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心理健康教育周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心理健康教育周总结范文1
关键词: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趋势
一、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性质、目标、职责与任务、对象以及方法上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性。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同心理教师相比,具有鲜明的针对性、时空的灵活性、防治的系统性、施教的权威性、实施的可行性等优势。在班主任工作中引进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有利于开展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有利于促进学生整体心理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班主任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共同完成育人的重任。
二、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现状
笔者对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类,按照对策研究、原则研究、途径与方法研究的思路简述如下:
1.对策研究
对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李景梅提出,确立高中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目标;构建与完善高中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运行机制;协调高中班主任的双重角色冲突,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优势等的对策。吴绍永提出,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和培训,加快促进班主任角色转换,促进班主任角色由单一型向多元型转换、由权威型向对话型转换、由限制型向发展型转换、由高耗型向高效型转换、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换、由被动适应型向主动创造型转换、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换、由时代型向未来型转换的对策。郝丽提出,要树立正确的理念;细心观察、了解学生,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形成和谐的班级心理环境;创设条件,坚持对中学生进行耐挫折能力教育的对策。
2.原则研究
对班主任工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吴绍永提出了教育性、全体性、差异性、主体性、整体性、保密性六原则。陈映兰提出了防重于治、学生主体、因材施教和非指导性的原则。周爱军提出了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要展现良好的心理素质,体现示范性的渗透原则;营造和谐的班集体心理氛围,体现潜隐性的渗透原则;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体现基础性的渗透原则;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活动课,体现主导性的渗透原则;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体现活动性的渗透原则;坚持团体辅导与个别咨询相结合,体现灵活性的渗透原则;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体现因材施教的渗透原则;建立三维教育网络,体现整体性的渗透原则。
3.途径与方法研究
对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赵炜总结出了在班集体建设、班级管理、班级活动、班级文化、班级教育力量的整合中渗透。李景梅总结出了用高中班主任良好的心理品质影响和感染学生,通过营造健康和谐的班级心理氛围感化高中学生,在高中班主任的课堂教学中渗透,定期召开有关的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开展个别辅导与小组辅导,引导家长做好高中生的心理辅导,而具体的方法有谈话法、故事启迪法、主题讨论法、角色扮演法和激励法。陈映兰指出,发挥学生自我教育作用与优化班级群体心理,细心关注每个学生并及时主动开展思想劝说,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心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并制订适当的奋斗目标,重视学生偶发事件并及时进行心理补救。
三、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将成为趋势
班主任将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越来越多的学校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绝大多数中小学没有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学生心理问题的隐蔽性及心理发展的长期性、反复性、复杂性及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深化的重点在班级,班级将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地,班主任也将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
班主任工作经历是优秀专职心理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孤立的,学生的心理发展是受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专职心理教师兼任班主任,有利于全方位地了解学生和观察学生,防止教育的片面性;有利于持续地对学生实施专业的心理干预,防止教育的中断;有利于整合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防止教育的单一性;有利于专职心理教师的综合发展,达到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互相促进;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的真正融合,为广大班主任提供经验。
参考文献:
[1]林崇德.积极而科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1).
[2]崔永萍.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8).
[3]李景梅.高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D].重庆:西南大学,2010.
[4]周爱军.小学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5.
[5]陈辉梅.论班主任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0.
[6]赵炜.班主任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现的意义探析[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7]陈映兰.班主任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5.
心理健康教育周总结范文2
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使学生能迅速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的必然要求。我校一直在尝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总结这一学期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设置温馨的心理咨询环境
目前我校心理咨询室的硬件基本齐全,有沙发、茶几、笔记本电脑、办公桌、沙盘、沙具柜等各项设备,从而使我校的心理咨询室能够以良好的面貌向学生开放。学校还投入资金为每个办公室、教室张贴字画、名人铭言、在校园种植花草树木,优化环境,美化师生心灵、放松心情。
二、组建专业的心理辅导队伍
心理咨询和辅导要有很强的专业性,因此学校非常重视心理辅导队伍的建设,心理咨询老师积极参加南昌市教育局组织的心理教师培训,使我校心理咨询老师的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三、强化内部管理
我校十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成了以胡程洁、钟幼玲两位心理健康教师为主导,班主任老师为辅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以每周一次的晨会、班会为载体,定期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的开展。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工作
心理学和心理辅导不仅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事物,在学生心里具有神秘色彩,要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必须做好心理辅导的宣传工作,澄清师生对心理辅导的疑惑,树立心理辅导的意识。心理咨询室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工作,利用晨会、班主任工作会议、校园广播、学校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平台进行心理辅导方面的宣传。
五、学校心理咨询室工作状况
我校定期开放心理咨询室,每学期心理教师根据自己的课表和学校的总体日常安排,制定心理辅导室的开放时间,我校定于每周一至五开放心理咨询室,做到守时、守信,每个按照开放时间前来的来访者都能够得到热情的接待,同时心理教师的电话号码向全体师生公开,向师生提供电话咨询。
心理健康教育周总结范文3
【关键词】中职学校 工科类学校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0-0176-01
心理健康教育涉及学生的道德、思想、认知、态度、性格等多方面因素,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也是学校教育的关注之一。然而在中职学校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仍有待提高,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一 工科类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1.工科类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工科类中职学校指的是以机械、电子等工业职业技能学习为主的职业学校,这类职业学校以培养“蓝领”为主要教学目标,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极为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虽然心理健康教育也有所涉及,但多以德育教育的形式开展,并不成体系,在师资力量配备和教育方法选用方面也不具备结构性。
2.工科类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点
工科类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着明显的特点,因此类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数为男生,而根据以往对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结果,中职男生在人格发展、性格特点和心理稳定性、抗挫折能力、自我满意度等方面都较女生优秀,除了学习成绩落后于女生外,男生的心理问题更少,但其中一个重要的缺失需要我们注意,就是无论是综合性中职学校还是工科类中职学校,针对职业心理健康的教育都是“短板”,因此,工科类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在于职业心理健康教育。
3.有效开展工科类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所在
工科类中职学校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成体系,更不能在职业获得方面给学生足够的心理指导,很多学生在毕业之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在职业道路上发展的不顺利,多数与职业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有关。有针对性地开展工科类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完善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还能够有效解决由于职业心理问题导致的学生入职困难和职业发展问题。
二 有效开展工科类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建立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无论从哪个角度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都应该以学生的德育教育为基础,以学生基本心理素质的提高为目的。因此,在工科类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要建立以“学生、班主任―心理教师、德育主任―专业机构、分管校长”为主线,快速高效联动的“三级预警系统”,这个预警系统的建立能够从基础上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成为职业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另外,工科类中职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进行系统化、结构化的分析,以学校教育的特点、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年级、专业特点为基础设计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如一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为“认知自己、认识职业处理人际关系”;二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为“确定职业目标、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等。
2.以职业教育为主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从心理健康的角度给学生提供多种职业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通过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性格中的不足;通过心理情景剧的方式促进学生思考与职业选择有关的道德、心理活动的问题;通过其他心理健康和职业相关的大型活动,如模拟招聘会等,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锻炼,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因此,职业心理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线。
三 开展工科类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采用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在工科类中职学校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应以能力发展为主,建立团体和个人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整个工科类中职学校学生的职业素质的发展。
2.重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并行
性格特点会影响学生职业心理的发展,而学生的性格特点又与家庭教育方式有极大的相关性。教师可以“短信周报”的形式与家长交流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醒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交流的方式介入家庭教育之中,使用教师的专业思维和专业方法,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模式给予适当的指导,使学生的心理发展始终处于平和、健康的环境之中。
3.重视对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估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对学生心理素质进行教育,无论任何角度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都应该体现在学生的成长和改变上,而这些成长和改变是不容易被辨识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应注意积极对心理辅导的效果进行评估,使评估的效果具体化、可视化,被学生了解并且被学校领导了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何冬怡、陈静.如何有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6):220~223
[2]李海燕.浅析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资讯,2011(30):123~125
心理健康教育周总结范文4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原则;发展
根据教育部的心理健康总纲来看,心理健康的整体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得他们具有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为了达到促进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许多学校纷纷开展了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旨在提高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全面提高素质教育。但是从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的现状来看,心理健康教育课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最根本的原因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师无法真正掌握开展教育课的设计原则,将心理健康课当成传统课程来授课,导致心理健康课成为了心理学知识的教育课,失去了心理健康教育课设置的根本目的。
许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设置是按照传统课程的时间来设置的,学生没有自和控制权,教学活动是由教师发起和推动的,学生仅仅是课程的参与者,不是课程的主导者,任课教师也没有过多的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心理健康教育课形同虚设,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和教育部要求以及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初衷相背离。
心理健康教育课初衷是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体现了对人的精神关怀,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所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学生的心理上,而不是心理学知识的学习上,从实际出发,对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心理进行关注和关怀,这对于促进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来介绍设置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基本设计原则。
一、一致性原则
在设置一堂心理健康教育课之前,教师需要设计一个初步的教学大纲,围绕一个主要的目标对学生展开教育,围绕整体的教学目标开展各项活动,为了遵循一致性原则,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环节设置时充分考虑到以下的问题:第一,通过本教学环节的设置,学生可以收获到哪些知识,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否有积极作用;第二,本环节的教学任务的设计怎样才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细节应该如何把握;第三,当教学环节的设计逐步清晰时,教师需要对教学效果进行预估计,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否使学生获益,是否需要前期铺垫,教学活动是否需要进行改动等等问题都需要教师进行掌握,避免出现缺乏实践意义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现象。只有这些问题都得到解决,才能够保证教学活动目标的一致性,学生才能够专注于课堂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情感,层层深入,突出教学的重点,达到良好的教学目标。
二、普遍性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全体和个别相结合,既要考虑全体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又要关注个体之间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所以,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设计时,教学内容和教学素材的选择要具有普遍性,要来源于高中生的日常生活,只有贴近学生的生活,才能更好的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起到教育的作用。选取的内容要符合高中生的发展,集中体现高中生的需求,从日常细节出发,而不是找寻具有极端性的案例进行学习,这样很可能会起到反作用,引起学生的排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要以高中生的心理为主,要在学生感觉身心愉快的基础上,和学生一起分享和体会,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收获的总结,从而促进心理成长。这样才能达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初衷,引导高中生有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做好学生人生路上的心灵导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三、趣味性原则
众所周知,现如今的高中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课程学习紧张并且面临着升学压力,所以一周一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起到让学生放松的目的,使学生放松自己紧绷的神经,如果心理健康教育课枯燥无味,或者和传统课程无异,从侧面给学生增加了无形的压力,那么会严重阻碍学生的发展,所以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课要遵循趣味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具有自己课程的特色,需要着重和传统课程区别开来,有趣的课堂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幽默有趣的课堂互动才能够让学生暂时忘记学习上的重大压力,身心得到放松,压力得到缓解。但有一点要注意的是,不能盲目的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要根据课程设计的原则,围绕课程目标努力使课堂变得充满趣味。
四、知识传授性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的依据是心理学知识,但是并不仅仅指心理健康教育课要单纯的传授心理学理论知识,心理学知识具有高深的理论,有些知识需要反复的推敲,对于高中生来说,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不是培养专业的心理学人才,所以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只需要在我们设计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积极参与课程活动,深入体验,得出自己的收获即可。这也要求教师在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时,主要关注的是学生的心理而不是心理学概念的讲解,要淡化心理学理论知识,对于高深的理论一带而过,着重于学生情感的体验与收获。将心理学教学理论作为授课的理论支撑,注重心理学原理在中学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简单概括了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设计的基本原则,希望这些教学原则能够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展起到一定的作用。教育部大力倡导学生全面发展,注重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这就要求教师要着重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高中阶段学生具有很大的升学压力,极有可能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希望学校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促进学生向着积极、乐观的状态发展。
参考文献:
[1]白晔.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与实施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6,19:66-70.
心理健康教育周总结范文5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新机遇
当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三大挑战:第一,深刻的社会变革使中小学生的成长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中小学生的成长带来强大的冲击;第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需要深入研究,达成共识;第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不适应性,从客观上看缺乏科学指导。
面临巨大的挑战,我国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已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2009年教育部基础教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查”研究表明,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很大进展。第一,在组织机构保障方面,各级心理健康教育的机构建设和制度建设有所发展。55.6%的区(县)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机构,81.4%的区(县)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区(县)教育工作规划;83.1%的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机构,75.5%的学校校长(副校长)分管该机构,95.4%的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工作规划,84.3%的学校为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出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规章制度。第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得到重视,心理教师数量有所增加,开始重视专兼职心理教师培训的规范化和专业化。第三,在教学研究和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初见成效,初步形成了以科研带工作的氛围。第四,在家庭教育方面,心理健康教育逐渐从学校走进了家庭和社区,中小学能够自觉地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教师、学生、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
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在2010年2月召开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认真研究在目前网络化、信息化、多元化、社会节奏快、学生流动性大的情况下如何把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做实的问题,要进一步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和科学化水平,要遵循科学的教育规律,因地制宜加强工作,避免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化、泛化,避免用行政化、群众化的方式指导工作。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以下简称微育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这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契机。目前,我们已不需要在改变观念上做文章,而要在如何做好、做实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下工夫。可以说,整个社会都在关注中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这样的大环境非常有利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进,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机遇,应对挑战,推动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进策略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更是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它顺应了统筹解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现实需要。笔者认为,在思考如何顺应新形势和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时,我们应该在观念上更加重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行动上更加积极地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方法上更加科学地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制度上更加保障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当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在以下五个方面出高招、见实效:一是继续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二是建立健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加强政策指导与宏观管理;三是加大学术研究的政府投入,鼓励各种学术研讨和成果不断涌现;四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逐渐规范培训课程;五是鼓励基层以多种途径和方法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而言之,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进策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深入研究和把握中小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心理发展规律
首先,深入研究我国中小学生的成长环境。当前我国中小学生的成长环境具有如下特点:社会处于转型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信息快速更替,互联网等新型媒体迅速发展:“四二一”(祖辈4人、父母2人、孩子1个)现象较为普遍,家庭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不同的意识形态、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共存。复杂的社会环境给中小学生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对其产生了一些负面作用,需要我们对其加以重视和研究。
其次,准确把握当代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当代中小学生处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学生承受着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为此,深入研究中小学生的成长规律,尊重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已成为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理世界,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既教育人、鼓舞人、引导人,又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要把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缓解他们的压力,消解他们的焦虑,培养他们积极、向上、乐观的心理品质。
最后,着重分析当前中小学生成长中的突出心理问题,尤其要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单亲家庭子女、留守儿童和有严重不良行为学生的针对性研究,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研究青少年的自杀问题、网瘾问题、校园暴力问题、性健康问题和违法犯罪问题等。
(二)引进国际先进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亦越来越高。这使得关注人的积极情感的积极心理学逐渐成为心理学发展的趋势。在2009年6月召开的第一届世界积极心理学大会上,积极心理学家提出了一个宏伟目标:到2051年,人类有51%的人将达到“健康地成长”。也就是说,那时有51%的人口能经常感受积极情绪,感觉到人生有意义,能够与周围人和谐相处,能够为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积极的情感体验,如幸福感、满足感、开放、好奇、愉悦、热情、感激、希望、幽默等;二是积极的人格特征和人格品质,包括自制、勇气、正义、仁慈等;三是积极的社会制度系统,如积极的工作制度能够促进和谐的工作环境,积极的家庭关系能够促进个人的成长等。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快速发展的时期,我们可以借鉴积极心理学理念来引导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实现到2051年我国“健康成长”的人口达到甚至超过51%的目标。
(三)积极推广好经验和好做法
各个地区和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都会形成自己的经验和特色,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推广各地区和各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好做法,将有助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整体工作的提高。在总结经验时,我们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障和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规章制度建设;二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培养和建设;三是各地区因地制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做法;四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研究进展及取得的实效。
(四)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
心理健康教育周总结范文6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2-0230-02
一、问题的提出
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和萌芽其实在数千年前就有了,然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却较晚,1984年少数高校开始建立心理咨询室,1986年班华教授首次提出“心育”的概念,而直到1993年,我国才有第一个学校心理学的专业组织,之后慢慢扩散至中小学。1999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小学时期是个体心理从幼稚走向成熟的特殊发展阶段。[1]处于青春期的中小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都处于过渡阶段,叛逆心理强烈,情绪管理能力较差,自我概念发展不成熟,是心理敏感易迷失的时期。从现实状况看,当今中小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突出,因此对此阶段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观念的灌输,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就显得格外重要。然而尽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努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很多问题。
二、国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存问题
相对于西方国家,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自20世纪80年代起至今只有20余年的时间,然而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特别是1994年国家正式提出要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各级各类学校及广大教师也开展了大量的工作[2]。随着工作的深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渐显示出或正在形成一些消极的发展倾向。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形式化现象
学校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是本世纪教育发展与改革运动的一大成果,在某种意义上,它已成为现代学校的重要标志之一[3]。然而仍有一些中小学未领会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仅将其视为促进学生学习的辅助工具。梁芹生指出,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着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重要性认识不足或者不清的现象,导致各校发展状况极不均衡。有些学校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当成摆设,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把一些不相干或不称职的教师安排当心理辅导教师,他们没有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对心理健康教育更是一无所知[4]。这种似有实无的形式化教育只是劳民伤财,起不到该起的作用。我们应该看到,中小学生不仅需要学习与创造的空间,也同样需要心理的支持和心灵的沟通,而后者往往是前者的前提。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体系不健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应该根据中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来设计,不拘泥于形式,如角色扮演心理剧,教育游戏等等。王曦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小学以游戏和活动为主,初中以活动和体验为主,高中以体验和调适为主。”[5]姚本先指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有很多,而目前国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有明显的课程化倾向。梁芹生指出,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存在着成人化、课程化、知识化的模式。对于心理学概念的生搬硬套,强制要求背诵或者增设考试,这些做法不仅没有起到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反而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非专业化
抓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培训和建设是重中之重[6]。当前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存在着明显的从业资格较低,专业水平不足的问题。在英美等国,心理健康教育从业人员要求研究生以上,并且要有一定年限的工作经验,而在国内,这项要求是远远达不到的。丁园园在对中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比较时指出,在师资力量上,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师资队伍薄弱,专业人员匮乏的问题;在师资水平上,我国在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方面质的差距也是十分明显的[7]。做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学习和掌握一定的相关理论,掌握必要的操作程序,并做到身体力行,化解隔阂,内外和谐,达到与学生的真正沟通和理解[6]。
4.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对象的片面化
由于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理解不够准确,很多学校把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少数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咨询上,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是对这些存在心理问题的少数学生开展的,忽视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对象是学生整体,归根结底是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把握不够准确。魏成菊指出对心理健康教育概念理解的偏狭是造成这一偏差的主因[8]。赵芸指出,教师常常把学生存在的问题、心理发展中的弱点和缺陷当成工作的重点,以至于学生误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心理有问题的学生才需要的,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陷入了被动和片面[7]。
三、国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存问题的解决措施
1.加强中小学领导对于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的地方在于它不需要经过考试鉴定,对升学考试也没有直接的决定作用,这就致使很多家长甚至老师都不了解在学校开设此类课程的重要性。由于思想上的不重视,也就使得课程的开展流于形式。梁芹生认为,学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是决定学校心理教育工作成效的关键[4]。姚本先也认为,要扭转此局面,关键是转变教师特别是学校领导的教育思想观念,同时加大评估检查的力度,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3]。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俗化
为促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灌输相关知识概念是必要的。但在教授这些心理学相关理论时,教师应该用通俗化、生活化的语言,使传授的知识通俗易懂,符合中小学生接受的水平,以免学生因为知识晦涩难懂而放弃。由于国内心理健康教育开始较晚,很多技术和理论借鉴了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相对完善的欧美等国,因此在课程设置时,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本土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
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进行专业培训是弥补当前从业人员资格偏低的有效途径。结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加强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是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更好地进行工作的基本要求。廖全明和刘宗法指出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科班式的学校专业培养模式和半路出家式的继续教育培养模式等两种典型师资培养模式,但存在着与社会的需求和发展相脱节、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养与心理咨询师的培养混为一谈等问题,他们提出通过加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支持、建立科学合理的教材教法体系等措施加以解决[9]。
4.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对象的全体化
实践证明,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当面向全体学生,以全体学生为服务对象,同时要重视个别差异[3]。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学会调节情绪,面对各种情境中的生活压力,更有效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魏成菊指出,“预防问题的发生,促进心理素质的提高,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8]无论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还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都可以看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应该是中小学生全体,而不只是一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四、总结及发展新思路
1.总结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国外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而在我国仅有20余年的发展历史。20余年来,我国大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从无到有,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与困扰[10]。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实际实施中的形式化,课程设置的不健全,从业人员的不专业,以及大众对其服务对象的认识偏差等。针对这些突出问题,很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出自己的解决措施,加强学校领导的重视度,加强课程设置的通俗性,提高从业人员的水平,以及深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使大众对其服务对象为全体中小学生有更深刻的领悟。
2.发展新思路
积极心理学于2000年在《美国心理学家》上刊登的《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中正式提出来后,逐渐形成一股研究人类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心理学思潮[11]。积极心理学注重研究人性中的积极方面,强调采取更科学的方法来挖掘人的潜力与创造力,激发人的活力,帮助人们树立自信心、坚定生活信念、寻求获得美好幸福生活的观念等[12]。在越来越强调成长和发展性健康教育的今天,将积极心理学的思想用于当下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将有着深刻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叶一舵.我国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教育学刊,1997,(2).
[2]周春淼.中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比较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1,(3).
[3]姚本先.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消极倾向与发展趋向[J].中国教育学刊,2000,(4).
[4]梁芹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04,(5).
[5]王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研究综述[J].教育科学研究,2006,(2).
[6]韦磐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显性问题及对策[J].吉首大学学报,2011,(5).
[7]余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文献综述[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10).
[8]魏成菊.心理健康教育管窥[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4).
[9]廖全明,刘宗发.论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6,(11).
[10]叶一舵.我国大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二十年[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