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命题作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自由命题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自由命题作文

自由命题作文范文1

【关键词】小学 命题作文 命题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81-02

命题作文也称为全命题作文,它的表现形式是一个完整的作文题目,学生必须用这个题目作为自己作文的题目,不能改变题目的任何一个字。在进行命题作文的写作时,学生一定要把握作文的构造,首先是作文题目,准确理解题目的含义有利于学生对写作方向的把握;其次是提示语的解读,只有正确解读提示语才能打开自己的写作思路;最后是对题目要求的把握,准确掌握命题作文的内容规定和字数要求,可以保证作文的规范性。这其中对命题作文“命题”的把握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需要对命题作文的命题形式进行解读。

一、小学命题作文的命题形式分析

1.利用开放性的系列式命题作文

传统的命题作文由于题目统一,束缚了小学生的创造思维,为此,可以采用系列式的命题作文,开阔小学生的写作思维,让其进性自主选择。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系列式命题,其一,同一中心,如,围绕“我的好朋友”这一中心进行系列式命题,老师可以为学生出如下作文题目:《朋友之间》、《需要好朋友时》、《好朋友在身边的日子》、《友谊的珍贵》。其二,同一题材,例如,班级中的一位同学是单亲家庭,他的母亲生病了,家务无人帮助料理,同班同学到她家主动帮助做家务。针对这一素材,老师可以让学生从以下题目进行自由选择,比如《她开心的笑了》、《我们是好兄弟》、《朋友在身边》等。

2.利用自主性的自由式命题

受到老师教学水平、年龄以及兴趣和认知能力的影响,小学生往往对老师的命题不感兴趣。因此,老师只需要确定写作范围,然后让学生大胆进行自由命题和写作,这样学生就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写作,进而感受到命题作文的写作乐趣。正是自由式命题作文满足了学生心口合一的写作需求。例如,教师可以根据篮球比赛获取的资料让小学生自由命题,结果小学生的作文题目十分新颖。如《胜利就在一瞬间》、《为失败者鼓掌》。

3.利用灵活性的填充式命题

为了克服命题作文限制过死、题目单一的缺陷,可以采用填充式的命题作文。例如,当出《第一次登山》命题题目时,许多小学生没有登山的经验,无法进行写作只能胡乱书写,导致写出的文章没有真情实感。但是,采用填充式的命题形式可以增加命题的灵活性,让小学生有东西可写,例如,可以采用《第一次……》形式的填充式命题,小学生填充了“坐飞机”、“坐轮船”、“游泳”、“篝火”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填充式命题形式开阔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加之学生对填充的实物亲身经历过更容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小学生如何把握命题作文的“命题”分析

1.对命题作文类型的把握

对于命题作文审题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审错作文题目类型就会脱离作文的写作要求。但是,小学生又如何才能审清作文的类型呢?可以从以下几种作文类型着手,其一,对记人类型作文的判断,这类命题作文一般在题目中直接体现,如《我的老师》、《我的偶像》。但有时部分作文题目没有直接点明,只有通过自己的认真审题才能明白。例如,《温暖》,如果小学生不进行认真仔细的审题就容易写成气候让人感到温暖,但是实际上是别人让自己感到温暖。其二,对叙事类型作文的判断,有的作文在题目中直截了当的点名是一件事,如《童年趣事》,有的命题作文在题目中没有“事”字,但是在叙事内容中包含事物。例如,《假如我是……》,这个题目通过假定我的含义,进行事物的叙述与描写。

2.对“命题”的准确把握

对“命题”的把握关键是对题眼的把握,也就是命题作文中的关键词,进而找到文章的中心思想。题眼不仅决定了命题作文的主题更决定了命题作文的内容,甚至决定文章的深度和构造。例如《一场有意义的篮球赛》与《一场难忘的篮球赛》,虽然都是关于篮球赛的,但是题眼的不同决定了写作方向的不同,因此,小学生在写作时要抓住文章的题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其一,对“怎样的什么”命题类型的判断,此类题目的“题眼”是“怎样的”,这为小学生的写作指明了方向,例如写《最难忘的一个人》,小学生就要凸显这个人令自己“难忘”的原因,通过不同事件的描述,凸显令自己难忘的原因。其二,对疑问句式的命题题目的判断,此类命题作文的“题眼”要确定在疑问词上,例如《谁是你的最爱》,要将作文的内容定义到“谁”上,可以采用一些与他有关的例子表达自己为什么最爱他。

三、结语

命题作文作为小学作文类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分适合小学的作文教学,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命题作文的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命题作文的“命题”,为此,语文教师可以对学生传授命题作文类型,教授学生如何挖掘命题作文的“命题”。

参考文献:

[1]罗继远;命题作文教学序列实验[J];江西教育;1991-06-30

自由命题作文范文2

一、关于作文题材

题材是写作者摄入文章用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材料。了解学生熟悉哪些题材领域,了解他们作文材料的来源,对我们的命题及作文指导具有重要意义。学生所熟悉的题材领域从总体上来说依次是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从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到家庭生活,高中的人数呈递减的趋势,而初中则反之,呈递增趋势。可以说高中生的生活视野比初中生要广阔一些。二是中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和兴趣。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再加上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信息传播手段的多样化和形象性,使学生对社会生活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从中获取了丰富的知识。为了具体地了解中学生对社会生活关注的焦点,我们设计了一个简答题:“在社会生活中(包括新闻媒介所报道的),你最关注哪一方面的事情?”回答当然是五花八门的,但比较多地集中在重大新闻、热门话题(包括《焦点访谈》中的内容)、世界体育赛事、国际军事冲突等,可见当代中学生兴趣广泛,视野开阔,思维活跃,有强烈的参与意识。由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考和评论,如《向“下海”的老师进一言》、《闲话“追星族”》、《我看学校招收“自费生”》、《我为东亚残疾人运动会欢呼》和《小山智丽(即何智丽)该不该挨骂》等。

学生作文题材取自自身生活经历的为数最多,而虚构的也不在少数。学生的虚构不宜一概否定,但不合情理的生编硬造毫无疑问要加以反对。学生写作时生编硬造往往是教师随心所欲的“命题”逼出来的。以取自书刊的间接材料作为作文题材,高中生人数超过初中生一倍,可见高中生的阅读面更广,吸摄力更强。在作文指导中,我们应多引导、多鼓励学生去写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写出真情实感。

二、关于命题形式

命题形式指教师命题与自由命题、命题作文与供料作文。

喜欢自由命题的学生比喜爱教师命题的多,占被调查人数的66.6%。究其原因,一是自由命题在选材、立意、谋篇、表达等方面有更大的自由度和更多的灵活性,符合青少年自由、活泼的天性;二是有些教师命题或脱离学生生活,或过俗过滥,限制过死,以致倒了学生的胃口。适当地让学生做一些自由命题作文,即古人所倡导的“放”或“先放后收”,是一条契合学生写作心理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汲取。欧阳修主张“作文之体,初欲奔放”,谢枋也认为“凡学文,初要胆大,终要小心”。刘国正先生也提倡让学生多写“放胆文”,即让学生自己拟题自由作文,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当然,完全“放”长期“放”是不行的,可将教师命题与学生自由命题结合起来,间隔反复,形成螺旋形上升。而教师的命题一定要切合学生的生活、情感实际,点燃他们写作的欲望。

喜爱命题作文的同学略多于喜爱材料作文的同学。从具体的调查材料来看,初中学生喜爱命题作文的更多一些,而高中学生在两者之间没有太大的差别。这与初中段较多地训练命题作文,而到了高中段适当地增加了材料作文所造成的学生的思维定势有一定的关系。

三、关于文体和表达方式

从表5、表6统计的数字来看,初、高中学生在文体和表达方式的选择上存在着明显的年龄段差异,初中学生喜欢记叙文和叙述、描写表达方式的占有优势,高中学生喜欢议论文和议论这种表达方式的占有优势,反映了初中学生偏重感性思维、高中学生偏重理性思维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可因势利导,引导初中学生多写记叙性的文章,要求写得具体、生动、形象;而对高中学生,应引导他们多分析一些社会、人生问题,力求深入、辩证,具有理性色彩。

选“说明文”和“说明”的只有20人和12人,分别只占总数的4.9%和2.9%。学生为什么对写说明文这么不感兴趣?一、说明文的内容要求具有科学性,不含或较少含有形象性和情感性,因此,一般来说,学生较难把握,缺乏探究的热情;二、说明文阅读教学往往显得枯燥、平板,知识讲解多,而情趣激发少,因而也间接影响了学生对写作说明文的兴趣;三、说明文写作教学方法单一,往往满足于布置题目,不善于唤起学生的写作冲动,不能使学生体验到作“有米之炊”的成功的乐趣。说明能力是一种重要的表达能力,与学生今后的生活、学习、工作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要重视说明文的写作教学。在说明文写作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写作兴趣,要有一个搜集、分析、整理材料的阶段,决不能以布置一个题目或交给几则材料而简单了事。可以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如组织学生上街检查、搜集错别字,然后,说明产生错别字的现象、原因和纠正的方法;也可以设置特定的情景,如让每个学生带一样自己心爱的玩具或工艺品,互相观摩、欣赏,然后说明它的形象特点和心爱的原因等等。总之,要让学生有话要说,有话可说。

四、关于作文指导

根据“你对作文指导有什么要求和建议”的提问,学生作出了令人深思的回答。这些回答出自内心,发诸真情,是我们平时所不易听到的,对我们改进作文指导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学生的要求和建议主要集中在下列三个方面。

第一,作文指导要着力于激发写作兴趣,打开思路,并给学生留下思考、想象的空间。“作文指导应指在要害处,导在兴趣上,让学生的眼睛发亮、发光。”“指导时多点拨,少一些老师自己的见解,这样可使我们打开思路,按着自己的想法去写,不致在框框里打转。”“对于一些题目,老师不应讲得十分透彻,应该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这些话语在指出了教学弊端的同时提出了恳切的希望,值得我们反思。在这方面,国外的一些作文指导经验可资借鉴。如英国的作文教学,鉴于学生不会写好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就在学生作文前,教师先设法给学生各种各样的启发和素材,如看图画,读书,听音乐,看戏剧,讨论等,以唤起学生作文兴趣。

第二,唤醒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或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神游其中,使他们有话可说,有话要说。学生的生活经历比起成年人来当然不够丰富,但也并不是白纸一张。作文指导应该唤起学生对自己某种生活的回忆,激起相应的情感体验,使之产生不吐不快的强烈冲动。学生说得好:“建议老师着重开发同学们的生活和思想的源泉,从而使同学们写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体会最深的,而不是按老师讲的一般套路去刻意虚构。”“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确实,有丰富的生活,有强烈的表达动机,才有可能写好作文。

第三,适当淡化写作技巧的指导。对写作方法、写作技巧作一些相机点拨,是完全必要的,但如果喋喋不休大谈作法,而不注重开启生活、情感这一源泉,那就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非但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反而会误导学生,使他们以为只要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就可以包医百病了。不但如此,“过多地强调写作技巧的提高,学生反而对写作文易产生厌恶的情绪”。(王晨、徐同编《国外语文教学概况》第39页)因此,有必要提出“适当淡化写作技巧的指导”这一观点。对此,学生也有强烈的呼声:“作文指导对写法不能提示太多,否则会影响学生的写作情绪和思路。”“应理论联系实际,少讲空话、套话。”“作文指导应将学生易写偏的地方加以点拨,但最好不要多举例,多讲解写法,否则易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一个范围内,得不到扩展。”确实,在作文指导中,教师应力戒空话、套话,作一点切实、精要的点拨。

五、关于作文批改和讲评

真正要求精批细改的学生只占少数(这部分学生往往是差生),另有一部分认为不妨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改或互改,而大部分学生认为比较有效的作文评改方式是教师批阅后加以讲评。这后一种评改方式是教师所经常运用并取得了实际成效的,为学生所熟悉和喜爱。

为了更加具体、深入地了解学生对作文讲评的要求和建议,我们又采用要求简答的形式进行了具体的调查。学生的回答主要集中在下列三个方面:一是遵循鼓励性原则,就是多肯定,多表扬,少批评,不嘲讽,即使对一些典型的毛病非指出不可,也要抱着诚恳亲切的态度,嘲讽决不是教学幽默。学生说得好:“讲评时,好的文章应加以表扬和宣读,而对较差的文章则不应责备。否则容易使这些学生难堪,从而失去对作文乃至对语文的兴趣。讲评时,应将作文中欠缺的地方分析透,然后告诉学生改的方法。”“不要把作文讲评课上成批评课或笑话课。”我们应该让学生特别是作文差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他们树立起写好作文的信心,并使这种快乐和信心转化成追求的具体行动。二是多采用比较的方法。学生说:“讲评时应重复一下作文指导时的话,好让学生与自己的文章对照一下,看是否符合要求。”“在作文讲评时最好把好的作文与差的作文都读一读,先让我们自己比较,然后再指出好的好在哪里,差的差在哪里,最后再读一、两篇范文,让我们在比较之后有所收获。”“作文讲评应以一至两篇好文章和差文章为例,先让同学们发表意见,然后老师讲评。”这些建议包括了三方面的比较:一是将习作与写作要求进行比照,二是将好作文与差作文进行比较,三是将学生作文与范文(或优秀作文)进行比较,在比较中让学生明白差距所在及努力的方向。三是多分析“为什么”。讲评时罗列一些现象,套用几句术语是懒汉的做法,我们需要的是根据学生的作文实际作一些具体深入的分析,正像学生所要求的:“作文讲评要有针对性,哪篇好,好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说它好,哪篇不好,不好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说它不好,都要使我们弄清楚。”讲评不必面面俱到,但对讲到的那一点必须抓准、讲透,分析得情理俱足,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六、关于课外练笔

课外练笔是作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作文教学必要的补充和延伸,理应列入我们调查和思考的范围。

应该承认,近年来通过教师的努力,课外练笔这块荒芜的土地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但是离开理想的境界还有相当的距离。从表8可以看出,经常练笔的学生只有36人,占总数的8.8%;有时练笔,但不经常的人数较多,占有62.7%;很少写和不写的却有117人,占有28.5%,呈现出头小、中间大、尾巴也不小的态势。我们应大力提倡、鼓励、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练笔,使“有时练笔,但不经常”的学生向“经常练笔”转化,而不致滑向“很少写”乃至“不写”;使“很少写”和“不写”的向“有时练笔,但不经常”甚至“经常练笔”转化,形成人人经常练笔的可喜局面。要形成这样的局面当然需要教师的热情鼓励和精心指导。具体的做法可以是:1.浏览后兴之所至写点评语,重在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沟通感情;2.

自由命题作文范文3

关键词:七个“注重”;教学思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4-185-01

一、注重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课本中,除了每个单元的作文训练外,其实在课文中也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造性习作的资源,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并挖掘这一不可忽视的习作资源,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写出不同于课文的文章来。

二、注重创设情境,以增强学生习作的兴趣

传统的作文训练不注重情境的创设,因而写作训练过于呆板、无趣味性,不能吸引学生,学生也就不会乐写。这是因为小学生受年龄特点及认识水平的制约,他们的写作往往需要提供一定的情境,需要老师的指导帮助等外部条件促使他们写出更好的作文,以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

三、注重写好“两记”,让学生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

“两记”指的是日记和读书笔记,日记写作灵活,行文自由,训练多,容量大,是提高自由写作水平的捷径之一,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见到的或感受到的人、事、物、景、理等,只要是自己觉得有必要诉者笔端就可以把他记下来。因为要记,学生必须对每日所见所闻,知之尽量详,识之尽量真,思之尽量明。”天天动笔就会开阔学生的思路,积累大量词汇,语言素材,越写越熟。而且日记也是一种积累材料的过程,平时积累,作文时选择使用,“活期储蓄”随用随取,“存”、“取”两便,作文也就不会无从下笔、言之无物了,只有用心把事记下来,写成日记,哪怕只是一两句话,日积月累,时间长了,就会使自己所写的日记有点到线,有线到面,形成精彩文章的“骓形”,并适时给予鼓励,学生由衷地体会到写日记的好处。

读书札记的内容不拘一格,可以是学生自己的心得。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可以是摘抄,比如摘抄一些好的语句,或是精彩片段,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为写作积累词汇,语言。

四、注重写作命题的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让学生有话可说

传统的作文教学由于注重命题作文,常常把学生的思路逼向死角,学生没有话可说,写作文成了“挤牙膏”。在新课标下要求作文训练命题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就作文题而言,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无命题要灵活结合在一起;就命题而言,教师命题与学生自由命题有机结合。

五、注重鼓励学生放胆表达,让学生思路自由驰骋

放胆表达,拓展创新思维空间。所谓放胆表达,就是教师提供一种或几种习作的范围,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素材,自己确定立意,不限题裁,不规定字数、时间,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几怎么写,任学生思路尽情驰骋,自由的倾诉表达,以调动他们内在潜质,让学生的习作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少一点条条框框,多一点稚气。

鼓励学生放胆表达,不是说就可以不需要教师进行习作方法的指导,而是说学生刚进入习作状态,教师不应该用太多的框框来 束缚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习作时考虑太多的不是写作的方法,而是学生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感情,自己的生活,至于教师的写法指导应在学生完成习作初稿之后。指导时要做到有的放矢。只有这样,学生的习作才会有真情实感,鼓励学生放胆表达,教师可以采用写想象作文的形式进行训练,想象作文最能让学生的思路得到自由驰骋了,相信教师在批改作文时,一定回为学生的奇特而又丰富的想象所折服。

六、注重综合性学习,让学生多渠道积累写作素材

新课标非常注重综合性学习,笔者在写作训练教学中也尝试中用综合性学习,这综合性学习体现在“沟通”上。

1、沟通作文训练与各课教学。如自然课中的小论文写作,音乐课中的歌曲欣赏。劳技课中的手工制作等都可以让学生诉诸笔端。

2、沟通课堂作文训练与课外、校外、社会生活、为学生提供“热点话题”论坛,如“说话环保”、“我看上网”、“二十年后的畅想”、“我自立我自强”写作话题等,促使学生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让学生有事可写,有感而发。

3、沟通课内与课外阅读,教师要开展与阅读相关的活动,如组织学生办文学小报,诵读比赛、读书会等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文学作品,触发学生的审美想象与情感,丰富学生的心灵世界。

4、沟通师生心弦,教师要营造和谐的写作心理,不以权威自居,不以学生的评判者自居,写什么,该怎样写,尽可能启发学生自由讨论,促进学生自我感悟和发散思维。

自由命题作文范文4

材料作文是极具灵活性、语言环境较复杂的一种作文形式,命题者提供一定的材料,作者根据“材料”的内容自由命题,它既考查书面表达能力,又考查阅读理解能力,在有限的条件下给作者以极大的“自”,当然也有可能因材料而给作者带来一定的干扰和压力。

从全国的中考来看,材料作文题的数量不小。经研究发现共同显现出这样的规律:材料作文覆盖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这些所有可考的文体,涵盖了命题、半命题、自由命题这些所有的命题形式。在考场作文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那么如何写好考场材料作文呢?对历年中材料作文的研究分析,笔者认为要遵循“四原则”,念好“三字经”。

1 考场材料作文要遵循的四个原则

1.1整体把握原则

全面把握材料的中心内涵,不能只抓住只言片语。首先,要准确把握文章要点。对所提供的材料,要多读几遍,读的时候可勾画重要字词;读后要认真分析材料重点及各段要点、人物的主要精神和性格特点、事件的主要意义、言论的主要意思等等。然后,或者根据材料重点重组材料作文,或者根据材料要点分析其现实意义或象征意义,再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积累,另外组织写议论文或记叙文的材料,并拟定恰当的题目作文。除了读懂材料外,还应注意题目中的要求,如体裁、篇幅(字数)、重点和中心等。对此既不能忽视,也不能有任何改变,否则就偏离了题意。

1.2准确领悟原则

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材料本身可能是松散的、不紧凑的,我们要努力提炼主题。要把原材料中那些有用的、精华的东西提炼出来,这些有用的、精华的东西就是主题。审读时,要准确理解材料所要表达的中心,并据此确立自己的作文主旨,选材作文。这样才能做到作文中的一致性,即与作者确定的主题同材料的立意指向保持一致,与作者所选择的材料与主题保持一致,从而达到读后有感,有感而发的要求。

1.3稳妥构思原则

角度即材料表现出来的看问题的出发点。在不同的材料中,角度有时表现为不同读者对材料的不同感触或感悟,有时表现为材料所涉及的不同对象,有时表现为联系实际的立足点……有的材料只有一个角度,有的却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角度。作文中一要根据自己的写作能力(擅长写的文体)和对材料的理解程度,选择自己最易写的、最好把握的、有话可说的、有事可写的、有情可抒的角度人手。二要尝试求异创新,因为大家写的都是同一材料,要避开“俗套”,就要求异创新,可从那些不被人重视,又有价值的方面,进行突破,写别人没写出来的意趣,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另外,命题者所给的材料包含的哲理往往都是大道理,要全面深刻地阐述这些大道理是有难度的,因此,要学会以大化小、以小显大,即把自己熟悉的社会生活与大道理联系起来,再从小事情、小问题中发现大道理,阐述大道理。

1.4精心拟题原则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材料作文的题目是需要自拟的,如何拟好材料作文的标题,这是―个重点也是―个难点。作文题目必须简明、醒目、能吸引人,反映文体特点。常见的拟题方法有:(1)以时间、地点为题,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以人物为题,如《孔乙己》;(3)以中心事件为题,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4)以某“物件”为题,如《小橘灯》;(6)以论述的范围为题;如《想和做》,(7)以论点为题,如《淡骨气》;(8)以设问等修辞手法为题,如《宇宙里有些什么》

2 提高考场材料作文水平要“念”好“三字经”

2.1读

①读文题。要研读文题,明确写作范围,了解写作要求。②读材料。用慢读的方法,细细地、全面地阅读材料,以做到心中有数。每一个字都要读到,不要用扫读的方法读题。

2.2析

慢读材料之后便要认真地咀嚼、品味、联想、提炼,明确写作主题。

材料的类型主要有: ①故事梗概型,②故事片断型,③寓言故事型,④正反对照型,⑤参考资料型,⑥设置情景型,⑦立论导向型,⑧论据论点型。析题时要准确把握,以便有针对性地作文。

有的材料意义直露,指向明确,不需要细嚼就能理解,有的材料则需要品析出深刻含义,特别是要求写议论文的文题如此。可运用寓言结尾法,对比提炼法、抽象概括法、评析立论法等等方法对材料进行理解、把握其深层含义,提炼出正确观点。

由于“析材料”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性的一环,所以可运用如下的读法:①发现法。主要用于意义显豁、中心明确的材料。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是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据以立意的突破口。②设想法。主要用于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的材料,如续写的材料。设想的内容,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情节,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设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散,所以要注意发散的合理性。③归纳法。主要用于意义明晰,但既无中心句,也无提示句的一则或多则材料,归纳出其中的意思,立意便有了立足之处。④提炼法。主要用于含义对立的对照型材料。从正反对比中、矛盾对立中、正误相对中提炼出材料所要表达出的意图,以作立意的依据。⑤撷取法。主要用于原料型的材料,从一系列彼此并存的材料中撷取文题所需要的部分内容,并据此清理写作的线索。⑥揣摩法。主要用于喻义型、寓义型、象征型的材料,在反复体味、比较之中品评出材料的喻义、哲理、观点等,然后据此形成自己的观点。

2.3防

自由命题作文范文5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浓郁的人文情怀

很多学生认为作文难写,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写作的素材。学生是否真的无材料可写呢?我认为主要是由于学生们平时不注意观察,不善于观察,不留心生活周围所发生的事故所致。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首先要教会学生明确每次观察的目的,并授之一定的方法,如全面观察,局部深入观察,细致比较观察,直接体验等。通过观察,接触了实际,作文时才有话可说;有新的认识。同时,要求写观察笔记,写出事物特征和自己的主观感受,然后根据观察笔记选自己感受最深的材料,让学生自拟题目作文,这样学生的作文就会内容更充实,情感更真切,作文中才会体现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浓郁的人文情怀。

二、命题具有开放性,可发散性,让学生便于抒发人文情怀

课本上有些作文题目,只注重与单元教学的配合,没有切合学生生活实际,造成学生自己想写的不能写,致使学生作文没有真情实感,可见作文命题值得研究。

在作文训练中,写作不得设审题障碍,要淡化文体要求,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这样就有利于学生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回归。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在作文命题上开放,要选择那些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好说的文题让学生充分发挥。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一要开放教师命题特权,指导学生自由命题;另一方面教师命题时少出一些命题作文,而应以半命题或话题作文为主。这样选材面便相应地拓展了,保证了每个学生都可以尽情地有创造性地去发挥。这样,学生的作文兴趣也就提高了。

三、审题时注重思维的发散与情感方式的引导,使学生善于抒发人文情怀

学生遇作文题,总觉得无话可说,或有话不好说,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没有很好地抓住题眼把握题意,因此审题时既要抓住题眼,明确文章立意,发散思维,选择适合表现主题的材料,然后选取适当角度表达。

那么怎样发散呢?简单地说,是由作文题目为点,而后借助联想和想象的时间、空间、意义和对象等方面呈放射状地发散和延伸。比如写“朋友”,从时间、空间方面来说,可以写过去的、现在的,写校园内外,家庭内外甚至是国内外的朋友;从意义方面说,可以写直言规劝的诤友,互相竞争的朋友;从对象来说,可以写自己的朋友,也可写他人的朋友;自己的朋友,可以写同学、老师甚至与你朋友相待的父母,还可以写有生命的动植物,甚至是给自己提供方便的某一实用物,这样经过发散思维,扩大了选材的视野。

四、作文评价应重视激励机制,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鼓励比批评更能促进人进步。因此在给学生写评语时,切忌套话,要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可采用书信聊天式的评语,让评语充满浓浓的情感,拳拳的关心,充满人文性。对明显有弊病的文章采取特殊处理,可先肯定其中的点滴优点,再委婉地指出不足,并提供其努力改进的方向,将存在的问题“软着陆”,保持学生良好的写作心态,如遇文不对题的文章,建议其改换题目,使题干和文章协调,让学生在评改中领会作文的技巧。

自由命题作文范文6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境激趣;快乐作文

如何把情境引入作文课堂优化学生的心境,让学生快快乐乐地学作文,写作文。

一、激发兴趣

课标指出习作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学习是一种心智活动,赞可夫认为,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昂的气氛里进行的。良好的教学环境对优化教学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良好的情境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和源泉。根据学生的需求,教师要积极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可以联系生活、运用生动的语言、运用实物演示、借助图画、播放音乐、角色表演,还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手段,营造各种生动活泼、具体形象、民主和谐的良好情境氛围。拉近学生习作学习和现实生活的距离,为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更有利于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动口,引发表达的兴趣。如教学观察作文“不倒翁”。师:(微笑地走进教室)孩子们你们从老师脸上发现了什么?生:老师脸上挂着微笑。师:美吗?生:很美。师:谢谢大家。师:就要过新年了,我给你们带来了新年礼物,猜猜看是什么样的礼物。生:是书本、布娃娃、文具……。师:(出示一个笑的不倒翁)孩子们,你们喜欢吗?请你们认真观察,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音乐响起,不倒翁在孩子们的手里传递)孩子们观察的很仔细,教室里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在交流时,孩子个个跃跃欲试,绘声绘色地描绘心爱的不倒翁,有的孩子还发现了不倒翁不倒的秘密。通过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观察、探究、交流的兴趣。孩子不仅感受到微笑的不倒翁给人带来幸福快乐的感觉,还有了新的发现,增长了知识。

二、自由命题

准标指出:习作指导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实突破传统的旧的命题方式。解放孩子的心灵和大脑,释放孩子的嘴,开拓视野,把命题的自让给学生,引导学生从独特的生活经历选取话题,从独特的心理感受中发现话题。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自由命题、自由作文。比如在一次作文教学中,教师出示“梦”要求组词或补充成一道题材不同的选题。题目给学生留有许多的空间,许多学生思维活跃。出现了“美梦”、“恶梦”、“梦乡”“梦的解析”“梦的启示”等命题。孩子对做梦有很大的好奇心,为什么会做梦呢?对自己做了什么样的梦都愿意和同伴分享。在交流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班里笑声不断。这样让学生写自己的生活。许多学生消除了对作文的恐惧,发现自己都有东西写,也非常乐意写。我们老师经常会这样说:你们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会怎么写。这并不是自由作文,反而让学生摸不着头脑,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点,激活思维,激发欲望,表达生成,自由写作。如孩子都爱看动画片,我就选用了动画片《猫和老鼠》的配音,让学听音乐、编写一集新版《猫和老鼠》。孩子听一段,编一段,鼓励新颖、创造。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为源头活水来。”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通过各种形式,创造不同的情境,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鼓励学生从不同的侧面感受生活,从不同角度抒写自己的感受,选择不同的命题、自由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三、获取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到学生作文时指出:“宜令学者随时随地探求事物之精髓,且必经己之思考而得答案,然后陈事说理自能确切而畅通。”游戏活动就是学生模拟社会实践。做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也是他们童年生活中最绚烂的部分,从学生的游戏生活入手,可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如教学“石头、剪子、布游戏大赛”。我选择孩子们在生活中经常玩的游戏“石头、剪子、布”作为教材,设计了游戏闯关活动:A“小试牛刀”,B“高手过招”C“巅峰对决”。寓教于乐,寓教于玩。引导孩子学习认识生活,体验游戏生活。长一双“亮眼睛”学会观察、认真思考。同时品味游戏,感受游戏。这样以“玩”“乐”为载体,创设活动的情境让孩子体验生活,在生活中训练孩子的观察力、创造力、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角色塑造能力。既训练作文能力又培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