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保护水资源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保护水资源措施范文1
关键词:水资源保护;措施;对策
Abstract: water is the source of life, the most active and influential factors of ecological system, the most widely. Four major problems facing the world population, food, energy and the environment, are closely related with water. 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deeply aware of: water is an irreplaceable natural resources, water resources is the lifeblood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refore, the protection of water resources, has become a common concern all over the world.
Keywords: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measures;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P641.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水是人类生存的自然资源。如果人类对自然资源无节制索取,且不保护,必然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最终导致人类的生存受到威胁,这就是自然对人类的报复。近年来,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如气温升高、干燥、干旱、沙尘、洪水等加剧,就是人类对自然破坏的后果。人类必须正视和处理好与自然和环境的关系,加强水资源保护,“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构成危害”。这是实现人水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
1.水资源保护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拟定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预案。
在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今天,水资源保护将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领域之一,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主席和总理在2005年3月12日,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也反复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战略高度加强资源管理,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特别要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作为首要任务,要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
2.水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
河北省水资源严重不足,由于缺水,是全省工业发展和布局受到制约,不少城镇都出现过用水危机,遇到旱年和枯水季节,不少企业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由于缺水,影响了农业持续增产,加重了群众的负担,水域环境的稀释自净能力降低,水源污染正由点向面上扩散。全省有很多河流和水库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出现了人畜中毒,鱼类死亡,农作物减产绝产等问题,很多城市因地下水源的污染,影响了人民身体健康。由于缺水,人畜饮水困难也越来越大。
同时水资源管理也不到位。存在“六重六轻”现象,即:重开发,轻管理,重收费,轻维护;重事后处理,轻事前监督;重地下水开采,轻地表水蓄存;重眼前利益,轻污水处理;重经济发展,轻长远规划。
3.加强水资源保护的措施及对策
3.1、加强宣传,强化资源意识
水资源是重要的物质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而又无法替代的物质资源。因此,加强水资源管理、培育节约风尚、增强全民的忧患意识,应是水务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首要任务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每年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集中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水法规宣传活动,重点宣传《中华民族共和国水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张贴宣传标语,散发宣传单,召开干部群众大会等形式,并充分利用有线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对节约用水和取水许可等方面的宣传,使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对地下水开采管理、取水许可和有偿使用的原则、程序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提高公众对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认识,使《中华民族共和国水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通过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广泛共识,营造出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的良好氛围。
3.2、建立健全地下水管理保护的制度体系
依据《水法》及《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对地下水管理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根据澄城县地下水保护重点及开采现状,划定地下水禁采区、限采区。在禁采区禁止开采地下水,对现有的开采井要逐年进行闭关;在限采区内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规模。对开发建设项目严格实行水资源论证制度和环境平均制度,禁止新上高耗水、高污染的建设项目;对新打机井严格按照规定和要求进行审批;对地下水超采取,要按照兴业用水定额,对取水单位逐步消减取水量,逐步回复地下水资源采补平衡。
3.3、统一管理,实行水权制度改革
实行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即以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有效保护为前提,通过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统筹考虑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雨水、灌溉回归及城市污水等的开发利用,进行协调管理和调度,实行以供定需的方针:建立总量控制、定额管理、有偿使用、水权交易、用水户参与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以水定产业结构,以水定发展速度和建设规模,统筹协调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做到量水而行。由此,实现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水利转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4、加强防治,改善水资源环境
随着县域经济的迅速发展,灌区水污染加强,水质恶化。水污染防治工作要从源头抓起,杜绝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对于散居在河两岸居民,要引导和加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减少诸如洗衣服之类的将高含磷的洗涤污水直接排入河道的行为;河道两岸多种适宜的树种,是河道两岸绿树成荫;在灌区节水技术改造中,要注意通过工程技术和相应的管理措施防治灌区的水资源遭受二次污染,通过种种措施,是水资源得到改善。
3.5、节约用水,减少人为浪费
采取强制措施厉行节约用水,并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和实行以水定产、以水定发展的规模,限制发展高耗水易污染企业。要大力推广使用节水新技术和新工艺,逐步推进用水管理,对超计划用水户,实行累进加价收费制度。同时,要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另外,要对灌区全面实施节水改造,坚持在节水中求发展。由于该县是个农业大县,农业用水的节水潜力非常大,要加强灌区配套改造工程建设,加强田间灌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杜绝大水漫灌的浪费现象,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工业用水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规定,提高用水效率,生活用水单位必须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综合利用”的原则,将强水资源的管理。
3.6、坚持治理水污染,加强水环境保护
一是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城市总体规划的有关要求,编制水污染防治规划,划分水功能区,确定污染物排放容量,实行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分解到排污单位,进行综合处理。二是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严格石油开发地下水开采审批。三是对于已经受污染的水资源,应尽快着手整治,对于尚未受污染或污染尚不严重的水体,则应加强保护措施。四是高度重视农业水资源的保护,特别是饮用水源地,对化肥、农药、畜禽排泄物、生活污水等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处理及利用。五是最大限度的扩大绿化植被面积,对生活垃圾进行无毒无污染。
3.7适当抬高水价,增强全民节水意识
提高水价是节约用水的最有效措施。要加快城市水价改革步伐,理顺供水价,适当提高地下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控制地下水开采量。制定区域内的用水定额和城市水价调整方案,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的供求情况,适时调整。
保护水资源措施范文2
关键词:中国;淡水资源;现状;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X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7-0019-02
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各种要素中,淡水资源占有极为特殊的地位。今天的人类,可以没有石油,可以没有电力,也可以没有煤炭,但绝对不能没有淡水。因为人类没有石油、电力、煤炭这些东西,照样可以生存,至多回到刀耕火种的年代;但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了水,我们人类连同这个世界就会一同消亡。所以淡水资源,不仅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制约着人类的生存和生存质量,它的作用,是任何其他资源无法替代的。所以,淡水资源保护是一个国家为了满足淡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需要,维护淡水资源的正常使用功能和生态功能,采取经济、法律、行政科学的手段合理地安排淡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并影响淡水资源的经济、生态属性的各种行为进行干预的活动。减少水污染、水源枯竭,水流阻塞和水土流失,以满足社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对淡水资源的需求。在水量方面应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发展淡水资源的多种功能。注意避免水源枯竭、过量开采。同时也要顾及环境保护要求和生态改善的需要。在水质方面,应防治水污染,维持水质良好状态,要养活和消除有害物质进入水环境,加强水污染的防治和监督。
1 中国的淡水资源调查状况
(1)我国淡水资源总量较多,但按人口、耕地平均占有水平很低,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相比,我国淡水资源问题比较严重,尽管我国河川径流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仅低于巴西、苏联、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但是由于我国国土辽阔,人口众多,按人口、耕地平均,人均和亩均占有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占有量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左右,亩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亩均占有量的3/4。据对149个国家和地区的最新统计,中国人均占有量已经退居世界110位。因此,正确处理好水及人和人及水两方面的关系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艰巨复杂。
(2)我国淡水资源在地区上分布不均,水土组合不平衡。我国的水量和径流深的分布总趋势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并且与人口数耕地的分布不相适应。81%集中分布在长江及其以南地区,而耕地面积仅占全国的36%,淮河及其以北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国64%。
(3)我国降水及河川的年内分配集中,年际变化大,连丰连枯年份较突出。我国主要河流都出现过几年来水较丰和几年来水较枯现象。例如黄河在过去几十年中曾出现过连续9年(1943―1951)的丰水期;在近几十年内也曾出现过连续28年(1972-1999)的少水期,其中断流21年,而且在1991到1997年间是年年断流,总断流时间是717天,平均每年断流102.4天。降水量和径流量在时程上的这种剧烈变化,给淡水资源的利用带来困难。要充分利用淡水资源势必修建各种类型的水利。
(4)淡水资源污染波及全国。如果从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上说,中国缺水主要是指北方区域的话,那么,淡水资源的污染却是一个具有全国性的问题。而且,越是丰水区和大城市,越是人中密集地区,往往污染越是严重。结果丰水区出现水质性缺水的现象。这是中国淡水资源更为严重的问题。最近,中国水利部门对全国约700条大中河流近10万公里的河段进行水质检测,结果是近1/2的河段受到污染,1/10的河段被严重污染,不少河水已失去使用价值。另据调查,目前全国有90%以上的城市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部分流域和地区,水污染已从江河支流向干流延伸、从地表向地下渗透、从陆域向海域发展、从城市向农村蔓延、从东部向西部扩展。近年来中国废水、污水排放量以每年18亿吨的速度增加,全国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每天的排放量近1.64亿吨,其中约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
(5)用水效率低和过度开发并存。首先是用水效率低,而且,越是缺水的地方,效率就越低。比如,严重缺水的黄河流域,农业灌溉大量采用的还是大漫灌方式。宁夏、内蒙灌区,每亩农地平均用水量都在1000立方为以上,比节水灌区高几倍到十几倍;农业用水利用率普遍偏低,目前,生产单位粮食的用水量是发达国家的2倍-2.5倍。农业用水如此,工业用水也是如此。目前中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远低于先进国家的75%的水平,单位GDP用水量是先进国家的十几倍到几十倍。一些重要产品单位耗水量也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几倍,甚至几十倍。
(6)对淡水资源过度开采的情况日趋严重。比如海河流域,海河流域是中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大部分地区和山东、山西、内蒙、河南部分地区,区域内有26个大中城市。这个地区也是中国最为缺水的地区,人均只有293立方为米。这些年来,这里的社会经济的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同20世纪50年代比,人中增加一倍,灌溉面积增加6倍,GDP增加30多倍,使得总用水量增加了4倍,大大超过淡水资源的承载力。结果地表水、地下水长期过度开采,开采率达到98%,远远超出40%的警戒线。据水利部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国地下水超采区已从20世纪80年代的56个,扩展到目前的164个,超采面积也由8.7万平方公里扩展到18万平方公里;年均地下水超采量超过100亿立方米,有6万多平方公里的地面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一方面,中国的淡水资源就不够丰富;另一方面用水的浪费,水质的严重污染,使得可用淡水更加紧张。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缺水现象由局部逐渐蔓延至全国,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带来了严重影响。据统计,在正常年景下,中国缺水总量估计已达400亿立方米,“十五”期间,农田受旱面积年均达到3.85亿亩,平均每年因旱减产粮食350亿公斤,全国农村有3.2亿人饮水不安全。有400余座城市供水不足,较为严重缺水的有110座,缺水和水的污染,对环境和人的身心健康都产生严重的影响。
2 淡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措施
面对淡水资源的严峻挑战,中国的决策层和普通百姓都开始行动起来。在“十一五”规划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政府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淡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和挑战,告诫人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并提出了树立科学发展观、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等非常重要的、有针对性的指导方针。值得注意的是。“十一五”规划,第一次提出了有关淡水资源必须完成的具体管理指标,比如,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10%。
2.1 加快水利协调工程进度
中国闹水荒,主要是指北方。特别是近20年来的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淡水资源南多北少的趋势更加严重。这种由自然、地理、气象等因素所形成的淡水资源分布情况,单用软科学的办法是很难解决问题的。必须用硬办法。正在进行中的南水北调工程,就是硬办法之一。“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南水北调工程。
2.2 进一步全面推进节水工程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十五”计划就提出的一项战略措施。并且取得了明显成效。它是解决中国干旱缺水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也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径。进入“十一五”以后,同过去相比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深化节水型社会的建设中,特别强调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和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不再是GDP决定一切,而是把包括节水指标、治污指标在内的综合性指标,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依据。
2.3 加快淡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1)完善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淡水资源管理体制。重点是合理划分流域与区域管理的事权。加强流域取用水总量控制、水功能区监督和水量调度管理职能,探索建立流域科学决策民主管理机制。同时,加快淡水资源统一管理进程,对有关资源管理的职能进行归并,强化各区域淡水资源监督管理的能力。鼓励用水户参与用水管理,通过多种形式使用水户参与到水量分配、水价制定等水管理事务中来,促进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管理体制的形成。
(2)推进水务体制改革。重点是建立健全政企分开、政事分开、责权明晰、运转协调的水务管理体制。在国家政策指导下,积极推进水务产业化与市场化进程,逐步建立政府主导、社会筹资、市场运作、企业开发的水务良性运行机制。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水务投融资机制。加强政府对水务市场的监管,构建有利于水务行业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的宏观政策环境和配套改革措施。整合水务产业,培育跨区域的大型水务集团,推进水务行业产权制度改革。
(3)创新淡水资源管理的内在机制。其中包括充分发挥市场在淡水资源管理中的作用,通过经济手段的运用,促进全社会建立节水防污的内在激励机制。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建立科学合理、促进淡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水价形成机制。开征中央电厂和农业用淡水水资源费,研究制定促进节水的淡水资源费收取机制。合理提高水利工程供水水价和城市供水水价。全面开征污水处理费,并调整费用水平。实行用水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适当拉开高耗水行业和其他行业用水差价。制定水权交易市场规则,规范水权转让价格,推进水权有尝转让,实现超用加价、节约有奖、转让有偿。据了解,到2010年,中国将初步建立起我国节水型社会的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政策、宣传教育体系,万元GDP用水量降低20%全国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45提高到0.5,全国农业灌溉用水基本实现零增长;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服务业用水效率接近同期国际先进水平。我们坚信,这些目标一定能够达到。
搞好城市供水节能主要在于二个方面:一方面合理地做好规划设计,选择出最佳系统工程方案与设计;另一方面是搞好管理,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加强维护保养,及时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前者是节能的关健,本文结合供水公司欢喜岭水厂现状谈谈规划设计与节能的体会。
3 选择合理的供水系统
整个供水系统可以分为取水、净水及输配等三个部分。供水系统的规划设计,由于涉及到城市总体规划、水文、水文地质、地形地质、水质、以及经济、技术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而显得十分复杂。在供水系统中,取水和输配水部分所能耗占整个系统能耗的70-80%左右,所以系统优化对供水工程就得显得十分重要。利用能量分析可有助于论证和选择合理的供水系统。
供水系统的能量由取水泵房和送水泵房的流量及其扬程乘积之各组成的,它直接反映了耗能的大小。在选择给水系统中,往往遇到一次加压还是二次加压,泵站与水厂位置,泵站与水厂内的能量消耗,这些问题都可以用能量分析手段进行方案比较,以选出最佳的供水系统方案。
关于一次加压还是二次加压的问题,目前供水公司的取水泵站和输配水泵站的距离都比较近,所以在各水厂中往往都采用一次加压,这样就大大节省了二次加压所需的电能。如果一级泵站距离水厂较远,邮局要经过充分论证后在决定是否建二级泵站。
4 提高泵房综合效率
泵房设计中节能问题至关重要,水厂中电力消耗了极小一部分在变配电系统中损耗以外,、几乎97%是水泵电机耗掉的。理论上每千吨/时送上一为的高度耗电是2.72度,但实际上由于电机、水泵的效果是随水泵运转过程中,管路中的流量大小,既水头损失的变化而改变的。水泵效率高的可达92-95%、低的只有60-65%。两者相差30%。即每千吨。米电耗在4.45与2.96度之间浮动.以欢喜岭水厂为例,其日产达到一万立方米,如果平均扬程为60米,则由于水泵效果的高低不同,年耗电量相差可达35万度之巨.亦即水泵效果平均能提高10%,每年就可省11.5万度,水厂规模越大,其相对差值也越大.可见研究泵房设计综合效率问题对于节能十分重要的,在泵房设计中应当注意下述问题:
(1)要选择高效率的水泵;
(2)水泵应大小搭配,合理组合;
(3)推广采用变频调速泵,节约能量。
近年来,国内外广泛采用变频调速泵,即根据管网水量变化自动调节水泵转速达到节省能量的效果.实践表明泵站的经常运行费用(主要是动力费用)占水厂制水成本的50%甚至更大,为了降低水厂制水成本,在新水厂设计时,不但考虑水泵大小搭配合理,而且应采用变频调速这一新的节能技术。
例如欢喜岭水厂在近年来广泛采用了变频调速节能技术,虽说要投入一部分资金.但长年节能,所需费用可在短期内收回,并达到降低制水成本的目的。每年为该厂节约电费约50万元,所增加的投资在一年内即收回。
5 减少水厂中的能量消耗
如果不把一级泵站的能量水泵包括在内,水厂中的能耗约为3.0-6.0米,这部分能量水泵由于上、下幅度差值较大,也应在设计中尽可能考虑和减少。一般在水厂设计中节能考虑主要有以下二个方面:
5.1 在工艺选择时,要比较能量消耗
目前混合一般采用泵前,跌水与管道混合。从节能角度看,采用泵前混合比较有利,因为基本上不需要专门的耗能装置。
沉淀工艺,从节能角度平流式沉淀池与斜管沉淀地是最合适的,目前海口市米铺水厂一期工程采用是钭管沉淀池,二期工程采用平流式沉淀池。
滤池的水厂净化设备中耗能大户,设计中应充分注意节能问题,滤池耗能主要在反冲洗水上,水厂中自用水量大部分就是反冲洗水。对于反冲洗水的节能,一是尽可能减少反冲洗水的耗量,二是尽可能减少反冲洗水头。一般设计采用反冲洗强度15升/秒/米2,如果考虑气水冲洗则反冲强度可减至8升/秒/米2。例如:海口市米铺水厂二期工程就采用气水反冲洗,先进的V型滤池工艺、并采用自动控制的形式、达到节水、节能的目的。减少反冲洗水量的另一个途径就是将反冲洗水回收。
5.2 在水厂的布置中要注意减少能量的消耗
水厂布置为了减少其能量消耗,往往采以以下几个措施:
(1)工艺间平面布置尽可能集中;
(2)必要情况下设置超越管。
当采用水质较好的水库水源时,一般原水浊度在5―7℃以下。设置反应,沉淀池只是在高浊度时才利用。因此从反应地到滤池间设置一根超越渠道,水质好时不经过反应、沉淀而采用接触过滤工艺,由此减少了反应与沉淀的水头损失,达到了节能的目的。
例如:海口市米铺水厂存在季节性原水浊度低,加入反应池的硫酸铝产生的絮凝体不能及时沉淀,如果设置超越渠道采用接触过滤,就可以达到节能目的。
6 重视输水管路设计中的技术经济比较
水泵所耗的电能转化为出厂压力后,除了服务压力部分有用处,其余都水泵在输水管网及地形高差中,这部分能量的水泵占整个供水系统电量水泵的极大部分,因此在规划设计中应十分注意经济流速问题。
保护水资源措施范文3
关键词:水资源;保护;科学利用
中图分类号:TV213 文献标识码:A
赵县位于河北省南部。地处北纬37°37′―37°53′,东经114°36′―115°40′。地处太行山东麓中段,山前冲积平原。气候类型属东部大陆性季风型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463.3毫米,多年蒸发量平均为1013.9毫米。
全县分成滹沱河冲积扇地貌、河冲积扇和沙河冲积扇地貌三个地貌单元,总面积675k,共11个乡镇,252个自然村,281个行政村,人口55.3万,全县实有耕地77.4万亩,梨果种植面积18.36万亩。截止2012年末实际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2.25万亩。
1.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赵县属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县境内有河、槐河(沙河)两条主要河流。河承担防洪和石家庄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槐河常年无水,基本为常年性干河,多年平均水资源量总量为6263万m³,按现有人口与耕地计算,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113m³,耕地亩均占有水资源量为81m³。
目前,全县地表水灌溉工程主要有回灌区、石津灌区,但由于污染问题逐年严重及水量的不足,近几年河回灌系统使用效率不高,石津灌区也已停灌,槐河(沙河)多年断流,已无地表水。全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3,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42万立方米,全县大部分工业与农业用水依靠开采地下水,自1980年地下水位13.97米下降到2012年的47.53米,平均下降1米多。形成了高邑-赵县一带农业开采型漏斗,且有日益下降趋势,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赵县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瓶颈。
2.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由上述情况说明,赵县水资源开发利用主要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河渠水污染问题。全县有河、槐河(沙河)两条主要河流,槐河常年无水,已干枯;河主要承担石家庄市防洪排水和污水宣泄,污染严重,已不能灌溉农田;二是河流的 营养化严重。由于全县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工农业发展,特别是农用化肥及农药的大量使用,使排入河流的磷、氮、钾等营养物质增加;三是水资源浪费现象普遍存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低;四是地下水超量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五是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尚未完全建立,用水过程中的某些环节衔接不够,不能优化高校配置水资源。
3.思路与对策
十报告指出:“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围绕这一要求,针对全县工程性缺水、结构性缺水并在这一客观现实,根据现有实际情况应采取以下对策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一是加大水环境的保护力度。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制定全县水功能区纳污限制排污总量意见,不断加强水功能区和入河排污口的管理,实施纳污总量控制,使河流环境得到切实保护。
二是加大污水回收处理利用力度。中水作为一种重要的水资源,可有效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进一步扩大污水收集和处理范围,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投入,加大废水资源化与回收处理利用工程的建设力度,拓宽污水处理回用途径,节约宝贵的新鲜水。
三是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加大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区,大力推广管道输水,防渗、微灌、喷灌及低压管道灌溉与工程技术节水和生物节水、农艺节水技术,调动农民发展节水灌溉的积极性;提高农田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加强对化工、火电、纺织、造纸、建材、食品等高耗水企业的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推广节水技术改造和示范工程建设,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项目建设,切实做好节水减排工作,加快城镇生活供水管网改造,推广普及节水型器具,积极开展城市生活小区非常规水利用示范工程建设。
保护水资源措施范文4
关键词:水资源承载力;因素;措施
中图分类号:TV21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全国有很多个城市供水不足,有的甚至存在严重缺水的现象。据相关部门统计发现,我国城市淡水资源承载力不足已经很普遍。我国的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很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论证中几乎没有节水内容,一些地区不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盲目发展,造成一些地方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恶果。尽管水资源缺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长期以来我们对水资源承载能力问题却认识不足。党的十明确指出,要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在未来经济发展规划中,也要充分考虑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因素,从而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一、水资源承载力的重要性
衡量人与自然和谐有两个重要指标,即两个承载能力:一是资源承载能力,二是环境承载能力。在这两个承载能力中,水资源都是首要因素,但当前很多地区粗放的增长方式使一些高耗水行业无情地吞噬着日见“瘦弱”的水资源。“地下水越抽越深,水源地越来越远,远距离取水的城市越来越多,用水成本越来越高”,是当前我国水资源状况的真实写照。水作为自然资源,又是经济资源,更是战略资源,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建立节水型社会已经刻不容缓。经济社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在水资源承载能力以内。相反,经济社会的发展就会失去关键的物质基础,必然造成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二、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因素
饮用水资源极度匮乏,由于对水资源的过分超采,导致了大批降落漏斗的产生。水资源的污染是影响承载能力下降的关键因素,工业生产中对水的利用和治理及生活中对于环境保护等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致使水域污染极为严重;地表水和地下水受到粪便、垃圾、生活污水和城乡企业“三废”的重叠污染,使水质持续恶化。污染不仅使有限的淡水资源更加匮乏,同时,也导致了“介水疾病”的传播。生态破坏导致饮用水源萎缩,如水土流失,导致泥沙淤积,减少河、库容量;干旱导致饮用水资源 更加短缺;湿地萎缩、江河断流等水生态问题,破坏了饮用水源;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浪费普遍存在,使不堪重负的饮用水资源雪上加霜,这些因素都是造成水资源承载力持续下降的原因。
三、提升水资源承载力的措施
(一)理顺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机制。水资源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会严重影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并降低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因而应进一步完善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明确界定流域机构与地方水行政管理部门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中的职责。继续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参与的水资源工作协调机制,做好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的衔接,尽快建立和实施水资源保护补偿机制、水资源管理公众参与机制和水资源主要指标的刚性约束机制。
(二)加大污染处理力度实现生态协调。修建先进的污水处理厂,提高再生水利用水平,采取多种措施,建设多种形式的雨洪利用工程,力争使雨季的降雨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在经济发展中尽量采用那些环境友好型的技术发展经济,把水污染降到最低限度。通过保护农田、森林、绿地、清洁的空气和水等措施来实现生态协调。立足于城市所依托的自然区域,来调整城市人口,减少水资源需求。理顺城市与所依托的区域自然环境的关系,维护流域水资源的正常循环,开展生态恢复,是解决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根本途径。
(三)提升水资源调控能力。加强水网体系建设,提升水资源承载能力,为打造现代经济区域提供水资源保障。对水资源的综合利用进行优化配置,通过联合调度调剂余缺,以丰补歉,最大限度地挖掘水资源潜力,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大力维修农田水利配套设施,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出最大效益。经济的发展伴随着用水量的急剧增加,因而必须转变用水观念,创新水资源发展模式,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调整用水结构,坚持以水定供、以供定需,按照当地水资源承载力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缺水地区应对新上高耗水、高污染的工业项目严格把关,避免造成当地水资源的过度开发,鼓励发展用水效率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同时加大对现有技术和工业的改造提高;水资源丰沛地区高用水行业的企业布局和生产规模要与当地水资源、水环境相协调;严格禁止淘汰的高耗水工艺和设备重新进人生产领域。农业结构调整也要适应水资源的现状,大力发展畜牧业和旱土作物,缺水严重的地区,水路不通走旱路,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四)增强节水意识。要抓紧抓好水资源综合规划的编制工作,在科学合理评价水资源的基础上,根据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状况,确定各地区水资源承载力。在水资源综合规划的指导下,制定主要江河的水功能区划和水资源保护规划。从取水源头抓起,加强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提高用水效率,改善水环境和生态环境,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实施水务一体化管理,促进用水结构调整和节约用水。建设节水型社会,这既是对传统水利观念的最大挑战,也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项根本措施。促进水资源由用水效率低向用水效率高的产业流动。对高耗水企业,进行压缩、淘汰和并转。注重节约用水,按照建设节水的理念,通过对特殊用水行业实行计划用水管理、大力宣传推广节水技术、培育推广节水典型等措施,将节水量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
(五)对饮用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合理开发地下水,必须加强管理,限制开发地下水资源;要划定地下水禁止开采区域和限制开采区域,制定地下水超采区治理规划。必须要有生态学的思考,建立生态保护体系,即利用生态技术解决饮用 水“难题”,利用生态工程技术修复水生态缺损,建立健康的水生态领域。
保护水资源措施范文5
保护水的措施
一、加强节约用水管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有关节约用水的规定,从四个方面抓好落实。
1、落实建设项目节水“三同时”制度。即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应当制订节水措施方案并配套建设节水设施;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今后新、改、扩建项目,先向水务部门报送节水措施方案,经审查同意后,项目主管部门才批准建设,项目完工后,对节水设施验收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否则供水企业不予供水。
2、大力推广节水工艺,节水设备和节水器具。新建、改建、扩建的工业项目,项目主管部门在批准建设和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取水许可时,以生产工艺达到省规定的取水定额要求为标准;对新建居民生活用水、机关事业及商业服务业等用水强制推广使用节水型用水器具,凡不符合要求的,不得投入使用。通过多种方式促进现有非节水型器具改造,对现有居民住宅供水计量设施全部实行户表外移改造,所需资金由地方财政,供水企业和用户承担,对新建居民住宅要严格按照“供水计量设施户外设置”的要求进行建设。
3、调整农业结构,建设节水型高效农业。推广抗旱,优质农作物品种,推广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农艺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高效节水农业配套技术,农业用水逐步实行计量管理,总量控制,实行节奖超罚的制度,适时开征农业水资源费,由工程节水向制度节水转变。
4、启动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工作。突出抓好水权分配,定额制定、结构调整、计量监测和制度建设,通过用水制度改革,建立与用水指标控制相适应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大力开展节水型社区和节水型企业创建活动。
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1、严格限制自备井的开采和使用。我市已被省政府划定为深层地下水严重超采区,今后除为解决农村饮水困难确需取水的,不再审批开凿新的自备井,市区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自备井,要于年底前全部关停;对于公共供水不能满足用户需求的自备井,安装监控设施,实行定额限量开采,适时关停。
2、贯彻水资源论证制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重大建设项目的布局,应与当地水资源条件相适应,并进行科学论证。项目取水先期进行水资源论证,论证通过后方能由项目主管部门立项。调整我市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空间布局,切实做到以水定产业,以水定规模,以水定发展,确保用水安全,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
3、做好水资源优化配置。鼓励使用再生水,微咸水,汛期雨水等非传统水资源;优先利用浅层地下水,控制开采深层地下水,综合采取行政和经济手段,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
三、加大污水处理力度,改善水环境
1、根据《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对现有入河排污口进行登记,建立入河排污口管理档案。此后设置入河排污口的,应当在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之前,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入河排污口设置申请,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合理设置。
2、积极推进城镇居民区、机关事业及商业服务业等再生水设施建设。建筑面积在万平方米以上的居民住宅小区及新建大型文化、教育、宾馆、饭店设施,都必须配套建设再生水利用设施;没有再生水利用设施的在用大型公建工程,也要完善再生水配套设施。
3、足额征收污水处理费。《市污水处理费征收管理办法》已于年月日正式实施。要加大污水处理费征收力度,为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提供资金支持。
4、加快城市排水管网建设,要按照“先排水管网、后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原则,加快城市排水管网建设。在新建设时,必须建设雨水管网和污水管网,推行雨污分流排水体系;对现有,要在城市道路建设的改造的同时,对城市排水管网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和完善,提高污水收水率。
四、深化水价改革,建立科学的水价体系
1、利用价格杠杆促进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逐步提高城市供水价格,不仅包括供水合理成本和利润,还要包括户表改造费用、居住区供水管网改造等费用。年生活用水价格为元/立方米(含污水处理费、水资源费下同)。年每立方米达到元左右。
2、合理确定非传统水源的供水价格。再生水价格以补偿成本和合理收益原则,结合水质、用途等情况,按城市供水价格的一定比例确定。要非传统水源的开发利用进展情况,及时制定合理的供水价格。
3、积极推行“阶梯式水价(含水资源费)”电力、钢铁、石油石纺织,造纸、啤酒、酒精七个高耗水行业,从年起实施“定额用水”和“阶梯式水价(水资源费)。”水价分三级。级差为1:2:
10。工业用水的第一级含量,按《省用水定额》确定,第二、三级水量为超出基本水量10(含)和10以上的水量。
五、加强水资源费征管和使用
1、加大水资源费征收力度。征收水资源费是优化配置水资源、促进节约用水的重要措施。全市范围内使用自备井(农村生活和农业用水除外)的单位和个人都应当按规定缴纳水资源费(含南水北调基金)。水资源费(含南水北调基金)主要用于水资源管理、节约、保护工作和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不得挪作他用。
2、加强取水的科学管理工作,全面推动水资源远程监控系统建设、智能水表等科技含量高的计量设施安装工作,所有自备井都要安装计量设施,实现水资源计量,收费和管理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
六、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保障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水资源管理、水价改革和节约用水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实施难度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确保责任到位、政策到位。落实建设项目节水措施“三同时”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取水许可和入河排污口审批、污水处理费和水资源费征收、节水工艺和节水器具的推广都需要有法律、法规做保障。对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查处,确保各项制度措施落实到位。要大力做好宣传工作,使人民群众充分认识我市水资源的严峻形势,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形成“节水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社会风尚,形成共建节约型社会的合力。
水环境保护的意义
在经济发展和高速增长的同时,环境问题日渐突出,尤其是水环境与水生态日益突出,成为世界范围内高度关注的共同问题。水环境恶化对国家经济的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和制约,水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发展的高度。
国家环境安全包括两层基本含义:一是防止由于生态环境的退化对经济基础构成威胁,主要指环境质量状况低劣和自然资源的减少和退化削弱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二是防止由于环境破坏和自然资源短缺引发人民群众的不满,特别是环境难民的大量产生,从而导致国家的动荡。可见,维系一定区域或国家社会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稳定环境”就是国家环境安全,即确保“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基础处于良好的状态或不遭受不可恢复的破坏”。
水环境安全是国家环境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体现的就是供用水安全,即在不超出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的条件下,水资源的供给能够在保证质和量的基础上满足人类生存、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维系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 。可见,水环境安全首先意味着有清洁、充足的水资源可以满足人类的生存需要,满足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维系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如果水体被污染不能饮用,则人类的生存条件受到威胁,生活质量得不到保证,国家利益受到损失,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得不到维系,即导致水环境不安全;其次,水环境安全还意味着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劳动所产生的水污染不能超出水环境承载能力——水体的自净能力,否则,就会造成对水环境和水生态系统的破坏,出现水环境的不安全。严重的水环境不安全将会引发经济不安全和社会不稳定。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决定。
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是水资源的保护。
水资源保护,从广义上讲包括水量保护与水质保护两个方面,也就是通过行政、法律、技术、经济等手段合理开发、管理和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质量和供应,防止水污染、水源枯竭、水流阻塞和水土流失,以满足社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对淡水资源的需求。水资源保护对象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量与水质。
在水量方面,应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注意避免水源枯竭,过量开采。同时,也要顾及环境保护要求和生态环境改善的需要。
在水质方面,应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维持水质良好状态,为此,要减少和消除有害物质进入水环境,加强对水污染防治的监督和管理。
从战略意义上来看,国家环境安全包括两层基本含义:一是防止由于生态环境的退化对经济基础构成威胁,主要指环境质量状况低劣和自然资源的减少和退化削弱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二是防止由于环境破坏和自然资源短缺引发人民群众的不满,特别是环境难民的大量产生,从而导致国家的动荡。可见,维系一定区域或国家社会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稳定环境”就是国家环境安全,即确保“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基础处于良好的状态或不遭受不可恢复的破坏”。 水环境安全是国家环境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体现的就是供用水安全,即在不超出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的条件下,水资源的供给能够在保证质和量的基础上满足人类生存、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维系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 。
可见,水环境安全首先意味着有清洁、充足的水资源可以满足人类的生存需要,满足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维系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如果水体被污染不能饮用,则人类的生存条件受到威胁,生活质量得不到保证,国家利益受到损失,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得不到维系,即导致水环境不安全;其次,水环境安全还意味着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劳动所产生的水污染不能超出水环境承载能力——水体的自净能力,否则,就会造成对水环境和水生态系统的破坏,出现水环境的不安全。严重的水环境不安全将会引发经济不安全和社会不稳定。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决定,水环境安全对我国的政治安全和经济安全都具有其特殊的重要意义。
总之,最终是为了保证资源的永续利用,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以不断提高人类的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造福人民,贻惠于子孙后代。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恶化的问题日益突出。一些地区由于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开发利用和水量短缺造成的水资源供不应求,造成资源型缺水。而在一些水资源数量充足的地区,水环境的污染使水体已不具有原来的功能,出现了住在江河旁却没有水喝、没有水用的现象。水环境质量的恶化导致可利用水资源的减少,导致水质性缺水。 水资源保护的任务是:以流域为单元对水环境实行统一管理,制定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划定水功能区,制定水质控制目标,实施排污总量控制,建立和健全流域水质监测网络,定期水资源状况公报,进行水污染事故联防等,促使水资源保护基本目标的实现,使水资源更好地为人民生活和经济建设服务。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有两大形式:第一种是直接从水源取走所需用的水量满足工农业和城市生活的需要后,在数量和质量上有所变化和损耗,从另外地点回归部分水源。第二种是取用水能、发展水运,但需要河流、河口保持一定水位和流量。
保护水资源措施范文6
关键词:水资源综合规划理念更新建议
中图分类号:TV21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和公共性的社会资源。没有水资源的永续利用,就没有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在城市中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水生态、水景观、航运等涉水规划往往分属水利、环境、市政、交通、园林等多部门的管理,涉水规划内容往往各自为政、相互矛盾,降低了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也带来了争水、乱排、洪灾、水生态恶化等水问题,造成了水资源的综合效益难以充分发挥的局面。因此,随着城市文明的快速发展,加强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综合规划是非常重要的。众所周知,规划是龙头,制定一个好的规划,是实现城市水资源有效管理的前提。那么,怎样才是一个好的规划呢?
1.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内容
传统的水资源综合规划,包括基本情况、现状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评价、水资源保护、污水再生利用、需供水预测、水资源配置和规划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这种规划表面上看覆盖面广,内容丰富,实际上范围狭窄,内涵单一,容易造成与其他规划的脱节甚至矛盾。
一个好的水资源综合规划,不仅要包括水资源如何配置,还要包括水资源如何保护、水生态如何保护、水环境怎么建设,如何促进当地水文化的发展。这与目前提倡的水务一体化思想是一脉相通的,水资源配置解决水从哪来到哪去的问题,包括水源、水厂、排水再利用等,水资源保护解决水环境保护和治污问题,水生态解决水的永续利用问题,水景观和水文化不仅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更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对水的重视。
水资源综合规划包括水资源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和水生态、水景观规划三个方面,其核心是理念更新。
水资源规划包括水域管理及保护规划、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节水型社会建设;水资源保护规划包括排污口整合规划、水环境综合治理;水生态、水景观规划包括河湖水生态保护、水生态水景观建设。
2.理念更新
理念更新涵盖了新时期水科学特征、治水理念更新和重视水生态、水景观建设三个方面,这也是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2.1新时期水科学的特征
(1)水科学内涵的扩展:从最初我们学习水文分析、洪水计算到水资源配置、供需平衡分析,再到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直至水文化、水旅游,并提升到水安全,步步深刻,层层拓宽。
(2)水科学的多学科性:水科学博大精深,涉及到水文学、气象学、水力学、泥沙运动、海洋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
(3)水科学的多部门特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的增多,诸如污水排放、河道淤积、水系破坏、河道设障、破坏水的自然景观、水文化资源遭到破坏等现象越来越常见,但这些问题都不是一个部门能控制解决的,需要加强各涉水部门的通力合作,系统的进行水资源科学研究。
2.2治水理念的更新
(1)加强流域管理的理念,克服“就水论水”的管理模式。水体本身就存在于城市水系之中,水系本身就是流域的一部分。治水不能仅仅从水体出发,要以大流域为出发点,要上下游、左右岸协调考虑。譬如河道的治污,仅仅一段排污达标是不行的,纳污能力必须考虑上游的污染物排放量。
(2)提升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理念。流域管理固然重要,但是不能脱离区域管理。在某种意义上,区域管理有着流域管理所不具备的行政优越性,一个措施可以成为一项决议,甚至于上升到政策的高度。因此,要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有机结合的原则。
(3)生态工程与水利工程建设相结合的理念。水生态是叠加于区域生态空间基础上的,水生态系统极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因此建设水利工程,如不加强生态的意识,极易破坏生态环境。水利工程建设中应保护河湖水网,保持河道的自然性,提倡生态护坡,重视生态工程与水利工程的结合。
2.3重视水资源工作中水生态、水景观及水文化建设
(1)符合人水和谐的建设理念。在自然形象中很少有像水体这样具有莫大的吸引力,通过“亲水性”设计,让人真正享受到清新宜人的景观和亲身戏水的乐趣,即人水和谐。
(2)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水景观、水文化建设是城市景观的一部分,要尊重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定位为景观的部位进行建设。
(3)与城市水系布局相适应。要以水系为中心布置水环境、水文化景观,水环境建设要以水系规划为核心,实现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
(4)城市滨水区建设要反映城市文明,特别要体现水景观水文化的特色。作为城市边缘地段的滨水空间,被认为是塑造城市形象的特殊场所,是城市的“窗口”和“门户”的象征。
2.4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水安全保证体系建设包括供水安全保证体系、防洪安全保障体系和生态安全保障体系。
(1)推进水利信息化促进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水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不仅需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的配合,还需要依靠水利信息化来实现。水利信息化应结合自身特点和发展水平,以应用需求为向导,有针对性地建设各级应用系统。可针对供水安全、防洪安全、生态安全三大保障体系建设,开发不同功能的管理系统。
(2)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在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中,实行“行政区域用水总量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三条红线限批控制管理,建立协调、高效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建立水权制度,建立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和完善节水管理制度。
(3)确立涉水事务中水资源管理的主体地位:①加强社会科学研究,提升管理水平,主动迎接挑战;②提升社会服务面。
一个好的水资源综合规划应该包括以上所述各项内容,应该将理念更新贯穿规划的始终,更重要的是要建立政府主导、各部门参与的工作模式。
水资源综合规划的框架详见下图。
3.对政府主导模式的几点建议
1.政府为主导,组织协调各部门共同参与,由“九龙治水”变为“联合治水”。
2.制定严格适当的政策、法律和规划。一旦制定,就要严格执行,杜绝“规划规划,墙上一挂”的现象。
3.注重科学论证,鼓励公众参与管理。一个规划的制定,涉及到各方各部门的利益,要多多听取各方的意见,举行听证会、规划公示等。
4.政府在经济和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行政、经济、法律等多种手段并行。要加强执法监督,规划制定部门要实施后续技术跟踪等方式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