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化学实验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化学实验课

化学实验课范文1

一、演示实验,设疑激思

演示实验教学,要在演示之前向学生交待清楚实验内容、目的及观察的现象,告诉学生应该观察什么,从什么角度去观察,怎样捕捉稍纵即逝的现象,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认真铺设一些必要的阶梯设下疑问,激发学生思考。

例如,在讲“金属活动性顺序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这时教师设下疑问:能否所有金属都符合这一规律?学生犹豫,不能正面回答,这时教师便补充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实验,实验前先让学生按一般规律设想,说出实验现象,很快有的学生就说出“钠表面覆盖一层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钠排在铜的前面,并写出了的化学方程式:钠置换硫酸铜中的铜,接着教师开始演示,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钠的变化,溶液的颜色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钠漂浮在硫酸铜溶液表面,迅速旋转产生火球并消失,溶液中出现蓝色沉淀,这精彩的现象,瞬间的变化,学生凝神观察,猜测被,为什么会出现以上现象呢?这一个一个的疑问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力,经讨论和教师点拨,对金属钠学生有了初步了解,再通过教师解释,写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便明确了实验现象的产生和盐与金属的反应规律中应除去“K、Ca、Na”三种活泼金属,这样以生动的实验探索,不断的设置疑问,使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望逐渐增加。

二、学生实验,探索创新

学生实验不仅是学生学好化学的重要手段,而且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增强创新意识,养成创新思维习惯中起重要作用。

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搞清通过实验要验证哪些性质,培养何种技能,受到哪些教育。例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除总的目的外,我们还要求学生把握以下几点:块状固体药品取用;液体药品倾倒;导管连接;二氧化碳气体收集、检验、验满方法;对该实验装置满意吗,如何改进。这样,学生明确了实验目的,操作起来自然顺利,由于实验前教师给学生提出了对实验改进的问题,学生在操作时就注意了观察思考,觉得课本中的装置图不是很科学,不能随时控制反应进行,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尝试说出自己的改进方法,画出装置图,这样一来,学生得到了尝试创新的体验,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化学实验课范文2

一、从学习实验守则入手

在第一次上实验课的时候,几乎所有老师都会组织学生学习化学实验学生守则。初三学生处在特殊年龄段,其意识指导行为中的消极避罚因素正逐渐减弱,而理性因素已萌芽并发展。所以,在学习学生守则的时候,老师深入解释每一条的具体要求和原因,比一味地强调或威胁要好得多。

以下就结合学生实验守则具体谈谈。

1.学生进入实验室要保持安静,按规定位置就座。未经老师同意,不要擅动仪器。

2.实验前,学生应认真预习实验手册及课本有关内容,充分了解实验目的、内容和方法,并事先检查实验器材、药品是否齐全、完好。在准备工作就绪后再开始实验。

3.实验时,必须听从实验老师的指导,做到操作正确、步骤科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切忌草率从事。

4.实验过程中,如遇到困难和问题,应及时请老师协助解决。

5.爱护仪器、设备、材料,一切仪器、材料未经实验老师同意不得带出实验室。不得擅自挪用其他组的仪器、材料。

6.认真、独立地分析实验结果,据实填写实验报告。

7.实验结束后,必须认真清理实验器材并摆放整齐,搞好清洁卫生,关好水源、电源,放好桌椅,经实验老师验收后,方能离开实验室。

8.如遇意外事故,应沉着、镇静,及时报告老师,妥善处理。

第一条是基本要求,没有商量的余地,初次发现违规就要严肃指出。但关键是要落实按规定位置就坐这个要求,而且应在第一节实验课的时候就要把实验课座次表做好。因为学生在上实验课的时候都有随便坐这个趋势,不固定座位后面的很多要求都得不到贯彻。

第二条是有关预习和实验课前的准备的。鉴于高中教学的实际情况,要让学生写预习报告不是很可行,那就应该着重把进实验室以后的行为规范好。首先,不允许学生迟到,尽管实验楼离教室有一段距离,要求要提前2―3分钟到,原因是到实验室后还有要求。按我们学校的情况,一般把对学生实验中的改动和注意事项都写在黑板上。所以要让学生养成到实验室先看黑板的习惯,并结合黑板上的内容进行预习。

第三、四条是必须要求学生听从老师的安排,有事要告诉老师。但要达到操作正确、步骤科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切忌草率从事的要求就比较困难了,平时要抓的就是态度和操作。

第五条是实验管理的重中之重。爱护公物这是道德方面的要求,但具体来看在实验中难免会打破仪器,所以要先把损坏赔偿制度给学生讲清楚,明确责任关系。要求学生来实验室后马上检查桌上仪器有无破损,有的话及时报告,这样可以避免责任不清。要求学生重视诚信,每人固定位置也保证了有必要的监督机制。另外仪器材料未经允许不得带出这条也要说明,对绝大多数高中生来讲,带出仪器这一点一般不会有问题,但药品就要注意了,要先讲清楚这样做的危害。

第六条是作业问题。

第七条要教育学生要做一个文明而负责任的学生,这一条的贯彻执行关键还是看制度。

第八条的总则需要事先说好,在每次用到危险药品的时候需要强调。

二、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入手

学生在做实验中很多细节问题,而这些问题与学生学习效果及实验安全都有莫大关系。比如经过多次训练,一个高一班级在下学期的时候就可以安静而有序地进行实验了。这些细节有:勿带食物进实验室、实验台脏别趴下、别将仪器当玩具、药品分开勿污染、动手动眼不动口、坐着实验不站立,现象精彩莫喧哗,有事必须先举手、酒精灯莫靠桌沿边。这些细节有些是保护学生安全和健康的,有些是确保实验课堂秩序的,第一次说明以后,以后要结合实际情况适时强调和提醒。

三、从健全学生实验管理制度入手

这里主要是两个问题:一个是损坏赔偿制度,一个是实验室清洁制度。对于前者刚才已经说过了,后者在操作的时候我曾经遇到很多困难。对于一节化学实验课,首先,实验室距教室有一定距离,所以清理和检查工作必须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其次,学生在下课铃响后会急于出实验室,如果光靠老师检查会很混乱。对此,我做了以下尝试。

第一次,我指定了组长,要求组长检查后才可离开。结果因为实验室过道很窄,检查的组长和出来的其他学生移动方向相反,也很混乱,有人趁乱离开,事后我找那些没整理好的学生加以批评。但第二次又有其他人没收拾好,还有就是组长本人也要收拾桌子。

第二次,我在下课前3分钟就要求学生整理实验桌,但有些学生还没完成实验,所以在下课的时候因为仓促也没有全班都收拾好,而有些学生认真收拾了但结果也不能令人满意,也抓不到特别不好的学生做典型。

我仔细思考了这个问题,为什么很多学生收拾了但达不到要求呢?我认为是他们没有学过怎么系统地整理实验台,趁下一次实验课实验内容比较少,我专门用10分钟时间教大家怎么收拾。事先我根据该实验所用药品及仪器整理了几个基本步骤。

1.将所有试管洗净并倒放于试管夹上,将试管夹、试管刷、镊子、铁丝等插在试管架上,试管夹靠桌子的对面壁上。

2.将试剂瓶靠试管架放成两排,大的放后面,小的放前面,酒精灯靠着试剂瓶。

3.将桌上的废纸及火柴梗放垃圾篓里。

4.用抹布擦桌子。

5.洗手。

像这样我手把手教了两次,第三次以后就只需要说一下几个特别的东西该怎么放就行了。

同时,我还落实了责任制,检查发现问题后就让那几个有问题的学生下次留下来检查,这样做效果很好。

应该说,对学生实验的管理这个问题可大可小,大的话就是安全问题,安全无小事;小的话就是学习习惯问题。虽然学生过一些年以后把实验做的什么都忘了,但这样一个有序的习惯对他们的生活也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姜淦萍,项闪飞.化学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化学教育,2000,(31):7-8.

[2]化学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3]新课程教师学科教学培训教材(化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4]走进课堂――初中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

化学实验课范文3

关键词 阻碍 激发 引导 转换

一、调查问清阻碍学生不喜欢实验课的原因

现在学生最感兴趣的是那些似懂非懂、能够引起思考和实用的东西,而现在教材中的实验大多数都是具有已知操作过程、实验结果的特点,有些还是教师亲手演示过的,这样很容易使学生感到重复与枯燥无味。现在的学生提到上实验课就感觉满不在乎,以为实验课没理论课重要,在教学中可有可无,究其原因,首先是教师没给学生灌输正确的思想,与学生生活和经验,以及现代社会的联系不够。其次是教师照本宣科的讲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教师就应该在每次上课时重复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必要性,学生做实验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实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以致用。教师应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实验就是验证理论的,实验就是答惑理论的。在实验教学中,一定要切忌教师不能长篇大论,自己“独角戏”式的讲解,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他们找到学习的乐趣。只有让学生自己把自己当成学习的主体,学习效果才能提升,??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要培养起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实验积极性,?相信学生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定会有明显的提高。

二、激发学生实验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事物的个性倾向。人们有了某种兴趣就会对一定的事物或活动表现出肯定的情绪。教学实践证明,对某门实验有兴趣的学生,就会爱好某门学科,不仅在课内注意听讲而且在课外也会想方设法去寻找该门学科读物。

化学实验在教材中占有很大比重,要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就要培养他们的实验乐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至关重要的条件。教师在给学生做化学实验时,首先要制造一个浓厚的气氛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他们才会把精力投入到实验中去。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动力,有了动力就有了干劲。学习也是一样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旦被调动,接受知识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如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教师就先应该把他们的胃口吊起来。比如说:上提取果胶的实验时,一上课,我先拿一瓶果酱或者果冻,我先让学生先说这是什么东西,干什么用的,这个学生一般都能回答上来,但是我再问:“你们知道这些东西怎么制作的吗,它们的主要原料是什么吗?”学生们肯定都会傻眼说不知道。那么我就说,好,如果你们不知道的话,咱们本次实验就让你们来揭晓答案。这样的话,学生肯定会兴趣十足了,接下来实验肯定都会动手踊跃的参与到里面。

三、教师引导学生

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不断引导,使学生从内心体验到他们亲自动手实践而带来的喜悦、惊讶和满足感,有意识地把实验所带来的直觉兴趣引导到化学变化,因果关系或对实验本质的研究上来,有目的地激发和培养学生持久的认知兴趣,使之不仅成为做好化学实验的动力,也能促进学生对求知欲的不断加大需求。

在实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有目标、有重点地进行训练,既重视操作技能的培养,又注意科学思维方法的养成,还要锻炼其从事实验教学的能力。

四、教师学生角色转换

教师与学生是教学中最具生命性的个体,教师角色的定位对师生关系的维系和教学秩序的稳定有重要作用。然而,现实中单一、片面、静态的教师角色常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影响学生发展。实践表明,教师角色定位的标准常常决定了其教育方式和方法,最终决定其教育效果如何。不管教师角色有多妙,其核心角色应该是围绕学生的学习特别是学生自主学习而展开的。

总之,在实验教学中只要我们教师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启迪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种轻松、和谐、快乐的教学氛围,学生就会对此产生兴趣,他们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徐梦.中学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J].华中师范大学,2011,11.

化学实验课范文4

根据教学要求,这节课学生需要学会把固体、液体或者气体混合物进行分离。教师对这节课的要求是让学生把铁屑、种子、食盐和沙子分开。由于学生之前已学过一些物理和化学的分离方法,各小组经过讨论后设计出的分离方案是:先利用磁铁将铁屑分开,再溶解混合物;种子较轻浮在水面上,可以用勺子舀起;沙子沉在水底,可以用过滤的方法;食盐溶解在水里,蒸发可以获得。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发现了问题。比如,用磁铁吸铁粉后,铁粉很难从磁铁上拿下来。于是他们先在磁铁外包一张纸,再吸铁粉,吸完后,将纸和磁铁分开,铁粉就全部留在了纸上。在用勺子舀起浮在水面上的种子时,学生发现勺子会连同溶液一起舀出来,但一时想不出其他更好的方法,也只好这样做了。我们听课教师也认为这种方法可行,不会浪费多少食盐溶液。

实验结束后,授课教师讲解的实验方法让我们大吃一惊。教师告诉大家,这种分离种子的方法是错误的,应该用塑料吸管摩擦布,用摩擦产生的静电去吸引种子进行分离。我是化学教师,没有想到用摩擦起静电吸引轻物质的物理方法,而一起听课的物理教师也没有想到。他们认为这是一堂化学课,应该用化学方法,并没有仔细思考与研究还有别的什么办法。这个分离实验中还包含一个生物内容:种子未必全都浮在水面上。我们的想法和学生一样都是错的。

这虽然是一堂化学实验课,但却包含了物理、化学、生物学的知识。铁粉、沙子、种子、食盐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这就十分自然地拉近了化学与生活的距离。课堂上用到的分离方法很巧妙,铁粉用磁铁吸引后不容易拿下来,会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怎样分离磁铁上的铁粉。这堂课充分说明,知识融合是课程的一个重要元素,而国内的化学课却过于强调知识的结构和原理的掌握,忽略了知识的运用与贯通。

这堂课也让我们领略了美国实验教学设计的特点: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分工合作,十分重视思维过程和实践过程,不只是追求实验结果和课堂教学的完整性。整堂课几乎全部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完成实验,教师没有事先讲解和指导实验步骤,而是让学生自己思考、设计、动手操作,即便所有小组的实验方案都有错误。

化学实验课范文5

一、提高化学实验能力的策略

1、认真做好每一个学生实验。实验能力的培养若只靠课堂实验的观察是远远不够的,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要重视学生实验。应源于课本又要脱离课本,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学生实验;引导学生做好实验预习,提高实验效率及效果

2、运用课外活动实验提高学生实验能力。课外活动实验在提高学生实验能力上具有无可比拟的独特的功能,这一点可以从课外活动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得到证明。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课外活动实验的过程中亲自参与实践活动的每一环节,或者到社会上做调查研究,或者到学校查阅研究资料,有条件的话通过师生共同讨论、设计和制作出多种实验方案,最终使问题得能解决。

二、帮助学生培养基本的化学实验思维能力

化学实验思维的内容很广泛,涉及实验前、实验中和实验后的思维。对于探究性实验,实验前要分析面临的问题,依据观察到的现象与事实或有关的知识经验构筑假设,并根据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方案设计时,要分析实验原理,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依据实验原理和方法考虑仪器装置的选用与连接以及操作方法,安排操作步骤,评价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等。实验中要根据具体的实验对现象与性质、实验原理与装置、现象与装置、现象与操作等之间的关系,以及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进行思考。实验后要对实验所得的结果,包括各种实验现象、事实和数据等,进行加工处理,以形成化学概念、得出化学规律、认识物质的性质、推断物质的组成等,并归纳总结实验成败的经验教训。化学实验思维过程就是人脑对化学实验问题进行思考的程序或流程。对于一般化学实验的思维,其过程是:明确问题,实验与观察,收集思维材料,加工处理,得到结论,运用于新情景,以验证结论获得成功。对于探究性化学实验的思维,其过程则为:明确问题,提出假说,形成方案,实验与观察,收集材料,加工处理,验证假说,获得成功。化学实验思维的基本方法有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归纳、演绎、推理等。在评价化学实验方案优劣等时往往还要运用臻美的方法。所谓臻美的方法,就是在研究化学实验问题时,对尚不完美的化学实验问题,如化学实验的假说、方案等进行加工、修改以至重构,使之更加完美的思维方法。它是一种创造思维方法,也是评价化学实验问题和结果的重要手段。要使学生学会化学实验思维的方法,应把重点放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按照思维过程对课堂实验事实和现象一步一步地进行逻辑思考,并指出各步加工处理中所采用的方法,这样既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思维过程与方法,又能使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实验教学活动,在操作与应用中完善发展学生综合实验能力

教师要经常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让教学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可将教材上的陈述性文字配以相应的实验,以实验教学的形式出现。可以将演示性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或学生课堂小组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调动其积极性。教师对在实验室里进行的学生实验课要高度的重视,要组织好、设计好、安排好、指导好。要教育学生珍惜动手能力培养的机会,要让学生明确实验能力必须在实际动手操作中才能得以煅炼提高。在多种形式的教学中,化学实验探究活动的开展对完善发展综合实验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化学实验探究是科学探究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化,是化学教学中最常见最主要的探究活动,是化学实验教学中落实科学素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教学观的具体体现。有条件的话,化学实验探究活动可以活动课程的形式去展开。“活动课程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和直接体验为基本方式,以学生个性养成为基本目标的一种课程。”活动课程教学变“传授知识和技能活动”为“学生自主认识活动”,变“重视学习内容的掌握”为“重视学生个性养成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在教学空间、时间和教学材料等的开放性等方面与传统课堂教学有很大变化。

四、培养学生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化学实验课范文6

关键词 化学实验 动手动脑 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新课程教育改革的目标。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该利用本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特性,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渗透到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引领他们以积极的心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在化学实验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己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激发兴趣,诱导联想,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增强学生思维的内驱力,解决学生创新思维的动机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为讲而讲,学生容易乏味,激不起兴趣,可以先给学生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情景之中,赋予生命力,使学生在情景激发的兴奋点上,寻求思路,大胆创新。比如在讲浓硫酸的特性时,我补充了一个演示试验,在小烧杯中装入10克蔗糖,和少量水,再注入4-5毫升浓硫酸,奇趣发生了,蔗糖由白变黑,体积由小变大,白色的蔗糖变成了“黑雪”。面对此事此景,学生们先是惊奇兴奋,后是探究思索,此时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学生对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氧化性的认识就变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初中化学实验现象一般较为明显,但有些实验如溶解放热、吸附作用等,教师演示时学生较难感知现象,如果教师能将静止的实验让它动态化,可明显改善实验效果。例如:演示氢氧化钠溶解放热时,可将试管注入2-3毫升水, 加热至沸腾,离开火焰2-3分钟,再向试管里的水中投入1-3粒氢氧化钠固体, 结果止沸的水又重新沸腾。这样学生对氢氧化钠溶解放热就有非常深刻的感性认识。

化学实验中大部分实验出现的现象比较鲜明,能促使学生产生联想,对实验分析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的提出某些设想,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探索新知。

二、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大胆质疑,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要理解学生、尊敬学生,以真情和信任感染学生,以赞许和肯定激励学生,允许学生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在这种氛围里,学生才会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渴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和发挥。

例如: CO还原CUO实验探讨,CO还原CUO的实验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H2、C还原CUO的实验原理的实验装置之后进行的。可在实际操作中都因为装置复杂、CO用量大、尾气的处理不方便而不尽人意。为此,我发动学生设计更加合理的实验装置。

首先归纳出此实验所需要的条件及改进后的装置需达到的目的:(1)CUO需与CO接触;(2)CUO必须被加热;(3)生成的CO2容易被检验;(4)尽量减少CO的用量;(5)尾气易于处理;(6)尽量简化实验装置(用到的仪器越少越好)。

经过几天的小组蕴酿,合作探究,学生自己完成实验的全过程:在出口处接一根长约25cm的橡皮管,再在橡皮管上连一个尖嘴玻璃管,先检查CO的纯度后点燃,用它加热CUO,1分钟后即可得到明显现象。别小看这一改进!它既消除了污染又节约了燃料,学生的设计思路正体现了现代“绿色化学”中“循环利用”的思想,多么富有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鼓励提问,还要积极探索,帮助学生冲破现有知识的局限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勇于创新。如:在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当实验结束后,发现钟罩内液面并未上升到其容积的1/5,问:可能有哪些原因导致这一结果?再问,若上升超过了1/5,可能由哪些原因导致呢?紧接着再问,既然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如何改进这套实验装置呢?这一类似发散思维的练习有助于学生抓住事物的本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三、引导探究性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将某些常规性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可将学生带入科学探究的情景中,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探究知识的兴奋状态,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例如:“为什么有些物质燃烧有火焰,有些物质燃烧没有火焰?”这个问题是学生在观察了酒精、蜡烛、碳、硫、铁、氢气、一氧化碳等物质的燃烧后提出来的。我没有直接回答学生,而是让学生去做如下实验:

点燃一支蜡烛,当它燃烧得正旺时,吹灭它,再用火柴点燃,但不准用火柴接触灯芯!一开始,学生觉得这个实验太简单,没什么意思,但当他们动手一试,却把他们难住了!经过多次尝试,终于有人成功地不接触蜡烛的灯芯重新点燃了蜡烛。他是怎样做到的呢?原来这个学生在多次尝试失败后,通过仔细地观察,发现在吹灭蜡烛的瞬间,灯芯处飘出一股淡淡的轻烟,他便用火柴去点这股轻烟,这股轻烟竟然被点燃,而且引燃了蜡烛!此时,学生的思维达到了空前的活跃,自然就会想这股淡淡的轻烟究竟是什么?不可能是灯芯!只可能是已经被气化了的石蜡!再重新观察整个点燃蜡烛的过程,即可发现点燃蜡烛的过程是:先点燃灯芯,产生的热量,使部分石蜡熔化后再气化,气态的石蜡燃烧即产生了火焰。在此基础上,可以拓展探究铁、木炭点燃时不产生火焰,而硫产生火焰,氢气、一氧化碳燃烧时产生火焰的原因。

探究实验既可以让学生练习操作、掌握技巧,又在探究中学习新知识,并对新知识形成较强的感性认识。因此,作为教师,尽可能地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试验,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总之,化学实验是挖掘学生智慧潜能的良好途径,化学教师可牢牢抓住实验这一学科优势,认真上好每一节实验课,启发引导学生关注实验过程,突出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断的研究和探索,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

参考文献:

[1]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法.刘克文主编.北京:开明出版社,

上一篇给排水施工

下一篇组织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