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伦理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伦理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伦理学

网络伦理学范文1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护理伦理学;教学效果

1 研究目的

护理伦理学是研究护理工作者在工作中处理各种关系的准则和方法,对一名合格护士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英国,护士接受的职业伦理教育甚至比医生还多。但是由于护生对伦理学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伦理学就是给她们讲道理、“洗脑”的一门课程。与内、外、妇、儿科护理学等专业课程相比,护生一点也不重视。本教研组探讨了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如案例分析、视频播放、开展辩论赛和组织社会实践等教学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由于课堂教学实践有限,案例呈现的数量和视频播放的频率受到限制,而且和老师的沟通、交流由于受到种种原因的制约,制约了教学效果。鉴于此,我们想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在护理伦理学中的应用,期望能在护理伦理学课程教学中取得有益成果,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以适应临床工作对人才能力的要求。另一方面,我们希望通过此模式的教学,能够推动护理伦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将我校2010级护理学专业的54名本科生设为对照组(传统教学组),2011级护理学专业的54名本科生设为实验组(网络辅助教学组)。2组学生年龄、性别、入校成绩、文化课程度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2组学生均于入校后的第3学期开设《护理伦理学》课程,采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杜慧群主编的《护理伦理学》第2版为教材。

2.2 研究方法

对照组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总学时20,理论课18,实践课2,以传统方法进行教学。实验组按同样教学计划进行,但对教学方式进行调整,20%学时即8学时用于网络教学,即教师根据这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和教学目的,给出一个问题,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程度,决定学习方式,教师全程答疑,下课前教师再利用10分钟时间对问题进行回答和总结本次课的重点内容。另外学生课后还可以随时登陆校园网中的护理伦理学教学网站进行学习。采用闭卷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结果2种形式,评价教学效果。

2.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考试成绩用 表示,两组成绩比较用t检验,百分比之间比较用x2检验,以p

3 结果与分析

3.1 两种教学法学生教学问卷调查结果

3.2 两种教学法学生闭卷考试结果

由表1可以得知,两组学生两种教学方法学习《护理伦理学》的兴趣无明显差异,和之前本教研组的研究结果印证,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习兴趣的目的[1]。

通过表2和表3我们可以了解到,实验组在学习《护理伦理学》收获和对教学进度的适应能力方面,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网络辅助教学组学生闭卷考试成绩,由表4可以看出,和传统教学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网络辅助教学作为信息化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在高效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不言而喻。网络教学平台,就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理论构建,为网络教学提供全面支持服务的软件系统[2]。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可以上传大量的临床真实案例、热点新闻链接、视频以及兄弟院校的精品课程等资料,极大的充实了学生的信息量,拓展了教学素材,弥补传统教学信息量传递不足,加大了学生学习的收获。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上的教师信息、答疑讨论、课程问卷、教学邮箱、留言板等,教师可以在线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学生可以在线递交作业,为师生提供了实时或非实时的交流,增进师生间的了解和互动,提高了学生对教学进度的适应能力,及时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质量。

网络教学平台与精品课程平台不同的是,它所包括的教学资源内容更加广泛、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更频繁,教学管理功能更为强大。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改革实践,师生双方均有收获。学生的学习成绩稳定,得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大幅提高。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本教研组将继续更新教学内容,采用更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改进现有的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 许建丰.浅谈如何提高护生《护理伦理学》的学习兴趣[J].健康必读,2011(9):114-115.

[2] 武法提.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网络伦理学范文2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基础理论的载体,它看似零散,实质很有规律.按照物质间相互转化关系,可把每一章内的主要物质按转化关系编织成链,再经发散,形成知识网络。网络的形成可使教学内容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不仅是教学的方法,也是学生的学习的方法,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更使学生从中领悟知识、掌握方法和提高能力,下面以有机化学为例谈谈如何发挥网络的功能。

一,网络的形成

烃的衍生物从结构上讲可以看成是由烃衍变而来.有些可通过化学反应直接转化而来。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补充完善物质转化链,帮助学生认识每一类物质在有机化学中位置,理清前后物质间的关系。当乙酸乙酯一节知识学完后,就可由同学归纳出以下流程式关系链。

有机化学教学遵循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教学方法,每一特殊物质的教学又从结构着手推测性质。链中有许多结点,在每一结点上的代表物质可按多个角度进行三维发散:

1,结构简式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质用途

2,结构简式分子式通式(同分异构体的书写)重要的同系物物理性质的共性和递变性化学性质的共性和特性

3,结构简式物质类别二元或多官能团物质的结构简式化学特性

链中每一个结点经过发散,可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网,最后编织成三维立体网络,不仅串联起所有知识,也从中也培养了学生的推理创造思维能力。

二,网络要提取

通过三维发散后获得的网络中知识包罗万象,针对高考要求和学生常见错误,要进行提取。常可设计成题组,引导同学从中提取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如从反应类型和条件角度可设计如下的题组织教学:

①属于加成反应的有哪些?哪些物质能发生加成反应?

②属于氧化反应的有哪些?哪些物质能发生氧化反应?

③既能发生氧化反应又能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有哪些?

④哪些物质能发生消去反应?反应条件分别是什么?

⑤哪些反应需要加热、加压和催化剂的条件?

⑥哪些反应需要用水浴加热?

通过题组,进一步明确网络重点,深化网络要点,发挥网络功能,培养学生从网络中

提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网络要变形

对流程式关系链进行加工重组,有多种变形式:

1,分层式

图中上层都是烃,下层为烃的衍生物。它特出了烃和烃的衍生物间的相互转化途径。

2,长方形式

这一框图建立于上面框图的基础上,把烃和烃的衍生物间的转化关系改变了方向,它侧重于训练逆向思维能力。

3,四边形式(双三角形式)

这一框图中烃和烃的衍生物综合交叉于其中,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

还有很多变形式,但不论是那一种,仔细地观察物质间相互转化关系,都会找到一个其同点,有三种物质间能相互转化,如下所示:

而且C物质还有如下的反应特征:

具有这一反应特征的物质最可能的是乙醇,由此作为切入点,就能突破各种类型的有机化推断题。

在流程式关系链的基础上,通过网络形变,形成了形态各异的转化关系网,激发了学生兴趋,优化了学生思维。

四,网络要创新

有机物中更多的多官能团的物质,综合了各个官能团的特性,能发生一些特殊的化学反应,有复杂的相互转化关系,运用上述网络知识和方法,可绘制出一幅幅特殊的网络图,在化学习题解答的实践中可进一步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例如下图可表示烯、烯和二元卤代烃、醇、醛、羧酸及环状酯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网络伦理学范文3

一一一、实施网络化教学的目的

一一联合国“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所谓“四大支柱”是指能支持现代人在信息社会有效地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四种最基本的学习能力,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其中学会认知是使学生掌握认知的手段、方法,即学会如何学习。所以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传播知识过程,而是一个知识再生产过程,是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过程。为此,必须建立一种以创新的观点、创新的思想构建的创新教育体系。

一一网络的发展为信息的传递提供了更为广泛的空间,作为一种创新教学的尝试,我们在高二年级的部分班级进行了网络教学实践。教学内容是物理课本(人教社)第二册的第六章至第九章,至所以选择这部分内容的原因是:(1)这部分内容涉及近代物理,网上资源比较丰富。(2)这部分内容适宜于学生自主学习。

一一二、不同于常规的教学模式

一一1、教学环境的转变

一一网络教学是在网络教室进行,整个教室有30台与因特网相联的计算机,学生二人一台计算机,学生的学习工具除了普通的课本、笔、纸外,还有联网的计算机,整个教学过程看起来是在教室里进行,但教学环境却是真正的因特网环境,所谓的远程教育体系、终身学习、社会化学习这种看起来遥远的事情,一旦呈现在同学们面前,同学们的心情是很激动的,他们感觉到了信息社会给学习、生活带来的变革。

一一2、师生角色的转变

一一作为创新教学的尝试,教学中我们没有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而是采用国外近年来兴起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一一网络教学的备课工作量很大,不仅要备内容,还要备学生。具体内容是:(1)在计算机上建立教学主页。(2)确定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3)从教学需要出发,根据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对教学资源进行搜集、整合。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要尽量多找一些相关知识及相关知识应用方面的网站、主页,象光纤通信,原子能的和平利用等近代高科技知识。上课时把相关的网址提供给学生,为学生的认识能力、个好留下发展的空间。

一一3、教学过程的转变

一一上课时学生进人教师主页,阅读本堂教学的目的,内容及学习提纲,然后利用教师提供的网址进入相关同站进行自主学习,并在教师主页所设置的聊天室和留言板上探讨问题,发表看法、观点。利用聊天室和留言板的好处是:

(1)可以照顾某些不愿当众回答问题的学生的羞怯心理。(2)可以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3)便于教师批改,并及时反馈。(4)适宜个性化学习

一一信息社会的特点是个性化、多样化。关心人、尊重人,一切为了人成为信息社会的主旋律。网络教学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特点,在教学目标规定的最基本方面都能达到合格标准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潜能与价值。在教学中,努力渗透“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思想。例如在教学中让学生在线讨论一些现实问题,如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电磁波与电磁污染,你玛射线与伽玛刀,核能——希望还是危险?,反物质与未来能源等。让学生试着运用各种知识,从利益、风险、安全等方面考虑问题,以培养学生科学评价、科学决策的能力。

一一三、结论与思考

一一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们在高二年级进行了统一测试,把网络教学与常规教学在知识点的掌握方面作了比较,测试情况如下表:

一一注:理科教改班和文科班没有统计

一一从统计成绩看,网络教学比常规教学还略好一些,这就增加了我们扩大实施网络教学的信心,原先认为网络教学对学生的感性认识和表象思维的建立有帮助,但对抽象的概念的建立可能存在问题,而测试结果表明,网络教学同样可以建立完整的概念体系,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一一当然,网络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意义建构,如何进行分析评价,目前还没有一个比较科学的评价体系,但从网络教学的实施情况来看,学生在以下几方面比常规教学有了极大的提高。

一一(1)学习兴趣提高。

一一网络教学把集文字、图象、声音于一体的多媒体教材替代抽象、枯燥的物理课本。虚拟技术使看不见、模不着的微观世界和一些复杂的物理过程生动直观地显示在学生的眼前,如a粒子散射实验,原子核衰变等,加上与现实问题相联系的物理事实,使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身边,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学习兴趣也随之提高。

一一(2)学生协作学习的能力提高。

一一网络教学通过关键字的查询,聊天室和留言板的设计,为学习者的双向交流提供了广阔空间,达到“人——机——人”相互交流,即学习者(人)通过多媒体网络(机)与教师和其他学习者(人)进行互相交流,协作学习。

一一(3)学会信息资源的利用。

一一网络教学的实施,使学生初步形成了信息社会所必须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能力。

一一(4)增强了对现代教育的认识。

一一信息社会使知识的创造、存储、学习和利用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音像影视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网络教学完全改变了“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

网络伦理学范文4

关键词:网络伦理道德 大学生 道德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互联网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继报刊、广播和电视之后发展起来的第四媒体,并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人类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随着高校校园网络化的迅速发展,网络在其积极意义上作为大学生们学习和娱乐的平台的同时,也如一把双刃剑,日益暴露出他们的伦理道德问题。

一、网络环境下凸显出的大学生伦理道德问题

网络覆盖范围广、内容生动直观、传播速度迅速的特点为大学生学习知识、思想政治教育开拓了崭新的空间,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是,网络的隐蔽性和自由性以及“他人在场”的缺失性,使得大学生伦理道德责任感弱化,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现实中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干扰。据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的伦理道德观念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扭曲,思想道德水平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这确实是件令人担忧的事情。下面笔者就网络对大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进行浅显的概括。

第一, 网络的虚拟性特点容易让人迷失真我

网络以虚拟实在和虚拟空间作为基本的技术支撑,人们可以借助于网络的虚拟性特点隐匿和篡改自己的真实身份和处境来掩饰自己在网络上的各种行为。比尔盖茨曾在《未来之路》中引用了一副有意思的漫画:一只正在操作网络的狗对另外一只狗说:“在Internet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只狗。”这形象地表现了网络的虚拟特征。青年大学生作为网络的主体,因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形成,容易让自己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中被一些虚假的现象所迷惑,而做出些与自己身份不合的举动。“追星族”在大学生中是一个很普遍的群体,很多大学生甚至放弃学业去碰自己的“偶像”。但是这些所谓的偶像在网络上光鲜亮丽的背后是否存在一个真的自我呢?这就不得而知了。

第二,网络娱乐性的特点使人沉迷其中,扭曲了人性的正常发展

网络的娱乐性使得大学生不再以学习为重心,他们上网大部分是为了娱乐,网络世界的多变性让他们目不暇接,以至逐渐迷失了方向。不断发展的网络游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于华美绝伦的近于现实的网络游戏画面中。在这种虚拟的网络游戏环境中,很多大学生因其心智还不成熟而导致迷失自己,造成其价值观的扭曲,引发青少年犯罪。

第三,网络的隐蔽性造成网络信息的虚假难辨,

网络的这种隐蔽性使得网络信息真假难辨,导致种种弄虚作假、尔虞我诈的现象出现,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伦理道德观念。个别同学甚至萌生了某种不良的念头,觉得“作假可以获得成功,老实只会导致失败”。这种思想观念,使得大学生不讲诚信的现象在大学里随处可见,作弊现象屡见不鲜。更有甚者为了奖学金或是评优在考试过后找老师要求加分等等。这些不诚信的举动随着互联网前进的步伐越来越普遍,这告诉人们这种失衡现象应该尽快加以控制,否则将会对大学生伦理道德造成更为严重的影响。

二、净化大学生的网络德育环境

网络快速发展的趋势不可阻挡,我们只能顺应这一趋势,但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这一途径,使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用生动快捷的方式把科学的正确的思想观念传播出去,积极开展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方法正确,开展教育才会有成果,大学生才会接受,才会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去改造社会,从而展现自己新一代的精神风貌。

第一,高校要大学生的网络准则,加强对大学生伦理道德的培养。网络伦理是现实伦理的延伸和拓展,要想使大学生有一个正确的网络伦理观念,必须在现实中加强对大学生伦理道德观念的培养。对大学生的上网行为必须有所规范,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让他们心里要明白,让他们懂得自律,同时要对他们进行监督和管理。

网络伦理学范文5

关键词: 多元智力 网络教学 教学设计

一、多元智力理论概述

传统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遗传的,固定不变的,以言语—语言智力和数理—逻辑智力为主。而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德华·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才能是多元的,人除了具有言语—语言智力和数理—逻辑智力之外,还有其他7种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内省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和存在智力。这9种智力以组合的方式存在,每个人都是具有多种智力组合的个体,而每个人所体现的智力组合又各不相同。该理论一经提出,就受到普遍关注,尽管还存在对它的争议,但其在教育界的应用相当广泛。

最近二十几年来,网络教学在我国蓬勃发展,已经成为现代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网络的多媒化、交互性和开放性等特点也给多元智力理论的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研究和应用多元智力理论,对我国网络教学发展有重大的启发作用。

二、多元智力理论对我国网络教学的启示

(一)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风格。

加德纳认为,学生与生俱来就各不相同。人有9种智力,但每种智力都是非均衡发展的,随着个人的成长,他们的智力表现出强项和弱项之分,学习上也有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世上没有一片同样的叶子”。以此理论评价学生,就没有传统教育所谓的“差生”、“天生就学不好的学生”存在,只有不同特点、不同风格的学生存在,这给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希望,使我们深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教育成才的。以多元智力理论指导网络教学,相当于点亮了一盏指路灯,指引我国网络教学工作者在新的时代开展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工作。

(二)以促进学生的多元智力发展为目标。

传统教育以传统智力理论为指导,只注重开发学生的言语—语言智力和数理—逻辑智力,仅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目标,造成了学校教育目标的单一化、教学内容的模式化、教学方法的规则化和教学结果的等级化。少数人(言语—语言智力和数理—逻辑智力为强项的人)成功,多数人失败,这样的教育很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加德纳认为,人的9种智力同等重要,要和谐发展人这9种智力,“为多元智力而教”就体现了这一点。9种智力中,言语—语言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都是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所必须拥有的,而数理—逻辑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内省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和存在智力,则是人在群体社会中,发挥个体能动性,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的必要保障。因此,网络教学中,要以综合发展学生的多元智力为教学目标展开教学。

(三)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展开教学。

如前所述,每个人智力发展都各不相同,有强项弱项之分,也就是说各个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风格。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对症下药,展开不同的教学,无疑会取得良好的效果,这就是“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自古至今,“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一直受到中外各教育家、学者的推崇。多元智力理论正是体现了“因材施教”思想。加德纳提倡“以多元智力来进行教与学”,就是要求人们承认个体智力有“强项”、“弱项”之分,认识到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强调根据学生特点展开教学,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更好地实现网络教学的个性化。

(四)以多元方式评价学生。

传统智商测验以测验言语—语言智力和数理—逻辑智力两项的分数为标准评价个人。传统教育下的学校也以学生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学习。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传统教学把完全不同的个体按同一规则评价,这本身是错误的。音乐—节奏智力为强项的学生用数理—逻辑智力标准测量,只能导致这个学生是“差生”的结果。加德纳提出了建立以“个人为本”的真实评价的设想。他指出“真实评价是要求教师把对学生的观察记录、成果展示、录音、录像、图片、图表、个别谈话记录等都放进学生的个人档案袋中,用这种档案袋来评价学生,往往可以捕捉学生整个学习过程,激发他们进行自由探索,从而使教师鉴别出每个学生的智力强项,揭示出学生成长的轨迹和进步的方式。”[1]

三、对基于多元智力理论的网络教学的具体建议

(一)对教师的建议。

网络教学以“学”为主,也就是说,学生是主体,教师在整个网络教学过程中起指导作用,即对学生的学习充当导航人、答疑人的角色。加德纳提出“为多元智力而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9种智力同时发展,二是依据学生特点发展其长项智力。因此,教师可以在网上建立“学生电子档案袋”,随时记录学生在网络教学过程中的表现,以此分析每个学生的智力特点和学习风格,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特长,树立学习信心,最终引导学生以适合自己特点的方式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此外,教师可以通过Blog、BBS和电子邮件等交互工具与学生定期联系,现有的网络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没有做到这一点,一个不常与学生讨论、不为学生答疑的教师又如何做到发现学生的智力特点呢?

(二)对网络教学设计工作者的建议。

网络教学设计工作者,特指网络课程设计者,教师也可以参与网络教学设计。网络课程设计主要包括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和教学评价的设计。

1.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要充分显示多元性。[2]以文本、图像、动画、音频和视频等多种手段综合显示课程内容;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课程内容,如对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可以用语言描述工程问题,而对视觉—空间智力强的学生,可以采用图形的方式表示工程问题。

2.教学策略设计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为网络教学策略的设计提供了全新的视角[3]。网络课程设计者在进行课程活动设计时,务必考虑到学习者不同的智力特点和学习目的,以设计可以从不同方面开发学习者不同智力的学习活动,让每个学习者都主动地、充分地学习。

3.教学评价设计

多元智力理论具有自己的特点,致使网络课程评价也具有与以往课程评价不同的地方。传统教学评价的目的,是找出学生的弱项和短处,而非学术的强项和长处。这种评价方式往往打击了部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不利于学习。在此情况下,加德纳提出“真实评价”,目的就是让学习者发现自己的长项和弱项,发挥长项、提高弱项,从而实现自身全面和谐的发展。

基于多元智力的教学评价设计要注意三个方面:

首先,在网络教学的过程中对学习者进行评价,而不仅仅是对结果进行评价,即展开形成性评价。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对学习者某类智力进行评价时,要侧重于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行评价。

最后,在评价过程中,尽量从全面、客观的角度,以评测多元智力的方式展开评价。

参考文献:

[1]夏惠贤.多元智力理论与个性化教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7-80.

[2]张从明,马京成.网络教学设计[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112-113.

网络伦理学范文6

[关键词]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网络

教育教学改革要真正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实现从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转移,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要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深层次的改革,通过教学创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多媒体与网络技术,探索出适应学生身心特征与时代特征的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尤其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要培养学生具有中华民族优良的人文精神,确实体现语文课的基础工具性和人文性。全面推进初中生的素质教育,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在“减负”的同时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培养适应21世纪具有语文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一、基于网络环境的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求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结构(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育思想与教学结构)、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1]

2、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认为,要想实现有意义的学习棗真正习得知识的意义,即希望通过学习获得对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及事物之间关联的认识,关键是要在当前所学的新概念、新知识(即“符号表示的观念”)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某个方面(表象、概念或命题)之间建立起非任意的实质性联系。只要能建立起这种联系就是有意义的学习,否则就必然是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奥苏贝尔认为,能否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这种联系,是影响学习的唯一的最重要因素,是教育心理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一条原理。要想实现有意义学习可以有两种不同的途径或方式: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接受学习的基本特点是“所学知识的全部内容都是以确定的方式被(教师)传递给学习者。学习课题并不涉及学生方面的任何独立的发现。学习者只需要把呈现出来的材料加以内化或组织,以便在将来某个时候可以利用它或把它再现出来。”发现学习的基本特点则是:“要学的主要内容不是(由教师)传递的,而是在从意义上被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以前必须由学习者自己去发现出来。”[2]

二、基于网络环境的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理论假设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或信息揭示下运用一定的媒体,主动探究、积极合作、超越性的学习活动。自主学习包括自主确定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材料、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方法、自主确定学习进度、自主检测和评定学习结果、自主补漏和矫正。初中生呼唤自主学习。

从理论上假设,如果运用以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为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语文的情景,做到图文并茂,不仅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能引导学生直接揭开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促进初中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的变革,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创建新型的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母语进行听、说、读、写能力,更好地为学好其它科目服务,更好地培养学生具有中华民族优良的人文精神,确实体现语文课的基础工具性和人文性。全面推进初中生的素质教育,有助于培养适应21世纪具有语文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三、构建基于网络环境的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笔者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学习能动性原则等为理论依据,结合初中语文特点及笔者所在学校学生情况,提出一种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确定方向——创设情境——自主学习——网上探索——网上协作——网上测评——课堂小结”。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流程图如下:

1、确定方向

教师在这首要环节中,通过提出“教师建议”或通过“学生讨论”等方式,指导学生试着拟定本课的学习要点,然后经过师生共同商议,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形成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

2、创设情境

“情境”主要有“社会、文化和自然真实性情境”、“虚拟、创意式的问题性情境”、“虚拟仿真,实验性情境”三类,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并作为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而多媒体技术正好是创设情境的最有效工具,它与仿真技术相结合,则更能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效果,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播放录像或展示课件等方式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各种各样的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好奇心,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3、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指导学生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的方法,教师适时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例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信息资料以及现实中专家解决类似问题的探索过程等),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索,并要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是本教学模式的核心环节。学生自读课文,试着概括文章特点及其主要内容,遇到困难,到网络(教师事先制成课件并放在服务器上)上搜索概括要点的方法,然后将此内容制成卡片。在制作卡片时,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产生一些疑问,教师及时进行引导。

4、网上探索

网上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例如演示或介绍理解类似概念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起初的引导、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愈来愈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最后要争取做到无需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继续攀升。

教师将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其解答的方法预先制成课件并放置在网上,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独立探索,思考学习目标中提出的问题。

5、网上协作

网上协作——进行师生、生生之间协商、交流、讨论。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的学生会由此对某种问题形成不同的假设和推论。把握住教学过程中那些使学生思维活动得以深化、得以发散的关键点,集思广益、反复切磋。而在这些关键处,学生思维的走向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如只是直接对论会受到空间距离和时间的限制,不能起到优化课堂教学的作用。而利用信息技术便于灵活选择的多项链接的功能,把那些关键点做成一个个既使学生保持充分“稳定注意”,又可支持其认知活动深化、发散的“平台”(这些关键点,可能是系列性的几组问题,可能是某些关键段、关键句、关键词,可能是不同层次上的方法性提示,可能是提升领悟水平的若干铺垫)。通过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他们会看到各种不同的理解和思路。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要学会理清和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相互接纳、赞赏、争辩、互助,他们要不断对自己和别人的看法进行反思和评判。通过这种合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洞察。但是,社会性知识建构是以个体建构为基础的,个体对问题的思考、推理、判断等建构活动是个体有效地参与合作、交流、争辩的基础,只有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团体的沟通和合作活动中,这种社会性相互作用才能促进学生的建构活动。

学生在自主学习和网上探索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所形成的看法,在此可以通过人机对话、师生交流、生生协作(竞争、协同、伙伴、角色扮演等)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和解答,从而完成新知识的建构。

6、网上测评

为了使低分数段的学生有成功感,高分段的学生有激励作用,笔者将考试题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达标级,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第二层次为提高级,在达标级基础上增加了分析层面的学习和变式练习;第三层次为优胜级,增加了新旧知识联系的综合层次的学习与练习;第四层次为欣赏级,提供了有关的高考试题分析与解答和随堂作文的评析。

7、课堂小结

教师可以采取多种不同方式进行课堂小结,如由学生进行口头或书面小结,教师作一般性的总结,或举行小型辩论会等。

四、基于网络环境的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评价方式、标准及基本原则

1、基于网络环境的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评价方式

初中语文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效果评价,只注重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习惯于单凭考试成绩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了改变这种典型的应试教育评价方式,我们对评价方式作了有益探索,进行了各种尝试。课题组制定了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的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系统进行初中语文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

⑴学生自我评价——主要评价方式

学生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即预先制定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对自己的学习作出分析、判断,并对自身的学习进行自我调节的活动。自我评价是对语文学习效果评价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评价方式。它具有自我诊断功能、自我反馈功能、自我激励功能,它对学生行为的塑造有非常大的作用,它可以使学生学会观察自己,根据已定目标考察自己的学习活动,养成随时评价自己学习活动的良好习惯。

⑵学习小组评价——辅助评价方式

学习小组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在教师指导下,对个人的学习作出分析、判断,并促使学生进行调节。

⑶教师进行评价——辅助评价方式

教师依据一定评价标准,对学生学习作出分析、判断,并进行调节。

2、基于网络环境的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评价标准

课题组按照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测试内容加以整合,设计出语文学习效果网上测试评价内容。

⑶测量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和综合应用语文的能力

⑷评估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发展情况

⑸对学生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

它包括:个人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的贡献;个人与他人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3、基于网络环境的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评价的基本原则

⑴自我评价为主其他评价为辅原则

我们认为,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应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同时辅之于学生的小组评价和教师对学生个人、对学习小组的评价。

⑵随堂评价与特定评价相结合原则

五、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