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风建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学风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学风建设

大学学风建设范文1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1]大学教育也进入重要的转型与发展期。大学教育转型与发展的根本目标是教育质量的提升,而“学风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2]。因此,探讨社会转型期大学学风建设就成为大学转型与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社会转型期大学学风建设的内涵及面临的实际问题

(一)转型期大学学风建设的内涵及要求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大学教育面临着国际的竞争和国内校级之间双重竞争,要求大学学风必须注重内涵建设。从广义角度看,大学学风包括一所大学教师的治学之风和学生的学习之风,它是一所大学师生在教与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思想品格、道德价值、行为方式、意志情感等方面的总和,是一所大学灵魂的展现。良好的学风能促进师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的养成,帮助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大学提升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转型期大学学风建设要充分抓住根本,以培养综合型、创新型、应用型和国际型,且能很好适应时代竞争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

(二)转型期大学学风面临的实际问题

市场经济带来的大学生思想价值多元化、文化观念多元化、利益诉求多样化等不确定因素给学风建设带来诸多负面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自主性不强。进入大学后,大学生从各种渠道获得的信息量数倍增加,面对新的环境,部分大学生不能很快找到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不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为什么上大学,上大学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其学习的自主性没有得到应有的增强。

2.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缺乏热情和动力。大学自由宽松的环境和校园周边娱乐亚文化的盛行使得一些自我控制能力差的学生过分散漫,迟到、早退、旷课现象,“低头一族”现象比比皆是。这些现象其背后所隐现的是时下部分大学生缺乏应有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3.大学重理论轻应用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自从大学扩招至今,大学生教学资源减少,有限的教学资源无法满足全部学生的需要,且教学仍以理论学习为主,实践技能为辅,相对枯燥的理论学习无法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考风不端正,挫伤部分学生积极性。大学考试复习模式相对高中考试模式已发生了质的改变。一些不爱学习的学生考试作弊,严重破坏了竞争的公平性,挫伤了那些学习勤奋刻苦学生的积极性。

5.部分教师学风不正,学术不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达,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创造新知识,但在利益诱惑下,部分大学教师心态浮躁,教学上不能潜心治学,学术上剽窃他人成果、科研之风不正,严重影响了校风、教风。

二、社会转型期大学学风问题的主要原因

转型期大学学风建设主要受到来自社会、学校和个人层面的影响。

(一)社会层面的原因

1.高校扩招使大学生源质量下滑。高校的扩招使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教育,生源结构趋于多样化、复杂化、异质化,质量普遍下滑,给高校优良学风的建设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2.大学生价值观呈多元化态势。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价值观受到西方几大社会思潮的影响,成多元化发展趋势。传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社会本位价值观、重义轻利价值观等逐渐被个体本位价值观或功利价值观侵蚀。在大学生群体中出现“学习无用论”、“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等不良思想倾向,给大学良好学风建设造成不小冲击。

3.扭曲的社会现象对大学生造成消极影响。转型期,人们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发生交叠变化,使得消费主义、拜金主义、拼爹拼钱现象、啃老一族等社会病态成为中国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突出问题,直接导致部分大学生产生急功近利、投机心理,学习价值目标和精神家园的失落。

4.就业方式新变化带来的影响。市场经济条件下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就业过程中的残酷竞争,导致一些学生认识和行为取向出现偏差,对未来失去信心和勇气。部分未毕业大学生采取旷课、逃课等方式提前上班工作或休学创业或放弃学业等现象常有发生,对大学正常的教学秩序造成一定冲击。

5.娱乐等亚文化的发达影响大学学风建设。来自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的一份调查发现:“有61.0%的网友认为‘娱乐至死’是社会流行的病症。”[3]这说明娱乐之风、享乐之气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认同的社会疾病。校园周边盛行的“娱乐亚文化”对大学学风已经造成一定的危害。

(二)学校层面的原因

1.大学功能存在认识误区。大学具有社会服务、知识传播、文化传播、学术创新的综合功能。目前少部分大学在教学和科研功能划分上重点不明确,过分倾向学术科研,轻视课堂教学、学生实践能力和人文精神的培养。科研成果成了衡量教师水平和决定教师晋职与待遇的根本依据,造成学校的教风不正。

2.学分制条件下学风建设缺乏班级实体。班级是大学生交流思想、价值、文化、学习的重要根据地,但这种实体现在被学分制教育模式打破。大学班级原有的管理制度和方式对班级成员的凝聚力和约束力弱化,出现“同班不同学,同学不同班”现象,同学之间成了“熟悉的陌生人”,导致班级涣散、凝聚力不强,学生缺乏归属感。

3.教师教风不佳的暗示作用。市场经济利益诱惑下,部分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追逐商业利益上,没有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在教学水平的提高、知识的丰富更新上,缺乏敬业精神,对学生不负责任,几年重复着同样的备课笔记、不了解最新学术前沿成果。“在某高校的本科生教育大普查中,66%的学生认为现有教师水平较低,缺乏高水平的教师授课,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4]

4.学风建设缺乏长效机制。学校各职能部门不能形成对学风建设的合力,管理上条块分割、缺少协调。因而在学风建设中缺少深层次把握和对影响学风因素的深入分析,不能整合各方面力量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缺乏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三)学生个人层面原因

1.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差。部分大学生学习缺少管束性和自控性,完全处于一种无管理、混乱状态,不能合理规划大学生涯,学习驱动力弱化,对学校组织的各种文体活动缺乏兴趣,成为“学习困难生”。据对某高校某专业历届毕业生毕业情况调查发现:“毕业生因为学习成绩不合格不能毕业的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且不能毕业的大都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在校期间无理想、无追求的学生。”

2.缺乏合理的目标激励。告别高中紧张而忙碌的学习进入大学轻松惬意状态的大学生处于理想“间歇期”,在没有得到很好导引下显得茫然和无助,不能及时确立新的奋斗目标,容易陷入得过且过的状态。

3.功利价值大于理性价值。文科学生对理工科知识不感兴趣,理工科学生很少涉猎人文社科知识。大学校园各种科技文化艺术活动中,学术类的报告、讲座学生主动参与热情不高,而娱乐类的晚会、舞会则爆场。

4.专业认知出现偏差。由于学生认知上的偏差,在没有认清所学专业情况下,轻视专业学习或盲目转专业,如有的学生在与外界的接触中了解到学校所学知识最多用到10%等方面的不当信息后,轻视专业知识学习;有的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盲目跟风转向就业率高的专业,结果发现新专业不适合自己,由此产生厌学心理和逃学现象。

三、社会转型期大学学风建设的对策研究

(一)加强大学学风建设机制研究

1.树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育人理念。大学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是大学赢得自身发展、社会信誉和提高竞争力的生命线。学风建设要以服务育人、管理育人、教书育人和实践育人为理念,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

2.形成学风建设合力机制和长效机制。学校要理顺学风建设过程中各部门之间条块关系,形成“齐抓共管、责任明确、措施有效”的学风建设的合力机制;制定并严格执行学风建设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有效开展促进优良学风形成的各项活动,形成激发学生创造力和竞争力的学风促进机制、激励机制和长效机制。

3.加强教师教学规范和师德师风建设。大学要着力抓好教师教学规范,鼓励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过程,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创新教学方法,形成良好治学习惯;选树一批教书育人优秀典型,弘扬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展示教师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和服务学生的良好师德师风,鼓励更多教师当好学生的学业导师、人生导师和心灵导师,为优良学风建设做出贡献。

(二)发挥二级学院的教学主体性作用

1.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二级学院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观念,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自主性和选择权,重视学生的个体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设计一些参与性、互动性强的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激发他们成长成才的信心和决心。

2.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在新生进入大学的初期,就要为他们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每个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刚开始都有茫然无助的感觉,不知道大学到底是什么样的,不知道该如何迅速融入这个环境中。二级学院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在新生入学时加强专业、思想教育,让学生清楚为什么要学习这个专业,怎样学好这个专业,这个专业将来的出路是什么。

3.丰富教学资源以满足学生学习需要。二级教学部门要努力改善整体教学环境和硬件设施,抓好专业、课程、师资等方面的建设,以重点学科、名牌专业吸引学生,以过硬的教学质量赢得学生,以优质的精品课程培育学生,以责任心强、教学效果好的优秀教师感染学生,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4.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并严格学习纪律。目前,许多高校试行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对学生的学风和教师的教风要求都很高,据我国高校实际而言,在试行学分制过程中,有必要辅之以硬性管理机制,如学生早操制度、自习制度、课堂考勤制度、学生宿舍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较好的学生约束机制,以弥补学分制条件下学风建设的空白和不足。

5.规范考试制度,强化考风考纪的监督。进行考试制度改革,建立完善的考风考纪督察机制,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进一步培养学生诚信意识,创新考试方式和考试模式,增强学生自律意识。

(三)重视班级在学风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

1.重视班集体学风建设,确立班级奋斗目标。“学风是班风的核心,是衡量这个学生集体的首要标准。”[5]大学班级作为学风建设的基本单元,必须确立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奋斗集体和奋斗目标,充分发挥班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激发班级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及荣誉感,努力提升班级学生间的凝聚力,增强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最终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

大学学风建设范文2

一、大学生学风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多数轻化工程专业制浆造纸方向的学生勤奋好学,学习目的明确,群体学风总的是好的。但是,总有部分学生学风不正、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整天浑浑噩噩、虚度年华,其主要原因如下。(一)新生素质下降,个体学风影响群体学风。有关资料显示,江苏省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教育主要发展指标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近几年,南京林业大学轻化工程专业学生招生人数水涨船高,由原来2个班,一下子猛增到10个班,使新生素质下降。另外,由于学生家长对制浆造纸行业的误解,普遍认为造纸行业属于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孩子选择这个专业没有发展前途,使部分学生通过调剂的方式进入到该专业,导致学生对轻化工程专业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众所周知,学风是由个体学风和群体学风组成,群体学风受个体学风的熏陶和影响,当人处在群体学风环境中时,也会受群体学风的影响[2]。(二)学生信仰和核心价值观缺失,难以形成勤。奋好学、努力进取的学风优良的学风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改革的步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到校风的形成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当今的大学生,考大学前埋头苦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考上大学后,强烈的利己主义正悄然形成,凡事首先考虑的是自我。学习就是为了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拿到一份不菲的薪酬;入党就是为了将来能考上公务员。说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也要学习,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生是学风建设的主体,学风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体现。可是,我们的大学生又有多少人能主动去研读有关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造纸术发明的有关书籍?造纸,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古人智慧和勤劳的结晶。作为轻化工程专业制浆造纸方向的学生,如果对自己所学专业的传统文化全然无知的话,就谈不上热爱自己的专业,更谈不上为之奋斗了[3]。

二、大学生学风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教风浮躁,不利于学风的建设。2014年,在讲话中指出,“教师承担着最庄严、最神圣的使命。梅贻琦先生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样的大师,既是学问之师,又是品行之师。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4]。教风是指教师的治学态度、教育水平,“师者,学生的典范也”。近几年,南京林业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从国外引进了多名学术造诣高的青年教师,但他们往往注重科研工作,忽视了人才培养工作,过分重视SCI文章发表的数量以及承担的科研项目个数。青年教师缺乏教书育人的经验,讲课枯燥无味、照本宣科,无法激发、调动学生刻苦学习的积极性。另外,青年教师过分追求学术评价指标,将主要精力放在科学研究上,致使教风浮躁。2016年的《南京林业大学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显示,已经毕业的轻化工程专业本科生认为母校在教学满意度、师生交流程度、职业规划辅导有效性等方面有待提高。(二)新媒体的冲击对学风建设产生深远影响。目前,全球正进入社会化媒体时代,伴随着校园网络的发展,微信、微博、电子邮件等网络新媒体已经融入到了大学生的生活中,对大学生的学风建设产生积极的推进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一些虚假信息干扰了学生的判断力,使学生对某些问题不能做出正确的理解和判断[5-6]。例如,2012年的南通王子造纸事件在互联网上的传播,极大地影响了轻化工程专业的学生对制浆造纸专业的学习热情,导致有些学生错误地认为制浆造纸专业是夕阳产业,“白纸黑水”是制浆造纸企业留给社会的总体印象。其实,目前中国不但是世界造纸大国,而且“绿色造纸”已成为中国造纸业的特色。

三、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措施

学风建设是一所大学校园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优良的学风是一所大学灵魂和气质的表现。教育大计,学风为先,学风建设是教育改革发展永恒的主体。笔者认为促进学风建设的举措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加强新生专业思想教育,积极开展“创新型轻化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试点工作。南京林业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采取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将轻化工程专业思想教育融入到新生入学教育中,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并将“准确定位,紧跟时展,发展林业特色,服务地方经济”作为轻化工程专业的发展方向,大力开展“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工作[7]。针对轻化工程专业大一新生,学院根据学生的志愿,从120名学生中挑选25人,组建了“轻化工程卓越工程师班”,开展了校企合作“3+1”培养模式的试点工作。同时,制定了“轻化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在通识教育、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3大模块的基础上,增设了“企业项目型”模块,由企业导师负责传授课程知识;增设了“差异型选修模块”,使学生自由选修感兴趣的课程,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国际交流方面,与芬兰坦佩雷应用科技大学开展了合作办学试点,并互认学分,每年从轻化工程专业大二和大三学生中,选派德才兼备的学生到芬兰坦佩雷应用科技大学进行为期1年的学习,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另外,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组织全院70多名教师,对2012级“轻化工程卓越工程师”试点班学风建设的效果进行了集体评价,评价结果见表1所示。与普通班相比,试点班在学风建设上大有改进,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普遍提高。2012级“轻化工程卓越工程师”班2次获得“江苏省先进班集体”光荣称号和1次江苏省高校优秀毕业设计团队称号;全班25名学生有10人获得过国家级奖学金,5人获得校级和企业奖学金,3人获江苏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项。(二)深度融合“互联网+”技术,大力开展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充分适应了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有力地推动了教育信息化进程[8]。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充分发挥网络平台、手机媒体、电视媒体等新载体的功能,构建了高效实用的交互性网络教学系统。另外,学院还以互动式、体验式、引导式、渗透式的教学方式,扎实推进了数字化课程的建设,改变了传统“填鸭式”灌输的教学方式,调动了轻化工程专业学生对制浆造纸专业课程学习的热情[9]。(三)提高教师队伍的“博士化、工程化、国际化”水平,以教风建设促进学风改善。教师承担着最庄严、最神圣的使命,教风建设是学风建设的重中之重。师生间学术薪火的传承,并不局限在知识的层面,更要强调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求真求知的道德素质和责任感的传承[5]。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以“博士化、工程化、国际化”的培养为目标,加强了轻化工程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学院明确规定:引进的青年教师必须具有非南京林业大学毕业的博士学位,且在国外大学完成一年以上的进修学习。青年教师上岗以后,必须到轻化工程制浆造纸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工作,深入到生产第一线,完成1~2年的工程实践锻炼。经过几年的建设,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已经组建了一支学历结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博士化、工程化、国际化”的教师队伍。同时,学院还建立、健全了师德长效管理和监督机制,不断完善教师队伍师德行为规范,以师德建设促进教风建设,以教风建设促进学风改善。一方面,学院重视教学名师的培养、引领、示范作用,加强对典型人物的事迹宣传工作,树立在教书育人、课程教学建设和爱岗敬业等方面成绩突出的教师典型,不断强化广大教师师德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在教师职称晋升、先进评选和绩效考核等方面,严格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四)重视学生学业辅导机制的建设,建立与学生家长沟通的长效机制。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十分重视加强学生学业辅导机制的建设,努力营造一个奋发向上、勤奋进取的群体学习氛围。轻化工程专业学生学业辅导机制重视“以生为本,精准帮扶”的管理理念。因此,由主管本科生教学的副院长、系主任、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和优秀学生组成了帮扶小组,对受到学校学业警示的学生进行帮扶。另外,学院在全面贯彻执行《南京林业大学学业警示及帮扶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与学生家长密切沟通、及时反馈的长效运行体制。学校每学期及时将学生在校的学习和思想动态反馈给学生家长,虚心听取学生家长的意见,努力寻求家长的积极配合,并将家长的深度参与融入到学生的学风建设中。学院和家长的相互支持和配合,不仅帮助学生端正了学习态度,增强了学习兴趣,优化了学习方法,而且改进了学风。

总之,培养学生严谨自律、勤奋好学、勇于创新的学风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学校长期以来文化精神的积淀,是一所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灵魂。尽管学风建设具有复杂性、持久性和多样性,但是只要我们端正思想,明确目标,贯彻学校“以生为本、全面发展、特色发展、个性发展”的本科生教学理念,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培养出富有科学素养、人文情怀、创新精神、绿色担当并勇于实践的高素质轻化工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胡小毅.我校学风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时代漫游,2014(1):1-2.

[2]范锐丽.谈谈加强学风建设问题[J].沧桑,2014(3):137-139.

[3]顾海良,张岂之,靳诺.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7):4-5.

[4].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4(10):4-7.

[5]蒋刚.新媒体背景下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探究[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7(1):9-11.

[6]蒋豪.新媒体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路径研究[J].文化学刊,2015(4):108-110.

[7]易兵,郑永兵.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新机制研究[J].中国大学教育,2015(10):21-24.

[8]徐定华,彭慧.建设数字化课程开展高校课程教学模式创新[J].中国大学教育,2012(8):23-25.

大学学风建设范文3

对一所大学来说,一个班级的学风影响着院系的学风,同时又进一步影响着学校的学风。对我们学生来说,学风是指我们在一定的人生观,学习观和追求目标的支配下,在学习态度,学习目的,学习纪律,学习方法和意志品质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优良的学风可以保证和促进学生高质量地圆满地完成学业,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养成许多良好的终身受益的习惯。可以说优良的学风是造就人才的前提和基础。

作为学校最基本的单位--班级,其班风直接影响着学校的风气。而班风中最直接最明显的要数学风。良好的学风建设决定着整个班级的风气,它可以使每位学生深受其益。但学风建设不当也可使许多学生深受其害。发生在身边的许多事情,有些虽小得不值一提,可它的影响却那么地让人深思。有人或因心情不好,对他人随口骂一句,而被骂的人不甘心随口还一句,时间一长,脏话说得也方便了,久而久之,落得个说了脏话也没不良感觉,脏话不离口,这也可以想象他以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了。而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是潜移默化的。在宿舍一开始注意宿舍卫生,谁也不随便扔垃圾,这也是个人习惯中微不足道的一个小环节,可这就可以使得一个同学在教室不乱扔垃圾,在餐厅注意卫生,在校园内同样可以无意中做出让人值得借鉴的行为。更不用说在校外还有以后的工作环境中的表现了。所以说良好的个人习惯可以造就众多文明现象。宿舍文明了,最受直接影响的是班级,毕竟班级内同学接触的最多。

学风中最重要的也是学习的风气。作为学生最重要的是学习,上大学的最直接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深造。为了在学生中形成竞争机制,学校也设立了包括高额奖学金在内的奖学金制度,这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在班级中,大部分同学学习兴趣高,刻苦努力,也就会使个别落后的同学有危机感,从而带动落后的同学共同前进。“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这一政策在学校中更应贯彻执行。因为学校肩负着为祖国培养优秀人才的重任。学校要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发展提供方便。在班级中,可以使少部分同学先得以提高,从而带动大部分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最终达到全班同学都有较大的发展,真正实现自己的大学梦。班风的建设状况是学校学风建设的直接体现。良好学风的形成还有赖于班级中每位同学的共同努力。

经过我们的工作,目前全班的学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自学风活动开展以来,上课出勤率有明显提高,全班形成了一种团结奋进,争先创优的良好风气。

总而言之,良好的班风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前提和基础。因为学校的教育管理活动都是通过班集体这一基本组织形式实施的。所以,只有存在于班集体之内的广大学生树立起勤奋学习,团结进步,健康向上的良好班风,学校的学风建设才能上水平,让我们共同关注班级学风建设。

大学学风建设范文4

关键词:宿舍文化 学风建设 促进

随着大学生扩招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学生管理中出现了很多不和谐音,逃课、考试作弊等的现象越来越严重。高校学风建设面临严重考验。如何推进高校学风建设,创建和谐校园已经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学分制的普遍推行,各个高校已经逐渐取消了固定的班级教室,教室成为流动式,学生班级的结构越来越松散,其功能也逐渐被弱化。因此,传统高校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教育的需要,新的教育载体正在被探讨,作为学校教育和管理系统的最小最稳固单元的宿舍,其育人作用也在日益凸显。以宿舍文化建设为切入点推动高校学风建设的研究,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宿舍文化内涵

宿舍文化作为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高校校园环境中,把学生作为主体,把宿舍及其周围场所作为主要活动空间,把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课外活动作为主要活动内容,把校园精神作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学生共同创造和享受各种文化形态的群体文化。宿舍作为传播和反映各种文化现象的载体,是高校学生学习、生活、休息的重要场所,也是作为传统课堂教育的载体-教室之外的良好补充。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础。宿舍文化建设包括:宿舍物质文化;宿舍制度文化;宿舍行为文化;宿舍精神文化。良好的宿舍文化建设对优良学风建设起积极的保证作用。宿舍文化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住宿学生的学习、生活,甚至人格的形成。因而也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

二、宿舍文化对学风建设的影响

1.良好的宿舍文化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宿舍是大学生生活的最主要场所。在一个学习氛围比较好的宿舍中,宿舍每个成员都能形成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具有端正的学习态度,自然而然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学们相互帮助、相互激励,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2.健康的宿舍文化有利于缓解学生的思想压力

健康的宿舍文化包含着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整洁的宿舍环境。大学生宿舍作为一个人口密度高、文化水平接近、学习兴趣集殊场所,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居留时间最多的地方。整洁有序的宿舍环境,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温馨的气氛。从而缓解思想上的紧张,大脑可以得到充分的放松,学习的压力自然会得到很好地缓解,学习效率进一步提高。

3.积极向上的宿舍文化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积极向上的宿舍文化有利于宿舍成员间和谐相处,互助互爱,培养良好的交际能力和团队意识,使大学生有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从而增强客观认识能力,是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学会与人为善,学会宽容和大度,学会团体协作。完成一个“校园人”到一个“社会人”的过渡。

三、加强学风建设,丰富宿舍文化的措施

1.抓好制度建设,营造良好宿舍文化氛围

良好的宿舍文化氛围有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而完备的宿舍文化建设离不开完善的制度和严格的管理。为此,学院通过严格的管理,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对学生在宿舍的活动进行积极的引导,保证其形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争取在学习不出现违纪现象;学院通过严格规定宿舍熄灯时间和按时归寝时间,对“卧谈会”、“挑灯夜战”等现象加以约束,保障学生具备充足的精力完成日间的学习任务。

2.抓好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生活学习氛围

整洁、美观、高雅的宿舍环境,可以给人一种温馨、和谐、向上的美好印象,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有着重大的意义。学院通过改善宿舍环境来营造良好的生活、学习氛围。

3.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突出宿舍文化建设中的标杆作用

应充分发挥学生会、院团委及各班级学生干部在宿舍文化建设中的表率作用,尤其是寝室长的作用。寝室长、学生党员、学生干部,这些人一方面与宿舍其他成员年龄相仿,在思想上、感情上容易沟通;另一方面,他们每天朝夕相处生活在一起,能及时掌握宿舍里发生的各种事情,及时向辅导员反映情况,同时,由于他们一般都具有较高的威信,能够把群体内更多的人吸引过来。一个负责的寝室长、学生党员或学生干部应该团结同宿舍的每一位成员,共同建设高雅的宿舍文化。为此学院通过签订责任状,使各位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寝室长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将更多的热情投入到宿舍文化建设中,真正起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效果。

4.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使寝室文化建出水平建出特色

围绕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目标,为了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学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习竞赛活动,为了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我院开展“寝室征文”、“三人篮球赛”等特色突出的文体活动。另外,学院注重建设以主题文化为特色的特色宿舍,并以特色寝室为龙头,带动寝室各方面的工作。

四、宿舍文化建设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1.加强宿舍文化建设的科学性

宿舍文化建设同学风建设一样,都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因此,应该加强后勤宿舍管理者、学院学生教育工作者,以及其他学校相关部门群策群力,相互配合,才能真正做好宿舍文化建设。

2.突出宿舍文化建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长效机制

“以学生为本”是高校学风建设的主体,也是宿舍文件建设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从学生的角度思考,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重视学生的实际需求,宿舍文化建设才能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促进,全面发挥育人功能,真正促进高校学风建设。宿舍文化建设中,建立长效机制尤为必要。很多高校在创建宿舍文化建设初期,各种活动开始搞得轰轰烈烈,但是慢慢地变成不了了之,这不利于学生习惯的养成。这种同时虎头蛇尾的做法,使学生感觉学校的管理流于形式,让他们可以有理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逐渐漠视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因此,一定要建立长效机制,保证用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监督与管理。

3.注意加强宿舍及周边配套设施的建设

学生的安全、稳定是基础,是学校一切工作之首。对于学校来说,所有与此相关设备要有专人定期检修维护,维修要及时。除有相对稳定的作息、用电、用水制度的同时,还应有突况的应急机制,保证学生的学习生活正常进行和人身财物的安全。另外,还要配套相应的体育、娱乐、健身、休闲场所。使大部分的学生有一个充实丰富的课外生活,从而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陈静德.论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J].江苏高教,2004,(1).

[2]袁媛媛.浅析大学生宿舍文化育人功能及理论基础[J].中国电力教育,2009,(6).

大学学风建设范文5

【关键词】 大学生;学风

学风是大学里读书、治学、做人的风格,是一所大学气质和灵魂的体现。[1]优良的学风不仅能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而且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高等教育迅猛发展,成果显著,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大学生学风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学风现状

2011年5月,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电工程学院开展了本科生学风状况问卷调查,问卷分为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调查范围涉及低年级的本科生和任课教师。在本次调查中,共发放教师问卷44份,收回问卷34份,回收率77.3%,有效问卷34份;发放学生问卷50份,收回问卷46份,回收率92%,有效问卷46份。调查显示我院整体学风状况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 整体情况

17.6%和58.8%的教师分别认为我院目前的学风状况很好和良好;17.4%和56.5%的学生分别认为我院目前的学风状况很好和良好。

2、 作业完成情况

34.8%的学生认为能按时独立完成作业,56.5%的学生认为大多数情况下能够完成,只有8.7%的学生表示作业太多,不想做,完成不了;82.4%的老师认为大部分或全班学生都能及时上交作业。

3、 课堂参与情况

85.3%的教师认为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或很活跃,只有5.9%的教师表示学生在课堂上不积极回答问题或提出问题;23.9%的学生表示自己不会在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或提出疑问。

二、 原因分析

1、 学习动机短视功利,缺少明确目标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上浮躁、急功近利等现象对大学生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部分学生学习热情下降,学习中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倾向。很多学生为了获得奖学金或毕业后能找到高薪体面的工作,每天的学习知识为了考试而考试,有的甚至一入学就把考证、考研、考公务员当作大学学习的目标,忽视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及自身的全面发展。

2、 学习方法因循守旧,缺少灵活变通

在学习方法的选择上,大学生更应该发挥自主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利用时间,深刻认识自身的优势和缺陷。对于不同的学习阶段、学习环节需要不同的学习方法,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知识类型也需要不同的学习方法。大学课程难度大,进度快,知识范围宽,实际操作和时间应用多,以往的死记硬背、专题练习等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用于大学的学习,然而有些学生仍然固守原来的学习方法,忽略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纸上谈兵,考前通宵突击成了考试周的家常便饭,及格万岁成了当今很多大学生的通病。

3、 学习主动性差强人意,缺乏进取意识

所谓学习主动性就是在无任何外在压力的条件下,学生带有极高的热情自主持续地去学习。[2]大学学习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是课堂依赖性的减少,大学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提纲挈领式的,更多重要内容的消化、理解、掌握需要学生在课下自主完成,充分体现学习的自主性。而很多大学生面对新的学习环境、学习内容时,仍然习惯于依赖教师的计划和安排,只是单纯地接收课堂上的教学内容,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薄弱,缺乏进取意识,等靠要思想严重。

三、 改善对策

1、 加强教育引导,帮助学生明确方向

一是持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风建设的关键是解决学生在学习动力、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等方面的问题,也就是解决为何而学和为谁而学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涉及到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必须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

二是贯穿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不同年级的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应该根据其特点有计划、分阶段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和就业指导教育,并贯穿整个大学生活。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有针对性的,有目的的学。通过就业指导,让学生提前认清就业形势,主动调整学习方向,培养核心竞争力。

2、 严格制度落实,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一是健全和完善行之有效的学风管理制度。如学生课堂考勤制度,抵制上课迟到、旷课;学生成绩评定制度,纳入作业成绩和课堂表现,约束学生平时学习;学生违纪处理制度,明确违反学风管理制度的处罚情况,制约学生不良行为。

二是在完善各种规章制度的同时,要严格落实各项制度的执行。对于违反学风管理制度的学生,在进行批评教育的同时,要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分,做到违纪必究;发现考试作弊的学生要及时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迁就;对于成绩不合格的,要及时进行学籍处理,施以外在压力,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 重视“两风”建设,创造良好学习氛围

“两风”,即班风和舍风。良好的班级、宿舍氛围对学生有教育和熏陶作用。要营造良好的班级、宿舍氛围,一是要选拔思想品德品质好、学习成绩优秀、团结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班干部,带领班级开展工作,为同学服务的同时要敢于坚持原则。二是要建立完备的班级制度,执行时一视同仁,对学生起到规范和约束的作用。三是要结合专业特点、聚焦时事热点,正确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班级对外活动如优良学风班、先进班集体评选,要充分调动班级成员的积极性,提升班级凝聚力和荣誉感。四是要充分利用宿舍优势,开辟注入宿舍小课堂等新机体学习形式,让优秀的学生以日常生活的点滴去影响周边的舍友,最终达到共同进步。五是要整合各种资源。在学校大环境的熏陶、辅导员和专业教师的教诲、班干部的帮助、优秀舍友的影响下,良好的班级、宿舍分为一旦形成,就会呈现一种奋发图强、催人向上的风气。

参考文献

[1]宁滨.学风是一所大学气质和灵魂的体现[N].中国教育报,2012-04-09(5).

大学学风建设范文6

【关键词】南方学院 教风建设 异地办学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8-0046-02

教风是一所学校教育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教风好与坏、正与不正,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和教学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一所学校的校风,决定着这个学校的整体形象和名誉。南京林业大学南方学院是公有民办二级学院,而淮安校区则是2010年南京林业大学与淮安市政府合作创办的,校区创办时间较短,教风的建设有待于探讨研究。本文旨在找出淮安校区教风建设上凸显的优势与现存的问题,并予以分析,提出解决方案,以求加强南方学院淮安校区的教风建设。

一 异地办学对教风建设的影响分析

南京林业大学南方学院淮安校区是南京林业大学与淮安市政府共同合作创办的民办二级学院,其本部在南京。学校采取“2+2”异地办学方式,大学四年中,学生前两年在淮安校区就读,大三、大四在南京本部学习。这种新型的办学方式对学校的教风建设存在一定的影响。

1.与母校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作为民办高等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南京林业大学南方学院淮安校区与其他的民办高等教育模式相比,由于其依托母校办学,可充分利用母校的各种教学资源,如教学实验设备、教学实践基地、师资力量等,而母校办学资金相对不足,二者合作办学,公有民办高校可与母校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实现教育事业上的双赢。

2.与淮安当地兄弟院校共享教师资源

一所学校的师资力量直接决定了该校的办学质量,为了给学生配备更好的教师,学校特向淮安各兄弟院校聘请了专业素质高、师资水平好的教师,从而实现了各学校之间教师资源的共享。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对外聘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等都给予了肯定与褒奖,认为他们的到来有效地促进了整个学院教风建设的提高。

3.教师队伍良莠不齐

因办学时间较短,南方学院淮安校区自有教师较少。为解决这一问题,学院分别从本部和淮安当地兄弟院校聘请了教师,因此教师队伍结构较复杂。因为本部教师和当地兄弟院校的教师主要工作地点不在本校区,任课教师上完课即离开教室,虽有固定的办公室,但因自身工作需要,不能经常在学校,学生课下有问题时,不能及时解决。另外,因学院对教师的监督管理约束力度不大,有一小部分教师对自己要求不严,消极地对待教学任务,不能对学生认真负责,上课敷衍了事,给学校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给教风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二 教学管理制度对教风建设的影响

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是教风建设的重要保障,通过建立和完善教风建设的各项管理制度,形成长效机制,进而达到推进教风建设的目的。

1.开展学生座谈,反馈教学信息

为了解学校的教学状况,每个班级设一位教学信息员,负责定期向教务部门反馈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情况。学院还通过定期的“学生座谈会”,了解教师的教学状况、效果,通过学生反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来客观地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效果以及教学的优劣。只有倾听学生的心声,教师的教学才更能做到有的放矢。在教学中,学生的积极响应、提问讨论可激发教师对教学、教材、教法的钻研。

2.以学生为本,进行网上评教

每学期期末考试前夕,我校都会要求学生登录教务网对每位任课教师进行网上评教,以贯彻我校“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目标和办学理念。学校一方面尊重和关心学生的需求,一方面增强服务意识,让学生也成为教学评价的主体之一,给学生一个行使权利的平台,发表对教育服务的意见,以及提出他们的教育需求等,不仅提供给了同学们一个表达自己意见的平台,更有效地促进了学院整体教风的改善与提高。

3.教风与学风,狠抓不放

教风的铸造,既要靠教师的自律,更需要学校、学生的他律;既要靠激励,也需要规范。为了加强我院学风与教风建设,学院每天组织教学管理人员和辅导员对各班级上课情况进行教学检查,并及时将上课情况反馈给教务部门,以便在出现问题时能及时解决。此外,南京林业大学校本部每学期都会安排教学督导组到淮安校区,进行期中教学检查,召开师生座谈会,了解教学状况。这样,不仅有效增强了同学们上课的积极性,对教师教学热情、学校教风建设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 师德师风对教风建设的影响

教师风范是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修养、知识水平、文化水准、精神面貌的体现,是教师的德与才的统一性表现,是一个学校形成良好教风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学教师风范是一个合格的、优秀的大学教师应该具备的、令学生感到亲切、骄傲和尊敬的气质和气派。靠这种风范,能让老师个人的意志变成学生集体的行动;靠这种风范,能让繁重的学习变得轻松快乐;靠这种风范,能让突发的紧张气氛很快变得平静和谐。

由于我校采取了“2+2”的异地办学模式,南京本部教师每周会来回奔波于南京与淮安两地,虽然很累、很辛苦,但是这样不但没有削弱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反而更增强了教师教学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与此同时,来自于淮安各兄弟院校的外聘教师也是如此,他们的精神令人敬佩,更值得大家学习。因此,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可有效提高我院整体的教风。

四 教风与学风相互影响,相辅相成

1.以教风带学风,行为示范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因而教风的优劣直接作用于学风,进而对教育教学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关键的带动作用。许多有建树的人在求学期间“幸遇良师”,受到熏陶、得到教诲、发奋有为,便是最好的例证。教师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都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只有提高教师的敬业精神,以教风带动学风,才能真正把学生吸引到求知的道路上来。

2.以学风促教风,教学相长

学风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风。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学风会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不求上进、消极懈怠的学风,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激情。学校通过每学期的“网上评教”和“学生座谈会”,客观地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的优劣,以激励教师主动进行教学改革,树立良好的教风。

3.教风建设和学风建设“双核互动”

学校如果只重视教风建设,把改进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重担全部压在教师身上,会使教学管理出现重大倾斜,也偏离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思想;反之,只重视学风建设,把“鞭子”抽在学生身上,不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管理的“松散”状态,只会使“剃头挑子一头热”,不能形成良好的教学和学习氛围,最终无法实现教风建设的目的。以教风建设带动学风建设,以学风建设促进教风建设,实现“双核互动”,是教风、学风建设的必经之路。

南方学院淮安校区刚刚创办不久,教风的建设十分重要。只有认真分析教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并加以改善,才能促进学校教风与学风的整体提高,为学校将来的发展奠定强有力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韩娟.浅论民办高校的教风建设[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7(1):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