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施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混凝土施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混凝土施工

混凝土施工范文1

【关键词】混凝土 施工监控

一、配制混凝土所用的材料:

1、水泥: 一般可采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遍水泥,选用水泥标号时应能使所配制的砼强度达到要求,收缩小、和易性好和节约水泥为原则,水泥进场后,首先检查制造厂的水泥品质试验报告与合格证明文件,然后按其品种、标号证明文件以及出厂时间等情况分批进行抽检,一般200T抽检一次或每一批抽检一次。

2、细集料:一般应采用级配好,质地坚硬,颗粒洁净的河沙或海沙,也可用山砂和硬质岩石加工的机制砂,细集料进场时首先要进行砂的筛分析,要符合下列规定(图一)然后对砂的含泥量,云母和有机质含量进行检测,一般200M3抽检一次。

(图一)

3、粗集料:一般应采用坚硬的卵石或碎石,材料进场后,首先要进行粗集料的筛分析,颗粒级配,可采用连续级配或连续级配与单级配合使用,粗集料的级配范围符合下表的要求。

控制2.5以下的石屑、石料、易粘附在粗颗粒上,对水泥混凝土和易性影响很大。因此,这种细料含量不宜超过5%,最大粒径按砼结构情况及施工方法选取,但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最小尺寸的1/4和钢筋最小净距的3/4,在二层或多层密布钢筋结构中,不得超过钢筋最小净距的1/2,同时最大粒径不得超过100MM。

然后,对粗集料的石质进行抗压强度试验,使之在饱和状态下的抗压极限强度与砼设计标号之比:大于或等于30号的砼,不小于2;小于30号的砼,不小于1.5。同时,在一般情况下,火山岩试件的抗压强度不宜低于80MPA,变质岩不宜低于60MPA,水成岩不宜低于30MPA。对粗集料的压碎值、针片状、含泥量、泥块含量等进行试验检测,使之达到粗集料的技术要求(M0302-94)。

4、水:水中不应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与硬化的有害杂质或油脂,及游离酸类,除饮用水外,一般都需取样进行试验。

5、外加剂:所采用的外加剂,必须是经过有关部门检验并附有检验合格证明的产品,其性能应符合外加剂标准的规定;使用前应复验其效果,使用时应符合产品说明及本规范关于砼配合比、拌制、浇筑等各项规定及外加剂标准中的有关规定。选用时,应根据各工程项目的施工要求、施工环境、施工季节等选用相对应的外加剂,一般的外加剂有这么几种:普通减水剂、高效能减水剂、早强减水剂、缓凝减水剂、引气减水剂、抗冻剂、膨胀剂、早强剂、阻锈剂、防水剂等。

二、混凝土的配合比

混凝土的配合比,应以质量比计应通过设计和试配选定,试配时应使用施工实际采用的材料,配制的砼拌和物应满足和易性,凝结速度等施工技术条件,制成的砼应符合强度、耐久性等质量要求。配制混凝土时,应根据结构情况和施工条件确定,砼拌和物的坍落度和凝结时间。混凝土的最大水泥用量(包括代替部分水泥的混和材料一般控制在500KG/M以下,特殊情况下预应力砼可控制在550KG/ M以下,大体积砼不宜超过300KG/M。

三、混凝土的拌制

拌制砼时,各种计量衡器应保持准确,必要时应经过计量部门检验;对集料的含水率应经常进行检测以便调整施工配合比。即:调整、集料和水的用用量,并控制砼的拌制时间,随时测试砼的坍落度和温度,以便进行相应的调整。

四、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的运输能力应适应砼凝结速度和浇筑速度的需要,使浇筑工作不间断并使混凝土运到浇筑地点时仍保持均匀性和规定的坍落度。一般运输时间不宜超过下列规定:

用混凝土泵运时,应满足下列规定:输送管接头严密,运送前应用水泥浆内壁;砼运送工作宜连续进行,如有问题应经常使砼泵转动,以防输送管堵塞,时间过长时应将管内砼排出并冲冼干净;泵送时应使料斗内经常保持约2/3的砼,以防管路吸入空气,导致堵塞。

砼运至浇筑地点发生离析、严重泌水或坍落度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第二次搅拌。二次搅拌时不得任意加水,确有必要时,可同时加水和水泥以保持其原水灰比不变。如二次搅拌仍不符合要求,则不得使用。

五、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进行检查,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和钢筋上的污垢应清理干净,模板如有缝隙,应填塞严密,并应检查砼的均匀性和坍落度。自高处向模板内倾卸砼时,为防止砼离析,应符合下列规定:其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宜超过2M;如超过2M,应通过串筒、流管等没施下落超过10M时,并应设置减速装置;在串筒出料口下面,砼堆积高度不宜超过1M。

砼应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应在下层砼初凝或能重塑前浇筑完成上层砼,上、下层同时浇筑时,上层与下层前后浇筑距离应保持1。5M以上,斜面上浇筑砼时,应从低处开始逐层扩展升高,保持水平分层。

砼分层厚度,一般按振捣方式和配筋的疏密来控制,如用插式和附着式振动器时层厚不超过30CM,用表面振动器、无筋或配筋稀疏时,层厚不超过25CM,配筋较密时层厚不超过15 CM;人工捣实:无筋或配筋稀验时层厚不超过20CM;配筋较密时,层厚不超过15CM。

六、混凝土的养护

一般塑性砼浇筑完成后,应在收浆后尽快予以覆盖和洒水养护。对于硬性砼、炎热天气浇筑的砼以及桥面等大面积的砼,有条件的可在浇筑完成后,立即加设棚草,待收浆后再予以覆盖和洒水养生。覆盖时不得划伤或污染砼的表面。

混凝土施工范文2

关键字:土木工程 混凝土 混凝土技术

中图分类号:TU528文献标识码: A

建筑业迅猛发展的今天,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显得非常关键。对施工者而言,掌握相关技术规范和操作流程,细致的了解设计需求和细部、节点的做法,分清楚相关技术资料对工程质量的一些要求,对施工任务进行中的一些薄弱环节和重要部位给予特别的关注。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勘察和了解,时刻把握施工进展,就要求施工者需要到现场进行实地勘察和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对施工过程进行管理和施工,从而更好的完善工作。

一、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新时代,我国的基础设计建设已经步入了日新月异的新时期。因此,混凝土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了结构物的安全程度和造价,是整个工程的关键所在。

水泥、水、化学外加剂、细骨料、矿物质混合材料按照一定比例配合,再经过均匀搅拌后即可制得混凝土。 它可以说是一种振捣密实成型和养护硬化而成的人工石材。

粗骨料也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之一。 在石质强度相当的时候,碎石的表面与卵石表面进行比较会显得相对更为粗糙,因而它与水泥砂浆进行粘合的粘合性会更强一些。 而当水灰比相同或者配合比相同的时候,碎石混凝土的强度会远远高于卵石混凝土。一般情况下, 我们应将混凝土粗骨料的粒径严格控制在 3.2cm 左右,因为细骨料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程度远比粗骨料要小。 虽然在混凝土公式中并没有对砂种柔效进行反应,但是砂的质量对混凝土的影响却是不能忽视的。因而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砂石的质量需要严格按照混凝土的各种砂石使用标准来执行。

抗压强度是监测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从混凝土强度的表达式可以看出,混凝土抗压强度是和混凝土用水的强度成正比的,按照公式来计算,如果石灰比例相同的时候,标号较高的水泥比标号低的水泥配置出来的混凝土具有更高强度的抗压能力。因而在进行混凝土施工的时候千万不可用错水泥标号。由此可见,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因素应该是水泥的强度和水灰比例。在施工时注意控制水泥强度和水灰比,是必不可少的工序之一。除了水泥强度和水灰比之外,

在施工现场,砂石质量变化是很大的,因而现场的施工者需要保证砂石的质量始终都能够达到一定的标准,还要随时根据现场砂石的含水率对石灰比进行调整,从而保证混凝土的配合比,但是切不可将实验配比与施工中的配比混作一团。一般而言,混凝土的强度只有在湿度和温度适宜的条件下才能保证其正常发展,应该按照施工规范的规定给予。

二、浅析土木工程的混凝土施工技术

1、钢纤维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钢纤维混凝土的施工尤其需要进行严格监管,特别在进行搅拌过程中,混凝土里面的钢纤维需要分布均匀。这就对搅拌机有了更高的要求,强制搅拌机才能够保证搅拌的均匀度达到搅拌的标准。除此之外,不定期的抽查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又一法宝。 在选择搅拌方式的时候,通常有干拌和湿拌两种选择。施工者还需要对搅拌时间加以把控。 为了确保钢纤维在混凝土中间能够结成团,施工者还需要注意材料投放的顺序,从而有效保证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

2、浇筑的技术

在建筑物进行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的浇筑主要可分为墙体混凝土浇筑、顶板混凝土浇筑、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楼体混凝土浇筑等等,一般来说,基础底板都较为厚实,同时又由于混凝土施工的工作量较为繁重,不得不充分对混凝土的散热问题进行考虑,从而避免施工过程中温度裂缝的产生。 同时还能完好的保存混凝土的受力能力。 因而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材料和施工设备的选择和供应,不能产生施工裂缝,极力确保基础底板浇筑具有连续性。在进行墙体混凝土浇筑的时候,通常需要在地步浇筑 5 cm 的砂浆,此类砂浆往往与墙体浇筑时所用的混凝土成分相同,并且浇筑时一定要均匀,将浇筑的高度控制在 40 cm 左右。 在进行分层浇筑的时候,上下两个相邻层面间的浇筑时间间隔一般不能超过 2 h。

3、拆模的技术

对混凝土进行模板拆除的时候,通常都有一定的顺序,后支先拆、先支后拆是模板拆除的固有顺序。不承重的部分可先拆除,承重的部分之后拆除。由此可见,拆模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混凝土的最终质量产生影响。 施工者通常可以根据气温、强度等级等因素对拆除时间进行设计。 对于那些不承重的部分, 当混凝土强度达到 2.5 MPa 以后就可进行拆除,这时将其拆除就不会破坏混凝土的表面和棱角。 而对于那些承重的部分,施工者就需要对其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测,当其强度达到了规定的标准后即可拆除。 这些模板的拆除不可对楼层造成任何的冲击负荷,并且拆除下来的支架和模板需要及时运走,以免在施工现场阻碍工程的继续施工。

4、养护的技术

浇筑及振捣工序完成后,混凝土需要在 12 h 之内进行覆盖处理。 浇水和养护亦是不可或缺的施工内容。 拆模过后,施工者需对混凝土实施喷水处理,喷水养护的时间通常在 7 d 以上,喷水的频率则需要结合混凝土自身情况而定,但混凝土的湿润状态是必须要得到保证的。 一般而言,养护方法分为浸水养护法、围水养护法、覆盖浇水养护法等等。 最常用的养护方法分为覆盖浇水法、塑料薄膜法以及浸水养护法三种。而且,若是在冬季施工,气温长时间低于 5 ℃,冬季施工措施就需要被用于混凝土的养护上,蓄热发再添加相应的外加剂们都是防止混凝土因为受冻而导致强度降低的养护方法。

建筑业水平高速发展的新时期里,混凝土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更好的对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把控,才能更加有效直接的保证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混凝土是一种性能多样化且成分多样化的建筑材料,它的性能不仅与其组成材料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同时更与其施工技术、养护条件和所处环境有着直接关系。 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质量的好坏往往直接影响了整个工程的进度和安全。只有切实把握好影响混凝土质量的相关因素,全面掌握并控制施工质量,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混凝土施工工程事业的发展。为了更好的促进混凝土工程的发展和完善,则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对材料、气候等因素进行把控,同时加强对混凝土施工的后期养护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混凝土结构在工程建设中已经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此外,应加强地质勘查以准确掌握地质资料,保障选址的合理性,以尽量避免因地基变形造成混凝土裂缝。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飞跃发展, 土木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土木工程中, 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全面的普及和应用。当今, 我们国家越来越重视土木工程的建设, 对于土木工程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但是, 在土木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 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在具体设计中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参考文献:

[1]谢文利. 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01:82-83.

[2]王晋. 浅议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J]. 商品混凝土,2012,08:86+90.

混凝土施工范文3

关键词:混凝土;冬季施工;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742 文献标识码:A

前 言

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异,尤其在北方冬季长达几个月的寒冷气候,常常给混凝土工程施工带来很多困难。混凝土是一种应用极其广泛的建筑材料,由于其自身的特点,施工环境和温度对其质量的影响较大。混凝土施工与温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温度是除了混凝土组成材料及配合比之外影响混凝土水化作用速度的最主要的因素,而水泥与水之间的水化作用是最终决定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说,在这种环境下进行施工时,一定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施工防护措施,以保证工程的正常施工[1]。此外,在冬季施工中,长时间的持续负低温,较大的温差、降雪和反复的冰冻,经常造成施工的质量事故。据资料分析,大部分的混凝土工程质量事故发生在冬季。在冬季施工中,混凝土结构发生最常见最危险的病害就是早期冻伤。混凝土早期受冻是指混凝土浇筑后,在养护阶段尚未达到一定的硬化程度时发生冻伤,致使混凝土的一系列物理、力学性能降低,耐久性降低,达不到工程设计和施工标准要求,甚至造成返工[4]。

第一章 建筑工程混凝土冬季施工质量问题概述

按照《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第七章“冬季施工”的规定,根据当地多年气温资料,室外日平均气温5天稳定低于5℃时,混凝土工程即进入了冬季施工。混凝土工程冬季施工的实质是指在自然负温气候条件下采取防风、防干、保温防冻等措施,尽量创造正温的养护环境,使混凝土得以凝结硬化[2]。此时的混凝土施工因为受到周围环境及温度的影响,要求运用更为复杂的施工工序和技术,一旦不能严格按照施工要求展开势必造成各种质量问题的出现。再者,在冬季进行混凝土施工时所产生的质量问题具有极大地隐蔽性和滞后性,不易发现,各种问题多在春季才能显露出来,给后期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极大地困难,一旦发现问题必须要进行及时的修补,若问题无法修补解决就必须返工,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总的来说,冬季混凝土施工所表现出来的质量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混凝土裂缝:混凝土产生裂缝有多种原因,主要因素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匀性、结构不合理、原材料不合格、模板变形和基础不均匀沉降等。混凝土在硬化期间水泥产生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混凝土表面引起拉应力。后期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基础或老混凝土的约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气温的降低也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即会出现裂缝;许多混凝土的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或变化较慢,但表面湿度可能变化较大或发生剧烈变化,如养护不当、时干时湿,表面干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体的约束,也往往产生裂缝;由于原材料质地不均匀、水灰比不稳定以及运输和浇筑过程中的离析现象,在同一块体混凝土中其抗拉强度也是不均匀的,存在着许多抗拉能力很低,易于出现裂缝的薄弱部位;施工中混凝土由最高温度冷却到工程运行时期的稳定温度,往往在混凝土内部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有时温度应力可超过其它外荷载所引起的应力。因此,掌握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对于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极为重要。

2.混凝土结构松散:具有该问题的混凝土在外观上表现为黄色的冰晶状体,敲击声空洞,骨料之间粘滞作用弱,抵抗外界作用能力弱。

3.混凝土水分转移:混凝土在温度差,压力差及湿度差等多重作用力的作用下,势必造成其中的水分由边缘向中心转移,最终造成内部空隙的产生。

4.混凝土表面返霜:混凝土表面返霜实际上指的就是混凝土表面的结晶腐蚀,是外加剂在混凝土硬化后渗出混凝土表面,随着混凝土表面水分的蒸发,在表面形成结晶腐蚀,俗称返霜。

5.混凝土表面起灰:所谓表面起灰是以砂浆和粗骨料相脱离,表面起灰,粗骨料为特征。主要是由于混凝土混合物水灰比太大,离析、泌水严重,粘聚性、保水性差,加上养护温度低,水泥水化趋于停止,混凝土水分迅速外离,导致表面起灰。[3]

第二章 混凝土冬季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  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和技术指标。选用优质的原材料,禁止不合格的原材料进入现场:

①.选用抗冻性高的水泥:我国各种水泥抗冻性高低次序如下:硅酸盐水泥>普遍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或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在冬季混凝土施工中,应首选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②掺入提高抗冻性效果显著的外加剂:如加气剂、减水剂、早强剂、速凝剂、防水剂、发泡剂等。

③应使用含泥量尽可能低的集料:集料的含泥量对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及收缩变形影响很大,掺和料的质量对混凝土裂缝有显著的影响。粉煤灰对混凝土的早期干缩影响很大,使用细度较粗或含炭量高的粉煤灰大幅度增加混凝土的需水量,从而加大混凝土的收缩导致开裂。由于缓凝泵送减水剂所具有的缓凝作用可延缓和推迟混凝土热峰值到来同时可对混凝土拉伸性能的提高,因而对减少混凝土的开裂也具有积极作用。

2.严格控制混凝土冬季施工的技术方法:根据施工温度不同,常采用调整配合比法以及蓄热法。

①调整配合比法:配合比、水灰比,最优砂率及含气量对混凝土的抗冻性都有影响。在施工温度为0℃左右时可应用此法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具体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施:一是合理选择配合料,在配制冬季施工所用混凝土时,为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常选用硅酸盐水泥作为主要材料,这是因为硅酸盐水泥具有水化热大,早期强度高等特点。另外,在选用骨料时宜采用缝隙少且硬度高的骨料,尽量使骨料热膨胀系数和周围砂浆膨胀系数接近,避免空隙和裂纹等质量问题的产生。二是尽量降低水灰比,混凝土冬季施工要求具有大量的水化热和尽量短的凝固时间,因此必须通过适量增加水泥用量来降低水灰比,减小坍落度,增加水化热,减少达到临界强度的时间,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 适当使用外加剂,混凝土冬季施工时常使用的外加剂包括早强剂和引气剂等,早强剂主要是为了缩短冬季混凝土施工时的初凝时间,增加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引气剂主要是为了改善拌和物的流动性,增加其粘聚性及保水性,从而提高其抵抗混凝土内部压力的能力,提高冬季混凝土施工质量。

②蓄热法:在施工温度为-10℃左右时可应用此法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具体可通过以下步骤实施:使用蒸汽对混凝土拌合物如水,砂,石等进行加热,以保证混凝土在搅拌,运输机浇筑后仍具有足够的热量,加快水泥水化放热速度,提高混凝土抗冻能力。一般优先采用加热水的方法,如通过加热水的方法仍不能达到拌合物出口温度的要求,则需对骨料进行加热,提高温度。转贴于

3.施工过程控制     ① 混凝土的施工准备工作: 首先在混凝土拌合物选择方面必须保证所采用的骨料清洁无杂质,避免因杂质造成的开裂和空空隙。采用蓄热法控制冬季混凝土施工质量时,宜采用加热水阀,对水加热时,宜在水箱四周加设围护结构,增强保温措施,并随时对水温进行仔细测量和记录。另外,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必须保证梁板内无冰雪冻块,如若有冰雪冻块存在,必须将其融化并将水放掉。再者,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必须设置火盆对混凝土模板进行不间断烘烤,设置位置为模板下6m处,设置时间为从混凝土浇筑时间开始到制混凝土浇筑完成的72小时。与此同时,采用蓄热法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时,所有施工人员还必须加强防火意识,采取一系列防火措施!若在添加的外加剂中包含钾、钠离子时,不宜采用常有的活性骨料。对骨料进行加热时,骨料不得在钢板上炒灼。水泥应储存在暖棚内,不得直接加热。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制时的水灰比是极为重要的施工环节,水灰比中的水分必须将由骨料带入的水分及外加剂溶液中的水分考虑在内。    ②混凝土的运输和浇筑 :混凝土搅拌得均匀透彻,有利于增进混凝土强度和提高抗冻性。因此尽量采用机械搅拌,如若用人工搅拌,一定要搅拌到混凝土混合物的颜色均匀一致。在浇捣时避免过振与漏振,不允许产生分层离析泌水现象,如果出现泌水,应设法排除,以免破坏混凝土的整体结构,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抗冻等性能。原材料加热:在混凝土拌和前将水或粒料加热。拌制混凝土时,把水加热65—85℃。或者把水和石砂料一齐加热到60一70℃,要保证混凝士在拌和时的温度不超过4O℃,浇筑后的温度不低于l0——20℃。

在冬季施工中,混凝土的运输,必须大力减少热量的损失,一般而言,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满足:减小运输距离、确定最可行的运输线路、将装卸频率和次数降低到最小、合理确定运输容器的形式和规格、选择合适的保温材料。在进行冬季混凝土施工时不宜在强冻胀性地基上进行浇筑,而应在弱冻胀性地基土上进行,切浇筑时应对基土采取一系列保温措施,以免遭冻。与支座不做刚性连接的连接梁,应在长度不超过20m的段落上同时加热。在多跨刚架的连接横梁中,当刚架支柱的高度与横梁截面高度之比(H/S)小于15时,则宜采取以下方法:梁的混凝土浇筑与加热应分段进行,段之间的间隔长度不应小于1/8梁的跨度,也不得小于0.7m。在浇筑的混凝土冷却至15℃以下时,间断处可用混凝土填实并加热养护。若分层浇筑厚大的整体式结构时,在已浇筑层的混凝土温度,以及在未被上一层混凝土覆盖前,不应低于计算规定温度,且不得低于2℃。

③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为有效控制和预防混凝土裂缝的发生,应根据工程所处条件,对砂率、水灰比、水泥用量及掺和料用量等进行优化设计,选择最优方案。 适当砂率的选择对控制混凝土的裂缝有积极作用。混凝土的干燥收缩随砂率的增大而增大,对泵送混凝土来说,过高的砂率不仅不能增加混凝土的泵送性能,反而由于混凝土变得粘稠其内摩擦阻力的增大导致混凝土的扩展性能下降,流动性也下降;同时在结构表层也容易产生较厚的砂浆层,这对混凝土的抗裂是不利的,所以用大体积的预拌混凝土,其砂率应根据泵送高度、泵程以及混凝土标号以及掺入粉煤灰可提高可泵性等因素的综合考虑。而且由于砂率减小使粗骨料含量增大,在相同条件下混凝土的弹性模量较高,收缩量较小,由于粗骨料对收缩的约束作用,可减少开裂的可能。

④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的控制:在施工时应加强对混凝土振捣的控制。适当的振捣对密实混凝土,使混凝土形成紧密堆积有积极作用。 混凝土浇注完毕以后,应对混凝土进行二次压光。

⑤防止混凝土裂缝:减轻温度应力可以从控制混凝土温度、改善约束条件和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三个方面考虑。首先 控制混凝土温度的措施 :拌合混凝土时加浆时提高混凝土的浇筑温度;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气温骤降时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保温,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变化;其次改善约束条件的措施 。合理的安排混凝土浇筑工序,避免过大的高差和侧面长期暴露;最后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混凝土常见的裂缝,大多数是不同深度的表面裂缝,其主要原因是混凝土表面与内部温差过大,寒冷地区的温度骤降也容易形成裂缝。从温度应力方面考虑,混凝土保温应达到下述要求: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防止其表面裂缝;防止混凝土超冷,应该尽量设法使混凝土的施工期最低温度不低于混凝土运行期的稳定温度;混凝土的早期养护,主要目的在于保持适宜的温湿条件,以达到两个方面的效果,一方面使混凝土免受不利温、湿度变形的侵袭,防止有害的冷缩和干缩。另一方面使水泥水化作用顺利进行,以期达到设计强度和设计抗裂能力。适宜的温、湿度条件是相互关联的,混凝土的保温措施常常也有保湿的效果。

第三章 混凝土冬季施工保温养护措施

①电加热法养护混凝土:利用电子设备和电磁场对混凝土进行加热。

②混凝土蒸汽养护法:在混凝土浇筑完后用蒸汽养护。根据蒸汽养护形式又分为棚罩法;蒸汽套法;热模法;内部通汽法。

③负温养护法:混凝土在浇筑后利用防冻剂在负温下硬化。规范规定混凝土浇筑后,表面应采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护。负温养护法适用于不易加热保温且对强度增长无特殊要求的结构工程。

④暖棚法施工:在建筑物或构件周围搭起暖棚,当浇筑和养护混凝土时,棚内设置热源,以维持棚内的正温环境,使混凝土在正温下硬化。暖棚法适用于地下结构工程和混凝土量比较集中的结构工程。

⑤蓄热法和综合蓄热法养护:混凝土在浇筑完成后,对其进行保温覆盖,利用混凝土自身的水泥水化热,使混凝土达到临界强度之前保证混凝土温度不至于降到0℃以下。综合蓄热养护法就是在混凝土的拌制过程中掺加适量的防冻剂,并且同样浇筑完成后还要对混凝土进行覆盖养护。

结 论

施工工地由于受工期制约,许多工程的混凝土冬季施工是不可避免的。对于需要安排在冬季施工的混凝土工程,极易产生系统通病,在施工及养护过程中,必须重点控制混凝土温度。无论采用那一种方法,都是基于温度控制为中心。施工时,必须在各个环节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严格执行相关技术规范。只有如此,冬季施工过程中,才能有效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从而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2.

[2]宁,李芳.冬季混凝土施工技术[J].丹东海工,2008,(12):68-69.

混凝土施工范文4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裂缝;防治;

随着现代混凝土施工工艺的飞速发展,各种管理手段的不断完善与加强,施工质量已经有了长足的提高,外观质量已成为反映施工企业技术水平的最重要的一面,如何提高外观质量减少裂缝亦成为相关单位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本文尽可能对混凝土裂缝的种类和产生的原因作较全面的分析,以方便施工找出控制裂缝的可行办法,达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实际上,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成因复杂而繁多,甚至多种因素相互影响,但每一条裂缝均有其产生的一种或几种主要原因。

一、混凝土施工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施工材料质量引起的裂缝

水泥安定性不合格,水泥中游离的氧化钙含量超标。氧化钙在凝结过程中水化很慢,在水泥混凝土凝结后仍然继续起水化作用,可破坏已硬化的水泥石,使混凝土抗拉强度下降。水泥时强度不足,水泥受潮或过期,可能使混凝土强度不足,从而导致混凝土开裂。当水泥含碱量较高(例如超过0,6%),同时又使用含有碱活性的骨料,可能导致碱骨料反应。

砂石粒径太小、级配不良、空隙率大,将导致水泥和拌合水用量加大,影响混凝土的强度,使混凝土收缩加大,如果使用超出规定的特细砂,后果更严重,

拌合水或外加剂中氯化物等杂质含量较高时对钢筋锈蚀有较大影响。采用海水或含碱泉水拌制混凝土,或采用含碱的外加剂,可能对碱骨料反应有影响。

(二)施工工艺质量引起的裂缝

在混凝土结构浇筑、构件制作、起模、运输、堆放、拼及吊装过程中,若施工工艺不合理、施工质量低劣,容易产生纵向的、横向的、斜向的、竖向的、水平的、表面的、深进的和贯穿的各种裂缝,特另0是细长薄壁结构更容易出现。裂缝出现的部位和走向、裂缝宽度因产生的原因而异,比较典型常见的有:混凝土保护层过厚,或乱踩已绑扎的上层钢筋,使承受负弯矩的受力筋保护层加厚,导致构件的有效高度减小,形成与受力钢筋垂直方向的裂缝,混凝土振捣不密实、不均匀,出现蜂窝、麻面、空洞,导致钢筋锈蚀或其他荷载裂缝的起源点。混凝土浇筑过快,混凝土流动性较低,在硬化前因混凝土沉实不足,硬化后沉实过大,容易在浇筑数小时后发生裂缝,既塑性收缩裂缝。混凝土搅拌,运输时间过长,使水分蒸发过多,引起混凝土塌落度过低。使得在混凝土体积上出现不规则的收缩裂缝。混凝土初期养护时急剧干燥,使得混凝土与大气接触的表面上出现不规则的收缩裂缝。用泵送混凝土施工时,为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增加水和水泥用量,或因其他原因加大了水灰比,导致混凝土凝结硬化时收缩量增加,使得混凝土体积上出现不规则裂缝。混凝土分层或分段浇筑时,接头部位处理不好,易在新旧混凝土和施工缝之间出现裂缝。

(三)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性质当外部环境或结构内部温度发生变化,混凝土将发生变形,若变形遭到约束,则在结构内将产生应力,当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即产生温度裂缝。在某些工程中,温度应力可以达到甚至超出荷载应力。温度裂缝区别其他裂缝最主要特征是将随温度变化而扩张或合拢。

(四)钢筋锈蚀引起的裂缝

由于混凝土质量较差或保护层厚度不足, 混凝土保护层受侵蚀炭化至钢筋表面,使钢筋周围混凝土碱度降低,或由于氯化物介入,钢筋周围氯离子含量较高,均可引起钢筋表面氧化膜破坏,钢筋中铁离子与侵入到混凝土中的氧气和水分发生锈蚀反应,其锈蚀物氧化铁体积比原来增长约2倍,从而对周围混凝土产生膨胀应力,导致保护层混凝土开裂、剥离,沿钢筋纵向产生裂缝,并有锈迹渗到混凝土表面。由于锈蚀,使得钢筋有效断面面积减小,钢筋与混凝土握裹力削弱,结构承载力下降,并将诱发其他形式的裂缝,加剧钢筋锈蚀,导致结构破坏。

二、混凝土裂缝的施工防治措施

(一)材料的控制

施工工艺是保证混凝土构件质量的关键、除施工的施工操作应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对原材料(钢筋、水泥、砂、碎石、水等)都应进行严格的抽样检验。对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对比试验,在高温下或雨后施工对砂、碎石应进行含水量实验,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二)温度的控制

改善骨料级配,采用干硬性混凝土、加添加剂等措施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拌和混凝土时用水将碎石冷却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热天浇筑混凝土时减少浇筑厚度, 利用浇筑层面散热;在混凝土中埋设水管,通人冷水降温;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问,气温骤降时进行表面保温。 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变化;施工中长期暴露的混凝土浇筑体表面或薄壁结构,在寒冷季节采用保温等措施。

合理地分缝分块,避免基础过大起伏;合理地安排施工工序,避免过大的高差和侧面长期暴露。另外,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抗裂能力,防止表面干缩。特别是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对防止裂缝十分重要。应特别注意避免产生贯穿裂缝,出现后耍恢复其结构的整体性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施工中应以预防其贯穿性裂缝的发生为主。

混凝土施工范文5

关键词:混凝土 配料 搅拌 运输 浇灌 振捣

1 混凝土渗水原因分析

混凝土之所以渗水,主要是由下述原因造成混凝土内部形成了渗水通道:①混凝土中游离水(自由水)蒸发后,在水泥石本身和水泥石与砂、石界面处形成各种形状的缝隙和毛细管。②砼施工质量不好,形成缝隙、孔洞、蜂窝等。③ 混凝土拌合物的保水性能不良,浇筑后产生骨料下沉、水泥浆上浮,形成泌水,蒸发后形成连通孔隙。④由于温度、地基下沉或荷载作用,形成裂缝。⑤混凝土由于受到侵蚀,产生孔道等。⑥施工缝、变形缝、后浇带等细部作法处理不好,形成缝隙。

2 抗渗混凝土的抗渗机理

抗渗混凝土的抗渗机理就是针对于普通混凝土内部存在毛细孔道和缝隙引起渗水,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及憎水性,即通过选择合适的骨料级配、降低水灰比、改善配合比以及掺入适量外加剂等手段,减少和破坏存在于混凝土内部的毛细管网,以期达到防水的目的。抗渗砼的种类有:普通抗渗砼、外加剂抗渗砼、补偿收缩砼。

3 抗渗混凝土施工控制要求

抗渗砼施工工艺从原材料选择、配制、砼运输、浇筑、养护、细部作法已经很成熟,目前在地下室或其它防水、蓄水建筑中多采用多道设防防水体系,但防水工程渗漏现象仍时有发生,渗漏点处结构自防水混凝土存有缺陷,所以加强抗渗砼施工质量尤为重要,在施工中应严格按照《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砼泵送施工技术规程》、《建筑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各项要求实施。施工中还要特别注意控制以下几个问题:

3.1 材料的质量

水泥、水、骨料、外加剂等原材料符合配比设计要求、规范要求、施工要求,以保证砼的浇筑质量。

①砂子、石子分开明确码放,严禁乱放、混放、污染。②水泥、粉煤灰、外加剂应码放在单独的库房内,距地30cm,仓库要有严格的防雨措施。

3.2 严格确保砼配合比设计符合实际条件下的正确性

①砼配比设计一定要根据施工的实际条件进行设计、配比。②砼配合比设计一定要进行试配,检查试配的坍落度、粘聚性、保水性是否符合施工要求,检查砼试件是否达到设计强度和抗渗性。

3.3 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搅拌质量,确保砼的和易性

砼搅拌质量要确保水泥、粗细骨料、粉煤灰、外加剂等砼拌合料在加水拌制下成为均匀而和易性好的混合物,要严格按照经试配验证达到设计强度、抗渗等级的配比通知单(试验室配合比通知单)进行投料操作。

①配料之前根据天气情况测量砂、石的含水率,并将实验室配合比换算成施工配合比,由技术人员填写到搅拌站的黑板上,其他人不得擅自修改,每盘要严格控制投料偏差:水泥、水、外加剂、外掺混合材料±1%,粗、细骨料±2% 。②掺合料、外加剂的掺量由专人称量,专人投料,严格控制配比参量。③确保各种配料的准确,要求后台人员固定,专人负责电脑柜的配料操作,配料之前要归零,其他人不得乱动。④严格控制砼水灰比,拌合水量,确保每盘预拌砼的坍落度。

3.4 严格控制现场砼运输的质量

①现场采用泵送方式,一定严格把好泵送设备和输送管的安装质量,地泵(汽车泵)、输送管安装牢固,固定地点位置合理,保证输送线路要“短”、“直”,输送管少转弯,转弯处一定要缓,防止急转弯(弯曲半径不应小于0.5m)。输送管固定平直牢固,保证砼浇筑过程中管道接口不漏浆、不漏水。管道“短”、“直”,砼坍落度损失小,有利于地泵顺利压送砼,提高砼的浇灌质量。无论是平管还是垂直导管都要可靠牢固地固定在支撑件上,特别是垂直管更应注意,松动会造成磨损,加剧导管的破坏事故。②泵送砼时一定要防止泵管阻塞,确保泵送工作连续进行。受料斗内要保持足够的砼,防止吸入过多空气而形成阻塞,泵送间歇时间不宜超过45分钟。③冬季施工一定要严格控制砼的入模温度,要在运输过程中对砼实施保温、防风措施,防止砼受冻。砼搅拌运输车、砼输送泵及输送管道都要有保温、防风措施。④夏季施工时,一定要避开雨天施工,雨天施工增大了砼中的含水量,从而增加了砼内的孔隙率,影响砼密实度,使砼强度、抗渗等级降低。夏季高温一定要采取措施防止砼输送管曝晒,管温度过高,造成砼中水份蒸发失水和水泥水化反应加快,坍落度损失加快。⑤采用塔吊运输时,要求在运输过程中不应产生分层、离析现象,不得漏浆和失水。

3.5 严格控制影响砼抗渗质量的相关项目质量

要确保抗渗砼不渗漏,与其相关的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水电工程等施工项目中影响砼抗渗质量的工序的施工质量保证尤为重要,要在砼浇筑前对相关专业与抗渗砼施工相关的工序质量进行严格验收,确保其不影响抗渗砼质量。

3.6 砼浇筑时一定要确保砼密实

①混凝土振捣密实的衡量条件:a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b表面基本形成水平面;c边角无空隙;d表面泛浆;e不再出现气泡。②砼浇筑时一定要正确布料,防止砼离析。砼拌合料未入模前是松散体,粗骨料质量较大,在布料运动时容易向前抛离,引起砼离析,砼离析将使砼外表面出现蜂窝、露筋现象等缺陷,内部则出现内外分层、不密实现象。砼布料一定要保证砼垂直布料,避免斜向、过高距离散落。施工布料时,砼出料口一定要确保与受料面垂直,布料口距受料面不宜小于600mm,抗渗砼自由倾落高度不易超过1.5米,超过1.5米高度时,应采用串筒,溜管使砼下落。③抗渗砼必须采用高频机械振捣,防止漏振、过振。振捣时要掌握好振捣器的作用半径和深度,振捣持续时间,防止漏振、过振。漏振会造成砼松散及蜂窝,过振易造成跑模和水泥浆上浮,砼成分不均匀。④砼浇筑时一定要分层浇筑与捣实,严格控制浇筑厚度。混凝土分层浇灌时,应根据施工所用的振动棒长度来控制分层厚度,每层混凝土厚度不超过振捣棒长的1.25倍,振捣上层混凝土时,要插入下层混凝土中50-100mm,合适的分层厚度应控制为所用振动棒头的长度减去100mm;每次移动的距离不大于振动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振捣棒的作用半径为30-40cm。并且振捣上层混凝土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完成。⑤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插点要均匀排列,插入角度要先后一致,保持平行,如不平行,易出现漏振现象。⑥每一振点要掌握好振捣时间,一般每点振捣时间为20-30s,使用高频振捣棒振捣时间最短不得少于10s。

3.7 采取正确的砼养护方法,确保养护实效

砼养护是确保砼达到质量标准的关键工序,一定要根据施工季节,结构构件形式确定养护方法,要制定专项养护方案,由专人负责养护工作。常温条件(平均温度不低于5℃)下砼达到泌水消失,表面泛白,用指甲划不出痕迹时,即需开始养护。砼养护不及时,时间短,不到位,会造成砼裂缝,强度达不到设计标准。

①砼养护必须做到适时、及时养护。常温施工时砼浇筑完成后,要定时对砼硬化过程进行观查,达到砼养护状态时即应进行养护。夏季高温、春季多风时,底板、楼板平面结构施工,在混凝土浇筑收浆和抹压后,要及时用塑料薄膜覆盖,进行保湿,防止风吹、阳光照射表面水分失水过快。保湿可以提高砼的表面抗裂能力。②养护方法要正确,防止养护不当给砼带来损坏。砼养护要根据砼的部位、砼的厚度和施工环境(施工季节)三方面进行施工。a冬季施工时(外界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养护,要根据热工计算进行保温蓄热养护,要做好砼保温、保湿。b大体积砼养护。大体积砼养护要做到保湿、保温。保湿应在砼浇筑作业完成收浆后或初凝后覆盖塑料薄膜进行保湿养护,在混凝土有一定强度、遇水不再脱皮离析时,进行浇水、洒水养护。③砼养护时间必须要严格确保。

3.8 严格控制细部作法施工质量

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等细部作法施工质量是确保抗渗砼达到抗渗效果的关键,地下渗漏往往出现在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等砼接槎处,所以对砼接槎部位的施工质量一定要认真、细致的施工,严格的验收。

参考文献:

[1]朱春艳.抗渗混凝土渗漏分析及预防[J].价值工程,2011(09).

混凝土施工范文6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施工

Abstract: Cracks appeared in the concrete according to the depth of different, divided into through cracks, cracks and cracks on the surface of three kinds of deep. In order to ensure minimal cracks appeared in the concrete construction, grasp its basic knowledge, an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make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is well guaranteed.

Key words: concrete; crack;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398+.5

一、混凝土的裂缝

1、混凝土内出现的裂缝按深度的不同,分为贯穿裂缝、深层裂缝及表面裂缝三种。贯穿裂缝是由混凝土表面裂缝 发展 为深层裂缝,最终形成贯穿裂缝。它切断了结构的断面,可能破坏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其危害性是较严重的;而深层裂缝部分地切断了结构断面,也有一定危害性;表面裂缝一般危害性较小。但出现裂缝并不是绝对地影响结构安全,它都有一个最大允许值。处于室内正常环境的一般构件最大裂缝宽度小于0.3mm;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的构件最大裂缝宽度小于0.2mm。

2、对于地下或半地下结构,混凝土的裂缝主要影响其防水性能。一般当裂缝宽度在0.1-0.2mm时,虽然早期有轻微渗水,但经过一段时间后,裂缝可以自愈。如超过0.2-0.3mm,则渗漏水量将随着裂缝宽度的增加而迅速加大。所以,在地下工程中应尽量避免超过0.3mm贯穿全断面的裂缝。如出现这种裂缝,将大大影响结构的使用,必须进行化学灌浆加固处理。

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阶段还会产生温度裂缝,一方面是混凝土内部因素:由于内外温差而产生的;另一方面是混凝土的外部因素:结构的外部约束和混凝土各质点间的约束,阻止混凝土收缩变形,混凝土抗压强度较大,但受拉力却很小,所以温度应力一旦超过混凝土能承受的抗拉强度时,即会出现裂缝。这种裂缝的宽度在允许限值内,一般不会影响结构的强度,但却对结构的耐久性有所影响,因此必须予以重视和加以控制。

二、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分析

1.水泥水化热

水泥在水化过程中要释放出一定的热量,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断面较厚,表面系数相对较小,所以水泥发生的热量聚集在结构内部不易散失。这样混凝土内部的水化热无法及时散发出去,以至于越积越高,使内外温差增大。单位时间混凝土释放的水泥水化热,与混凝土单位体积中水泥用量和水泥品种有关,并随混凝土的龄期而增长。由于混凝土结构表面可以 自然 散热,实际上内部的最高温度,多数发生在浇筑后的最初3-5天。

2.外界气温变化

混凝土在施工阶段,它的浇筑温度随着外界气温变化而变化。特别是气温骤降,会大大增加内外层混凝土温差,这对混凝土是极为不利的。温度应力是由于温差引起温度变形造成的;温差愈大,温度应力也愈大。同时,在高温条件下,混凝土不易散热,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一般可达60-65℃,并且有较长的延续时间。因此,应采取温度控制措施,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引起的温度应力。

3.混凝土的收缩

混凝土中约20℅的水分是水泥硬化所必须的,而约80℅的水分要蒸发。多余水分的蒸发会引起混凝土体积的收缩。混凝土收缩的主要原因是内部水蒸发引起混凝土收缩。如果混凝土收缩后,再处于水饱和状态,还可以恢复膨胀并几乎达到原有的体积。干湿交替会引起混凝土体积的交替变化,这对混凝土是很不利的。影响混凝土收缩,主要是水泥品种、混凝土配合比、外加剂和掺合料的品种以及施工工艺(特别是养护条件)等。

三、混凝土材料要求

混凝土所选用的原材料应注意以下几点:

1.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细骨料宜采用中砂。外加剂宜采用缓凝剂、减水剂;掺合料宜采用粉煤灰、矿渣粉等。混凝土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及坍落度要求的前提下,应提高掺合料及骨料的含量,以降低单方混凝土的水泥用量

2.水泥应尽量选用水化热低、凝结时间长的水泥,优先采用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大坝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等。但是,水化热低的矿渣水泥的析水性比其它水泥大,在浇筑层表面有大量水析出。这种泌水现象,不仅影响施工速度,同时影响施工质量。因析出的水聚集在上下两浇筑层表面间,使混凝土水灰比改变,而在掏水时又带走了一些砂浆,这样便形成了一层含水量多的夹层,破坏了混凝土的粘结力和整体性。混凝土泌水性的大小与用水量有关,用水量多,泌水性大;且与温度高低有关,水完全析出的时间随温度的提高而缩短;此外,还与水泥的成分和细度有关。所以,在选用矿渣水泥时应尽量选择泌水性的品种,并应在混凝土中掺入减水剂,以降低用水量。在施工中,应及时排出析水或拌制一些干硬性混凝土均匀浇筑在析水处,用振捣器振实后,再继续浇筑上一层混凝土。

四、混凝土的浇筑

浇筑方案除应满足每一处混凝土在初凝以前就被上一层新混凝土覆盖并捣实完毕外,还应考虑结构大小、钢筋疏密、预埋管道和地脚螺栓的留设、混凝土供应情况以及水化热等因素的影响,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全面分层

即在第一层全面浇筑全部浇筑完毕后,再回头浇筑第二层,此时应使第一层混凝土还未初凝,如此逐层连续浇筑,直至完工为止。采用这种方案,适用于结构的平面尺寸一般不宜太大,施工时从短边开始,沿长边推进比较合适。必要时可分成两段,从中间向两端或从两端向中间同时进行浇筑。

2.分段分层

混凝土浇筑时,先从底层开始,浇筑至一定距离后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其他各层。由于总的层数较多,所以浇筑到顶后,第一层末端的混凝土还未初凝,又可以从第二段依次分层浇筑。这种方案适用于单位时间内要求供应的混凝土较少,不象第一种方案那样集中。这种方案适用于结构物厚度不太大而面积或长度较大的工程。

3.斜面分层

要求斜面的坡度不大于1/3,适用于结构的长度大大超过厚度3倍的情况。混凝土从浇筑层下端开始,逐渐上移。

五、混凝土养护时的温度控制

混凝土的养护,不仅要满足强度增长的需要,还应通过人工的温度控制,防止因温度变形引起混凝土的开裂。温度控制就是对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和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进行人为的控制。在混凝土养护阶段的温度控制应遵循以下两点:

上一篇混凝土技术

下一篇专业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