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学习材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材学习材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材学习材料

教材学习材料范文1

一、充分利用趣味性材料,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爱因斯坦曾说过“对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通俗地讲就是在轻松活泼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牵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而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它具有严密的推理性和逻辑性,如果教学手段陈旧、单一,难免会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之感,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感性直观、生动有趣,正好弥补了以前教学上的缺陷。目前,初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已经拓展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教材阅读材料选择的素材来源于自然、历史、社会与科学中的现象和问题,反映一定的数学价值,对初中生来说具有一定挑战性,因而他们会对材料内容表现出更大的兴趣。如在几何教学中,《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让学生通过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如动植物的形体,日常生活、生产中许多的交通工具、大量美观的建筑等,突出轴对称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仅是大自然鬼斧神工之物,更是人们设计各种事物的思想来源之一。结合教材和联系实际,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而《拼图游戏》则巧妙地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方法,寓知识、智慧、趣味于一体。《生活离不开圆》更是以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圆形物体说明了许多数学理论来源于生活实践,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感到既亲切又新鲜。《会徽中的数学》《美丽的镶嵌》和《精彩的分形》,使学生感受到了现实生活中存在如此丰富的数学知识及其无与伦比的数学美(对称、简洁、和谐),可进一步发展学生对轴对称现象的认识,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探索世界的奥秘!这些材料既有一定的趣味性,又运用了学生刚学到的知识,均能引起学生较大的兴趣。当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浏览成为一种习惯后,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了升华,也给他们今后的学习平添了无限的趣味,魏书生倡导的“学习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说的大概就是这种境界了。

二、适时插入知识性材料,激发学生思维的发展

数学是思维的训练工具,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我们在教学中必须结合数学教学的特点,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教材根据中学生各阶段的思维特点,抓住中学生思维的关键期和成熟期前的有利时机,有计划、有目的地介绍了一些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阅读材料,以培养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潜能。在学习《圆》时,阅读“圆周率π”,使学生知道我国除祖冲之外还有刘徽,他们对圆周率都有精深的研究,也使学生懂得了“曲”与“直”之间的辩证关系,计算π的方法和思路可以引发新的数学概念和思想;《王冠疑案与浮力定律》材料,不但使学生了解了阿基米德破案这一个经典的故事,更从故事中得到启发:发现源于生活,身边的小事都能成为我们发现新知的载体,只要我们平时认真观察、思考、探索。“勾股定理”不仅是数学的魂宝,而且还是人类文明的象征,阅读材料《从勾股定理到图形面积关系拓展》,深入浅出的表述了勾股定理与图形面积的关系,这不仅使学生更进一步认识到勾股定理,还引发学生思考勾股定理更多更神秘而有趣的数学(几何关系)问题。材料在探索勾股定理与图形面积关系的时候,明确给出了当图形是正三角形时的证明过程,并提出猜想:是半圆的时候是否也成立,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激发学生动手去证明一番。材料最后古希腊希波克拉底研究的“二个月牙面积之和等于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这个悬念,让学生意犹未尽,并会尝试着大胆设想各种图形,对培养想象能力、创新能力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三、认真指导实践性材料,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学生的认知过程总是从感性认识开始发展到理性认识,我们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总摆脱不了“注入式”甚至于“满堂灌”的模式,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日久生厌。而教材阅读材料中有部分可实践、能操作的材料,只要能够认真处理,巧妙穿插,对学生的动手、动脑等一系列数学学习能力很有好处。初一阅读材料《初识几何画板》初步介绍了几何画板这款软件,叙述了几何画板的基本元素、功能、特点,我们可以把学生带到机房去进行操作,同时也让学生懂得了可借助于计算机,应用多媒体技术来绘制表格与图,借助电脑利用平移、旋转、轴对称等绘制美丽的图案,探索图形的性质等。到初三教材中有《计算机画二次函数图像》材料,大家知道二次函数是初中阶段最重要的函数,多年的数学中考压轴题都要用二次函数处理解决,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是解决二次函数问题的关键,而静态的二次函数图像不便于揭示二次函数变化规律,《计算机画二次函数图像》正好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用一节课时间来使用《几何画板》研究二次函数图象,教师可以先简要介绍一下利用几何画板画二次函数的图象的方法:建立直角坐标系,绘制二次函数的图象,马上能看到二次函数的图象。然后让学生自主尝试,完成一些简单二次函数图象的绘制,再根据二次函数几种通用的表达形式,设置一个简单的程序,只要输入参数a、b、c就可以出现二次函数图象,由学生动手操作并保存上交,老师打开一些同学保存的文件进行讲评批改,鼓励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与电脑知识结合起来使用。这样老师和学生一起运用《几何画板》画动态的二次函数图像,既复习了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帮助学生从一些烦琐、枯燥和重复性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又直观、便捷、高效,让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动手、动脑,思考和探索,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学生通过阅读材料的学习和实践操作,掌握了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了学生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积极引入数学史材料,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学习材料范文2

一、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基本认识

新的课程计划将所有课程分为三类: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不仅仅是国家课程中新增的一门必修课程,更是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具有许多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特征。开设这门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自主地、探究式地解决与自身联系密切的学习、生活、实践中的问题,同时获得积极的体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2]。

增设这门课程,在宏观上有利于改进我国基础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微观上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综合实践活动”课不仅仅是非学科课程知识的总和,更不是“非主科”内容的总和。它是对前几年提出的“活动课”的继承和发展[2],要求学生走出教室,参与实践活动,结合所学知识,从中提出问题,并进一步分析问题,确立一套或多套解决方案,进行试验和探究,其中可能变换各种方法,反复循环直到成功(或失败),总结经验,最后以一定的活动向外界作出反馈。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征:

首先是学生自主性:在信息技术部分和劳动与技术部分,学习内容一般由教师根据教材或学生实际给出,在学习过程中就提倡任务驱动式的探究性式学习,在研究性学习部分,就是让学生自主选择课题,自主参与活动和研究等一系列步骤,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则主要作为以上三个部分的载体,其本身就明显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课程的实践性也是一大特征,是由自主性所引发的。

其次是内容的综合性。活动中牵涉的知识、技能一般是多方面、多学科的、综合的。信息技术部分大力提倡课程整合,反过来其它学科提倡利用信息技术这一工具进行课程整合。劳动与技术往往与制作、创新、发明联系在一起,,也明显体现综合性,新的七年级教材就非常明显体现这一思想。

再次,学生在一系列活动后应有一定的反馈活动,如报告会,成果展览,小发明,科技制作,写论文,演小品,演讲等,甚至是专题活动。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其它教育环节的关系

1、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学科课程的关系:新课程计划要求所有学科都要有一定比例的课时用于探究性教学,这种课是属于该学科内部的探究性学习,而综合活动实践课则突出跨学科的,甚至是超学科的,即不属于任一学科内容的。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灵活程度,拓展思维的广度,借此将知识融会贯通,大大促进综合能力,这种作用是学科教学所达不到的和不能替代的。下图为新老教学体系中教学思想的变化。

旧新

的的渗透综合实践活动思想综合

教所有学科:教各科的内部的实践

学学有教材的学科:综合活动课活

体各学科独立的教学思想体各学科独立的动

系系教学思想和方法课

2、综合实践活动课在升学考中的体现:自02年的高中新课程改革起,已提出高考、中考的各学科均有综合探究性的大题目,并努力在其它题目中体现这个思想,特别是高考的X科目,除了希望实现大综合外,还要实现探究性学习的题目占15%-30%的目标。这几年的高考、中考题不断朝降低解题难度,提高分析问题的灵活度和综合应用能力方向发展,显然随着考试改革的深入,这个评价思想会得得到进一步加强。

3、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学校课程(校本课程)关系: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国家课程的一部分,它的教学原则、目标、基本内容范围、教学时间由教育部制订,学校或其它教育行政部门无权改变,。但它与其它学科不同之处是没有教材(不提倡编写学生用书)、形式不固定,相对学生而言,指导师可以不固定。学校课程是学校根据学校自身情况、当地教育资源确定教学内容、目标及形式,可以自编教学提纲。一般只针对一项内容,展开深入学习和探究,如小发明、书法、集邮、小学一二年级的信息技术等,并努力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在某些情况下两者内容、形式可以相同,但两者的发展方向不同。

4、综合实践活动与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的关系:首先,综合实践活动是要求所有学生参与的课程,课外活动是针对数量较多的部分学生的,如有些学校举办艺术节,运动会,读书节等,兴趣小组则针对一小部分学生,往往带有竞赛辅导的作用,如信息学奥赛,航模、书法、运动队、科技等各种小组开工存在的活动等。可看出综合实践活动课是面向全体学生,要求学生以实践为主,锻炼综合能力,课外活动和兴趣小组是针对部分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选择学习内容,不排除教学为主学习方式,以专业和钻研为主要特征。另一方面,三者之间内容上互有关联,时间上可以互相穿插。要注意的是要朝各自的特征方向发展,不能是简单的代替。

三、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有关问题

1、理清四部分关系: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的四部分并不是平等的和同类的,其中研究性学习是核心和重点,其它三个部分一方面为研究性学习服务,另一方面也有其自身的学习目标和特有教学形式,但同样也具有综合实践活动的特征。这也是把这四个部分归入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原因。所以原则上,综合实践活动课应有四种课型,其中信息技术和劳动与技术的课型是在传统的课型上进行改良的形式,主要为自身教学目标展开的,这里不展开论述。

围绕研究性学习的四部分关系是: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中发现和提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并展开探究活动和研究性学习,完成较为简单的,带回有意义且一时不能解决的(注意: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来源不一定来自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后续的活动则是有计划,有目标的探究、调查和学习,直到课题完成,最后向外界课题的成果(反馈性活动)。这整个过程会经常用到信息技术和以手工制作为代表的几种技术性劳动,用于查找资料、制作研究工具和辅助反馈性的活动的实物等方面。

下文所讲“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是指围绕研究性学习的部分。下图是四部分的关系示意图。

信息技术

狭义研究性

学习

广义研究性学习

劳动技术

综合实践活动

2、实践综合实践活动的思想障碍:可以说中国两千年的教育文化,最大的缺陷之一就是重理论而轻实践,重科学而轻技术的思想,这既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的原因或需求,也成为在中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最大思想障碍。包括广大教师在内的所有教育工作者应放远眼光,努力学习,转变思想,才能主动跟上时代的步伐。

3、理想的师资结构和当前形势下的师资调配措施:基于四部分的关系,理想的师资结构应有两种专职教师和两种兼职教师: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两方面是专职,另两方面则由各学科教师兼职,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有专职教师,但一般学校应有一二人为学校的主要负责人,例如教科室主任负责研究性学习,政教处主任负责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

我省的新课程计划将信息技术课独立出来,劳动与技术(原称为劳动技术)则是半独立,它们都有规定的课时,指定的教材,这种做法也说明了上文所述的四部分关系和理想的师资结构的合理性。

在当前情况是:本学科刚起步,一缺广泛而正确的的思想认识,二缺操作经验,三缺专职教师,有些学校甚至不能按要求开足课时。如何配置教师,开展学科教学和教学研究是当务之急。我们认为:1、缺乏信息技术和劳动技术专职教师的学校,要创造条件让其它教职工兼职,以保证按上级要求开足课时。2、要对绝大多数教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理论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培训,包括一些各级文件要求。通过培训,形成氛围,从而培养一批本学科的带头人。3、在对教师进行培训的同时,开展学科教学的探索。4、学校要通过制订管理条例来督促教师不占用、改变课程计划中的课时分配。5、排出专门时间开展本课程的教研活动。

4、探究性学习选题[5、6]:探究性学习的特征虽然是跨学科或超学科的,但在确定具体课题时,应定位在一个较大领域,如人与自然(科学),人与社会(人文),自我关系(心理),人与文化(文化艺术),或者象工程技术(技术),社会危机(人文)、经济现象(人文)之类,作为指导师,应该熟悉以上各大领域内包括哪些小的领域或具体的可选内容,如:心理健康与个性发展、饮食与健康、情绪调节,消费观念等。当然,这些课题本身可能在几个领域中交叉。当一个主题确定后,一般会有所侧重于某些教学的学科,例如:对乡土历史、人文情况研究的,侧重政史地方面;联系课本,进行实地污染调查,即侧重理化生。如果选择范围在一个学科内部的课题,主要由该学科教师安排探究性学习,超出一个学科,又在一个大领域内,带有专题性的内容则是综合实践活动中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5、教材的选用和证订原则:这几年,由于各种原因,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两学科的教材和教学配套材料的征订比较混乱。我们依据的原则是(1)、按照教育部和教育厅的有关文件精神:“任何进入中小学课堂的教材及教材的配套材料,必须经省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未经审定的,应立即停止使用”。(2)、试用教材通过教研室征订,正式教材通过新华书店证订。按目前情况,作为试用教材的高二信息技术选修教材(四选一),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小学信息技术教材、高中劳动与技术教材均通过教研室证订,初中劳动与技术

教材(每学期均为多选一)、小学劳动与技术教材均通过新华书店证订。各中小学校和证订工作相关的单位,应密切注意下一学期的订单,注意是否有变,并在弄清其性质后再行订购。

四、综合实践活动的备课

因综合实践活动有四种课型,对应的也有几种不同备课的形式或方法。信息技术技术课的备课与普通学科的备课相差不大,主要区别在于要准备大量的资料供不同层次学生作帮助。本文的第五部分中给出比纲更详细的参考内容,活动形式则根据有关原则和实际情况,由指导师自行设计。根据《浙江省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指导意见》等材料精神,我们认为备课的总思路是“学校定方向,教师分组集体备课,个人指导实施”三层次备课。

第一层次:学校在每学期开学初,召开由于校长,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政教主任,总务主任,各学科骨干教师组成的校级讨论会,确定本校各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课时安排和功课表编排方法,指导师聘任方法以及活动前后有关的与校外联系,学生组织什么样的反馈活动等等相关事项。根据实际情况,如果校级会议能一学期召开多次,则更好。

第二层次:以年级为单位,教师分文理两小组讨论本年级学生一学期的具体活动内容与形式。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请某些学生参加。注意:供选内容一般是单一性,要进行合理的组合,使每次活动有综合实践活动的各环节。再安排时间,场地,费用等,确定分组形式和指导师人选。分组形式可以是按原来的班级进行,如有些内容是与个人能力爱好关系不大的,也可指导师给出可选方案(可以多个),学生自愿选择而分组。本层次应每一到两星期进行一次。

第三层次:教师分组同上,频率同上,加上选聘的指导师,详细准备综合活动的每个步骤,提出明确的要求和原则,注意事项等,最后由指导师单独统筹,进一步考虑,付诸实施。

在实施中,有一些具体情况,如:二三层次的备课可能连在一起的;全年级一起活动;对一组学生的活动同时有多位指导师;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一学期集中安排一到两次,研究性学习分配给各班任课教师。

学校安排举例:一学期教学时间共17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每周一节,劳动技术每周一节,实际各用15节,多余4节,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探究性学习共17*2+4=38节,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安排1、远足为主要内容,(远足中调查,采集,回来试验,制作标本、展示板和中华节,详细本处略)一天计7节,2、对社区中饮食卫生、环境卫生、人群健康意识方面进行调查,用于研究性学习(联系初一科学的生理卫生部分内容),再将结果制作成展览板,进行针对性小发明,制作实物在社区中用各种形式宣传。安排不连续的一个上午和一个下午,共7节。两项内容全段教师有所侧重地分工,共同承担指导师角色。这样前七个星期的课已统一安排。接着10周的每周2节,单周两节连排,双周两节分开排,探究性学习由各任课教师分担,分别上侧重某一方面的某一类探究性学习,因有10门不同学科教师,每人每学期上两次,每次一节或两节,共25节。第二层次的备课采用学科教研组为主的集体备课形式。

变化举例:因担任探究性学习的教师较少,后10周中再安排一个或下午两个下午或一整天用于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所余时间仍是单周两节连排,双周两节分开排。只是总周数减少。

五、详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及选择注意事项

(一)、中小学生常见或重要的活动内容

1、中学生日常行为与文明礼仪教育2、法纪法规教育3、各种安全教育4、学习方法指导5、走向社会他人交往、基本人际交往能力训练6、科技小发明7、针对学科教学内容的探究性学习8、手脑并用的,左右脑协调,开发右脑的训练。

由于是全体学生必须参加的活动,可以班级为单位,由任课教师进行指导活动,形式绝不应是讲授式,而应是学生参预活动(为主),也参预准备(为辅),如智力抢答式,猜谜语式,制作并参观展览式,先学生自学、提问,再进行参观、访问调查、看展览、听讲座、看电影等(代答疑),最后写论文,写心得,演小品,小制作等反馈活动。

(二)、中小学生均可选择的一般性活动内容

1、社会教育活动:通过广播、班刊、校刊(校内部分),报告、参观、集会、访问、社会调查、校内外劳动、社区服务,家庭劳动、成人工作一日体验,参与重大节日、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活动等形式,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组织观念和集体观念以及自我管理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2、科学技术活动:通过发明、科技论文、制作、种植饲养、科学调查、人文考查、探究性实验、利用计算机获取和处理信息、各种信息传播等科技方面的活动,使学生了解人类科技发展的过程及对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了解我国历史上的科技成果,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体验或尝试进行科学研究;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科学创造意识,有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精神和运用科学方法对待生活、学习中实际问题的意识。

3、文体艺术活动:通过读书、讲座、器乐、书法、雕刻、工艺制作、影视戏剧欣赏、体育比赛、国防体育、登山、远足等形式,开拓视野,培养学生文学艺术方面的兴趣和感受各种形式的美,认知美,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和克服困难、坚韧不拔的意志品格。(三)、侧重中学生选择的活动内容:

读书节活动、时事报道、主题班会活动课、社区服务活动、专题夏令营、学习理论、学习方法指导与学法训练活动、智能训练活动、家政、职业指导、走向大自然生物班等自然兴趣组、科技节活动、科技“三小”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科技劳技兴趣小组、

(二)、(三)部分因是可选择的内容,建议学校确定课题,教师集体备课,以教师个人特长为依据,确定某内容的指导师,学生根据公布的指导师选择自己的活动内容的模式,也可以按班级指定内容。学校确定课题时,校长、教务处、政教处、教科室、各学科骨干教师集体商量,要充分考虑课时和课题数量、难度的关系;教师集体备课时,以本年级教师为主,其它相关教师,有关职工,如实验员,或社会上有关聘请的人员要一并参加;确定的指导师可以是本校教职工,或社会上聘请的专业人员;学生必须人人参加,每课不缺。

(四)、课题详细举例

教材学习材料范文3

**年,本人来到莲花寺学校,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在领导的关心鼓励下,我严格要求自己,一边认真搞好教学工作,一边通过自学利用周六、周日在学校系统地学完了《万事无忧》、《开天辟地》、《网页三剑客》、《办公自动化》等全套教学光盘内容。很快地熟悉了电脑软硬件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为学校网络教室的治理与维护、信息技术课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汉中新华书店、电脑城是我周末常去的地方,在那里大量阅读了计算机、网络治理与维护类图书,在工作中碰到难解的问题就千方百计向网络技术人员请教。同时,我还多次参加了各级培训,努力提高自身信息技术水平。**年5月,本人在南郑职教中心参加的计算机培训期间被评为优秀学员。20**年春我又去“省小教培训中心”参加了“课件制作培训”学习,同年秋又参加了南郑职教中心的网络治理员培训,并取得了优异成绩。我将自己所学知识充分运用于实际教学工作之中。20**年12月,我撰写的《我在计算机网络维护上的三点做法》在20**年现代教育技术成果评选活动中获论文类二等奖。

为了使更多的教师把握计算机操作技能,我利用学校微机室,每周定期给本校教师辅导,从最基本的操作入手学起,到制作简单的课件,从集体辅导到个别辅导,从学做课件到计算机考试辅导,通过辅导,使学校大部分老师会操作计算机了。

20**年,在上级部门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下,远程教育工程在我市全面展开,我校建起了模式二现代远程教育室。为了远程教育设备、资源尽快服务于教学,设备一到位,我就积极地投身于设备的安装、调试,认真地学习相关技术知识,积极参加相关技术培训,很快我便熟悉了业务,使设备投入了教学使用中。当时,我不辞劳苦,加班加点,一方面维护设备的正常运转,另一方面定时接收、下载教学资源,并对其进行筛选、归类、存储、刻盘。为了更好的指导学校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我多次参加了县市级“现代远程教育治理与应用”骨干教师培训。**年十月,又参加了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培训。经过培训,我在对学校教师“教育信息化”指导中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年学校又接入了宽带,为了使教师们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天网地网优秀的教育资源,我耐心细致地指导本校教师使用远程教育资源优化课堂教学。除举办校本培训,从技能上辅导外,还重点对年轻教师从“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运用上进行辅导。指导他们如何上网查找需要的课程资源,如何将远程教育资源整合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如何利用学校现有设备,实现班班通。通过指导他们制作课件、上公开课、示范课来带动全校教师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

20**至20**年度,我校年轻教师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优化课堂教学”运用中成长很快,成绩突出。20**年,谭波老师的《识字4》在南郑县赛教中获二等奖;20**年张娥老师在南郑县赛教中获教学能手。20**年,谭波老师的《鲜花和星星》在开发区赛教中获三等奖。张娥老师在开发区语文赛教中获一等奖。12月,张娥老师上的《我的战友》一课又在汉中市精品课展示中获二等奖。同年我校英语教师侯燕也在开发区上了英语示范课。20

07年4月她又参加了市级英语赛教。20**年我指导语文教师张娥制作的课件《十里长街送总理》获得了县级一等奖,《枫桥夜泊》获得了二等奖。我本人制作的自然课件《探索月球的秘密》也获得一等奖。

**年秋季,为了迎接汉中市小学生作文竞赛,我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与语文老师赵润莲对五、六年级20多名参赛学生进行了作文辅导,组织他们听了全国特级教师舞琼老师的《小学生全方位作文辅导》讲座。在这次竞赛中有6名学生获市级二等奖,2名学生获三等奖。

本人在**至**年度还经常对南片区其它几所小学的远程教育设备故障进行维护,对治理人员进行指导。**年元月寒假期间,还对南片区所有教师进行了全员校本培训。

教材学习材料范文4

学生工作处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积极参加学院党委和机关党总支的各项实践活动,于3月23日组织全处党员与全院10个系20个班级建立学习实践活动的联系点。其目的是:紧紧围绕学生教育管理的主要工作,深入教学班与学生面对面得交流,直接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集中讨论梳理,写出文字调研报告,制订和完善相关制度和方案,使学生工作再上新台阶。其做法是:

一、与教学班建立联系点。我们组织5名党员在全院10个系20个教学班分别建立联系点,每名党员分别在2各系的4个教学班(07、08级各1个)进行访谈。我们以20个教学班为平台,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的过程中,联系理论实际,联系思想实际,联系工作实际,有计划的与学生直接交流。使我们在学习实践中有对象,调研思政有基地,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效果。

二、搭建交流平台,广泛联系教学班进行交流互动。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所思所想,形成与学生面对面直接的交流平台。与学生的交流分为四步,一是与班委交流,了解班级建设的全面情况;二是与普通学生交流座谈,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及对我们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三是与经济困难学生谈心,了解我们资助政策的落实情况;四是联系点的班级分别召开一次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班会,回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和我们改进的设想,形成互动,提高工作的科学性。

三、调研突出重点。学生工作任务繁杂,在调研中,我们紧紧围绕年度学生工作安排,重点是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辅导员队伍工作,班级集体建设,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工作,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等五个主要方面展开,在调研过程中,以耐性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为主,以了解和把握学生所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为主,以解决和改进工作为主。用实际行动落实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

四、集中研讨出台政策。在广泛与学生交流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学生处组织党员进行认真分析梳理,5月上旬进行一次集中研讨,集思广益形成文字的调研报告。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完善改进相关方案,为坚持科学发展观提出有份量的建议,把我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教材学习材料范文5

一、幼儿教学的教育活动对操作材料的决定性作用

教育活动的性质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必要前提,不管是教育目标的制定,还是教学方式的选择,都是教师对幼儿开展教育之前必须慎重考虑的一个问题。幼儿教师要通过教育积极引导幼儿去认识理解其周围的世界,并帮助幼儿形成观察事物以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而这种教育过程要求教师必须通过教学材料的选择来实现。但是,这种教学材料的选择是由教育活动来决定的。

幼儿教育活动的目的以及教育的方式等是幼儿教学材料选择的基础,教学的操作材料必须具备一定的针对性,有利于教育活动的开展。比如,幼儿教师要训练幼儿的协调性和敏捷性,可以为幼儿园小班幼儿开展《猫和老鼠》的活动,而这项活动的开展必须具备鼠洞、粮仓、独木桥以及山洞等道具,使小孩子能够通过钻爬等动作有效地达到对于自身协调性以及灵敏性的锻炼。

总之,幼儿教师为幼儿选择教育活动的操作材料的时,必须以教育活动的目的以及教育活动进行的方式来决定,使操作材料能够充分地为教育活动服务,才能够推动教育目标的达成。

二、幼儿教学的操作材料对教育活动的基础性作用

教学活动的目的及性质决定教育操作材料的选用,而这些操作材料的选择又反过来成为了教育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成分。因此,幼儿教学中的操作材料对教育活动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具体而言,这种基础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操作材料为教育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的教学材料可以在极大的程度上达成对于幼儿教学的有效辅助,使教育活动的开展获得一个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从而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幼儿教学操作材料具有极大的可操作性,幼儿在操作这些材料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极大的乐趣,从而建立其自己对于教育活动的兴趣,这样教育活动的开展就会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比如,幼儿教师在为幼儿展开《片片飞来像蝴蝶》的活动时,教师通过将幼儿带进一种特定的有不同树木的环境中,让幼儿去感受树叶下落的感觉以及坠落的树叶的形状,能够使幼儿感受到其自身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幼儿教师针对树叶的形状、颜色以及其掉落的姿态,来鼓励幼儿用不同的事物去形容和表达,这样不仅能够使教育活动得以顺利的开展,还可以真正地使幼儿获得形象生动的教育。

2、操作材料为教育活动提供了高效的教学手段

幼儿教育的教学操作材料具有极大的可操作性,教师在开展抽象的尤其是难以理解的教育活动内容时,可以借助操作材料来顺利开展。所以说,操作材料为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学手段。比如,教师在教育学生锻炼语言表述能力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苹果树》这一课程开展,教师为学生提供不同季节的苹果树的图片,以及小鸟在苹果树上筑巢生活的图片,还有其他的一些表演道具等,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就苹果树一年四季的变化进行表述,而且使幼儿了解到苹果树对于小鸟的友好和帮助,帮助幼儿顺利地接近教育目标。此外,教学的操作材料还能够使幼儿更好地体验成功的快乐,进而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幼儿教师在教学中要调动幼儿通过使用剪刀以获得某种能力,可以满足学生无法在家里使用剪刀的遗憾,从而帮助幼儿在快乐的学习中,既锻炼了双手的操作能力,又可以实现幼儿智力的开发,帮助幼儿教师的教学得到了有效的开展。

3、操作材料使教育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对于教育活动的需求偏重于生动、形象、直观,而教育活动的开展只有符合这种要求,才能够真正地使教育活动的目标得以实现,操作材料在教育活动中的应用则恰好是推动这种教育目标实现的一种有效的手段。操作材料通过为幼儿提供动手和思考的机会,能够帮助幼儿极大地开发其想象力以及创造力。比如,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石头坊》这个活动时,为幼儿提供了许多颜色以及形状各异的石头以及橡皮泥。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形容石头的形状,幼儿能够积极地调动自己的思维去形容它们。然后,教师再鼓励幼儿针对石头的形状,来用橡皮泥进行模拟制作,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做出了形态各异的小动物。而且,小孩子制作的这些不同的小动物有许多别具创意,教师通过表扬和鼓励那些优秀的小孩子,可以达到对其他幼儿的激励和带动,从而使全部的幼儿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教育。

教材学习材料范文6

关键字: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0

材料力学是工科院校本科毕业生学习的重要基础课,它不仅是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而且与工程实际应用密切相关,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然而,许多学生在学习材料力学时认为内容多而抽象,不易掌握,特别是由于不能清楚的理解材料力学特有的处理问题的方法而导致解题过程中困难重重,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学习材料力学的积极性。为了调动学生学习材料力学的积极性,对其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极其必要,有助于培养出兼具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较全面的高技术人才,为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而服务,具有突出的社会现实意义[1]。

本文主要从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两个方面探讨改善材料力学教学效果的新途径。

1、改善材料力学教学内容

(1)改善理论教学内容

材料力学内容抽象,推导与计算繁琐,这势必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工程实例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楚的知道所学的知识的具体用途。如在讲解强度概念时,引入重庆綦江彩虹桥破坏实例更加形象的说明强度是构件抵御破坏能力;讲解稳定性问题时,引入毁坏的高压电线塔实例使学生更加清楚的理解稳定性是描述构件保持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

在讲解轴向拉伸或压缩时,轴力正负的判断是教学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在理论力学中所学的判断受力正负的方法在这里已经不再适用,然而学生长时间学习形成的思维定势阻碍了其对轴力正负的理解。如下图所示沿m-m截面将一段轴分为两部分,初学材料力学的学生以左右两部分为研究对象得到的轴力的正负往往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在讲解时重点强调轴力正负的判断不能沿用理论力学的判断方法,要向学生明确轴力的正负要看轴力是否

指向截面的外法线方向相同,相同为正,相反为负。材料力学中像这样重点与难点的知识点比较多,教师应该深入思考每个知识点,用独特的让学生容易理解的方式讲授每个知识点,这样不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使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2)加强实验教学

实验是材料力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运用理论与实验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材料力学中的许多知识点只有配合实验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低碳钢拉伸的力学性能时,如果结合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形象看到试件在各个拉伸阶段的变形特征,如:在拉应力超过屈服极限时,试件上会出现明显的滑移现象;在拉应力超过强度极限时,试件上会出现缩颈现象,这些比单纯的给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让学生在大脑中想象各个阶段杆件的变形特征要好些,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验教学使得材料力学一些抽象的、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变得的更加形象化,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

2、合理选择教学手段与方法

(1)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已经成为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的手段之一,其所具有的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等特点全面的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所导致的枯燥课堂、知识点难于理解以及学习积极性下降的恶性后果。然而,多媒体教学有其缺点,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予以选择,并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讲解工程构件需要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三个基本概念时,通过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展示具体的工程问题,使学生更形象的里解这三个基本概念,这比单纯的口授教学效果更好。又如在讲解杆件基本变形时,采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可以使学生更形象直观的观察杆件在变形前后的不同,进而总结杆件变形的基本规律。在推导杆件拉伸、扭转变形的计算规律时,教师在播放动画之后应采用板书教学一步步引导学生掌握每一个推导过程,最终得出结论。

(2)合理有效的运用启发式教学法

所谓的启发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师生的双向互动,使学生轻松学习和掌握课堂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2]。在《材料力学》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解圆轴扭转破坏时,给学生举出身边常见的破坏实例以及相应的破坏形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必要时予以配合实验教学,让学生去找产生相应破坏形式的原因,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讲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材料力学课程教学改革要将学生主体,使其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其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为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改革教学内容的同时,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特别是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兼具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双向人才,为社会乃至国家的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