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员工培训后个人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员工培训后个人总结范文1
[论文摘要]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外就有较多人力资源专家和企业培训人员从事培训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培训无论对公司,还是对个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企业而言,培训实质上是一种系统化的智力投资,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培训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培训有利于企业加强自身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培训能够提高企业自身改革和创新的能力;培训是企业吸引人才、培育人才和保留人才的重要手段。对个人而言,培训是员工本文从员工培训的概念着手,分析了员工培训需求,探讨了企业员工培训效果评价方法设计,优化设计了企业员工培训效果评价的流程,得出了企业员工培训改进策略,总结了企业员工培训效果评价设计影响因素,运用科学的设计方案,有效为企业员工培训提供理论依据。
一、员工培训的概念
培训是企业有计划地实施有助于提高员工学习与工作相关能力的活动。这些能力包括知识、技能或对工作绩效起关键作用的行为。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则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经营和发展的需要,为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和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及政治理论、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常识等而进行的各种形式的教育与训练活动,从而使企业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行为、价值观念等有所改变,使他们在现在或将来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表现达到组织的要求,并发挥最大的潜力以提高工作绩效。伴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变化和发展,人们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的局限性总要受到实际工作的挑战,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往往难以有效地扮演好各自的职业角色。为保证自己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人力资源的优势,提高经营管理效益,就必须对本企业员工进行培训。
二、员工培训需求分析
在企业培训的过程中,培训需求分析是设计培训项目、建立评估模型的基础。培训研究表明,企业组织一般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需求分析:组织、工作任务和个人。
从组织角度进行培训需求分析,通常可以了解实现企业目标需要的技能、企业人力资源的供需情况、竞争对手等情况。
从工作任务的角度入手,需要确定哪些是重要任务,哪些是属于在培训过程中必须加以强调的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
工作分析时,调查者必须了解做好一项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知识一般可分为两大类: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实的信息:程序性知识指有关技能和解决问题过程方面的知识。技能则指正确自如地做好工作的能力,实际是一种心理能力,在企业实践过程中,主要与工作绩效标准有关。能力是指做好工作所必需的认知能力。能力的形成是以知识为基础的。
在需求分析过程中,分析人员如果已经了解到做好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了解到工作中包含哪些主要任务,那么就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考察,寻求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据此进行培训项目的设计。在实际情况中,找寻任务要求和履行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能力的对应关系显得特别有意义。
如果从个人角度来进行需求评估的话,分析人员应该关注以下两个问题:企业中谁需要培训?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培训?企业中的绩效评估实践及反馈机制能够帮助分析人员了解企业中的哪些员工需要接受培训,需要什么样的培训。另外还可以从研究员工的学习动机的角度来了解培训需求。调查培训需求时可以采用的方法很多,如观察法、调查问卷法、面谈法、阅读技术手册和记录、访问专门项目专家等。由于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不少公司借鉴竞争对手的培训模式来制定适合自己工作发展的培训类型。
三、企业员工培训效果评价的流程优化设计
(一)整理学员出勤情况(成绩资料建档)
统计出席人员及原因,分析参加者的成绩并通知其主管,对完成课程的学员建立资料档。
(二)分析课程评估表
对讲师及学员的评估意见加以分析,一方面给予讲师回馈建议,另一方面作为课程设计的改进参考。
(三)撰写课程实施报告
对于课程的规划、执行方面所发生的状况,进行整合性的分析与检讨,提出综合报告。
(四)训练后访查学员
在训练结束后二周内,抽样访查参加学员,追踪其对参加训练的印象及可应用程度。
(五)应用跟踪
在训练后一周内,整理出课程精华摘要,通知各学员的直属主管,以利于主管对学员受训后的应用跟踪。
(六)召开课程检讨会议
针对课程规划、执行及追踪相关人员的意见统计做全盘检讨,以利于行动展开及往后改善。
四、企业员工培训改进策略
企业员工培训改进,就是对培训工作进行追踪、总结和改进。培训改进的流程如下:
(一)追踪训练后的行动计划
对训练时学员所承诺的行动计划,于事后追踪其执行成效,并给予协助及回馈。
(二)追踪配合单位改善行动
对训练时学员提出改善建议及要求相关单位配合的行动计划,加以追踪并掌握状况,将有助于管理改善。
(三)抽样访查直属主管
以抽样方式访查主管的看法与积极性建议,有助于提升训练质量。
(四)对高阶主管的建言
根据参与训练学员的态度及意见,对上级单位做出改善建言。
(五)研讨资料的整理
对研讨资料进行有效整理,并扩大流传范围,或作为自我学习教材,将便于训练效果延伸。
五、企业员工培训方案评价设计影响因素
培训的成效评估和反馈是不容忽视的。培训的成效评估一方面是对学习效果的检验,另一方面是对培训工作的总结。选择什么样的设计取决于几种因素。在大多数情况下,决定恰当设计的因素之一是,能不能得到评价人力资源开发培训结果的合适的数据。因素之二是对工作环境的现实考虑。评价设计越复杂,实施评价的成本就越高(有效性就越大)。另外,还要考虑对照组的获得、随机抽样的难易程度、消除学习之外的其它因素的影响等。如果设计不够理想,那么人力资源开发的专业人士在做出选择时要掌握好如何平衡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熊超群,企业员工选用、培育与考核实务,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
[2]郭京生、张立兴,人员培训实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员工培训后个人总结范文2
时光飞逝新的一年即将到来,意味着我接手职校食堂管理员这份工作也有一年的时间了。 职校食堂,作为一个集体食堂它承担着物业分公司 员工培训部 多经 天易公司等所在单位员工的就餐任务,以及员工培训班用餐,公司中小型会议用餐,公司活动用餐。从接手这份工作以来在单位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食堂员工的努力下,我一直追求优质就餐服务;优质就餐环境,追求让每位员工吃着舒心;吃的放心;吃着满意的目标有了明显成效。一年的时间已经过去,新的开始新的挑战即将来临。为了12年的职工就餐任务完成的更完美,我总结了11年工作上的成果与不足。
2011年工作成果:
(1)与总公司食堂交接后重新组建现职校食堂,克服了外调员工刚接手新工作时分工不明确,个人工作混乱,职工就餐满意度下降的难题。
(2)对于职工提出就餐服务方面的不足,就餐菜品问题,在食堂内部定时定期开会公布 进行责任到人的细化。
(3)按照领导指示对所有职工进行食品安全法规法律和行业准则方面知识学习培训。
(4)紧抓食堂进货渠道,严格要求采购物品拥有相关部门的食品卫生许可证检验检疫合格证。
(5)职工所用餐具做到餐后消毒,加工间;菜案;炒菜间;面案间指定卫生到人,定时定期食堂大扫除所有职工参加。
(6)围绕“降成本,保质量”这个原则,在大家吃好吃满意的前提下,节约附带开销。领导所有食堂职工养成请柬节约的好习惯,开展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竞赛。
(7)圆满完成了公司接待任务,其中包括:物业分公司职工代表会;建安分公司职工代表会;唱红歌颂党恩歌咏比赛;和谐杯厨艺大赛;大小员工培训班近()期次。
(8)调动所有食堂员工的工作激情,在任务重就餐培训班平凡无节假日期间完成接待任务并博得培训班人员认可。
(9)为入冬后食堂菜品多样多品种不单调重复,秋菜储备期间组织员工腌制各种咸菜并储备了:白萝卜 大白菜 土豆 胡萝卜等。
(10)在食堂开展主人翁精神建设,使员工团结互助在完成个人工作的前提下还能够帮助同事。提高了工作效率,增进了相互理解相互辅助的工作氛围。
当然我个人管理不足的地方还很多如:
操作间外人进入的问题,我已在前后操作间门上张贴了“闲人免进”标志但依然难以禁止。
员工在长期无节假日工作,接待公司培训班任务期间积极性不高当时没有及时调节员工工作时差。
一年的工作在紧张忙碌的气氛中即将画上句号,我个人在管理方面的不足之处还需要在领导的指导下尽快改善。我也会积极学习相关餐饮业管理知识,使食堂每位员工都能运用个人擅长技能,让食堂员工认识到在岗爱岗更快更好提高服务水准提高菜品认可度的 重要性。
2011年食堂管理员
员工培训后个人总结范文3
关键词:企业;员工培训;效果评估;影响因素
作为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是企业提高企业能力的有效手段。企业员工培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绩效,当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充分的意识到企业员工培训的重要价值了,如何实现人力资源投资成本和员工培训效果二者之间的有效平衡,也是当前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将从企业员工培训的意义、作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效果评估、影响因素分析五个方面展开讨论,以期为企业更好的开展员工培训工作提供有力依据。
一、企业员工培训的意义及作用
1.1企业员工培训的重要意义
企业员工培训是指员工在企业从事了实际的工作之后所进行的岗位培训,其培训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员工的素质,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勉励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员工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充分的意识到了员工培训的重要意义,因为除了提高了员工的自身素质意外,也可以大幅度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企业培训模式,增强培训的科学性和创新性,最大努力的实现企业员工培训的培训效益。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必须要有清醒的头脑,充分的认识到企业员工培训的重要性,从而重视企业员工培训。
1.2企业员工培训的作用
(1)企业员工培训有利于企业能力的提高
通过企业员工培训的形式可以大幅度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基本素质和技能,反过来说企业员工培训也是一种企业有价值的投资,可以通过员工培训提高企业的能力。
(2)企业员工培训可以减少企业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管理效益
在一个企业中,不同的企业员工的个人素质也不同,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会因为价值观的不同而产生矛盾,因此可以通过培训的方式,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调节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增加企业的核心凝聚力和竞争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3)企业员工培训塑造企业形象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员工培训可以使企业员工的的业务能力、自身素质得到得到,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热情,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的企业是通过企业员工来与顾客打交道的,通过企业员工可以很好的塑造公司形象。因此通过培训可以向员工传递企业的企业文化,展示企业的形象,从而为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奠定基础。
二、当前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对员工的培训需求把握不足
有时候企业在对员工进行培训时往往存在一个误区就是培训的内容必须与企业的技能和业务相关,在某种程度上这样只会遭到员工的反感,会使得员工缺乏积极性,培训的效果往往不好。
2.2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当前存在很多企业在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之前并没有做好前期的调查了解工作,对企业员工当前亟需培训的问题没有充分的掌握,从而导致培训内容不能满足员工的真实需求,使得员工对培训内容不感兴趣,通过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有的企业员工培训的出勤率不足50%,其培训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三、企业员工培训效果评估分析
企业对员工培训是一种投资,就必须要追求投资回报,如何评价投资回报,员工培训效果评估就是一个有力的手段。在对员工进行培训时必须对员工的技术情况、思想情况有充分的了解,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才能提高培训的效果。同时也要对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总结和改正。
3.1员工培训效果评估的意义
科学的员工培训效果评估可以为改善培训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提高培训质量。通过相关部门提供的培训效果评估意见,可以使企业的人力资源部找到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制定新的培训规划。
3.2员工培训效果评估方法
培训机构在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后,必须要以一定的形式将培训的效果进行总结,对整个培训活动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
(1)注重培训绩效评估的三个关键环节: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评估目的分析及培训评估结果分析。培训绩效评估的具体过程包括:收集与员工培训项目直接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对绩效评估的目的进行确定、科学地制定评估方案和对培训结束后的资料进行整理存档。
(2)对培训效果评估建立科学的考核方式和考核标准:当前对培训效果评估进行考核的标准已经实现多元化,具体包括的形式有:问卷调查、访谈学员、现场考察、专题研讨等。
四、企业员工培训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4.1企业员工培训内容不全面且缺乏针对性
企业员工培训的目的是提高员工的素质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对培训内容的设计很关键,他需要考虑不同素质的员工。相关调查研究显示,企业员工感兴趣的是与自己生活、工作、职业未来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因此培训的内容应当是全面的,必须涵盖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三个层次。
4.2培训方法的科学性
培训方法是否科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员工的培训效果,其所包含的作用都是基本一致的,都是通过培训使得员工在培训中了解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提高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
结语:
企业员工培训的效果是对培训好坏的一个科学论断,其评估的方式也实现了多元化,可以为今后改善培训质量,提高培训效果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在对员工进行培训的过程中,也要充分的考虑员工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尽量采用形式多样的培训方法,为企业员工量身定做培训计划,从而使企业员工培训达到最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晓梅.发电企业员工培训效果评估体系优化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2012(06)
[2]陈伟荣.电力企业员工培训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其提升途径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2007(10)
[3]晏秋阳,曹亚克.企业员工培训效果评估模式的探讨[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2(12)
员工培训后个人总结范文4
一、企业导师制的内涵与功能
1.企业导师制的内涵
所谓企业导师制,简而言之,就是传统“师带徒”培训方式的延伸。新入职员工不了解企业的规章制度、文化背景、岗位内容等,需要企业的资深员工带领学习,使其迅速地了解企业文化和本职岗位内容。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在采用导师制进行新员工培训的过程中,不断对企业导师制的培训内容进行了扩展,有利于对新员工进行全面的培训,使其尽快熟悉工作流程,进入工作状态。
2.企业导师制的功能
首先,企业导师是负责向新员工传递企业文化、制度等隐性知识的载体,伴随着企业隐性知识的传播,导师自身的沟通能力、知识储备等都会对新员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企业导师制对新员工的培训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是对新员工沟通能力和人际协调能力的提升,甚至可以在培训后达到“青出于蓝,胜于蓝”的效果。
其次,每个员工都有其工作特点和独特的能力,企业导师制形成师徒关系,在培训过程中,导师也能从新员工的身上获得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的创意,有利于导师转换工作思路,突破职业瓶颈,双方呈现出“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
最后,每个导师都是本行业、本岗位的佼佼者,能够给新员工传递职业成就感,提升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其工作热情,促使其为企业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二、基于企业导师制的新员工培训准备
1.建立新员工培训的导师数据库
企业导师制培训的顺利实施需要一批优秀的导师。建立企业优秀导师数据库,可以为新员工培训提供充足的师资配备。在培训的前期就需要选拔好导师,并录入数据库。导师数据库的导师储备应具有结构性和层次性,即包括突出的一线生产人员、优秀的基层管理人员、专业的岗位技术人员等。
此外,企业选拔导师需采取不同的方法,以确保选出最合适的导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技能测评、书面测试等多种方法,从各个方面综合考察导师的职业技能、道德水平和沟通传教能力,为新员工培训建立最优秀、最合适的导师数据库。
2.设计进行双向选择的培训项目
企业导师制培训项目的建立,是基于企业和员工个人共同协商、设计的结果,即在培训项目建立之初,企业需要针对不同的岗位、不同的职责与员工共同商议,最终确定符合企业和员工的,立足于员工实际工作的培训项目。一方面,这充分发挥了员工的自主权,使员工感受到在企业中的重要性,和对企业的归属感;另一方面,企业也确实能够结合员工个人意愿和组织意愿,制定出最符合企业和员工发展的双向选择的培训项目。
双向选择的导师制培训项目可以促进企业和个人的共同进步,满足员工对于自身的岗位要求,能够为企业培养出大量的人才,同时提高了所有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员工在自己的岗位上,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技能和才能,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三、企业导师制下的新员工培训策略
新员工培训策略直接影响着培训效果,一个统一、完善的企业导师制培训策略需要从企业、员工、导师三者出发,结合岗位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内容与培训流程。做好新员工培训工作是企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完善导师制的新员工培训方案,企业需要做好充足的前期准备工作,选拔合适的导师,配备合理的师徒,明确培训沟通的主题,营造良好和谐的培训氛围等这些都是新员工培训工作顺利完成的关键。
1.合理匹配师徒,达成有效沟通
不同岗位对工作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不同,对性格、沟通能力等要求也不同。比如,一线销售人员需要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就需要配备具有较强沟通能力的导师,对新员工进行“言传身教”。企业人力资源部需要对每一次培训计划进行合理的考察和提前准备,从导师数据库中挑选出最合适的导师进行新员工的培训工作。
合理的师徒匹配有利于师徒双方的有效沟通,但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师徒双方仍然需要磨合,这就要求人力资源部对培训过程中师徒双方的工作状态、沟通效率等进行有效的信息收集,对于无法进行有效沟通的师徒,采取解决的措施,以防止师徒关系破裂不利于培训工作的顺利完成。
2.识别员工需求,高效解决问题
企业的培训需求分析是整个员工培训体系的第一步,这需要通过企业和员工两个方面进行沟通和协调。就员工方面而言,我们可以对员工的岗位进行分析,还可以通过和员工交谈,或问卷调查等方式,归纳总结员工对自身岗位和职业发展的要求;就企业而言,要将企业的整体培训目标细化,划分到每一个员工的培训工作里面,积极地寻找员工职业发展和企业目标之间的共同点,使企业和员工形成一个整体。企业需要筛选出个人需求和企业需求最一致的培训方案,有效完成导师制培训。
3.明确互动主题,定期评估近况
企业导师制新员工培训需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方便导师和新员工的互动与交流。定期评估培训近况,可以为培训内容的改进提供依据,不断推动培训工作的进程。
可以通过新员工工作汇报、导师培训进度汇报等方式来评估近期的培训效果。对效果突出的师徒工作内容,给予肯定并继续保持。对于培训效果欠佳的师徒,找出其原因,并在之后的培训中加以改进。
4.营造合作氛围,促进知识转移
导师制培训方案不仅仅是培训的过程,也是导师与新员工共同工作的过程。良好的合作氛围,不仅可以加速知识的传递,更能提高师徒双方沟通的频率,提高沟通质量。培训过程中企业文化的渗透可以有效提升新员工对组织的信任感,使其真正融入企业的工作氛围中,意识到自己与组织的良好关系,形成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有利于工作绩效的不断提升。
员工培训后个人总结范文5
【关键词】 新员工培养 培训与评价体系 职业生涯管理
随着近几年国内企业的飞速发展,新员工的培训、培养、评价与使用越来越成为众多企业关注的焦点。初入职场的新员工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对自身在企业中的角色认知模糊,企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淡薄;缺乏对工作的足够认识和信心,应对新环境的心理准备不足,难以快速适应企业岗位;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技能与岗位的现实需求脱节,同时也无法主动快速地掌握岗位技能,从而导致难以满足岗位要求。如何帮助新员工快速地融入企业,从校园人、体系外人变成一个企业内可用的人;如何对经过培训后的新员工进行合理的评价并做到人岗适配,一直是培训界亟待解决的问题。双调新员工培养实践着力于新员工培训与评价工作的探索与实践,主要解决如何实现新员工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如何实现新员工评价的科学性、如何完善新员工培训评价一体化管理、如何对新员工培训效果进行更好的追踪管理四大问题,打造以新员工适任为核心的新员工培养体系。
一、新员工培养的意义
1、提高组织收益
作为企业人力资本的重要投资之一,据研究表明,科学合理有效的新员工培训将为企业创造巨大价值。通过新员工培养,不但能实现组织人的成长,更能通过人的成长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
2、优化培训实施
每年公司在新员工培训上投入很多,但培训效果如何很难衡量。通过对新员工培训模式的研究,不但可以使新员工培养更科学透明,也能够以此科学指导优化培训实施,提升培训效果。
3、提高培训效率
作为新入企业人员,新员工培训往往要比老员工的培养路径更长、资源投入更多,通过对新员工培养模式的研究,不但可以使新员工培养的路径透明化,也能够由此优化培训实施,提高培训效率。
二、国内外新员工培养研究现状
在探索之初,课题组广泛收集和研究国内外关于新员工培训的理论基础,发现目前在国内外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内,对于新员工培训的专业理论较少,更多的是有关于企业在职培训的各项研究。
1、培养需内外并行
新员工作为学习个体需要满足内外共同发展的要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提出的“冰山模型”理论,将人员的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形式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的知识、技能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素质潜能部分”,分别影响学习个体的外在技能和内在驱动。新员工培养也是一样,在教会他们掌握工作技能以外,同时需要教会他们如何在企业里思考,如何保持旺盛的工作激情。
2、培养需层次递进
新员工也具有成人学习的特性,从一个外部人员成为合适的企业员工都需要经历一个过程。管理心理学弗德曼的社会化三阶段模型认为,新员工从“局外人”成为企业的“内部人”需要经历三个阶段:预期的社会化阶段;磨合阶段;调整和变化阶段。新员工从紧张和缺乏安全感到成为一个能为公司目标作贡献的信心十足的公司成员的历程,可以与马斯洛激励理论的层次相比照,例如岗前培训。新员工在开始了解其工作及公司较复杂的方面之前,在他们能全效工作之前,必须先熟悉一些基本知识。
3、培养需合理规划周期及监控
新员工培养需要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美国的伦纳德R赛利斯和乔治·斯特劳斯在合著的《人力资源管理》一书中也论及了持续培训问题,认为管理者应把培训当作是一个不间断的、连续的过程,而不是一种短期行为。这种行为需要对员工培训前后的工作行为进行测试与评价。姚平在《构建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新员工培训体系》中从胜任力角度出发建立了胜任力—全脑模型,在新员工培训中,员工培训要与企业发展阶段相匹配并且要不断地适时调整。因此,新员工培训系统化,合理制定培训周期和培训方式以及加强培训效果监控是整个新员工培养必须考虑的重点。
三、新员工培训思路
为了加速新员工与企业的融合速度、提高新员工与岗位的适任状况、加强对新员工的个人发展规划等目的,课题组集合了多种培训理论借鉴精华部分,探索了一套适合新员工成长路径的培养体系。作为新员工培养项目的设计基础,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四、新员工培养实践
在充分研究国内外人才培养理论的基础上,取各种培养理论的优势之处,作为新员工培养项目的设计基础。将双调新员工培养作为实践点,从培养设计、培养实施、培养跟踪等各环节实现管理循环,做好新员工培养实践研究工作。
1、培养目标——实现新员工培养、评价跟踪一体化
在国资委《中央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提出各央企应着力完善体现各类人才特点的培养开发机制、竞争择优的人才选拔机制、客观公正的人才评价机制。因此,在新员工培养中开展人才评价,是实现培训管理一体化的必要环节,也是新员工培养过程中的关键因素。要在双调新员工培养探索过程中,找到培养、评价、应用的有效关联点。具体如图1所示。
2、培养思路——以“四段式”建立新员工培训与评价体系
以“承载战略落地,指导培训开展”为核心,将新员工的培训、评价、组织、实施、发展进行一体化管控设计。采用四段式方法,从流程层、组织层、实施层及保障层四个层面,开展新员工培训工作,结合评价考核结果进行新员工转正定岗及发展规划。各模块相互独立,既相互指导,又协调运作,能实现系统运行效果。第一,流程层,将新员工培训分为“润”、“塑”、“融”、“达”四个典型阶段,针对不同阶段的新员工,提出培训与评价的具体目标、要求及标准,并分层操作;第二,组织层,以冰山素质体系为基础,遵循成人学习理论,从员工的个性化需求、各用人单位个性化需求入手,制定个性化的知识技能、专业培训要点,并采取多元化培养方式,分层实施,实现培训的针对性;第三,实施层,根据不同阶段的员工特性,分类细化操作,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断反思沉淀,提出体系优化意见;第四,保障层,建立贯穿整个培训全过程的评价体系及标准,确保培训效果的显性化、实效性,使得新员工培训体系可行、可用、可控;第五,评价考核,将新员工培训后的使用发展融入整个体系设计,实现培训结果的有效使用,为新员工在公司的发展提供建议和指导。
3、培养实践——整体规划承载战略落地,分段解决新员工阶段问题
新员工培养需以培养与评价体系建设为前提,讲究实际问题实际解决。尤其需要兼顾岗前培训需求的个性与共性需求、平衡岗前培训内容的理论与实操需求,重点解决岗前培训内容简单且偏向知识技能、岗前培训规划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岗前培训过程忽略用人岗位的作用、岗前培训效果评价与使用关联不够四大问题。此次培养实践最终设计出新员工“四段式”培养模式,由“润”、“塑”、“融”、“达”层层深入,每个阶段将新员工放在一个团队中有所侧重地培养,同时结合每阶段培训内容和目的的不同,设计了不同的考评侧重点和评价方法,对冰山上知识、技能与冰山下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价。具体实践过程如图2所示。
4、团队保障——多部门协作,项目管理精细到点
任何一个项目的实施都不是人力资源部一个部门的工作,在新员工培养项目中尤是如此。公司人力资源部主导项目设计、实施管理、项目推动和评估等工作;下属单位人力资源部配合项目实施;用人部门明确用人要求、配合培养内容设计实施、做好人员评估、配合项目实施;外部机构提供项目设计支持、知识体系支持、师资支持等。以人力资源部为主导核心,其他部门围绕四周分属不同工作,在项目四个阶段中分工合作,做到项目设计落实到位,项目发展应时调整,项目人员同期成长,项目成果随时总结。在项目实践完成后,课题组总结了大批的项目管理文件、工具、表单,使相对零散的新员工培训工作正式步入正轨,做到项目管理流程化、项目流程标准化、项目标准表单化。
五、总结与展望
新员工培养评价模式研究与实践历时三年,不断更新不断优化,最终完成该体系的设计,并且在具体操作上初步形成了部分指导性文件,使该体系的使用落地化、操作简便。
1、因时导势,创先培养,环环相扣
本次研究根据环境、形势、人员的变化,借鉴总结过往工作经验,调整其中不能适应的因素,以创先的形式,将新员工培训、评价、使用、发展融为一体的新员工一体化管控体系,所有环节既相互独立,又互为指导。
2、逐层推进,各有重点,合理培养
培养体系由“润”、“塑”、“融”、“达”四个阶段构成,每个阶段将新员工放在一个团队中有所侧重地培养,同时结合每阶段培训内容和目的的区别,设计了不同的考评侧重点和评价方法,各阶段各有侧重,又层层深入、层层递进,能够保障新员工培训内容的系统、全面。
3、不断优化,路径指引,加速培养
未来新员工培养仍将秉承快速有效“把员工培养成公司需要的人”的宗旨,运用系统性、针对性、人性化、差别化的培训与评价工作方法;开展以优化师带徒机制为”引擎“、以构建成长与学习路径为”导航“、以推动生涯追踪管理和强化培养模式升级为”两翼“、以加强信息化管理为”加速器“的各项重点工作,实现新员工快速高效成长。
(注:课题名称:新员工培训与评价研究。课题组成员:宾亚萍、柯维伟、黄凤萍、杨伟珊、杨斌、肖慧红、李娟、宫帅帅。)
【参考文献】
[1] 严正等:胜任素质模型构建与应用[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 梅里安编:成人学习理论的新进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 马斯洛著:人本管理[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 周楠、叶杰:需求层次理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职业时空,2010(12).
员工培训后个人总结范文6
关键词:新员工导向培训;心理契约;技能培训;网络资源;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新员工导向培训,又称岗前培训、职前教育、入厂教育,是组织对从组织外进入到组织内部的人员进行的培训,是员工进入企业后接触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一个环节,是企业将聘用的员工从社会人转变为企业人的过程。新员工熟悉、适应组织环境和文化,才能明确自身角色定位,规划职业生涯发展,不断发挥自己的才能,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对企业来说,新员工在企业中的表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最初进入企业的一段时间内的经历和感受。(颜世富,2007)新员工进入公司后在感受上一般会经历蜜月期、震惊期、调整期和稳定期。新员工离职主要出现在震惊期和调整期,要留住新员工,让新员工尽快融入到新的公司,也要把握震惊期和调整期这两个阶段。(李祖滨,2009)不管是老员工,还是新员工,其主动流动(员工辞职)通常都是“内部推力”和“外部拉力”的结果。光有外部“拉力”因素(如提升职位、高薪、发展机会等),而没有内部“推力”因素(缺乏内部晋升机会、不合理或不公平的薪酬分配、不和谐的人际或上下级关系等)的同时作用,员工一般是不会辞职的;反之,亦然。新员工离职的内部推力因素有很多,其中最关键或最根本的在于新员工在“蜜月期”内遭受到的现实冲击过大,从根本上动摇了新员工当初加盟企业的决心。其实,对于新员工来说,只要有一点和预期的不一样,就会引起“顾客的懊悔”。这样的忽略而产生的懊悔是昂贵的,因为最终企业会失去有才能的新员工。(李东森,2009)松下曾有一句培训格言:“培训是要付出代价的,但没有培训所付出的代价却远远大于要培训所付出的代价!新员工的培训是最好做的,也是最难做的。”
在国外,20世纪九十年代的两项调查显示,64%(Louis,Posner,&Powell,1983)和70%(Zenke,1982)的组织中运用了新员工培训。人力资源管理协会1994年的调查结果显示,87%的被调查组织都表示他们为成员提供了新员工培训。20世纪莫德的一项调查显示,英国的商业组织中,93%的组织有正式的新员工培训计划(Anderson,Cunningham-Snell,&Haigh,1996)。
在国内,协成商务咨询公司一项针对企业培训状况的调查显示,在我国10个行业的百家企业中,有30%的企业根本不提供任何员工培训,有17%的企业只为员工提供最简单的入职培训,而在员工满意度调查中,员工对入职培训的不满意高达61%。另有统计表明,国内有近80%的企业没有对新员工进行有效的培训,往往把它当作一个简单“行政步骤”。(李晓翠,2006)这说明,新员工培训在国内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二、新员工培训导向的维度
《世界商业评论》所做的调查表明,企业进行新员工培训的目的之中排行靠前的有以下几种:增强企业的稳定程度,降低员工流失率;让员工适应工作,以便减少错误,节省时间、提高公司的效率;展现清晰的职位及组织对个人的期望;减少员工的抱怨和焦虑;最重要的是让其融入企业的文化。通过对新员工进行培训可以使其迅速地适应环境,掌握工作技能和技巧,迅速消除焦虑的心情,树立信心。良好的新员工培训可以加快新员工成功的步伐,实现个人与组织的双赢。(李晓翠,2006)笔者在对前人研究归纳的基础上,将新员工培训的导向种类总结为以下三个维度:
(一)让员工安心,建立心理契约。“心安之处是吾家”,让员工感到安心,他们才能正常的开展工作。心理契约建立在组织与员工相互知觉、期望、承诺与互惠的基础上,可有效填补劳动契约的空白,提高工作满意度,从而降低雇佣双方的不安全感,进而提高组织和员工双方的工作效率。从此出发,新员工培训应从以下方面致力于新员工与企业间心理契约的构建:第一,加强沟通,注重培训过程的互动性。新员工往往对薪资待遇、工作环境、企业文化等有较高的期望,但不一定合理,企业有必要对员工进行积极的引导、修正员工给予招聘形成的心理契约,降低今后心理契约破坏的可能性;第二,重视心理契约的维系。随着新员工对企业了解的深入,与理想中的不同这一差距就会逐步显现出来,如果企业这一时期不能把握员工的心理,做出正确的引导,前期的努力都会付诸东流。所以,新员工培训是一个过程,有必要进行跟踪管理。(董晓宏、靳丽贤,2008)
(二)胜任岗位工作,建立网络资源。新员工培训的另一个目的就是让员工尽快地胜任岗位工作。笔者认为,增强员工的岗位胜任能力,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进行新员工培训:第一,文化和员工的社会化。加强企业文化的渗透,对于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内化企业经营理念、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感和归属感,均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董晓宏、靳丽贤,2008)第二,行为规范――基本礼仪与工作的基本知识。通过培训,新员工能够按照企业的要求规范工作和自身行为,防止由于不了解相关规定,在后续的工作中出现错误,从而影响新员工的工作信心,增强新员工离职的心理因素。(李东森,2009)这点对于非技术类的行政管理人员来说尤其重要。第三,工作能力。新员工不能胜任工作,就会产生过大的心理压力,产生离职的想法。企业应根据岗位的不同,采取有效的培训方法,如企业内部培训师培训、外聘讲师培训、老员工带新员工等,让这些新员工尽快掌握上岗所需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工作中体现出自己的价值。(李东森,2009)第四,网络资源和员工社会化。如今,工作越来越需要团队协作,新员工日后要更好地开展工作也需要得到企业内部相关部门和人员的支持。所以,让新员工熟悉工作中各环节需要哪些联系,遇到困难要如何求助是非常有必要的,更重要的是让其懂得信任与合作的力量。要定期回顾检查新员工在人际关系方面的情况,并根据需要及时弥补。(黄渊明,2006)
(三)规划职业生涯,开发员工潜力。即给予新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培训。职业生涯规划包括职业目标的选择和有效实现职业目标途径的确定。从员工个人角度看,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员工自觉地实施自我管理,明确正确的前进方向和有效的行动措施,充分开发自身潜能,并在事业上取得一定成绩。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职业生涯规划能够保证企业未来人才的需要,而且能使企业人力资源得到有效的
开发,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董晓宏、靳丽贤,2008)正如美国的人力资源管理专家、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管理学教授加里・德斯勒所指出的那样,新员工的组织社会化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给员工灌输企业所期望的态度、标准、价值观以及行为模式的过程。只有当新员工完成‘组织社会化”的全过程,他们才能全力为企业做出贡献。
三、新员工培训具体方式和内容设计
具体到新员工培训的具体方法和内容,从规范、专业的角度我们可以将整个新员工培训分解成企业(组织)层次和部门层次两个层次,前者侧重向所有员工培训共同的内容和政策程序,后者侧重向新员工介绍所在的特定部门和具体岗位的工作要求。(张伟强,2006)
总的来说,在对新员工进行培训时,必须结合培训内容和培训对象等因素选择恰当的培训方式。以下列出了一些基本的培训方式,供读者参考:(1)对于企业基本情况介绍,可以采用参观、讲解、亲身体验等形式;(2)对于职业基本素质,可以由企业内部领导、老员工与新员工座谈,采取现身说法或演讲的形式。如海尔公司在新员工入职后通常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举办新老“毕业生”见面会,通过师兄、师姐的亲身感受理解海尔。某些高级人才也可以通过面对面地与集团最高领导沟通的机会,了解公司升迁机制、职业发展等问题;(3)对于团队与沟通的培训,可以采用游戏、户外拓展等方式,让每个参与的人能够有切身感受。(李晓翠,2006)同时笔者认为,团队建设可以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进行,作为新员工融入团队的培训展开;沟通可以放到接触了实际工作一段时间后,这样能有更深的感触;(4)对于融洽新老员工的气氛,可以采用文娱、体育等多种形式;(5)对于岗位工作,部门负责人可以采用讲解、演示、示范操作等形式进行。如新员工加想后,公司为每个员工指定一名指导人,一般是直线经理或部门资深员工,为新员工提供个性化指导。(李晓翠,2006)但是,由于有很大一部分的指导人无法很好地胜任这项工作,特别是当新员工缺乏主动性的时,这一指导工作通常会有名无实。因此,这时对“沟通能力”的培训就显得非常重要。一方面员工可以加强与指导者的沟通;另一方面与同事们交流的增进,也能使员工获得很多的知识和资源,帮助其更快地掌握岗位技能,加速其组织社会化。
在具体实施时,企业可以参考DorisSims在他的著作《New Employee Orienta-tionPrograms》中强调的设计或升级新员工培训的六个步骤来指导自己的新员工培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第一,设计或重新提炼发送给新员工的录用函以及对其的安置步骤;第二,组织一个需求评估来决定新员工导向培训计划的目标;第三,确定培训的参与者。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可以适合所有的培训需求。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企业会设计一些非常特别的培训项目;第四,选择最好的传递信息的方式。这一选择涉及教室的类型、设备的类型,管理引导的课程选择,是在线培训还是视频培训、导师制培训,等等。值得指出的是,这些选择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可以进行多项的选择;第五,选择合适的活动,用于新员工培训;第六,持续的改进公司的新员工培训工作。(Doris,2002)
四、培训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调查表明,入职的新员工有50%~60%会在前6个月离职,新招聘的管理人员有40%会在前18个月离职。由于企业总是希望新员工一进公司就能马上派上用场,不愿花时间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培训,忽略了对新员工心理状况的分析和生存空间的考虑。因此,在新员工培训的设计和实施当中,有一些地方需要特别的注意,否则辛苦设计和投入大量预算的新员工培训有可能会功亏一篑。(李祖滨,2009)
第一,什么时候开始进行新员工引导的问题。通常,新员工报道的第一天是进行新员工培训的最佳时间。在具体的培训周期选择方面,目前企业间的差异是十分明显的。有的企业整个的新员工培训时间为半天、1天,有的是2~3天,有的是4~5天。在英特尔,新员工培训的时间周期一般为5天;在联想,“入模子”培训的时间周期为3天;丰田汽车美国公司的新员工培训时间周期一般为4天。(张伟强,2006)但实事上,在员工收到面试邀请的那一刻,他就已经开始了对公司形象和文化的认知。之后的面试以及第一天入职的情况都会影响到员工对企业第一印象的形成。每一个员工在接触到企业的时候,都在寻找迹像来证明自己选择的企业是正确的,是有价值的。(李东森,2009)在邀请面试人来面试的时候,在约见面试人的时候,要让面试人感受到企业的尊重以及企业的价值。在新员工第一天入职时,要将他所要开展工作的硬件设备配置好。这样的引导会促进员工稳定的工作心态的形成,有利于他们和企业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心理契约。
第二,新员工入职引导培训的工作到什么时候结束。一项在英国的调查显示,2/3的新员工培训都在1~5天(Andersonet al.,1996),这与在美国调查的情况是一样的(John P.&Arnon E.,2000),有54%的新员工培训发生在新员工入职的前四个星期(Andersonet al.,1996)。这就表示,有些新员工培训会持续很长的时间而不仅仅是第1周。(John P.&Arnon E.,2000)如沃尔玛人力资源部为每一位新员工提供“入职/30/60/90”培训,也就是在三个月内每隔一个月提供一次培训,而且每次培训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入职培训:介绍公司文化、历史、价值观、考勤与排班等;入职30天培训:公司制度、内部网应用、财务报销等;入职60天培训:薪酬福利待遇和构成等;入职90天培训:业绩评估反馈、职业发展等。这样的培训符合员工的心理周期,在每次的培训与新员工的接触中,公司每个人都让他们不断地感受到公司的关注和重视,感觉到自己已经是团队的成员,并快速融入到组织中来。(李祖滨,2009)
奥的斯公司在入职培训结束后,为了培养新员工快速有效地承担起岗位角色,除了在部门内部接受各种专业培训和在岗培训,在接下来的两年中,随着工作知识的积累,培训中心还会每半年为他们组织一次深入培训课程,详尽介绍公司业务流程、新的运营状况、专业工作技巧,调查工作满意度,及时补给能量。
在帮助新员工尽快适应新环境、快速成长而提供各种学习与发展机会的同时,也对他们的工作技能和业绩表现进行紧密的跟踪与评估,从而确保培养和保留符合公司发展需要的具有胜任能力的人才。培训中心与各部门合作为每一名应届毕业生都设立了长达两年的评估跟踪系统,那些具有发展潜质和领导才能的骨干力量将会被甄选出来,优先得到轮岗和晋升的机会。(牛廷立,2007)
培训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过程,一方面随着员工对企业了解的深入,与理想中的不同或者差距就会逐步显现出来,如果企业这一时期不能把握员工的心理,做出正确的引导,前期的努力都可能付诸东流;(刘烨,2007)另一方面每一次培训的评估都是企业珍贵的资料。企业可以通过评估找到现存的新员工入职培训的缺陷,进行改进。而且,员工在培训中的表现以及其后续显现的培训效果,都是考察该员工潜力的参考工具。
第三,对于新入职员工的工作内容安排以及培训内容的安排。错误的欢迎新员工方式会磨灭他们的工作热情。以流水线方式不停歇地让新员工了解企业情况;让新员工参加一个个冗长的座谈会,不停地填表格;在新员工到来之前,还没准备好办公设备和办公用品;忽视新员工,或随便让他们去读公司手册,而没有一对一式的交流。在分配工作的时候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首先,企业分配给新员工的最初工作缺乏意义和挑战性,往往会磨灭新员工的工作热情。企业对新员工缺乏要求,最初表达的期望对一个新员工的工作表现有决定性的效果。如果主管期望新员工有高质量的表现,并且同时用话语和行动表现了出来,主管就会从新员工那儿得到高质量表现的可能性。但许多企业的主管在新员工报到后往往没有对新员工提出严格的要求或期望,没有极小目标和考核,对新员工听之任之,实行放养式管理,让新员工在新环境中自生自灭。(李东森,2009)其次,新员工入职后都有一个适应期,这时要给他们一个相对宽松稳定的环境,让其自己去了解与熟悉环境和岗位工作,循序渐进地进入状态;不宜在一开始就分配给他们大量工作,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因为这既可能会导致他们对个人没有信心,对工作产生厌倦,对公司产生反感,非常不利于其安心工作。(黄渊明,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