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外向型经济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外向型经济范文1
一、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
每年将外贸进出口和利用外资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区(县),与外资项目履约率和项目资金到位率一并纳入市委市政府年度综合目标管理考核。各区(县)、各相关部门领导的年终述职、总结要与外向型经济工作业绩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挂钩,形成全社会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格局。
二、建立表彰奖励制度
市委、市政府每年选择20家左右先进外经贸企业和年度目标任务完成好的区(县)及相关部门予以表彰和奖励,鼓励发展外向型经济。
三、建立外经贸网络平台
加大投入,在各区(县)、相关部门和外经贸企业建立**外经贸网络平台。不断完善各项服务功能,逐步实现外经贸网上审批和管理,并为外经贸企业提供系列电子信息服务,加强跨地区、跨部门的信息合作,逐步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四、建立重点外经贸企业联系制度
按照扶优扶强和动态管理的原则,每年由市外经贸主管部门确定30户外经贸重点联系企业,市属各相关部门和企业所在区(县)提供重点服务和支持。重点外经贸企业包括自治区、中央单位、兵团等驻**地区各种所有制企业。
五、建立外经贸发展扶持资金
每年由市财政安排外经贸发展扶持专项资金1000万元。主要用于鼓励外经贸企业出口地产商品,特别是出口地产工业品、境外参展展位费补助、境外加工贸易项目贷款贴息、出口产品研发、人员培训等,提升外经贸发展水平。
各区(县)可配套建立相应外经贸发展扶持资金。
六、优先和简化办理外资项目建设手续
凡在**市设立《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鼓励类的外商投资企业,在合同章程审批、工商营业许可、土地征用、工程建设、水电供应、交通通讯等方面优先和简化办理项目建设手续,市外经贸主管部门负责跟踪服务,加快我市利用外资步伐。
七、涉外税收工作实行属地管理
市国税局涉外征收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各区(县)国税分局新增涉外征收管理职能;市地税局涉外征收管理局在各区(县)地税分局设立涉外征收管理所,由专人负责涉外税收工作。自本文件之日起,涉外税收新增部分由市财政对各区(县)全额返还,促进外经贸加速发展。
八、建设外经贸人才培训体系
制定外经贸人才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每年选派部分涉外部门和重点骨干企业的外经贸工作人员到区内外知名院校脱产培训或参加境外培训。市外经贸主管部门牵头定期或不定期免费对中小企业涉外专业人员进行各类外经贸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外经贸人员素质。
九、为企业外经贸人员出国提供便利
凡无行政主管部门的企业和民营企业因商务活动需办理出国手续,由企业党委(党组)出具政审材料,经市外经贸主管部门审核后,市外办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因公普通护照,鼓励和扶持企业“走出去”。
十、建立政府间对外经贸交流长效联系机制
市外经贸主管部门牵头,各涉外部门配合,通过高层互访、经贸合作项目开发、互办(参)展会(论坛)等方式,与周边国家友好城市政府、经贸主管部门、我使馆经商参处、经贸社团组织等建立定期对外经贸交流长效联系机制,加强政府间交流,推动双边经贸合作发展。
外向型经济范文2
一、认清形势,把握大局,切实增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综观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经济全球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区域经济融入世界经济是必然选择。特别是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可以说,现在不用走出国门,就自觉不自觉参与了国际竞争。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就是要主动参与国际国内分工协作,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竞争中不断增强实力,把握发展主动权。从全国、全省情况看,现在已经到了要求外向型经济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阶段,但从我市的实际看,外向型经济还刚刚起步。刚才正彩副市长在报告中讲了,我市自1985年在全省率先引进首家外资企业——山兴公司以来的23年发展历程中,总共审批外资企业119家,现幸存的仅38家。利用外资的规模,2007年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长足进步,实际利用外资达644万美金,但仅占全省的0.06%。外贸方面,去年我市的进出口总额达9354万美金,外贸依存度仅6.7%,而全国外贸依存度为67%,浙江省72%,*17.36%。外经方面,企业主动“走出去”寻求合作的也很少,主要有:华顿公司、美伊公司分别在美国和加拿大设立产品设计中心和办事处;欧派门业在意大利、德国和罗马尼亚设立产品直销公司;健康蜂业利用技术和设备在巴西设立产品加工厂。这与*经济发展实力和所处阶段是很不相称的,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究其原因,除了客观因素外,主要还是主观因素,我们的有些领导干部对发展外向型经济认识不足,存在“无能为力、无所作为、无从下手”的消极畏难情绪,短视、近视行为严重;一些企业开放意识淡薄,有的不愿与外商合作,有的不敢与外商合作,有的不懂如何与外商合作。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市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需要我们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加以解决。首先要提高对发展外向型经济重要性的认识。外向型经济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结果。当前国内工业经济增长远远快于GDP的增长速度,GDP增长速度又快于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因此,工业经济增长所带来的产品增加、产能增加,仅靠内需一时难以吸收,只能靠出口,通过出口国内相对过剩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可以缓解国内供求矛盾,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工业发展需要原材料等各种资源和先进设备,必然需要加强国际合作,确保进出口的良性运作,加快工业化进程。外向型经济是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途径。欠发达地区要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发展外向型经济,依靠和借助外力来激发内力,加快发展速度。只有依靠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管理经营理念,提升我市的传统产业,提升产业的技术水平。外向型经济是调优经济结构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扩大出口,利用获得的资金,引进工业生产所必需的原材料、技术等,通过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能有效改变传统产业格局,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提升本地区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当前,我们面临的形势很不乐观,特别是外贸压力很大。一是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很多企业生产增加,利润下降,使得企业不愿意出口。二是自去年7月1日开始,国家对2851种出口商品进行调整,尤其是对资源类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从13%下降到5%,对我市来讲,出口形势非常严峻。因此,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
二、明晰思路,突出重点,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
大力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战略,切实做到外资、外贸、外经“三外”并举,即要大力做强外贸,着力做大外资,努力做实外经。首先要发挥优势千方百计引进来。要充分发挥*的政策、投资环境、土地、劳动力等资源要素优势千方百计引进外资和国外的先进装备、技术。其次要积极引导千方百计走出去。要做到政府主导、政策引导,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积极推动产品和劳务输出。其三要优化服务千方百计促发展。要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进一步优化*的投资发展环境和服务质量,逐步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共同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实践证明,发展外向型经济,利用外资是根本、是关键。外资既是项目、资本、就业,也是广阔的市场、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对区域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可起到杠杆撬动作用,可以说今天的外资就是明天的外贸、后天的外经,抓住了利用外资就等于抓住了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牛鼻子”,我们要在继续强化“市外就是外”的同时,牢固确立“内外并举”、“重点突破外资”的理念,坚持以外资突破带动外向型经济发展,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主动的工作、更加有力的措施,力争在引进外资总量、引进优质项目、引进国内乃至世界级大企业上取得新突破。
1、要构建大平台,着力夯实招商基础。一方面是加快平台建设。开发区、工业基地是引进外资的主战场、大平台。今年要加快推进山海协作示范园区建设,要求年内确保推出土地1000亩;同时启动莲华山区块开发建设,要求6月份必须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要坚持集聚、集约、集群发展的原则,进一步深化规划、整合、扩容、提升工作,把“二区四基地”建设好、管理好、发展好。另一方面是夯实招商基础。重点要抓好招商项目储备库、重要客商资源库和在谈项目信息库“三库”建设,着力夯实招商引资基础。储备项目要广泛调动全市上下谋划项目的积极性,对接省“三个千亿”工程,挖掘谋划“基础网络、惠民安康、产业提升”三个百亿工程项目,不断充实市级重大项目储备库,并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凸显亮点,找准卖点,确保有项目可招商。对重要客商要保持经常性联系,有针对性地制定招商策略,着力提高招商的成功率。对在谈项目要紧盯不放,明确责任,各相关部门要形成合力,切实提高项目签约率、履约率、到位率。
2、要实施大接轨,突出招商重点区域。当前,以上海、苏州、东莞为龙头的“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土地资源等普遍紧缺,正在大规模实施“腾笼换鸟”、产业调整升级,如上海等地已明确要求全出口、劳动密集型外资企业限期搬出,我们要牢牢抓住机遇,主动接轨融入“长三角”、“珠三角”,根据产业发展、环境保护、增加就业等要求,有重点、有选择地接受辐射。今明两年利用外资的重点区域要突出台资和港资,在上海、厦门、东莞、无锡等外商、台商集聚地区,组织精干力量,开展定向招商,力求在引进台资、港资上取得新进展。
3、要推进大转变,努力创新招商方式。引进外资的难度相对较高,要在继续抓好常规招商的同时,进一步转变招商理念,创新招商方式,提高招商实效。一是要大力实施产业招商。围绕产业集聚、企业集群的要求,把利用外资与推进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拉长产业链结合起来,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农产品深加工和创汇型农业、机械制造、电子器械及生产业等产业,逐步做大做强特色块状经济。二是要强力推进专业招商。在全社会营造招商引资氛围的基础上,继续采用自荐报名、部门推荐、组织选派等方法,抽调精兵强将,组建外资专业招商队伍,分区域、有重点地开展小分队专业、定点招商,把对外资专业招商小分队的考核与对部门的考核相结合,把专业招商作为年轻干部展示才华的平台。三是要广泛开展企业招商。进一步加强与台商、侨商和台湾、香港同乡联谊会以及与发达地区外资企业的联络,通过“以外引外”引进外资,并选择一批有实力的国内外中介机构,招聘一批专业招商经纪人,包装一批操作性强的外资招商项目,大力推行网上招商、以贸引资、以民引外、增资扩股等行之有效的外资招商方式,务实推进外资招商工作。
4、要组织大活动,全面宣传推介*。实践证明,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参与一些重大外贸活动,是引进外资的重要途径。对今年的外贸活动,有关部门要早作安排,特别是对参加港澳经贸洽谈会、浙洽会、义博会、厦洽会、广交会等重大经贸洽谈活动,更要精心筹划,周密部署,舍得拿出最好的资源、包装最好的项目去吸引外资。要在致力抓好企业主体利用外资、抓好工业项目利用外资的同时,把发展外向型农业项目、生产业项目,特别是基础设施等政府性投资项目利用外资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强有力的措施推进政府性项目的利用外资。要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发起对外宣传新攻势,不仅要宣传生态*、平安*,更要宣传开放*、活力*,展示*对外开放的新形象、新成果,进一步提高*的知名度、美誉度,让更多的客商、外商了解*,看到投资*的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
三、切实加强领导,努力形成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合力
经济外向度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各级各部门要积极深化对外经贸合作,站在全局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审视外经贸工作,克服“一叶障目”的短视行为,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合力推动外向型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着力拉长我市经济外向度这条“短腿”。
一是组织领导更强化。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特别是外经贸、招商引资等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制度机制,做到定人、定责、定目标,加强对外向型经济的领导,增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各企业也要高度重视外向型经济工作,做到外向型经济有人懂、有人管、有人抓。今年,市政府将对外向型经济目标任务实行争先考核,刚才已与“二区四基地”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专门签订责任书。对外向型经济工作实行专项考核,表明了市里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坚定决心和强大力度。
二是激励政策更有力。今年我市已对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政策作了调整和完善,在外贸扶持政策上,加大了对外贸易结构调整的力度,鼓励企业开展进口业务,引进先进设备、技术和生产原料以及到境外注册商标、创出口品牌、培养引进外贸人才,提高企业参与竞争的层次;在利用外资扶持政策上,突出鼓励企业利用外资和扩大利用外资规模,鼓励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和生产业等项目的利用外资;在外经扶持政策上,突出鼓励企业“走出去”,加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积极参加境外展销会,到国(境)外开辟原料基地、投资办厂,直接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参与国内国际竞争,全面提升竞争力。
外向型经济范文3
从1997年由福建省主办的福建投资贸易洽谈会升格为国家级的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以来,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已举办了九届,今年将迎来十周年华诞。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以投资促进为主线,以“引进来”和“走出去”为主题,努力打造国际投资促进平台,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性投资促进盛会,也是全球唯一经UFI认证的投资促进类展览会。在历年的“9・8”投洽会上,福建举全省之力,不断开拓思路、创新举措,努力提高办会水平和参展实效,使投洽会成为福建展示风貌、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成为福建扩大开放、招商引资的有力的助推器。
一、投洽会是福建展示风貌、投资促进的重要窗口,加快了福建与国际经济接轨的进程。
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办会水平的不断提高,参加投洽会的境外客商人数逐年增加,层次不断提高,投资促进效果更加明显。据统计,迄今有超过400家跨国公司参加了投洽会,其中名列世界500强之内的就有100多家。福建省充分利用投洽会的越来越大的世界影响力,广泛邀请美国、法国、日本、加拿大、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境外客商团组参加,同时,最大限度地用好投洽会的客商资源,积极与一批国外政界要员、工商巨贾,以及一大批投资促进机构、商会和企业联合体进行广泛的接触,不仅充分展示了福建的对外开放成果,也扩大了福建的对外联系渠道,促进了投资促进平台的建立和不断完善。近年来,通过投洽会福建打造形成了三个投资促进平台:一是客商联络平台。通过投洽会广泛接触境内外客商,建立了多达五、六千人的客商资料库,并采取各种有效手段与重点客商建立长期的联系,为进一步开展招商引资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现场招商平台。充分利用大会资源,组织开展各种富有实效的招商活动,组织懂政策、会谈判的招商小组或联络小分队,在投洽会期间主动联络跨国公司和境外投资促进机构,巩固老客商,结识新客商。三是宣传推介平台。通过在投洽会上分发《福建省外商投资指南》、《福建省重点招商项目》宣传册和光盘,向客商介绍福建省情概况、产业情况、投资环境、重点招商项目等,使客商更深入了解福建、了解“海西”建设战略,增强投资福建的信心。
二、投洽会是国际资本对接福建项目的重要渠道,推动了福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投洽会作为福建投资促进的重要平台,在福建吸收外资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历届投洽会上,福建签订的外资项目都占整个投洽会的80%以上。据统计,仅“十五”期间,福建省团就在“9・8”投洽会上签约项目5049项,总投资391.43亿美元,利用外资323.22亿美元。到目前为止,这些签约项目已落实报批3610项,总投资213.3亿美元,合同外资170.7亿美元,落实率分别达71.5%、54.5%和52.8%。已落实报批的合同外资达170.7亿美元,约占近五年全省合同外资总额的48.5%,对全省利用外资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特别在“9・8”上签约的泉州船舶工业公司(总投资3700万美元)、福建华东船厂(总投资6041万美元)、飞毛腿(福建)彩晶科技(总投资9800万美元)、柯达(中国)图文影像(总投资9600万美元)、福建汇大化工(总投资5000万美元)、厦门长庚医院(总投资1.44亿美元)、厦门马士基码头(总投资3.7亿美元)等一大批资金、技术密集型大项目的落地,有力促进了机械、电子、石化三大支柱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完善,提升了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对福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投洽会是福建凸显对台优势的重要载体,促进了闽台经贸交流与合作的深化。
近年来,福建依托“9・8”投洽会充分发挥对台的“五缘”优势,积极拓展“六求”作为,有效促进了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利用台资的发展。如第九届“9・8”投洽会凸显对台特色,积极邀请台商参会,努力拓展吸收台资,取得了良好成效。在“投资福建”对口洽谈活动中, 台湾客商参加了涉及生物科技、IT、机械制造和食品等9个行业的项目的洽谈,有111名台商表明了投资意向;在“海峡两岸农业合作项目洽谈会”上,有46家台湾企业的62名台商与福建省108名企业代表进行了洽谈;在“首届海峡旅游项目洽谈对接会”上,共签约合同台资项目201项,总投资11.14亿美元,利用台资11.04亿美元,分别占当年全省合同项目的26.59%、14.56%和14.69%。
四、投洽会是汇聚国际投资信息的重要平台,为福建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搭建桥梁。
投洽会在突出利用外资主题的基础上,积极引入了“双向投资”新内容,吸引了众多国家在投洽会上举办投资项目对接会、投资项目推介会、投资政策会、投资环境介绍会等,并举办各类“走出去”研讨会和投资论坛。这类活动提供了大量有益信息,使福建企业提高了对实施“走出去”战略重要性的认识,充分了解了投资国的投资环境、投资政策、投资项目以及有关注意事项,为企业拓展境外投资搭建了便捷渠道和平台。在第九届投洽会上,福建省团共组织近百家省内企业、130多人参加了40多个国家举办的“走出去”投资项目对接会,发动180多家企业250多人参加各类研讨会和推介会,促成了阿福建力菲克药业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与意大利、新西兰、越南、泰国等国家签订了6个境外投资协议,投资金额达1100多万美元。
增强外向型经济支撑带动作用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对外开放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突出优势,是福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对外经贸是这条生命线的支撑和脊梁。今后若干年,是福建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加快外经贸促进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外经贸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支撑与脊梁作用,努力适应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需要,以创新促开放、以开放促合作、以合作促发展,推动外向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把福建省对外开放推向新的水平,为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一、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增强海西产业竞争力。
产业发展是建设海西的重要依托,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是建设海西的重要举措。招商引资战略要以促进产业集群培育和发展为着力点,着眼于提升海西产业发展的整体竞争力,把招商引资政策与产业集聚政策有机结合起来,以加强投资环境建设为支撑,以开发区为载体,以重大经贸活动为平台,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加强政策引导,积极引进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龙头项目,做长做强产业链,加快实现海西产业集聚与优化调整,增强海西产业竞争力。
――加强外资投向引导,促进产业优化升级。鼓励外资投向福建省电子信息、石化工业、机械工业等主导产业,在积极推进现有外资骨干企业增资扩股的同时,充分利用全球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大力引进一批综合效益好、对福建省经济带动性强的大型产业项目落地。围绕龙头项目,大力发展协作配套企业,延伸产业链,夯实产业基础。鼓励外资改造提升建材、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培育发展生物工程、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扩大服务领域利用外资,提高服务业开放水平。抓住入世后过渡期服务贸易扩大对外开放的机遇,加快商贸、物流、金融、旅游等领域利用外资步伐,引进外资设立会计、审计、经纪、鉴证、评估等中介机构;推动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领域的对外开放,引进和兴建一批有较大规模、较高层次的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领域利用外资项目,推动服务业利用外资的全面快速发展。
――鼓励基础设施利用外资,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积极推进交通、水电、环保、能源等公共事业领域利用外资,支持外资以独资、控股、参股等多种方式进入港口、铁路、高速公路、电力等基础设施,以及城镇供水、燃气、公共交通、环境保护及污水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事业和法律法规未禁止的其他基础设施领域。推出一批社会发展需要、对外商有吸引力的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项目以及特许经营权对外招商。鼓励政府投资的市政公用事业、基础设施项目,依法向外商转让产权或经营权。
――主动承接国际产业高端转移,增强福建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转变利用外资理念,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理念和高素质人才,以国际制造业高端转移为契机,着力引进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的制造业工序。鼓励外商在福建省投资设立研发中心,投资高新技术领域,鼓励外商投资的研发中心承担、参与福建省科技攻关和产业化项目,促进福建省企业增强对外资技术的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能力。
――增强投资促进的区域针对性,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对台招商,要突出“以台引台”,从服务好现有台资企业入手,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促其增资扩产,吸引更多的台资企业参与配套;要拓宽与台商联络渠道,加强与台资企业协会和台资大企业的沟通联络,办好各项涉台活动,吸引更多的台资大项目到福建省投资落户。对东南亚招商,要突出“高层推动”,针对东南亚客商特点,以高层推动形式开展投资促进,鼓励华侨华人来闽投资兴业。对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招商,要突出国外中介组织的作用,加强与欧美日发达国家和地区企业联合体、商协会、中介机构的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双向经贸交流活动,完善对发达国家的招商引资平台。
二、加快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增强外贸出口对海西建设的带动作用。
发挥福建省对外开放优势,着眼于增强外贸出口对海西建设的带动作用,大力实施科技兴贸和品牌发展战略,加快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努力提高福建省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和外贸综合效益,促进福建省由贸易大省向贸易强省转变。
――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和科技兴贸战略。制定国际品牌发展规划,形成完善的品牌促进、保护、推介、出口的政策体系。推动国知名产品参加境外商标注册及各类质量、环保与社会责任认证,提高国际市场的认同度。支持出口企业提高机电产品和传统出口商品的国际品牌含量,鼓励自主品牌产品的出口。推动政府加大资金投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加快技术升级与转化。大力扶持具有国际品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的出口,提高机电产品的自主品牌持有率与高新技术产品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率。
――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大支持高新技术产品,以及大宗机电产品的出口,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充分发挥农产品出口对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积极作用,从信息、资金、管理等方面,给予农产品出口更加积极有效的支持,重点支持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蔬菜、水果、水海产品、鳗鱼、茶叶等农产品以及农产品加工基地的建设,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带动作用明显的农产品出口重点企业。
――积极拓展外贸出口市场。深度开拓美、日、欧、香港与东盟等主要传统市场,积极开拓有发展潜力的中东、非洲、拉美、东欧、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市场,争取在全球形成合理的、有层次的多元化市场格局。
――有效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建立进出口公平贸易的早期预警工作机制,以及政府、中介与企业应对贸易摩擦的联动机制,提高政府与中介的服务水平。积极应对国际贸易争端,增强企业应对“两反一保”与各种贸易壁垒的能力,做好维护国内产业安全工作,为全省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三、落实“五缘”优势,拓展“六求”作为,推动闽台经贸合作取得新突破。
加强闽台经贸合作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关键所在。要把握中央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和两岸关系出现积极变化的有利机遇,充分发挥“五缘”优势,积极拓展“六求”作为,积极探索和创造更多合作形式,努力实现闽台经贸合作新突破。
――加强闽台产业对接。加大宣传和落实《“十一五”闽台产业对接专项规划》和《实施意见》的力度,积极推进信息产业、机械产业、石化产业、纺织制鞋产业、食品产业、冶金产业、建材产业、新兴产业、物流业、金融业等10个重点领域和主要行业的项目对接;鼓励吸纳台资研发机构和高附加值生产环节,进一步延伸福建省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等产业的产业链。
――加强对台投资促进。以制造业为重点,加强与台湾相关行业协会、台湾百大企业的联系,广泛开展信息沟通、企业互访、项目对接,积极承接台资企业转移。强化跟踪服务,帮助现有台资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优化对台资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的服务,鼓励引导企业增资扩股,吸引关联企业增强配套,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加快产业集聚。办好和扩大台商投资区,优化投资环境,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政策支持。
――努力拓展闽台贸易。继续做好福建省沿海地区与台湾金门、马祖地区的直接经贸往来工作,积极推动商务部、海关总署尽快修改完善对台小额贸易管理办法,促进小额贸易向正常的大规模贸易、由间接通航向直接通航发展。抓住澎湖方面与福建省交流交往意愿明显增强的有利契机,借助“9・8”投洽会等重大经贸活动平台,推动与澎湖地区的直接经贸往来。继续推动赴台办展,逐步实现赴台办展的常态化,为闽台贸易拓宽渠道,逐步实现闽台经贸“直接、双向”交流。
――进一步提升闽台农业合作水平。充分发挥闽台农业合作的互补优势和海峡两岸农业实验区扩大至全省的政策优势,大力吸收台湾农业资金,引进台湾农业先进技术、设备、优良品种和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提高农产品保鲜、加工和绿色食品生产水平。抓住两岸经贸发展的有利时机,推进闽台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使福建省成为台湾农产品输入大陆的重要集散地。
四、大力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推动福建省企业加快迈向国际市场。
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积极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大力发展境外贸易网点和境外加工贸易为重点的对外直接投资,积极发展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全面提高“走出去”对商品、技术和劳务出口的带动能力,促进福建省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步伐。充分发挥福建省在优势产业和产品上的比较优势,积极发展具有所有权优势、技术优势、地缘优势的对外投资,大力发展境外营销网点和境外生产加工,带动商品、技术和劳务等要素的输出。鼓励企业利用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的有利条件,以境外资源开发、境外技术研发、建设境外工业小区等多元化的投资形式,采取参股、并购、租赁、股权置换、境外上市等多样化的投资方式开展对外投资。
――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国际经济合作。培育壮大经营主体,促进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劳务合作实现恢复性增长。加快赋予大型企业、企业集团以及民营企业外经经营权,壮大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劳务合作经营队伍。加大对已有经营资质企业的扶持力度,创造条件承揽海外项目。进一步规范对外劳务合作经营秩序,积极推动福建省对外劳务合作进入法制轨道。加强劳务基地建设,努力实现劳务输出由低级向高级、由量的扩充到质的提高转变。
五、强化利用外资载体功能,争创开发区新优势。
开发区是利用外资的重要载体,要积极推进开发区的改革与发展,优化其载体功能,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促进产业集聚。
――创新管理体制与运作机制。探索建立由一个管委会统筹管理多个园区的新体制,实行统一规划、建设、管理和招商引资。支持开发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的开发区跨区域建立产业配套基地,实现互惠互利、联动发展。鼓励沿海开发区与山区开发区结对子,促进项目对接、经济技术合作、信息沟通和人才交流。创新开发区的运作机制,逐步放开区内服务配套领域,走市场化经营的路子。
外向型经济范文4
(一)金融危机的冲击
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华尔街金融风暴,快速席卷整个国际金融市场,演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接着对我国经济造成了重大的冲击和影响。因此,200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推动又好又快发展”作为2009年的工作重点。
(二)“储蓄—投资—经济增长”的转换机制不畅通
就我国的具体情况而言,“储蓄—投资—经济增长”的转换机制不畅通,其原因大致如下:首先,中国储蓄——投资转换率低;其次,中国的投资率过高;再次,中国的投资效率低下。
(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即以内需促增长
根据西方经济学基本理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是消费、投资和出口。具体到我国目前的现状而言,以内需促进增长很有必要:首先,金融危机下出口的受阻;其次,“高储蓄—高资本—高投资—高增长”模式的不可持续。
1.“消费-增长”模式的理论基础
笔者以凯恩斯消费函数进行说明,首先,看该函数的三个假设:第一,关于边际消费倾向的假设,即人们每多获得的一元收入,会用于消费的比例或数量。其值在0到1之间,即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肯定比收入的增加少。第二,消费对于收入的比率,即平均消费倾向,是随着收入的上升而下降的。第三,决定储蓄的决定力量是收入而不是利率。利率在影响储蓄方面的作用不大。
其次,在三个假设的基础上,凯恩斯消费函数常写成:C=a+bY。其中,C是消费,Y是可支配收入,a为自生消费,是一个大于0的常数,代表即使当时没有收入也会进行的消费,b称为边际消费倾向,其数值在0到1之间。)
2.以内需促增长的现实必要
在人民银行近一次居民储蓄调查结果中,列前几位的储蓄动机分别是:教育费(19.8%)、养老(13.6%)、买(建)房或装修(12.9%)、防病、失业或意外(l1.1%)、购买大件耐用消费品(10%),而为了“取得利息”的比例却不到5%。
2、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国当前面临金融危机的严峻现实和经济增长必须转型的困境下,我国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抓住机遇,走出当前的困境,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保罗·萨缪尔森等.西方经济学[M].萧琛主,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黄亚均,袁志刚.宏观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外向型经济范文5
(一)大力推进利用外资转型升级。一是紧抓重大项目。对在手的重大项目实行专人跟踪服务,将德国工业园、江山并购、东方重工利润转增资、综合保税区入园项目等重大项目分配到外资审批系统每一个工作人员,实行重大项目“特别通道、特别服务”。同时,加强项目信息跟踪落实,尽快形成一批新的在手项目储备,为全年工作增加后劲。二是扩展外资嫁接。在“1153”工程调研和13年工业经济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对各镇、园区有意向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管理、国外先进设备、嫁接国外知名品牌的企业,进行深入分析认证,细化工作方案,通过扩展外资嫁接工作,争取利用外资工作有新的突破。三是创新引资方式。利用新时代、新扬子、东方重工、亚星锚链等一批上市公司和“旗舰型”企业的知名效应大力吸引外资。充分发挥华侨资源和在外靖商的作用,积极推进“以民引外”、“以外引外”、跨国并购、海外上市等,不断拓宽招商渠道,努力走出一条特色招商之路。
(二)大力推进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一是突出品牌建设,优化出口结构,努力在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竞争力上下功夫。制定出口名牌建设发展规划。强化培育出口名牌的政策导向,形成面向更多企业的政策支撑体系。指导鼓励企业参加商务部出口名牌的评审工作,努力做好企业申报出口名牌的服务工作。二是加快综保区申报,利用好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一类开放口岸这两个金字招牌,积极加快综合保税区申报工作,尤其是在项目引进工作中,注意招引外向度高的企业入驻综保区,增强外贸进出口后劲,同时引导本土企业、外贸出口转型升级。三是依托外经打破瓶颈,实现外贸发展转型升级。鼓励锚链、纺织、一般装备制造等我市传统优势产业的生产能力向目标市场转移,将产业链的两端放在国内,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总部公司,带动出口增长。鼓励弘腾、中泰等企业承接境外承包工程时,带动国内原材料、设备等产品出口。支持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与有关国家(地区)开展能源、矿产等方面的互利合作,建立稳定的境外能源资源供应渠道,增强资源产品进口。
(三)大力推进对外合作国际化进程。针对我市大部分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不足,国际化经营人才缺乏的实际,引导企业根据自身情况,稳健地走好“走出去”这步棋。一是鼓励扶持优势企业赴境外发展,吸纳境外资金,构建国际化的研发、生产、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跨国收购有一定知名度、一定市场份额的国外品牌,不断提高跨国合作的能力和水平。有条件的企业要创境外总承包资质、争境外总承包工程。二是鼓励扶持有一定实力、正处于爬坡过坎阶段的企业,采取民外合资、借船出海、品牌等形式,推进国际化发展。三是鼓励扶持中小企业依托龙头企业和海外人网络,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进入全球产业链。同时,积极引导各类企业加快开放型经济人才的培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形成自己新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加快国际化步伐。
外向型经济范文6
关键词:外向型经济 转型 国际分工 模式
自2008年以来,受资源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和美国次级债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出口企业经营状况恶化,出现了众多企业倒闭或者经营难以为继的现象,外向型经济风光不再,国内要求外向型经济转型的呼声日益高涨,那么外向型经济该转向何处呢?笔者以为应当立足全球视角,放在新型国际分工的格局下去考虑问题,否则得出的结论将失之偏颇。
国际分工格局的演变趋势及特点分析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国际分工的格局是动态演进的,不同阶段的国际分工格局亦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大体上可以将国际分工的格局划分两个阶段。
(一)垂直型分工阶段
此阶段的国际分工是基于不同技术水平下的垂直型分工,即不同产业之间的分工。该阶段大体上又可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8世纪中叶至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国际分工处于传统的工业国和农业国这样一个分工格局。其主要特点是经济相对发达的工业国家主要生产和出口工业制成品,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家则主要生产和出口农矿产品,形成了工业制成品生产与初级品生产的国际分工格局。第二个时期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至80年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跨国公司实施全球化战略,不仅使发达国家间的社会再生产过程相互交织,而且还将发展中国家纳入跨国公司内部的生产过程。发达国家将技术发展相对成熟、成本相对较高的产业部门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形成了发达国家生产和出口技术密集型和一部分附加值较高的资本密集型产品,发展中国家则主要生产和出口劳动密集型和一部分附加值较低的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新格局。
(二)产业链分工阶段
随着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全球化进程迅速发展,分工逐步深化、细化,传统的垂直型分工的格局被打破,代之以产业链分工为主,即国际分工依据同一产业内部产业链条的不同环节来进行。具体而言,产业链条可以分为三大环节,即上游环节,包括研究与开发、创意设计、工艺及加工技术的提高和培训、原材料采购等分环节;生产环节,包括母板生产、系统生产、终端加工、测试、质量控制、包装与库存管理等分环节;下游环节,包括分销物流、批发零售、广告品牌管理及售后服务等分环节。经过多年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发达国家致力于研发和品牌营销、控制核心技术等上、下游环节,而将加工制造环节转移出去,生产结构呈现出典型的“哑铃型”。
可见,此阶段的分工不再是单纯的产业间分工了,而是产业内分工,是同一产业内部不同环节之间的分工,在这一分工模式下,发达国家不再是单纯的资本密集型产品或者是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国,发展中国家也不再是单纯的劳动或者是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国了,而变成了发达国家出口的产品中也包含着劳动密集产品,发展中国家出口的产品也包含着技术密集型产品,只不过两种类型的国家在产品的生产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对于发达国家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来说,发达国家并不承担产品的生产或者加工环节,而是致力于该产品的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等上、下游环节,同样对于发展中国家出口的技术密集型产品来讲,发展中国家也基本上不承担产品的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等环节,而是负责该产品的加工或制造环节。因此,此种分工模式下的产品实际上不一定是发达国家生产的,可能是发展中国家生产的,很大程度上是多个国家共同完成的,产品多是“万国牌”。因为,这不是单纯的产业与产业之间的垂直型分工模式了,而是基于产业链条上的产业内不同生产环节的分工模式。
新型国际分工模式下的收益分配分析
作为开放型的国家,参与国际分工最重要的目的是取得更大的收益。那么,新型国际分工模式下的收益是如何进行分配的呢?1992年,宏电脑的董事长施振荣先生提出了著名的微笑曲线,描述了产业链上各个环节附加价值的形态。微笑曲线的两端分别是研发和品牌等,代表高附加值;中间最低点是加工、制造,意味着低附加值。很显然,在价值链两端(研发、设计、采购、品牌、营销、物流、金融等)的附加价值和盈利率高,而中断(加工、组装、制造)的附加价值和盈利率低。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发达国家在进行产业升级时总是尽力向价值链的两端延伸的意图了。 经济学家郎咸平将之总结为“6+1”理论:发达国家把价值最低的制造业一端(即“1”)放在了发展中国家,因为价值最低的制造业浪费资源,破坏环境,而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终端零售等六块非制造业(即“6”)都掌控在自己的手里。在这样一种“6+1”产业链的定位下,发展中国家就沦落在了价值链的最低端。以“芭比娃娃”为例,芭比娃娃是东莞的产品,出厂价是1美元,但是在美国沃尔玛市场的零售价是9.9美元,接近10美元。除制造成本1美元外,那剩下的9美元价值包括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定单处理、批发经营以及终端零售创造出的,价格高,同时不浪费资源,不破坏环境,不剥削劳工。由此来看,中国制造业被定位在了“1”,即价值链的最低端,而发达国家掌握了“6”,在这样的分工格局下,中国制造业再怎么创新、升级都难逃“1”的命运,即始终处在价值链的低端,始终处在为别人打工的角色,始终在为别人“卖苦力”。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当前我国外向型经济存在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的产业在国际分工中的位置太低,加之以发展制造业为主,而制造业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制造业越发展,为别人创造的价值越多,但我国为此付出的代价却非常大,消耗了大量的资源,环境严重污染,得到的价值却很少。因此,转变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必须认清当前国际分工新形势,以新型国际分工模式为基础,以产业链的整合为轴心展开,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占据它的核心环节,在关键环节上构筑自己的核心能力,并使这个能力扩散到整个产业链,以实现核心能力的链式效应。唯有如此,外向型经济转型才能取得成功。
推动我国外向型经济的转型策略
(一)转变经济政策
为了鼓励出口行业的发展,多年来,我国的外向型经济政策采用以压低要素价格的办法来赢得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土地、矿藏、淡水、能源、劳动、外汇等价格长期偏低,市场化程度不高,扭曲严重。许多地方和企业在政策的支持下,从追求短期效益出发,更愿意依靠大量投入廉价的劳动力、资本、土地和自然资源等来生产技术含量不高的产品,以数量扩张而取胜,而缺乏人力资本投资和自主技术开发的动力。因此,必须转变以扭曲要素价格,谋求短期利益而牺牲长期利益的外向型经济政策,建立起以鼓励创新,放弃短期利益而谋求长期利益的外向型经济政策。为此,一是要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矫正要素价格长期扭曲的局面,实现按照市场来配置资源,引导资源流向效益高的行业和企业;二是要建立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以便加快技术进步。对于科学研究而言,最重要的是形成自治和自律的学术共同体,以便树立严格的学术规范,建立以科学发现首创权为核心的奖励体系。对于技术而言,最重要的是营建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立政府对研究开发项目提供资助或补贴的制度,弥补市场的不足,使技术创新者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政府还可以通过政策引导、扶持相关产业内领先企业间制定
技术标准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并力争使更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在成为全球标准的协调中发挥重要作用。这样不仅可以增强企业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对本国的企业还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二)加快服务业发展
向产业链的两端延伸必须有发达的服务业作支撑,因此,要加快服务业、特别是生产业的发展。加快服务业发展首先要求改变长期以来的“重制造,轻服务”的产业政策趋向。其次,要放宽对服务业的管制,改善服务业的经营环境。除某些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的领域外,要取消所有对社会投资不合理的规定和限制,以强化服务市场的竞争。再次,要加强政府在促进服务业发展中的作用,政府应通过制定适当的政策,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最后,加快制定和完善与服务业及其市场运作有关的法规,包括服务业的行业标准、服务范围、竞争秩序、价格收费、奖惩规则和纠纷仲裁等;同时,要加强执法,对违反相关法规和行业标准的行为要依法管理,保护服务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等。
(三)实施产业整合战略
大脑型企业是指处于产业链高端,专注于产品的研发、设计、品牌策划以及购销渠道等环节的功能性企业,它可以弥补我国企业专注于oem产业链环节而缺乏头脑功能的现状。一般情况下,大脑型企业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路径实现:一是通过精致管理,建立产品生产和流程的标准系统和测试系统。通过精致管理建立这类标准,能有效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核心环节。二是价值创新。在技术创新基础上,通过产品功能创新、造型创新、流程创新,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消费者,以增加消费者剩余,从而“在小改小革的基础上建立起经济大厦”。三是产品创新。新产品可以开拓一个全新产业和消费领域,如美国“宝洁”公司帮助人们改变清洗习惯,推出“swiffer”抹布,即可清除污垢,又不需用湿拖把。这个创新为其创造了10亿美元的品牌销售额。四是设计革命。在对消费者文化深刻了解的基础上,美国创造力经济的核心环节就是在设计这个产业研发和运作层面集中大量人才,从而在不断更新消费者文化和消费产品方面走在同行前列,因此创造了在同行中的优势竞争力。五是专利经营。三星通过“质量战胜战略”、“创新研发战略”、“品牌创意战略”和“专利经营战略”而一举成为世界品牌企业。
(四)实施通道建设
通过做强销售环节和通道,构筑需求导向型的产业链。在产业链实物形态运作过程中,接单环节获利润20%,品牌获利润30%,网络获利润40%,亦即大量利润(除研发、创新、设计外)被销售环节所汲取,所以,做强销售、做活通道是oem提升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实际上,利润丰厚的根本点在消费者手中,所以,通过建立通道,直接控制产业链终端,强化服务功能,是产业链构筑的关键环节。
总之,国际分工的模式已经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传统的产业升级和国际分工思想已经不能适应我国外向型经济转型的需要,我们必须站在新型国际分工模式的高度审视我们在国际分工中的位置,以产业链的整合为轴心,重新构筑我们在国际分工中的位置,即寻求向产业链的两端延伸,提高我们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实现我国的外向型经济成功转型。
参考文献:
1.石康,齐援军.对构建我国外向型经济战略的若干思考[j].经济研究参考,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