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节目主持人开场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节目主持人开场白范文1
节目巧用顺口溜,方言登台秀一秀。潮剧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过程中,要运用潮汕方言口语介绍节目内容,如果能够在其中恰当地使用方言顺口溜,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1065大戏台》是揭阳电台一档主打节目,主持人每期总以一首方言押韵的“顺口溜”作为开场白。如,近段时间天气变化反复无常,早上太阳很猛烈,下午却是倾盆大雨,有时甚至出现太阳雨的现象,主持人写下了这样的开场白:“船雨船日实在如(一阵大雨一阵太阳很有趣的意思),南晴北水太悬殊。不如听曲装糊涂,轻松自在提玉壶。”这些轻松诙谐又颇具时效性的开场白,无形之中拉近了主持人与听众的距离。在日常播出的每一期节目中,方言顺口溜就如同精心搭配的调料,让节目回味无穷。运用潮剧谚语、潮汕俗语、潮汕方言押韵的顺口溜,让听众感到亲切无比,从而形成一种节目特色,达到吸引听众的目的。当然,戏曲主持人的口语不同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口头语言,它源于口语,但首先要根据广播电视语言的要求对口语进行提炼加工,使之成为具有较强逻辑性的流畅、优美、严谨的语言。一些比较粗俗的方言不适合在节目中出现,节目的口语化应该在亲切、自然、流畅中体现规范、纯洁、准确,每句话的运用都应在节目中有其目的性。
二、恰到好处运用潮剧台词
潮剧节目主持人如果能熟悉地运用地方方言和潮剧专业语言,并且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那他所主持的节目一定更有内涵和气质,一定能够得到听众的喜欢和青睐。比如主持人在接到一位姓“翁”的听众的热线电话时,因为“翁”与“英”潮汕话同音,主持人马上联系到潮剧《闹钗》中的婢女“小英”,便套用其中的情节,学着剧中胡连的语气:“小英,爱去地块?(你要到哪里去?)”听众立即会意,也学着剧中“小英”的角色对答,节目立刻妙趣横生,笑点无限,平淡无奇的节目有可能因为几句让听众觉得耳熟能详的潮剧台词而觉得趣味顿生。当然,潮剧中的台词和意境众多,我们不能生搬硬套,一定要根据当时情景,把潮剧台词巧妙又自然地进行运用,这除了要求戏曲节目主持人要熟悉戏曲的内容,“博听群戏”,更要求主持人有一种活学活用的能力,能在最短时间内把台词与现实节目进行有机结合,这需要一种急才,当然,这些急才来自平时的积累和锻炼。
三、处理好潮汕方言和舞台正音的关系
潮剧节目虽然是用潮汕方言主持的,但因地域原因,方言发音还不尽相同,同是潮汕人,可能会因为居住的地方不同,交流起来还不如普通话方便。目前,潮剧舞台上常用的语音,不单纯是潮州市、揭阳市或澄海市的语音,更不是哪一个市、县内的某一乡村的语音,而是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套既适应于潮剧艺术而又能被广大观众所接受的语音,这就是潮剧舞台上比较统一和规范的特有的语音。如潮剧折子戏《串戏定亲》,“亲”字揭阳话念“ceng”,舞台发音是“cing”,所以,在主持潮剧节目的过程中,具体的剧目、剧中人、曲名、演员,甚至唱段中的某一句台词,都要求尽量用潮剧舞台正音出现,听起来的感觉比较顺耳,也容易被接受。这一类特殊发音字的量虽不多,但如果能准确表达,却可以体现一个潮剧主持人的专业水平和对节目、对听众认真负责的态度。
四、结语
节目主持人开场白范文2
关键词:文艺晚会;主持词;主持人;成功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8-0280-02
为了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从中央到地方每年都会举办大大小小无数场文艺晚会,纵观整场晚会,除了每个节目确保质量完成外,最大的看点就是主持人和主持词。或者可以说主持人和主持词是整场晚会的灵魂。大到中央一级的晚会,小到社区的基层晚会,对主持人以及主持词的要求是大同小异的。恰如其分的语言技巧,对整台晚会能起到承上启下、锦上添花的作用。主持词以及主持人通常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精彩的开场白。开场白是一台晚会的“脸面”。一段好的开场白无疑会先声夺人,使观众耳目一新,为之一振,观赏情趣陡增,从而收到未曾开戏先有情的艺术效果。开场的方式可以不拘一格:1:直抒胸臆。如,我们文化局和部队联欢的文艺晚会的主持人开场白:尊敬的领导,亲爱的战友们,大家晚上好!欢庆的锣鼓震天响,敲出威风,敲出豪迈。欢庆的鼓声传四海,传递友情,传递美好!
我们在八一军旗下汇合,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和平年代,我们走在大街上满心欢唱,祝军民鱼水情万年长。长城永固“军民联欢晚会现在开始”。开门见山几句话,说明了来意,道出了心声,表达了情感,点名了晚会主题,一下子拉近了双方之间的距离,体现了鱼水情深般的军民关系。
2:高度概括。开场白无须长篇大论,面面俱到。在一次“舞动泉城”社区舞蹈大赛上,主持词是这样写的: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创意与激情共舞,挑战与梦想齐飞,在热情如火的七月,《济南时报》联手历下区文化局特别为大家带来 “舞动泉城”社区舞蹈大赛。寥寥数语,高度凝炼,几句话就告诉你时间、地点、性质以及主题。内涵十分丰富。
3:回顾追溯。如:历下区第三十届消夏晚会的主持词:
女:2013年,是历下区第三十届消夏晚会。男:是啊,还记得1984年的夏季,大明湖畔,灯火阑珊,人头攒动,历下区首届消夏晚会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开始了她三十年的光辉历程。女:三十年,弹指一挥间,三十年,历下文化的坚持。女:从最初的“大明湖消夏文化之夜”到“解放阁消夏文化金三角”、“泉城路消夏文化金街”发展为现在的“全区消夏文化遍地开花”。男:是的,历下区的消夏晚会走了一条由难到易、有点到面、由自己办到影响全民参与的良性发展道路。女:三十年来,消夏晚会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在历下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顺利成功举办了每一届消夏晚会。这段开场白,回顾了消夏晚会30年来的诞生、成长、发展、壮大的历史,具有深刻的意义。
二、串联好每一个具体的节目。如果把节目比作是一粒粒散落的珍珠,主持人的串联便是贯穿珍珠的一根红线。恰如其分的串联,能使节目锦上添花。串联的方式多种多样,有时可用概括式。比如,在一次下社区晚会上有个街舞《街舞为最红》,串联词是这样概括的:有一种舞蹈,自由随性;有一种舞蹈,洋溢活力;有一种舞蹈,充满魅力。他就是街舞,请欣赏舞蹈《街舞我最红》这段并列句的串联词,使观众未欣赏节目之前,先领会了其概要和主题。有时也可以用启发式。比如,小品《羊毛出在猪身上》的串联词是这样说的:“一个要买书,一个要买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究竟是先买猪还是先买书呢?还是请观众自己来评判吧!”短短几句,道出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一起抓的深刻含义。有时候还可以用设问式。比如,八一临近,仓库上上下下都在忙着准备节目,可是有两个战友却放佛成竹在胸,他们准备的节目是什么呢?请欣赏双簧《我要上晚会》。这种设问的方式,常常给老节目赋予了一种新鲜感。有时不妨采用借代式。“干我们这一行的,常年奔波在外,很容易得胃病,得了胃病不要紧,怕就怕遇到那些草菅人命的庸医。您瞧,他来了――”这段串联词,就是借用了大家十分熟悉的电视广告词,把《庸医》这个小品引发出来的。有时候,主持人的客串不是在节目之前,而是等节目演完之后,再不失时机地插上一段话。比如一曲民乐曲《花好月圆》之后,说谢谢某某民乐队带来的《花好月圆》,《花好月圆》正是今晚的写照,让我们用心享受这花好月圆的时刻。这种情况可谓之照应式。
三、完美的结束语。成功的结束语,或是在火爆动情中将晚会推上;或是营造出一种余音绕梁的艺术氛围,给观众以回味无穷的心理感受。一是以继往开来的方式结束。比如:走过往昔,奋斗的汗水刚刚拭去。回首征程,胜利的笑容正在蔓延。携手今宵,高歌这一路荣耀感动。展望明朝,伙伴们,让我们携手同行。这当中既包含了对本单位以往取得成就的赞美称颂,又寄托着对美好明天的良好祝愿,这样的结尾,怎能不使人心潮起伏,豪情倍增?二是在深情赞美的气氛中结束。如:“有位著名的作家这样说过:在所有的称呼中,有两个最闪光、最动听的称呼――一个是母亲,一个是教师。我们的老师就是这样以敬业奉献为荣,以教书育人为本,笑迎冬寒夏暑,喜育春华秋实。他们培养的学生,有的当上了工程师,有的成为了科学家,有的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而他们自己仍然是一名默默无闻的普通教师。他们一根教鞭,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执着从教几十年痴情不改,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这一神圣使命,无愧于这一伟大闪光而动听的美名――”这段串联词从人们最为崇尚的教师的职业特点讲起,字里行间,充溢着赞美颂扬,每每听到这样的语句,一种对人民教师的敬仰之情会油然而生。三是以希冀憧憬的方式结束。如:“催征的战鼓已经响起,眼前是一片崭新的天地;时代在召唤,未来在昭示;面对挑战,跨越世纪;时不我待,只争朝夕;让我们投身建功立业的大舞台,让壮丽的凯歌奏响在齐鲁大地!”这样的结尾,似催征,如号角,很能鼓舞士气,激发力量,使每一位出征者如鼓满风的帆等待起航,从而使晚会在中落下帷幕。
四、主持人注意不失时机地拾遗补缺。有了现成的开场白、结束语和每一个节目的串联词,并不等于万事俱备,届时照本宣科就行了。作为节目主持人,除了最基本的普通话标准之外,一个很重要的基本功就是对于演出中的纰漏,能够及时给予弥补,确保晚会顺利进行。也可以说一档节目中最能令人愉悦,为整个节目增添光彩的则是主持人现场的即兴表达。记得在“喜迎十艺节 全民共欢乐”全国群众文化优秀节目惠民展演活动中,有一个节目是舞蹈:《雪域汉子》,表演者是来自藏族的小伙子们,节目表演完之后,演员应该按照顺序依次下台,可是,有一个小伙子却是从台一侧跳跃而下。当时我灵机一动,当众圆场道:藏族的小伙子就是不一样,不仅舞蹈跳得棒,连下台的方式也与我们汉族小伙不一样呢,再次把掌声送给他们,谢谢!”这样一来,观众就不会觉得藏族小伙下台的方式有什么不妥了,也让观众了解了主持人的灵活性。
还有一次,因为协办单位的一个小品节目准备仓促,结果上台很不理想,台下观众都有意见了,节目一结束,我作为主持人赶紧打圆场,说:我们大伙都知道……单位是很忙的,作为某某单位的员工,刚刚这几位表演者都有自己的工作,只能忙完工作后来排练,而且准备这个节目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在一天排练的情况下,能够有这个效果已经很难能可贵了,我们要把掌声送给他们,辛苦了!”
这样一来,不但让观众谅解了这几位演员的失误给演员解了围,还让观众领略了主持人的机智灵敏,晚会反而显得更活跃了。初登舞台的演员,由于临场经验不足,很容易因怯场而出现“卡壳”,有时是“千呼万唤终不出”,急得直抓耳挠腮。遇到这样的情况,主持人不妨接过话茬:“刚才这位朋友实在是太激动了,下面让他放松一下,我们猜个谜语。”演员从这热情鼓励的话语中,得到了理解,恢复了平静,说不定就能“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主持人除了熟记事先拟好的台词外,还应事先准备一些诸如谜语、笑话、对联、智力游戏等小点缀。一旦场上出现演员失误或音响、灯光等出问题,便能临急不慌,有条不紊地搞一些小穿插。这样,既保证了节目自始至终不断线,又活跃了晚会的气氛,增强了晚会的魅力。
节目主持人开场白范文3
直播节目主持人应该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具备一定的临场应变和即兴发挥能力。特别是交通广播直播节目中经常会穿插路况、天气、寻物启事、警方通告、突发新闻等,因此主持人的现场意识和应变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做到处变不惊、从容镇定、应对自如。
一、突发事件采访与其他采访的区别
一般来说,广播节目主持人参与的采访可分为常规性采访和非常规性采访(也即突发事件采访),其主要有以下几个区别:
l.掌握信息的数量不同。一般的常规性采访,事先经过充分的准备,可对事件人物、背景等一系列相关元素全部掌握。而突发事件采访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主持人没有充分的准备时间,对现场发生情况掌握的信息点有限,所有的突发事件背景有可能是直播室外的同事提供,也可能什么线索都没有,要主持人直接与嘉宾对话获得,主持人与嘉宾在直播节目中谈话的多少、主次、详略等情况就显得至关重要。
2.气氛不同。一般的采访由于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气氛相对较轻松,活动也较自由。而突发事件采访由于节目正在进行中,气氛相对比较紧张,活动受到一定的限制。
3.播出方式不同。一般采访可以将所采访的素材剪辑整理后再播出,一次不成功可以重新再来。而突发事件采访由于受“直播”这一特定条件的限制,是“现在进行时”,即说即播,不能做任何的加工整理,也不能重来,所以要求一次成功。
二、突发事件采访的准备
一次成功的直播室中面对突发事件的采访,取决于多方面因素,其中主持人平时的准备、积累工作尤为重要。结合笔者在直播节目中面对突发事件采访的情况,谈几点体会:
(一)梳理好突发事件的类型
在交通广播中,主持人直播节目时通常会碰到以下四大主要类型的突发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命案、盗窃、警方协查等;事故灾害:交通事故、火灾、意外伤害、塌方、跳楼、爆炸等;自然灾害:洪水、风雪、旱情、地震等;公共卫生事件:食物中毒、传染疾病等。
(二)梳理好突发事件中可能会采访到的嘉宾
采访嘉宾的选择要围绕事件的类型来进行。嘉宾应对要谈论的内容很熟悉,是关键人物,或者是听众十分关心的人物。以下几类人群比较符合:l.事件当事人:了解事件来龙去脉;2.周边的见证者:在突发事件中当事人已经不在,可以采访见证人;3.参与事件的救援者:处理交通事故的交警、救火的消防官兵、医院的医护人员等;4.政府官员:如果是政策性较强的话题,他们对事件能讲得透彻且具权威性;5.现场新闻记者:可以是广播记者、电视记者,也可以是报刊记者,他们对突发事件采访过程,往往是直播节目的重要内容;6.还有现场很多不确定的人物。
(三)做好采访前的案头准备工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采访的成功与否与采访前的案头准备工作成正比。准备做得越充分,采访就越主动,采访的效率就越高,成功的把握就越大。准备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l.日常准备、积累。直播节目中要面对采访的突发事件不管是以上四种类型中哪一种,我们首先关注的要素无外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
2.设计提问。正在做常规节目的主持人插播突发事件,在掌握有限信息的情况下如何设计提问呢?这里有三个原则可供参考: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听众,面对火灾、地震我最想知道哪些现场情况,有没有人伤亡、在什么地方、会不会是我认识的等等;从小处着眼:设计提问角度要小要细,范围要广,并要考虑从哪个角度切入更有新意,更能让嘉宾好回答;提纲挈领:比如关于火灾类话题的直播采访,从火灾所造成的损失、带来的危害、存在的隐患、应注意事项等多方面的角度去谈,落脚点当然是告诫大家都要杜绝侥幸心理,防患于未然。
三、成功报道突发事件需通力协作
1.处理好与日常节目的衔接问题。突发事件发生前,主持人正在直播日常节目,面对突发事件,连线采访首先要考虑好主持人的开场白、结束语。开场白、结束语怎么说,上海著名节目主持人叶惠贤曾经说过一段话,可供参考:主持人说话的标点应该是句号(完整的看法),感叹号(独特的见解),问号(让听众思考),省略号(留下点回味),而不应该是逗号(尽是些水话)。二是要设计好采访前后的串联、中间的过渡。主持人既可以自己说话也可以用音乐或歌曲来串联过渡,但无论是用哪种方式,都要预先准备好应急预案。
2.处理好报道中各个环节协作。突发事件信息往往是听众主动爆料的。第一手新闻线索要在第一时间,导播、记者的工作很重要。因为主持人在直播室,只能借助外力了解、传达尽可能多的信息,所以内外的协作、配合很重要。
例如我们曾接到过一位在工厂意外受伤,被切断8个手指的工人求助电话,要从绍兴赶到杭州做紧急手术,可不知怎么到杭州,走哪条高速,杭州哪家医院可以做接指手术。我们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全面布局,导播将事件的大致情况告诉直播室主持人,打破常规节目,第一时间和护送他的人取得联系,直播采访了解伤者受伤原因、受伤程度、目前状况、有哪些需求。直播室外记者联系沿途高速交警及时警车开道,让出绿色生命通道;绍兴地方记者及时追踪报道,介绍沿途的道路疏导情况;跑医疗线的记者立即联系杭州整形医院,请医护人员做好准备。还有热心的杭州司机在高速口接应伤员,直接为他们带路。直播室内继续对医院医护人员进行采访:面对这样的断指病人一般会采取哪些救助措施?治好的可能性有多大?我们平时如何预防?同时,插播路上的路况,随时提醒车子行进的速度、路线。这一系列的报道既丰满又充实,非常立体化地表现了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应对措施。
节目主持人开场白范文4
拉近课堂和生活的距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教学要“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就是要以学生的生活为交际素材,以生活的实际需要为交际目的。然而,当有些话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距离时,学生便无话可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的生活情境,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拉近课堂和生活的距离,使学生“跳出”课堂环境,自然地进入口语交际情境中,使教学过程成为有情有意、色彩斑斓的生命体验与表达活动,成为真正实现生活需要的过程。在教学“学会安慰”内容时,我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录像:一向成绩优异的小玲在这次考试中,因为粗心,没能取得好成绩,她伤心地哭了。这时,她的好朋友小莉、小佳来安慰了她……小玲终于能正确地面对分数,开心起来了。学生看着这段录像,如临其境,从而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生活中就有许多这样的话题。接着,我又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创设了几个情境:①因为前几天生病,今天上数学课时,小林好多地方听不懂。他很焦虑,下课了还坐在座位上发愣。②这次班上竞选班委,小雯没有选上,心里很失落,很沮丧。我们该如何安慰他们呢?通过多媒体情境的创设,增强了交际的亲历感、现场感,使交际活动回归常态、还原生活。
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
丰富逼真的图像、生动形象的动画、优美动听的音乐所创设的生活化的交际情境,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并激发浓厚的交际兴趣与交流表达欲望。例如,教学“学做节目主持人”内容时,我利用多媒体创设了一个情境:红领巾广播站的主持人播出了一条“学校红领巾广播站要招募主持人”的广告,考核内容是模拟播音。顿时,学生兴趣大增。接着,我利用多媒体将事先拍摄好的“红领巾”广播的录像播放给学生们看,让他们明白做节目主持人的基本要求,包括口语表达、情感态度,还有必须掌握的开场白、串联词、结束语等内容。此时,学生早已跃跃欲试,活动效果自然良好。可见,多媒体情境的创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表达、交流的兴趣与欲望。
节目主持人开场白范文5
节目卷首语:
我们这一期主题是第一次,人这辈子要遇到很多很多个第一次,就像这次节目当中让我记忆深刻的像刘震云,第一次给《安徽文学》投稿拿到了70多块钱的稿费,立马就去请女朋友吃饭,许镜清老人第一次在人民大会堂拥有了属于他自己的音乐会,但是为了这一天他等了三十年,王学圻二十年前就已经当导演了,但是这部电影拍到最后就剩下了三个人,让他欲哭无泪。
这都是非常难忘而宝贵的第一次,因为它们意味着我们的成长,就像作家汪曾祺说的人的第一次往往需要勇气,但是第一次往往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因为第一次是探索是挑战是机遇,所以说你的人生拥有越多的第一次,也意味着我们的人生越丰富越多彩。
节目主持人开场白范文6
【关键词】拉呱 本土化 三贴近 同质化
一、小众窄播――定位本土化
正确的市场定位是一个商品成功打入市场并得到肯定和回报的关键,对栏目推广和市场回报率至关重要。定位是一种逆向思维方式,不是以自己而以受众心理需求为出发点。方言电视节目将受众人群定位于本方言区的观众,走“小众窄播”的道路。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大众传媒对地域文化构成了不小冲击,文化产品的“麦当劳化”引起人们的注意。然而,由于第三次浪潮赫然来临,群体化传播工具不但没有扩大,反而突然被迫削弱了,它在很多战线上,正在被称之谓“非群体化的传播工具”所击退。非群体化倾向使传媒日益认识到针对特定受众群体进行个性化传播的重要性,即用窄播符码来吸引有限的受众。上海大学中文系钱乃荣教授认为,“方言里有比普通话丰富得多的生活、情感用语,在动作的细微区分、事物的性状描绘等方面都更具体”。不同于央视放眼世界、雄霸中国的气势,也迥异于省级卫视抢占全国收视份额的野心,《拉呱》致力于本地居民,用乡音进行交流,语气亲切,富于生活气息,使当地居民成为忠实的观众。这是对抗中央电视台和省级卫星台的强势话语权和资源优势,谋求自我生存、发展之路的有效探索。
《拉呱》的本土化定位,首先语言的亲近感是拉近心理距离的一种有效方法,从传播学上看是大众传播向人际传播的转化。由于规模缩小,更利于情感传递,因此《拉呱》在传播过程中,无论在物理距离上还是在心理距离上都更容易为百姓所接受。
二、内容为王――“三贴近”原则
方言新闻是大众传媒对民生新闻内涵的拓展,其本质是内容“民生”,体现了当今时代新闻所必须的平民精神品质,这种品质可以归结为平民视角、民生内容、平民取向。具体来说,即新闻传播者的姿态、话语方式不再是居高临下,而是与普通民众平等;新闻报道聚焦于普通民众的生计和生存,以人为本,尤其注重关爱弱势群体。
《拉呱》节目内容上十分丰富,每天平均六七条的新闻虽然都是家长里短,但是内容极为丰富,各类民事纠纷、奇闻趣事、民风民俗、公益道德等几乎无所不包。从家庭和睦、社会和谐这个角度讲,《拉呱》是主旋律节目,而且符合“后院篱笆原则”。针对节目中形形的家庭矛盾和邻里纠纷,记者不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报道他们的苦恼和争吵,而是以亲历者的身份帮助排解纷争。例如2010年2月23日一则消息《大婶儿成了花脸猫到底拜谁所赐?》,除了体现婆媳之间的冲突,记者还跟随帮助解决问题。可以说,在内容为王的时代,节目一直践行齐鲁台台长闰爱华在全国曲艺式新闻研讨会上所说:“我们现在天天号召体验生活,提倡曲艺演员要下去、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并运用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和语言载体,与普通老百姓的精神生活保持零距离,体现出麦奎尔等人的使用与满足理论中心绪转换(divsion)作用,即电视节目可以提供消遣和娱乐,帮助人们“逃避”日常生活的压力和负担,带来情绪上的解放感。
三、特色优势
(一)万里绿中一点红――曲艺化锦上添花
用方言口语“说新闻”的形式使新闻节目传播更富生动性、浅显性、形象性,使节目内容更能为观众所接受。曲艺的运用则锦上添花,使节目朗朗上口、声声入耳,因此会收到语到意到、口传心受、心领神会的直接效果。
2006年10月14日召开全国曲艺式新闻研讨会,著名艺人姜昆指出,《拉呱》节目突破了传统的新闻模式,打造了一个新闻模式的品牌,他认为《拉呱》作为方言曲艺式新闻离开了曲艺的舞台。但回归了曲艺的本质。齐鲁电视台台长闰爱华也指出,新闻是最严肃的电视节目,而曲艺是最诙谐、最轻松的电视节目,《拉呱》是“曲艺式新闻”,是两极嫁接的典范。节目广泛运用快板、评书、相声等百姓喜闻乐见的曲艺形式,融入娱乐性、趣味性元素,大大增强了节目的可看性。曾经,一段山东快书版的开场白,着实吸引了很多观众。“咱们拉呱节目真有趣,拉的全是新鲜事;越拉越觉得有意思,越拉心里越带劲:您要是有什么新鲜事,给咱节目送个信,记者马上到家门;咱们有批评有鞭策,让大伙说说对与错,不是给您出难题,咱们是对事不对人。”不少观众在观看时,也不由得随着山东快书的节拍一起把这段开场白说了出来。
(二)个性化的主持风格
“小么哥”已经成为《拉呱》节目的形象代言人,相声演员出身的张勇,貌不惊人,一张表情丰富幽默的脸还带点“嬉皮笑脸”,一改传统新闻节目主持人正襟危坐,演播室里一架屏风,一堵隔墙,一张书桌,主持人在桌后一站,很有现场说书的味道,拉近了新闻与受众的距离。他对新闻的串联、点评更是信手拈来,举重若轻,把曲艺的娱乐性和新闻点评的道德教化相结合,用他的语言方式,教给老百姓如何尊老爱幼,如何与朋友相处,如何在社会上处事等,把教化用娱乐的方式表现出来,亦庄亦谐、寓教干乐。
“搭词儿的”总是一个与小么哥唱反调的“捣蛋鬼”形象,喜欢在“一本正经”的小么哥说的兴起时冷不丁插上一句,不管是机灵古怪的张帆,还是魁梧憨实的鄢磊,甚至黄渤、沙僧刘立刚等演员的客串,主持人与搭词儿的一唱一和,完成节目的串联,既有效地衔接起了新闻之间所造成的“中断”,为新闻故事的开始和结束牵线搭桥,确保节目的流畅性,同时主持中的表演因素,使节目陡生悬念,迭起,妙趣横生。一方面让节目变得轻松愉悦,另外也变相地宣传了主持人和节目,有助于提升节目的知名度。
(三)“闭门造星”、“借势造势”
齐鲁电视台充分发挥资源整合的优势,给主持人发挥才能提供广阔的空间。机制的放活使各类主持人在多种场合频频露脸,形成良好的互动。新闻节目主持人在综艺舞台上彪歌亮舞与民同乐,娱乐节目主持人也在新闻节目中客串,玩得不亦乐乎,在近乎于“自娱自乐”的过程中“偷”走了观众的心。它聪明地利用自己的平台塑造自己的平民明星,再相互利用各主持人的明星效应来吸纳更多受众,齐鲁台大处着眼“闭门造星”,各小节目则在“借势造势”进行一场场造星运动。
《拉呱》节目内部的造星除了小么哥这一极目喜剧色彩的主持人常秀看家本领外外,还提高“搭词儿的”出镜率,尽情展现助理主持人的才艺,用鄢磊和张帆两位助理主持的姓名音译板块――《雷翻天》,添加了主持人的表演。如张帆:我男朋友特别厉害,他爸爸是个市长,舅舅是公安局的局长,叔叔是粮食所的所长。鄢磊:啊?那、那这四 个人你想好选哪一个了吗?主持人古灵精怪讽刺恶搞的表演让受众在笑声不断中记住了这两个人。虎年伊始,《拉呱》节目曾出新招――借花献佛来增添节目人气。台内四小花旦、小侠女王熹、天气预报主持人等纷纷在《拉呱》节目中下了厨房。都说“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平日在节目中游刃有余的当家主持在厨房里却又舞又叫甘拜下风,博得观众一笑,为《拉呱》赢得更多人气,提高了节目的收视率。
(四)互动中“收买人心”
随着通讯科技的发展,观众可以与节目的互动形成一个良性的沟通。很多新闻节目都设有热线电话、电子邮件和手机短信等互动环节,观众通过这些途径,除了可以向节目提供新闻线索以外。还可以就当前播出的话题发表个人意见,打破传统新闻传播单一的传受途径,形成多维的互动方式。这种大众传播由此具有人际传播的交互性,同时能够让观众找到自己的“收视位置”,从而提高收视兴趣和积极性。
《拉呱》节目设有热线电话,在播出过程中主持人与观众通过网上短信平台在线交流。“短信抽奖”将带有小么哥头像的茶具回馈给观众朋友,送奖小组经常深入百姓交流提问,观众往往或满载而归或赢得大奖,例如爱心蚊帐、印有主持人头像的伞具等,培养出长期稳定的受众。除此之外,节目主持人走向各地义演、心宣传大使、消防宣传大使等始终活跃在各样的舞台和观众的视线中,在良好的互动循环中“收买”了人心。正如闰爱华台长总结出该台特有的“”,新闻节目体现民意,电视剧体现民乐,娱乐节目体现民秀,我们的口号是打造我们自己的互动节目。
四、《拉呱》节目存在的问题
不可否认,方言在表情达意上有时的确胜于普通话,因此也更容易在同属于这种方言文化圈的对话双方建立起认同感,但是当电视荧屏到处都充斥着操着方言的节目时,也暴露出明显问题。
(一)表象背后是衰落――谁为国民素质提升买单
中国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副研究员孙曼均指出,方言节目其实是以其“离谱”和另类、平民化和娱乐性、搞笑与原生态,借助现代传媒“复兴”。节目中的方言,很多都是“市井化的调味品”,并不承载地域文化特色,实际上表明了方言的衰落。乡土文化来自于民间,其文化创作中的内容必然会带有一些审美低俗、格调不高的缺点,对这些内容进行大范围的传播,可能不利于整个国民素质的提升。另一方面,乡土文化的过度风行,也在某种程度上冲击了主流文化的主导地位。《拉呱》节目也必当“一如既往地关注人的命运,关注人的生存情态,关注人与环境的关系”,是生命力和影响力得以延续和扩大的主要途径。
(二)同质化节目泛滥,受众审美疲劳
由于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的高收视率带来了巨大商机。商业利益的驱使,致使各地方电视台不顾自身实际,对节目进行缺乏创意的挪借,导致同质化现象异常严重,终究会导致观众的审美疲劳。就《拉呱》节目本身而言,内容的同质化现象频频出现,例如在2010年春节前后两周的节目中,仅关于婴儿被弃的内容就有四起,主持人小么哥的点评也是归于一句“你看看这样的事情最近报道了多少次了,我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试想受众总是被这样同质化的内容充斥眼球,最后难免也会“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