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驱动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项目驱动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项目驱动法

项目驱动法范文1

1.项目内容构建传统的单片机教学模式以“知识为本位”,教学上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与逻辑性,但却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项目驱动法”打破原教学结构框架,将单片机课程的核心技术分解为若干知识点,并通过具体实例来体现。一个项目需要用不同的知识点去组合和搭建,每一个项目又分解为若干任务,项目的完成是在教师主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一次完整的教学活动。依据电气工程专业单片机教学内容要求,构建“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项目内容及任务描述如表1所示。对单片机教学内容点进行整理分解为三大部分:基础、技能、综合。基础部分教学内容有单片机组成、实验教学平台使用、单片机输入输出口、数码管显示技术等;技能部分教学内容有:定时器/计数器、中断、串口通信、电机控制等;综合训练教学内容有:数字电压表设计和路灯控制系统等。每部分教学内容对应具体项目任务,如输入输出口对应信号灯控制实验;中断系统对应秒表系统设计等。2.教学体系构建应用项目驱动法设计单片机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在基础训练阶段,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形式带学生进入实验状态,让学生熟悉实验教学平台使用方法和常用的编程软硬件。单片机教学网站可以利用设备厂商的论坛和单片机技术论坛开设的专门版面来讨论技术问题。完成一个训练部分则写一个项目报告书。项目报告书不是实验报告。项目报告分为三个部分:项目内容、实验方法和结论。项目报告是检测学习成果的关键环节。通过项目报告,教师了解学生学习进度和项目难易程度。基础训练阶段完毕进入技能训练环节。这个环节设置与基础训练一致。教师先讲后演示,学生在项目结束后,撰写项目报告并由教师据此进行教学评估。综合训练环节不再设置讲解环节,教师布置题目后,学生自行完成,教师点评项目报告。最后的环节是提升,部分优秀同学可以加入电子科技大赛来提高水平。这种课程体系设计按照从易到难的认知过程设计,符合学生知识水平;每个环节教师起领开头,点评结局;依据阶段成果,教师可以适当调整小组的项目难度和进度;该体系即能覆盖全面,又能起选拔人才作用。

实际教学体会

1.在基础训练阶段教师任务比较繁重。教师除了正常教授知识点外,还需要详细介绍天煌单片机教学实验平台的硬件资源和WAVE仿真软件使用操作方法。学生初次使用平台和软件时会遇到各种问题,但每个问题的解决都是种技能的提高。学生人数多,教师不可能兼顾。只有通过优秀组和优秀学生的示范作用,才能把大家带入项目训练状态。项目报告的撰写不同于实验报告,不是每个项目都需要撰写,只是训练环节结束后,学生就某个熟悉项目撰写报告。优秀学生给同学汇报项目报告,教师点评学生报告,给以信心和鼓励。2.技能训练阶段学生熟悉了平台使用后,进入提高阶段。每个目标任务都是要结合具体的知识点。如秒表设计要用定时器中断技术和调用LED外部硬件资源。学生在调试过程中会有较多的失败经历,教师要鼓励学生面对挫折,寻找科学调试方法。3.综合训练阶段学生学会组织分工和联合调试。如交通灯控制,学生首先了解交通灯控制流程,设计交通灯相位控制核心内容,把时序控制、显示、输入、故障处理各个部分分配到人。以上子项目都涉及传感器、电子技术和控制理论等,可以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使得“单片机应用技术”这门课程成为一门综合应用课程。以项目为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主动分析和思考问题,得到了创新锻炼。在2012年上海市电子科技大赛中,我校学生取得了二等奖好成绩。

项目驱动法范文2

关键词:项目驱动法;单片机;课程体系

作者简介:赵永熹(1979-),女,山东青岛人,上海电力学院电力与自动化工程学院,讲师;黄云峰(1971-),男,江苏无锡人,上海电力学院电力与自动化工程学院,讲师。(上海 20009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上海电力学院教学改革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4-0055-01

“单片机应用技术”是电气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让学生较为头痛的课程。关于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几乎每年都有新的思想出来,这是因为单片机技术本身在不断地发展,学生的素质也在不停发生变化。项目驱动法并不新鲜,该方法的教学实践已经体现在电工基础教育各个层次当中。如彭远芳等人提出了应用驱动法细致地分解单片机技术的教学内容,构建了教学内容体系;程书伟提出以综合项目训练为突破口,解决了实际应用环节中的各种问题。在项目驱动法的教学实践中,大部分教师关注的是任务的分解和任务的实现。而方法的本身是让学习过程成为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方法注重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本文构建的单片机项目驱动法教学体系,关注实施过程的教学反馈,加强教学辅导,教学结果表明,该方法确实有效提高学生的自觉能动性。

一、项目驱动法原则

所谓的项目驱动法,是师生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项目的教学过程中,学习成为一个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项目完成的过程。学生在项目的实践过程中,理解知识和掌握技能,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驱动法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项目选取要以教学的内容为依据,以现实的对象为材料,既要包含基本的教学知识点,注意根据学生的特点,尽可能设计一些带有趣味性、实用性项目。项目设计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分散教学重点和难点,符合教学认知规律。项目设计有如下原则:应用性强、理论和实践结合、可自学、有梯度。项目开展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先讲后示,学生以组为单位,合作完成项目。教学辅导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可通过网站和实验方式进行。项目评估是重要反馈环节,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改善教学方法。

二、课程教学体系构成

1.项目内容构建

传统的单片机教学模式以“知识为本位”,教学上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与逻辑性,但却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

“项目驱动法”打破原教学结构框架,将单片机课程的核心技术分解为若干知识点,并通过具体实例来体现。一个项目需要用不同的知识点去组合和搭建,每一个项目又分解为若干任务,项目的完成是在教师主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一次完整的教学活动。依据电气工程专业单片机教学内容要求,构建“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项目内容及任务描述如表1所示。对单片机教学内容点进行整理分解为三大部分:基础、技能、综合。基础部分教学内容有单片机组成、实验教学平台使用、单片机输入输出口、数码管显示技术等;技能部分教学内容有:定时器/计数器、中断、串口通信、电机控制等;综合训练教学内容有:数字电压表设计和路灯控制系统等。每部分教学内容对应具体项目任务,如输入输出口对应信号灯控制实验;中断系统对应秒表系统设计等。

2.教学体系构建

应用项目驱动法设计单片机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在基础训练阶段,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形式带学生进入实验状态,让学生熟悉实验教学平台使用方法和常用的编程软硬件。单片机教学网站可以利用设备厂商的论坛和单片机技术论坛开设的专门版面来讨论技术问题。完成一个训练部分则写一个项目报告书。项目报告书不是实验报告。项目报告分为三个部分:项目内容、实验方法和结论。项目报告是检测学习成果的关键环节。通过项目报告,教师了解学生学习进度和项目难易程度。基础训练阶段完毕进入技能训练环节。这个环节设置与基础训练一致。教师先讲后演示,学生在项目结束后,撰写项目报告并由教师据此进行教学评估。综合训练环节不再设置讲解环节,教师布置题目后,学生自行完成,教师点评项目报告。最后的环节是提升,部分优秀同学可以加入电子科技大赛来提高水平。这种课程体系设计按照从易到难的认知过程设计,符合学生知识水平;每个环节教师起领开头,点评结局;依据阶段成果,教师可以适当调整小组的项目难度和进度;该体系即能覆盖全面,又能起选拔人才作用。

三、实际教学体会

基于“项目驱动法”的单片机课程一体化教学,打破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界限,课堂教学从原来的教学区搬至单片机实验室,利用实验室强大的软硬件资源、网上课程资源及科研资源的优势,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并以网络学习管理系统为平台,方便地实现了多种教学资源之间快速的无缝链接。

1.在基础训练阶段

教师任务比较繁重。教师除了正常教授知识点外,还需要详细介绍天煌单片机教学实验平台的硬件资源和WAVE仿真软件使用操作方法。学生初次使用平台和软件时会遇到各种问题,但每个问题的解决都是种技能的提高。学生人数多,教师不可能兼顾。只有通过优秀组和优秀学生的示范作用,才能把大家带入项目训练状态。项目报告的撰写不同于实验报告,不是每个项目都需要撰写,只是训练环节结束后,学生就某个熟悉项目撰写报告。优秀学生给同学汇报项目报告,教师点评学生报告,给以信心和鼓励。

2.技能训练阶段

学生熟悉了平台使用后,进入提高阶段。每个目标任务都是要结合具体的知识点。如秒表设计要用定时器中断技术和调用LED外部硬件资源。学生在调试过程中会有较多的失败经历,教师要鼓励学生面对挫折,寻找科学调试方法。

3.综合训练阶段

学生学会组织分工和联合调试。如交通灯控制,学生首先了解交通灯控制流程,设计交通灯相位控制核心内容,把时序控制、显示、输入、故障处理各个部分分配到人。以上子项目都涉及传感器、电子技术和控制理论等,可以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使得“单片机应用技术”这门课程成为一门综合应用课程。

以项目为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主动分析和思考问题,得到了创新锻炼。在2012年上海市电子科技大赛中,我校学生取得了二等奖好成绩。

四、结论

以项目驱动法为理论重树单片机课程教学体系,梳理教学内容,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进行项目教学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加强教学反馈环节,各种软硬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辅导,使得项目驱动法取得很好教学成果,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参考文献:

[1]彭远芳,陆勤,胡宁,等.基于“项目驱动法”的单片机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6).

[2]程书伟,张丹,程晓旭.基于“项目驱动法”的数字电路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电脑学习,2010,(3).

项目驱动法范文3

关键词: 项目驱动法 《Visual FoxPro 程序设计》应用

引言

《Visual FoxPro 程序设计》(以下简称VFP)属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文化、技术、应用”这三个层次中的第二层次,它既是一个高效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又是一个集可视化和面向对象于一体的应用系统快速开发工具。

VFP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据库,并使他们初步具备开发信息管理系统的能力。所以,我在实验课程教学中,一方面使学生理解数据库的理论,学会使用VFP 6.0这个软件,学会VFP中各对象的基本操作,另一方面促使学生完成项目的设计。

结合本课程的特点,采用项目驱动的方式,可以很好地体现“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先进教学思想,使学生更好地掌握VFP知识,并提高他们对数据的处理能力。VFP课程具有很强的逻辑顺序,其知识点多且杂,又较为分散,包括VFP语言基础及程序设计,有项目、数据库、数据表、查询与视图、可视化界面设计等。针对该课程的教学要求,并结合项目驱动法的教学特点,我提出了该课程的教学设计过程。

1.实验项目的设计

VFP实验教学中实验项目的设计主要依据VFP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时安排等。因此,要认真研究VFP课程的实验教学大纲,并从整体上了解实验教材的特点、把握实验教材的体系结构,掌握实验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从而抓住主线。基于项目驱动式的教学模式,提倡以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并选择真实性的项目作为学习内容,以使每个学生都意识到所学知识和技能与日常生活是相关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根据班级学生人数进行分组,由5―10人一组进行项目的设计操作,并选定一个组长,负责组员数据的整合。一般选择“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课程管理系统”、“学生会管理系统”、“宿舍管理系统”、“小型商店管理系统”等与学生相关或学生很容易了解的项目,将之分配到各组成员,而教师可以选择一个典型的项目进行讲解。这种项目驱动式的教学方法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突出了该课程的实用性。在项目设计过程中,可以先设计与本项目相关的比较简单的任务,再设计比较复杂的大任务,便于他们逐步理解。

2.实验形式的设计

利用“项目驱动法”在VFP实验课程中进行运用,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时,采用分组形式,根据班级学生人数进行分组,由5―10人一组进行项目的设计操作,并选定一个组长,负责组员数据的整合,以任课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各小组成员之间可以定期、分阶段地交流。实践证明,学生在具有良好组织结构的协作小组中学习,其效果远远优于传统的班级组织形式。但在分组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分组时,要注意学生的差异,一个组中应包含层次不同的学生;在选小组长时,要注意安排接受能力、操作能力均较强的学生,以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便于“项目”的实施。

3.实验过程的设计

VFP的实验学习遵循了学生认知的一般规律,把学习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根据本课程的实验教学特点,可以将一个学习任务分为三个阶段来研究:①提出项目(问题)阶段;②详细分析阶段;③测试评定阶段。在具体的研究学习过程中,这三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叉和交互推进的。在这里,以“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设计为例,并按照这三个阶段展开“项目驱动法”的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

(1)提出项目(问题)阶段。提出与学生相关或学生很容易了解的项目问题。如在进行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设计这个综合性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运用相结合的设计项目时,其设计难度较大,因此,引导作用非常重要。所以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将一个大的项目分成许多子模块来完成,同时还要指出学习的任务和目的:利用“VFP”课程中的相关知识,将数据库、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结构化程序设计结合起来,以完成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设计。最后,要指出该研究的要求:完成该系统的功能设计,给出该系统的详细设计,其中包括项目的建立、界面的实现、系统菜单的实现及各个子模块的实现等。

(2)详细分析阶段。首先,分配各组实验项目,再讨论各项目中涉及的相关数据,包括数据库、数据表、界面等,教师根据学生的分析情况及时提出指导意见,以使他们快速地调整自己的实验方案。学生将小组各成员的研究成果与项目相结合,并完成整个项目的设计,最后再提交给指导教师。

(3)测试评定阶段。教师集中所有成员,要求各小组根据设计要求自行设定测试数据,并查看测试结果,然后教师根据各小组提交的作业(包括测试用例、测试结果等,以实验报告的形式提交)进行系统分析,对各小组的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对比和评价,并重点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技能和协作予以点评,多表扬有突出表现的个人和小组,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并激发其学习热情。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当发挥指导和监督的作用,并随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实验计划。

结语

“项目驱动法”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它以老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驱动,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注入了活力。但要使它发挥优势,还应该结合教学实际,并针对不同课程的教学要求和特点进行教学设计,以提高学生探究的兴趣和热情,最终使他们的自主性、能动性、合作性都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谭浩强.Visual FoxPro及其应用系统开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林军.Visual FoxPro 6.0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与实训.北京:中国水利水电版社,2005.

项目驱动法范文4

关键词:项目驱动;管理信息系统;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06-0044-03

1 引言

虽然多年来各高校已经给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培养了很多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但能够从事专门管理信息系统规划、分析和设计的高层次人才还是比较缺乏。近年来高职高专院校设置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就是针对现代企事业单位的实际需求而培养的实用型人才。管理信息系统作为该专业的核心课程,它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毕业生是否适应社会上越来越激烈的人才竞争,企事业单位也越来越多地要求毕业生具有系统项目的实际开发经验。

为了突出专业技能需求,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我们采用先进的“项目驱动法”进行教学,由具有丰富实际开发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作全程指导,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按商业模式进行系统规划、分析和设计,从实际开发过程中查漏补缺,着力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学生的就业作好充分的职业技能准备,只有这种技术过硬,实践能力强的学生才是社会所真正急需的人才。

2 管理信息系统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以往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过程中,和其他专业课一样,主要是注意补充新的教学内容、思想,关注理论研究的新进展和新动态,让学生及时了解掌握学科最前沿的理论和课题。课余精心挑选一些水平适中的阅读材料供学生参考,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加以扩展、延伸和综合,撰写简单的开发文档,增加一些利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课外作业主要是采用小组自由讨论的形式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的学习测评有较完整的习题库、试题库、试卷库等。

但在实际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却出现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被动以及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等令人尴尬的一面。尽管老师在课堂上也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教学环节,但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该课程理论性强、较抽象、枯燥无味和不切学生实际, 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

面对这种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之间的反差,我们对管理信息系统的课程教学进行了反思和探究,认为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知识的整体应用和实际工程项目的开发训练。

以往的教学设计是按部就班地学习课程中的知识点,即使注意加大案例教学,但没有依托完整的实际项目,使学生对整个课程的学习感到支离破碎、不成体系、容易遗忘。而且没有工程项目实际开发的历练和体验,也无法直接感受所学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影响学习兴趣和效果。

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性很强,它的思想、方法是从实践中总结和发展起来的。而高职高专学生大多未亲身体验过社会实践,所以课程教学中的理论难以在学生中产生共鸣。而我们在对已毕业学生作就业工作状况的调查中了解到,一毕业或毕业不久就担当单位技术骨干和项目主管的大部分都是在学习期间就参与软件公司项目开发的那些学生。虽然说其中有学生本人的个人悟性、专业素养、创新能力等因素,但分析他们事业成功的主要原因,学习期间真实项目开发所带来的对于学习上的强烈动力和明确目的性也不可或缺。

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主动性,并能够尽快地在以后的工作中真正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改过程中我们想到以真实项目为主线来驱动整个教学过程。

3 项目驱动法在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的实施

3.1 项目驱动教学法

项目驱动教学法来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要教学思想是:鼓励学生通过社会上真实的工程项目中涉及到的课程内容主动地形成问题,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然后再去探索、寻找答案,解除自己认知上的冲突,通过这种活动来使学生建构起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可以对课程的整体知识结构形成更深层次的理解,培养起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问题求解策略,并形成对这一课程学习的积极态度。

项目驱动教学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通过独立或合作来完成一个具有明确目的性的项目而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但是,不管独立完成还是跟同学合作完成,都必须不定时地在指导教师的参与下进行分组讨论和专题研究,在经验分享和问题探讨中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指导教师的任务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水平和兴趣来选取适合他们的项目,使学生置身于探索知识的情景之中,即在真实世界中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教学内容完全取决于学生需完成的项目,所以在教学中所有项目要尽量覆盖预定教学目标的各个知识点,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种类多样的项目群,构建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布局。

为了最大范围地让学生涉足各种各样的实际工程项目,所选项目必须具备实用性、完整性。每个项目的规模不宜过大,并且应该有明显的主题或突出的重点。

3.2 优化教学内容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内容体系跨度非常大,涉及了管理学、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运筹学、系统科学等相关课程的知识,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宽基础、厚口径要求的重要性。不过,有很多内容在前导课程中已经学过,比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所以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我们对这些部分作了一定程度的优化整合处理,突出了偏管理、重技术的特点,教学重点放在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等以系统开发过程为主线的有关知识点上。此外,把当前最为热门的制造业信息化ERP的管理思想和具体的核心运作手段融合到教学中。

实际上这些课程内容都是在学生进行项目选题之前花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来完成教学,教师主要帮学生理清整体知识结构的逻辑关系,将内容系统化,突出强调管理信息系统的全局观、整体观,此期间学生对某些知识点不理解或者认识模糊都没关系,可以告诉他们只需有个印象,等在项目完成过程中或完成后自然就会予以理解。在此阶段教学即将结束时,教师需对学生举例强调面向对象的思维方法对于高质量的管理活动和项目开发的极端重要性。其次,需要进一步突出强调各主要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联,比如,在确定采用了高效的管理模式之后,必须遵循严格的开发步骤,运用科学的开发方法,才能得到最佳的系统。

3.3 项目驱动法的实施

开学伊始,就要向同学们灌输项目管理思路,号召大家到社会企事业单位去寻找项目,尤其是可以带来资金收益的项目。为了配合学生出去寻找项目,有时候需调整课程内容,先讲系统设计规划和项目管理的知识,教学生学习如何谈判、如何展示自己、如何为客户作系统需求分析、如何起草合同、如何进行项目进度控制等知识。

如果成功地联系到项目,收到首付资金,压力自然就有了,动力也就产生了,学习动机明确,动力强劲,既学到了真实技能,又有经济收入,课程进展将变得非常顺利。对于那些不能联系到项目的学生,可以把他们分配到教师外接项目组。

适当时间之后让项目小组轮流上台讲解项目选题和实施计划,由教师和外聘专家进行评判,对于没有有实际应用意义的或不合格的项目选题及实施计划应该打回重新进行,直至评审合格。一旦项目选题确定后,就可以根据项目特点将大的项目分解为多个任务,分段实施,每个小组每周要汇报项目进展情况,遇到问题及时提出。

在随后的整个项目开发过程当中,包括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维护的各个环节都要开展主题讨论,总结经验,交流认识。并邀请软件公司相关技术人员作专题报告,不定时组织学生参观软件公司的相关活动。

在学期期末的课程考核我们采用项目答辩的方法。因为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不是能通过考试就可以验证教学效果的,而项目驱动法教学的显著特点,也在于实行能促进学生专业技能能力提高的项目答辩的课程考核方式,即课程完全按项目答辩方式评定成绩,其中项目质量(包括代码和文档)占成绩的70%,项目演示5%,项目答辩占20%,独创精神占5%。

4 项目驱动法在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在项目驱动法教学过程中,由于知识的具体意义和学生自身的不足逐渐被发现和明确,必然会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热情。其次,完全真实的商业项目也会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挑战欲。所以,较传统教学法而言,学生的学习动机比较强而持久,对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更能起到良好的积极作用。

但是,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们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因素:

(1)项目来源实时,项目必须是最新的。由于技术发展迅速,以往的项目往往代表落后的设计思想,过时的系统架构和开发技术,只有实时的项目才能保障所学技术的先进性。

(2)项目来源均衡,不同企事业单位都有其特定的领域和特定的技术倾向。如果只接触一两个行业的项目,势必造成知识体系不全面。所以项目应该来源于大量的方向和技术特点不同的行业。

(3)课程教师应该具有丰富的商业项目开发经验。只有教师拥有强大的项目整合能力,才能有策略地帮助学生度过项目开发过程中的难关,学习到成熟的项目开发经验。

(4)通畅的答疑渠道。为解决学生平时答疑辅导等问题,指导教师除了把教学资料(包括软件开发规范模板和范例等)制作成光盘下发给学生,还应在校园网上开设专门BBS,并公开电子邮箱、QQ、MSN、联系电话,使学生尽可能多种渠道能和指导教师取得联系,获得帮助。

5 结束语

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应用,使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在宏观教学设计上实现了以项目覆盖知识面、以项目体系构成教学布局的教学新思路。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问题引导、项目驱动、学生为主”的原则,使学生在学习课程知识时,有一个完整的、真实的、具体的、有形的项目作为知识的联想和应用载体,避免停留在抽象枯燥的理论层面。两年以来的教学实践证明,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应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而且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参考文献:

[1] 黎孟雄,马继军. 管理信息系统及经典案例[M].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5.

[2] 章剑林,江锦祥. 高职产学研结合的探索与实践[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1):37-40.

[3] 史训铭.关于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技术性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3, (10):24-25.

项目驱动法范文5

【关键词】项目驱动法 VB 一体化教学

“VB程序设计”是目前职业学校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学会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界面的程序设计方法,为今后深入学习其他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但目前国内多数职业院校VB课程存在诸多问题:教材设计不合理,理论性太强;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零碎容易遗忘;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等。据此,本文提出基于“项目驱动法”的VB课程一体化教学,以提高VB课程教学效果。

一、基于“项目驱动法”的VB课程一体化教学设计

VB课程的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以VB为工具进行系统开发的过程。一体化设计是指在项目驱动法的大前提下,采用项目驱动法打破课本原有界限,对整个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处理,分成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作为一个项目,每个项目再分成若干次课堂教学内容,将理论内容融合到组成项目的操作中,每次课堂教学教授一种工具或方法。这样以实际项目为载体,引导学生通过项目设计开发的实际训练,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技巧。教学中所有项目案例的总和要尽量覆盖预定教学目标的各个知识点,如此则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种类多样的项目群,构建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布局。当所有项目任务完成后,知识点也就全学完了。

一体化设计过程具体如下:

(一)项目内容选题:根据相关知识点,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有实用价值的项目。

(二)项目分析: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教室的优势,教师边讲解边操作,将要完成的项目任务形象、生动地演示出来。学生观察程序的运行情况,根据运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该项目任务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三)项目展示:将项目分解成几个任务,利用课件展示,布置任务。

(四)项目实施: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情境,抓住本课中心,浓缩教学内容。教师精讲完毕后,立即让学生上机实践,学生可以独立或小组协作操作项目任务。这期间,学生会遇到一些问题,对个别问题可作单独辅导;对共性问题,可由教师统一示范,集体解决。通过上机操作实践学生可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同时理论知识又指导操作实践,两者紧密结合、相辅相成。

(五)项目评价: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以完成项目任务的情况为依据,进行学生自评、组员互评、教师点评三级考核评价,形成学生的综合成绩。通过评定让学生明白其设计的优缺点,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使其认识到差距所在。这一阶段还可以进行作品欣赏或方法交流,让学生在思路上得到一些启发。

(六)项目总结:每次操作完成一个项目任务后都要归纳总结:在操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应该改正和注意的地方,这些主要由教师查漏补缺;梳理项目任务中用到的理论知识、重点和难点,形成知识体系,并将知识体系用幻灯片等形式显示在屏幕上。

二、“项目驱动法”在VB课程中的实际应用

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VB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编程的基本思想、基本算法与解题思路。在此基础上重点掌握以数据库为数据源的简单信息管理程序的编写,并形成良好的编程习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人在教学中突出“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职业教育思想,以及根据课堂教学12字标准――“能力目标、任务训练、学生主体”来设计教学环节;使用“项目教学法”,设计相关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教材为基础、以学生能力实践为主线,开展模块化项目教学法;将着眼点放在动手操作上,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打破教材原有界限,将零碎的知识点应用于一个实践项目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设计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项目,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了解VB的实用价值,提高学生对本软件的学习兴趣。

以下是本人在VB课程教学中设计的几个贴近生活的比较实用的项目(见下表),利用相关知识点解决项目中的分解任务,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

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应用,突破以知识点的层次递进为体系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问题引导、项目驱动、实训为主、讲练结合、(理论)够用为度”的原则,使学生在学习每个新知识点时,都有一个完整的、实际的项目作为知识的联想和应用载体。

三、基于“项目驱动法”的VB课程一体化教学效果分析

1.教学效果显著

采用基于“项目驱动法”的VB课程一体化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做中学”“边做边学”,通过学习学生能较好地完成项目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获得成就感,调动了其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教学内容以项目任务为中心被组织时,这就始终在提醒学生,这些内容是与项目任务紧密相关的。这样,学生就会意识到,掌握理论知识仅仅是手段,最终的目的是有效地完成项目任务,这就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3.提高了教师科研能力

项目驱动法范文6

Abstrac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JSP programming education. In order to increas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improve their problem-solving skills, we propose a new project driven teaching strategy. The proposed strategy involves three aspects: the course design, course implementation and the learning result evaluation. The proposed strategy is instrumental in the creation of a novel and effective teaching model as well as the improvement for the learning efficiency.

关键词: 项目驱动;JSP;教学方法

Key words: Project-Driven;JSP;teaching method

中图分类号:TP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1-0216-02

1 研究背景

大连科技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涵盖了“科学”与“工程”两个方面,《JSP程序设计》是软件工程专业一门实践性强、创造性强的核心主干课程,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往往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性,难以形成“工程”观念,实际操作能力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进行改革。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来源于建构主义理论[1]基础上,它以模拟真实项目开发环境为核心,使学生成为互动式教学的主体,有利于学生发挥潜能,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尝试。本文采用项目驱动法对《JSP课程设计》教学进行了改革,使教师从填鸭式教学中解放出来,转变为指导学生寻找项目“结果”的导师,下面将详细阐述这门课程教学设计与

实施。

2 “项目驱动”教学法课程设计

2.1 教学内容设计 项目驱动教学法就是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设计、履行和管理的全过程,项目的选取是该方法成功关键,可以选取企业真实项目为材料调动学生积极性。本课程以“校园BBS”的建设贯穿教学全过程。选取的子项目也以教学的内容为依据,在项目中贯穿知识点,项目子模块的难度由浅入深的递进方式设计。具体内容见表1所示。表1中阶段一为单项目学习,将总项目细分为6子项目,阶段二为综合项目学习。

2.2 教学组织形式设计 选择融合了黑板、投影仪、电脑、广播教学软件为一体的多功能实验室作为上课场所,改革了传统在多媒体教室进行理论课教学,只在机房进行实践的组织形式,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达到“协作学习”,统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出发,打破学生的班级界限,采用自愿结组的原则,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爱好及能力自由组合,明确小组负责人负责分工和协调。在项目开发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研究讨论、分工协作,共同完成项目工作。

2.3 评价方式设计 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将考核作为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项措施来抓,本课程摒弃传统命题考试只考察学生记忆能力,项目驱动教学采用答辩的考核方法,当每个子项目结束后,组织学生答辩,模拟企业项目验收流程,让教师、学生自己和其余小组组长共同参与验收,最后,以期末成绩=答辩成绩×50%+教师评定×20%+学生自评×15%+小组互评×15%的方式确定每个学生的期末成绩。这样的考核方式使学生能够认真对待每一个学习环节,而不只在期末时才感到压力,临时突击。

3 课程实施

下面以表1中单项目“用户注册”为例子说明如何开展项目驱动法的教学过程:

3.1 教师提出任务 在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后,教师帮助学生建立一个项目原型,比如介绍论坛用户注册项目是要成为校园BBS系统用户的第一个步骤,用户需要提供名称、密码、性别、年龄、级别等一系列属性,有部分属性是可以缺省的;用户名是登录时用来验证用户身份信息的,应该具有唯一性,所以要对输入的此项数据进行审核,只有审核成功无重复才能在数据库用户表中添加一条记录,然后向用户提示注册成功并跳转到论坛主页、否则提示重新输入数据等项目背景,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在注册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明确该项目涉及的知识点,最后要求学生提交一份简单的项目需求说明书。

3.2 分组和指导 学生进行自由分组,每组人数应该控制在3-4人,既能避免滥竽充数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互补。教师进行具体任务分工。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寻找在教学大纲要求范围以内的、学生较熟悉、感兴趣的论坛专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有的小组组员是动漫迷,那么该小组的论坛专题可以是“动漫地带BBS”,每一个小组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的论坛专题,而后分小组进行自主探究,查找相关资料,学习并完成这个项目所涉及的各个知识点。教师一定要明确在指导过程中,应该由传统的主导变为协作,尽可能让学生独立思考,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使教师不是把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而是以学生的组织者、咨询者和引导者出现。学生有问题要求解答时才出手,如出错的几种可能原因,实现的几个方法等等,让学生自己选择,得出答案。

3.3 项目评价 每一个子项目完成后,各小组演示并解说自己的项目,并接受由教师和其余各小组组长组成的评审小组的提问。让学生相互共享实践经验,相互提高。教师需要点评每位学生的学习态度、表现和成果。在点评中,一定要肯定每一位学生的成绩,可以使用给学生发放虚拟工资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将教学延伸到第二课堂。

4 课程效果分析总结

本课程采用上述教学模式已在大连科技学院信息科学系软件工程专业09、10级实施近两年,对这两个年级做了一个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90%的学生觉得教学改革有助于JSP课程的学习,有86%的学生认为通过教学改革提高了学习兴趣,100%的学生支持基于项目驱动的教学改革。本专业连续两年学生就业率100%,说明该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已经得到企业充分认可。

5 总结

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使得课堂不再枯燥,学生学习不再被动,知识技能不再灌输,它使学生的学习变得生动、变得容易理解、变得与实践紧密相连。项目驱动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合作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行之有效。

参考文献:

[1]张勇昌.基于“项目驱动”的计算机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