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物理电磁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物理电磁学范文1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159-02
一、前言
物理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自然界最基本形态的科学。电磁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生产活动当中,无处不存在着电磁运动,因此学好电磁学是很有必要的。大学物理电磁学主要是研究电磁波、电磁场以及有关电荷、带电物体的动力学等,在学习时不仅要掌握相应的基本概念,还要掌握电磁学中的一些常见定理,如电场中的高斯定理、磁场中的安培环路定理等,通过运用定理,深刻理解现象中的物理意义及规律。下面将具体分析大学物理电磁学的若干学习方法。
二、关于电磁学
1.电磁学的起源与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应用磁现象的国家之一,早在公元前三百年就发现了磁吸引铁的现象。到十九世纪,电流的磁效应、化学效应、热效应等相继被发现,并且其规律也得到了准确的表述,如欧姆定律、电磁感应现象、楞次定律、麦克斯韦方程组等。随着电磁学的发展,生活中已经出现了很多与电磁学有关的应用,如指南针、避雷针、电磁炉、电磁起重机、磁悬浮列车等,并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大学电磁学的常见基本定理
2.1高斯定理
高斯定理也称为高斯公式,主要是表明在闭合曲面内的电荷分布与产生的电场之间的关系。静电场的高斯定理公式为:
d=
在该式中,左边是电场强度的通量,右边的q代表着包围在封闭曲面内的自由电荷和极化电荷的总和。定理指出,电场强度对任意封闭曲面的通量与该封闭曲面内电荷的代数和有关,而与曲面内电荷的分布位置及曲面外的电荷无关。此外,该公式一般用来求电场强度E,而并非是求电场强度的。而磁场中的高斯定理公式为:
・d=0
该公式表明,无论是稳恒磁场还是时变磁场,由于磁力线总是闭合曲线,如果将闭合曲面向外设为正方向,那么进入曲面的磁通量为负,出来的磁通量则为正,故通过其中任何一个闭合曲面的总磁通量都为0。
2.2安培环路定理
安培环路定理是指在稳恒磁场中,磁感应强度B沿任何闭合路径的线积分,等于这闭合路径所包围的各个电流的代数和乘以磁导率,这一定理反映了稳恒磁场的磁感应线和载流导线的相互套连性。磁场中的安培环路定理公式为:
d=?滋I
该式的左边是磁场强度环流,常用来求解磁感应强度B。由于该式中含有定积分,因此在求解时会有一定的困难,但当磁场分布的对称性较高时,利用该定理求解磁感应强度就会简单很多。在运用该定理时,首先我们要选取合适的磁场回路,尽可能的选取各点磁感应强度相等的回路,这样便能将公式左边的矢量c乘积分转化为标量积分,把移到积分号外,这样求解时便容易得多了。
三、大学物理电磁学的学习方法分析
1.在基本概念、常用定理的掌握上多下功夫
在学习电磁学时,首先要清楚的掌握与电磁学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只有将概念掌握清楚了,才能在做题的时候加深理解,牢固的掌握知识。但是在掌握基本概念时,还要注意一定的方法――一般来说,我们都是从定义开始掌握概念,但是仅仅根据定义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定义?换一种说法行不行?应该注意什么?其次,还要掌握电磁学的一些基本定律和基本定理,结合定理才能更加深入的了解、掌握概念;最后,实践检验真知。我们可以通过找一些具体的例题或者是问题来巩固自己对概念及定律、定理的理解和掌握。
2.注意掌握数学工具的运用和训练问题的分析能力
数学是物理的基础,更是研究物理学的主要工具,因此学好数学知识对大学物理电磁学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在学习电磁学时,要充分利用所学的高等数学的知识去解决物理问题,在运用数学工具时,要透过数学公式看到公式中所要描述的物理知识,而不要被复杂的公式弄懵了,遇到一个问题,不要急着去解答,先把重点放在物理模型、图像上,通过仔细分析挖掘出模型及图像蕴含的信息,进而用相应的物理方程和方法进行解答。最后,还要注重电磁学相关实验的学习,实验是我们动手检验真理的最好方法,也是我们对自己所学知识良好的反馈途径,我们要积极动手去设计物理模型,如在做“用冲击电流计测螺线管内轴线上磁场的分布”这一实验时,我们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有墙式冲击电流计、螺线管、电阻箱、滑线变阻器、直流安培表等,首先我们应明白该实验的实验原理――当螺线管通以电流I时,则螺线管内轴线上任意一点的磁感应强度为:
B=?滋0n0(cos ?茁1-cos?茁2)
公式中的μ0为真空磁导率,n0为单位长度线圈的匝数,β1和β2分别为螺线管内轴线上某一点到两端的张角大小。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再设计实验,准确记录实验数据,然后计算、整理、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这样通过自己动手实验,不仅能够加深我们对物理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规律的认识,而且还能有效的提高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视代数量的意义,正确运用代数量
代数量又称为双向标量,是描述两种可能状态的物理量,如分量=v+v,电压V=V-V=・dl,这些物理量除了大小之外,还有方向。代数量分为状态型代数量和取向型代数量两种,状态型代数量如温度T,导体电量Q,而取向型代数量则是指具有两种相反取向的物理量,如上述分量,电压Vab等。物理量按其性质可分为矢量和标量,其中标量又分为算数量和代数量。矢量的计算比较复杂,因其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之分。算数量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因其只有正值;而代数量有正有负,如电荷、电位差、电通量、电动势等,计算过程中比较容易出错。因此在学习电磁学时,我们必须清楚一些常见代数量的正负及其意义,结合题目具体的信息进行分析辨别,从而解决问题。
结束语:电磁学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及工作中随处可见,学好电磁学不仅是专业知识的需要,也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需要。电磁学是大学物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我们一定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定律上多下功夫,熟练掌握数学工具的使用,重视各项代数量的含义,锻炼自己的问题分析能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志远,万世兴.运用电磁学发展史深化电磁学教学[J]. 咸宁学院学报.2011(06)
物理电磁学范文2
一、电磁学教材的整体结构
电磁运动是物质的一种基本运动形式.电磁学的研究范围是电磁现象的规律及其应用.其具体内容包括静电现象、电流现象、磁现象,电磁辐射和电磁场等.为了便于研究,把电现象和磁现象分开处理,实际上,这两种现象总是紧密联系而不可分割的.透彻分析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才能使孤立的、分散的教学变成系统化、结构化的教学.对此,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真分析教材.
1.电磁学的两种研究方式
整个电磁学的研究可分为以“场”和“路”两个途径进行,这两种方式均在高中教材里体现出来.只有明确它们各自的特征及相互联系,才能有计划、有目的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场的方法是研究电磁学的一般方法.场是物质,是物质的相互作用的特殊方式.中学物理的电磁学部分完全可用场的概念统帅起来,静电尝恒定电尝恒定磁尝静磁尝似稳电磁尝迅变电磁场等,组成一个关于场的系统,该系统包括中学物理电学部分的各章内容.
“路”是“场”的一种特殊情况.中学教材以“路”为线的大骨架可理顺为:静电路、直流电路、磁路、交流电路、振荡电路等.
“场”和“路”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麦克斯韦方程是电磁场的普遍规律,是以“场”为基础的.“场”是电磁运动的实质,因此可以说“场”是实质,“路”是方法.
2.物理知识规律物
理知识的规律体现为一系列物理基本概念、定律和原理的规律,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
物理定律是在对物理现象做了反复观察和多次实验,掌握了充分可靠的事实之后,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它们相互之间存在着的关系,并把这些关系用定律的形式表达出来.物理定律的形成,也是在物理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但是,物理定律并不是绝对准确的,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物理定律总是具有近似性和局限性,因此其适用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
第二册第一章“电潮重要的物理规律是库仑定律.库仑定律的实验是在空气中做的,其结果跟在真空中相差很小.其适用范围只适用于点电荷,即带电体的几何线度比它们之间的距离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
“恒定电流”一章中重要的物理规律有欧姆定律、电阻定律和焦耳定律.欧姆定律是在金属导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对金属导电、电解液导电适用,但对气体导电是不适用的.欧姆定律的运用有对应关系.电阻是电路的物理性质,适用于温度不变时的金属导体.
“磁场”这一章阐明了磁与电现象的统一性,用研究电场的方法进行类比,可以较好地解决磁场和磁感应强度的概念.
“电磁感应”这一章,重要的物理规律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在这部分知识中,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将各知识点串起来的主线.本章以电流、磁场为基础,它揭示了电与磁相互联系和转化的重要方面,是进一步研究交流电、电磁振荡和电磁波的基础.电磁感应的重点和核心是感应电动势.运用楞次定律不仅可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能量是守恒的.
“电磁振荡和电磁波”一章是在电场和磁场的基础上结合电磁感应的理论和实践,进一步提出电磁振荡形成统一的电磁场,对场的认识又上升了一步.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总结了电磁场的规律,同时也把波动理论从机械波推进到电磁波而对物质的波动性的认识提高了一步.
3.通过电磁场在各方面表现的物质属性,使学生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的观点
电现象和磁现象总是紧密联系而不可分割的.大量实验证明在电荷的周围存在电场,每个带电粒子都被电场包围着.电场的基本特性就是对位于场中的其它电荷有力的作用.运动电荷的周围除了电场外还存在着另一种唱—磁场.磁体的周围也存在着磁场.磁场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磁场的基本特性就是对处于其中的电流有磁场力的作用.现在,科学实验和广泛的生产实践完全肯定了场的观点,并证明电磁场可以脱离电荷和电流而独立存在,电磁场是物质的一种形态.
运动的电荷(电流)产生磁场,磁场对其它运动的电荷(电流)有磁场力的作用.所有磁现象都可以归结为运动电荷(电流)之间是通过磁场而发生作用的.麦克斯韦用场的观点分析了电磁现象,得出结论:任何变化的磁场能够在周围空间产生电场,任何变化的电场能够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按照这个理论,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总是相互联系的,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场,这就是电磁场.电磁场由近及远的传播就形成电磁波.
从场的观点来阐述路.电荷的定向运动形成电流.产生电流的条件有两个:一是存在可自由移动的电荷;二是存在电场.导体中电流的方向总是沿着电场的方向,从高电势处指向低电势处.导体中的电流是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特例,即导体中形成电流时,它的本身要形成电场又要提供自由电荷.当导体中电势差不存在时,电流也随之而终止.
二、以“学科体系的系统性”贯穿始终,使知识学习与智能训练融合于一体
1.场的客观存在及其物质性是电学教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第一章“电潮是学好电磁学的基础和关键.电场强度、电势、磁尝磁感应强度是反映电、磁场是物质的实质性概念.电场线,磁感线是形象地描述场分布的一种手段.要进行比较,找出两种力线的共性和区别以加强对场的理解.
2.电磁场的重要特性是对在其中的电荷、运动的电荷、电流有力的作用.在教学中要使学生认识场和受场作用这两类问题的联系与区别,比如,场不是力,电势不是能等.场中不同位置场的强弱不同,可用受场力者受场力的大小(方向)跟其特征物理量的比值来描述场的强弱程度.在电场中用电场力做功,说明场具有能量.通常说“电荷的电势能”是指电荷与电场共同具有的电势能,离开了电场就谈不上电荷的电势能了.
3.认真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使“潮抽象的概念形象化,通过演示实验是非常重要的措施.把各种实验做好,不仅使学生易于接受知识和掌握知识,也是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安排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加强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从实验观察和现象分析中来发展思维能力.从物理学的特点与对中学物理教学提出的要求来看,应着力培养学生的独立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使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统一在使学生真正掌握科学知识体系上.
物理电磁学范文3
【关键词】高中物理电磁学授课方法
前言:在高中物理学科授课中,电磁学是该学科较为重要的授课内容,由于该内容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学生对该内容的掌控度较低,学生对该授课内内容的兴趣度较低。因此,高中物理授课人员应当采用科学性路径增加学生对该学科授课内容的兴趣度,从而使学生对该授课内容的掌控度增加。在该内容的授课中,教师应当还原学生的主体性,增加对学生的尊重度,引导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自主性知识获取,教师也应当采用科学性路径对自身素质进行优化。笔者在下文对提升该内容授课有效性的科学性路径进行阐述,望能够将对该内容的授课效能最大化。
一、电磁学授课内容结构
在众多物质运动中,电磁运动是其中的一种,该运动在自然界较多现象中存在。在电磁现象的探究中,电磁学是较为重要的学科,在高中物理中对电磁学的基础内容进行授课。因此,教师应当增加对该授课内容授课的着重度[1]。电磁学的授课内容包括电磁现象、电磁辐射等内容。由于该授课内容的复杂性较强,学生对该内容的掌控度不足。
(一)电磁学的探究方式
在高中物理电磁学授课中,教师应当采用科学性路径对该授课内容进行探究,电磁学中主要存有两个重点:一个是电场,一个是磁场。因此在授课中教师应当采用科学性路径引导学生区分二者,从而使学生对授课内容的兴趣度增加,也使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性知识探究。
(二)物理授课规律
在高中物理电磁学授课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某定理授课时,首先可以引导学生对相关物理现象进行观察。然后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对相关结论进行总结[2]。在该环节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实验对象中的关系进行分析,并通过规范的语言对其进行总结,从而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控度增加。教师在授课中应当知晓,一个物理理论的形成需要对较多物理概念进行积累。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增加知识累积量。
(三)通过电磁学授课向学生传递电磁场是物质的理念
高中物理授课人员应当将该内容分为电现象和磁现象两部分进行授课,但在授课中,教师还应当增加二者的关联性,从而增加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控度。在授课前,教师应当采用科学性路径对电磁现象进行深度探究,增加对电磁学基本理论、应用范围等内容的掌控度,对学生进行由浅及深的授课授课模式,从而使学生对该内容的掌控深度化。
二、在电磁学授课中将学科体系贯穿,增加融合度
(一)采用对比法增加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控度
在高中物理学科授课中教师应当采用科学性路径对学生进行知识传输。在电磁学授课中,场是该授课内容中较为重要的概念,因此,教师应当采用科学性路径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增加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控度。在授课中,教师可以采用信息化授课设备对相关知识进行授课。增加相关知识直观性[3]。例如,在对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中磁感线一课授课中,在授课前,教师可以采用信息化技术对磁感线进行精确绘制,并在授课中对学生进行展示。该方法能够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控度增加,同时也可以使该学科的授课有效性增加。在授课中,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增加对电荷运动状况的掌控度。在对人教版电荷运动相关知识授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前针对重点内容进行微课录制,并引导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自主性知识获取,在课上对学生的相关问题进行点拨,该授课方法能够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控度增加,同时也能够使授课有效性增加。
(二)规范演示实验步骤,引导学生参与实验
在高中物理学科授课中,教师应当采用科学性路径对演示实验进行规范,通过实验将抽象内容直观化。高中物理学科授课人员在规范自身实验操作的同时还应当引导学生参与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对相关现象的分析总结规范性结论。该授课方法能够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控度增加,同时也能够使学生素质得以多角度优化。在授课中采用科学性路径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实验能够使学生在知识获取的同时对动手能力进行优化[4]。例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物理库伦定律的授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玻璃棒,并在授课中引导学生用玻璃棒摩擦头发然后靠近纸屑,通过该实验增加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兴趣度,之后在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传授。这样,能够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控度增加,从而使高中物理授课有效性增加。
(三)引导在生活中应用电磁学的相关内容
在高中物理学科授课中,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将电磁学的相关内容在生活中应用。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遇到有关电磁现象时,应当使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解释,这样能够使学生对电磁学的相关知识的掌控度增加,也能够使学生素质得以多角度优化。
结语:根据上文,在高中物理学科授课中,电磁学是该学科授课重点内容,因此,该学科授课人员应当采用科学性路径对知识进行授课,在授课中,教师应当还原学生的主体性,并引导学生对电磁的本源进行探究,在增加学生对该授课内容兴趣度的同时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控深度增加。高中物理授课人员也应当采用科学性路径对自身知识进行革新,增加演示实验的规范性,并引导学生参与实验,通过实验增加对电磁学内容的掌控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输的同时还应当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优化,从而使学生素质得以多角度优化。
作者:张俊锋
参考文献
[1]黄宗良. 用新理念提升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養[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03):47.
[2]陈太冲.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1):134.
物理电磁学范文4
一、电磁学知识的整体结构
1.电磁学的整体结构
在高中课程中,学生主要学习电磁学的基本概念、规律以及适用条件等。具体学习的内容包括:磁现象、电流与静电现象、电磁场与电磁辐射现象等[1]。为便于学生更加直观地对知识点进行理解,教师可将电与磁的现象知识分开进行讲解,但要让学生明白在实际应用中两种F象是密不可分的。
2.电磁学的两种研究方式
高中物理电磁学主要有两种研究方式,分别是“场”和“路”。“场”是电磁学中的基本研究方式,在授课中,教师需要学生对各自的特点以及联系进行充分掌握。针对“场”的学习,可以利用磁场以及静电场的知识学习,这些电磁场间的复杂关系构成了高中物理全部电磁学的主要内容,学生要对该部分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和研究。
二、当前高中物理电磁学授课存在的问题
1.电磁学授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中授课出现的问题在于过多地实施理论知识教学,加之电磁学的知识点众多并且比较繁杂,教师在授课中没有将零散的知识点进行融合贯穿成一个整体的授课体系[2]。由于知识总零散,学生对电磁学的学习热情不高,教学质量下降。例如,教师在进行“洛伦兹力”相关知识的教学时,如果只是进行基础知识的传授,那么学生无法将知识运用于实际例题的解答,最终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
2.授课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对物理授课更多偏向传统的授课模式,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以便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该种授课模式没有将学生视为教学的主体,忽略了对其思维能力以及应用能力的培养。该种授课模式对人才的培养比较片面,不利于学生全面综合的发展。
三、高中物理电磁学的教学方法分析
1.增强教学模式的创新
高中物理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广泛,并且复杂,学生在以往的授课模式中很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对一个知识点的讲解没有注意听讲,会导致对后面知识点的理解有偏差。例如,“磁现象和磁场”的学习中,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了解磁现象,知道电流的磁效应、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授课中教师可以利用磁悬浮地球仪、自制模拟地磁场演示仪等,进行电磁场的授课演示,先带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电磁场的介绍,这样学生会对后面的知识产生好奇,在这样的授课氛围中,学生更愿意主动对知识进行学习。
2.培养学生对问题自行思考探究的能力
由于电磁学的知识点比较复杂,学生在学习中不能对电磁学有一种比较直观的认识,因此,电磁学的授课讲解有一定的难度。授课中可利用情境教学的授课模式,激发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好奇心。教师要多为学生创设情境,使看不见的情境更加具体些,学生对于概念也可以理解得更加准确。学生观察到现象会感到非常神奇,唤起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物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
3.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总结的能力
高中物理多偏向于将理论与实践进行充分的结合,利用较多的形式对现象或者规律进行描述,从而得出结论。物理的相关知识皆有一定的规律,在授课中,要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总结的能力。
总之,教师在物理授课的过程中,需对学生的应用能力以及综合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包括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能力、问题的分析能力、实验的动手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贯穿在高中物理整个授课过程,不要急于提升能力,要在实际授课当中,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培养,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授课,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
参考文献:
物理电磁学范文5
对于我国而言,有关教育教学领域与信息技术应用的融合仍然处于探索开发阶段。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信息技术所表现出的交互性特征能够为学生提供包括多媒体学习机、超文本以及知识建构在内的多项应用优势,在此过程当中能够极大地丰富学生参与积极性与主动性。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教学活动能够建立在网络基础之上予以实现;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开发思维空间。在充分结合中职院校基本教学情况的基础之上,达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相关学科知识的重要目的。本文试对其作详细分析与说明。
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建设与使用分析
首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对整个中职院校教学方式的改变,能够充分体现实践性特征;其次,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加强,从而发挥对教学资源建设的推动作用力。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各类中职院校对于网络教育资源的重视程度极高,但在网络资源建设以及网络教学开展方面还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性。在信息技术服务于此项工作的过程当中,应当以实现中职院校网络教育资源库的科学化、结构化、标准化发展为目的,提高院方资源建设的水平与质量;再次,信息技术在应用于教学实践的过程当中需要以数据采集的方式,进行对教学资源建设的可持续性开发,以数据采集的为手段,及时发现信息技术在应用于教学实践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详细研究,直至解决。借助于此种方式同样可达到提高教学建设质量的重要目的。
二、信息技术在中职物理电磁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分析
(一)信息技术在中职物理电磁学教学中的基本思路分析:以中职物理电磁学教学中的感生电动势知识点讲授为例,其教育基本目标在于:建立在对电磁感应现象以及感生电流方向予以有效判定的基础之上,结合对电磁感应现象的深入分析与观察,引导学生认识到感生电动势的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之上,还可以基本对法拉第所提出的电磁感应定律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在老师的引导与辅助之下,完成对感生电动势的有效计算与判定。
在中职阶段的物理教学过程当中,学生对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认知与了解往往会建立在对既有知识的重建与契合基础之上,即建立在初中阶段已及接触的有关电流大小的判定基础之上。然而,有关感生电流大小这一概念,对于绝大部分中职学生而言已比较陌生,学生对于定义及判定方式的认知往往比较模糊,从而导致:在教学实践中直接导入感生电流知识点的方式会对后续有关电磁感应定律意义建构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换句话来说,为保障中职物理电磁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性,需要特别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新旧知识的有效连接,以学生的基本认知与起点,确保知识结构的清晰性与层次性。
(二)信息技术在中职物理电磁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分析:整个教学过程在多媒体教室当中完成。学生每人配备有一份学案以及一台计算机(计算机中均安装有相应的课件资料,方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联网方式进行资料的查阅与整理)。在多媒体的教学环境作用之下,教师能够以广播方式进行教学、以遥控方式进行辅导、以文件传输的方式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具体而言,整个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第一步:以创设问题情境为契机,建立新知识与既有知识结构之间的紧密连接:教师可以首先通过实物方式构建问题情境:教师可简单组合灯泡、电源、导线线路以及电键实验器材,并以串联方式连接直流电流。在开启电源,电键呈闭合状态的情况下,灯泡灯光自亮变暗。这一实验现象是极为直观的。学生在观察到这一实验现象的基础之上,思考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在整个实验过程当中,灯泡所处的电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直流电路中的电流是如何消失的”。在学生讨论思考的基础之上,教师可去掉该直流电路中的电源,并提供条形磁铁以及线圈实验器材,要求学生进一步展开思考,即“如何应用上述两种实验器材,将灯泡重新点亮?”。在此基础之上,教师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终端进行模拟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直观感受电动势产生过程,从而引入感应电场的相关知识点(图1)。
图1:感应电场示意图
第二步:以步步引导的方式,将学生带入对电磁感应基本定律的教学过程当中:在针对闭合电路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的过程当中,有关切割速度与感生电动势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从而可能导致有关切割夹角角度、切割长度出现失控状态。而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讨论的过程当中,能够最大限度的保障所涉及到的对电磁感应基本定律掌握的全面性与有效性。在激发学生进行相互性沟通与讨论的过程当中,引导学生认识到“E=BLVsinθ”这一感生电动势基本概念。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进行这一步骤的教学过程当中,还可以借助于计算机课件内容演示的方式所实现。在有效长度维持恒定状态的基础之上,针对不同形状导线线路相对于切割后单元影响意义的的影响。在学生充分掌握这一知识点的基础之上,可例举简单案例(50匝圆形线圈两端点a、b分别于电压变连接,线圈磁通量变化规律已知,要求a、b两点电势高低),引导学生熟练应用“E=BLVsinθ”这一公式(图2)。
图2:感生电动势应用案例示意图
物理电磁学范文6
本节课的教学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电学和磁场知识的基础上自主认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认识这种联系是提升学生认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一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和“不同的物质和不同的运动形式之间又发生着相互作用”的物理观念的绝好实例。本节课包括电流的磁场、安培定则两个严谨的基础知识,是本章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学习后续的电磁铁、电磁继电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作用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学生高中阶段学习电磁学知识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还可进一步巩固上节课学习的认识磁场的技能和方法,其教学过程也是实现三维教学目标融合的绝佳教育契机。本节课所涉及的电流的磁场概念抽象、生疏,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了“模拟奥斯特实验学生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和“设计制作螺线管”的学习情境,通过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其在情境中发现现象,质疑现象,在质疑过程中猜想、探究、交流,最后建构出电流的磁效应和安培定则。
二、教学要求
知识技能: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探究并了解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会画螺线管外部磁场。
过程和方法:会用磁针和铁屑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一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了解掌握“不同的物质和不同的运动形式之间又发生着相互作用”的物理观念。
实验器材:小灯泡、干电池、开关、导线、小磁针、玻璃罩。
三、教学过程
(一)在模拟奥斯特实验的情境中发现电流的磁效应
1.发现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教师创设情境:你能连接一个让小灯泡发光的电路吗?(将一个小磁针放在玻璃罩中,平行放置于直导线下方)
学生: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小灯泡发光。
教师:在小灯泡发光时你还有什么发现?
学生发现:小磁针偏转。
(如果学生不能发现小磁针偏转的实验现象,则教师反复闭合、断开开关,引导学生发现开关闭合时小磁针发生偏转的实验现象)
教师:关于这一现象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小磁针为什么会偏转?
教师:谁能回答他的问题?
学生:电流周围有磁场,使小磁针发生偏转?
教师:你根据什么现象,认为磁场是有由电流产生的?
学生:因为开关闭合时,有电流,小磁针偏转;开关断开时,没有了电流,小磁针回到原来的位置。
教师:都听清楚了吗?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如果你们没有的话,我来提一个问题:小磁针的偏转可不可能是由于教室中的微风引起的?或者是由于电流的热效应使周围的空气流动所引起的呢?
学生思考讨论后,得出结论:不可能,因为小磁针是放在玻璃罩中,不会受到空气流动的影响。
教师:看来你的发现确实是新发现,请你把结论写在黑板上。
学生板书:通电导体周围有磁场。
自评:本环节的教学以奥斯特实验情境的创设为切入点,有效地实现了三维目标的融合,即引入了知识,实现了知识目标。在实验中,学生通过自主的观察、发现、质疑、猜想现象发生的原因,自主建构通电导体周围有磁场的规律,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科学猜想的能力。情境的创设既让学生感到惊异,又合乎情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电流磁场的方向和电流方向有关
教师:关于电流产生的磁场,你还有什么想法或猜想?依据什么?
学生:电流磁场的方向和电流的方向有关,因为电流磁场是由电流产生。
教师: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吗?
学生讨论设计方案:闭合开关,观察小磁针的偏转方向,断开开关,改变电流方向,再闭合开关,观察小磁针的偏转方向。
教师:谁能到前面来做个演示?
一名同学操作,其他同学观察。
教师:还有没看清楚的吗?你从这个现象能够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电流磁场的方向和电流的方向有关,电流的方向改变,电流磁场的方向也改变。
教师:其他同学还有没有质疑?请将你的结论写在黑板上。
学生板书:电流磁场的方向和电流的方向有关,电流的方向改变,电流磁场的方向也改变。
教师归纳电流的磁效应,介绍奥斯特实验及有关信息。
自评:猜想有两个层次,一是凭借直观的感觉的猜,二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经过合理的推理和想象的想。教师的引导作用重点就应该体现在要引导学生的思维从直觉的猜过度到理性的想,这是学生创新的开始。
(二)制作螺线管,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1.制作螺线管,建构螺线管的模型
教师创设情境:将小磁针靠近正在放光的220V的白炽灯的导线旁。(下转第57页)
(上接第46页)
教师:小磁针偏转了吗?
学生:没有。
教师质疑:为什么没有偏转?
学生在实际体验的基础上观察、发现、猜想,是因为其电流太小,导致其产生的磁场太弱。
教师提出问题:怎样在电流一定的情况使用一根导线得到较强的磁场?
学生思考讨论得出:将导线缠绕起来,初步建立了螺线管的模型。
教师:这个装置叫螺线管,我们现在一起制作一个螺线管好吗?
学生利用导线制作螺线管,体会螺线管的绕法。
教师:谁能到黑板上画出你绕的螺线管?
学生:学生画出两种不同绕法的螺线管。
教师在学生画出的图上标出电流流进、流出的情况,并提问:谁能画出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
学生:画出螺线管中的电流。
自评:通过学生制作螺线管、画螺线管弥补学生从未接触过螺线管这一经历体验上的空白,在头脑中建构起了螺线管的模型,突破学生画出螺线管和标出螺线管中电流的难点。
2.探究螺线管外部的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