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化思想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化思想范文1
Abstract: The article and faces the world from the foothold native place, inherits with innovates, 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and the practice explores three aspects, has analyzed the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thought development path and the rule dialectically, causes it to become educates practices the rational development the instruction.
关键词:教育管理 思想 现代化
Key words: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Thought; Modernized
作者简介:王光辉,男,商丘市人,1973年出生,管理学讲师,主要研究行政管理学
一、关于继承与创新
教育管理思想现代化既割不断历史,又不能拒绝未来,“割不断历史”意味着一种继承,“不能拒绝未来”意味着一种创新和对现实的超越。教育管理思想现代化过程中的继承和创新的思维形式体现着的辩证否定观,它把教育管理思想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统一于一体,把教育管理思想发展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统一于一身。教育管理思想是在“继承――创新”、“再继承――再创新”的运动中不断地向现代化逼近的。
二、关于立足本土和面向世界
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社会制度不一,经济发展模式存在差异,民族特点和历史文化传统各异,教育的发展道路和教育管理实践的方式不同,因而作为对客观存在的教育管理实践的反映形式,也就有自己的特质。这就决定了教育管理思想的发展必然是“本土化”的东西。因而,我们努力探索的教育管理思想现代化,必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管理思想现代化。
“面向世界”是说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管理思想在向现代化的发展和演变中,都不是孤立的,而是或多或少的受其他国家、地区乃至民族的教育管理思想的影响。这是客观的普遍的现象。其次,“面向世界”是指要密切关注世界各国教育管理思想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新规律和新成果,总结别国在教育管理思想现代化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从中概括出一般的普遍性的规律,以给本国的教育管理思想现代化提供借鉴和指导,加速本国教育管理思想现代化的进程。
三、关于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教育管理思想作为对客观存在的教育管理实践本质的认识,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遵循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规律。首先,如何加强这方面思想理论的研究,我们认为应具备几个意识:第一,敏锐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管理实践中的核心问题是思想理论得以发展的突破口,看不到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教育管理思想的发展就没有希望。比如,我国的高校教育体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了40多年,与计划经济的运行机制实现了最紧密的结合,高校也相应建立了自己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然而改革开放20余年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扎下了根,它给原有的高校管理体制带来了冲击和困惑,诸如封闭办学的教育模式与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原则之间的不协调;高校之间竞争的不平等与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性原则之间的不协调;高校没有相应的办学自与市场经济的自主性原则之间的不协调等,都是摆在我们面前亟需研究探索乃至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不竭的创造意识。教育管理思想的现代化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表现,需要我们具备置疑的意识和精神,敢于突破旧有的管理框架,超越旧有的管理思想,善于把的管理哲学同我国具体的教育管理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吸收古今中外一切先进的管理思想成果,开创我国教育管理思想变革的新时代。
第三,审慎的科学意识。科学的思才能产生科学的思想。教育管理思想如果要真正成为科学,走向现代化,必须走出经验主义的泥潭和摆脱直觉思维的束缚,把理性科学的思维建立在唯实、唯真、充分尊重和利用客观规律,尤其是教育管理实践发展的特殊规律的基础上,作出系统地抽象概括和超前的研究探索。
一.如果我们只顾教育管理思想理论的探索和研究而不使之下嫁教育管理实践,则不可能验证教育管理思想的正确与否,也不可能找到教育管理思想得以修正、补充、完善、革新的根据。二.教育管理实践发展所遇到和产生的新问题,不仅提出了发展教育管理理论的要求,而且还同时提供了发展教育管理理论的条件。教育管理实践中产生的新问题、新方法,为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利用的材料和经验。教育管理实践还为教育管理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确定了方向和新的内容。三.教育管理实践是检验教育管理理论正确性的标准。教育管理理论是在教育管理实践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对现实教育管理实践的反映,但是,教育管理又是包含着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综合性、系统性活动,所以在教育管理理论指导教育管理实践过程中,就会发现其不足,甚至错误之处,于是推动人们去不断修正和发展教育管理理论。
综上所述,教育管理思想现代化不仅仅是理论层次上的探索和研究,而更重要的是要把教育管理实践中形成的某一管理思想再运用到教育管理实践当中去指导这个实践,验证其正确与否,并使之得到发展。只有某一种教育管理思想成为指导某一教育管理实践的普遍性的原则,才能说这种教育管理思想是科学的,是得到发展了的。正如唯物辩证的认识论一样,教育管理思想必须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不断地循环往复的过程中,走向未来,走向现代化。
参考文献
现代化思想范文2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现代化建设 科学发展观
当前,现代化的大背景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究竟该如何进行现代化改革?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建设是历史的需要
现代化是一个社会、制度和文化转型的过程。①目前中国社会现代化的程度表现为:经济比较顺利地实现了现代转型,但是社会价值观、现代公民所应具备的理念、人格特质的形成和文化的转型依然没有完成,或者说是正在进行中。近期,中央政府相继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其中都明确提出:21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根本在教育。对中国教育改革来说,只有启蒙思想深入人心并成为社会共识后,加之以有效的集体行动和制度保障,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现代化。②
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以及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外来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不断输入,以及我国社会自身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诸如道德失范、社会不公、贫富差距等等,使得整个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一个复杂的环境。受中国传统的影响,教育还没有完全摆脱功利主义的影响,社会公众对一切以人的发展为目的的人本主义思想尚没有达成共识。现在,很多制度设计都无视教育对象的差异和客观条件的变化,未能紧跟形势的发展。虽然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目标等方面已经进行了一些探索,但还未实现广泛性与特殊性的统一,还存在学校关注度不够,重理论、轻实践,现代化手段不足等问题。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建设
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使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体现了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
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高等教育必须与时俱进,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代化建设,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同时,高校还应具有强烈的、时代性的使命感,积极服务于国家的经济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人、塑造人的积极作用,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围绕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建设,就是要在教育的内容、方法、载体上进行现代化的改革。科学发展观,为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发展,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明确的理论指导和思想保证,并赋予思想政治教育丰富的科学内涵。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举措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教育和受教育的实践活动,受思想观念的影响和支配更加突出。③思想政治教育要由传统向现代转变,则必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与客体进行现代化的变革,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人(包括施教者和受教者),客体是教育的内容、方法和载体等,因此,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建设就要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入手,按照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进行现代化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现代化建设。
第一,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在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首先,教育者的意识、观念要实现现代化。教育者要结合实际和社会需求培养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只有具有了科学的教育思想,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教育方针、目标、主题、任务,并得以顺利实施;其次,受教育者的意识、观念要实现现代化。社会的急剧发展,促使人的知识结构、交往范围逐渐扩大,大学生的思维模式、观念等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也日益增强,这就同时需要意识、观念的现代化。作为未来的建设者,他们需要具有科学意识、竞争意识、开放意识、法律意识、自我意识以及人文精神。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科学精神是推动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人类精神中最重要的内容。而竞争意识也是提高效率,追求效益的首要表现。但这还不够,要想走向世界,就应该用开放的、发展的眼光去审视自己,要具备开放意识和自我意识,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同时,还应具有法律意识。只有具备这些意识,才能打开社会的大门,才能拓宽思想道德教育现代化的空间。有了现代的意识,还应具有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是一种以人为核心的世界观,其关键就是要学会做人,同时要陶冶情操,增加发展动力。
第二,能力的现代化。21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世纪,教育也必将是高度信息化的教育。信息化的高度发展以网络技术、数字技术、虚拟技术作为其主要载体,并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和来源。我们应坚持能力为重,着力提高受教育者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他们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促进他们主动适应社会,具有适应现代化发展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开创美好未来。
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现代化建设。主体现代化为客体现代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客体的现代化必将进一步推动主体的现代化,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因此,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现代化,其客体的现代化建设必须同步进行。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现代化。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网络信息化对当前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产生巨大的冲击,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我们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断丰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使之实现现代化。我们要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时刻把握机遇,坚持与时俱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
第二,教育方式的现代化。科技的发展不仅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改变,同时也使许多工作方式、方法都发生了改变。在课程教学中,应结合信息现代化的实际,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界限,努力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探索网络教学新模式。同时,要开发网络课程教学系统,搭建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库、课程网络教学管理平台、学生自主学习网络平台、辅助教学网络平台,实现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讨论、辅导答疑、作业提交批阅、考试考核等全部教学内容的网络化,探索边讲边练、网上讨论、在线答疑、网上考试等的教学新形式,最大限度的发挥主渠道教育的有效性和时效性。
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现代化建设的同时,我们还应积极拓展其他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如建立现代化的党员引领性机制;现代化的学风建设机制;开展就业创业培训,改善民生;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促进健康成长;强队伍建设,建立保障机制;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等。在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有效途径的过程中,特别要注重把单一转变成复合,避免空口说教和形式主义,把简单转变为复杂,运用多学科知识,不断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同时要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网站建设、门户网站建设、博客、手机报等专题网站建设。及时了解、掌握受教育者的思想动态并回答和解决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消除交流障碍,使一味地说教为互动交流所代替,由此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在思想上、内容上、模式上等方面,不断推进现代化的改革和探索,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服务于人全面发展的需要,为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提供人才支持。(作者单位:乐山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注释
①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17页。
现代化思想范文3
关键词:中药学 现代化 学科交叉 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5.003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应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在本科及研究生教学中,课程多通过中药基本理论结合中药物的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进行编排,课本则来源于古代中药学理论知识的系统整理。作为中华文明几千年来经验积累的成果,中药学具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然而,在工业现代化和标准国际化的冲击下,中药学已经逐渐走向与世界接轨、与现代科技接轨的发展道路。因此,随着中药研究领域新方法、新手段、新技术、新成果的出现,中药学课程的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承古纳今,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探索,把现代科技成果与课本内容有机结合,培养学生有效传承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具备现代研究思路,通过中药学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重点培养其中药鉴定、中药炮制、中药制备、质量控制评价等基本能力,从而顺应当代中药学应用和研发相关工作的要求。
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改善中药学的教学模式:
1 根据传统概念寻找现代科学术语进行关联,形成连贯的思维习惯
中药学的理论知识系统与古代中医学相辅相成,在中国本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对于病理状态、病症分型及相应的药物运用都有自己的称谓和体系。大家所熟知的传统概念有“五脏六腑”等,可以通过生活常识较易理解其表意,而如“缓急”、“御瘴”等中医药术语词汇则与当代医药称谓相去甚远,甚至有些词汇或理论很难找到现代医学支持。因此,需要教师尽量使用现代医药术语进行变通解释。通过这种方法,既能够使学生正确理解中药学知识点,又能够使其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养成现代医药学习思路。
2 根据理解需要寻找学科交叉整合知识网络,形成理解性记忆习惯
随着中药研究手段的丰富和完善,中药现代化使中药学科与越来越多的自然科学分支形成了紧密相连的知识网络,他们为中药学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科学解释与技术支持。如: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为中药学阐明了有效成分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药理学、毒理学和分子生物学则阐明了中药的作用机制并为中药学提供进一步研发的筛选手段,分析化学则为中药学的鉴定与质量标准的制定奠定其理论依据并提供实验手段。因此,借助这些相关学科的知识背景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性学习中药学,同时形成一个有机的知识体系网络,使传统认识与现代认识相结合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运用。比如,讲到药用草乌的作用,其既具有镇痛活性又具有抗心律失常活性,我们可以通过阐明其不同药效成分的药理学作用进行解释:草乌所含的高乌甲素草乌甲素成分有无成瘾性镇痛作用,而其抗心律失常和抗纤颤功效则来源于关附甲素成分[1]。由此,可以通过天然药物化学了解某味中药的化合物构成,再运用药物化学的构效关系理解性记忆各类化合物的药理活性,甚至可以进一步结合药理学模型和活性筛选体系对有效成分进一步探讨,最终对此类中药形成系统的认识,久而久之养成现代化的中药研究思路。通过这种方法,既能够深化理解记忆,又能够增加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养成整体思维的方式,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 引入新成果拓宽学术视野增加兴趣,提高实验效率诠释科学内涵
除了教授基础的理论知识之外,培养学生的科研思路在研究生教学当中显得更加重要。中药学发展至今,其科学研究一方面以通过现代科学阐述其古意成果为目标,另一方面则拟通过新兴科技手段探索未知领域,从而推进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常规教学中加入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对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增加学习兴趣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同时,引入新的实验方法和学科技术则将为提高实验效率奠定基础。例如,利用能够与靶蛋白质发生特异性相互作用的化学小分子来筛选中药有效成分、发现靶蛋白质的化学蛋白质组学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2],将有助于从分子水平上深刻揭示中药的科学内涵,指导中药新药研发;而提高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检测效率的实验手段有: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等,已经广泛地应用于中药物质基础(化学成分)分离分析与质量控制,解决了中药研究中的许多实际问题[3]。
中药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在具有中华文明特色的知识体系上凝聚了千百年来医药科学知识的实践成果。学习这个复杂体系不仅需要教师对中药传统理论深入掌握,又需要融会贯通、借助现代化的新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传授知识。通过多种技术辅助、多角度切入、多学科交叉渗透,才能够全面、系统、正确地使学生较好的掌握中药学的知识。
参考文献:
[1]王锋鹏.从草乌化学研究开发的新药思考中药现代化的方法[J].化学进展,2009.
[2]岳荣彩,单磊,严诗楷等.化学蛋白质组学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J].世界科学技术,2010.
[3]张立煌,李杰.中药现代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
现代化思想范文4
一、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兴趣的重要性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兴趣是维持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师如果能善于促进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便能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果。兴趣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积极的带有倾向性的态度和情绪,它能引发个体探讨对象的激情和热情,推动个体主动去揭示关于对象的知识,并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外化为相应的行为。因而,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热情的内因和原动力,它对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兴趣是主体能力结构中的精神动力因素,它能引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激情和热情,使学生由被动的客体转变为能动的主体。马克思曾说:“激情、热情是人强烈地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 在热情的驱使下,学生会改变原有的学习态度,由被动地、机械地、单向地接受知识,变为积极地、能动地获取知识,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其次、学习态度的转变,可以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其学习、生活以及以后漫长的人生中的地位和价值,主动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自觉地将思想政治道德的知识和要求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并外化为自己的行为,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得以实现。所以,能否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关键。
二、实行现代化教育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
1.影响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兴趣的主要因素。影响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兴趣的因素很多,比如教师缺乏个人魅力、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等,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存在缺陷。由于经费和教学时数的限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形式单一,缺乏实践环节;强调教育目标和社会价值,忽视了学生自我价值实现和追求个性发展的内在需求;有的教师教学观念落后,不注重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结合,不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不注重历史和现实的有机融合,教学内容脱离实际,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因缺乏吸引力而失去了应有的魅力,影响了教学效果。尽管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在逐步应用,但总的说来,应用率仍比较低,多数教师依然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也主要采取的是闭卷考试的方式,这就容易使学生进入为应付考试而学的误区,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
(2)教师缺乏吸引力。在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具有教强的责任心和进取精神,他们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地进行科研,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但也有部分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精力投入太少,教学质量不高;有的教师自身知识结构不合理,理论水平不高,讲授缺乏针对性、说理性,不能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给学生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和说明;有的教师对学生了解不够,强调教师的权威性,不能平等地和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的交流,这样就必然导致空洞说教,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逆反心理,大大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生自身学习的内在动力不足。受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影响,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被学生运用到了学习之中。在学习过程中,一些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自己的发展没有用处,产生了重视专业课,轻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错误认识。这种错误认识直接影响到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迟到、旷课、上课时看专业书籍的现象比较严重。有一些学生由于受到西方腐朽、落后思想的不良影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了逆反和排斥心理,无任何积极性和兴趣可言。另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与中学政治理论课有一定的重复,削弱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学生对抽象的理论缺乏兴趣和耐力。这些都导致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在动力不足,缺乏学习兴趣。
2.实行现代化教育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现代化教育教学理论和技术是新的时代教育与时俱进的产物,是当代社会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与教育改革互动发展的结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当实行现代化教育教学,从现代化教育教学理论中汲取新的符合时代特征的教学观念,从现代化教育教学理论和技术中汲取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
(1)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要面向现代化。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新信息非常迅速。信息时代的到来,特别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不依赖教师就能够获取大量的信息,及时了解世界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面对学生的这种实际,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与时展脱节,那么,就无法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必须要反映现代化。就是要反映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使教学内容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相适应,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从而提高学习热情。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迅速发展,以及学科的交叉发展和融会,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丰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必须要及时反映现代化发展的最新情况和最新成果,向学生传递最新的知识和信息,满足学生对大量新信息的渴求。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的理论和技术,要把握实践中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要研究实践发展中出现的新现象、新情况、新问题,并及时地充实到教学内容之中。只有用发展的理论去分析、解释问题,才能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起到解惑释疑的作用。如果教学内容不能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不能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创新,不能反映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不能跟踪理论研究的前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就不可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实现现代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传授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传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具有深刻内涵的理性内容,深深铸于大学生的灵魂之中的课程。其教学仅靠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不行的,必须依靠一切可以利用的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带来了巨大影响,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所提供的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开辟了无限空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集合多种多样的图象、文字、声音,以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使社会主义主旋律、集体主义价值观、爱国主义的主题这些政治性内容,化枯燥为情趣,化不解为理解。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可以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和个别化教学。多媒体教学设备和软件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建立模拟空间,让学生回到19世纪与“马克思”对话,用模拟情景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多种现代化教学方式的运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也可以将教师从传统的繁重的教学活动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改革,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现代化技术手段的运用,使远距离教学、交互式教学、形象化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得以实现,同时,使教学方法也达到了充分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法、插播教学法、影视教学法等让思想政治理论课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现代化思想范文5
摘 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财务会计越来越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财务会计现代化改革非常必要。本文主要探讨财务会计现代化改革的必要性以及改革内容等相关问题,并提出有利于财务会计现代化改革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 财务会计 现代化改革 措施
财务会计指通过对企业已经完成的资金运动情况的系统核算与监督,为外部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投资人、债权人和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盈利能力等经济数据为主要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现代化财务会计,是指在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特点,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需要下,既能体现企业成为独立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的要求,又能在国家各种特定法规的规范和约束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规范、合理、及时、高效的进行核算。
一、财务会计现代化改革的必要性
1.会计信息的滞后性已不能满足企业需要。一方面,致力于管理信息研究的相关学科的出现,使得会计学研究的范畴需要重新定位;另一方面,现代企业愈来愈重视价值管理,一旦资产提供者可以实时访问到企业的数据库,那么他们将对年度财务报表失去兴趣。目前在用的会计处理过程是几百年前卢卡•帕乔利记录下来的,会计人员所做的大部分工作是都只是一些简单的记录和计量,不适应现代信息的客观要求,终将被淘汰。
2.财务会计报告及披露的信息不完整。披露的信息不完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不重视成员企业及分部报告的披露。不少企业不按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核算对所属单位的长期股资,也不随同母公司对外提供会计报表。此外还有,对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可能形成的损失,不予披露或披露不充分。这样的例子还体现在其他信息披露不充分。另外,尚未对衍生金融工具、知识资本、人力资本、企业的声誉及产品的销售渠道等项目予以揭示或披露,也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财务会计现代化改革的主要内容
企业财务会计改革的基本要求是:工作的重点从过去的主要为企业外部服务转变为主要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工作的模式从过去的重核算、轻管理转变为以核算为基础核算为管理服务;工作的指导思想转移到以效益为中心,以财务管理为手段,全面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轨道上来。改革的目的是要求财会工作要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为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目的服务。财务会计要在继续搞好核算的同时,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预测、决策、控制、分析等方面来,这些内容基本的一点就是要强化财务管理。
三、财务会计现代化改革的具体措施
1.尽快完善我国财务会计法律体系。虽然我国在1985年制定了《会计法》,并在以后几年里进行了修改,但它的地位和作用还不十分明确。今后改革的方向应是,确定其作为母法的地位,使之真正成为统驭其他会计法规的根本大法。随着近几年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现有企业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具有充分的经营自,原来的会计制度不再适应当前形势的变化了的社会经济环境,因此需要近一步完善会计法律体系。《会计法》应只对会计的指导思想、任务、会计人员任职资格、会计机构、会计工作规则、政府对会计的管理等方面进行原则性的规定。也就是说,《会计法》只对会计工作的社会属性进行规范,而不包括会计核算的具体规范。
2.对传统财务会计信息和财务报告的改进。绝大多数传统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存在有对相关性的项目没有在报表中被确认,而有些不具备相关性的项目应当从报表内删除或删减的现象却始终存在。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对出资者承担保值增值的责任,这就客观上要求会计制度改革,并建立资本金制度,实现资本的保值与增值,确保各产权主体权益的实现,从而逐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对于报表的可靠性,不仅数据要真实准确,所反映的内容也要确凿及时,更要做到决策者仅凭借报表就能了解和认识当下行业的现状、企业定位和发展走向。会计信息改革不仅在于对已有生产经营活动的“观念总结”,而且要能反映经济活动运行状态及可能的发展趋势。
3.以表内信息为主,表外披解为辅。确定财务会计的边界,关键是规范财务报告的内容。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主要是财务信息,是由财务报表传递的,其核心部分是表内信息。表内信息要通过确认、计量和记录。在理论上,这部分信息应当最可靠,也最相关。表外的附注仍然是需要的,但必须把它限制在为更好地理解表内信息所必要的范围内。一切同表内无关的信息都应当另行报告。对于附注,不但要防止信息过量,而且要防止主次颠倒,冲淡了使用者对表内信息的注意力。表外披露的特点是:披露的内容不必遵守企业会计准则和制度;除报表附注外,披露的内容不必经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披露的信息可靠性差。所以,表外信息披尽越多,会浪费会计人员的编报时间和信息使用者的阅读时间,也可能误导投资者的决策。
4.改革成本管理制度,强化企业成本管理。企业成本制度是整个财务管理制度中的核心内容。为解决企业普遍存在的盈亏不实、乱挤成本等问题。一是改革成本核算方法,改全部成本法为制造成本法。制造成本法的特点是把企业全部成本费用划分为制造成本和当期费用。制造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制造费用,产品成本计算到制造成本为止,企业发生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不再摊入产品成本,作为当期费用直接计入损益。二是建立坏帐准备金制度。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越来越复杂,风险也越来越大,坏帐损失也越来越多,如不从财务制度上为企业发生坏帐损失规定一个稳定的资金来源,促进企业及时处理坏帐损失,企业坏帐损失挂帐将会成为企业潜亏的又一大隐患。为此,建立坏帐准备金制度非常必要。三是完善低值易耗品摊销办法。为了规范低值易耗品摊销办法,简化核算手续,企业财务同则不再提倡五五摊销法,并允许企业自主选择低值易耗品摊销办法。四是取消提取大修理基金办法。企业财务同时取消了提取大修理基金的办法,规定企业发生的大中小修理费用支出全部计入成本费用。修理费用发生不均衡、数额较大的,可以采取分期摊销或者预提的办法。
5.完善会计信息系统的支持。严格地说,会计信息系统包括两个子系统,即会计核算子系统和管理会计子系统,前者侧重于向外部提供有关整个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的信息;后者则侧重于向经营者及内部管理部门提供经营管理所需的预测决策信息。目前,市场上的大多数会计软件都己具备管理的功能,如自动计算资产负债率、资金周转率、投资收益率等众多财务指标;对应收账款的账龄进行分析;对投资风险进行分析等等。但在分析过程中,要注重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与保密性。鉴于计算机系统的脆弱性,在建立会计信息系统时,应该从技术上和管理上考虑安全措施,防止信息丢失或泄露,加强数据的保密和安全。
财务会计总是要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用户需要的改变而改变的,市场经济是动态经济,财务会计也相应是动态的。我们要用科学的眼光处理财务问题,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正在把财务会计的方方面面推向一个新时代,变革意味着财务会计仍将是一个充满生机的行业,面对即将到来的种种机遇,我们应积极主动地做好迎接未来挑战的准备,推动财务会计得到发展和创新,让财务会计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曾红亮.知识经济下的财务会计改革措施探析.时代经贸.2008(6).
[2]浑晓泓,柳晓君.财务会计改革尚需完善的几个问题.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9).
现代化思想范文6
论文摘要:马克斯·韦伯通过对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关系的研究,提出了对当时和后世影响巨大的“理性化”的现代性的命题。韦伯的现代性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分析现代性和重构现代性理论来说,有着经典价值和启示意义。
马克斯·韦~(maxweber,1864-1920),德国伟大的社会理论家,社会学思想史上的一朵奇葩。他以“理性化”判断现代性,表现出既是一个理性主义者,又是一个自由主义者,在其思想和理论体系中,二者以一种特殊的形式得到了统一。他通过对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所发生的特殊辩证关系的研究和对世界几大文明体系的分析,提出了现代性问题中的“理性化”概念。这样一来,韦伯就把“现代性”问题转化成了理性的问题,现代性批判在他那里则变成了理性批判。韦伯这样的看法,包含着康德主义的理性批判色彩,但他为分析“现代性”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正是这一点,决定了韦伯的现代性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分析现代性和重构现代性理论来说,有着经典价值和启示意义。
一、“理性化”的现代性的多重意义
韦伯的“理性化”的现代性思想对当时的社会影响是宽广和深远的,而且,他的学说与思想并未因时代变迁而有所褪色.相反地,在此时此刻,韦伯于上世纪初提出的许多问题仍然有着莫大的“现实性”,他的以理性的态度思考社会发展的现代性思想吸引着我们不断地加以诠释,他的针对唯物主义历史观形成的社会哲学观,认为经济不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相反经济活动的形式取决于首先是宗教伦理因素的观点,引起了诸多研究学者对韦伯的经久不衰的论争。究竟韦伯对于现代性的研究对于现代人提供了什么样的启示意义呢?或许我们可以从理论层次、实践层次上来归纳:
(一)理论层次上的意义
韦伯的著作没有自己特定的风格,从他的语言形式、文字使用和作品篇幅上,可以看出他的文章全凭自己的兴趣和主题为转移。韦伯既没有像马克思那样创立一个学派,没有在政治和学术上创造出一个主义,也没有设想出一种明确的意识形态。如果说马克思以辩证唯物史观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历史理论体系,那么韦伯在他并不那么系统化、却有着中心主轴的思想著作中,提供了一套“开放性”理论,能够容纳各种思想的存在。在理解高度复杂的历史关系时,韦伯采取“价值中立”的态度,在无尽的人类文明中,进行他的思想研究,不断地解释着社会现象,不断地锤炼着自己的思想。不论是在探究现代社会的结构特征、组织形态、阶级组成与社会变迁等普遍课题上,韦伯丰富的现代性思想都持续地发挥其导航作用。在关注人的“理性”时,韦伯对近代西方为什么能发展出“理性的”经济组织、法律政治制度、科技知识等现象有相当完备的解释。他的“理性化”概念,概括了西方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并从“世界史”角度来比较和分析人类文明中曾经产生过的不同“理性主义”类型。可以说,他注意到了社会发展的时间性和一致性,从现代经济的理性化,现代文化的理性化、现代官僚制管理的理性化和现代个人伦理的理性化上,反应了社会和人的“理性化”。
在关注人的“自由、平等”和“个性解放”上,韦伯并没有像启蒙时代的思想家那样,一昧乐观地歌颂“进步”。他在20世纪初便提出警告,认为“理性化”本身的“吊诡”亦给人类带来不可估量的发展后果:一方面是现代人对人生意义的看不清,使得“专家没有灵魂,者没有心肝”反应出现代生活中空虚彷徨的文化危机:另一方面是科层或官僚组织无形地扩张,造成对人自由的约束,“韦伯在试图描述西方社会的未来前景时,早已重重地画上一片阴霾。”“韦伯指出了当时的危机现象,现代性科技的高度发展并不能解决意义瓦解与人类渴望自由的根本问题,甚至反而加深了这些问题的严重性,现代性本身就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事实。
(二)实践层次上的意义
从现实的角度看,韦伯提出了一个重新思考和审视科技与现代化关系,宗教与社会发展,而资本主义如何在西方发展这样一个深刻的历史命题。韦伯总是会把宗教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联系到他的现代性思想中。随着人类现代文明的发展,人们更多地去思考现代化赖以实现的物质和精神因素,而韦伯提出的命题,无疑为后入在探索现代性的问题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此,“理性化”的现代性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研究现代性问题一个重要的切入点,以致有人指出:“韦伯有兴趣将向现代化的突破作为一项独特的事件,而在帕森斯的结构功能理论中,这事件转化成为一个普遍的发展模式。”
通过逻辑的论证,韦伯向人们展示了新教伦理如何促生了所谓的“资本主义精神”。描述了经济理性化、文化理性化、管理理性化及个人伦理理性化。人的理想抱负、恪守天职和勤俭节约,即韦伯所说的“资本主义精神”,也是市场经济中的伦理道德基础。事实证明,中国传统文化并不缺少经济伦理精神。我们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探究和挖掘这种经济伦理,它能促进社会集体意识的产生,启动自身追求的能力,选择正当的职业合法的牟利。而且,在理性的组织生产下,在争取最高的效率和效益的同时,保证良好的经济秩序,保障社会经济的健康运行。
二、重构现代性:从理性主义回到生活世界
韦伯最深刻的洞见是对“理性化”本身的吊诡(paradox)作了说明。就早期信仰宗教的新教徒来讲,那些外在的东西,如金钱财富,是随时可以放弃的,他们在意的是灵魂的得救。但是却没有想到,长期在金钱财富的包裹下,人们已逃脱不了它的束缚。
资本主义对西方人的命运来说,就像是一个坚硬的外壳,其中的宗教思想已经枯萎,没有人知道生活在这样的壳中究竟是哪种人。于是,我们都预测不了将来会有什么样的情况出现,是继续向前发展,还是一些传统的复苏,是不得而知的,这对于在这种社会中生存的人来说,完全可以,而且不无道理地,这样来评说这个文化的发展的最后阶段:“专家没有灵魂,者没有心肝:这个废物幻想着它自己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文明程度。”这是韦伯对于整个西方文化发展的一个很严厉的批判,而这个社会竟然有人会宣称已经达到了人类有史以来未曾达到的文明程度。有讽刺意昧的是西方的物质文明虽已达到一个相当高的阶段,但是它最后造就的是一种“专家没有灵魂,者没有心肝”的社会现象。从韦伯的文化角度上来说,这反而是一种堕落。
韦伯用传统理性为西方命运做出了悲观的预测,在抽象的世界观里,用工具合理性和价值合理性的二分结构来陈述现代性的后果,现代性最终落入“理性的铁笼”,其追求的人的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价值在其中失落,现代性最终变得不可能了。我们无法从韦伯的现代性思想中找到一条合理的现代性出路,这恰恰给了我们从中反思的机会:是不是可以用马克思的“实践主体”为现代性奠基,从理性主义回到生活世界完成哲学的“实践转向”来获得?
马克思尽管未曾使用过“现代性”概念,但是却有着丰富的现代性思想。他从历史唯物主义视野高度客观而中肯地肯定了现代性成果及西方现代性对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而且毕生坚持和信奉现代性的自由、历史进步与人的发展价值信念。在马克思的心目中,“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这两个对西方“现代性”的建构影响至深的思想解放运动,始终占据着无可替代的崇高地位。
在肯定西方历史作用的同时,马克思更多地从价值视野对西方现代性的悖论进行了批判。他清醒地看到:现代社会“一方面产生了以往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想象的‘工业和科学的力量’,而另一方面却显露出‘衰颓的征象’,这种衰颓远远超过罗马帝国末期那一切载诸史册的可怕情景。”“马克思从两个层面对现代性做出了诊断和批判.一是对法和国家的虚假意识形态批判,这种批判指向自由西方合理性。另一个是对西方方式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这种批判指向西方制度和拜物教。正是在这种诊断和批判中,马克思发现了资本家这一隐蔽的虚假主休的存在,从而颠覆了普遍理性主体性形而上学。也正是在这种实践哲学对抽象实体形而上学的解构中,马克思同时发现了非抽象的、真正的人的活动主体即“实践主体”,并且将它作为了其现代性重构的奠基。“实践主体”具有理性能力、情感、信念,是处于主客体间的社会关系当中,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从事实际活动的人”,也即生产劳动者,是社会真正的活动的主体。马克思明确说到:“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且从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揭示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发射和回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