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真善美的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真善美的作文范文1
关键词:初中语文;人格塑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就是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操和情趣,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心理,培养健全的人格。其健全人格包括:负责、自律、尊重、坚强、进取,关心他人、群体情感、社会兴趣、民族自豪感等,是对求真、向善、审美的追求,是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审美塑美素质、个性心理素质、体质体能素质的全面提高。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呢?
一、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美
语文教材中的作品,都是由书面符号创造的,这就决定它的表现形式的特殊性。不像视觉艺术有形象在眼前,听觉艺术有声音在耳边那样直观,而是间接的表现形象,也就是说,作者创作形象于字里行间,把握它需要阅读者用自己的审美经验转换来实现。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教学中就应该把握语文的这一特殊规律,在学生和作品中架起一道桥梁,引导他们根据作品的内容、表现的方法走进作者创造的世界,感受作品的形象美。如:朱自清先生的《春》,为学生展现出一幅幅赏心悦目的画卷,传达给学生春的信息,春的生机,春的魅力。阅读中,教师可抓住语言的艺术美来调动学生的审美能力,体味自然画面的内蕴,从而唤起学生的审美情趣,获得深层的审美享受。
二、指导学生欣赏作品美
研读初中语文教材,人们就会发现,大量的写人记事文章正是很好的美育教材。如:《一件小事》里车夫勇于负责,正直无私;《窗》中临窗病友忍痛给他人带来快慰和享受;《散步》中“我”作为中年人扶老携幼,表现出承前启后的庄严的使命感;《魂》中小姑娘牺牲自己利益制止了一场野蛮的冲突,让人看到中华民族的希望。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人物事迹进行审美欣赏,在获得美感享受的同时,净化心灵,汲取塑造健康人格的有益养料。
三、激发学生创造生活美
从语文教学的角度说,学生创造生活美主要体现在写作上。学生同在一片蓝天下生活,有的觉得生活绚丽多姿,丰富多彩,写作起来文思泉涌,或扬清,或激浊,挥洒自如;有的觉得生活平淡无奇,索然寡味;有的甚至感到生活时时是黑暗,处处是丑恶,要他们作起文来,那艰难、那痛苦就不言而喻了。我认为写作的优劣主要取决于学生心中有无对生活美的发现,是否有表现美的欲望。很难想象,一个连自己都没发现美在哪里的人,能在他的作品里描写出生活的美来;同样一个对生活无动于衷的人,也断不能在作品里抒写出让读者激动不已的情感来。因此,要想让学生在作文的天地里淋漓尽致地创造生活美,关键要学生有创作的源头活水,要做生活的主人,不做生活的旁观者,即善于用美的眼光去审视生活,领悟生活。它要求首先能识别哪是真善美,哪是假丑恶,然后按美好的愿望去褒扬前者,鞭挞后者。由于中学生正处于好奇、善思索的阶段,对生活开始有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但因为受到自身阅历、学识水平、思维方法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得出的结论有时往往有偏激或偏颇之处。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此时如能用科学方法加以引导,无疑像在学生跋涉生活的途中竖起一座座路标。如口头作文法,命题讨论法,一题多做法。让学生体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生活哲理,懂得生活是复杂的,原本就是真善美、假丑恶的交织与较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就应该崇尚真善美,鄙视假丑恶,并把它形诸于笔端。这样的话,我们的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了生活美的创造者。
四、塑造学生倾诉情感美
作为教师,应珍视在学生作文中反映出来的可贵的真实感情、真实心灵。因为这种真实的感情和心灵一旦展现在我们面前,那是对我们教师极大的信赖。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关注学生心理的成长、情感的丰润、意志的坚定和人格的完善。鲁迅先生告诉我们,写作“固然要有精炼的技巧,但更需有进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在作文教学中也可以直接提供一些关于人格题材的内容,引导学生对人格教育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正面思考。现行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就非常注重人文性。课文《丑小鸭》描写了丑小鸭对美的向往和不懈的追求,经历过种种挫折和打击之后丑小鸭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的故事;《木兰诗》蕴涵了花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对学生的健康人格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学生只有在欣赏中才能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萌发热爱大自然之情,激发作文之趣。其三, 如果说通过思想教育塑造健康人格偏重于“晓之以理”,那么通过心灵沟通来塑造健康人格则主要是“动之以情”。
例如,我在教学八年级时,在一次作文课上,要求学生给父母写一封信。在课上我饱含深情地讲述了我和我女儿之间的故事,回忆了女儿小时侯的趣事,也讲述了女儿成长之时,我们父女之间的“热吵冷战”,又说到我现在对女儿的无限牵挂,但今天女儿已去重庆市区上大学了。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最后,我便拿出女儿上大学之后给我的一封信,信中讲述的是一个长大的女儿对父亲的理解和思念之情。同学们沉浸在我们父女之间的深情当中,不少同学还悄悄拭泪。我就这样鼓励学生在信中与自己的亲人交流,已经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不仅启发了学生的思路,更深入触及到学生心灵深处。同学们普遍都能写出父母关爱自己的真实的事例来,流露了要以优异成绩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情。
五、指导学生开展活动美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思想教育和审美陶冶中汲取完善自我人格的情感力量,只有通过生活实践才能内化为具体的信念和行为方式,进而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新《课标》也明确地将开展“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课外活动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于真善美的作文范文2
【关键词】作文教学;健全人格;培养
一、作文教学健全人格培养的内涵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出现了许多关于作文和做人的研究。文如其人,在古代的文论当中就有许多讨论。曹丕的《典论论文》,刘勰的《文心雕龙》就是著名的探讨做人与作文的著作。作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更是培养和完善学生的健全人格。应将人格的形成(包括价值观的形成,人生观的形成,道德情感的形成)学生的书面表达结合起来,把主客观世界作为写作的对象,在培养写作能力的同时,使学生加深对世界的认识,抛弃传统的写作方法,用人格发展相结合的书面表达能力来进行习作教学,使学生在学习写作的同时提升精神世界并健全和完善主体人格。
二、作文教学中进行健全人格培养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利用作文教学进行健全人格培养,意义重大,这一问题的提出,打破了作文教学的传统模式,传统的作文教学,是写作技巧的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却没有重视作文的人格完善作用,甚至僵化的教学模式影响了学生人格的发展。而目前的这种作文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严重影响学生和谐完整健康人格的建构,总之健全人格培养是作文教学发展的终极目标。
三、利用作文教学培养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
教育的发展对现代作文教学提出新的要求,打破僵化的教学思想和写作模式,要尊重学生个性,改变按死套路,固定模式去写作文,不能抹杀学生个性的发展,淡化生命个体和差异性,要进行心全方位,多角度去写作训练,写真性情,肺腑之言,在具体的作文写作训练应该关注学生人格发展的终极目标:
(一)通过阅读教学完善健全人格
对于写作来说,素材很重要,而课内和课外阅读是为写作积累素材的重要方式。为了积累材料,指导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去观察思考,大自然奇妙无比,只要用去观察,就会发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和一个伟大的人对话。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另一方面阅读的内容还应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这样会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从而使学生养全面看问题的思想,提高思维水平,进而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阅读可以增加知识积类,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拓展视野,陶冶情操。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内和课外阅读,读的过程中要写出自己的阅读感悟。好读书,读好书,让阅读塑造和谐健康的人格。阅读是作文教学培养健全人格的基础。
(二)让学生写出真性情,不拘一格
写作时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拘一格,打开心门,不被条条框框所束缚,鼓励学生大胆去写,不要在乎形势与能容,中心与其他的关系,写出真性情,做到有真情实感。教师不要过渡干涉,不要束缚学生的思路,让他们的思绪飞扬,放飞梦想。降低作文的难度和要求让写作成为一种行为习惯,成为学生自由表达自己情感的阵地和方式,成为他们生活和学习的的一部分,长久以来,学生觉得写作文并不是一件难事。在写作的过程中,他们的人格得到了完善和提升。作文教学的育人目的就达到了。
(三)有针对性的去写,唤起人格觉醒
现在的学生,生活条件优越,但生活经历相对单纯,我们利用作文教学诶出发点,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展开训练,唤醒学生的独立人格,努力去去完善和健全,首先要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反映出自己的内心世界,我手写我心。语文教师在指导写作时,要理论联系实际,多写一些题目自拟的的作文,把更多的权力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去选择,并开展相互讨论,联系事实思潮,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或者针对学生人格发展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特定的命题,让谈们展开论述,在作文评改的过程中引导他们的人格走向健康和完善。唤醒他们对人生的思考和觉醒。
(四)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自我塑造的能力
鲁迅先生说道:“写作是一种‘人格的自动控制’,是思想和人格的表现,写得好的关键在于‘进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为此,语文教师要利用作文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摒弃假恶丑,追求真善美,自我完善建构健全和谐完整的高尚人格。这也是当今教育发展对作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五)改变作文的评改方式,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措施
作文评改不能仅仅注重于字词的运用,结构的完整,语言的生动,修辞手法的运用,更要注重学生和谐人格的建构和心理的完善,既要开展教师评改,更要注重生生评改,让学生在评改的过程中,发现别人的缺点,完善自我的人格,提高写作水平的同时,提升和完善人格。
关于真善美的作文范文3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B-0075-01
我们的语文课程对于塑造学生独立健全的人格有着得天独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掘语文课本的审美教育功能,塑造学生健康人格
中学生的审美鉴别能力相对偏弱,面对社会现实,很多学生会感觉茫然无助,有时甚至无法明辨是非。鉴于此,审美教育已成为中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教育任务。在我们中职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作品,这些作品里蕴含了丰富的人格教育内容。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作品,引领学生认识社会、感悟人生,进而塑造健康的人格。例如通过作家的生平介绍,让学生通过作家的成长经历了解理想和奋斗的重要性,培养他们为理想不懈奋斗的精神。语文课本内容丰富,通过讲解这些课文,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帮助他们树立为民族富强而努力读书的自觉意识;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和自尊意识,帮助他们树立独立自主的人格;可以引导学生摆脱依赖,树立豁达自信的人生观,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告诉学生什么叫真善美,什么是尊重,什么是感恩,什么叫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什么是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什么才是健康的和谐的人际关系。由此可见,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充分发挥审美教育功能,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净化心灵,汲取塑造健康人格的有益养料。
二、提倡语文教育中“写”的功能,培养学生健康人格
这里的“写”包括写字和写作两个方面。俗话说:字如其人。练字能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审美能力。我们不求把学生培养成书法家,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指导学生练字培养他们的恒心和毅力。学生大多好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做事粗枝大叶,缺少恒心,这一点在他们写的字中也能看得出来,很多学生的字非常潦草,有的连辨认都有困难。所以语文老师要对学生进行习字指导,要给学生每天规定适量的练字任务。就像钓鱼能锻炼一个人的耐心一样,练字同样可以培养人的耐心和恒心。我发现很多学生经过写字练习,不仅书写有了很大的进步。注意力也明显比以前集中,做事情也比以前有耐心多了。著名文学家郭沫若也认为习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一个人性格上的毛病,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写作教学同样对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起到促进作用。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教学生写作的过程也是教师育人的过程。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作文积累的时候要引导他们关注生活,通过对生活这个大课堂的学习让他们的思想认知水平逐步得到提高。此外,写作也是师生思想沟通交流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教师可以对学生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思想状态和人生态度进行及时地关注并用评语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从而培养学生自信、积极、乐观、进取的健康人格。
三、重视口语交际教学,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口语交际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中职学生骨子里存在着一定的自卑心理,他们一方面希望别人了解他、肯定他,另外一方面又害怕在同学面前出丑,所以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挑选一些贴近他们生活的或大家们普遍关心的主题。让学生自主地从中选择话题开展讨论,并让他们根据讨论的主题做好充分的准备。争取让每一位学生在上台前都能做到胸有成竹,有话可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给学生以必要的指导,例如:我曾经组织关于“我的职业规划”的主题讨论,因为之前给了学生们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准备,学生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职业理想和未来初步的职业规划,场面非常热烈。这次口语交际活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使他们对口语交际活动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职业理想,充分认识到了要实现理想必须付出不懈的努力。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口语交际活动,很好地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他人,学会赞美别人的美德,培养了他们观察生活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了他们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精神,进而促进他们养成了在思想上不依附他人的健康独立的人格。
四、利用语文课外活动阵地,塑造学生健康人格
只有在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历练,不断总结,才能真正养成稳定的健康的人格。职高生精力充沛,他们虽然文化基础较差,学习兴趣缺乏,但是他们并不缺乏集体荣誉感,对一些课外活动的热忱远胜过对课堂的兴趣。所以语文教师一定要紧紧抓住课外活动这个阵地,培养他们健康独立的人格。例如我们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活动,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并定期举办读书讨论会,通过讨论与点评让学生进一步贴近作家作品,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从而加强了学生对社会和生活的思考,促进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让他们的人格日臻完善。
关于真善美的作文范文4
一.让观察充满灵性
生活是写作的不竭源泉,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杨绛先生能把蹬三轮的老王的善良金子般的心写得活灵活现,余秋雨能把信客生涯风尘苦旅写得跌宕起伏栩栩如生,就是因为能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只有启发学生调动各个感官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去看、去听、去闻、去摸、去幻想……留心身边的点点滴滴,做平凡生活的见证者,才会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使文章充满着生活的气息。
如果说,在写作与生活之间,观察是桥梁,那么感受与体验则是这座桥梁的基石。因此,平时指导学生观察时,不能局限于对外在客观事物的观察,还要强调关注与之相对应的内在心灵的感受。这样既观察了外物特征又观察了自己的内心,在挖掘生活的同时又挖掘了自我,这种观察才充满了灵性。刘勰的《文心雕龙》中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一切自然景物都打上了作者感情的烙印。学生观察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可以从中获得关于生活的感悟;亲身经历某一事情,可以从中寻找不同寻常的真善美,使生活在自己的笔下变得丰富多彩。
二.使阅读饱含韵味
作文韵味的浓淡,取决于文化底蕴的深浅。文化底蕴的深浅,取决于积累的丰厚。腹有诗书气自华。而古今中外文学佳作,是作者心灵流出的智慧,人生感悟的传递,无论布局谋篇,还是表现手法、语言表达,都很有借鉴意义。在阅读过程中,如果教师指导得法,会使学生受益更多,懂得韵味之所在,韵味之形式。鉴于这种认识,初中学生除了阅读教材中“名著导读”的经典外,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内容丰富、文质兼美的课外书籍,订阅相关的杂志,如《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思考与智慧》、《美文》、《读者》、《青年文摘》等。这些读物语言规范,可读性强,既能了解社会动态,增长见识,又能学习写作方法,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随着阅读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能得到长足的进步。
让学生多读还不够,一些好文章,读一两遍印象不会深,应督促学生作摘抄或读书笔记。对那些优美精彩的段落,要求学生摘抄熟读并尽可能背诵下来。大作家巴金少年时代把《古文观止》上的两百多篇文章背熟。他说:“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能慢慢地体会出它们的好处,也能够慢慢摸到文章的调子。这两百多篇古文,可以说是我真正的启蒙先生,我后来写了二十多本散文集,跟这个启蒙先生很有关系”。可见,熟读背诵能启发智慧,增加修养,激发才华,加深记忆。久而久之,自然融会贯通,出口成章,作文的韵味自然就香浓了。
三.让日记碰撞火花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写作应该放手让学生去做,充分表达他们自己的思想,充分展示他们自己的个性。写作中,要求学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有独特的见解;在表达中要有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想象,自己的思考,自己的认识,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有个人特色的作文。鉴于此,培养学生写日记的良好习惯,是达到新课标写作要求的重要途径。日记是对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记录,不拘形式,灵活自由,所以教师在对学生的日记做定期的评点时,要注意培养学生随机应变,打破定势思维,多角度多侧面地思考生活。例如:老师的讲课,父母的叮嘱、严厉的军训,第一次当值日生、充满凝聚力的小组合作等等,只要忠实地记录生活,就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然后摘录其中思想较为深刻的、文采较为优美的一些片段,朗读给学生听。学生尝到了辛勤耕耘后的甜蜜,就会更有兴趣去寻求写作素材,他们的视野不止停留在日常生活中的琐事里,开始关注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活: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一站到底》、《艺术人生》;评名作、议时政、谈得失、析美丑。日记素材五彩缤纷,行文格式千姿百态,学生也从“小我”转变到“大我”。学生在日记中找到成长的轨迹,也为自己编辑了一个快乐的主题。
关于真善美的作文范文5
近两年关于“有效教学”的议论特别热闹,但我总怀疑这似乎是一个伪命题,因为从来没有谁主张无效教学。众口一词地推崇“有效教学”,是否意味着理想对现状的一种屈服?专家们收敛起了气冲斗牛的豪情,小心翼翼地通过课堂的有效来证明自已理论的正确,这与当年言必称“建构主义”,动辄便是“转变教育观念”时的傲慢已不可同日而语了。不管白猫黑猫能逮老鼠就是好猫,不管什么教学,“有效”便好。专家提倡,教师响应,成与维新,皆大欢喜。“有效教学”大行其道,但“有效”究竟意味什么呢?
“有效教学”或许有三种理解。其一是关注考试的有效,着眼点在“有效”。当今各种“有效”流派,无一例外地以学生在应试中的优秀表现作为支撑。考试成绩佐证了教学模式的有效,然后挂上适合于此模式的理论招牌,不外乎是大同小异的“先学后教”“自主合作”之类。既然考得好便是“有效”,那么,只教应考的,精心梳理应试的知识点,针对性地强化训练,使学生见多识广,熟能生巧,自然便是“有效”的不二法门。这种“有效教学”观在教学中追求精细化、标准化、准确性、高效率,目标是将人训练成灵敏度高、精确度高的考试机器。其结果是人的物化、教育的异化。
其二是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着眼点在“教”。此种“有效教学”观以教师技艺的展示为中心,以调动学生、驾驭课堂为特征。着意于容量大、节奏快、环节多、目标多端、活动多样,现代教学手段使用频繁,尤以一些观摩课为甚。教学中或短文长教、浅文深教,或枝蔓丛生而不得要领,或架空分析、牵强附会。着意于课堂煽情,追求热闹气氛。启发式教学演变为钓鱼式发问,课堂躁动,“小手林立”的背后隐藏着思维的钝化,结果是知识教学的浅表化、思想认识的碎片化。吕型伟先生斥之为浮肿病、多动症。鲁迅先生倡导的“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似为对症的药方。
其三,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似应关注学生发展的有效,着眼点在“学”,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有效教学”必须体现正当性、全面性和个性化,做到既合教育之目的,又合教育之规律――不仅是知识与能力的掌握、兴趣与习惯的培养、思维与情感的发展,也包括生命价值与意义的追寻等。于语文教学而言,知识性的习得是人发展的必要基础和凭借,语文素养是构成人学识修养、思想修养、情感修养、良好品性的核心素养。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要塑造健全人格,引导真善美的人生追求。作家史铁生有这样一句话:“我希望既有一个健美的躯体又有一个了悟人生意义的灵魂。”语文课程是与灵魂最切近的课程,值得追问的是:我们的语文教学于学生灵魂的获取是否做到了有效?
教师凭着一种责任和良知,认真帮助学生有效进行完整的知识学习与能力的培养――字词句章基本知识的掌握,听说读写基本能力的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应用能力的提高,以及人之为人的良知的培育。教什么,怎样教,教成什么样,这些都是语文教师所要关注和回答的。教学过程要成为学生自主地、个性化地建构知识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要积累知识,更要培养语感。教是为了今后无需再教,逐步让学生自主读书与作文。是谓语文教学的“有效”,也是“人”的教育的“有效”。
关于真善美的作文范文6
江苏省启东实验小学张华
【摘要】
写作教学历来都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习作是学生驾驭文字表达自己思想感情和描述客观事物的能力。关于提高习作能力、有效练笔的研究结果也多种多样,而共同结论是习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无论选择哪种习作方法,都要立足教学文本,鼓励学生感悟教材文本中的语言魅力,领悟文本内容和写作写法,让教材成为学生习作最为透明的范本,让教材的文字内化成学生的笔下自己的文字,重新灵动的组合,构建出自己的文章框架。
【关键词】
习作教学语文教学思想感情文本内容
一、引言
如何教会学生习作问题一直困惑着教师,每每潜心酝酿的一节习作课都会被学生不成体统的文字搞得七晕八素,很难评价自己的习作效果。尽管不停地变换方式,可总是收效甚微,真可谓任教师情怀万楮,而学生笔下空空如也。所以,哪种方法最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学生习作现状分析
目前,学生的习作能力普遍现象是怕、差、应付。学生怕习作是因为学生真的是无米之炊。无米就是没有写作的基础知识,没有可以用来构筑文章的文字积累。所以学生特别怕上作文课,一体作文已经有了无可名状的恐惧,而教师也无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所以只能是硬性实施作文指令。结果可想而知,学生的习作不是交不上来,就是勉为其难的凑凑字,没有真情实感且不说,空洞、乏味、苍白。之所以会有这种状况的发生,归根结底应该是学生没有立足文本,才导致没有从中领悟到写法,没有感悟到文字的魅力,没有心灵和文本的沟通、碰撞。再者,文本没有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对文本心如止水,波澜不惊。这应该纳入教师的教学方法的问题。如果改变教学方法,让文本的正能量感染学生。也就是说只有教师重视文本对学生习作能力提升起到作用,学生才能有能力提升。
教师对文本的态度应该有所改变,主要表现在重视文本,文本有时候就是最好的范本;其次,把握文本语言,感悟文本的习作能量。只有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对习作产生兴趣,才能提高习作能力。
三、立足文本有效习作的策略
(一)激趣教学构建习作氛围
无论哪种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是教育领域里的真理。用洗练的语言、生动的故事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展开联想,有表达的欲望。也就是说教师要潜心打造课堂的习作氛围,采取情景教学方法,让学生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并对文字给予客观的评价,有积累词语,驾驭文字的渴望。此外,文字不是无情物,要借助文本所蕴含的情感,让老师的情景再现,使学生入境,教会学生回忆、联想,使自己的生活生成文字画面、生成文字章节。让文本和自己的心灵撞击出火花,产生共鸣,从而对文本、对文字、对文人都相熟于心。只有教师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学会感受,学会思考,学会理解文字并使用文字。而且教师还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做常识点拨。譬如写文章要用真情实感,最美的文章不是文字的堆砌,而是真情实感的流露。
其实构建习作气氛并不是脱离现实,难以操作的事情。譬如学生在学习《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中,相信学生要对最敏感的部分投入很多,抓鸟一段就是充分表现。所以,在讲读这段内容的同时,教师要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可以通过泛读或有感情朗读等手段来使学生产生兴趣。让这个贴近生活的动态画面在学生心目中定格,此外,还要对学生相关知识的呼唤教学,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童年类似如此的故事,然后顺势而下,让学生提笔为文。如此铺垫之法自然会减轻学生压力,让学生有米成炊。
(二)联系实际发展思维
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要通过一段时间才能养成的能力。在这种能力没有形成之前,就要通过各种方法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教师在对文本的掌握中要指导学生进行联系生活实际,发散学生的思维,为写作埋下伏笔。在实际教学中,要抓住文本的习作契机,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练笔,而不是流于形式的学生应付老师,老师应付学生。可以根据文本进行范本练笔,也可以立足文本,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的训练。
(三)学会感悟鉴赏品评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立足文本的同时,对重点词汇、重点句式和重点内容进行感悟。对感悟的文本做出公正、恰如其分的评价。这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会学生作文的同时也要做人。而且,做个有正确标准观的、能区分、衡量真善美之人。
(四)依托版本创新蓝本
毫无疑问,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可以用立足文本的方法,依托范本,进行细微训练、练笔训练、口语表达能里。从而使学生的创作思维得以发展。作为教师可以针对文本的一段文字指导学生改写、修改,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