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学习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交换学习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交换学习计划

交换学习计划范文1

关键词:信息化 教学改革 基础化学

高职教育中基础化学课程要“立足基础知识,普及科学教育,适应专业需要”,使职业教育更切合市场需要,让学生的整体素质有更大的提高。因此,基础化学学科教学应该做到从“个体学习”向“协作学习”转变,这种协作不仅是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交流,也包括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协作。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计算机网络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教师要利用网络资源优化教学内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演示,利用计算机网络平台加强学习指导,利用多种信息手段丰富化学实验资源。信息化教学在化学课程中的应用也成应成为化学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利用网络资源优化教学内容

在教授化学知识时,教师要渗透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对此,教师要掌握更多与学生专业相关的知识、资料、情报、消息等。但是目前很多职业院校从事基础化学教学的教师化学理论知识强,专业知识略微欠缺。对此,我们可以建设化学基础课程数字化资源库,使各科教师之间有相互沟通的平台。例如,有些内容在某一教材中不是重点但跟后续课程却是有关联的,由于学时限制,教师会选择略去不讲。这导致了“讲授的内容学生不需要,学生需要内容不讲授”的偏差,与后续课程脱节。另外,合并重复性的内容,删节部分理论性太强的内容,也是化学教学设计中的难点。例如,在生物制药、药物制剂等专业的化学学习内容中,教师应重点突出与医药学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删除分子轨道理论、晶体场理论、电子互斥理论等过于难深的内容,将原子、分子结构的内容放到有机化学中,与有机分子的立体构型结合,对学生理解分子构型与药物活性的关系有很大帮助;调整实验内容,压缩纯化学的性质及测试,增加与医药学科相关的综合性研究实验和自行设计实验等。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演示

信息化技术使得教师有能力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从而为准备教学提供方便。互联网为教师备课提供了很多信息。例如,在讲授卤族元素的性质时,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检索与卤素相关的资料,百度、谷歌、维基百科等都是教师获取信息的途径。在表现原子、分子等一些微观粒子的特征时,在实验的内容存在毒性、危险性时,在一些化学概念、化学原理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时,文字输入、扫描输入、语音输入、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方式对此就有着独到的优势。但是课件的设计不应过分华美、花哨,否则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最终导致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师在设计教学课件的时候可以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合理利用图片、视频等网络资源创设情境,以任务、问题为驱动,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体现“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的新课程改革精神。

三、利用计算机网络平台加强学习指导

为了将更多的信息源带给学生,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建立自己的教学信息资源库,既方便学生按需学习,又方便教师数字化教学资产的积累和共建、共享。 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可以包括课堂信息——多媒体课件及优秀教学案例、电子教案,与课堂知识相关的扩充知识(包括趣味性、实用性、前沿性的内容),多媒体素材(包括文字、图片、图形、动画、音频、视频),题库,电子文献(包括图书、期刊),双语、最新研究等素材。这使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从教学素材库里获取所需的学习资源。另外,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有关化学的网站。对于在学习中学生提出的某些问题,教师可以不直接回答,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收集整理材料,通过讨论,最后得到答案,这样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线练习可及时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可以在网上聊天室自由发问,也可以与在线教师一对一单独答疑,也可以在论坛发帖,同学间进行讨论。这样避免了重复发问现象,也方便了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使辅导答疑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为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利用多种信息手段建设化学实验资源

教师可以利用已有的信息化资源建立标准操作的多媒体视频库,指导学生可以通过观看标准视频掌握标准化的实验操作。对于有一定难度的操作,如滴定操作等,教师可以让学生预先反复观看教学视频,减少实际操作中失败的概率,以便更加准确合理地对学生实际实验操作进行监控和指导。另外,信息化技术可以帮助指导教师更好地讲解实验原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更深刻。网上化学实验资源注重贯彻实验前预习、实验中帮助、实验后测试的全过程实验教学理念,以便于强调对多类别教学任务的适应性。

五、信息化对于化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1.教师水平得到更高层次的提高。多媒体电子读物,高效率检索式阅读的备课方式,文字输入、扫描输入、语音输入、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方式,数字与数值计算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联系与转化的数字化探索方式,以及运用多媒体影像、Flash 动画的基本实验操作培训方式和利用兴趣实验、探究实验平台的知识拓宽方式,使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表达能力、教学评价与反思的能力、多媒体应用能力,网络课程开发的能力、在线测试和评价的能力、软件使用的能力、在线搜索信息的能力在整体水平上有显著提高。师生的实验创新能力通过此也会有有很大的提高。

2.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明确化,专业素养提高。学生通过计算机可以进行自主学习,浏览和下载教学大纲、 教学参考资料、教学课件等内容;可以自主预习和复习,不受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实现网上自主化、个性化、探索式学习。信息化教学注重贯彻实验前预习、实验中帮助、实验后思考的全过程实验教学理念,学生对多类别教学任务的适应性,通过兴趣实验和探究实验,可感受到化学与社会紧密的联系,从而培养自身的专业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活动的主体意识。

信息化教学是多姿多彩的,能适应高职化学课程教学的需要,为师生交互、启发思考、问题探究、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学生自主学习和网络测试及实验等多种教与学的活动提供有力的支撑,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丁亚明.关于化学学科信息化教学的探讨[J].广州化工,2013,41(2):159-160.

[2]张世勇,闫淑惠,黄璃.基于高职化学网络教育资源的项目式学习[J].职业教育研究,2007(10):113-114.

[3]徐立恒.高等院校安全工程专业化学类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安全,20 10,(7): 57-58..

[4]印家健,崔扬健,姜李.立体整合——高等农业院校基础化学教学内容与模式改革[J].高等农业教育,2007,9(9):34-35.

[5]阎芳,韩玮娜,韦柳娅.基于网络的医药院校化学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平台设计理念及建构[J].高教研究.

[6]宋玉梅,孟勇.网络化学化工信息资源的分类对比研究[J].现代情报,2009(11):53-57.

[7]杨胜韬,李汪.信息化背景下的化学教育[J].广州化工.2012,40(8):193-195.

[8]张欣荣等.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的构想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3):44-54.

[9]徐雅琴,白靖文,王丽波.有机化学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1,8(3):44-65.

[10]熊焰.网络化条件下物理化学实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5(30):293-295.

[11]王宏伟.浅谈多媒体技术与化学实验教学整合[J].学周刊,2011(31):86-87.

交换学习计划范文2

关键词:信息技术环境;初中化学教学;课程改革研究;应用方案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168-01

1引言

在信息技术下开展的化学教学改革,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化学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化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化学学习,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化学能力。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就要求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之前,做到对课程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充分的了解,进而将信息技术科学合理的应用到化学教学中。要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树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改善课堂教学环境,提升学生理论理解能力的同时,使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也得到发展。

2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创新课堂

课堂由学生和老师共同组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和谐的、学生喜欢的课堂氛围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就更愿意与老师进行互动,更愿意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1]。教师通过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具有趣味性的创新型课堂。这样的课堂,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第一章“我们身边的物质———性质活泼的氧气”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氧气的性质比较活泼,其本身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这样的教学内容单一的通过文字的讲解不仅抽象而且学生学起来也会觉得非常乏味,很难使学生真正的理解氧气的性质。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为学生播放关于氧气的性质的动画短片,让学生真是的感受到这种物质的活泼形态。通过视频播放,可以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具体,帮助学生理解问题。这样的创新型课堂,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应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兴趣

“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通过兴趣的引导,学生更愿意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兴趣,有两个重要的途径,一方面就是要通过教师幽默风趣的授课形式,多年的教学经验表明,大部分学生都更喜欢幽默风趣的教学方式[2]。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注重知识的积累,丰富授课内容,并且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可以及时的了解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而及时的帮助学生解决。另一方面是通过为学生营造更具有趣味性的课堂,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例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第三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时,这一部分内容主要讲的就是金属的性质与利用,以及重要的金属———铁的冶炼与应用。由于金属的冶炼实验,不能够在实验室进行,学生很难从课本的讲解上,更加深刻的感受到金属冶炼过程中金属的状态变化,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应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幻灯片的放映,让学生直观的看到金属也练得过程,然后,让学生对金属冶炼过程中金属的变化以及涉及到的化学反应进行总结。这样的课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4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能力

新的教学理念下,教学不仅是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学生学习,使学生不仅可以掌握理论知识,更能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所以,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非常重要。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阶段性技能检验。通过综合学生的测试结果,来检测学生每一阶段的学习状况,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解决。例如,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建立阶段性测试平台。为每一个学生建立一个学习账号,教师将每一阶段的重点内容,以及重要知识进行整合,在平台上。每一阶段结束,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使用计算机自行进行检测。教师最后进行测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通过进行阶段性的检测,可以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化学水平,以及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5结语

在化学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化学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教师通过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充满趣味性和创新性的课堂。这样的教学课堂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能力提升的同时,也推进了教学改革的步伐,可谓是一举两得。

参考文献:

[1]杨传宇.浅谈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研究方案[J].江苏省外国语学校,2012年12期.

交换学习计划范文3

一、课例单元基本情况介绍

《环境工程学》课程是环境类本科院校环境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通常开设在第六学年,授课对象是三年级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此前学生学习了《环境学概论》等基础课程,具备了环境学的基础知识,对工程设计接触较少但却充满兴趣。本课例设计内容节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本节课程为环境工程学第二篇“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核心教学内容,旋风除尘是主要的颗粒物控制工艺之一。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认识旋风除尘设计参数的含义和正确应用;能力目标:能正确计算、合理设计旋风除尘器;情感目标: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强化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目标立足于学生对旋风除尘器设计各重要参数的认识和设计,培养其应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教学重点是旋风除尘器各部分尺寸比例、压力降、捕集效率;难点是学生能熟练的完成旋风除尘器的设计及选型。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课题制作小组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基于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对课例单元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

二、创作思路

除尘工艺设计课的教学内容枯燥、计算烦琐、讲述内容较多,学生的兴趣很难被调动,讲授法效果较差,因此本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对本节课采用任务驱动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启发式教学法、发现法、讨论法、对照讲解法等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法,以启发式为主导,利用动画对照讲解,观看实物照片,检索工艺设计国家标准,学生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完成简单旋风除尘器设计的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认识趣味,丰富空间想象力,将复杂的问题清晰化。在教学中采取自主学习策略、运用专业技术指南等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旋风除尘工艺的设计及计算过程,培养学生形成咨询计划实施检验的设计能力。

三、设计内容介绍

(一)布置任务

任务驱动法课堂教学的特点就是教师一上课就布置课堂任务,本课例任务为:设计简单旋风除尘器。根据已知参数,计算和选择相应尺寸、除尘效率等。用提问、设问、反问的形式进行师生互动,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改变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探究、实践、思考。

(二)复习回顾知识点

要完成以上课堂任务,必须用到之前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教师通过视频和图片,生动展现旋风除尘的原理,影响除尘效率的因素以及相应的设计参数,包括颗粒的分离直径、半分离直径dc、捕集效率等。生动逼真的网络动画资源应用到课堂教学,既能直观地回顾所学知识,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习兴趣。

(三)使用网络资源实例导入课程主题

教师继续播放信息化教学资源,利用视频短片“冲泡茶叶”、“神奇拖把”这些生活常见的现象来设问:视频中的现象源于什么原理?辅以大量图片资源,教师加以提示。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旋风除尘如何达到除尘的目的。

(四)任务实施

分组教学,每5人为一组,组长负责,相互提问、讨论、分工计算和选型。教师负责解释疑难问题,掌握学生对本堂课的了解程度。学生讨论,寻找疑难确定绘图重点。教师根据学生实施过程分组解答遇见的困难和问题,达到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目的。

(五)课程评价

针对重点和难点完成所布置的任务,学生自检:完成检验评分表的填写,学生各组内开展互评。评估本次教学的效果:教师对各个小组的作品进行归纳总结、评定,指出不足之处,对优秀小组进行表扬,对相应有进步的学生进行鼓励,肯定他们的劳动成果。

(六)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两道题,分别为一道简答和一道计算,从而巩固新知识。

(七)课后拓展

教师提供为学生收集罗列若干个环境类的相关网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网络相关的知识和新闻。

(八)时间分配

课程复习5分钟,导入新课5分钟,布置任务5分钟,任务实施45分钟,学生自评5分钟,教师评价10分钟,布置作业5分钟。

四、特色介绍

本课例采用信息化教学设计,但又积极突破传统方法,延伸教学时间,这样不仅改善了枯燥的教学过程,又增长了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贯穿教学始终,突破了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问题。采用“任务驱动策略”,能使能力与知识点学习相结合。鼓励学生对课后学习的延伸,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课程教学的空间。《环境工程学》是高校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它主要研究运用工程技术和有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方法和措施,以及利用系统工程的方法。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在学习环境学基本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对环境科学领域有较全面的认识,还要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激发他们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坚定他们专业学习的信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在学生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实现的,不是外界强加于学生的。从这个角度看,教学过程应该多利用任务驱动或理实一体化,设计课堂学生的活动,给学生提供适宜的活动目标和活动对象,以及为达到创新意识培养目标所需的课堂情境。通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实践活动,促进他们的参与精神、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及多方面素质的整体提高。课堂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是以学生实践能力、自主学习为基础的互动和开放的课堂;以激发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在任务驱动过程中应注意对任务涉及问题和知识进行研究,有目的的设计提问方式,还可以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认真思考,给学生进一步探究创新留下拓展的空间,优化思维品质。然后,教师再在课堂上揭示解决技巧和思维方法,这样不仅能起到一题多练、一题多得的触类旁通的作用,还容易激活学生的思维,产生强烈的探究意识。只要学生深入研究问题,善于反思和总结,就会有所发现,而且经过自己独立探索得到的创新思维的结果,我们要予以鼓励和正确引导,并长期地、自觉地培养这种探究、创新的思维习惯。

五、结论

交换学习计划范文4

关键词:数字化学习环境;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5-0027-01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现代化信息技术认识的关键课程,有助于使W生树立良好的信息技术观念,培养学生运用和掌握信息技术最基本的操作技能。随着素质教育步伐的不断加快,数字化学习环境的营造逐渐成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方式,能够提升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爱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数字化学习环境对信息技术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与传统教学相比,数字化学习环境是以数字化设施作为依托,以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内容,摆脱了理论式教学的局限性,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电脑作为生活实践的一部分,是许多家庭不可或缺的生活工具。电脑能够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为学生将来学习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奠定相应的基础。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信息化、数字化正改变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学生若是不学习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则会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格格不入。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引导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对相关信息技术的知识进行实践性操作,让学生真正地掌握这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运用电脑为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以帮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更好地使用信息技术。

二、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数字化进校园已经常态化。数字化学习环境的营造和运用需要教师发挥组织、指导特长,促成学生信息技术学习能力和效果的提升。学校应该根据信息技术教学的需求,保证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有电脑,便于学生根据教师教学内容来进行实践性演练。同时,教师要尽量选取通风、光照较好的教室作为信息技术教学场所。

(1)转变教学思路,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转变以往的教学思路,注重信息技术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围绕学生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同时,教师要注重分层异步教学和个性化教学在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中的作用和地位,使每个学生掌握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构建相应的网络教学平台。即通过QQ群、微信等通讯工具,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搭建网络教学平台,使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便于学生对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提升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效果。

(2)注重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实践操作。在学习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学习相关信息技术创设相应的情境,便于学生根据情境来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从而保障教学质量的提高。如在教学“插入图片”的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准备相应的图片和音乐,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操作。教师对学生们讲:“小明有喜欢做音乐相册的爱好,可是小明生病了,无法做音乐相册。但他想制作音乐相册来送给好朋友小亮,他便向天使许下了自己的愿望,希望天使能够赐他一个完美的音乐相册,同学们能帮帮他吗?”这种情境的引入,调动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自主创作的兴趣,他们运用相应的图片和音乐制作出了相应的音乐相册。

(3)注重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相应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安排“电子报刊、电子贺卡、动物卡通”制作任务,引导学生运用WPS文字软件、ACDSee照片处理软件进行小组合作。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对相关任务进行自我思考,进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和培养,让他们多阅读、多思考、多实践,提高他们自主习得知识和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

另外,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还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即教师给学生提出任务,让学生自己尝试完成任务。如“管理电子邮箱”教学中,教师就可提供一个优化的邮箱,让学生尝试着优化,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方法,获得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三、结束语

总之,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教师要提升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必须要注重教学情境的引入、合作学习的作用、实践操作的引导,从而保障教学质量的高标准,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交换学习计划范文5

>> 信息化环境下的英语教学 信息化下的英语教学探讨 基于信息化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学新模式探讨 信息化环境下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交流 信息化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模式探索 基于现代信息化环境下的中职英语教学艺术 信息化环境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思考 浅谈信息化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信息化环境下的初中英语教学研究 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 信息化背景下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信息化环境下的高职英语写作教学 信息化环境下的基础化学教学探讨 信息化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创新模式探究 信息化环境下高职院校雅思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信息化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及应用 信息化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及应用探析 信息化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资源整合与共享研究 信息化环境下职教英语教学策略研究 信息化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及应用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网站,对动物类、食品类、水果类图片进行搜索,之后结合自己的喜好进行此句型的练习,这样就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在提高学生英语成绩的同时,也可以提高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除此之外,丰富的网络资源克服了实物教具的不足,学生可以进行自主选择,结合自身情况进行语言交流,实现自主学习。例如,在进行warming-up这一环节学习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进入http:///englishcorner/listening/child/child.htm网站,其中的Flas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完成预期的教学内容,达成教学目标。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利用网络资源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热情,加深学生对相关英语知识的理解。要想有效实现这一目标,老师就要加强对网络资源的收集,并且进行分类保存,这样在教学的时候,才可以进行有效的利用,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二、强化各种教学软件的运用,优化教学方案1PPT

PPT是一种最简单、最常用的教学软件。用PPT制作多媒体课件十分简单,可以直接将教学内容呈现在幻灯片上,之后对幻灯片布局进行有效的调整,再结合实际情况,对幻灯片显示屏幕、播放速度等进行设置,这样就可以完成一个包含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的课件,对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有着积极作用。比如,在学习“Culture”这一单元的时候,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PPT,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展开相应的学习,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

2Flash

交换学习计划范文6

一、 探究性学习的特点

探究性学习的突出特点在于多样性、开放性、独立性、实践性、与生活相关性。

探究性学习的课题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为宗旨,尽量不涉及知识性很深,专业性很强的一些题目。它可以是热门论题―“环境污染的研究”;对自然的探秘――“矿物元素和人体健康”;对社会的思索――“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对单科知识的研究――“微型化学实验”;对综合知识的探索――“计算机辅助实验数据的处理”等等。总之,在探究性学习中,在知识横向、纵向的交叉的探究中,使学习者得以广开思路,拓宽知识面。

探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学生按自己的兴趣选择和确定研究学习的内容后,通常采用学生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整个课程的内容、方式、进度、实施地点、最后的表现形态等主要取决于个人或学生小组的努力。教师只对整个活动过程中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对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意外现象和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防止学生作出无意义的活动和结果,引导活动向预定目标发展。

探究性学习不是一个仅仅接受知识的过程,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也是它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最大的区别。一般来说,探究性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当一个探究课题、探究方案确定后,每个组内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或在互联网、图书馆查阅文献;或去工厂、去户外实地调查;或对假设、判断作实证研究;或对统计、数据作分析评价。这些实践活动能开阔他们的眼界,让他们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将所学与实际联系起来,又以实际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在真正的参与中获得最大的收益和乐趣。

二、 探究性学习过程

探究性学习的一般模式:探究性学习有多种方式,在化学学科中常用的一类模式如:发现与确定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讨论总结、得出结论形成书面报告。

在实施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其作用贯穿于整个活动的始终。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活动的组织、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运用等方面都可为学生提供参考意见、实验条件从而使活动较为顺利地进行。

三、 探究学习预期的教学效果

探究学习是根据提出的问题,做出假设,然后按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以验证假设。在此过程中,学生把自己当作知识的发现者,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实验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

1.尝试探究是一种比较高级的思维活动,它首先使全体学生面临新的问题情境,然后让其根据各自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试探获取结论,因此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

2.通过探究学习使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去探索,体验科学家发明,发现,创造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学会掌握知识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3.由于这些知识是学生亲自参与探究得到的,因此印象特别深刻,可以经久不忘,遇到新的情境也能灵活地运用,有助于迁移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透彻理解所学知识的实质。

四、 探究学习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探究学习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1.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通过积极的探究解决问题。如将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互相靠近,出现“空中生烟”的奇景,教师可及时引导学生依据此实验现象,思考“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景象”等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

2.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提炼教学内容中的某些方法要素,并在教学设计中予以渗透,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体验科学方法的运用,如通过易混淆的概念的比较,不同物质性质的比较等,让学生学会比较法;通过对众多化学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类型分类,让学生掌握分类法;通过对某些化学现象进行想象推理,让学生体验分析,推理的方法等等。

3.在教学中,要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如让学生调查“白色污染”形成的原因,提出消除这类污染的建议;调查家庭金属垃圾的种类,分析回收的价值和可能性,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