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专业课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专业课教学范文1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316-(2014)01-
人才的培养应着眼于综合能力的培养。对于专业课来讲,仅仅通过课堂讲授这一教学环节不能很好地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在发挥教员主导作用的同时,突出学员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使教员和学员在教与学中的角色相互促进,相互交流,完美结合。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一、拓展知识,构建框架
教员需要做的是:实现拓展知识与构建框架的整合。专业课教学内容繁杂、抽象难懂、知识点零碎,如果仅仅把课本上的内容复制给学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以课本知识为基础,进行纵向与横向延伸的拓展式教学。认真备课是基础,课前还要预习教科书,并对教科书的相关信息进行筛选和收集,教课时要联系本专业现有装备进行授课,这就要求我们把开展实践教学和进行知识拓展结合起来。这样做的好处是:①加深了对学科知识发展历史的了解;②拓宽了学员的知识面;③为培养学员的实际装备操作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诚然,作为一个教员光有拓展知识的能力还不行,还得有构建知识框架的能力。拓展知识和构建框架是两个相对的概念,那么如何把它们统一起来呢?徐州师范大学师远贤副教授在《教育基本原理》课上介绍古代社会教育的时候,先用了相当的篇幅介绍了柏拉图的《理想国》(将人分为金、银、铜质),以及我国大唐盛世时的教育制度(二馆、六学,也就是什么层次的人上什么层次的学),从而推断出古代学校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与等级性。接着因势利导,逐步分析出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并且具有很强的保守性,可谓框架明确,知识面丰富。这样既拓展了知识,提升了学生的兴趣,又实现了在教科书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框架,实现了教学目标。
二、突出重点,注重实践
专业课的教学不同于基础课,它直接关系到学员将来的部队实际工作能力。因此,学员能力的表现就成为了专业课教学效果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作为一个专业课教员应该特别注意教学重点和教学实践。
“双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简称,是专业课教学的重点。《现代教育理论》中明确指出:“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涉及的面极广。在以普通教育为目标的学校教育的领域中,是不能全盘教授的,学生的能力也达不到。因此,有必要授予学生明确的、系统的基础知识、技能,以便使学生自己学会灵活地应用这些知识、技能。这样,就得从许多知识、技能中,选择真正的基础知识、技能:并据以构成课程。”中国当代课程论专家陈侠先生也明确提出:“普通学校的课程主要属于‘双基’的范围。”正所谓“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由此可见,双基教学是有利于学员潜能发挥并促进学员今后发展的教学方式;也是有利于学员拓展知识视野,熟知研究方法的教学方法,军事院校虽有其特殊性,但也逃不出普通高校的范畴,因此在进行专业课教学时同样应该把“双基”作为教学的重点和突破点。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落实“双基”离不开专业课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实习时要给学员多次参与实践的机会,在反复操作和走过场中学到专业课知识。作为教员,应该创设一定的真实教学场景,不仅仅是操作几遍,还应给学员设计设定故障、分析故障原因、查找解决故障的机会,引导学员对专业课浓厚兴趣,使学员每次实习后都有所获。
三、尊重学员,爱心诱导
人应当尊重自己,更应当尊重他人。尊重和信任学员,是教员对学员关心和爱护的具体情感和行为体现。以情感人,就是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员,用真挚情感温暖学员,只有理解学员,才有师生情意,才能沟通思想,解决问题,才能尽到教员的职责。正所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教员只有以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员、感染学员,学员才会在情感上与教员产生共鸣,才会真正“亲其师”,又“信其道”。
来自师长的爱是无声的,但却是最有份量的。我国教育学家陶行之先生以博大的爱心,获得了爱满天下的美誉。他处处都尊重学生,对学生从不摆架子,常以真诚而温和的态度帮助学生、引导学生。从而取得了学生对他的爱戴、尊重和佩服。这是一个很普通的道理,就是你尊重别人,别人也尊重你。作为教员,就应该率先作出尊重人的典范。
专业课教学范文2
兴趣指兴致,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心理学上指的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
兴趣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
在技校教学中,专业课的教学占有很大比重,专业课的教学效果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课的积极性,采用不同的方法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善于引导,以需引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教学采取"填鸭式"的方法,课堂上不管学生是否听得懂,教师满堂灌,学生只能被动地听,因此课堂气氛沉闷,久而久之,学生会产生厌学情绪,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笔者尝试改变这种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阅读、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然后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各自的看法,然后我再详细进行讲解。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使学生在看书、讨论的过程中对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例如,在讲《机械制图》课的断面图和局部放大图时,我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看书,然后提出问题:断面图与剖视图的表示方法有什么不同?移出断面和重合断面视图的位置以及标注有什么不同?局部放大图与被放大部分的表达有没有关系?等等。提出问题后,学生可以分组讨论,我分别听取每组讨论的结果,最后针对每组讨论中存在的问题,有重点地把教材中的内容串讲一遍。这样整堂课气氛非常活跃,而且也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了教材中的知识点。另外,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还不断地对学生加强学习《机械制图》目的性与重要性的教育,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制图,制图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作用以及制图课与其他专业课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对《机械制图》这门课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
努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空间想象能力是《机械制图》课的灵魂和支柱,要使学生树立起空间概念和想象能力,有一定的难度。我在讲课的过程中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和模型,逐步在脑海中构筑立体空间。在讲点、线、面的投影时,我把教具放在三面投影体系中,再将投影面展开,使学生记住三视图的形成,这样反复演示,加深印象。讲基本体的三视图时,我首先让学生传看模型,尤其是讲到圆柱体时,学生不理解为什么主、左视图是两个矩形,这时候我提出了"转向轮廓线"的概念,进一步展开到最大转向轮廓线,通过每个面所处的空间位置过渡到其三投影,这样就把前面讲过的点、线、面的投影与体的投影很好地联系了起来。在讲到基本体面上取点时,我让学生自己动脑筋回答问题,根据给定的条件,让学生判断空间点在基本体上的位置,并判明其可见性。在讲到曲面切割体时,我让学生自己准备橡皮泥,在课堂上自己从不同的方位去切割,并观察截交线的形状,以利于画三视图,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加强实践,提高动手能力。专业课教学如果只是按照课本内容讲空洞的理论,学生就会越听越乏味,提不起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在学习《钳工工艺学》这门课时,由于学生以前钳工工艺毫无了解,因此在理解上感到茫然,我先后几次带领学生深入生产一线参观学习,并在现场结合课本内容进行讲解,回到课堂上,我又结合学生在生产现场所见所闻对讲过的内容进行复结,使学生感到原来并不像所想的那样难,从而坚定了学好专业课的信心。《机械制图》课教学要求给学生提供大量动手练习的机会,在讲平面作图时,我不仅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刚学过的内容,课后也要求他们在A4纸上自己画大图。在讲组合体的三视图时,我要求学生多动手练习,反复观察实物,练习画三视图,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有的学生惰性较强,不愿意动手练习,我就让不愿练习的学生到黑板上画,或者让他们画在纸上,画完后交上来,开展画图竞赛,学生有了目标,都争先恐后地画起来。
专业课教学范文3
关键词:预防医学;专业课;课程设置;实践教学
专业课教学是医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内蒙古医科大学自2005年招收首届预防医学专业的本科生起至目前一直沿用最初的培养计划,在多年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中,发现目前的预防医学专业课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我院对2011级预防医学本科生就预防医学的课程设置、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为我校对预防医学专业改进课程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也为我校今后对预防医学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修订以及合理构建预防医学专业课程体系提供理论依据,以此培养出高素质的预防医学应用型人才。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内蒙古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11级预防医学本科学生58人。1.2调查方法选取2011级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通过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预防医学专业课程总体评价、教学过程和效果评价、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三个方面。
2结果
2.1对预防医学专业课程总体评价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8份,收回58份,回收率100%,其中男生18人,女生40人。通过问卷显示,就现行的课程设置,有72.41%的学生认为好,22.41%认为一般,5.17%认为不好;对于教学进度安排认为好的学生占77.59%,认为一般的占20.69%,不好的占1.72%;对于教学基本条件和考核方式满意率低于90%,但教师的师德师风方面得到了98.28%的学生的认可。2.2教学过程和效果的评价由表2可见,只有56.90%的学生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反映在专业操作能力方面不足,比如在学完后能够独立进行课题设计、统计分析和运用预防医学知识的能力的百分比分别为53.45%、65.52%和68.97%。2.3主要问题及建议2.3.1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由表3可见,在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有72.41%的学生认为学科间有交叉重复,50%的学生认为实验仪器台套数太少,其中认为计算机软件学习应该加强的学生占81.03%,还有70.69%的学生反映专业方面的讲座少。结果显示,有87.93%的学生对于老师对教学不够重视持否定态度,只有10.34%的学生表示肯定。2.3.2学生对教学提出的建议①在教学方面应该增加实验设备以及实验动物;课程时间安排应更加合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要完全依赖PPT,应该增加互动;希望增加统计软件课程,增加流行病和统计课程的学时。②在所学专业方面,提出应该增加实践操作能力,与理论相结合。③对于临床实习方面,希望加强监管力度,能够在实习中学到知识。④有的学生提出应该在毕业实习过程中参与调查,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讨论
预防医学专业课程设置是培养适应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预防医学人才的关键,专业课程的设置应适应预防医学实际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卫生工作的内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于目前的课程设置并不是十分满意,课程的设置和教学进度的安排应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怎样制定更加合理的培养方案是我们下一步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合理安排教学进度,避免难度大且重要程度高的课程扎堆,以免有些学期课程繁重而有些学期过于轻松。为了尽可能地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目前我校的预防医学专业课教学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会有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低等现象。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在课堂授课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PBL教学是目前比较提倡的教学模式,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下一步的专业课教学改革中,可以加强PBL教学,增加学生思考和互动的时间,以此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林立、刘永春等人的研究中也提出了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现场工作能力、科研能力低的问题[1]。从学生对教学提出的建议来看,我院应该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转变以重视知识传授为主,忽视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的观念;祝丽玲[2]等也发现现行预防医学培养方案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设置上,专业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脱节,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薄弱,校内实践教学环节仍以实验室为主,所做实验与实际工作应用不相符合,应创造条件,重视实践环节,把理论教学与疾病防治工作有机结合,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在实验课方面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实验,根据课程内容组织实施演练,提高学生现场处置能力[3]。同时加强社会实习基地和带教队伍的建设,满足社会对预防医学人才要求,适应现代医学卫生人才培养目标。调查发现,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提出以下改革措施,希望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对于学科间有重复的科目进行更深一步的调查,减少课时;在以后的培养计划中适当的增加流行病学和统计学的学时,在陶茂轩[4]等人的研究中也显示,在所有的专业课中,这两门课程的需求百分比也是最高的;增加SAS软件课程;在经费充足的情况下,引入多台必要的实验仪器,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增加统计软件的课时数,增加案例分析,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邀请校内外专家就有关预防医学知识做讲座,拓宽学生视野;要求教师更新课件,增加有关知识的新进展、新发现,将科研与理论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林立,刘永春,高波.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6(3):10-11.
[2]祝丽玲,张鹏霞,周宪君,等.基于新目录背景下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7(2):29-30.
[3]郭秀花,王嵬,郭爱民,等.预防医学专业现场实习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24(1):72-74.
专业课教学范文4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在进行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并开展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而在人才培养方面,坚持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是国内外一流研究型大学教学的普遍作法[1-2]。为适应高校研究型大学建设的需要,作为教师如何针对自己所承担的课程进行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索,是目前很多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研究内容。研究型教学模式是相对于以单向性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提出的,是指融学习与研究为一体的教学体系[1]。研究型教学模式是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林业高等学校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如何进行专业课的研究型教学,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3]。本文结合“保护生物学”课程,对研究型教学模式进行探索。
一、研究型教学改革所针对的问题
研究型教学是针对研究型大学建设对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需求。研究型大学突出科研成果产出和高质量的学生培养。在研究型大学中,教学过程必须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潜力的开发,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因此,研究型教学对学生学习效果有很高的要求。
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提高学生学习和应用知识的能力。目前,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发现一些学生虽然有很好的理论基础,但缺乏独立思考和实际动手能力。而出现这种现象与本科阶段的培养模式有很大的关系。
改变传统的灌输模式,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和课堂的核心。当前,学生因就业等压力的影响,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一些学生经常逃课。而研究型教学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督促这部分学生的学习。
研究型教学是建设和谐课堂和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的和谐在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因为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同时,高校良好学术氛围的营造在于学校科研水平和校园文化的传承,而学生则是校园文化舞台上最直接的和最活跃的部分。½研究型教学是对教师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强化科研素质的一种鞭策。
二、研究型教学对课程理论体系的要求
研究型教学模式是一种综合的教学模式[4],它要求在教学中有一个适应研究型教学总体的设计:包括课程的整体理论体系、具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自我实践能力的模式等[5],并能达到培养学生具有全面而扎实的基础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的目的。而在上述问题中,课程整体思路和理论体系是研究型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
研究型教学应具有严格而科学的课程思路,需要设计一个具有研究型思路的课程理论体系。以“保护生物学”的教学为例,该课程的核心内容是研究生物多样性动态规律与保护。因此,教学必须结合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相关工程建设对人才的需要。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发展的速度很快,缺乏从事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以及动植物保护的专业人才。在这个前提下,在教学中我们注重从理论层面上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生物多样性规律与形成机制,并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如何进行物种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等实践层面的实际问题。而且两个层面之间又是相辅相成的,理论层面是科技支撑,而应用层面上则不断为理论的发展提出新的研究课题。教学中突出教学内容的前沿性,把理论与保护实践结合起来,并通过具体的案例研究和实习进行实际应用,这就是该课程整体的理论体系,见图1。所要实现的教学目的是,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学习和思考,掌握基础理论,了解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相关研究前沿和动态,并进行相关技术的具体操作。对于教材每章内容,也要有一个具体设计。例如,物种多样性这一章的教学内容,我们要从维持和保护物种多样性的前提出发,通过引入具体的案例,加深学生对物种多样性含义和特点的认识和理解。这部分内容的讲解需要列举很多具体的研究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认识和理解影响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因素,使学生注意未来研究与应用的关键科学问题,从而掌握从那些方面入手,对特定区域的物种多样性状况进行研究和评价的方法。
三、研究型教学的理念
正确的教学理念是研究型教学的灵魂,而师生角色转变和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是研究型教学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教师在研究型教学中的角色
研究型教学应该突出学习方法、学术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教育。教学不是简单地“教”,而更重要的是“导”。这里,“导”的含义首先是引导学生改变以往学习中一些被动的习惯,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其次是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采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再次是教师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培养和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大学教育,使每个学生都学到知识是教学所追求的根本,但在班级里培养出一些精英学生更为重要。在教学中,要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如何来“导”呢?作为一名大学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是重要的,包括科研能力、教学能力、个人修养等诸多方面。在教学中,突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课下布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他们去思考和解决。这样,不但能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也能提升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欲望。
(二)教学内容突出前沿性,以科研促教学
研究型教学的内容一定要具有前沿性,这也是学生的兴趣点所在。“保护生物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新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不断涌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查阅相关科学期刊和著作,及时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动态。在科研过程中,对收集的材料和科研成果进行整理,根据教学的需要,把案例或新的教学内容及时补充到教学中。同时,也可把一些自己科研中相关的研究内容安排给学生去完成。例如,我们在做特定区域生物多样性分析时,很多外业调查、数据分析和整理都是安排学生来完成的。学生感觉收获很大,一些学生因此就选择这些研究方向做相关毕业设计和继续深造。此外,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去查阅资料,给学生指定必要的课外阅读资料,解决课时相对少、很多内容无法展开讲解的问题。为督促学生查阅学术期刊和专著,在教学中注重提出一些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以作业的形式留给学生来完成。通过这种方式,不但使学生学到更多更系统的知识,而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三)拓展院校资源共享的途径
一个教师的科研领域和能力是有限的,为了使学生能够学到更多更新的知识,开放式教学模式是可以尝试的。我们具体的作法是:成立课程教学组,一门课教学可以由2名以上的教师来完成;鼓励学生到附近的科研院所去听学术报告;邀请该课程所涉及领域的专家来作报告。例如,在教学和实习中,我们曾邀请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国家林业局保护司的领导以及保护区工作人员为学生讲解相关保护与管理的问题,效果很好。
四、研究型教学授课与考评模式
(一)研究型授课模式
如何体现研究型教学,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呢?我们经过多年的尝试,总结出了典型案例法教学:在理论讲解中,以一个保护领域的研究热点为例,由提出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并进行思考;而后组织学生结合课程内容进行讨论和分析,学生可以单独发言,也可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再把实际解决问题的方式与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对照,发现学生的创新点以及认识的局限性,结合这些问题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进行精讲。具体概括为:结合实际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问题+教师讲解问题+内容的总结和延伸等“4步曲模式”。例如,在讲解重点内容小种群保护问题时,我们采用了图2所示的课程设计。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掘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实践表明,这种方式使课堂氛围很活跃,学生学习效果明显提高。我们查阅了近3年来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见表1),教学评价分数稳步提高。作者本人也获得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比赛的二等奖。
(二)考评模式
评定学生的成绩,一般的作法是根据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的成绩进行评定,而平时成绩主要为学生的考勤结果。为了增强改革后课堂的教学效果,在学生的成绩评定中,我们采用了“平时成绩+期末成绩+课程论文”的方式。平时成绩突出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如课程论文和设计作业得到A+的成绩,在期末考试中可获得一定的加分。改变以往单纯地以期末成绩为主的评定模式,从多角度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成绩反映不仅是期末考试的情况,而是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表现,评定结果更客观。目的是使学生把精力用在课堂中,不是简单为期末考试而学习。教学改革前后成绩评定方法比较见表2。
五、学生创造能力培养是研究型教学的根本目标
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只有课堂的教学是不够的,必须给学生应用知识和技术的机会。以“保护生物学”为例,该课程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珍稀濒危动植物保护和防治外来物种侵入等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我们利用科研与实习基地的条件,吸收学生参与相关教师的科研工作。例如,我们曾先后组织学生参与国内多个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调查和保护区规划与管理的研究工作,包括外业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保护与规划方案设计、制图等。通过参加调研,学生的实践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一些学生的研究成果已在科技期刊上发表,并在学校的学术论文和实践设计评比中获奖。
研究型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课程内容,同时要引导学生了解该学科国内外发展状况、代表的事件和人物、重要的出版物、重要的网络资料、国内外重要的保护工程、未来就业和深造可供选择的国内外相关单位和组织等。这些背景知识的学习对未来就业是很必要的。
六、研究型教学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经过近3年的研究型教学探索,我们建立和完善了适合研究型教学的课程理论体系,并出版了教材。同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保护生物学”课程已成为一门受到各专业学生欢迎的课程,学生对研究型教学模式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是,在教学中也有一些需要注意和继续研究的问题。
如何把课程融入到教学团队的研究型教学体系中,是专业课研究型教学要注意的问题,毕竟学生的专业教育不是单纯的一门课。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需要对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全面提升,所以需要不同专业课之间的相互配合。
专业课教学范文5
[关键词]专业课;积极性;接轨;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9-0112-02
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学,作为整个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学校课堂教学的主要阵地,是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专业技术、掌握专业技能的主要途径,也是家长和学生选择职业学校的主要目的。2013年4月,我们在“职业学校学生学习障碍及对策研究”省级课题研究中,开展了两年多的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研究活动。
一、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从研究情况看,目前,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专业知识与技能和行业要求接轨不到位两个比较明显的问题。
1.学生学习专业课积极性不高
认真分析原因,既有来自教师方面“教”的原因,也有来自学生方面“学”的因素。教师方面,一是在专业课教学中,普教化现象仍然严重。多数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课堂中表现出较明显的权威态度,关注的是自己讲清楚了没有,追求讲解详细与呈现生动,而较少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缺乏倾听学生心声的职业习惯。二是教师普遍缺乏专业问题的设计意识。教师恪守按部就班的教学程序,不谋求筛选与提炼,关注泛泛而谈,面面俱到,整个过程没有张弛,平均用力,即使设计问题,往往过于简单和随意,多数问题凭借学生直觉反应或通过查书就能确定解答方案,不能激起其发散思维,导致学生自主参与程度不高。三是教师忽略了“专业”的内涵。任何一门专业课,其内涵要义在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与实践技能,也就是使学生动手与动脑并用,侧重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而部分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仅钟情于对学生的动脑启发,而忽视对学生动手条件的创设与训练,即使在实训课上,教师的理论讲解和实践指导过于“课堂化”,学生的动手参与明显不足。
学生方面,一是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文化课基础差,课堂中思维的深度不够。他们在初中阶段的基础差,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有限,跟不上教师专业课的教学进度,长此以往,导致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二是学生的学习习惯普遍不好,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不强,思维不足。这些学生往往缺乏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都是在教师不厌其烦的催促下才学习,存在着推一步走一步的现状,对专业课学习缺乏主动进入较长时间的深思或较热烈讨论的情景。三是学生对自己的人生理想盲目,“混世”思想严重。由于他们学习基础差,长期不被家长和教师看好,成了人们眼中的“另类学生”“问题学生”,即使他们自己也对未来缺乏信心,失去奋斗和追求目标,学习盲无目的,缺少动力,学习积极性不高。
2.专业知识与技能和行业要求接轨不到位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具有专业鲜明的职业属性,教学目标是以对应的职业活动的工作能力为导向,这就提出了专业知识与行业接轨的现实诉求。但从现实情况看,各职业学校理论教学与岗位实际分离、照本宣科教学现象仍然普遍。一是“书本味”实足。教学中教师表现出对教材的明显依赖,缺乏对教材内容的取舍意识与能力,教材中专业知识的编排序列几乎成为教学流程的唯一依据,案例、习题等教学载体很少超越书本。按部就班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成了每个专业课教师的约定,有些教师手里大部分时间握着的是教科书,而不是实物、教具,也没有采用最先进、最简洁的操作方法。二是“应试味”实足。由于受习惯思维的影响,专业课教学往往与省内“三职生”对口考试挂钩,为“推免”“单招”“考本”而做题成为多数专业课堂教学唯一的方式,教师习惯于把一个个典型的工作任粘橄笪一道道专业题目,存在比较明显的“应试味”的倾向。
二、职业学校专业课有效教学的基本对策
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学策略的有效性依赖于教育目标,也取决于教学方法改善。因此,教学改革实践必须采取“宏微观兼顾,多管齐下”的策略。
1.齐抓共管,改善办学的基础条件
一是要改善硬件条件,主要依托政策扶持,加大投入,配备比较完善的专业实训实验设备,建设集授课、实训、讨论于一体的学习场所,充分保障专业课教学的有效性。二是要改善软件条件,主要依托学校制度与多向协调,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多样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大教学计划的执行力度,明确实训课时与理论课时的比例,立足专业特点,逐步探索实施“一课多师”制的实训课模式。
2.多措并举,提升教师水平与能力
一是要鼓励教师进行专业课教学研究,定期开展教学研讨、创新教学评比等活动,特别是以课题、实际问题为载体的行动研究,把工作重心引到专业课教学的策略改进与质量提升上来。二是要加大专业课教师的培训力度,积极开展“师徒结对”“骨干教师培训”“青蓝工程”等活动,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3.大胆突破,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专业课教学范文6
关键词: 教师队伍; 培养方向; 模块设置;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U47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8-0123-01
中职学校通常采用将汽车修理专业最主要的专业课程独立设置,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分开进行的传统教法,这就造成专业的跨度较大,同一个汽车部件总成的“构造”、“修理工艺”、“故障排除”教学时间为两个学期,学生对某一部件成结构的认识是断续、分散的,而且,人为地将教学分为理论与实习两部分,专业技术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分段实施,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各负其责,造成了相互脱节,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难以形成有机结合。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各自为阵”和“相互推诿”的现象,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得不到协调,教学内容不能合理统筹。由于理论和实习教学的各个阶段认识方法单调,学生的专业兴趣得不到激发,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学习专业技术的方法和能力难以得到很好培养。
针对以上问题,近年来我校不断地进行了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探索改革,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中职汽修专业课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是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我校采用“送出去,引进来”的方法,“一方面将教师定期送到相关的企业进行专门的培训, 不断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不断地从生产第一线引进高水平的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职或兼职教师”,以充分保证汽修专业课教学的教学质量。在此基础上,挑选有较强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教师作为教学模块主持人,将理论指导与技能训练的教学任务融为一体。
2 建设实训基地
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技能高手,学校就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训基地分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这两个基地都是实现教学改革的重要的物质条件。
3 校校联合、校企合作
单靠我校的师资力量和实训条件是不能达到教学要求的,为此,我校与实力相当雄厚东风高级技工学校进行联合办学,前三个学期在我校学习,后三学期在东风高级技工学校学习。并与东风公司签订就业协议,我校汽修专业毕业学生经东风高级技工学校进行专项技能培训,取得技能证书后,一律就业于东风公司各制造厂或4s店。这样,我校汽修专业的学生既能学到技能,由有一个好的出路,为我校汽修专业的发展提供的强有力的保障。
4 培养方向的定位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从质量上来看,学生文化成绩相对较低,学习能力较差,对复杂理论的知识学习不感兴趣,但对实训课却十分热衷,在操作过程中干劲十足,动手能力强,有钻研精神。针对学生的特征及就业方向,培养过程中应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熟练掌握汽车各部件的拆装及维修。对理论知识应以简单够用为主,不做过高要求,但对知识的涉猎要广,以利于学生对各种车型的维修能力和再学习提高的能力。
5 专业课模块设置
要实现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目标,就必须以职业活动为核心设计课程模式,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职业知识、技能及能力的形成。汽修专业负责人根据市场调研,根据相关企业对学生的技能要求,按照职业岗位的素质结构,确定教学内容、方法和教材,形成课程体系。对课程的内容进行选择提炼,整合成几门综合课程,确定了以讲授实用性、专业性较强的应用理论为主,舍弃那些不是职业能力培养必需的内容,既对学生进行基本的素质教育,又突出能力的培训。可将汽修专业课结构主要安排六个模块,如表1所示:
6 教学改革思路
改变传统的“专业基础课一专业课一专业实训课”模式,将专业基础课融于专业课中,专业基础课直接为专业课服务,这样学生就能有目的地学习,能更充分地发挥主体性,激发学习动力。从封闭性课堂教学转变为开放性教学,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新体制。倡导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基地或学校建立汽车维修厂,学生把学到的理论能及时和实践结合起来,可以做到学生学得的技术和社会同步,满足社会的需要。教师也能得到锻炼,教学相长,不断进步。减少理论教学课时,增加实训和实习,有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各专业课的课时安排要灵活,为实训创造条件,一切为实训学习让路。成立汽修专业教研组,专业课教师共同商讨制定教学进度,各专业课在教学进度上要紧密联系,做好互补。专业课教学环节要由教师灵活掌握,可以先实训后理论、先理论后实训或边实训边讲,课堂可以在教室、车间或维修厂,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真正掌握技能,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7 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利用多媒体课件,以Powerpoint为技术平台,制作幻灯片,运用了大量图片和动画及录像剪辑,使教学生动直观。课件内容紧扣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与教材紧密配套,实用性强,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对每个实训模块进行技能鉴定或技能比赛,让学生在竞争的氛围中不断对自己进行总结,不断对自己提出要求,这样更有利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更有利与学生对所学技能的掌握。并结合使用项目教学法及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工作任务的完成,教会学生掌握独立制定计划、实施计划以及评估学习效果和构建理论与技能的方法,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汽修专业的课程改革要打破学科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以汽车维修行业的人才需求为依据,面向汽车后市场相关专业和岗位,教学要为生产实际和学生的就业服务,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要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尽可能多掌握一些的实用性理论,并在充足的实习实践中运用原理、提高维修技能,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职汽修专业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命力,才能使中职汽修专业课程改革的目标得以可靠实现,“以能力本位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汽修专业课程改革就不再是一句空话。
注释:
①汽车4s店: 包含整车销售(Sale)、零配件(Sparepart)、售后服务(Service)、信息反馈等(Survey),所以简称4S店。
②开放性教学: 开放性教学是大课堂教学(即教学活动在空间上的开放),也就是说教学活动不一定完全局限在课堂内进行。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的需要,活动的空间由课内向课外乃至校外延伸,甚至可以通过网络来进行教学。
③CAD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广泛应用于机械工程和建筑工程领域。
参考文献:
[1] 李志宏.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改革,推动职高教育健康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04.
[2]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