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励志演讲材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学生励志演讲材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学生励志演讲材料

中学生励志演讲材料范文1

[关键词]:激励教育 树信心 养习惯 促发展 反思

近年来,东营市胜利第三中学借鉴了激励教育成果,结合实际,创新实践了成功激励教育,打破了学校德育工作形式化、单一化的现状,构建起“回归基础、回归生活、回归实践”的学校德育模式,建立起“贴近生活,体验尝试,全员育人,师生互动”的德育机制,树立学生自信,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一、三大步励志教育

“三大步教学法”是一套指导中学生取得成功的教和学的方法,是几百名清华北大学生成长经历的总结,是数十位中央教科所、中国教育报和师大教育专家的科研成果。所谓三大步教学法就是指通过“第一步,自信树立”;“第二步,习惯训练”;“第三步,考试成功”三个过程对学生实施成功激励教育。

二、全员发动,全员参与

1.地毯式培训,达成共识。学校先后两次组织教师到济南洪家楼高中听课、参观、取经。组织部分教师到日照实验高中学习“全员育人导师制”的管理模式。与课题组专家联系,订购图书。2007年12月29日邀请了文舒教授来校为全体教职工做心理暗示教育专题报告。学校为教师们印发了《心理暗示》、《励志教育》等学习材料,多次召开教师会,讨论、宣传三大步教育,使老师们逐步理解并接纳了三大步教育理念,统一了思想,增强了信心。

2.与名人面对面,点燃学生自信心。为激发学生热情,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三大步教育中。学校先后邀请了清华大学博士生宋立滨“点燃激情,树立自信”演讲报告会和全国十大学习青年张立勇先生“自强成才事迹报告会”等,让成功学子现身说法激发学生信心。用优秀学子榜样示范的方法,将一些抽象的教育理论直观化、形象化,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共鸣,产生强烈的教育效果。

3.精心筹备,细化分工。学校制定了《胜利三中成功激励教育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实施小组,明确了班主任、导师、学生的工作和任务,并针对激励教育具体工作细化了职能部门的分工,为实施方案提供了保证。

三、贴近生活创新实施

学校从“走进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心灵”出发,从小、从细、从实入手,紧密结合学生实际,创新实施了三大步成功激励教育。

(一)全员参与,多措并举促读信

1.规范读信,发挥信的功能。制定读信计划,使每位同学都明确读信的要求及实施程序,并严格按照读信的动作要求进行。读信的内容统一,形式灵活多样,采用领读、齐读、轮读等多种方法。第一周要求熟读,并逐渐提升读的层次,并填写每日自我评价。发音做到字正腔圆,重音分明,读出轻重缓急,读出心气。第二周要求学生背诵,撰写读信心得,并把每一封信的主题作为班会主题。第三周要求学生结合读信内容撰写自我反思,与导师交流。

2.全员育人,促进师生双向交流。学校实行了全员育人导师制的管理模式。目的在于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关注到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个性发展,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设计印发了《导师工作手册》,全体任课教师分别承包学生,明确导师的工作职责、内容。对导师与学生的谈话、交流作了明确的要求。引导教师在教育教学日常工作中运用好“心理暗示”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通过举办师生联席会,交流教与学方面的不足,进一步改进、调整施教方案。导师制的实施,减轻了班主任的负荷,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沟通交流,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二)以信定主题,以活动促养成

1.根据读信内容,精心设计主题班会。根据读信内容,每月召开一次相关主题班会,每周召开一次习惯主题班会,总结读信心得,分析习惯养成得失,确定下一周习惯主题,逐步深化读信与习惯养成活动。

2.围绕活动主题,让学生在体验中养成良好习惯。学校根据每封信的内容确定每周升旗主题、板报主题、导师指导学生成长的方向、导师到宿舍指导学生生活等工作;根据信的内容在学生中分别开展礼仪教育、感恩教育、文明礼貌教育等;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读信的认识,根据学生的心态及时调整学生的思想;建立完善的监督检查反馈制度,认真检查学生的反思、导师的叙事反思、读励志书的反思并做好记录,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三)营造氛围,搭建平台树自信

学校按照“广宣传,深发动;造氛围,勤激励;搭平台,树自信”的思路,通过营造良好的氛围,调动学生参与激励教育的积极性。通过搭建体验平台,强化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学校的橱窗、校园广播、板报、楼道、走廊内均张贴了“一个人养成良好的习惯,事业等于成功了一半”、“脚比路长,人比山高”等名人名言、励志格言。校园广播每天两次播放励志歌曲和学生心得、导师心语,根据信的内容播放相关励志文章等。把评选学生的各类学生先进、优秀学生心得、导师心语等及时展示出来,放大学生的闪光点。通过举办主持人选拔赛、校园歌手赛、励志歌曲演唱赛、各类征文比赛、演讲赛、单科明星评比、创新设计赛等活动,多途径、多形式地搭建起了学生体验成功的平台,促进了学生自信心的树立。

四、思路决定出路,学校彰显新气象

胜利三中自2008年元月5日至2008年11月28日对全体高中学生实施了三大步成功激励教育,历时329天。成功激励教育已初见成效。学生明理守信,言行规范懂礼仪;校园干净整洁,学生精神状态旧貌换新颜;校园秩序井然,学习风气日趋浓厚;育人理念提升,教师育人方法贴近学生。学校的可喜变化引来周边兄弟学校前来观摩、学习、交流。

五、几点反思

1.理解上的误区。部分学生、家长,甚至老师偏离了全面发展的育人观,存在着把励志教育变成了考大学的错误认识。应树立“考学可以励志,但不可以以其为志”的思想,对学生的进步、发展应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评价。

2.贵在坚持。成功励志教育贵在坚持、坚持、再坚持。成功励志教育的过程也是繁琐的、枯燥的,尤其每日三次的读信活动,一日一次的成长记录,需要有耐心、恒心,需要师生坚持不懈地努力。

中学生励志演讲材料范文2

关键词:挫折教育;必要性;措施

曾经读过一个小故事“草地上有一个蛹,被一个小孩发现带回了家。过了几天,蛹上出现了一道裂缝,里面的蝴蝶挣扎了好长时间,身子似乎被卡住了,一直出不来。天真的孩子看到蛹中的蝴蝶痛苦挣扎的样子十分不忍,于是,他便拿起剪刀把蛹壳剪开,帮助蝴蝶脱壳而出。但是,蝴蝶出壳后,身体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就死去了。”“化蛹成蝶”的故事使我不仅反思对学生也要加强挫折教育,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只有在挫折中成长、锻炼,才会有美丽的人生。

1 加强中学生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1.1 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巴尔扎克说:“挫折和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现在的中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养尊处优,事事顺心,承受挫折的能力差。近年来,中学生因经受不了挫折而造成死亡的事件时有发生,有的因中考落榜而轻生,有的因与家人或别人发生矛盾冲突而寻短见,有的因为承受不了老师的批评而自杀,如此种种现象,更促使我们要重视对学生的挫折教育。缺少挫折教育的中学生心理防线特别脆弱,经不起打击,而且在处理压力时极为无能,一旦无人帮助,闷在心里,就容易走上极端,影响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1.2 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不仅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有健全的心理、健康的体魄,与人合作、交往的能力等等,使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挫折教育作为重要的心理教育内容,必须引起重视。只有不断培养学生抗挫折的能力,才能使学生健康发展。

1.3 挫折教育能挖掘学生的潜能

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的目的。在教育过程中,对受教育者进行挫折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许多到达光辉顶点的人往往不是最聪明的人,而是那些在生活中遭受挫折的人。这是因为,经历挫折并能勇敢战胜挫折的人,挫折能激发他们的斗志,磨砺他们的意志,使他们更坚强,吃一堑,长一智,挖掘他们的潜能。挫折孕育着成功。那些生活在逆境中饱经风霜的人,才更能深刻理解什么叫成功。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锻炼提高学生潜能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2 加强中学生挫折教育的方法和措施

2.1 发挥思想品德课主阵地的作用,采用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新课改下,思想品德课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心理品质,教材中用大量的事实材料,教育学生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小品表演、说说自己经历的挫折、辩论等环节,引导学生认识挫折、感悟挫折、战胜挫折,使学生明白了生活中所遇到的考试失利、父母离异、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瞧不起等都是所遇到的挫折,人生难免有挫折。通过事例对比,使学生明白,挫折本身是件坏事,它会使人一蹶不振,甚至失去生活的信心。但是,对于强者而言,挫折则能磨炼意志,激发斗志,使人走向成功。我们必须勇敢的面对挫折,战胜挫折,成为强者。发挥思想品德课主阵地的作用,开设挫折教育的专题课,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2 利用好班会课,鼓起学生面对挫折的勇气。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古今中外,凡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都与受过磨难有内在的联系,因此,班会课上,我让大家搜集名人故事,励志故事,大家交流,同学们交流了贝多芬面对挫折,最终能“扼住命运的咽喉”;张海迪在轮椅上书写人生;保尔成为钢铁战士等等。通过讲名人传记、励志故事,唱励志歌曲,朗读名人名言,使学生认识到不管是伟人还是普通人,一生中不可能从未遇过挫折,事事幸运,只有勇敢的面对挫折,提高战胜挫折的能力,才能最终走向成功之路。通过不时的召开班会,在潜移默化中将挫折教育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学习中,提高学生的抗挫折的能力。

2.3 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德国著名教育专家舒马赫曾经说过:给孩子多多提供尝试机会也是实施挫折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孩子一旦被剥夺了尝试的机会,也就等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因此也不可能迈向成功之路。在学校教育中,我们有很多资源可以利用,给学生创造尝试的机会,实施挫折教育。例如:在课堂上,当个别学生陶醉于自己的成绩之中,忘乎所以时,我都有意识的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让学生失败,使其在挫折环境中磨练意志。利用活动课,开展各种体育比赛、演讲比赛、班干部竞选等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会有成功,也会有失败,在失败后再进取,再获得成功,同学们对挫折的理解更深刻,抗挫折的能力会大大加强。利用黑板报、墙报,让学生自己设计挫折教育的主题,学生在搜集材料,整理材料的过程中,对挫折又有了进一步的感悟,提高抗挫折的能力。利用丰富的学校资源,让学生体验挫折,感悟挫折,在挫折中不断成长。

2.4 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提高抗挫折的能力。

同世界上没有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个人的心理特点也是不同,对挫折的承受力也就不一样。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当遇到挫折时,他把苦恼憋在心理,不愿也不好意说出口。对这样的学生,我设立了心理咨询信箱,让他们把成长中遇到的困难、挫折,无法解决的问题写下来,然后通过单独交流,帮助他们承受挫折。有的学生性格外向,当遇到挫折时,她能主动表现出来。对这样的学生,我利用班会或者思想品德课让他们把自己遇到的挫折讲出来,让同学们一起讨论,解决,这样既帮助了遇到挫折的同学,其他同学今后遇到相同的挫折,也知道怎样做了,可以说一举两得。而在帮助学生提高抗挫折能力的这个过程中,我的教学素材也越来越多,可以帮助我丰富教学内容,更好的为学生服务。另外,有的学生成绩好、能力强,在各方面表现突出,遇到的挫折少。对待他们我采取设置一些难题,多布置一些班级工作,让他们碰钉子,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同时,对他们更是一种锻炼。有的学生各方面表现差,受到表扬的机会少,抗挫性强,但成功的经验少。对待他们,我降低要求,让他们做自己能做的事,取得进步就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更主要的是教育他们遇到挫折,一定要想办法战胜它,而不是被挫折打败。

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上有晴空,珍惜所有的感动,每一份希望在你手中,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让我们把适当的压力还给学生,让他自己来处理,让他适应人生阶段性的挫败,并从挫败中找到解决的办法,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才能蜕变,成长,变成美丽的蝴蝶,书写美丽的人生。

中学生励志演讲材料范文3

[关键词]现实生活材料 有效教育 学生

曾有这样一个故事令我感慨颇深:一位医生在为一位产妇接生时,面对着生命垂危而又双腿畸形的婴儿,几乎放弃了努力――与其将来一直生活在漫漫的痛苦中,莫如让这小生命自生自灭吧。但强烈的爱心和责任感又促使他救活了婴儿。几十年以后,医生心爱的孙女得了一种顽症,慕名求治于对此症颇有研究的青年专家。一番细谈,老医生深深地惊诧了:眼前这个拄着双拐、才华出众的青年医生,竟是自己当年救活的那个残疾婴儿!由此。我联想到与医生工作性质相似的职业――教师。教育就是培养生命的事业,面对着一个个所谓“愚笨的”学生,谁又能说他们不会是未来的栋梁之材呢?

下面,笔者就从班级、班主任这个层面谈一谈如何利用社会热点材料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

一、开展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教育,突出一个“新”字

同志再三强调,要全面落实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首先就要从增强青年的爱国情感做起。但要注重在具体教育过程中将空洞的说教转变为更有效的教育。

比如,当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时,上海市建平中学就请航天员回到母校讲了一节物理选修课。上海市教委将周杰伦的歌曲《蜗牛》列为励志歌曲来传唱,人民教育出版社也曾将王度庐的武侠小说《卧虎藏龙》、金庸的《天龙八部》选入选修教材,内容鲜活、形象、直观,给了我很多的启示。

1.针对有的学生爱抱怨说自己的国家不好。周一升旗仪式时说说笑笑、随随便便等现象,我提供了这样的材料――美国绿卡背面写着:当你在任何时候遇到危险和困难,都不要怕,因为你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国家支持你。

通过一番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国家强大自己才硬气,海外华人都希望中国强大,因为他们深知:自己国家强大,二等公民在海外才能赢得尊重。面对逐渐强大的祖国,要建设好自己的国家,首先自己尊重祖国。尊重国旗,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2.针对个别学生爱国热情高,但易偏激,追求前卫和另类以吸引眼球的现象,我提供如下材料――赵薇军旗装事件与韩国李延熙侮辱慰安妇事件;王治郅滞留美国多年后回国再次成为国手为国效力等事件。使学生认识到爱国和自尊是有不可逾越的“底线”的。学生都赞同“作为一个中国人就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同时,他们还极力表示,当国家危难时,将会用实际行动来坚决保护祖国。

二、开展社会公德意识、责任意识教育,突出一个“导”字

大多数青年学生对社会基本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有一定的认知,但在实践中还存在严重的“知行分离”现象,道德认知和道德行动还不相一致。对此。我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材料来对学生因势利导地进行教育。

1.针对学生中存在食堂排队加塞,在教室和楼道等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宿舍中随地扔垃圾、吐痰,上学路上闯红灯,放学时在公共汽车上抢座等违反《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不礼貌、不文明现象,我就结合了现实材料中的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的“中国游客”的尴尬一步步展开教育:生活富裕起来的中国游客到国外旅游时,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脱鞋脱袜子、不排队、随地吐痰甚至随地小便等损害中国人形象的龌龊现象,致使在国外很多旅游区的明显位置,外国人特意用汉字在牌子上写着“不许喧哗”“不许加塞”“不许随地吐痰”等提示语,这也很大地挫伤了每个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但同时也让每个中国人反躬自省,剖析我们民族素质修养亟待提高的一面。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均对此类行为持鄙夷不屑的态度。并认识到社会公德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均真诚地表示要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遵守社会公德,提高个人修养,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这个教育很好地抓住了当前青年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及处于青春期阶段学生追求美丽、追求完美,追求个性,注重个人魅力,渴望得到社会认可和尊重的特点,班会气氛热烈,学生情绪高涨,教育效果非常明显

为使学生的这种情感长久存在并时刻体现在日常行动中,我又结合我校每学期开学第一个月的“规范学习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创设情境,让学生加深对规范的理解。如“规范在我心中”知识抢答赛,“我为一中添光彩”演讲对抗赛,“我为母校留下什么”“与文明握手。向陋习告别”交流讨论活动等。这些活动,极大地激发学生对学校的热爱,使其遵守规范和公德成了自觉行为。

2.针对学生自私、缺乏社会责任心和集体责任感的现象,我为学生提供了如下几则社会热点材料: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热心慈善事业与当今仇富心理的反差。比尔・盖茨说:在人的本性中蕴藏着两股巨大的力量,一是自利,一是关爱他人。他在4年里给慈善事业的捐赠达235亿美元。相当于他现有净资产的60%。比尔・盖茨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退休后,将把自己所有580亿美元财产全数捐给名下慈善基金――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一分一毫也不会留给自己的子女。他说:“我和妻子希望以最能够产生正面影响的方法回馈社会。”

戒龙的艺德与濮存听的社会公益心。他们通过慈善公益事业来回报社会。已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并将这种行为内化为个人价值观。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充满为人表率的人道主义精神。担负起对社会的责任,并带动整个社会,把社会公益事业当成“义务”,把“爱”永远放在内心,能够在赚钱之余也把“义演”等慈善公益活动当成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过这些事例,使学生深切感受到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明白“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

三、开展法制教育、感恩教育。突出一个“真”字

1.法制安全教育

结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大伟讲过的一个未成年人被伤害的真实案例。进行现场情景再现,并分阶段进行事件分解、体验剖析、点评教育,增强了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技能。

2.感恩教育

中学生励志演讲材料范文4

关键词:中小学生;生物学;距离感;先发制人;因地制宜

一、学生对生物的距离感

(一)“抵制型”距离感:一提到生物,很多人的评价都会加上一个词“残忍”。在生物学这块领域里,生物教学以及生物科研对生物体尤其是对小动物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伤害(如:解剖学教学、探究某些药品或环境对动物的影响实验)和对人体遗体的伤害(如:解剖学教学、人体骨骼教具)都会让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抵制及恐惧之心。充满热情和正义感却又急躁、偏激的他们不会赞同用伤害生命的方式去做科学研究。特别是小学生,一听说生物学的教学和研究会伤害小动物他们的悲悯心就会立刻超过一切。另一方面,某些生物学研究(如:克隆、代孕、父孕、精卵细胞买卖等)对人类伦理、道德、法律的挑战都会让学生对生物产生抵制之心。在这些方面,不管是不知生物为何物的小学生还是正在学习生物的中学生对生物的偏见和隔阂都根深蒂固。要消除该距离感不能只从中学生身上下手。

(二)“望而生畏型”距离感:生物学领域有一个看似是特征的现象:在这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都需要高科技设备及先进仪器的辅助(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每一个研究方向都要孜孜不倦努力上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方能有所成就,且有所成就的耀眼级明星大部分是一些大学者,特别是有一串串英文名字的外国专家(达尔文、克里克)。这使学生对生物学产生一种如同“天边月”一般可望而不可及之感。仿佛生物学是一个很高深的常人难以靠近的领域,又好像在这个领域里如果不能一举成名就没有出路一样。这种误解和偏见也会让学生对生物产生距离感。

(三)“枯燥抽象型”距离感:细观中学生物教材就会发现:其内容涉及面虽然广泛却并不深奥,更不涉及偏、难、僻的理论知识点。甚至,课本中还例举了不少生活中的常见事例。足可见证编者之用心良苦。不过,生物教材只有一套,学生却千千万万,教学环境及条件也各不相同。教材既不可能面面具到,也可能适合每一个地方的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再者,①生物学本身具有科学课程和技术课程的学科性质,科普性、理论性强。而且它还涉及我们日常生活所无法观察到的微观世界(动植物细胞的认识、微生物的认识)及众多生理过程(尿液的形成、食物的消化过程),纸上谈兵难免过于抽象且空洞。再加上这些知识点的记忆、理解和应用都比较困难。这都会让学生难以掌握,烦于进一步探讨、研究。

消除学生对生物的距离感是提高生物教学效率的前提。是培养生物教育及科研接班人的必经之路。因此,它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注视。而中学生物教师既要注重课堂教学方式的选择,让学生以主人翁意识主动学习;也要注重课外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生物,产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热情;还要注重学生思维品德的发展,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以身作则,给学生思维方式、性格、情感价值观的健康发展做全面的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生物学观,从而消除对生物学的偏见。让学生敬重你的为人,热爱你的课堂,喜欢你教的生物学。下面浅议我的几点建议及想法。

(一)摇篮、课堂两手抓--先发制人。

想让学生消除对生物的那些根深蒂固的成见,如“抵制型”距离感和“望而生畏型”距离感。光靠课堂教学,只对正在学习生物的中学生进行“改造”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先发制人,对尚未开生物课的小学生及正在学生物的中学生同时采取种种活动来进行思想熏陶。

写作、口头表达是每个学生都会的,虽然有能力高低之分却无对错之别。我们可以同小学自然课教师及语文可教师联合举办以“我爱自然”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或小型演讲比赛或独立举办校园设计大赛(园艺布局设计)。如若考虑学生学生习作能力水平不同,则可以分为小学生组和中学生组进行评定颁奖。中小学校文艺晚会众多,所以我们还可以排演“快乐的小白鼠一家”等话剧。学校里还可以成立生物兴趣小组(取一个如“自然精灵”等较为新颖别致的名字)。然后在校园内饲养一些兔子等小动物,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在室外开置一块试验田划分给学生种植自己喜欢的植物。总之,就是要充分利用中小学生②争强好胜、好奇心强、荣誉感强的特点。让他们在优越感、独特感、屹立感满足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对自然产生兴趣并喜欢上生物这门课。

要消除学生对生物的“残忍”及“天边月”之感,光靠兴趣培养还不够。一方面要让他们开拓知识面(了解先进的生物科研成果、日常生活中所寓含的各种生物学奥秘、保护生物多样性所面临的严峻考验)。让学生产生学习生物的荣誉感、好奇心、亲切感及保护地球生态的危机感和责任感。从而让生物与学生的情感生活产生强烈的共鸣,以消除学生对生物的抵制及望而生畏之感。另一方面,还的通过种种有目的的活动及培训(辩论会、研讨会、看励志电影等)让学生开始学会用唯物辩证的思维一分为二看问题,并逐步开始认识自己所处年龄阶段的性格思维特点及自己的优点、缺点。逐步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及生活方式。相信这样的活动和训练不仅可以消除学生对生物的距离感,还会逐渐磨砺出思维客观辩证、性格沉稳热情的学生。这对学生前途的发展也是极其有利的。

一定谨记:在教学及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理解学生的片面思维几偏激言论。评价要先表扬肯定再以建议的形式纠正,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改正错误。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多参与活动、多发言、多交流。

(二)谁的学习谁做主--自主当家。

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解讲式教学,提倡构建主义教学观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课堂是对付“枯燥抽象型”距离感的好办法。比如说:在解讲动植物细胞这一章节内容时,与其单靠多媒体、挂图及教师解讲还不如让学生动手制作道具。从制定方案、购买材料到完成制作都让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产品出炉后我们可以请小组代表发言介绍,全班同学再来一起讨论该教具的优点及不足。再比如说:在讲食物的消化这一生理过程时,我们可以把课堂取名为“小米粒旅行记”。经学生分组讨论后,每组派一代表分别饰演小米粒、口腔、咽、胃、小肠、大肠等部位。台上代表分别模拟各消化过程。相应小组成员则口头介绍该生理过程。

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支配课堂,自主当家。会使学生对课堂学习产生主人翁感和压力,从而将被动的“听”转化为主动的“做”。以高度的热情、责任心、好奇心去开展学习活动。不仅理论知识可以掌握得更好,相信操作技能、信息获取及处理能力、合作能力、情感认知水平也会有新的提高。在活动过后的总结交流班会中,教师可以率先感慨:“看到你们这么能闹,我才发觉平时对孩子还是太严厉了。你们啊!八九点钟的太阳,活力无限啊!那你们也说说你们的心得体会。”很自然的展开对生活、对自己的再次认识与探讨。让学生在畅所欲言中触动心灵的琴弦。

一定谨记:中学生活泼好动、思考问题不全面且冲动急躁。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应起指导监督作用,而不是和学生一起参与活动。且一定要注意严抓课堂纪律、保持课堂秩序。心理交流活动也不能频繁进行免的学生对此不再引起心理的震动。使活动习惯化、形式化、表面化而失去其本身的意义。

(三)在什么山唱什么歌――因材施教。

要消除“枯燥抽象型”距离感,则要求教师在课堂既要解决教材的以一敌众之势,又要解决某些生物学知识的抽象枯燥之态。所以,面对同一知识点教师应该在什么上唱什么歌,因材施教用最贴近当地日常生活的例子来教学。比如说:山村学校讲生物对生活影响中仿生学则最好例举剧子(草叶)、飞机(鸟)、木舟(水中落叶)。而不是农村孩子难以想象的悉尼歌剧院(贝壳)、挖掘机(手)、卫星(风筝)等。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顾及当地的民风民俗文化生活中的禁忌及个别学生的心理阴影。比如说:在有回族学生的课堂不能提及“猪”字及相关事例。帮助纳西族学生不得亲自插手或是代办,除非学生本人请求。有父母早亡的同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举例及情感价值观教育要尽量避免对父母或母爱的讴歌,、等歌曲更是不能在课堂或课外教学中出现。

在课外展开活动也要因地制宜。山区学校可以组织春游,开置实验田来消除“望而生畏型“距离感。城市学校最好组织环保宣传活动或用多媒体展示,众多源于生活却又难以观摩到生物学的奥秘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生物教学还要因材施教,对小学生教授自然课时要以故事,奇特的自然现象为载体;以娱乐交朋友为辅;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而对中学生进行生物教学时要以自然界奥秘、生物发展前景为引子;以探究实验,课堂教学为主,试题第二课堂为辅;以提高学生知识水平,操作技能水平,情感价值感水平为目标。

在教学评价方面,要根据不同的学生性格特点给予适宜的评价、鼓励和指导,教师也要在学习生活中以身做责,以榜样的形式对学生学习,生活做正面的引导。既要让自己的评价,指导具有一定权威性、威慑力,也要让学生从心里敬重你的为人,喜欢你的课堂,从而对你的教学科目感兴趣。教师与众不同的教书育人方式及辛勤的付出,相信学生都会看在眼里,念在心里。虽然与学生教心、教书育人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可能立杆见影。但是,只要学生能在学习生物的过程获得一些特殊的感悟,他们就会对你的生物课堂倍感亲切,进一步也会对你教的生物产生兴趣。距离感也就可以被消除了。

消除学生对生物的距离感,进而让学生对生物产生兴趣这条路任重而道远,我在此仅作浅议,望各位同事加以探讨纠正。

参考文献:

【1】第2版

【2】

【3】中学生物教材新、老版本

【4】小学自然教材

作者简介:

1.崔刚权,男,汉族,1974,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北闸中学,中一级教师,大学,中小学生物教学研究。

中学生励志演讲材料范文5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改革

政治教育,对于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一直是个敏感话题。因为政治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既不像数学、物理等学科那样科学性很强,也不像语文、英语等语言类、文学类的学科,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生活性,符合学生的情感体验特征,政治不像其中的任何一门学科。常常听人讲,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而笔者认为,政治对于学生来讲,更具有这方面的特征。因为,在传统的政治课堂上,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多半是照本宣科,在讲台上辛辛苦苦地写一黑板的字,板书清晰了然,学生也模仿之,整个教学环节,只是一个抄写的过程;课下教师安排一定的背诵任务,学生甚至连练习题也不做。久而久之,学生就这样理解政治学科:政治课,其实就是一种强制安排的学科,实际上,它没有多大的实用价值,是几门课程中最没道理的“任务”和“负担”了。

政治课堂,死气沉沉;学生成绩,波动性大;师生热情,冷如冰山。这些都是当代高中政治课堂中非常普遍的现象,而且这些现象已经逐渐成了政治教学的顽疾,令教师和学生十分头疼。

《高中政治课程标准》犹如一股暖流,渗透在中华大地上,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教师如何有效地进行政治教学改革,使得政治课堂向着更合理、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呢?

一、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教师实施教学改革的主要形式,而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要基地。教学模式是影响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所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1.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既形象直观,又声色并茂,创设一些可感可知、有声有色的具体对象,既符合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又能给学生以鲜明生动的形象感觉,给学生以视觉上的震撼和美感,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有利于教学的有效进行。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充分挖掘网络资源的优势,搜集有关政治教学的一切资源,比如教学名师的多媒体课件,或者是历史纪录片等,甚至可以让学生观看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电影,使之在开阔眼界的同时,切身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因为政治教育并不是单纯地讲解国家的政体和国体,并非单纯地讲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政治教学应该始终贯穿着对于学生的品德教育和素质培养,使其更加热爱国家、关心同学、尊师敬长。多媒体教学就能很好地达到这一教学效果。往往教师苍白的表达和讲解,抵不过电影中的某个镜头,抵不过歌曲中的某句歌词。比如《哈利・波特与密室》里说:“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人的,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堕落天使》中说:“你真正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所作所为。”《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里提到:“有信心不一定会成功,没信心一定不会成功。”《东邪西毒》中曾经说过:“见过磕长头的人吗?他们的脸和手都很脏,可是心灵却很干净。”有很多经典电影具有励志的作用,教师一定要合理地选择,适时地播放给学生观看,使其能够有效地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活跃多元。

2.探索新型的教学方式

高中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的阶段。如果在教学中,教师只是采用传统的“讲授式”和“灌输式”方法,只是让学生简单地进行背诵、做题,强化记忆,那么,学生不但不能端正自己对政治学习的态度,还会误解政治学科,甚至在不久的将来,对政治学习产生厌烦情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布惑、巧设学习障碍,拨动学生求知的心弦,点燃思维的火花,引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热情,使其在积极主动的思考中完成创新过程。同时,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处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转变的阶段,因而政治教学需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帮助学生实现认知水平上的更大跨越。所以,教师要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来阐释相关的政治理论,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采用灵活、创新、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影响学生接受程度和接受能力的重要因素。新课程要求政治学科的教学方法要灵活、新颖,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能够让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创作漫画激趣法,根据教材内容,指导学生创作漫画,使用投影机在课堂上将其投放出来。比如出版“时事政治手抄报”激趣法,指导有兴趣的同学自己找资料,出版“时事政治手抄报”。手抄报的要求:一是材料要新;二是要能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资料加以分析、评论。这种方法不但锻炼了出报人的各种综合能力,还启发了其他同学,起到了互学、互教的作用。另外,教学中还要采用时事新闻报道、辩论比赛、演讲比赛、小论文撰写、小报制作、研究性学习等多种形式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政治素养。

中学生励志演讲材料范文6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英语阅读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英语学习的主要手段和途径,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仅是英语教学要完成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更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关键步骤。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增长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语言学习的能力。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英语教师应致力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课外无意识阅读和课内有效阅读的良好习惯;让学生从被动阅读转化为对英文素材的一种兴趣阅读,在阅读中培养英语语言习惯,掌握阅读技巧,提高自身的英语阅读能力。正如哥德曼(K.S.Goodman)所说:“阅读是对三种相互有关而又相互有区别的信息,即形符、句法和语义的信息进行处理的一种形式。”阅读不仅是吸收和理解书面信息的必要途径,也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更是体验一门语言文化精髓的金钥匙。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必须重视英语阅读理解教学,积极着手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当今高中生英语阅读现状

在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阅读材料往往局限于课本和一些与考试相关的阅读理解材料,这无疑造成学生的阅读范围局限,学生视野狭小,思维逐渐僵化。由于文化差异及考试机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当今高中学生对英语阅读通常有误解:即认为阅读课文仅仅是为了学习英语基础知识,而课外的短文阅读只不过为了提高解题能力,这不仅仅使得学生在阅读前无形中添加了心理压力,使得英语阅读变得枯燥乏味,而且在阅读时对文章的理解也会停留在表面,过多地重视语言形式而忽略了内容的理解,因而缺乏了自主阅读吸取信息的主动性,更谈不上欣赏。在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如果毫无兴趣,阅读理解将很难进行,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就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只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阅读和感受阅读英语文章的乐趣,同时让学生拥有很强的吸取信息的愿望和信心,阅读理解才能很好地进行,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才有可能得到提高。

二、多角度多方位入手,切实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一)渗透英语文化知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英语阅读是读者利用自己的语言背景知识,对英语材料所进行的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影响阅读理解的因素有很多,如学生已有的语言知识、认知技巧、个人理解模式等各种主客观因素。其中,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是影响阅读理解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民族间的文化有着种种深刻、广泛的差异,而语言和文化通常是不可分割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带来的英语学习的障碍是多方面的,这些差异不仅表现在语言表达习惯上,更体现在思想理念、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从而大大增加了学生把握有关阅读材料的思想内涵的难度。因此,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不仅要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介绍西方文化背景知识,更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去体会西方文化,开拓他们的视野,扩大知识面,得体使用语言,在领略风格迥异的异域风情中激发自己阅读的兴趣。例如,1.对待关怀的态度上,汉文化中主张“群体”,而英语文化中强调“个体”,因此,中国人推崇关心集体,关心他人,而英美人强调自立、自我承担责任,过多地给予劝告或建议会令许多外国人感到不快。坐公交车时中国人往往会说Mrs Smith, why are you standing there? You are so old.Take my seat please。这样则会引起英美客人的不快,他们会说No.I don’ t think I am that old.I’m strong enough.2.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以跨文化研究为主题,适当地介绍英美文化知识,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小课题,如“美国的饮食文化”、“英国的婚俗”等。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看电影和视频等方式进行了解和分析,并最终写出report进行交流。3.利用西方的一些重要节日,如圣诞节、万圣节、感恩节等举行英语晚会,举办英语知识竞赛、英语文化演讲、小品表演等,使学生了解西方习俗文化。

(二)拓展英语阅读空间 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现行英语教材选材新颖,题材丰富,知识面甚广。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对这些文章都是采用精读方式。精读是学生掌握语言技能的一种重要方法,但仅仅精读课文达不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同样是语言学习,大部分学生在课后会乐于翻阅一些汉语言读物,而对于英语读物,如非老师要求,通常不会出现在学生课堂之外。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无可厚非,但其中最重要之一因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我们从小就养成了对汉语言文字的阅读习惯。如果学生也能将英语阅读变成一种习惯,那么,阅读英文读物将会成为一种享受而不是枯燥的学习任务。

作为英语老师,我们有必要引导学生培养英语阅读的兴趣。通过课外广泛阅读,学生不仅可以增加知识面,拓宽视野,提高人文素养,无形中还能培养英语语感。在初始阶段,可为学生选择一些难度适中,兼顾知识性、趣味性和时新性的文章作为课后阅读泛读材料,不预留题目,不预设压力,让学生真正体会阅读英语美文的乐趣,培养课后自主阅读的习惯,体验英语语言文字的魅力,逐步培养出阅读英文读物的兴趣。稍有成效后,可鼓励学生自己去找材料阅读。例如,1.在班级中设立英语角,放置各种设施的标志牌,同时使用中英两种文字;班级墙报里开辟“英语专栏”,提供适合本班学生的英文报刊杂志。2.订阅一些英文报刊杂志、购买名著简写本(书虫系列),成立班内小图书馆,每人贡献一本进行共享,让学生有空即可翻阅;有条件的同学也可网上阅读(如:英文阅读网enread.com),随时鉴赏英语美文、阅读英语故事、分享英语笑话、了解英语科普、共同朗诵名人名校励志演讲等。经过一阶段后,可让学生阅读后摘抄好句并进行仿写,如学生读了Voltaire的名句“I disapprove of what you say, but I will defend to the death your right to say it.”,写出了“I am not sure of my success in the near future, but I will struggle to the death what I have faith in and what I am pursuing” ;其次,让学生写book report或读后感。不同的的阶段不同的要求,不同的任务设置,让学生梯级地得到训练,有所提升。

(三)激发学生主体思维,引导学生有效阅读

要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不仅要培养学生课后的阅读习惯,使英语阅读成为一种无意识的行为,还要引导学生有效地阅读,即激发学生的主体思维,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英语阅读技能不仅是最重要的语言技能之一,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学习技能之一。阅读技能不是一教就会的,阅读技能的培养也不能简单地依靠量的积累,而是在阅读、理解和积极体验中得到提高的。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而英语教师则是激发学生主体思维的指导者。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一些技能和策略的指导,引导其将这种技能和策略自觉地运用到自己的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明了阅读的目的是要获取书面信息,因而阅读时不能看到生词就查字典,不能逐字逐句地去分析句子结构和语法,而是要快速完成素材的阅读,抓住大意,再深层次地去理解内容。例如,读到这样的句子:What if your child has trouble making friends? This can cause enormous anxiety. Maybe your child seems upset by a constant lack of friends… 学生对于enormous不理解,这时老师引导学生学会从上下文的信息“seems upset”进行猜义,为降低难度可设置成选择:A. a great deal of B. a small amount of。这时学生就不难理解其意思,也明白不是生词就非得靠字典。

其次,课堂上阅读的方式要多样化,如个人默读、分小组轮流阅读、集体朗读;对于课文及课堂上需要集体阅读的材料,英语教师应针对阅读材料的题材和体裁,以及语篇行文的风格,设置不同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带着思考进行阅读,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更高的语言层次上,学会从宏观上把握文章,快速、准确地猎取文章信息。例如,教模块一Unit 2的project “Growing pains”时,引导学生速读篇章、学会浏览后, 与学生一起讨论文章的主旨与细节后,总结出:

Part1:(p1—p2)Many teenagers feel lonely and are going through many changes, which are a part of adolescence..

Part2:(p3—p5)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changes happen inside teenagers. They become confused and want to know how to fit in the society.

Part3:(p6)Growing pains does not last long.

大家达成共识,虽然在成长过程中我们会有烦恼甚至痛苦,但最终We will become healthy adults.

再次,引领学生加深和拓宽对阅读素材人物刻画、主题表现的领悟,深刻理解阅读材料的内涵,激发他们去主动思考和探索,从而提高学生语言输入的目的性和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有效阅读的良好习惯。

总之,英语阅读习惯的培养和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英语老师,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教学实践和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喜欢阅读英文读物,从而自发主动地去找英文素材阅读;引导和鼓励学生养成自主性阅读的良好习惯,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从被动阅读英语课本转为对英文素材的一种兴趣阅读,感受英语阅读带来的乐趣,进而在日常阅读中潜移默化地培养英语语言习惯,掌握阅读技巧,提高自身的英语阅读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Goodman K. S. Reading: A psycholinguistic Guessing Game [M]. Journal of Reading, 1976.

[2]Anderson RC. Frame Works for Comprehending Discourse [J].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1997,14: 369.

[3]Sack, A and Yourman,J.100 Passages to Develop Reading Comprehension[J].College Skill s Center Baltimore, Maryland,1983:30,55,28

[4]廖道胜.中国学生英语阅读中的文化障碍[M].外语教学, 2001,(4):7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