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重阳节的古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重阳节的古诗范文1
重阳节主题活动策划方案
活动名称
“浓浓祖孙情,开心过重阳”
活动目标
1、简单地了解重阳节的来历风俗以及古今重阳的不同含义。
2、通过活动,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爷爷奶奶,知道他们是如何关心孩子的。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爷爷、奶奶的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
1、图片:茱萸,重阳糕。
2、诗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录音及图片。
3、录象:人们在敬老院为老人做事的片段。
4、与部分幼儿的爷爷奶奶联系准备好有关的资料,请所有幼儿的爷爷奶奶来参加本次的活动。
活动过程
1、欣赏诗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引出主题。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古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放录音并出示图片)
师:古诗中的佳节指的是什么节?(这里指重阳节)小朋友知道什么时候是重阳节吗?(农历的九月初九)
2、了解重阳节的来历:
(1) 请一幼儿的爷爷介绍一下重阳节的来历。
(2) 听爷爷讲个重阳节的传说故事。
3、了解重阳节的风俗:
(1) 以前人们的庆祝方式。(吃重阳糕,登高望远,插茱萸辟邪。)
(2) 现在人们的庆祝方式。(看录象,说说他们在干什么?介绍现在人们把重阳节这天定为老人节,进行尊老活动。)
(3) 认识茱萸及重阳糕。
拿出茱萸图片,让幼儿观察这是一种绿色的草本植物,叶子狭长,茎直直的。古代人们在重阳节这天用来辟邪。
拿出重阳糕图片,请幼儿观察他的外形,一层又一层,上面还有红绿丝和一些核桃仁、花生仁等点缀。
关于重阳节的古诗范文2
九月九为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俗称。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中国传统节日。那么你知道怎么写好重阳节作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1年九九重阳节优秀作文,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2021年九九重阳节优秀作文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是我们熟悉的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讲的是独在他乡的人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九月九,两九相重,即为重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这天,人们都要登高“避灾”、吃重阳糕、插茱萸……
今年的重阳节我做了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给奶奶洗脚!得知重阳节的当天下午奶奶要从老家赶回南通,我便偷偷地做好洗脚前的准备工作:首先,我拿好了洗脚盆;接着先倒入冷水,再加热水,我试了试水温,刚刚好;最后,拿好了毛巾、放好小板凳。
正当我把准备工作做好时,传来了“叮当!叮当”的门铃声,“奶奶回来啦!”我飞奔过去打开门,接过奶奶的行李。奶一脸诧异地问我:"你今天怎么啦孙子?”我装作若无其事地说:“没什么奶奶,今天是重阳节,我想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给您洗个脚。”说着便把奶奶拉到小板凳上坐下,把我准备好的洗脚水端到她跟前,帮她脱下了袜子,把奶奶的脚放进水里。然后,我蹲下来,用手轻轻地搓着奶奶的脚,发现她的脚后跟有好多的老茧,摸上去有些粗糙,我想这肯定是因为奶奶每天忙着做很多家务才会变成这样的。我轻轻地搓着奶奶的脚背、脚趾、脚掌,最后用毛巾擦干,再去拿了一些润肤露涂到了后跟上。这时候我看到奶奶笑了,眼睛眯成了一条缝:“我家的孙子真的长大了,知道疼奶奶了!”我也开心地笑了:“奶奶,只要您开心,以后我每天都给您洗脚!”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其实我们不仅要在重阳节这天去为老人家做些事,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也要给予他们关怀陪伴,帮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不会这么快老去。让我们一起发扬“尊老、爱老、助老”的'精神吧!
2021年九九重阳节优秀作文2每当秋高气爽、飘香的时节,我们就迎来了一个特殊的节日——重阳节。重阳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就是重阳节。重阳节有登高赏秋,尊老敬老的传统,故而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今年的重阳节,爸爸妈妈为了让我有所感悟,带着奶奶和我,一起来到了西山公园赏菊。一进公园大门,一朵巨大的造型映入眼帘,造型下面围绕的是形态各异的一盆盆,在秋霜中热烈绽放。
再向前走,只见各种颜色的,层层叠叠,一簇簇堆在一起,却又按照颜色分开排列,一排排,整整齐齐。看!它们一个个扬着脑袋,挺着胸脯,坐得端端正正迎接着来观赏的朋友们,丝毫不敢有一点儿怠慢。
我们不禁驻足细赏。瞧,那一盆金黄色的昴首挺胸,花瓣紧紧簇拥在一起,花蕊黄得鲜亮,花瓣金灿灿的耀眼,开得那么高贵;看,那一盆玫红色的娇艳欲滴,分明是位亭亭玉立的姑娘,好象把她的美姿尽数展现在我们眼前;哇,再看那一朵晶莹欲滴的翠绿,我还是头一次见呢,花瓣浓绿,你会不会联想到碧波仙子?奶奶也被这一簇簇深深的吸引了,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顺势再望向远处,鲜绿色的茎干,翠绿色的叶子,搭配着各种颜色的,公园似乎铺成了一片的海洋,让人赏心悦目。我们看的目不暇接,奶奶看的入了神,似乎想起了过去的事情,我似乎看到了奶奶眼里的老邻居们正在说笑聊天的温馨场面。
也许奶奶并不知道什么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看着奶奶满脸的沧桑,还在陷入深深的回忆,我似乎长大了,明白了:孝敬老人竟是这么简单的事,只要你有心,总会找到带给他们快乐的机会!
2021年九九重阳节优秀作文3重阳节在当代青年心目中的淡化,反映了传统文化对年轻一代影响的日渐式微,写重阳节的文章作文。年轻人可以用学习压力大、工作竞争激烈等客观因素来解释自己的这种忘却,但无法回避的另一个事实是,在传统节日被淡忘的同时,西方节日却在不少年轻人中风光无限。如今许多年轻人热衷于西方的情人节,却对中国传统“七夕”节不屑一顾,就是一例。
事实上大多数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积淀形式,是传统伦理观、价值观的特定反映形态。然而我们不少年轻人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在重阳节登高、赏菊,更无法体会其中所孕育的尊老敬老的伦理内涵。在此次调查中,90%的年轻人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但从未想到在重阳节为父母送去一份祝福。这种对重阳节“有名无实”的认识,反映了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在不少年轻人观念中的某种弱化。
当然这种弱化需要辩证地看待。对于传统文化中糟粕的东西,这种弱化无疑有益。但是对于那些类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之类优秀的东西,这种弱化就不应该了。因为,恰恰是孕育于后者之中的伦理规范与价值观念,成为构筑现代人格的重要力量之一。
在重阳节被一些年轻人逐渐淡忘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传统文化教育的脆弱,好在这种淡漠已经引起社会的注意。目前北京已有25所中小学把诵读四书五经的部分内容列入课程表。在全国估计已有100万孩子开始把诵读古诗文作为日常学习的必修课。
我想重要的不是孩子们背了多少古诗,而是让他们多了解一下自己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并在这种优良文化的哺育中真正成为“知书达理、尚礼重义”的栋梁之才。
2021年九九重阳节优秀作文4重阳节,又是老人节。尊老、敬老、爱老是我们中华人民的传统美德,“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我决定再次走进沙河怡老院,陪爷爷奶奶过一个有意义的重阳节。
走进熟悉的大门,院内显得很冷清。长椅上三三两两坐着几个爷爷奶奶,没精打采晒着秋日的暖阳,偶尔睁开双眼漠然地看看匆匆经过的路人。我们顺梯而上,活动室空无一人。我将牛奶、香蕉、葡萄打开,这些都是我去超市精挑细选适合老人的食品。挨个房间,亲切的喊着,卧床的王爷爷,耳背的熊奶奶……双手递上礼物,嘴里介绍着自己,并祝爷爷奶奶健康长寿,爷爷奶奶欣喜地接过礼物,笑着连声夸奖我。张奶奶招呼我在她门前的椅子坐下,用她那干枯的手拉着我的手,满脸慈祥地看着我,问我的姓名、年龄、学校……我也问奶奶的身体怎样?吃得怎样?儿女经常来探望吗?你一句我一句的聊着。离开时,张奶奶告诉我,以后不要带礼物,来看看,来聊聊天,她们就心满意足了,并鼓励我好好学习,考上好大学,做个有用的人……
这时,院子里的爷爷奶奶陆陆续续的回来了,我主动给大家表演了我准备的节目,快板《两头忙》、《骗坐》,现场的气氛顿时热闹起来。诙谐的语言,夸张的动作,惹得爷爷奶奶哈哈大笑,他们鼓着掌,意犹未尽,像个孩子似的喊着:“再来一个,再来一个”。
相聚是短暂的,很远还能看到爷爷奶奶依依不舍的挥着手,满眼的期待……“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要把握现在,抽出时间孝敬长辈,他们最需要的是最简单的陪伴!
2021年九九重阳节优秀作文5小坐窗前,早又是重阳佳节。闭上双眸,万千思绪被这浓郁的酒香带出窗外。
借酒消愁?熟不知酒中醉饮愁更愁。来到月夜下的床前,李白正提着一壶浓烈壮酒,细赏这一轮明月,悬挂高空,深沉之中又不失高贵和淡雅。那么渴望,而又不可及。正当这月圆之时,他却独自一人在这儿赏月。烈酒沁鼻,一饮而尽。挥泪提笔:“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借酒助兴?熟不知此情此景叹山河。移步庐山瀑布前,水气蒸腾而上,丽日照耀,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如银川般飞驰而下,激起硕大灿烂的花束,势不可挡。厚积薄发的趋势和意犹未尽意味久久不能挥去。抿一口青梅春酒,有感而发,颂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绝句。
借酒发愤?熟不知无奈之中始不屈。饮一杯清醇美酒,壮叹“冰塞川”和“雪满山”这人生道路的艰难。以“垂钓”自比姜尚,“梦日”自比伊尹,望能重新得到任用。反复、设问,节奏短促,感情强烈,传达出他那自相矛盾的心理,体现出他内心的苦闷与迷惘。
一阵吆喝声将我的沉思打断,“丫头,吃饭咯!”是那熟悉的声音。香酒扑鼻而来,待众人入座,我却目不转睛地盯着那晶莹剔透的酒杯。缓缓从酒缸中倒入杯中,清澈见底。回想与李白进行的一番思绪交流,不禁由衷感叹:生活就像一块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这次次的借酒抒情,可真是绝妙!一时兴起,便以茶代酒,体会着种种处境的奇妙。
关于重阳节的古诗范文3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重阳节,是个值得庆贺的节日,而在**年,我国又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在这一天,我们要做到尊老、爱老、敬老、助老。共同阅读重阳节国旗下演讲5分钟,请您阅读!
重阳节国旗下演讲1尊敬的各位前辈:
您们好!
国庆节的喜悦还在继续,安静的心情释放着心的微笑。转眼又到九月初九重阳节。自古以来,九月九就是思念的节日,古诗有云: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就是古代人在重阳节思念之情,在古代重阳是团圆的日子,因为不能团圆,在外的诗人心中思念家中的兄弟亲人,写下了传世的诗歌。思念之心,字字显露真情。现在我们国家给重阳节赋于新的寓义,这一天定为老年节,我国同世界上的好多国家一样,慢慢步入老年社会,关爱老年人,关心长辈,已成为整个社会的责任。让每个人献出一点受,这世界就会变得更美丽。有一天你我也会老,看看老年的亲人,一晃几十年下去,那也许就是每个人的写照。
老年人也曾经年轻过,有过美丽的青春,有过追求,有着对社会的贡献,当你面对一对白发苍苍的老人,翻阅年轻时的照片,你心中可有感动!美丽的容颜在时光的海中被描绘成苍白和皱纹,每一纹,也有深深地爱呀,当你看到晨中相扶的老人在风景中轻轻走过,笑容绽放在慈祥的脸,心中那份感动不能自己;还有那一对年约六旬的老人身着大红的运动服在那奔跑的身影,让人羡慕;当然也有流浪在街头的老人,一脸人生的苦涩,和那渴望相助的眼,让人受不了,受不了。
人生最美夕阳红,世间最美老年花,没有人会永远年轻,老年人拥有的是智慧和经验,别说老年人爱啰嗦,每一句话里有真情,每一个字也是渴望,多陪老人说说话,会有好处,明理和涵养在时光之海已浸入到内里,没有浮华,没有虚假,只有渴望,想与子孙辈多点相处的时间,多一些相聚的时刻,可以知道孩子们的生活,为孩子的幸福开心,为每一个亲人祈福。只要孩子们过的好,老人心中就无所牵挂了。这是老人,让人尊敬的老人。而年轻人一般不能发现这一点,生活的压力好大,工作的压力和竞争,让人累和疲惫,可以认为有理由不回家,不想念老人,这是一种不正确的思想,当你已经长大的时候,父母可能在一天天衰老,思念和担忧的心时常动在心头,一句话,一句问候,不能回家,打个电话也好那是给你整个世界的人呀!不可以不记得。只要有时间,就要陪陪老人,给干点活也好,陪妈妈吃饭,陪爸爸看电视,看父母的的笑颜,心中也是欣慰!
讲个亲身的经历给你们听,我从小在外婆家住的时间比较长,经常在街上玩沙,来人的时候,藏入外婆的怀抱里,所以我常去看望,常握住外婆干瘦的手,用我的手包她的手,用她的手包我的手,外婆在我妈那说,自己看大的孩子就是亲,就是亲。而有点严肃的外公最喜欢抱我的女儿。我的外婆在今年离去了,我没有握她手的机会,想到这,泪在我眼中转来转去,我想到要多去看我的外公,让他多笑一笑,安慰他的心,我的母亲和姨妈会陪着他,我也会尽我的孝心。所以,年轻的朋友们,记住爱你们的长辈,多陪陪他们,可以到任何时候不后悔,可以心中无憾,可以让老人的笑容绽放。梦中的我常常会想起好多的人,有离世的亲人,有大街上孤独的老人,经常在梦中醒来,有时有汩,有时感觉我的亲人轻抚的温热和慈爱的笑颜。
有一天你也会老,想想那会是什么样子,人生是一面镜子,对照人生,尊重老人,爱护老人是传统的美德。是社会的责任。让老人笑在重阳,笑在每一天。把最美丽的祝福送给全天下的老人!快乐,幸福,笑口常开。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重阳节国旗下演讲2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再过几天,就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我不由得想起了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的节日重阳节,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九九重阳,与“久久”同音,含有长久长寿之意,同时秋季也是收获的黄金季节,所以人们对这个节日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的诗词佳作。
今天的重阳节,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年,我国把每年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人节。在这个属于老年人的节日即将来临之际,我们祝愿所有的爷爷奶奶生活愉快、健康长寿!
尊老爱幼,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还有在重阳节祭祖的习俗。老一辈为了我们国家的强盛,为了下一代能过上富裕安康的生活,他们艰苦创业、辛勤劳动了几十年,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精心哺育和照料我们,使我们茁壮成长。如今他们老了,理应受到全社会的尊敬和照顾。所以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
尊老敬老绝不是重阳节一天的事,应该是在日常生活中,帮助老人解决生活的困难,多给老人一些心理慰藉。因此,我提议,每一位共青团员和青少年学生都要用实际行动向老人们献上我们的一份心意,为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邻居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帮他们洗衣、洗碗、扫地、叠被,多为他们着想,少让他们做那些本来应该是我们自己做的事,把好吃让给他们,把有趣的事告诉他们,对邻居长辈有礼貌,外出礼让老人。
愿所有老人都过上和我们一样幸福的生活!
谢谢!
重阳节国旗下演讲3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三(3)中队的陈曼希。今天我的讲话题目是“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尊老爱幼新风”。
同学们,你们都应该知道重阳节吧!——对,在我们的语文课本里,曾经学过好几篇关于重阳节的诗篇呢!比如说: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在课本里我们知道了,重阳节是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在我国古代思想中,“六”为阴数,“九”为阳数,九月九日正好是两个阳数相重,所以人们把它叫做“重阳”,也叫做“重九”。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汉初皇宫中,每年的九月初九,都要佩带茱萸、食蓬饵、饮酒,以求长寿。到了东汉时,民间又有了重阳登高的风俗,因此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关于重阳节的故事很多。据说重阳节从汉朝初就有了。那时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馋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皇宫,贾姓宫女又将此习俗传入到民间。到了东汉,民间在该日又有登高的习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以后到了唐朝,文人墨客们写了很多登高诗,其中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而杜甫的七律《登高》,则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当然,古人的登高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同时还有吃“重阳糕“(一种九层糕)、赏菊饮酒的习俗。清代以后,赏菊之俗尤为昌盛,时间也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已经很普遍。“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想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因为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这些习俗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的中就有记载。
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重阳节这个传统的节日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年,我国把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从而将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同学们,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含有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讲的就是这层意思:尊敬、爱护自己家的老人和小孩,同时也要象对待自家人那样去尊敬、爱护别的老人和小孩。最近,从新闻媒体讨论的话题中也可看出一二。如“该不该给老人让座?”“怎样做一个可爱的上海人?”这些活动的核心就是要努力建设和塑造一个具有高度文明、能与国际接轨的国际大都市的形象,而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就是其中的一项内容。作为生活在这座大城市的我们,更有义务为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而作出努力。客观地说,经过改革开放和精神文明建设,良好的社会风气已经逐渐形成,一些不良的行为受到大家的谴责。反省我们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学生在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又做得怎样?我不想对你们的过去予以评价。但是,在重阳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全体同学是否想到,该如何为我们家的老人或者社会上的老人做点什么呢?希望大家考虑一下。当然,学校政教处也有安排,要求各班的班主任在节后作个统计,看看我们的立达学生在老人节里为社会、老年人都做了些什么。
我今天的国旗下的讲话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重阳节国旗下演讲4在重阳佳节到来之际,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全县广大老年朋友致以节日的祝贺!向全县老龄工作者以及关心支持老龄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亲切的问候!
老年人是社会的宝贵财富,
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社会进步贡献了青春和力量,值得全社会尊重和敬佩。回首武陟发展历程,每次成功跨越都蕴含着你们的劳动和智慧,每个辉煌成果都凝聚着你们的汗水和心血,正是有了你们的积极参与和无私奉献,武陟才有了今天大发展的新局面。
尊重老年人、关爱老年人、照顾老年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县的老年人事业稳步发展,全社会敬老爱老助老的氛围日益浓厚,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和生活水平持续提高,老年人文体活动五彩纷呈,各得其乐,到处呈现出一派祥和的气象。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全社会要大力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支持老龄工作,关爱老年朋友,让全县老年人更加幸福安康。希望广大老年朋友在颐养天年的同时,继续发光发热,继续为武陟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衷心祝愿全县老年朋友们节日愉快,健康长寿!
重阳节国旗下演讲5各位领导、同志们、老年节长辈们,
大家好:
今天是九九重阳节,“老年节”是老年人幸福的节日,是老年人盼望已久的一件大事,在这里我代表村党支部、村委会向全村的老年人表示诚挚的问候,祝你们节日快乐!身体健康!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度过每一天!同时向支持我村老龄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地感谢!
尊老敬老是中华(重阳节)民族的传统美德,养老助老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我们村支两委从全局出发,以更广阔的视野谋划老龄事业,以更有力的措施推进养老敬老工作,把关爱老年人的幸福列入日常工作议程,大力发展老龄事业,老年法律法规得到认真执行,老年优待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敬老养老助老蔚然成风,力争我村老龄工作走在全市全镇先进行列。
关于重阳节的古诗范文4
本身具有一定的强身健体作用,在中国传统岁时节日里,人们进一步发挥了酒的这种自然功能,通过制作和饮用各种时令酒,以更好的状态度过岁时节日,达到自然的顺天应时,强身健体的目的。时令酒在一定程度上是“药酒”,其中一些品种传承至今,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1.1春节的椒柏酒、屠苏酒春节旧称元旦,时间为农历正月初一。后,以公历元月一日为元旦,以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习惯上正月初一至初五均叫春节。春节是人们送旧迎新,祈盼来年好运的节日。节日期间人们有互相拜年、放爆竹、吃年糕、吃饺子、饮椒柏酒和屠苏酒的传统习俗。《荆楚岁时记》言元旦时:“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下五辛盘。”其中,椒柏酒和屠苏酒就是人们针对春节期间的时气而特制的“药酒”,人们认为饮用椒柏酒和屠苏酒,可以达到顺天应时、强身健体的目的。椒柏酒,有祛病的功用。汉代时就有元旦饮椒柏酒的习俗。据崔寔《四民月令》所记载,“椒”即“玉衡”星精,气味芬香,服之令人身轻耐老;“柏”是柏树叶,古人视为仙药,吃了以后能免除百病。椒、柏可分别浸制酒,也可一起放入酒中饮用。古人相信元旦饮用椒花柏叶浸泡的酒,能使人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祛病长寿。古诗中留下了关于元旦饮椒柏酒的记录,如南朝庾信《正旦蒙赵王赉酒》:“正旦辟恶酒。新年长命杯。柏叶随铭至,椒花逐颂来。”屠苏酒,也有祛病的功用。屠苏本是草庵的名称。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引唐代韩鄂《岁华纪丽》:“俗说屠苏者,草庵之名也。昔有人居草庵之中,每岁除夕,遗里闾药一贴,令囊浸井中。至元日,取水置于酒樽,合家饮之,不病瘟疫。今人得其方而不识名,但曰屠苏而已”。孙真人《屠苏饮论》云:“屠者言其屠绝鬼炁,苏者言其苏省人魂。其方用药八品,合而为剂,故亦名八神散。大黄、蜀椒、桔梗、桂心、防风各半两,白术、虎杖各一分,乌头半分,咬咀以绛囊贮之。除日薄暮,悬井中,令至泥,正旦出之,和囊浸酒中。”可见,屠苏酒是一种用多味药材浸泡的酒,这些药材的功效主要是清热、散风、健脾、除湿,古人认为这种酒对身体有益,元旦时合家饮之可不病不疫。椒柏酒和屠苏酒的饮用还有一定的规则,即让全家年龄最小的晚辈先饮、长辈后饮。元旦饮椒柏酒和屠苏酒的习俗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和身体健康的向往,历代一直沿袭,椒柏酒和屠苏酒也成为各阶层人士在元旦时共饮的时令酒。
1.2端午节的菖蒲酒、雄黄酒端午节的时间是农历五月初五。古人十分重视逢双的单数的日子,如农历的三月初三、五月初五、七月初七、九月初九,认为这些日子的时气不佳,必须小心度过。五月初五,在传统观念中是一个恶日,人们采用多种趋吉避害的手段来达到安全度过此日的目的,端午节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健身强体、抗病消灾节。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赛龙舟,食粽子、咸蛋,放艾草,挂香袋,饮雄黄酒、菖蒲酒等。其中,菖蒲酒、雄黄酒是一种时令药酒,古人认为两者能够趋吉避害、强身健体。菖蒲酒可以避恶去毒。菖蒲在《本草纲目》中被列为本草上品,菖蒲根“辛、温、无毒……久服轻身,不忘不迷惑,延年。益心智,高志不老”。菖蒲酒最初是以菖蒲为药材,以黄酒为原酒浸泡而成。以菖蒲浸酒能治病,《本草纲目》云:“菖蒲酒,治三十六风,一十二痹。通血脉,治骨痿,久服耳目聪明。石菖蒲煎汁,或酿或浸,并如上法。”唐五代以后,人们就开始盛兴端午节喝菖蒲酒。唐人殷尧藩《端午日》说:“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可知,菖蒲酒是新兴饮品,人们认为它比艾草、灵符更重要。《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云:“端五以菖蒲,或缕或屑泛酒。”又坡词注云:“近世五月五日,以菖蒲渍酒而饮。”雄黄酒具有同样的功能。它有两种制作方法。其一是单用雄黄浸酒,可涂,单饮需慎重。《本草纲目》认为雄黄“苦、平、寒,有毒。主治寒热,鼠瘘恶疮,疽痔死肌,杀精物恶鬼邪气百虫毒,胜五兵。炼食之,轻身神仙。”清《燕京岁时记》云:“每至端阳,自初一日起,取雄黄合酒晒之,用涂小儿额及鼻耳间,以避毒物。”雄黄酒的避恶去毒功能强大,单饮需慎重,在著名的传奇故事中,白娘子在喝了雄黄酒后显出了原形。其二是合用菖蒲和雄黄浸酒,可饮可涂。《清嘉录》云:“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以饮,谓之雄黄酒。又以余酒染小儿额及手足心,随洒墙壁间,以祛毒虫。”又记,吴曼云《江乡节物词》小序云:“杭俗,五日剉蒲根入火酒,和雄黄饮之,或以涂小儿额上。”诗云:“细切蒲菹劝举觞,不须九节证灵菖。娇儿怯试烧春味,一抹妆成半额黄。”
1.3重阳节的酒、茱萸酒等重阳节的时间是农历九月九日,今又以此节为敬老节。重阳节的传统习俗有登高、赏菊、插茱萸、放风筝、吃重阳糕、饮酒和茱萸酒等。其中,酒和茱萸酒是时令药酒,古人认为,在重阳节时饮用可以延寿避邪。因在九月开放,成为重阳节的重要标志。古人认为,可辅体延年,有助彭祖之术,因此被人们称为“延寿客”,人们喜爱,在重阳节有簪菊、赏菊、作菊枕、品饮酒等习俗。酒有两种制作方法。其一为酿造法。《岁时广记》引《西京杂记》说:“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饮菊酒,令长寿。盛开时,采茎叶,杂黍米酿酒,密封置室中,至来年九月九日方熟。且治头风,谓之菊酒。”其二为泛酒法。即在酒中加而成。《梦粱录》记载:“今世人以、茱萸,浮于酒饮之,盖茱萸名‘辟邪翁’,为‘延寿客’,故假此两物服之,以消阳九之厄。”作为中药,味甘苦,性微寒,有散风清热、平胆明目、防病辟疫的作用,主治外感风寒、头痛、目赤等症,用泛酒确有一定的养生功效。茱萸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食茱萸,另一种是山茱萸。古人认为,茱萸不但具有治寒驱毒的药效,而且有增年益寿、避邪去灾的作用,人们称茱萸为“避邪翁”。在重阳节时,人们有插茱萸、佩茱萸、看茱萸、嗅茱萸、饮茱萸酒等习俗。《岁时广记》引《提要录》:“北人九月九日以茱萸研酒,洒门户间辟恶,亦有入盐少许而饮之者。”又云:“男摘二九粒,女一九粒,以酒咽者,大能辟恶。”宋人饮重阳酒更盛,人们常以、茱萸浮于酒饮之。重阳节饮酒、茱萸酒的习俗一直延续至明清。除了两者,一些地区的人们在重阳节时还要浸制枸杞酒。《岁时广记》引《四时纂要》云:“重九日,收枸杞浸酒饮,不老不白,去一切风。”可见,重阳节时正值枸杞成熟,用它来浸酒饮用具有养生功效。《本草纲目》认为:“枸杞酒补虚弱,益精气,去冷风,壮阳道,止目泪,健腰脚。”此外,中国传统岁时食俗中还有立夏制作“驻颜酒”、夏至颁“冰酒”、七夕制作“明星酒”等风俗。这些酒的制作均遵循了中国古人非常重视的顺天应时、顺应自然的观念,饮用这些酒在不同程度上均有强身健体的作用。
2社会功能———祭祀迎神,怡情和谐
古代社会的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人们休闲娱乐的方式也相对有限,酒作为一种怡情之物,在人们的日常和社交生活中占据了突出的地位,尤其是在传统岁时节日中,各阶层的人士大都要饮酒聚宴。酒在传统岁时节日中发挥了重要的社会功能,不仅体现了“酒以成礼”,在祭祀迎神等场合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而且“无酒不成席”,作为传统岁时节日里人与人之间进行社会交往的“剂”,具有怡悦心情、抒怀、通气合好、和谐欢愉的作用。
2.1春节的春酒、年节酒如前所述,春节旧称元旦,是人们送旧迎新、祈盼来年好运的节日。人们通过饮用椒柏酒和屠苏酒,来达到顺天应时、强身健体的目的。除了这两种时令药酒之外,人们在春节期间还有喝春酒、年节酒的习俗,这种习俗具有怡情和谐的功能。元旦天亮之后,邻族戚友以及官宦之间要交相拜贺。亲朋拜年,要留下喝春酒。在古代,冬酿春熟之酒,被称为春酒。《梦粱录》正月:“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官放公私僦屋钱三日,士夫皆交相贺,细民男女亦皆鲜衣,往来拜节。街坊以食物、动使、冠梳、领抹、缎匹、花朵、玩具等物沿门歌叫关扑。不论贫富,游玩琳宫梵宇,竟日不绝。家家饮宴,笑语喧哗。”由此可见春节饮酒的范围之广,场景之热闹。相信如果没有酒的参与,春节期间人们相聚的欢愉程度就会降低。元旦期间,人们还盛行互相请客吃饭,称为年节酒。《清嘉录》云:“元旦后,戚若友递相邀饮,至十五日而止,俗称年节酒。”可见,年节酒的时间持续较长,这其实就是人们在春节,即古代中国社会最重要的休整期中,密切联络增进了人与人之间感情,尤其是增进亲朋间关系的一种有效方式。根据文献资料记载,其实在古代社会,人们不仅在元旦期间饮宴,有钱有闲阶级甚至把这个时间范围延伸至整个正月,如《岁时广记》引《玉烛宝典》记载:“元日至月晦,并为酺聚饮食。士女泛舟,或临水宴乐。酺聚者,大饮之名也。一云,出钱为醵,出食为酺。”这种恣意享受生活的状态,当然不存在于普通社会阶层,但从中可见春节期间人们饮宴的欢愉和魅力。
2.2社日的社酒社日为中国古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古人祭社,每年春、秋各一次。汉以后,社日的具体日期不断变化,一直到唐代才最后固定下来,即以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为春、秋的社日。春、秋社大约在春分或秋分后五天之内。就春社而言,基本是在二月举行。社日的重要习俗就是饮用社酒,它不仅具有祭祀迎神的功能,更具有怡情和谐的功能。《荆楚岁时记》里有社祭的具体情形:“社日,四邻并结综会社,牲醪,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飨其胙。”祭社神的目的,最早不过是祈丰和庆丰,后来则发展到祭祀后人们在原地聚饮联欢,同时也作为春种前后、秋收前后的休整。社日在唐代盛行,唐诗中有关描写很多。如王驾《社日》:“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宋代的朱熹描叙社日活动则言:“农亩怀岁功,壶浆祝神釐。”人们在丰收后,纷纷提携壶浆,祭祀土地神。社日之所以如此具有吸引力,其实不只是为了“祝神”求佑,而是为了欢乐、友聚和畅饮。《东京梦华录》云:“八月秋社,各以社糕、社酒相赍送贵戚。”在古代的中国,广大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们不仅在社日请客饮酒,而且还给朋友和亲邻送酒,人们通过社日的欢饮,融洽各种社会关系。热烈的社日聚饮活动,一直延续到清朝。《清嘉录》的记载更为详细:“(二月)二日,为土地神诞,俗称土地公公,大小官廨,皆有其祠。官府谒祭,吏胥奉香火者,各牲乐以酬。村农亦家户壶浆,以祝神厘。俗称田公田婆。”社日的欢愉,是劳动者们对自己辛勤劳动的奖赏,也是点亮未来幸福生活的希望。
2.3上巳的“曲水流觞”上巳,又称元巳,作为节日特指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此日古代有“祓禊”等风俗,三国魏以后,“上巳”固定在每年的三月初三。古人认为,三月初三时气不好,因此要在水边沐浴清洁,去掉疾病和不祥,人们还采摘鼠曲草,用蜜汁加粉调和,做成饼团食用以去除不好的时气。后来,人们常临水宴饮踏青游春,并产生了“曲水流觞”的饮酒习俗,极具文化情趣。“曲水流觞”的习俗更多地是具有怡悦心情、抒怀的功能。《荆楚岁时记》言:“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在弯曲的溪中,将盛着酒的杯子浮于水上漂流,借流水传杯,人们各自守候一处,酒杯漂到谁的地方,谁就取饮赋诗,借以取乐。这种漂浮的酒杯,两侧有一对耳朵或翅膀,称作“羽觞”。因此,曲水流杯又称“曲水流觞”,这是魏晋以前人们从修禊事时临水宴饮、踏青游春演变出的一种饮酒方式。以曲水流杯为契机,朋友借此常聚会,最为著名的是晋代王羲之与朋友的会稽山阴兰亭修禊的故事。但是,当时的“曲水流觞”的活动,并不限于文人墨客。到了唐代,上巳成为唐代三大节日之一。在节前五天,按照官吏职位高低,皇帝要分别赏给不同的宴会费用。上巳日皇帝照例赐宴曲江亭,百姓也到曲江行乐。唐《辇下岁时记》:“三月上巳,有锡宴群臣,即在曲江,倾都人物,于江头禊饮踏青。豪家缚棚相接。至于杏园,进士局在亭子上。宏词拔萃宴在池南岸,内学士驸马等张建封宴元巳曲江,特命宰相同榻入食。”此外,唐诗中也多有描写上巳的作品,尤以杜甫《丽人行》中“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的佳句最为脍炙人口。宋代以后,上巳日祓禊“曲水流觞”的风俗虽明显少于前代,但还在文人学士的阶层流行,成为文人学士们交流叙情、倾吐心声的一种娱乐方式,“曲水流觞”,这一古代民众的饮酒方式逐渐演变成为文人学士的特有的饮酒方式。流杯本是野外溪畔所为,后来人们修备专门的园池进行,今存清代流杯之处不少,可见“曲水流觞”之俗传至清代。
2.4中秋的团圆酒中秋节的时间是农历八月十五日,人们传统有祭月、拜月、赏月、吃月饼、饮团圆酒之俗,寓意团圆美满。中秋节的团圆酒习俗,除了具有祭月、拜月的功能之外,更多地是具有怡情和谐的功能。中秋节的饮食活动一般以家庭范围为主,非常强调融洽的家庭氛围,这十分有利于增进亲情。这一天,不管是家人团聚,还是挚友相会,大都离不开赏月饮酒。《东京梦华录》云:“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从“争占酒楼玩月”,可以想见,当时人们在酒楼赏月饮酒的热闹氛围。《梦粱录》言:“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又谓之‘月夕’。此际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窭之人,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时人们不分阶层,无论贫富,纷纷解囊饮酒赏月,欢度佳节。中秋节和此前中国盛行的岁时节日不同,它们大多是以节气为标志或以祭祀迎神为目的,而中秋节是一个具有深厚人文伦理情怀的节日。中国人之所以对中秋之夜的圆月感兴趣,除了“中秋之夜,月色倍明”之外,还因为它能象征亲人、至友的团圆,而中秋的团圆酒则更添加了这种节日团圆的气氛,能够更好地融洽家庭关系。即使家人不能够团圆相聚,人们也会用一壶清酒来思念亲人,正所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节的酒让人更加珍惜家人的团聚,进而祈盼家国的平安。此外,中国传统岁时食俗中还有花朝节饮“花朝酒”、十月朝的“会饮”、除夕饮“分岁酒”等风俗,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同样具有祭祀迎神、怡情和谐的社会功能。
3小结
关于重阳节的古诗范文5
关键词:小学英语;片段教学;教学质量;教师发展
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法。对小学英语教师而言,学习、成长的途径有许多。借助教学片段的学习、模仿、实践与分享,是实现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成长极为便捷的有效方法之一。
教学片段相对于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而言,是局部,是部分。它是截取某节课某个局部的教学内容加以实施的过程,呈现的是完整的教学实施过程的一个断面。在这个断面中,通过对指定的教学任务的片段描述,较为详尽地勾勒出教学环节所呈现的内容、所采用的方法以及执教者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思想。
因此,教学片段,作为教学实践与研究的一种常态方式,已经越来越受到教学研究部门的关注,成为教学教研、培训教师、评估教师基本素质以及展示教师教学才华的重要形式之一。
一、教学片段的特点介绍
教学片段虽然有别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但是,它具有课堂教学的某些特点。其中,最为明显的特点如下:
1.教学片段具有较强的独立性
虽然教学片段源自某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但是,它是基于某一学习内容的有效达成而关注的其中某一阶段的教学环节的全程思考,不论是导入环节、新授环节还是巩固环节的教学片段,均相对独立。
2.教学片段具有相对的完整性
虽然教学片段截取于某一完整的课堂教学,但是它能反映出某一学习内容在某一学习阶段的全过程,是基于完整的课时教学目标的分阶段体现。因此,从教学片段的组成项目来看,有教学内容的出处、有教学目标的定位,还有具体的教学环节表述,体现了目标与过程的完整、实现了目标与过程的协调。
3.教学片段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教学片段在内容的选取上极为广泛,源于日常教学范畴的方方面面。在其呈现形式上,不仅提供了教学内容的出处与目标定位,而且在环节的表述上,有详细的分步活动介绍以及目的说明。这样的呈现形式,极大地方便了教师的学习与体会,更有利于教师的模仿与实践。
二、教学片段的版块构成
教学片段与正常的课堂教学不同,它是完整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所截取的某一部分的教学过程记录。之所以谓之“片段”,是因为它所呈现的只是某一学习内容的某些教学环节,篇幅不长,环节也有限。
那么,如何在这不长的篇幅、有限的环节中折射执教者的教材处理能力以及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适切性呢?又如何依托短小的篇幅内容实践科学的教学原理与有效的教学行为的有机整合呢?
经过大量的实践与研究,我们将教学片段归置了四个主要板块,分别是内容来源、目标定位、操作要点和设计说明。
1.内容来源
在此版块中,我们主要描述了教学片段的内容出处,涉及教材、模块、单元以及主要教学的内容等,要求简洁陈述,但一目了然,便于教师的检索与选择。
【案例1】
内容来源:
本教学片段选自小学牛津英语上海版五年级第一学期模块二第一单元Grandparents,主要涉及一些动词词组(如write an e-mail, go shopping,play chess等)以及有关频率的问答(如How often do you ...? I... twice a day.等)。
本教学片段描述的是其中on the Internet的教学过程。
【案例2】
内容来源:
本教学片段选自小学牛津英语上海版四年级第二学期模块一第三单元Look at the shadow!主要涉及一些自然景物或公园人文景物的学习;同时,借助太阳的变化感受描述影子的变化。
本教学片段描述的是其中shadow的教学过程。
2.目标定位
在此板块中,我们主要描述的是学习内容的掌握要求,从学科教学要求出发,兼顾各项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切忌“拔高”或“降低”要求。
【案例1】
目标定位:
(1)学习词组on the Internet,掌握发音,理解含义;
(2)了解三种基本的网络交流方式,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表达,实现语用。
【案例2】
目标定位:
(1)掌握单词shadow,记忆其音、形、义;
(2)结合生活经历,感受shadow的不同变化,能进行合理表述。
3.操作要点
在此版块中,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通过若干环节的具体实施来清晰呈现整个教学过程。其中,涉及教学所需要的材料、所选用的方法、师生在过程中的角色等各个方面。此外,还可以就某些学习环节的作用略作批注,便于教师的理解。
【案例1】
操作要点:
Step 1: Look and listen
T:Linda plays chess with her grandfather every Friday. And she plays pingpong with her grandmother every Monday and Thursday. What does she do at weekends?
Linda: At weekends, I sometimes write an e-mail to my good friend, Danny. We talk about weather, animals and so on. We also like chatting on MSN or QQ. (It’s a good way to talk to each other on the Internet.)
边聆听Linda的介绍,边呈现相关的图片以降低学生理解文本的难度,并凸显其中的核心动词词组内容。
Step 2: Have a matching game
教师呈现文中提及的几种网络交流方式,如e-mail,MSN和QQ等,要求学生能进行准确搭配,并能快速说出各种形式的名称。
Step 3:Answer and learn
T: What does Linda do with Danny at weekends?
(1)write an e-mail (2)chat on MSN (3)chat on QQ
通过问题的回答,逐一带出新学内容,要求学生不仅关注外显的特征以及操作的形式,更主要的是关注其中呈现的内容,Danny和Linda之间的交流内容也是基于Grandparents这一话题而生,注重呈现形式与提供内容之间的协调和统一。
Step 4:Draw a conclusion
在细化处理三种常见的网络交流形式的基础上,教师将三者总结,提炼得出:It’s a good way to talk to each other on the Internet.
【案例2】
操作要点:
Step 1:Look and listen
Materials: Look at the sun. In the morning, it rises behind the hill. The tree’s shadow is long. It’s on the lawn. At noon, the sun is high in the sky. The tree’s shadow grows short. It’s on the bench. The sun goes down in the evening. The tree’s shadow grows long again. It’s on the path.
借助有关太阳朝起暮降的图片演示或视频观赏,聆听如上语段,感受一天之中三个主要不同时段太阳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发的一些特点变化,感受shadow(影子)。
Step 2:Answer and learn
T: The sun rises behind the hill in the morning. What can you see in front of the tree?
S: We can see the shadow.
Learn: shadow(能与window进行发音与词形的比较)
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直奔主题,带出单词shadow的学习。在此过程中,关注朗读、拼读,兼顾新词的音、形、义。
Step 3:Look and guess
Guess:What shadow is it?或Whose shadow is it?
提供给学生各种黑影图像,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合理猜测,由shadow的外形猜测所代表的物体,形成鲜艳的物体与黑色影子之间的合理连接。这个游戏,话语陈述较为简单,因此,学生较为喜欢,参与度较高。
Step 4: More practice
(1)Look and say: In the..., the tree’s shadow is...
结合以上环节提供的文本材料内容,结合图片所示以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鼓励学生以树为参照物,描述影子的长短。
(2)Have an imagination
提供一幅影子的图片,要求学生合作完成对图片的想象,通过互动对图片进行描述。
如:Look at the shadow. It’s not a car. It’s a ...
(3)Try to say: In the..., the tree’s shadow is...It’s ...(具体投射的位置)
on the lawn on the bench on the path
将时间段、太阳的位置以及阳光折射的影子的位置结合,按时间顺序鼓励学生形成小语段,在表述中,感受影子的概念以及影子的变化。
4.设计说明
在此版块中,教师用比较简练的语言将教学片段中最核心的、最能体现其特点的教学设计意图进行陈述,感受设计者的教学关注点,感受设计者的教学智慧,“窥一斑而见全豹”,实现“画龙点睛”。
【案例1】
设计说明:
如今,网络成了学生生活与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教材所提供的学习内容,为了将Internet具体化,教师抓住write,chat,talk等动词特点,融常见的网络交流方式于课堂学习,丰富了Internet的学习范围,也使学生兴趣盎然。最主要的是,教师不忘将语言训练融于网络形式,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案例2】
设计说明:
将影子的学习与太阳的照射、不同的时间结合,同时,以树为参照物将不同时间段的影子的位置进行合理表述,都无疑加深了学生对shadow的认识。与此同时,不同的活动形式,如看影子猜物体、看影子进行合理想象等,兼顾了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学生在合作、交流与互动中学会了分享,掌握了新学,获取了一定的生活道理。
总之,在教学片段的结构安排上,采用“内容来源”“目标定位”“操作要点”和“设计说明”等四大版块,既清晰明了,又完整可循。
三、教学片段的内容来源
教学片段运用微格方式来解析某一教学内容。可以说,这一内容的教学呈现一定是一线教师所急需的,可能是他们难以有效解决的症结、也有可能是他们教学过程中的盲点或误区所在。
由于教学片段有别于完整的课堂教学,同时,它又来源于完整的课堂教学。因此,这一原生态的教学片段,应关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涉及到教学内容的各个方面。
从我区的实践过程来看,教学片段的内容涵盖面较为广泛,有某一个教学内容的导入环节的设计,有某一个教学内容的新授阶段的设计,也有从巩固环节入手,对教学过程所作的梳理与描述等等。
【案例1】关于导入教学内容的教学片段
导入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的教学设计
内容来源:
内容选自小学牛津英语上海版五年级第一学期模块二第一单元Grandparents,主要涉及一些动词词组(如write an e-mail, go shopping, play chess等)以及有关频率的问答(如How often do you ...?I...twice a day.等)。
本教学片段描述的是导入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的教学过程。
目标定位:
(1)复习中国三大传统节日的名称及特性,导入故事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的教学;
(2)通过听、猜、说等不同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操作要点:
Step 1:Look and say
The Mid-autumn Festival, Great, Great, Great!
We enjoy the moon’s arrival. Bright! Bright! Bright!
We eat moon-cakes in the bowl. Yummy! Yummy! Yummy!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Great, Great, Great!
We watch dragon boat races. Fun ! Fun ! Fun !
We eat rice dumplings in the bowl. Yummy! Yummy! Yummy!
The Spring Festival, Great, Great, Great!
We watch colourful fireworks. Colourful ! Colourful ! Colourful !
We eat dumplings in the bowl. Yummy! Yummy! Yummy!
Do you like festivals? Do you like festivals?
Let’s get together. And have a good time!
通过一首学生熟知的节日(中秋节、龙舟节和春节)儿歌的吟诵,步入学习氛围。这首儿歌所涉及的内容中,不仅包括中国三大传统节日的名称、节日的特性,如饮食、行为等,而且还包括节日给予人们的各种心情与感受等,简短、上口、内容丰富又富有童趣。
Step 2:Listen and guess
T: Here are some riddles. Let’s listen. What things do the children like?
Kitty:It is a small packet. It’s red. There is some money in it. Children can get it at the Spring Festival. What is it?(It’s an envelope.)
Ben:It’s a long boat. It looks like a dragon. There are many people in it. They sail the boat together. What is it?(It’s a dragon boat.)
Alice:It’s a kind of special Chinese food. It’s round. Taste it. It’s very sweet. People eat it at the Mid-autumn festival. What is it? (It’s a moon cake.)
逐步浓缩节日较为宽泛的信息源,聚焦于三大传统节日中的某些特定的传统物品,通过听与猜的方式加以导出。这样做,不仅兼顾训练了学生的各项技能,而且也确保了课堂学习形式的多样性。
Step 3:Think and say
T: My favourite food is mooncakes. And my favourite festival is the Mid-autumn festival.
S: My favourite food is ... And my favourite festival is ...
通过教师的示范介绍,融入自己的实际情况,建构特定的食物与节日名称的链接。在此过程中,融合更多的节日与特定的事物,以此结合学生的生活感受,展开言语训练。
Step 4:Listen and guess
聆听“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感受中国传统节日以及文化元素,将中国传统节日聚焦在其中的重阳节;同时,辅以一组敬老图片,在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下自然导出了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这一节日的学习。
设计说明:
节日,是学生喜欢的,比如圣诞节、春节、中秋节等;但对于中国的传统节日以及相关的饮食传统,学生不一定完全了解或熟悉。为此,教师从三大中国传统节日入手,通过不同的切入点和活动方式展开言语训练,学生倍感有趣和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将有鲜明节日特性的古诗融入,辅以大量的相关图片,中国元素浓厚,中国传统节日的导出水到渠成。
【案例2】关于新授教学内容的教学片段
新授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的教学设计
内容来源:
内容选自小学牛津英语上海版五年级第一学期模块二第一单元Grandparents,主要涉及一些动词词组(如write an e-mail, go shopping, play chess等)以及有关频率的问答(如How often do you ...?I ... twice a day.等)。
本教学片段描述的是新授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的教学过程。
目标定位:
(1)了解重阳节的时间、节日活动以及品尝的传统食物,了解本国的文化传统;
(2)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或核心内容进行合理表达的能力。
操练要点:
Step 1: Listen and guess
T: Now let’s listen to this poem together. It’s written by Wang Wei, a poet in Tang Dynasty.
Materials: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聆听“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感受中国传统节日以及文化元素,将中国传统节日聚焦在其中的重阳节;同时,辅以一组敬老图片,在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下自然导出了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这一节日。
Step 2:Look and learn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这一表达,尤其关注其朗读的准确性。
Step 3:Match, listen and check
教师呈现Pre-task阶段呈示的三大传统中国节日,外加重阳节,以及四个农历时间表达,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将节日与时间进行配对,检测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情况;之后,通过Listen的形式公布正确答案,训练学生的听力能力。在此基础上,归置四大节日的共同特点: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最后,让学生欣赏视频录像,感受四大节日文化,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Step 4:Listen and learn passage by passage
在欣赏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这一节日时,图文合一,配以如下文字材料: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 It usually comes in October.
People eat Double Ninth cakes at this festival. The cakes are sweet and nice.
On this day, people usually go on an outing or climb mountains. Sometimes they go to see flower shows. And it’s also a special festival for old people. On this day, people go to see their parents and grandparents. Many students visit old people in Old People’s Homes. They get together and have a good time.
接着,分段逐步学习、感受、体验重阳节的不同信息,包括:重阳节的时间、重阳节的特殊食物、重阳节的特别活动等。
采用的学习方式各有不同:第一段,鼓励学生借助日历暗示进行整体描述;第二段通过食物的选择进行描述,并通过配对练习,了解:At different festivals, we eat different special Chinese food. 第三段,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展开节日活动的认识与记忆。在此段的学习过程中,主抓核心动词词组,体现本节日的特别之处。
Step 5:Consolidation
(1)Listen again and read together
再一次整体感知故事,形成对重阳节较为完整的信息获取与认识。
(2)Read and finish the table
通过完成表格的方式,关注核心信息的记忆,如重阳节的时间、食物、具体的活动内容等。
(3)Try to retell the story according to the tables
根据提炼的主要信息进行语言重组,鼓励学生能对核心内容进行复述和合理表达。
(4)Read the mini-passage about the festival and then talk about one traditional festival you like
Key structure: The ______ Festival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 It usually comes in _______. People eat ________ at this festival. On this day, people usually _________. Sometimes they _______. They get together and have a good time.
要求学生能提炼中国传统节日的核心语言结构表达,再辅以四大节日的比较、选择,最终完成对所喜欢的节日(重阳节、春节、中秋节和龙舟节)的分享。
设计说明:
在学习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过程中,教师做到了三个方面的结合:(1)将重阳节的学习与其他中国传统节日进行了有机结合,在比较中感受不同的节日内涵;(2)将感受重阳节、了解重阳节和表述重阳节进行了有机结合;(3)将重阳节的相关信息(如时间、食物、活动等)有机结合,按序推进。由于实践了三大结合,因此整个学习过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参与积极,学习兴趣浓厚,言语表达欲望强,起到了“举一反三”的功效。
【案例3】关于巩固教学内容的教学片段
巩固Peter’s “orange”party的教学设计
内容来源:
内容选自小学牛津英语上海版五年级第一学期模块一第一单元My birthday,主要涉及有关序数词和日期表达的学习。
本教学片段描述的是巩固Peter’s“orange”party的教学过程。
目标定位:
(1)通过故事学习、角色表演等活动,复习、巩固日期的表达;
(2)通过阅读、交流比较中西方生日派对的不同形式,感受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
操作要点:
Step 1:Enjoy the story
在整体聆听故事的基础上,进行了片段式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解决了学习的重点,也强化操练了学习的难点。由此,要求学生再次完整观赏故事,建构起一种较为清晰的故事情节以及明晰角色话语。
Step 2:Answer some questions
T: Here are 3 questions for you. Q1: When is Peter’s birthday? Q2: What orange things do they have? Q3: Why can we call it “an orange party”?
教师根据对话文本,提炼出较有代表性的三个问题,解决Peter过生日的时间、生日准备的物件,尤其从根本上解决“orange”的含义,从而体验中西方不同的生日形式,感受异域文化。
Step 3:Act out the dialogue in rolls
本项目的要求是Say and act,为此,教师设计了小组合作表演故事的形式,要求学生自由选择角色进行仿真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尽量不参照教材或课件提供的文字加以朗读,着力体现“演”以及真实性。
Step 4: Read and fill in the blanks
Show:It’s Sunday, the nineteenth of __________. The children are at Peter’s birthday party. Jill __________ an orange hat. Kitty’s __________ are orange too. Look at Alice’s __________. She can draw __________ on it. Danny likes his orange __________. All the children are very happy.
在表演、分享的基础上,教师将教材提供的对话文本提炼成一段描述文本,采用了第三人称的叙事方式,要求学生将对话文本的核心内容进行适当填空;同时,关注时态的变化和语法方面的要求。
Step 5:More reading comprehension
T: Peter’s party is orange because you can see orange things there. Here are two different parties. Please choose one, and read, then share with your friends.
由橙色party引发,通过选择、阅读与分享的方式了解更多的生日派对的形式与做法。阅读文本有二,其一,有明显的中国元素,其二是纯正的西方派对。
设计说明:
生日派对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基于教材学习板块要求的学习过程,确保了学生表演的准确与合理;而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活动设计,又确保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训练与提高。尤其是中西方生日派对的“大比拼”,更是贯彻语言文化性原则的极好佐证。
四、教学片段的实施成效
随着第二期课程教材改革的全面推进,课程已经不只是一种“文本课程”,更是一种“体验课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探求新知、形成能力的发展过程。
在新版上海市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在英语教与学的过程中,应该不断根据学情,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对教材进行二度处理,借助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技巧和教学手段等多方面的变革以达到英语的学习实效。
基于我区青年教师多、教学经验欠缺的现状,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的教学实战能力,在确保新教材顺利实施的同时,实现学习实效与教师专业成长的同步发展,我们充分利用了教学片段的学习、模仿、实践与分享,收到了一定的实效。具体表现如下:
1.强化了对教学内容的合理解读
通过教学片段,不少青年教师能从纷繁复杂的教学内容中学会合理选取某一教学内容,从细微处入手来客观看待。通过对某一教学内容的目标定位分析与梳理,逐步养成了对于教学内容的理性思考,提高了他们捕捉教学内容核心的敏锐性。
从日常的听课、调研以及与教师们的交流来看,教学内容重难点的把握,大家不再觉得困难,成了一件驾轻就熟的小事。
2.形成了教材内容与方法的有效链接
通过教学片段,不少青年教师逐渐明晰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采用与之匹配的教学方法;即使同一教学内容,由于教师经验的不同以及学生情况的不同,也应该采用与之相适合的教学方法。
只有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协调一致,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方法的成效,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运用教学内容的同时,实现学与用的完美结合。
3.丰富了一线教师的教学经验
好的教学片段不是凭空捏造,也不能随意想象而来。通过教学片段,不少青年教师逐渐理清了教学内容的环节处理,能较为理性地审视自身教学过程中呈现的盲点或误区,逐步解决了困扰已久的、自己难以有效解决的教学症结所在。
由于教学片段的内容涵盖导入、新授与巩固各个方面;不少片段在描述某一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方法各异,但殊途同归,教师们在比对、分析中逐渐顿悟,真切感受到了共性的智慧与个性的火花,在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中,能合理借鉴、大胆运用,教学经验日渐丰富。
4.初步形成了教师培训的相关资源
教学片段折射出的是执教者对待教学工作的态度、对教材的合理解读、对新理念的内化以及对于学情、师情与世情的综合思考。因此,虽然短小,但是精悍,犹如“麻雀”,五脏俱全。
教学片段具有独特的优势,具有“短、平、快”的特点,因此,教学片段成了我区青年教师个体间分享的源材料,成了青年教师个体成长与发展的原动力。通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形成了相关的培训资源,极受参与培训的新教师的欢迎。
不过,在教学片段的学习与借鉴的过程中,如何有选择性地运用、创造性地运用,还有待加强与改善。
综上所述,教学片段较好地诠释了教材与教学的本质问题、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处理。通过对某一学习内容的教学片段的呈现,提供给一线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更多的教学思路,让大家在比较、揣摩、模仿、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其教学闪光点。最主要的是,在学习、借鉴与领悟的过程中,教师们能举一反三,找寻到适合本身与学生实际最佳链接的“灵丹妙药”。实践证明,教学片段的确给一线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带来了很多灵感,教师们从更为细微的角度来思考自己的教学环节以及教学方法的意识明显增强,教师们的教学实战能力得到了切实提高。可以说,在追求教学过程精致化的同时,切实促进了新教师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朱浦.小学英语独立语段教学的实践和思考[R],2009-10.
[2][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胡春洞.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2.
[4]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关于重阳节的古诗范文6
关键词:小学语文;经典诵读;实施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305-02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所要诵读的材料之所以被称为经典,是因其经历了时间的沉淀和实践的检验,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开拓视野,积累更多的文学知识,提升自身的语文素质,为日后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且,进行诵读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调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在学生脑中形成反复刺激,加深学生的记忆。而经典中浓缩的都是精华知识,对这些内容不断的进行巩固是提高学生语文知识水平的一个有效措施。本文中,笔者将结合实践经验,简要分析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中的教学对策。
一、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对于一些经典诵读素材的把握还存在一些偏差,且一些经典诵读材料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所以现阶段在开展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亟需解决的问题,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缺乏充足的时间进行经典诵读
由于经典诵读教学并不是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中教学任务硬性安排的组成部分,基本都是由教师根据教学情况自发组织开展,这就导致在教学时间安排上无法保证。大多数老师为对于正常的教学活动就已经安排了满满的教学任务,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很少有时间进行经典诵读。另外,鉴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不成熟,让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自己安排时间进行经典诵读也是不现实的。以上的原因皆导致学生缺乏充足的时间进行经典诵读以及深入的学习经典诵读材料中包含的知识。
2、缺乏对经典诵读教学清晰认识
虽然近年来教育界相关人士对于小学语文经典诵读的关注度有所增加,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很多老师仍然缺乏对经典诵读教学清晰的认识。经典诵读的理解分为两方面,一方面关于“经典”,一提到经典,很多老师的第一反应就是古诗文,但事实上经典并不局限于古诗文,还包括其他一些文学著作等内容,教师应当为学生丰富诵读材料,而不只是让学生背诵一些古诗文;另一方面,关于诵读,经典诵读教学并不要求学生一定要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而是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接触各类文章,并在脑中加深印象,以达到记忆更多的经典文章的目的,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因此,在开展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之前,老师应当对经典诵读教学有一个准确而清晰的认识。
3、注重形式,忽略实质
在新课改的号召下,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学校和老师没有对诵读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改革的推动下很多学校也是在被动的作出改变,只注重形式,忽略了诵读教学的实质。很多老师在课堂上安排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经典诵读,也没有与学生建立沟通交流机制,一些学生甚至认为诵读经典是不重要的,是可有可无的,这些都严重的影响了经典诵读教学的效果,教学质量在与未开展经典诵读教学之前相比也没有任何的提高。
二、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实施对策
针对目前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各位老师首先应当重新认识经典诵读教学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对策来深入的开展小学语文经典教学。对此,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1、精心筛选经典诵读内容
对于经典诵读内容的筛选是开展经典诵读教学的基础,恰当的诵读内容会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效果。在进行经典诵读内容选择时,老师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特点,不同的年级要选择不同的经典诵读内容,分层次开展经典诵读教学活动,这样能够更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能力,比如低年级的主要需要的阅读的基本技能,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经典诵读材料,这样也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比如,笔者根据我国一些经典著作,为学生选择的诵读内容如下:
一年级上:《弟子规》《三字经》及古诗15首;
一年级下:《百家姓》《千字文》及古诗15首;
二年级上:《中华成语千句文》(上)及古诗15首;
二年级下:《中华成语千句文》(下)及古诗15首;
三年级上:《论语》(一)及古诗15首;
三年级下:《论语》(二)及古诗15首;
四年级上:《论语》(三)《大学》及古诗14首;
四年级下:《论语》(四)《中庸》及古诗文32首(篇);
五年级上:《老子》及古诗文32首(篇);
五年级下:《孟子(选)》及古诗文32首(篇)。
2、为学生创建经典诵读的情境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准备充足的时间来开展经典诵读教学活动,为学生创建有关经典诵读的情境。并且,经典诵读并不仅仅局限于古诗文的背诵,新课标明确说明一切具有典范性、时代性的材料都可以作为学生经典诵读的内容,这也为开展经典诵读教学活动提供更多的可能。
比如,近年来人们对于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那么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经典诵读,从经典著作中了解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这些传统节日的来源,并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为学生创建经典诵读的情境。
3、开展丰富多彩的经典诵读活动
在开展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过程中,背诵是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背诵的方式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学生很容易产生疲倦的心理,尤其小学生都是比较爱玩好动的,所以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老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经典诵读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比如,可以让学生进行“表演背”,即在课堂上把背诵的文章或者古诗文表演出来,并且分成各个小组进行评比,并建立一定的奖励体系,小学生的表现欲也比较强,在奖励的带动下会更积极主动诵读经典。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选择科学的教学对策来提高经典诵读教学质量,最终实现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