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教学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音乐课教学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音乐课教学论文

音乐课教学论文范文1

一、开放音乐课堂,为音乐知识注入生活气息

开放的音乐教学是指音乐教学的多元性,它不拘于一种固定的模式,是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与对音乐的实践。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天性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为了让课堂成为学生充分展示生命智慧的舞台,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华。我们教师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少儿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少年儿童过自身的活动,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要动脑,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在教学《小动物走路》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编出很多优美的舞蹈动作。这首歌的歌词是这样的:“小兔走路,蹦蹦蹦蹦跳,小鸭走路,摇呀摇呀摇,小乌龟走路,慢吞吞,小花猫走路,静悄悄”。歌词具有很浓的生活气息。因此,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知识背景,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模仿小鸭走路时,有一个小孩抬起屁股,左右扭动,双手还放在嘴边“嘎嘎嘎”叫,他的这一举动,全班同学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在学习小花猫轻轻走路的动作时,孩子们个个猫着腰,脚步很轻巧地走着,还作出安静的手势提醒伙伴不要说话。这时,我及时对他们进行生活常识教育,让他们知道在别人休息、学习、工作时,我们走路应放轻脚步,说话也要小声点,不要去打扰别人,力争做一位文明的、城市化的好小孩。当孩子们的动作有一定的协调度时,我把孩子带出教室,在操场上进行表演。孩子们很兴奋,都争着表演不同的角色,而且他们还创编了许多自己喜欢的动作及表情,甚至有些同学还创作对白,设计动作造型。他们的神态是那么的认真,动作是那么的优美,节奏是那么的整齐。

在这种自编、自导、自演的实践活动中,音乐不再是抽象的、虚幻的知识,而是充满魅力和灵性的造物,与生活息息相关。在音乐课堂上,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在音乐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兴趣桥梁,它既激发了学生对音乐浓厚的兴趣,树立了自信心,孩子们的身心得到了发展,天真活泼的个性得到了解放。在这种开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孩子们学生通过歌唱、表演、创作,达到对歌曲的体验,师生之间平等互动,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合作。他们完全沐浴在优美的情境中,充分感受音乐的趣、音乐的美,激化和深化学生心中对音乐美的熏陶。

二、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的专家来说,感情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学习时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驰骋想象的空间。任何一首歌曲或乐曲都是艺术家的情感产物,它通过音乐特有的方式来表现,或活泼或婉转或庄严或凄凉的情感,使人们受到美的熏陶,情感的陶冶。教师应充分挖掘音乐形象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去体验音乐中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音乐的审美实践与创造中逐步发展与丰富。由此,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我首先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用爱心与激情在孩子们情感世界里播种出绚丽的彩虹。让他们带着一份真情去体验音乐,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使之产生共鸣,愉快地进行教学。

童年时,我学会了《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扣人心弦的儿歌。教会我这首歌的老师是我的爸爸。爸爸是我们四年级的音乐老师。当时,学校没有任何音乐器材,连一台录音机也没有。在唱歌之前,爸爸给我们讲了一段关于母爱的故事,说的是一位母亲为了筹备子女上学的钱,多次卖血导致卧病不起的故事。我们被故事中感人的情节感动了。爸爸以带唱的方式教我们学会了这首歌,虽然教学方式很简单,显得很枯燥,但达到“以情动声,以声带情”,爸爸怀着感恩的心把我们带到了爱的暖窝。从爸爸深情的带唱声中,我们对这首歌有了更进一步的体会。当时,爸爸眼中打转的苦涩的泪花,只有我能体会其中的点点滴滴。自此以后,我开始学会如何去理解别人,如何去关爱别人,我的同学们也跟我一样,经常说起生活中的妈妈。

没想到,同样的一幕在我的课堂上发生了。一首《爱的奉献》把我的眼泪推向悬崖。那一刻,课堂格外安静,孩子们的情感完全被我的感情牵引着,连平时爱在课堂上捣蛋的学生也一个劲地深情地望着我,也许他们也能体会到了爱的价值了。是的,爱是一个永恒的故事,只有开始,没有结束;爱是一根接力棒,他传给你,你传给我。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导航,我们只有把爱一代一代传下去,用爱的魅力感染学生,完成“治人先治学”的使命。

音乐课教学论文范文2

美好的音乐作品是能带给人以美感的,其实音乐审美的本质应是美感。法国作曲家圣桑说:“音乐是人的精神最精致的产物之一。人生其智慧的深处有一种独特的神秘的感觉,即美的感觉,借助于它,人才能领悟艺术……”人的音乐美感属于社会意识。美感必须是“赏心悦目”“悦耳动听”的,“是经过感官到达于情感、想象、理智、意志等方面的高级心理活动,是在感性直觉中积淀着理性内涵的审美体验”。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熟悉音乐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制定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环节,充分挖掘教材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以教师动情的演唱、演奏,生动有趣的讲解,结合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启发学生细细品味音乐,以达到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趣味、积极进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

二、扩展学生的审美趣味,开阔音乐视野

在美学界流行着一句话:“趣味无争辨。”这是说,一个人喜爱什么音乐,不喜欢什么音乐是因人而异的,我们没有必要让人们都有相同的爱好。相反的,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兴趣和爱好,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放弃了引导和教育。小学音乐教学负有不断扩大学生音乐审美视野的任务,要让学生不仅喜欢当代的音乐,对古代、近代、现代的优秀音乐作品也能逐渐欣赏、喜欢。除此以外,还可以利用课外音乐教学活动,如学校艺术节中让有文艺特长的学生演奏民乐,演唱民歌、名歌,有的放矢地介绍民族乐器、乐曲、民歌或历史上有名的声乐作品,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和热爱民族音乐。

低年级学生往往对本民族、本国家的音乐作品感到亲切,因而感兴趣。然而,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秀音乐作品,这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音乐风格和式样。人们常说:“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这正是音乐教学的优势所在。我们不仅要教好本民族、本国的歌曲、乐曲还要让孩子们欣赏外国歌曲和乐曲,喜爱外国歌曲和乐曲。一位教师在教唱美国歌曲《祝你生日快乐》时,做了这样的导入尝试:(1)创设生日情景:在一个生日蛋糕上点燃腊烛;(2)教师手持贺卡,声情并茂地表演《祝你生日快乐》,熟悉的情景、熟悉的歌声唤起学生强烈的共鸣,学生情不自禁地拍着手跟着老师唱起来,老师也拍着手鼓励学生用情演唱这首歌。在学生充分体验歌曲欢快的情绪和因为成功演唱而获得创造美的喜悦时,教师向学生介绍了《祝你生日快乐》是两位美国老师在1893年创作的歌曲,不少学生感到意外,教师抓住时机发问:为什么一首歌曲能长上翅膀超越时空飞过万水千山,飞遍世界?为什么在100多年后的今天,男女老少在过生日的时候还会常常唱起它?学生回答:“它有意义”,“它有感情”,“它好听”。教师总结:“对,同学们说得好,一首好的歌曲不受时间的限制,它永远不会老;一首好的歌曲不受国界的限止,可以传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让大家都喜爱它!”这个导入设计非常浅近,非常生动,非常煽情,视觉、听觉获得的美感,情感想象获得的审美喜悦,音乐无国界的道理深深地留在孩子的心里。

当然,审美趣味的扩展是以生活经验、知识结构和情感体验的增长为基础的,进行扩展审美趣味教育时不能脱离这个基础。音乐教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文化素养,特别是音乐素养的积累,不断进行音乐教改的探索,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从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品中汲取精神养料,扩展音乐审美趣味开阔音乐视野。

三、提高审美品位,培养高尚情操

音乐是一门很特殊的艺术,一方面它很抽象,一方面它却又能最深刻、最细腻、最准确地反映人的情感!欣赏者从这门特殊的艺术中感受歌曲(乐曲)的丰富情感和思想内涵,从中获取精神力量,使思想得到升华,这就是音乐的社会功能。许多哲学家和音乐大师对音乐的这一功能作用都作出了充分的估量,给予高度评价。

当前,文化市场发展不平衡,在相当范围内主旋律不响亮,优秀民族文化不占主导地位,流行歌曲作为一种商品进入市场,渗透到各个角落,学校也不例外。音乐老师应从中省悟自己身上的重任,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优秀音乐作品,精心设计音乐教学课内外活动,通过听听、唱唱、讲讲、跳跳、演演、比比等教学手法,让学生体验每一个音乐作品的美感和思想内涵,同时教给他们必要的音乐知识以促进学习,引导学生树立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提高音乐审美品位;逐步培养学生对高雅艺术的好感、兴趣,从而净化学生心灵、培养高尚情操。在音乐游戏“好朋友来了”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们愉快地边唱边进行角色表演:“客人”来了,轻轻“敲门”,主人“开门”,互相问好;主人招待客人“请坐”,告别再见。在唱唱、动动的活动中学生体验了朋友见面的快乐,懂得了团结友爱、礼貌待人的重要……事实就是如此,提高学生审美品位,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对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总之,在中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一方面,音乐老师要加强美育、音乐审美教育理论的学习,正确地认识音乐审美趣味的作用;一方面,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审美趣味的培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最终目的。

音乐课教学论文范文3

【关键字】小学音乐教学 课堂提问 技巧 应变能力

新课程改革以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成为教学最重要的目的,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小学音乐教学逐渐被重视起来。提问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还是一门艺术,掌握提问的方法和技巧能够使提问发挥更大的作用,有效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一、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教学存在的问题

1.提问内容定式。有些音乐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没有更新教学观念,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教学的内容陈旧。有些教师认识到提问教学的重要性,但在尝试过程中,只是在表面上改变了教学方法,实质上并没有什么突破。课堂提问的内容枯燥单一,在对歌曲进行分析时,还是采用定式的提问内容,比如分析歌曲的段落、歌曲内容、思想感情等,这些确实是学生应该了解的,但教师没有改变提问的方法,直截了当的提问,会显得提问内容过于枯燥,定式的提问会让学生的思维定式,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2.盲目提问。课堂提问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因此有些教师忽略了课堂提问本身的作用,单纯的把课堂提问当成了活跃气氛的工具,造成“满堂问”的现象。有时候很多问题是不需要发问的,比如问学生想不想唱歌、想不想学歌、想不想学得快唱得好之类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没有必要问的,学生的答案一定是肯定的,教师在提问和学生的回答中也不能得到有效的信息,也许在短时期内能够活跃一下课堂气氛,但是时间长了学生会产生厌倦心理,对于教师的提问机械的回答,或者对于有意义的问题都会懒得回答,这样会使课堂气氛变得更加压抑,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3.提问远离了教学目标。教师为了让学生们活跃起来,有时会设定一定的情境,比如做游戏,教师鼓励学生的主动参与,在游戏的过程中进行提问,让学生快乐的学习。教师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没有达到预想中的效果。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教师在课堂中组织游戏,会不同程度的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教师很可能就忘记了提问,或者对问题的针对性不强,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离课堂主题越来越远,教师也没有及时发现问题,导致课堂时间不够用,教学目标不能按时完成。

二、有效实施课堂提问的方法

1.提出的问题要有知识含量。针对提问的盲目性问题,教师要认识到盲目提问的危害,在设置问题时要经过思考,使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知识含量,尽量减少那种回答只有“是”或“不是”的问题,具有暗示性的问题会使学生不去思考,懒于动脑,也不利于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

2.合理设置问题的难度。问题的设置要结合学生的成长特点来设定,并且要把握好问题的难度,如果问题太难,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如果问题过于简单,又得不到锻炼学生能力的效果。小学生对音乐的乐理结构没有专业的了解,因此教师在讲授乐理知识时,不能直接问很专业的术语,而是设置容易理解的问题,加以引导,让学生积极思考。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由易到难的发展过程,认知结构也是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的顺序,教师要结合学生认知能力的结构和认识能力发展的过程,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的设置问题,使问题层层深入,学生的思考也由浅入深,达到锻炼思维能力的目的。

3.问题要与日常生活接近。任何一个学科教学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在掌握知识以后,熟练的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音乐是一门艺术,是人们生活中永恒的主题,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有音乐的存在,教师在提问时不宜问一些与生活相差甚远的问题,学生对那种音乐没有概念,只靠想象不能充分理解教师提出的问题,使得学生对教师的提问一头雾水。教师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素材,结合本节课要教授的知识来进行提问,由于与生活接近,学生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并且在课下,学生也能够把日常生活中的音乐与课堂中教师的讲授联系起来,使得学生时时刻刻都在学习音乐,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教师的提问能够带领学生去探索更加广阔的音乐世界,培养学生创造音乐生活的能力,无论是在课堂中还是在生活中,都在体验音乐。

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有利于课堂气氛的活跃和学生能力的发展,迎合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根据学生的成长特点和心理需求,抓住提问的技巧,讲究提问的艺术,使课堂提问真正达到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提高学生应变能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燕琳.新课改下音乐课堂提问类型探讨[J].北方音乐.2009(8).

[2]人民教育出版社音乐室编著.中等师范学校教科书音乐第三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音乐课教学论文范文4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好奇心非常强,对新生事物有着独特的情感。口风琴的出现,就像枯燥音乐课中的一块磁石,牢牢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他们对口风琴真是爱不释手,摸着、敲着、鼓起腮帮子使劲地吹着,学生们一个个可爱的表情映入我的眼帘,真是觉得格外欣慰。如果此时教师再吹奏一曲学生喜欢的歌曲,那更是引发了学生的兴趣,教师的表演会如魔术师般吸引住学生。比如在带领学生学唱《其多列》这首歌曲的时候,我并没有按照以往的传统模式进行,因为这样会让学生感觉非常枯燥,不能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更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我用口风琴的形式教唱,让学生在课堂上欣赏到口风琴的优美旋律,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们不仅很好地学习了这首歌曲,还解决了在教唱中的一些音准问题。学生喜欢上了音乐课,爱上了口风琴,从而实现了新课程标准倡导的“生本教育”理念。由上可见,当一件乐器作为教学工具出现在课堂上时,学生们肯定会非常好奇。当他们拿到口风琴的时候,即使不知道口风琴的演奏原理,也会不约而同地吹奏。口风琴的出现,激起了学生学习音乐的欲望,让学生迫不及待地想要去了解它、使用它。学生因为兴趣去学习这首歌,效果一定会非常棒。

二、利用口风琴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听与教师唱是教学的老方式。自从口风琴出现在小学音乐课堂上之后,大大充实了课堂内容,学生除了听与唱,还可以进行演奏,使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口风琴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准确地掌握音乐知识,提高节奏感与旋律感,让学生的视听与演奏能力都有所提升。教师在音乐课堂中,要充分利用口风琴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识谱、学唱、演奏等环节,更加深刻地认识这首歌曲。比如在教学《幽静的山谷》这首歌的时候,我就将口风琴教学融入到课堂之中。我先为学生播放了一遍歌曲,然后又用口风琴演奏了一遍歌曲,让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在学唱的过程中,口风琴的演奏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的手、眼、口、耳并用。而且,我还让学生进行口风琴表演,让学生参与活动之中,在口风琴训练中,学生不仅学会这首歌曲,还对自身的音乐素养有了潜移默化的作用。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口风琴演奏与欣赏教学融合在一起,伴随着学生的听与看,还可以让学生演奏一番。让学生在愉悦的欣赏音乐中,亲身地体验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口风琴的融入,既丰富了音乐的课堂内容,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兴趣,又扩大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利用口风琴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无论是在学习与生活中,都不能缺少团结合作的意识。一个懂得合作的学生才会更好地适应新环境,取得更佳的成绩。现在的小学生,独生子女比较多,平时家长都比较娇惯,所以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比较严重,没有集体荣誉感,不考虑别人的感受。通过口风琴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改变这种自私的意识,锻炼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所以,教师要在学生之间构建一种开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之间相互鼓励,相互促进,共同享受成功的愉悦。比如在《小雪花》这首歌曲的教学中,我就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共同合作的机会。我先让一部分学生演奏这首歌曲的主旋律,我则为这些学生演奏副旋律,让其他学生静静地聆听。当他们都熟悉以后,我会让学生两人一组,用口风琴进行合奏,接着将合作的感受转移到合唱之中。学生们轮流演唱与演奏,如果有一个同学做得不好,就会影响整个小组。这种合作式模式,不仅顺利地将歌曲中的难点解决了,学生们学唱效果也很好,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也更加强烈了。如此看来,口风琴教学与音乐课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所起的作用是其它教学方式无法取代的。口风琴的使用,不仅让所学歌曲的表现形式变得更加丰富,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合作空间。学生在进行音乐学习的同时,合作意识在增强,团队精神在提高,以自我为中心的缺点也正在逐步地改善,教学效果真是一举数得。

四、总结

音乐课教学论文范文5

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是其根是其本,所以在音乐课程内容安排上应该更大比重的增加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这也是弘扬我国民族音乐的一个绝佳手段。我们只有在更好的掌握并理解了中国民族音乐的精髓,我们才能更好的把我们的传统音乐文化发扬光大,这是展现我国软实力的一个绝佳策略,同时还能使学习者认可中国自己的音乐文化并产生更加浓厚的爱国情操。所以,我们在构建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时应该把中国民族文化作为基点完美地融入到学前教育音乐课程中,课程内容安排上增加一些民歌、传统戏曲,理论课可以加强民族文化的传授,潜意识中去提高学生的母语文化素养,这样才能够实现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发展,为我国培养更多的音乐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与世界多元音乐文化的有效结合

世界全球化发展是一个不可改变的大趋势,这样的时代就促成了经济文化的多元化,在此大背景下,音乐教育也脱离不了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大趋势,这就使得中国的音乐教育必须与世界多元音乐文化有效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的顺应时代的发展。而且世界多元化的文化不仅能够丰富我国的学前教育音乐课程,而且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开拓学生的眼界,会塑造学生们形成一颗包容的心,这是构建多维内涵的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一个有效手段,并且效果是极其明显的。

三、与信息化的充分融合

音乐课教学论文范文6

论文摘要:新课程的实施为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继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总结出一些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相适应的音乐新课程教学方法,以丰富新课程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陶冶、感染和激励,使创新意识得到很好的激发。

音乐新课程的核心目标是通过音乐教学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而当情感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便会上升为审美情趣,最终通过审美达到育人的目的。因此,教师应善于从情感的视角,创设音乐审美情境,融情感化与审美化为一体,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音乐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

一、新课程音乐教学理念

我国站在音乐学科本体这个角度,按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教育研究中心的精神将音乐教育课程定义为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及评价方式等等在内的各种范畴的总和。我国21世纪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主要是以这个定义为逻辑起点进行各方面的展开研究的,是一次从理念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从管理到实施的彻头彻尾的深入式改革。它反映了新世纪我国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融会了多年来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和课程理论方面研究和总结的新理论、新成果。一方面,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实行的礼仪及符合审美规范的仪表、姿态、举止等应恰到好处,充分展示音乐教师的审美修养,给予学生优雅感,另一方面,教师亲切真诚的问候,简洁而具有启发性的谈话,激励性的话语,富有感染力的语调,精巧规范的乐谱,自信、幽默、真诚的气质,热爱生活、充满爱心、童心未泯、兴趣广泛的心理品质,以及学识基础,都会使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产生音乐审美的渴望。因此,音乐新课程不仅指时间上的“新”,更是指一种“新”的课程理念和“新”的课程实施方式。

二、新课程音乐教学方法的创新

1、在合唱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合唱以它特有的美的方式,表达出丰富、生动的思想内涵。在普通高职的合唱教学训练中,教师首先抓好课堂上视唱练耳、节奏等各种基本功的训练,为合唱教学提供先决条件。在合唱教学的训练中,应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发展能力为目标的指导思想。合唱艺术有着极为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它能表现如诗如画的意境或史诗般的气魄,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感、协调感、均衡感等综合音乐感觉,以及集体观念与协作精神,能让学生亲身感受多声部丰富美妙的音乐,体验音乐的无穷魅力,提高审美能力。合唱还能使学生最直接、最简便地走进音乐世界。参与合唱活动,既是合唱者欣赏感受音乐,又是合唱者(二度)创作音乐的过程,从而能够得到多层次音乐思维能力的培养。

2、利用电脑音乐培养学生的兴趣与创造力电脑音乐系统进入音乐教学领域必将对现行音乐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诸多方面产生全方位的冲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音乐。

传统的歌曲教学往往是教师弹琴、伴奏、范唱,学生跟唱、模唱的方式。尽管目前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行让死板的教学方式有所改观,现在的歌唱教学可以有统一的教学参考磁带和教学用光盘课件,但并不足以吸引学生的眼球和冲击学生的听觉神经。利用Soundforge母带处理软件的音频采集、变调、速度变化等功能就可以轻松地解决这个问题。例如音乐教师可以利用课件进行二次创作。经过电脑音乐制作加工的音乐课件,丰富多彩,学生很快就能学会、学好,而且每次播放都有变化,给学生新鲜感,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保持在高涨的状态,对每一次的练习都很期待。

3、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声乐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也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声乐教学中,“创新”因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把创新因素融人“教”与“学”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每一位声乐教师肩负的重任。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为歌曲重新填词;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用不同的方法处理歌曲;可以由学生自己决定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甚至可以指导学生把某些歌曲加上少量对白。改编成有情节的音乐小品,等等。

在某种意义上,歌与舞是相互融合的,学生通过对舞蹈的视觉接触能认识和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深远意义,学生还可以把自己置于舞蹈的氛围中,亲身体验音乐的美丽、歌舞的结合。欣赏歌舞也是理解音乐意义的重要部分,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可根据乐曲内容需要,伴随音乐教学生一些动作,让他们在欣赏和被欣赏中融人音乐意境之中。

4、在配器和表现形式上创造力的培养

为歌曲配上打击乐器,不仅可以烘托课堂气氛,更能表达歌曲气氛及内心情感,再通过几个简单的动作。更会把歌曲的情绪表现得惟妙惟肖。这样做也符合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对于一些情绪优美、抒情的歌曲,可先要求学生选适合歌曲伴奏的打击乐器,如三角铁、碰钟、铃鼓等,然后请学生为歌曲设计伴奏,并请他们考虑为什么这样设计。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等。《过新年》一歌,表现了过年时热闹、喜庆、祥和的场面和氛围。笔者先是询问学生每年的春节是怎么过的,学生马上想到了放鞭炮、踩高跷、扭秧歌、逛庙会等活动。加上歌词中出现了“咚咚咚”词语,学生听出这是锣鼓声,马上就想到《过新年》这首歌用打击乐中的锣、鼓伴奏再合适不过了。于是,他们便随着歌词中“咚咚咚”的出现,敲响了手中的锣鼓。笔者进一步启发学生,能否再创设一些过年的气氛。许多学生便主动要求到教室前面进行秧歌舞表演。他们手中拿着笔者事先准备好的彩带,边唱歌边随着节奏做着动作,仿佛是身着节日盛装的秧歌队正在翩翩起舞,生动地表现了歌曲的内容。

三、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