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传播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传播学

网络传播学范文1

笔者对网络营销,网络传播等方面一直崇尚数据驱动的营销效果,传播力度,深度。目前国内众多的传播尤其是线下传播都走的是公关,宏观数据的口径,没有深入的分析到每一步给我们带来的不同影响,网络传播的过程往往以整合打包形式兜售,内部深入的数据大家心照不宣的过去。

笔者唐兴通认为:未来的网络营销,网络传播将走向以数据驱动为基础,结合创意,软影响为辅助的格局。在国外圈内的朋友已经开始尝试建立众多的网络传播模型,网络营销的数据深入分析,商务智能,网络传播数据清洗,建模等。国内的网络传播效果评估刚起步,还有一段相当长的路走。

《网络传播统计学》,这个笔者杜撰的一门学科,我想未来如果网络传播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那么《网络传播统计学》势必将成为一门核心点。作为一门学科,那内容肯定会很有体系,在此笔者结合国外的研究近况和我自己的思考,先诠释一下学科中几个传播过程中的几个参数,以后我们再深入探讨网络传播学中的数据统计。

1.

覆盖因子

覆盖因子是指某个品牌在网络传播渠道(例如:博客,评论,微博,视频,新闻,论坛等)中被提及或者讨论占竞争品牌系列的份额。覆盖因子是一个竞争性的参数,我们需要从策略层面把握如竞争对手的战略,市场花费,品牌影响因素等。该因子是基于一段特定的时间来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的,比如一个月,一个季度。

科学的评估覆盖因子需要进行“切割”,针对不同的网络平台可以单独进行分析处理。例如在新浪微博平台的影响因子,或者在BBS,论坛领域的影响因子。需要注意一点是:结合企业的产品特性,你的用户活跃在那个平台之上,就优先进行切割研究。

覆盖因子在某个阶段会呈现稳定性。如果发现市场的比重发生较大变化,需要我们来分析传播中发生什么变动因子,是竞争对手策划一个大的campaign,还是说传播中的信息呈现衰退期,针对不同的市场环境,作相关策略。

2.话题流行参数

如何挖掘网络传播中的价值,是摆在企业面前一个很大的挑战。面临着的挑战是如何对网络留言,网络传播信息做数据清洗,挖掘;如何从互联网的留言中发现产品,服务的机会,不仅仅是品牌层面的机会,还有新产品设计,竞争策略,未来趋势等。

话题流行参数利用关键词(keywords),可能涉及到key brand/product/service 等话题,在网络传播过程中只有通过截取相关的词语来检验网民关注的点。

我们要解读这个参数,需要我们不仅懂数据处理技能,还需要懂产品,懂服务,懂网民对话的内容。我们需要倾听网民的声音,只有结合网民传播的平台,地点+话题的内容才可以得出科学的情报。

特定的话题需要进行适当的扩充,匹配,为此我们可以建立企业的关键词库,或者说是关键词字典,企业需要对话题趋势做时刻的监控分析,通过与消费者的亲密接触,发现许多潜在的创新机会或行业问题点。

3.情感指数

在网络传播中,时刻把控网民的情感指数趋势是大家一直梦寐以求。大家都喜欢看到正面的评价,网民的鼓励。对待负面的评价和反馈,众多企业如临大敌,慌乱了手脚。专业的人士会理性的看待不同的反馈,正面,负面,中立面,并且区别对待不同的反馈,采取行动,这个情况在新产品上市,新的活动推出,新的服务或者相关变化时候尤其重要。

正面,负面等情感的判断需要结合情形,上下文和话题,目前大家都在探索使用计算机智能判断处理,不过从效果来看中文的智能处理技术还非常薄弱,很难获得大家认可的一个语义识别。正如笔者唐兴通之前的文章《品牌监测软件评析》中叙述的,中国的品牌监测软件技术和商业化还有一段距离。

情感倾向可能很快改变的!通过笔者之前的观察来看,只要企业参与到网民的对话传播中去,行为可能影响网民对品牌在情感层面的变化。

管理策略:

1。正面的传播行为,我们发现后要立即抓住通过赞助,推荐等方式来加强企业和网民的关系;把他们发展成为活动中拥护自己的活跃分子;一般说来许多忠实的粉丝都处于潜水,不表达状态。许多软件会将它们拉入中立面的统计中,这个存在比较大的统计误差。

2。负面的情感发泄,通过监听,发现问题后交付给售后服务,技术支持,销售部等部门。将负面的情感解决在萌芽中。负面的信息爆发后要做相关的处理,可以通过忠实的粉丝或者动用“水军”来发表正面的消息,这是两种声音的PK,高低和覆盖度都很重要。

3.中立面的情感,通过在传播中解释,和其私人对话,活动助推来催进其向正面情感靠拢。中立面一般来说在统计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额,需要制定完善的策略向正面转化。

4.参与指数

在网络传播中,Engagement这个词语很有”内涵”,一般指的是网民在浏览中和网页,和企业传播者发生的互动,参与情况。参与的定义分为好多种,如网民评论算一次参与;分享到微博,分享到博客等行为算参与;下载企业的PDF报告,资料或者其他算一次参与。

笔者唐兴通认为所谓参与指数考虑的是:网民在浏览信息中是否有兴趣,或者说是传播是否有明显的触动效果。是不是仅仅看,没参与,效果呢?参与指数会和曝光度,到达率,转化率等众多参数纠结,我们需要理清这些数据之间的逻辑,关联情况。参与指数需要根据不同的市场活动情况作不同的设置。

参与指数高,说明传播的内容,机制设计的优秀,网民有高参与的愿望。在传播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参与指数,可以在以下几个点进行努力:

1,

传播情节有趣,界面友好;

2,

网民参与方式简单;

3,

引诱网民参与(类似电商中的call to action 按钮)

网络传播学范文2

一、变单向教学为双向沟通

上课玩手机是传统教学屡禁难止的行为。笔者在网络传播专业教学中,反其道行之,将手机作为主要的多媒体教学工作。在第一次上课前,笔者要求学生提供班级微信群号,然后加入该群。同时声明,所有同学在课程进行时有疑问,可以随时用手机向教师提问。

创新的教学方式,并非一开始受到欢迎。学生们感觉很不适应,不习惯用这种方式提问。笔者遂采取主动方式,将教学辅导材料内容转发微信群供大家讨论。随着讨论的深入,学生们逐渐习惯了使用手机与教师进行沟通,将自己思考的问题即时发给教师。为不影响课堂节奏,笔者选择在两节课的休息时间浏览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并在第二节课开始进行集中回答。

如此,学生们的手机不再是神游课外的工具,而成为教师与其沟通的终端。“教―学”的单向传播,通过师生的手机演化为“教―学―教”的双向沟通。教师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思考,学生们既兴奋于新鲜的沟通形式,也实实在在感受到自己的思考受到教师重视和快速回应。

二、变孤立听众为场景互动

无论是大教室讲座还是小班授课,学生间交头接耳既干扰他人,也影响教师。但是,学生间交流,其实很多时候是因为教师的论点引发他们的交流欲望。

笔者在给网络传播专业学生进行教学时,充分评估了学生对互联网理解和运用能力,创造性引进“微博上墙”的方法。“微博上墙”是互联网场景应用,多见于大型会议、论坛、演出,通过建立微博话题,将听众所写的微博集中到该活动微博话题,投影在大屏幕上。这样,所有听众都能在大屏幕上,看到其它听众的所思所想。这样的场景互动,实现了现场听众与听众之间的横向连接,营造了场景互动。

在课堂使用“微博上墙”,孤立的听众通过手机建立了横向连接,通过微博话题引领,学生们进行交流讨论,而这些讨论又能呈现在所有人可视的屏幕上,不仅不形成对课堂的干扰,而且互动体验很强,“沉浸”效果明显。尤其因为学生之间相互熟悉,较之大型论坛相互陌生的听众,他们的人际关系更密切,互动意愿更强烈。但采用这样方式,对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有较大挑战。以往学生们对教学内容的困惑或意见,以私下交头接耳表达。采用“微博上墙”后,学生们的意见在课堂上是公开的,需要教师坦然面对,并迅速有效加以解决。

三、变在场传播为离场传播

在网络传播专业授课时,课堂人数通常在30人左右,毕业班的选修课程,因为学生实习、找工作等原因,到课人数有时低至10人左右。

在高等教学中,教师的课程都有完整课件,经过精心的准备。每门课程有参考教材、作业,课程结束有学生评分,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质量体系。但高质量的教学仅仅为小班同学服务,其实还是较大的浪费。为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向不在现场的学生们提供教学服务,一些精品课程采用了课堂录像,在网上开设视频公开课等形式,但毕竟录像、上网,成本较高,是“重运营”的产品。

网络传播学范文3

【关键词】人肉搜索 沉默的螺旋 网络 传统媒体

“人肉搜索”是一种利用人工参与来对搜索引擎所提供的信息进行甄别、删选、提纯的信息整合方式。由于近年来频频见诸于网络环境,人肉搜索可以说是网络民意一种曲折的反映,纵观网络中历次影响巨大的人肉搜索事件,人们不难看出,网络“人肉搜索”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随着每一个事件背后的主人公被网络强大的“人肉搜索”曝光,人肉搜索对网络下人们的生活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这是福是祸?很多人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本文从沉默的螺旋这一著名的传播学理论入手,来梳理分析网络“人肉搜索”的利与弊。

网络环境下“沉默的螺旋”理论

沉默的螺旋理论最早是由德国人伊莉莎白?纽曼提出,纽曼认为,大多数人在用自己的态度做出选择时会有一种趋同心态,当个人的意见与其所属群体或周围环境的观念发生背离时,个人会产生孤独和恐惧感。于是,便会放弃自己的看法,逐渐变得沉默,最后转变支持方向,与优势群体、优势意见一致。这种理论也暗合了一种社会心理学的观点:“即一个人的意见在极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人的想法,依赖于对他人意见的理解。”最终的结果是形成了一个“一方越来越大声疾呼,而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式过程”。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大众传播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影响和制约舆论。“意见环境”的形成来自:所处的社会环境、大众传媒,而后者的作用更强大。

沉默的螺旋理论提出是在大众传媒也就是电视、纸质媒体如日中天的时代。在如今这个网络铺天盖地的时代,网络传播的特点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传统媒介结构的冲击,已经对该理论提出了挑战。从立论根本上来说,在“沉默的螺旋”假设中起重要作用的是从众心理,但这也因为网络时代的到来而有所改变。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从众心理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认知失调和对孤独的惧怕。而在网络时代,人们的交往空间随着网络的延伸而无限拓展,人们可以通过在网络中积极地寻找同盟者来消解孤独感,避免了在有限的生活圈子里一旦在意见上孤立就会在其它方面也陷入孤立的尴尬局面,从而大大降低了从众行为发生的动机。此外,由于互联网的平等性、匿名性和不受地域的限制,所以“群体压力”的主、客体都变得模糊起来,因为“由于网络上发表意见实际上是匿名的,‘自己的意见’和‘公开的意见’矛盾的问题就显得不那么尖锐对立。”

在网络人肉搜索事件中,大众媒体的影响在虚拟环境下也被弱化,网络下千千万万匿名的网友成了决定舆论方向的主力军,全部事件的发起、参与、结束的权力由网络决定,那么,是不是就可以断定“沉默的螺旋”理论在网络环境下完全不适用了呢,答案是否定的。沉默的螺旋在网络环境下依然“给力”,但其表现形式已经发生了改变。

一、行成“气候”的人肉搜索事件,都是社会热点问题,而这些社会热点之所以“热”,则是传统媒体刻意营造的结果

对近几年来网络人肉搜索大事件进行梳理,人们很容易发现:这些事件都与社会热点问题挂钩。网络人肉搜索事件中,数量最多的是反腐问题。“郭美美事件”、“周老虎事件”、“天价烟事件”、“林嘉祥猥亵女童事件”都是因着贴上了 “反腐”的标签而被网民无限扩大化,就连一开始只与婚恋问题相关的“3377事件”也因为一方当事人父母的“官员”身份而更加沸沸扬扬;数量排名第二位的是婚恋问题,婚姻家庭的稳定是直接关系到每一个社会个体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再加之电视、电影、报纸这么多年来在婚恋问题上“大力”渲染,让婚恋问题在网络中也成为焦点,人肉搜索大事件中也有相当比例直接与此相关,“铜须门事件”、“3377事件”、“死亡博客事件”、“原配假死事件”都因为直接触及到婚姻家庭的稳定这一点,而激发了绝大多数网友尤其是女网友的“热情”,人肉“第三者”成了网络上最火爆的话题,网络下的战火终于燃烧到了实际生活中。

反腐、婚恋这两大社会热点成为当今网络人肉搜索的主要内容,而这些内容,并不是网民决定的,是由媒体决定的,可以说,正是因为媒体平日的渲染,才让个别事件脱颖而出,成为人肉搜索的热点。

二、在网络中,汹涌澎湃的网民优势意见是沉默的螺旋中上升的力量,与此同时,在网络中充当沉默的一群是两拨人:一拨是与主流网络意见背道而驰的弱势力量;另一方则是同样与主流网络意见相悖的公共媒体

以2007年轰轰烈烈的“3377事件”为例,这一事件的起因仅仅是小三(网友称为33)在博客辱骂前妻,在轰轰烈烈的网络吵闹中,因为一方当事人的隐私触及到这根高压线,引爆了网民“反腐”神经。事件最终大爆发,网民开始行动,人肉搜索至此才真正达到“大爆”的程度。

在整个论战过程中,网络主体意见很统一,这种强大的统一挤压了其它不同意见,在“众口一词”的压制下,其他意见都被湮没、孤立,成为“无足轻重”的一群。

如果说个别网民处于弱势,那么有着强大优势的公众媒体在汹涌的网络主流意见面前的弱势表现,更让人们意识到,在网络的世界里,网民优势意见才是“沉默的螺旋中上升的力量”。还以“3377”事件为例,《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都在这次事件中充当了网络优势意见的对立面,中国青年报发表了《中国网民道德声讨第3者遭网民质疑是群氓》,间接批评网友太过火。但在轰轰烈烈的声讨大楼中,这片报道没有激起半点火花,基本“无人问津”。真正当“反面”激起火花的是北京青年报的报道——《网络声讨走入现实》,这篇报道因为与网络优势意见背离得太明显,而被声讨大楼足足讨伐了好几页,写这篇报道的记者也遭到“人肉搜索”,个人隐私受到侵犯。面对网友的咄咄逼人,在“越来越大声疾呼的强势网友”面前,纸质媒体成了弱势,成了沉默的螺旋中“越来越沉默的一群”。

三、网络“意见环境”的形成,社会环境是因,网民优势意见是果。社会环境决定了哪些新闻有可能形成强大的舆论,网民优势意见一旦形成,多数网民为了规避“压力”,对“优势意见”采取趋同行动

网络传播学范文4

张正彪,男,云南彝良人,汉族,云南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2011级研究生。

摘 要:网络教学平台打破时空限制,增强师生学习交流的灵活性,但其教学传播效果并非很高。根据“香农―韦弗传播模式”,从信源噪音、编码噪音、环境噪音和信宿噪音分析影响网络教学平台传播效果的因,提出减小“噪音”干扰的措施。

关键词:教学平台; 传播效果;噪音

1.问题的提出

早在20世纪40年代,香农和韦弗就在《传播的数学理论》一书中,第一次从传播学的角度引入了噪音的概念。其实,噪音一直存在于传播过程中,网络教学时代,噪音对教育传播效果影响更不能忽视。本文以Sakai网络教学平台为例分析影响教学平台教育传播效果的“噪音”。Sakai是由美国密西根大学和印第安纳大学等倡导开发的开源课程管理系统,既可以提供教学管理,也能提供资源共享,还能提供科研帮助。通过Sakai教学平台的使用,可无限扩展教学和学习时空,提高学习和教学效率,不仅有利于课程管理,还有利于对原有模块工具进行扩展,支持小组协作和研究合作。[1]然而网络教学传播过程无时无刻不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噪声干扰,从而影响到数育目标的实现。

2.网络教学平台传播“噪音”分析

1949 年香农与韦弗一起提出了传播学的数学模式(见图 1),引入了“噪音”的概念。“噪音”是一切传播者意图以外的、对正常信息传递的干扰。[2]它具有危害性、相对性和不可避免性。[3]在sakai网络教学平台中,学生通过登录平台学习,查看教学内容,书写学习日志,上传或者下载资源,提交作业等。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可以在答疑室或者讨论区内和其他同学讨论,也可以向教师请教,教师和同学也可以通过这个途径解答,最终解决问题。在这个远程教学中,授课教师是信源,学生是信宿,网络是信道。教师可通过网络以多种表达方式向学生解惑答疑,这是一个编码的过程。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获取老师的授课内容,并进行信息的译码,从而获取信息。学生学习后可通过讨论交流等方法将问题解决就是一个反馈的过程。由于整个传播过程并非在封闭的真空环境下进行,自然会出现各种干扰因素使得教学过程不能达到如期的教学效果。

2.1信源噪音。网络教学平台教育信息传播的起始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教学内容的新颖性、丰富性、探究性和价值性是教师必须考虑的。远程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师生不能及时互动,枯燥的教学内容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同样教师在讲解内容时,教师的授课状态、教学安排都会形成不同程度的信源噪音。

2.2编码噪音。编码就是将信息变换成符号和信号的过程,教师会在上课前收集到的素材、制作的课件,上传到资源模块下,教师会在平台设置站点、通知、作业、创建讨论话题等。在整个过程中符号与信息的选择与变化不当就会出现噪音干扰,最普遍的情况是在转换成语言符号时,语言不准确,容易造成干扰。

2.3环境噪音。信号在空间的传递,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网络教学环境比传统教学环境更为复杂,每个学习者面临的环境都不完全相同。学生可以在同一空间下共同学习,也可以在不同的空间下学习。学习周围的气氛、光线、温度会影响学习信息的传递。最重要的是计算机设备性能、网络环境,不良计算机及网络设备使得网络教学不能正常进行,还有可能使教学材料失真。

2.4信宿噪音。信宿即学习内容的受者,是学习内容最终的承载者,学生将信息意义存储于大脑中,改变自身的知识能力结构。教师将编码的信息在网络学习平台上,通过网络向学生传递,教学内容以动画、视频、声音等形式呈现出来。学生接收信号后,解码为信息。整个传播过程中的信息,以声光信号呈现出来。学生的人格特征、认知风格、学习态度、学习动机、他人的干扰以及接收信息时的注意力直接决定信息的多少和质量。

3.减小“噪音”干扰的措施

3.1信源噪音的控制。首先,选择合适正确的信息,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控制信内容的噪音。其次,提升教师信息素养,课件制作能力,信息整合能力。信息时,要考虑信息的呈现方式。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同样以学生为中心服务于教学,它使教师与学生处于准永久性分离的状态。条件允许情况下,需要增加教师和学生面对面的沟通,以减少传播噪音的影响。

3.2信道噪音的控制。网络教学中最容易引起教学内容传递缺失的是信道噪音的影响。改善网络信道传播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作为技术管理层,要改善网络设备,有效控制网络活动,保证网络安全。检查平台搭建是否完好,做好软、硬件设备的检测,控制网络设备产生的噪音。从技术上保证教学正常进行。同时为学生创建安静、明亮、充满学习氛围的学习环境。

3.3信宿噪音的控制。学生是教育传播的最终受者,教学传播效果主要看学生的接收状况。网络教学中,学生要以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参与到学习平台中,参与讨论区的学习,在答疑室提问,加强老师、同学之间交流互动。同时选择适合自身学习的环境,尽量减少噪音对受者的影响。

4.结语

噪音对传播信号和信息产生干扰和歪曲,它产生于教育传播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我们不能完全排除噪音的干扰,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两面性,结合教学实际,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增强传播在受教者身上引起的积极变化。使学习者在知识层面、态度层面和行为层面得到提升,提高网络教学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 Joel Smith.About Sakai[EB/OL].[2013.5.6]http://.

网络传播学范文5

    2005年韩国电视剧王国MBC电视台雪藏已久的剧集《我的名字叫金三顺》一经播出立刻引起轰动,当时网络便以最快的速度让数以百万计的韩剧迷们率先看到了此剧,笔者也是其中之一。在加上当时MBC2003年~2004年的跨年度大戏《大长今》在湖南卫视的隆重献映,新一轮的韩剧风潮又已经掀起。此时明星效应也与网络效应互相辉映达到极至,各种各样明星个人的周边产品在网络上可说是一物难求。而韩剧的热播也为韩国旅游业带来巨大的机会市场,因为韩剧的唯美画面让观众十分向往;且韩国美食也得到最大限度的宣传;最后还有剧中主角穿着打扮的方式更是一直引领亚洲流行前沿;而韩剧的出口价格无疑让人眼红,就说中国和日本,引进韩剧所花费的甚至不比外贸出口所获利润少。那么,谁又能否认韩剧给韩国经济带来的丰厚利润,谁又能说网络只是不健康的不利于社会发展的呢?

    二、网络论坛

    上文在聊到韩剧《我的名字叫金三顺》所提及的各大网络论坛便是现在要讨论的主题。国外电视剧在网络上传播所遇到的最大障碍便是语言问题,不论是韩剧亦或美剧。但是美剧的越来越口语化还是让普通观众(网络观看者)跟不上进度,因此因为各部电视剧的热播或者剧中演员而形成的网络论坛便担当起了翻译的重任。不过论坛的作用并不仅此而已,以美剧《越狱》为例,其中文网不仅提供最新剧情及资源下载,也会定期举办各类活动。这些无疑都是网络论坛为各大商家所带来的经济利益。

    三、网络效应

网络传播学范文6

关键词:自媒体 网络文学 传播特征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近年新媒体发展快速,新兴发展的新媒体都带有自媒体的特征,成为重要的信息交流渠道,我们已经步入自媒体时代。自媒体时代是指以个人传播为主,以现代化、电子化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媒介时代,这种媒介基础凭借其交互性、自主性的特征,使得各类信息的传播速度异常迅疾。网络文学作为新兴文化,伴随着新媒体一道发展,面对自媒体不断发展的冲击,也不断进行变革,以此适应自媒体时代迅疾的传播速度,从而获得了更加多元化的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

二、文献综述

网络文学是一个新兴概念。包括宏观概念,其一即所有在网络上传播的文学,包括纸质文学在网络上传播的电子版,各类在网络上流传的各种媒介形式的文学作品和多媒体作品;其二为网络原创文学作品,即以网络新媒体为媒介,非纸质的在网络上传播的文学作品。这种定义认为网络文学仅指在电脑上创作出来,在网络上传播的文学作品;其三则认为只有运用网络数字创作技术,超文本的作品才是网络文学,打破了文字的单一媒介方式,运用多媒体进行多重感官冲击,强调电脑多媒体的效用,脱离电脑则无法传播。目前第二种定义更被大众所接受,是为广泛意义上的网络文学定义 。

由于网络多媒体介质的特点,网络文学的表现形式十分多样。对比传统纸质文学,网络文学的表现形式具有文本的可变性,文本的多样性和创作的自由性的特点,传播媒介的不同也同样使网络文学的传播相较于纸质文学的传播拥有了自己的特征。网络文学的传播特征主要是传播内容平民化,传播方式互动化,传播速度快捷化,传播媒体多样化。

随着新媒体快速发展,“自媒体平台改变了信息交流“一对一”的模式,转向“一对多”更加具有快捷和交互式的特点。另一方面来说,自媒体平台促生了“软文学”的创作,人们在自媒体终端上的一些心灵感触,生活见闻,往往介于生活与艺术之间,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文学意识,并且衍生出许多新的文学形式。在未来,网络文学将伴随自媒体的发展实现新的跨越和突破。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网络文学起源于1991年,是由海外留学生在异国受到文化冲击与思乡情结的激发,因此在互联网上进行文学创作,催生了中国网络文学,也催生了一批文学网站的产生。1994年方子舟创办第一个网络文学刊物《新语丝》推开了文学网站的大门,1997年我国最大的中文原创文学网站“榕树下”在上海设立。文学网站成为网络文学的大本营 。从痞子蔡《第一次亲密接触》到蝴蝶蓝《全职高手》风靡整个网文圈,短短几年时间,网络文学借助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已经迅速成为网民的一项不可替代的娱乐活动,比比皆是的文学网站也成为一个有趣的文化现象,同时拥有巨大的商业价值。

传播受众接触的动机研究――“使用与满足”理论模式表明,人们接触使用传媒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这种需要和社会因素及个人的心里因素有关。而最终结果无论满足与否,都将影响以后的媒介选择使用行为,人们根据满足结果来修正既有印象,不同程度上改变着对媒介的期待。

所谓“纯爱”性向的小说,即“耽美”小说。目前狭义耽美小说即指男同性恋小说,略区别于同志文学,有美化成分,大多书写美少年之间的恋爱故事。晋江文学城的作品分类下,“纯爱”即代表男男性向的小说。喜欢耽美文化的群体称作“腐女”,因此,耽美小说的绝大部分受众是喜爱此类文学作品的年轻女性。

“耽美”文化的兴起来源于女性的社会地位和思想的解放。“耽美”这个词最早出现于日本,后用于男男性向的漫画,引申成为男同性恋作品的代称之一。首先,耽美小说述说美少年之间的恋爱,这种对于男性外貌美的追求,以及不涉及繁殖的精神恋爱,某种程度来讲是对外表和精神上美的追求。其次,耽美小说的创作者大多为女性,站在局外角度欣赏男性之间的纠葛,用自己的笔还决定男性主人公的命运,是一种对于男权的颠覆,对于男权社会的反抗。耽美小说的出现迎合了女性对于两性平等的追求。

处于社会发展的因素和自身对美的追求,部分年轻女性喜爱耽美文化,而它的性质和内容决定了其不为主流文化所推崇,耽美文化依旧受困于“二次元”,还未走向“三次元”。虽然如此,但耽美文化依旧在网络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网络文学作为网络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晋江文学城作为具有代表性文学网站,自然受到耽美文化发展的折射。

四、传播媒介更加多元化

传播媒介按照性质划分为纸媒、电子媒体和第五媒体。其中纸媒又分为信件、书籍、报纸、杂志、广告册等,电子媒体可以分为电视、广播、网络、数字产品;第五媒体分为手机、小灵通、无限网络、便携网络。在自媒体发展尚未成型的时代,传统的网络文学主要通过作者在网站发表文章,读者通过浏览网页来获取文章信息的方式传播,而其传播的内容也主要依靠作品本身。然而在自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文学以网络传播为大本营,逐渐向电视、广播、数字产品和第五媒体推进,拥有更加多元化的传播媒介。

(1)以各类自媒体平台为载体,网络文学衍生多媒体产品

微博作为具有代表性的自媒体平台,对于网络文化的影响是交互式的。网络文化既通过自媒体平台向外传播,也同样被其传播所影响。

通常在网络上大热的网络小说都拥有一批固定的粉丝群,部分网友会在网上对该作品进行衍生和二次创作,其形式多样,绝大多数以网络载体,通过文字、图像、音频、视频文件等多媒体形式来呈现。目前各个自媒体平台都可以由任意的用户自由的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文件,在衍生创作过程中,只要取得原作者的授权,就可以进行衍生创作,而后在自媒体平台,向外传播,流传广,影响大的作品会形成一个“圈”,如“盗墓圈”即小说《盗墓笔记》衍生出的同人圈。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一些大热的网络小说风靡一时,网络小说翻拍电视剧成为新潮流。2011年热播的《后宫・甄执》的原著小说《后宫・甄执》最早于2005年发表于与晋江文学城,除此之外还有《何以笙箫默》《步步惊心》等曾经风靡一时的电视作品,及至尚未播出已经大热的电视剧《花千骨》也是晋江文学城的网络小说改编的。由此可以看出,网络文学在自媒体时代具有更高的商业价值,网络小说的版权也被重视起来。

对网络小说进行出版和影视改编,源于自媒体时代网络文化的普及引发网络小说大热,从而打破网络的界限,将网络文学变为纸质文学,将读者喜欢的作品搬上荧幕,使网络文学不再受困于“二次元”,逐渐走向更加主流的“三次元”。

自媒体的飞速发展为网络文学的传播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传播方式,更迅疾的传播速度,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也为专业性文学网站赢得了更高的商业利润。网络文学的发展也丰富了多姿多彩的网络世界,更丰富了网民的生活,促生的流行文化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娱乐。

上一篇网络伦理学

下一篇外向型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