想提高企业的可持续性竞争优势,就必须掌握和运用好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是整个企业竞争体系中最具价值的资源,它具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性,这里的不可替代指的是复杂的社会关系、企业的外交关系以及企业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1996年,学者米勒和Shamsie将知识看作是一种基本资源,是一种受法律控制的、能够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特殊的企业资源,它随着市场的变化而随时更新。另外,由于知识资产是一种无形的资源,极易被竞争对手所窃取,所以为了防止企业知识资产被非法盗用,企业将对其施行极其严密的保全措施。

将知识由一种无形的产物转化为一种有形的资源,是一个成功公司的管理诀窍。这些知识作为企业文化被企业上下贯彻,包括有组织文化、身份地位、工作程序、政策法规、规章制度、文件处理,以及员工的福利待遇等内容。由于知识资源是一种无形的资源,所以非常难以被模仿,在现今这个关系复杂的社会里,很多公司企业都认为知识资源的扩展应用是一个企业产生长期可持续竞争力的基础。然而,现有的知识管理系统并没有对知识本身进行运用的能力(例如操纵、存储和分发功能),不能根据现有的知识创造出新的知识,将其转化为知识资产,进而形成新的企业竞争优势。因此,信息技术逐步走入了各大企业高层人员的视野,并扮演起了转化知识资产、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角色。现代的信息技术(如互联网、内部网、数据仓库、数据挖掘技术和软件人等)可以根据企业内部的知识管理体系,系统化地加快知识管理的速度,增大由知识管理带来的效益和产出。

2 知识管理与企业文化

多数企业都把知识作为发展的基础,认为一家企业可以被看作是一个从事知识创造、贮存、转让和应用的知识体系。这一观点与知识组织管理的定义是一致的,都是一种组织认知的获取、存储、转换和利用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定义中,认知是从物理系统和生物系统当中抽象出来的一个概念,因此,对认知的分析及其与知识之间的转化是不可能发生在知识管理体系的同一层次当中的。

2.1 什么是知识

对知识进行定义这个问题,从古至今一直占据着各个哲学家的脑海,在古希腊时期,甚至针对这一问题出现了很多认识上的争论。当然,文章的目的并不是要展开一场针对知识定义这一问题的争论,也不是想要修订某些专业术语,而是想在古代和现代众多哲学思想中找到一点被大家所接受的“普遍真理”。因为这一点即便不是能够建立一个知识型企业的决定性因素,也同样能够引起企业领导层对知识管理的兴趣,而这一观点则是从信息技术、战略管理、

组织管理等多层次、多角度来考虑的。

这里我们假设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是以知识组织为基础,贯彻知识管理体系的,那么我们首先就要给知识一个定义。有部分学者将知识和信息、数据分开来定义,认为知识不同于数据或信息,所以知识管理与信息以及数据是无关的。而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知识的基本就是信息资源,知识管理系统的基本则是知识和信息,这里所说的知识指的是真正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其实这两种定义都是正确的,产生理解差异的原因是选取了不同的需求分析和不同的知识管理系统来解析数据、信息和知识的意义,缺少一种能够明确判断信息是否能够称之为知识的判别标准。什么才是有效区分知识和信息的关键呢?如一条信息中包括有明确的内容、结构、准确性以及

实用性,那么这条信息就可称作知识。

1998年,Fahey和Prusak认为知识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它是人类需求体系下的产物,知识是人类在认知过程中由于新的刺激而产生的结果,它可以通过文本、图形、文字或其他符号形式表达出来。

2.2 知识的分类

组织与管理范文3

[关键词] 学会 ; 学术会议 ; 组织 ; 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7(c)-096-03

学会组织是科学研究、科技进步的产物。16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学研究者迫切要求相互切磋、共同研讨,学会组织应运而生。学会的成立,结束了“躲进小楼成一统,各立门户”的独立研究状态,开启了学术交流研讨之风,极大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繁荣。同时,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又极大地促进了学会组织的快速发展,各级学会组织已成为推进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社会力量。

根据江苏省级学会章程,学会是按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工程技术及其相关学科组建的学术性、科普性社会团体,是相应学科领域的科研、教育、设计、运用、生产的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相关单位自愿组织的非营利性群众团体。学会具有鲜明的特点,首要表现在学术性,学术性是学会的根本属性,是区别于其他社团组织的根本所在。学会组织起源于学术交流,发展于学术交流。开展学术交流是学会组织的核心任务。学术会议的宗旨是:发挥学会学科众多、知识密集、人才荟萃、横向联系多的优势,紧密围绕经济建设中心,突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科发展和科技进步,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促进科技人才的成长与提高,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围绕学会宗旨与核心,进一步提高学术活动的质量和水平是学术活动及学会工作的中心和重点,加强对学术活动的组织管理,理顺学术会议的管理机制,确立以会养会的理念,开源节流,争取社会各方面的资助,从经费上保证学术活动的顺利开展,不断提高学术活动的质量和水平,充分调动各专业委员会的积极性,使学术活动生机勃勃地开展起来,同时学会全体工作人员要增强服务意识,配合专业委员开展好各项工作。积极倡导“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发现和培养中青年科技工作者,使他们在学会的活动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通过活动不断增强学会的活力和凝聚力,促进全省学术水平的提高和人才的成长。 近年来,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省市、地县的各级学会举办的国际、国内及片区学术交流会议每年都在1.2万次左右,参加人次约180万;全国性的学会和省级学会所举办的学术交流会议在1万次以上,参加人次约140万,其中有相当数量是以学术会议的形式举行的;全国省级以上医学会(含杂志社及区域性会议)每年召开的各类学术会议在1200次左右;2006年度江苏省科协系统统计的各省级学会组织召开的学术会议达600次左右,参加人员6.7万人次。

江苏省医学会创建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1915年2月5日中华医学会在上海成立,1933~1947年,江苏地区陆续成立南京、苏州等8个分会。解放后因为行政区划变更等原因,1962年7月正式更名为中华医学会江苏分会,专科分会的组织建制也因西医、中医中药、预防、医院管理等学术团体的合分而有变化。

江苏省医学会召开的学术会议从时间上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后学会恢复工作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学会各组织机构不够健全,学术会议的数量较少,会议不收会务费,参加人员只需交住宿费和少量伙食费,其余经费由财政补贴,那时代表名额控制较严。

第二阶段,即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财政取消了对学术会议的补贴,会议支出主要靠收取会务费和住宿费,取消了对参会代表名额的限制。

第三阶段,20世纪即90年代中后期至今,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会展经济这一新的经济形式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会议经费除来源于代表所交会务、资料费外,厂商公司的赞助费成为会议经费的主要来源。

近年来江苏省医学会积极组织多层次、多形式、有影响、有特色的学术交流会议近两百次,共征集论文近三万篇,邀请国内及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法国等十多个国家及香港和台湾地区的著名专家作专题报告近两千场。不仅使学术会议的学术质量稳步提高,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而且使学术会议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通过学术会议的组织和管理,在政府拨款不断减少乃至取消的情况下,为学会的生存和发展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学会肩负着推进学术发展的重要任务,始终把不断提高学术交流水平,推进学术发展和学术创新作为学会工作的第一要务。目前,学会的学术交流活动初步形成了以下特点:

(1)会议主题明确,学术水平不断提高。

(2)在学术活动中贯穿“继承、发展、创新”这一主线。

(3)学术活动丰富多彩,不断拓展交流空间。

(4)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日益活跃。

虽然这些年来,江苏省医学会在学术会议的组织与管理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多方面的不足,因此现将在组织与管理学术会议方面的一些经验与教训与各位专家和同行交流。

1 举办学术会议的组织工作

1.1学术会议前期工作

1.1.1 会议征文 ① 会议征集论文的通知一般应在开会前半年发出,通知应明确会议的主题、目的、重点议题和有关要求;② 论文作者应在会议前一个月将论文提交,以便论文评审小组对论文进行认真的评审,决定取舍;③ 征集的论文,除特邀报告外,凡已在其他学术会议或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过的不予录选。

1.1.2 会议合同为了保证会议的顺利开展,会议先期必须实地去考察会场、酒店的实际状况,并与会场、酒店的负责人签订合同,依法维护各方的正当权益。

1.1.3 厂商邀请函在学会宗旨优先的原则下,发放厂商邀请函,邀请相关医药企业参加会议,举办相关医疗器械、药品和试剂等展示活动,结合会议进行新技术、新产品介绍,形成互动、社会效应与经济效应兼得。

1.1.4 会议通知给全省县以上医院的相关科室主任、已收到的征文作者及对会议感兴趣的相关人员邮寄正式的会议通知,告之会议的具体时间、地址、收费等。

1.2 学术会议组织计划

会议组织计划是有效地协调各个环节,推动学术会议顺利进行的最重要的工具,是组织会议的首要环节。抓住这个环节,就可以提挈全局。所以会议组织计划是会议成败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会议组织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工作计划。是为了学术会议顺利开展而制定的实施方案,主要包括专家接待计划、会议代表接待计划、厂商接待计划等。一个科学而合理的工作计划是学术会议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2)人员组织计划。通常都采用框图式构架,各项分工、负责人、具体情况等内容都集中在一起,制作一个人员组织计划表。在这份计划中,明确分工,明确各人的职责,以及各分工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让工作人员一目了然。

(3)财务预算计划。学术会议经费主要靠自筹,以会养会,对于会议进行过程中的各项费用支出以及可能需要的支出情况做一详细而周密的预算,确保会议经费的正常支出而不会出现亏损的局面。

(4)文件管理计划。会议前期与相关单位签定的合同,在会议过程中的代表收费、住房、餐饮的统计以及会议论文汇编、总结等是会议资料的重要依据。所以对于文件档案的管理,最好安排专人负责。这样不仅可以随时了解会议的进展情况,也为以后查看。

(5)应急计划。它是主办方最容易忽略的地方,也是最难把握的地方,一是因为会议过程中出现的突况有太多的不可预料性,不知如何制定应急计划;另外也在于大多数会议组织者对会议过程中的突况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还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大型学术会议一般都具有筹备时间长、涉及人员多等特点,在这个过程中难以保证每个人都不出问题、每件事情都进展顺利。所以,一份相对严密的应急计划还是不能少的。

怎样把会议接待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全部考虑到,并且在会议开始前就部署妥当,是会议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认真做好笔记。会议的主要内容、具体时间、地点、日程安排、有关文件、经费预算等事宜的相关环节,会前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如果在会议的接待过程中如果遇到类似问题就可以胸有成竹了。

(2)集思广益。由于一个大型学术会议涉及的方方面面比较多,头绪错中复杂,对于会议现场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出准备是一件相当棘手的事,每个人并不能保证把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都考虑进去,所以在这个时候运用大家的智慧,集思广益,就有可能让前期准备趋于完善。

(3)随机应变。在学术会议的前期就预先做好会议接待人员的培训,不仅使其了解整个会议的相关情况,而且使其掌握一定的技能,模拟一些突发事件,增强应变能力,这样在会议现场就可以运用自如了。

(4)及时吸取教训,善于总结经验。由于大型学术会议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为了保证每次会议都顺利开展,及时地整理在以往会议过程中出现的失误、总结会议中的先进经验就显得犹为重要。所谓“吃一堑、长一智”,这就为我们今后的会议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础。

2 举办学术会议的管理工作

2.1 项目负责人制

现场管理必须由项目负责人统一管理,服从项目负责人统一的指挥和调度,互相配合,才能保证会议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才能保证整个会议顺利、高效而有序地进行。

2.2 “角色管理”

我们可以根据会议参与者的角色来分配管理工作,合理分工、各司其职。即安排专人来负责会议现场不同身份的相关人员,最后由项目负责人来统一管理各个方面的负责人,协调和控制整个会议现场工作。

①会议组织方:主要包括会议的主办方、承办方、协办方等。在会议前期和会议进行过程中,会议的组织各方都需要互相合作、互相协调。②酒店方:主要是指场地的提供者。在整个会议的进行过程中起着配合的角色,以保证会议进行过程中一些基本设备,如舞台的搭建、灯光的安装、音响的调试、开幕式主席台的搭建、会场座位的布置等到位。项目负责人必须做好与酒店负责人的相互协调,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③参会专家方:它是整个会议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主要是指大会邀请的,在大会上做专题报告的知名专家及相关的特邀老专家,必须安排专人接待,如果会议邀请的专家较多,必须安排多个专人接待,每个专家还须安排相关人员负责专家在会议的整个过程中的接送站、报销、安排住宿、陪同旅游等事宜,以保证每位专家宾至如归的感觉,特别是外省及国外的专家,他们认可会议就成功了一大半。因为会议举办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会议专家对本次会议的认可,因此至关重要。④参会代表方:主要是指参加会议报到的代表。他们是会议的主要接待人员,也是会议参加的主要对象,要安排专人负责好会议代表的报到、登记、住宿等,使每位代表都满意。⑤参会厂商方:主要指参加会议的相关厂商,因为每次学术会议的顺利举行,都离不开厂商的大力支持,如何安排好各厂商的展台布置,营造出一个丰富多彩的会议气氛,是至关重要的。 ⑥媒体记者方:主要包括会议邀请的媒体和主动前来采访的媒体。因为每次会议都会产生一定的社会效应,媒体的参与对于整个会议的效益评估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所以对于媒体方的管理也就理所当然的独立为面了。

总之,在角色的划分上应该充分考虑到每个具体会议的实际情况,根据每个具体会议实际情况来决定划分的具体内容,灵活运用,才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学术会议组织与管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应从医学专业的行业角度出发,做好学术会议的组织管理。协助专科分会的专家做好会议的选题及会议具体内容的安排,使会议既能反映出近年来该学科领域的学术水平,又要把学术会议办成大家知识更新、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大课堂。在各项工作中贯穿“继承、发展、创新”这一主线,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推进学会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法制化、科学化。树立大局观念,发扬学术民主,鼓励学术创新,在改革中求发展。以高质量的学术会议在医学工作者的心目中树立起学会这一权威学术机构的形象,吸引更多的参会者。

正确处理学术会议与产品展示的关系。始终以学术会议的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确保会议的绝大部分时间用于与会议主题有关的专题报告和代表发言、讨论。淡化会议的商业气氛,严格控制到会公司、厂商的介绍时间及介绍内容。

组织与管理范文4

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社会管理被社会各界所关注,很多学者都选择其作为研究课题。当前社会管理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要求人们从社会政策和社会组织方面展开分析,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社会政策的实现需要依赖有效的社会管理,除了政府部门之外,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也逐步显现出来。针对当前的社会需求开展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有助于实现现代化的社会管理目标。在本文中,笔者从当前社会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入手,运用社会政策与社会组织的视角对其展开分析,并提出在多层面构建社会管理体制的具体策略,为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

社会政策;社会组织;社会管理

自2008年,我国人均GDP突破3000美金后,人们的关注重点由温饱方面开始转移到生活品质方面,有关社会管理方面的各种问题也被社会各界所关注。虽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已经卓有成效,但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的各项工作还没有全面展开,相关的路线与方针还没有明确。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社会管理体制方面所暴露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发展的进程。当前的社会管理体制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该方面的改革工作势在必行。到底什么是社会管理呢?怎样来提升社会管理效率呢?如何对社会管理进行评估呢?到目前为止,社会各界还没有给出统一而正确的答案。在本文中,笔者将对这些问题展开分析,进一步梳理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的有关内容。

一、当前社会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长久以来,我国学术界并没有将社会管理作为独立的研究方向,有关该方面的认识多局限于经济体制之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实行“单位-街居”的社会管理模式,在城市里通过单位来管辖职工,再辅助街道来管理其他社会成员,进而在城市中实行社会管理的全面覆盖。这种模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能够有效地控制社会成员,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此模式的出现和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相吻合,将政治、经济与社会管理有效地融合在一起,但是也留下了制度方面的隐患。单位制的实行使得社会出现过度依赖性。而街道制的实行主要是靠街道办事处与居民委员会,这两机构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多扮演着政府部门的执行者,被动地按照政府的指示开展工作,工作效果并不理想。所以,长期以来人们往往认识不深入,只是把社会管理简单地理解成社会福利事业管理。

在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整个社会的结构发生了变化,社会成员的流动性加强,在现实中,单位制已经难以维持。但是很多政府部门受以往思维方式的影响,还没有对社会改革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在经济体制发展变化后,运用街居制来单方面地推进社会管理工作,难以满足复杂而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在单位制逐步消亡,而街居制难以全面实现功能的状态下,社会管理出现主体缺乏的情况,管理能力非常差,在环境、治安、娱乐、卫生与教育等多个方面都难以完全覆盖。这样下去很容易出现社会管理的空白区域,对社会的发展与稳定都带来负面应用。这种情况下,构建新的社会管理体制尤为迫切,非常有必要针对当前社会管理的内涵展开研究,归纳出合理的路径。

二、社会政策与社会组织视角下的社会管理改革

在以往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各界普遍对社会管理缺乏关注,对其认知非常浅薄。当前经济社会下,在深刻理解社会管理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如政策执行情况和社会组织状况等。社会管理、社会组织和社会政策三方面应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共同构建成社会管理体系。一是以社会政策的视角来了解社会管理。尽管政府以外的机构也能够有政策,然而社会政策这种一般性的表达方式多是用来界定和公民福利相关的国家所起到的作用。这也说明,社会政策的制定与推行主要依赖国家公共权力。从西方国家的经验来看,社会政策涵盖扶贫、就业、教育、住房、卫生等多个方面。从这个角度来讲,社会管理就是社会政策的有效执行,是相关主体在社会政策的要求下,依照社会政策的有关内容协调社会成员在各个方面的社会事务,为社会成员提供社会性的公共服务,有助于提升社会成员的生活品质。社会管理应从全民整体的需求出发,推进社会公平,解决多种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社会管理的核心工作在于有效执行各种社会政策,而社会政策多是由政府等部门制定的,与社会管理的手法与方式关系密切。

所以,在理解社会管理的过程中,应明确社会政策的界定范围,借助多种专业化的工具与方法,使得社会政策能够落实成为社会公共服务,有效地解决多种社会问题。社会管理不同于公共事业管理,其需要依照既定的行政程序来进行。针对社会成员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社会服务,有助于实现社会资源的整合,从而达到社会政策的根本目标。二是从社会组织的角度来了解社会管理。政府是国家权力的核心,对公共资源的分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当前社会中,除了政府之外,社会组织成为了最大的社会管理主体,其在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一般来说社会组织的成熟度与社会管理水平成正比例关系。在构建社会组织的过程中,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相关经验,以美国为例,该国有一半以上的社会服务是由非盈利组织提供的。政府应积极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构建法制环境,并出台有效的政策鼓励与引导其发展。英国通过构建制度化伙伴的关系来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到社会管理中。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应呈现出制度化与法制化的特点,其应积极引进那些成熟度非常高的团体组织参与到社会管理中。

三、从多层次构建社会管理体制

在我国,社会管理应及时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而进行调整,始终坚持社会需求导向。政府与社会组织应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进社会管理水平的提升。社会管理体制方面的改革工作应从管理方式、投资渠道与评估方法等多方面共同推进。

一是在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原则下,实现分类管理体制。一方面针对各种社会事务建立有针对性的社会管理政策与制度;另一方面针对不同的社会组织,施行不同的鼓励政策。社会组织一般包括民间公益组织和民办非盈利企业,前者会面向整个社会开展各种公益性的慈善活动,所以应实行全面的免税优惠政策,相关部门还要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后者应带有互利性质,所以应从政策方面入手,鼓励其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二是确立社会管理目标,实现管理效率。针对管理目标,政府部门应积极选择多种评估指标,使得社会管理效果能够被量化,从而为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客观依据。在当前,这些指标应包括城镇基尼系数、社保覆盖率、教育普及率、失业率与犯罪率等。

三是加强社会慈善资本的管理。长期以来,人们角色社会管理方面的各项投入是不追求经济价值的。多种资金汇总成为非常庞大的社会慈善资本,针对这一资本做好管理与投资工作是非常必要的。相关主体应构建科学的投资体系,在创新与效率的理念下,来提升资金的经济价值与利用程度。这方面可以引入专业的投资管理公司。在加强社会慈善资本管理的过程中,还应该积极构建社会经济部门。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生活品质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经济部门的成本非常低,却能够向人民群众提供高水平的生活,既提升了社会管理水平,也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除了这些以外,鼓励和引导社会服务领域的投资活动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不仅能够满足社会需求,还能够实现经济与社会两方面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宇,安建增.论社会政策比较研究的三重维度[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

组织与管理范文5

对大规模信息的相关性和环境不确定性的存在性研究表明,环境的不确定性的增加,会使得对大量信息的使用和有用意识的要求增加,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越高,大规模信息的使用就越高,决策的准确性也将相应提高。鉴于大范围信息的特点和现代管理会计信息具比较相似,因此,可以尝试将这些实证研究的结果应用于对管理会计信息支持系统的研究。本文结合管理会计的权变性特征,同时结合组织文化特性,研究了管理会计信息的认知和利用。

二、管理会计的权变性特征

适应组织变革的重要手段就是管理会计的权变性。它重视外部的环境以及未来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决策。同时,在企业战略决策中,不仅要求企业组织利用其内部信息,而且要充分利用外部环境的信息。管理会计的权变性是根据管理会计信息进行整合并向决策者提供这些信息。在决策对象意识、可选方案、对这三个阶段的可选评估等方面的权变管理会计,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权变管理会计的核心理论是组织结构及其管理都必须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权变理论的出现,人们逐渐意识到世界上没有“普遍最优”的管理会计制度。为使企业组织更加有效的运作,其组织结构和控制系统必须适应环境,因此要强调企业对环境的适应性。适应性理论分为选择适应、互动适应和系统适应三个阶段。权变管理会计理论有助于认识管理会计的发展阶段,并且帮助企业选择适当合理的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工具。企业不拥有资源的数量,而是如何利用资源的数量,这是现阶段许多企业所倡导的。凸显出当前管理会计在发展阶段的核心管理理念,即合理地利用资源,实现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组织的管理效率和效率的目的。权变管理会计理论的不仅涉及诸如战略管理、绩效评价、预算编制和成本制度等的管理会计控制系统,也涉及评价和应用管理会计信息支持系统的效率和有效性。管理会计的权变性更加注重外界环境的变化,对环境的不确定性更加重视,使得对信息的认知和识别以及运用更加重要,尤其是对管理会计信息的认识。

三、组织文化

由于组织文化具有广泛的覆盖范围,它的概念难以定义,但许多学者同意它是由企业所有,只有企业独有,植根于社会结构的理解、价值、信念或期望,或认知事实。一个组织的价值观和基本信念蕴含于其组织文化中,即组织文化指导着组织的所有活动和行为,不仅影响员工的一般态度和行为,而且影响和影响对特定事件、做法和策略的态度。组织文化的核心思想主要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企业也是围绕人们的行为活动达到经营盈利的目的。组织文化对企业业绩以及管理层决策行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π畔⒌拇?播和认知,尤其是管理会计信息的认知形成的。

组织文化与环境的不确定性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组织价值观、规范和信念的总和形成组织文化。增强组织对内外部信息的认知,影响管理会计信息的认知,并与行为指导中的管理会计特征产生共鸣是组织文化的解释和传递功能。组织内部因素相对而言便于控制,相应对策也易于制定。然而,由于外部环境具有较大的不确定度,因此对外部环境的预测的相应对策的采取都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因此,由于管理者一般具有强烈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内外部客观环境的不确定性的影响,必须重视对管理会计信息的认知。没有认识到不确定性的管理人员往往认为自己具有很强的决策能力。例如,在相同的环境下,也存在差异,一些组织或个人也能够强烈感受到环境的不确定性。即使在相同的环境下,当强烈感受到环境的不确定性时,管理者自身的决策结果通常也是不稳定的。当然,决策方法将根据环境中的不确定性水平变化。然而,决策者的认知环境不确定性能力是决策方法变化的根本原因,而不是客观可测环境的不确定性。从内生的角度看,组织文化的差异是组织文化与环境不确定性的相关性的决定性因素。组织文化差异对组织行为微妙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总而言之,决策、人际关系和沟通文化是组织文化对组织行为最主要的影响。组织文化差异可能对行为决策的两种影响:一是决策者对自己的文化进行价值判断往往是基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信息;第二,决策模型的变化只要是由于决策社区的不同背景。不同的环境使得组织文化差异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也表现为冲突的形式。文化作为一种表现形式,是外在事物本身的存在。这种认知模式已经超越了文化相对主义的文化理论,被认为是文化的对立面,缺乏沟通和心理阐释的可能性,在动态的文化背景下,真实的动态心理活动的可能性。组织文化对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是多样的。认知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在人们的认知加工过程中,人们都具有动态的作用,可能使人们走向权利或犯错误。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客观操作环境没有直接相关性,这在实证研究中都有证明。即使在相同的商业环境中,环境的不确定性也存在着个体差异。换句话说,环境的不确定性将影响会计信息的利用,组织文化将影响人们对环境不确定性的态度。然而,管理会计信息与环境不确定性之间的关系并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关系。管理会计信息的必要条件之一是环境的不确定性水平。因此,为了提高对环境不确定性的认识,必须重视组织文化。

四、组织文化与管理会计信息认知

每个人的个性都是天生的性格和后天经验的产物,保持完全统一的人格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但是,经验表明,,即使存在微小的差异的人们,只要属于同一文化圈,他们仍然会有大致相同的认知。行为本身在同一个文化共同体中将以传统的方式来进行活动,或者它将具有某种特定的形式,这显然已成为一种“常识”。

管理会计信息也会受到组织文化的影响,同样就像组织文化影响信息认知一样。管理会计的控制系统是建立在其信息支持系统之上的,组织成员展开相关活动是其目的之一。然而,即使是为某种目的而设立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其组织成员开展的活动基本都是在认知组织文化的基础上,,但是仅仅因为组织文化的不同,结果通常相差很大。一些组织可以根据预期目标充分行使其职责,并完成其任务;然而,一些组织的开展的活动不仅没有达到原来的目的,而且还产生了反作用。例如,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预算松弛”现象。在管理会计系统中嵌入某种目的有时候代表了一些组织有效且积极的职能,但是在别的组织中缺积极的效果,这种现象大都是组织文化的差异造成的。有用的管理信息越早被认知,企业越快对此做出应对,对企业的积极效应就越大。组织文化作为企业的内部力量,对管理信息的有用性的认知具有重要的作用的,其根植于企业中,属于冰山的下部。在既定的企业环境中,企业同时受着内部环境和外界环境的双重影响,且外部环境本身就蕴含着组织文化,环境的不确定性与组织文化的交互影响,成为管理会计信息认知的约束因素,进而波及管理会计信息认知的有用性和相应的实施效果。

管理会计信息往往围绕着对公司的影响,而且不仅是对外部环境和未来事项的单方面信息收集,有时是管理会计信息的转换。管理会计的信息支持系统的建设和运行必须在建设和运行方面投入相应的时间和成本。管理会计信息仍然重要,即使它被认为是事后信息。在对分析方法存在疑问时,决策者还将考虑使用未经修改的原始信息。另外,原始信息在不了解计算环节的情况下,很难被充分有效的利用。对于管理会计信息利用程度和环境的不确定性水平增加之间,不能考虑一个简单的相关方程。管理会计信息的使用需要考虑管理会计信息的成本和有用性,成本是需要经过客观衡量,而有用性是一种应用的延伸,。组织文化在有用性的认知方面,会反映出每个人的价值观,并且多少会影响每个人的价值观,。组织文化对管理会计信息有用性具有正向相关性影响,提高了企业管理认识和对管理会计信息的相关监管;也有助于提高管理会计系统的有效性和管理会计系统的透明度,和可视性。因此,围绕组织文化的内外部因素,通过优化组织文化,通过规范和完善管理会计制度来提高信息有用性的认识,将对管理会计决策的价值发挥积极作用。

组织与管理范文6

关键词:建设工程施工组织现场布置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本文从施工组织和施工现场布置管理的方法两个方面探讨:

一、施工组织管理的方法与措施

施工组织是进行施工准备、规划工程项目施工的一个综合性文件,以下将从现场管理与施工进度控制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分析:

(一)方案管理

方案是单位工程施工组织的核心,是针对分部分项工程而言的。方案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工期和技术经济效果。方案的内容主要包括:

1.确定单位工程的施工工序,应考虑如下因素:

(1)与施工工艺相一致:例如现浇钢筋混凝土柱的顺序为:绑钢筋支模板浇注砼养护拆模。这种要求反映出施工工艺上存在的客观规律和相互制约关系,是不可违背的。

(2)与施工方法相一致:又如,当基坑采用明排水时,应该采用边挖土边排水的顺序;可当采用井点降水时,则该采用先降水后挖土的顺序。两种方法不同,则抽水设备不同,施工顺序也不尽相同。

(3)应考虑施工组织的要求:室内回填土与第一层砌砖墙两个工序,从工艺角度来讲,谁先谁后,皆不影响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但是从施工组织上去考虑,应先进行室内回填土。因为先进行室内回填土,有利于第一层砌墙工作面、材料运输,提高工作效率。

(4)还应考虑工程质量要求:楼梯抹面最后自上而下进行;室内外装饰工程自上而下的施工顺序。

2.确定建设工程的施工方法与施工机械:

(1)施工方法应着重考虑影响整个单位工程施工的分部分项或工种工程,而对于按照常规做法工人熟悉的分项工程,只用提出应注意的特殊问题,而不必详细说明施工方法全过程。对于某些工程量大、在单位工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分部分项工程(如框架结构的钢筋混凝土工程、基础工程等),施工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或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的分部分项工程(如现浇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大体积混凝土等),应说明项目的操作过程与方法、质量要求,以及达到质量标准的技术措施、安全措施,降低成本的措施,并要预见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出预防与控制的策略。

(2)施工机械的选择。施工机械的选择应遵循适用、需要、实际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具体考虑以下几点:

首先,选择主导工程的施工机械应根据工程特点确定适用主导施工过程的施工机械。如土方工程施工机械、打桩机械、主体结构垂直和水平运输机械、结构安装工程起重机械等。

其次,各种辅助机械应与主导机械的生产能力相适应。为了充分发挥主导机械的效率,在选择类型、型号的同时,应相应选择与其配套的辅助机械或设备。

(二)施工进度的有效控制

建设工程进度控制的目标,在满足投资和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力求使工程实际工期不超过计划工期,即相应地就表达为“整个建设工程按计划的时间动用”,就是要按计划时间交付使用。进度控制的目标能否实现,主要取决于处在关键线路上的工程内容能否按预定的时间完成。

二、施工现场布置与管理的方法、步骤

单位工程施工平面图的设计步骤:确定垂直运输机械的位置一搅拌站、仓库、材料和构件堆场的位置——加工厂的位置——现场运输道路布置——现场临时设施布置——水、电管线布置;布置要点如下:

(一)垂直运输机械的位置

施工现场垂直运输机械的位置直接影响仓库、材料堆场和砂浆搅拌站位置以及场内道路和水电管网的位置,应优先予以安排。固定式垂直运输设备(如施工电梯、固定式塔吊、井架等)的位置,要结合建设物的平面形状、高度、材料(构件)质量、施工段划分、机械负荷能力与服务范围等情况而定。做到安全运送、运距短、便于组织流水施工。

(二)搅拌机的布置

搅拌机尽可能布置在垂直运输机械的工作幅度内,便于砂、石、水泥进场,同时还要考虑搅拌机械清洗、石子清洗的污水排除。搅拌站需用砂石水泥仓库和堆场应尽量靠近搅拌机位置,运距要短。砂石堆场应与道路连通,运输路线要避免相互干扰。

(三)现场道路的布置

现场运输道路应满足材料、构件的运输及消防要求。道路要环形畅通,宽度不小于4m,主干道不小于6m,道路两侧应结合地形设置排水沟。

(四)各类临时设施的布置

1.现场加工作业棚。单位工程现场加工作业棚和场地的布置应结合施工对象和施工条件进行。一般设置在建设物四周,并有相应的材料及其成品堆场。

2.仓库和堆场的布置。仓库、堆场布置总的原则应符合:运距短、二次搬运少、施工安全。

(五)工地水、电管网布置

1.工地临时供水管网。现场用水包括生产、生活、消防用水。工地临时供水尽量利用永久性供水系统,以减少临时供水费用。临时供水线路接通到使用地点,力求路线最短。

现场施工用水要注意水源情况,一般饮用水均能满足施工用水。直接利用自来水时,要注意干线水管的直径和水压,以保证正常用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