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标准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标准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标准化

企业标准化范文1

一、前言

企业会计标准化主要是指企业要从现实所潜在的会计问题出发来制定、以及实施各种条款的各项活动,从而可以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达到最佳的秩序。在这一过程中要从客观实际情况出发来不断变化,这就使得标准化的水平在不断提高,从而可以更好的满足现实的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此时企业要不断改进以及完善会计标准,保证企业会计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会计标准化的内容

企业会计标准化的内容就是通过利用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这一活动。从中可以发现,企业会计标准化过程需要消耗一定的资源,其中包括了物资、人力资源等。与此同时会计标准化活动也获得了一定的效果。如果会计标准化活动所取得的效果超过了耗费,此时可以将两者之间所存在的差额看作为企业进行会计标准化活动所产生的增值。由于企业会计标准化活动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具有一定的周期,也就是从输入一直到输出所需要的时间,如果这一过程的周期较短,那么说明这一过程周转速度较快,并且所取得的会计标准化效果也就是非常好的。

为了能够保证会计标准化取得预期的效果,让这一过程成为增值转化的过程,并且促使这一过程获得很好的效果,此时企业要对这一过程进行良好的管理。企业管理会计标准化的内涵就是指通过合理利用相关的资源,并且要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将相关部门以及人员的责任权利划分开来,同时还要采取科学的措施来管理会计标准化活动的全过程,从而促使会计标准化过程中的顺利开展,最终使得会计标准化的成本得以降低,获得较好的会计标准化效果。

三、会计标准化管理的具体原则

企业在管理会计标准化的时候,应该按照以下的原则来进行,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超前预防的原则

超前预防的原则主要是指企业在管理会计标准化的时候,不能仅仅停留在会计活动中出现的重复性的问题,而是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变化对一些潜在的问题进行超前管理。企业通过这样做,不仅可以有效的预防会计问题的复杂化,而且可以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

(二)系统优化原则

系统优化原则主要是指企业在管理会计标准化的时候应该从所能获得最大效益的问题出发,并且要充分考虑到标准化效益,与此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对象自身的局部效益,这样做有助于企业获得较高的效益。

(三)协商一致原则

协商一致原则主要是指企业会计标准化管理的效果要想得到公众的认可、接受以及执行,这就要求企业要协商好与会计标准化管理活动相关的各个方面,从而可以促使会计标准化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这样做不仅使得会计标准的制定更加具有科学性以及合理性,而且可以为会计标准化管理创造前提条件。

(四)动变有序原则

动变有序原则主要是指企业在管理会计标准化的时候,要根据所处环境的变化来制定会计标准,并且要按照所规定的程序来进行适当的改进以及完善,从而可以保证会计标准具有先进性以及适用性。在改进会计标准的时候要按照规定的程序来进行,与此同时在管理企业会计标准化的时候要按照规定的时间以及程序来进行改进以及完善,从而可以确保会计标准化管理的正常进行。

(五)阶梯发展原则

从阶梯发展原则中可以看出,企业会计标准化管理这一过程包括了制度会计标准、实施会计标准、监督检查会计标准、评价会计标准以及改进会计标准这一呈阶梯状的发展过程,在不同的过程会计标准都在不断提升,通过这一过程可以将会计标准化管理形象的反映出来,最终提高了会计活动标准水平。

(六)全过程管理原则

在企业会计标准化活动的全过程中要以企业会计标准化管理为基础,并且不能局限于制定会计标准以及实施活动。通过有效管理会计标准化的全过程,从而可以促使会计标准化过程的顺利进行,最终使得这一过程中获得较大的增值。

(七)全员管理原则

企业会计标准化这一工作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活动,其中包括了企业会计部门的其他部门,比如:供应部门、生产部门以及销售部门等,所以为了有效运行以及管理企业会计标准化过程,这就要调动其每一个部门的员工来管理会计标准化活动,并且他们要严格要求自己按照会计标准来开展会计工作。

四、会计标准化管理的程序

企业会计标准化是将输入转换为输出的活动,所以企业会计标准化管理的程序包括了对过程输入的阶段、进行阶段以及输出阶段。

(一)管理过程输入阶段

过程输入阶段主要是指利用资源来进行管理,并且要将输入转换为输出。在过程输入这一阶段,企业会计标准化这一过程中所使用的资源包括了物资、信息、人力以及环境资源等,企业在这一阶段中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并且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通过设立企业会计标准化管理机构。第二,对企业会计标准化进行合理的培训。为了能够实现会计标准化管理战略目标,这就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会计标准化人才队伍。第三,要制定科学的企业会计标准化工作的规划。企业要安排好会计标准化工作的长期规划,从而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第四,做好收集、整理会计资料工作。企业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会计标准化水平,掌握相关的会计标准资料,从而可以为制定会计标准提供合理的依据。

(二)管理过程进行阶段

企业会计标准化过程进行阶段包括制定、实施、评价以及改进等多项活动。企业要根据自身外部条件的变化来不断改进企业会计标准化这一过程。

(三)管理过程输出阶段

企业会计标准化过程的输出主要是指会计标准化活动所取得的效果。管理过程输出这一阶段主要是管理会计标准信息以及会计标准化效果。

五、结束语

现代企业会计标准系统就是指企业会计组织标准,其中包括了会计岗位设置的标准、会计人员的配置标准、会计业务流程标准等相关标准制度,通过这些标准制度从而可以更好的管理企业会计活动,确保企业会计活动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汪皆斌.企业会计标准化刍议[J].现代经济信息,2010(9):90-92.

[2]张佳璐,尚洪涛.对现代企业会计标准化管理的探讨[J].机械工业化与质量,2010( 9):56-57.

企业标准化范文2

[摘要]企业标准化适应外部环境或动力场的外部动力因素,主要有市场需要和市场竞争、技术壁垒和企业技术联盟等,内在动力是指存在于企业内部对企业标准化活动起推动作用的综合因素,包括企业降低成本、获取经济利益和科学技术进步等,企业标准化需要动力来推动、加速和保持。

[关键词]企业;标准化;动力

市场是企业标准化根本性的源动力,如果说市场是企业标准化得以实现的最终场所,那么市场需求则是企业标准化活动的基本起点,市场需求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地变化,当变化达到一定规模时,会直接影响企业产品的销售和收入水平,也为企业提供了新的市场机会和发展思路,并引导企业以此为导向开展标准化活动,从而形成对企业标准化的拉动和激励。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标准化的工作正逐步得到完善和健全,这与政府宏观调控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密不可分。健全的法律环境为企业的权益提供保护,对于企业的标准化有着巨大的驱动作用,从这个角度而言,法律法规的作用是企业标准化建设的重要驱动动因素,提高技术水平,促进国家和企业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一方面能够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另一方面能够保证企业标准化工作在稳定的秩序中进行,企业只有科学合理地利用标准化,才能形成有利于标准化建设的市场准入机制,反之,只会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企业之间往往在相互竞争的同时又进行合作,以共同维护自身的利益,对创新落后企业而言,技术标准是致命的武器,对创新先进企业而言,技术标准是获得更大利益的手段,是推动技术创新的动力,企业竞争战略作用在标准化建设上就体现为企业在开发和研究标准时通过技术合作来提高竞争力,为了在信息技术标准中争夺主动权,企业力争通过这种联盟方式实现实力的倍增,企业和企业间的技术联盟是标准化建设重要的推动与支持力量,一个或几个企业如果能具备组建联盟的号召力会更有利于标准的运作,如果这种企业间联盟和技术联盟可以高效、规范地运作,其效率就不是企业单枪匹马作战所能比拟的,所以,运作企业间的技术联盟是标准化工作的重心和实质,国外经验,采用企业联盟的形式来联合主导标准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企业标准化发展是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以此获得企业的经济利益,所以从根本上说,企业标准化内在的基本动力在于不断降低成本,企业标准化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生产效率和增加经济效益,这一目的的最终实现靠企业在产品实现的整个过程和一系列环节中具体体现,企业标准化工作的主要目标是降低成本和保证质量,企业必须在降低成本,又能较大程度满足客户消费趋于个性化的需求,以赢得市场,因此恰当选择企业标准化的水平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

在现代化大生产中,为了保证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中的高效和高质量,必须注重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中的标准化工作,产品在设计开发中对产品设计起点的要求,对产品设计质量、可靠性的要求,对加快产品的设计速度和设计周期等要求,都迫使企业必须重视标准化建设,企业在产品开发设计中要发展产品品种,必须有标准化来优化产品结构,因为企业标准化提供了企业提高产品开发能力和加速产品开发的基础与手段,同时为新产品开发提供技术依据,有效的标准化还能在不增加人工成本的前提下降低生产成本,企业可以从相同的生产线设计中得到大批量生产的效益,所以,企业在产品开发设计环节对标准化的追求构成了企业标准化的动力支持。在产品制造环节,企业只有采用先进的制造、检测技术才能实现产品标准化中高水平的技术性能要求,加强工艺纪律、提高生产效率,有助于企业提高生产现场工艺管理的标准化、材料消耗定额、劳动工时定额的标准化;制造技术现代化,实现精益制造、敏捷生产的基础是生产过程标准化的具体实施;企业的专业化生产和技术协调是发展和完善企业标准化的重要条件,没有标准化就没有专业化,更谈不上高质量,高速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企业管理规范化、有序化、科学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和整体配合协作能力,对企业标准化的建设和发展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提高企业素质,有利于标准的实施和企业内部建立标准实施监督与自我约束机制,标准实施监督工作的开展,能够促进企业标准体系各类标准的有效实施。市场的需求是综合的,现代企业的生产活动不仅需要企业内部有关部门和环节的协调一致,并且需要一些外部企业和协作单位的协同合作,为了确保各个环节相互衔接,步调一致,就必须通过制定和贯彻多项标准,建立最佳秩序,以取得最佳效益,最终为企业标准化建设和发展服务。当企业与社会目标可能发生冲突时,企业会适度考虑社会目标,当其他目标对企业来说更有价值时,一个企业会宁愿放弃一部分利润而追求其他目标,因此企业标准化还必须最大限度地考虑消费者的和社会的利益,安全、卫生、健康和环境保护等强制性内容必须成为企业标准化的一个重要原则加以贯彻,使企业的利益与社会经济效益达到最佳组合,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标准化的发展。企业管理在生产组织上需要分工、专业化和技术协调,无论是企业内部、还是工厂之间的分工与协作,都必须保证技术上的统一性,标准化正是适应了技术的统一性,使得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保持着连续性和一致性。具体说来,用标准把企业内部各环节之间衔接起来,使上工序满足下工序的要求,用标准把企业同国内和国际市场连结起来,不仅使企业的需求易于得到满足,而且可以依据比较成本原理实行全球采购,获得较高的经营效益,可见,管理效能的提高是以技术统一性为前提的,而技术统一性是通过标准化建立起来的,可以说标准化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企业标准化是企业实行科学化管理的基础。企业通过标准化工作把日常的、大量的、重复发生的事物加以规范之后,管理者才有可能从琐碎的事物中脱身,实行真正的例外管理,才有精力和时间研究和思考事关全局的要害问题,从而提高领导者的战略眼光、卓越的见识、运筹能力和决策水平,反过来,管理水平的提高又会推动企业标准化工作的进程,使企业在标准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是企业进行标准化建设的重要驱动因素和信息源泉,科技进步促使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企业的标准化建立起新的平台,使企业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进行技术创新,企业要生存发展、保持和获取竞争优势必须时刻注重企业科技发展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是为了获取和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是企业标准化的动力,企业只有充分发挥标准的技术作用,推动和实现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才能将科技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进而转化为经济优势,这也是企业推出新产品、形成新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手段和措施。标准化工作的全部意义体现在为社会、为企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上,它通过统一的规范、有序的操作为企业降低成本,减少资源浪费,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

企业标准化范文3

[关键词]民营快递;加盟模式;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2-0054-02

1引言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快递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在双11等高峰期快递企业忙得不可开交,此时快递往往变成慢递,包裹出现问题的现象也非常严重。即使是在平时的工作中,也经常出现包裹丢失的状况,甚至出现“电脑变成石头”事件,这些所谓的“意外”情况频频发生,我们不得不思考快递企业服务的标准。快递企业必须通过制定一套标准的服务体制来提高服务水平,以此赢得顾客,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2民营快递企业市场发展状况

21民营快递发展现状

首先,民营快递一般为同城快递,具有较低的市场进入门槛,管理也比较方便。同时,技术进入门槛也较低,这使得刚刚进入快递行业的民营小企业也能迅速攫取利润。其次,与EMS等相对比,民营快递有价格上的优势。总体来说,民营快递业的迅速发展主要依赖于三大优势:一是低成本扩张;二是贴近市场的运营模式;三是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基于这三大优势,市场上快递小企业“数不胜数”,但是由于没有规范的行业标准,并且缺乏行业自律,快递企业市场竞争很混乱,快递行业总体呈现出“散、小、弱、差、多”的现象。

22市场竞争格局

我国快递企业已经超过了一万家,其中民营快递企业数量最为庞大。目前,中国快递国内竞争格局主要表现为:近几年随着快递行业的不断发展,国资背景的EMS统领市场的局面已经打破,民营快递力量不断增强,民营快递成为国内快递市场的中坚力量,并且部分企业已经朝国际快递发展。有数据显示民营快递企业占据70%的市场份额,而民营快递中优势较大的主要是“四通一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个企业不断扩增自己的网点数量,使得自己的网点能覆盖更多的城市,从而占领更大的市场。

3民营快递的发展模式及问题

31民营快递发展模式

民营快递产生之初由于缺乏资金、缺少合法地位,采取以品牌为主导的加盟模式,形成了我国快递的一大特色。民营快递大多为小企业,资金实力薄弱、无专业的管理人员,并且进入门槛低。进入者往往缺乏快递行业的管理理念,没有一套成型的标准,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经营,在这种模式下发生丢件、错件的可能性非常大,因此,客户满意度低。这些缺乏管理的民营快递小企业拉低了快递行业的整体水平,造成快递行业投诉率大幅升高。

32加盟模式无统一标准的弊端

首先,利益多元化引发冲突。加盟商自负盈亏,不贯彻总部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标准,经常会出现包裹破损甚至丢失的现象。如果加盟企业的订单不多或者经营管理不善,很容易出现卷款逃跑的现象。其次,加盟模式无标准引发恶性竞争。众多的快递企业为了争夺包裹数量、占有市场,盲目地为顾客压低价格,这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困扰。最后,影响企业形象。加盟店出现的丢件、错件情况造成顾客不满意时,会影响品牌的声誉。因此,无标准的加盟在出现问题时会让企业形象蒙上一层阴影。

4改善民营快递服务水平

41加盟模式标准化

411品牌及技术的使用方法

加盟店必须按照总部承诺的范围和方法使用公司品牌及经营技术资产,按照统一形象经营店铺。加盟店使用公司品牌和经营技术资产时不得有以下行为:

①破坏公司形象,损害公司品牌的行为。

②向第三者泄露公司经营技术,或传递经营资产。

③加盟店为第三人模仿公司品牌或经营技术。

412店址选择

总部不得在加盟店半径3000米范围内允许第三者经营本公司的店铺,其次因环境变化或其他原因加盟店变更店铺地址时,必须向总部提出变更申请。通过控制服务范围,可以让加盟店有充分的顾客,避免因两店之间距离太近而出现竞争现象。总部对各加盟店位置有具体了解,便于掌控整体情况。

413经验技术指导

加盟店应做到持续经营,在正式运营前总部向加盟店传授相关知识及经营技术。在开业前派遣店主和两名可以代行承担责任的职工参加总部规定的教育研修。在开业后,加盟企业按照规定进行进修教育。在开业的前一周内,总部派人进行经营及技术指导。此外,总部不定期检查加盟店的经营情况,并且对加盟店的职工进行培训。

414加盟店经验事项

加盟店店铺设计必须符合总部的要求,总部在加盟店装修期间要派人进行监督。为了集中采购降低成本,加盟店要从总部指定处购买运营必需的设备、装置等,使得加盟店的布局和设备等符合总部规定的样式。

415加盟保证金

为了有效避免加盟店出现卷款逃跑、丢件等无人赔偿的现象,加盟店在加盟初期不仅要交加盟费,还要定期上交一定数额的保证金。如果不按期限定时缴纳,还要对加盟店进行处罚,要求其上缴拖欠费用,直至付清为止。

416营业状况汇报及纠纷报告

虽然总部与加盟店自负盈亏,但是加盟店要定期向总部汇报自己的经营状况,与总部交流经验,以便出现经营上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在发生丢件、毁损等状况时也要上报总部,总部帮助想解决措施,这样既能给顾客一个交代,也维护了自己的品牌形象。

42加盟模式标准化的优势

421有利于提升企业整体形象

加盟模式标准化之后改变了以往加盟模式混乱的局面,使得加盟店能够按照总部的标准规范运营,改变以往杂、乱的现象,让快递企业处于良好的经营状态,提升了快递企业整体形象。

422有利于规范快递企业行为

制定加盟模式标准,新进入者将“有法可依”,按照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避免出现恶性竞争的现象。人员的培训、设施设备的应用等会提高快递行业整体的服务水平,对外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423有利于保证客户权益

通过对新加盟企业实施上缴保证金等措施,发生丢件、缺件等情况时,在加盟店无法解决的情况下,总部为了维护企业形象,可以帮助解决,给顾客一个交代,这样使顾客的利益在无形中多了保障。

5结论

我国快递行业呈现国营、外资和民营“三足鼎立”的局面,面对资金实力雄厚的国营快递和拥有成熟管理经验和跨国网络的外资企业,民营快递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值得我们思考。民营快递近几年通过加盟模式迅速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追溯根源是因为加盟模式带来的问题。本文针对民营快递加盟模式存在的不规则问题进行探索,提出一些加盟模式标准化的具体建议,但是内容还不够深入,希望加盟模式标准化的问题能够尽早解决。

参考文献:

[1]李志君特许加盟民营快递企业SWOT分析[J].中国储运,2010,1(1):112-114

[2]花永剑第三方物流服务加盟模式研究――以快递业加盟为例 [J].铁道经济研究,2009,1(2):35-38

企业标准化范文4

许多企业没有设定符合实际的成本和财务目标,结果导致重大亏损和现金流问题。利润流失不仅仅是经济滑坡造成的,它还反映出企业未投入必要的时间和精力,开展至关重要的销售和需求预测活动。

做好预测其实并不像听起来那么难。正确地运用成熟的预测技术能显著提高利润。具体来说,在规则指导下用统计学方法进行预测,并制定更为动态的企业全面规划,能够去除运营决策中的一些猜测因素,让预测的焦点重返优化盈利,而非等事情发生了再去"救火"。据GartnerGroup称,成功实施统一预测流程的企业至少可望获得10%的收入增长。

由于竞争对手和市场状况变化莫测,许多高层经理人对预测的准确性表示怀疑。但许多大型企业如通用电气和沃尔玛已经找到可靠的预测方法,并在整个企业范围加以运用。

走出预测的误区

首先要淘汰无效技术。有些企业使用非常复杂的模型,却没有适当地把企业的供应商和分销商网络考虑在内,从而使结果不可靠。

而在另一个极端,许多企业过分依赖销售人员和经理的意见来产生结果。证据显示,不管他们多么富有经验,这些人员的意见可能导致不确切的结果。因为他们往往:

混淆目标(希望)和预测(现实);以为自己的个人判断比统计预测更可靠;预测结论为本职能部门服务,不信任其他部门的预测;高估营销攻势以及其他收入管理行动的效果。

不要依赖于公司单个部门的预测结论。例如,财务、制造和销售等职能部门可能各自独立地产生预测结论,但没有一个部门监控其他部门预测中的变动因素,并修正自身的预测结论以反映这些变动。

有这些问题的企业必须解决若干技术事项,才能创建可靠的财务预测。所需要的数据通常分布在多个系统中,如财务、生产、销售和供应链。在大多数企业中,获取所有这些数据几乎是一件无法完成的任务。但如果信息技术的构造能整合这些不同的系统,员工提取数据就会相对容易些。

许多企业还需要进而解决流程问题,这就要实施系统的、跨部门的预测方法。还应考虑企业政治和信任问题。

六种最佳预测实践

有些企业已经开始采取措施改善其预测能力。制造和零售领域的许多企业认识到,疏忽大意的预测标准导致了高库存和低利润。

为解决这个困扰各方的问题,一些制造商和零售商联合开发了一套标准,用于整个供应链规划和预测。贸易伙伴运用"协作规划、预测和补货"(CPFR),就共同的经营目标和措施达成一致,携手制定销售和运作计划,并通过电子化协作更新销售预测和补货计划。参与各方还运用标准方法收集供应商和顾客的意见,并采用标准数据格式产生销售预测结论。

采用CPFR的企业包括伊斯曼柯达、货物零售商JCPenney、金佰利-克拉克(Kimberly-Clark)、凯马特(Kmart)、那比斯科(Nabisco)和沃尔玛。根据制造业咨询公司IndustryDirections的调查,采用CPFR标准的企业,其预测准确率提高了约20%。例如,沃尔玛的"网上零售链"系统向公司5,000多家供应商中的3,500家提供每周预测数据。这些数据让人观测到沃尔玛的零售活动,帮助供应商改进其预测,在正确的时机向零售商提品。然而,大多数企业对预测流程投资不力或者欠妥。

根据零售和其他行业公司的经验,现已出现由以下6种最佳预测实践组成的一套方法:

标准化输入

标准化预测方法

预测频率

限制偏向

测量绩效

采取协作式销售和运营规划

尽管情形各异,遵循这些实践的企业都将提高其预测能力。成功的原因远不只是购买最精巧的软件。收益来自于更好的数据、人员、流程和工具。

首先要标准化输入到销售预测流程中的信息。如果你的销售代表都遵守同样的规则对商机加以分类,预测模型每次就能基于相似的数据标准运行。

标准化就是要以统一的规则对销售机会加以分类。首先,你要界定销售周期的阶段。然后,界定需要取得什么样的进展才能进一步上升到下一阶段。最后,根据标准规则,确定签约的几率。总的来讲,输入的信息应该基于事实而非主观意见。

最普遍的预测方法是时间序列模型,它依据的是将当前情形跟过去类似阶段进行统计比较。它能让人们观察当前的活动,预见未来的结果。

有了时间序列模型,你可以根据以往预测的准确度或偏差度,对预测结论加以调整,使得当前的预测更为可靠。譬如,你在新的季度开始前5周作预测,你回顾以往季度开始前5周所做的预测,将预测结论跟实际结果比较,然后相应地调整新的预测结论。

认可数据而非直觉

许多企业拥有收集数据点并运行预测模型的应用软件。包括ERP和"供应链及需求规划"软件中的财务和预算模块。

时间序列模型最适合于短期预测。如果需要做中长期(即超过6个月)预测,时间序列方法就不能揭示出必须考虑的长期趋势。

大多数企业每季度或每个月产生预测结论。如果所要求的精确程度和回应速度较高,这样往往是不够的。在某些情况下,采用实时企业预测模型的公司每周就要做一次预测。你越早更新预测结论,就能越早知道哪些领域需要帮助,需要对生产层面做哪些调整,应该如何调整预算。

预测频率过低会导致预算和实际结果的严重脱节。当然,你不希望停顿业务,光做预测。但一般来说,预测频率越高,其结论就越准确。

尽管所有工具和研究显示相反的结果,许多商务人士仍认为自己的判断比成熟的统计技术更准确。这些偏向性难以预料,因为在不同的时间有不同人员参与预测流程。预测流程中混入个人偏向性,将削弱比较历史数据的意义。

最佳做法是限制个人主观预测。总的来说,要相信数据和统计模型而非直觉。如果你必须加入个人判断,也要等统计模型产生了预测结果之后,而不是在此之前。

要持续改进任何举措,绩效测定都是至关重要的,预测流程也不例外。你需要系统的方法来评审预测失误,不断改进自己公司的流程和模型。最佳途径是组建任务团队,评审以往的预测。最好由高层经理组成委员会,其使命是改善数据、流程和执行中的薄弱点。

有效实施预测流程

运用统一的输入信息和标准模型做出更好的预测后,协作性规划流程就要在全公司和所有供应商当中开始运作。该流程称为"销售与运营规划"(S&OP),通常每周进行一次,涵括所有主要经营领域。它将基线预测跟供应链限制、资源可利用性、营销-促销信息以及其他相关运营信息结合在一起。

结果就产生了整套供需计划和财务计划。这些计划用来平衡供需,处理需求薄弱领域,并利用各种机会。要确保所有经营领域都追求相同的目标。下面是实施有效预测流程的若干建议:

为当前运营树立基准。将自己的预测方法跟行业和其他公司的最佳实践相比较。对公司内部的预测人员做调查,然后将结果与行业调查作比较。

教育预测人员和用户。由于大多数商学院都不讲授预测,许多经理人不懂得预测。要在方法、程序和应用方面对经理人进行教育。针对改进的可能性,解释为何值得花时间去做。

组建跨职能任务团队。将中层预测人员和业务经理组成团队,调查企业的基准,然后确定期望的方法和成果。这种讨论会可以演化为常设任务团队,实施所需要的全企业变革。

评估数据质量。你的机会管理流程是全公司统一的吗?是否始终如一地在每个领域为每个产品捕捉信息?员工们是否及时利用系统,使数据达到高质量?你很可能会发现许多不一致,关键在于找出并解决这些不一致的地方。要让企业不同部门代表组成的控制委员会参与进来。

实施沟通流程。设计糟糕的流程可能导致预测者和使用者之间的裂痕。这是预测中常见的陷阱。要避免这样,必须确保仔细规划自己传达预测结论的流程。要确保预测者和使用者就数据的格式和数量达成一致意见。

重新设计公司规划流程。准确的预测应该成为公司规划流程的关键驱动力,而这要求大多数企业完全改变其规划方式。不应该只是每季度运用不同的假定,从各个领域推导出计划,计划应该更为动态,可依据预测的变化短期内进行调整。

企业标准化范文5

关键词:企业标准化 企业发展 作用

随着全球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wto在国际贸易中作用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必须把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消耗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企业的生命在于质量,质量的保证在于科学管理,而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方法就是标准化。标准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经验的总结,是更经济、更规范、更合乎事物规律的不断优化的管理技术和营运方法。如果说质量是企业的生命,那么标准化就是企业的灵魂。企业标准化是企业进行科学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是企业搞好质量管理工作的关键,它使企业从生产到经营、从企业领导者到各级人员以及各个部门、各个环节都有组织、有计划地按企业标准化的有关规定进行,从而达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合理化、高效率、高质量,使企业增强竞争力,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为使企业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就必须加大企业的标准化力度。

一.企业管理标准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标准化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这是因为现代企业的生产是建立在高科技基础上,其生产手段和产品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市场和社会对商品的需求不仅是产品的符合性质量,更要求产品的适用性质量。另外现代企业劳动分工精细,协作关系复杂,生产过程连续性和适应性强,这就要求各个职能部门相互协调。而企业管理标准化则是实现这一要求的最佳途径。用企业管理标准化来组织协调各职能之间的关系,达到规范统一,单单这样还是不够,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考核办法标准,加强全过程考核,使标准落到实处。只有这样开展企业管理标准化工作,才能推动企业进步。因而,管理标准在企业管理中有着以下作用:

1.提高企业素质,以“标准”治企

在一个企业中,人员素质决定了企业的素质,而员工素质的核心是企业决策者的素质。企业一方面聘请优秀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或定期培训员工;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制定管理标准,作为企业的基本法规,整个企业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程序全部依"法"行事,而不是以某个领导的指令行事,变“人”治为“法”治,使企业从传统的管理变成科学的管理。同时,各个细化各岗位工作制度,彻底改变企业人浮于事、责任不清的现象,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使企业制定的目标得以实现。

2.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以“标准秩序”治企

企业管理标准化,是实现管理工作科学化的重要手段,企业要实行科学管理,必须从搞好标准化工作做起。标准化为企业实现各项管理职能提供共同准则和科学依据。企业只有借助于标准化这个重要手段,才能更有效地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要素和各个环节合理地组织起来,使每个部门和每个人分工明确,职责清楚,各部门的衔接有序,使企业建立起良好的生产和经营管理秩序,使企业的各项管 理都 严格按照程序办事,实现企业管理工作的高效化、合理化、科学化,克服了生产中的盲目性,才能促进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大大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3.推动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开展,保证产品质量稳定提高

在现代化大生产中,随着产品品种的增多和产量的增大,全面质量管理离不开管理标准,可以说,高水平的企业管理标准化,推动了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开展。现代化的生产,分工越来越细,技术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协作的范围越来越大,产品质量的高低决定于人、设备、原料、方法、环境五大要素,怎样使它们更好地服务于质量,取决于对它们的管理,而管理水平的高低,又取决于管理标准。企业无论是生产产品,还是评定和检验产品的质量,都必须依据一定的标准。产品标准是否先进合理以及能否在生产实践中正确地贯彻,都会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企业只有积极采用国际标准与国外先进标准,做到不合标准的原材料不投产,不合标准的半成品不继续加工、不合标准的产品不出厂,才能确保产品质量,使企业生产出更多的优质产品和名牌产品。

4.标准化是企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标准化是发展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综合性技术基础,它是保证各个领域技术的协调发展,实现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提高产品质量,发展品种,增加效益,增强企业实力的基础。当

前,我国的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在高新技术研究及产品形成规模生产时,都十分重视标准化。实践证明,现代化企业对标准化的依赖程度越大,标准化的作用就越明显。因此,标准化是现代化生产和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是衡量 一个企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二.不断强化企业标准化工作

企业管理应该以标准化为核心。标准化的实质就是科学化、规范化、经济化。标准化还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制定、执行和不断完善标准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高质量、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过程;是一个塑造企业灵魂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优化、不断完善对象和自身的过程;是一个可以使企业获得持续协调发展的过程。因而,标准化具有长久的效力。如何才能加大企业的标准化力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

1.不断增强全员的标准化意识

不断增强全员的标准化意识是转变观念、增强采标自觉性的必由之路。标推化客观上早已渗透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但人们对标准化的认识程度、自觉程度和受益程度却有着天壤之别。这就存在着转变观念、大力推行标准化进行再认识的问题,因此必须不断增强全员的标准化意识。强化标准化意识,加强企业管理标准化的培育、培训,提高对标准化的认识水平。使企业决策者和生产者真正从思想上提高对企业管理标准化重要性、迫切性的认识,使企业管理标准化工作落实到位,这是解决企业管理标准化水平的根本。

2.不断完善一系列标准化管理体制和机制

不断完善一系列标准化管理体制和机制是加大企业标准化力度、提高企业标准化质量的根本途径。因为体制和机制实质上就是企业运行的软、硬件。应包含以下内容:

(1)建构完善的标准化管理体制。这是使企业加速发展的关键举措。

(2)制定、完善和推行系统配套的标准化运行机制。

3.认真制定并落实企业标准化体系

建立健全企业标准化保证体系,使企业各专业的各个环节都有自己的标准,国家有关部门,标准研究机构要用标准研究成果及时指导和引导企业管理标准化工作的实施。要以企业科技进步推进企业标准化工作。要鼓励企业采用新科技、新技术、新设备以及计算机数控管理、技术改造等手段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以达到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企业也要以此为契机,不断推进企业标准化建设,要结合标准化法的贯彻将已经颁布的有关标准文本、标准实施办法,切实落实在企业各个岗位及企业管理、质量管理生产过程管理之中,使企业的标准化工作,真正形成自己的体系和网络。

三.结束语

标准化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需要不断进行改进,不断进行完善的工作。我们相信,有了企业对标准化工作的重视,通过扎扎实实地实施标准化战略,经过广大标准化工作者的努力,定能使标准成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了的主要手段,成为企业产品进入市场的敲门砖,成为企业管理的基本准则和依据。

参考文献:

[1]冯晓青;;企业技术创新与专利战略研究[a];《中国知识产权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尹子民;《工业企业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2年

企业标准化范文6

关键词:安全标准化;模式;创建;创新

中图分类号: P624.8 文献标识码: A

一、安全标准化建设内涵

安全标准化是安全生产许可制度的深化,安全标准化达标迟早会成为化工行业的准入条件。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自觉贯彻执行现行的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并依据其修订、完善本企业原有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规程和规定,建立完善的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并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中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贯彻实施,把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部纳入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轨道。落实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及时淘汰危及安全的落后技术、工艺和装备,广泛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不断提升企业的本质安全水平,人、机、物、环始终处于良好状态,进而达到消除隐患,控制风险,消灭事故的目的,实现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化、安全技术标准化、安全装备标准化、环境安全标准化和安全作业标准化。通过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持续改进企业的安全绩效,实现安全长效机制。保证和促进企业在安全的前提下健康快速的发展。

二、创建安全标准化企业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是危险化学品企业开展安全标准化达标创建的行动指南。它既明确规定了企业满足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以此促进企业加大安全投入,改进和完善安全生产条件,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又明确规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具体要求,以此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通用规范》采用了体系化的思想,按照计划(P)、实施(D)、检查(C)、改进(A)动态循环管理模式,在内容设置上,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及有关的法规要求为依据,将安全生产“双基”工作要求及安全生产“五要素”融入其中,对负责人与职责、风险管理、法律法规与管理制度、培训教育、生产设施及工艺安全、作业安全、产品安全与危害告知、职业危害、事故与应急、检查与自评等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要素作出了具体规定。

1、创建原则

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依据《通用规范》要求,开展安全标准化创建活动。

(1)安全标准化建设,应以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为基础,树立任何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理念,与企业其他方面的管理有机结合,注重科学性、规范性和系统性。

(2)安全标准化的实施,应体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监督管理原则,通过有效方式实现信息的交流和沟通,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

(3)安全标准化采取企业自主管理,安全标准化考核机构考评、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监督的管理模式,持续改进企业的安全绩效,实现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2、实施过程

企业应成立以主要负责人或分管安全负责人为组长的安全标准化推进领导小组,把《通用规范》细化分解成具体的工作目标,落实到各职能部门(车间)、班组,明确责任人和时限。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充分保障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强有力的领导和精心周密的组织,确保安全标准化工作的健康开展。

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应从安全基础工作入手,制订各工种、各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标准),使每个从业人员按岗位规程(标准)进行操作。它要求企业将安全生产责任逐一落实到每个操作岗位和每个工种、每个从业人员,完善标准化操作的考核和评级办法,落实企业作为安全生产主体的责任,从基础上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企业安全标准化的建立过程可按照如下程序进行:

(1)宣贯培训:组织开展全员培训,学习《通用规范》各要素要求,理解并掌握其内涵。

(2)初始评审:依据法律法规及《通用规范》要求,对企业安全管理现状进行初始评估,发现差距。

(3)策划:针对初始评审的结果,制订安全标准化工作方案,包括:明确推进分管领导和成员以及各职能部门在安全标准化推进工作中的具体分工和职责;确保人、财、物等资源配置;明确推进时间进度;设置或完善安委会(或领导小组)及安全管理部门,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和注册安全工程师;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网络。

(4)风险管理培训:组织开展企业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培训。对企业所有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分析评价,制定相应控制措施;辨识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

(5)完善标准化体系文件:依据法规、通用规范要求,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并进行符合性评审;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台账、档案、记录等;完成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文件编制。

(6)确定企业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依据法律法规并结合企业实际,制定文件化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主要负责人安全承诺及各级组织制定安全工作计划,签订各级安全目标责任书,建立考核机制。

(7)标准化体系文件培训:分层次、分类组织开展企业管理层及从业人员标准化管理体系文件培训。

(8)实施:企业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台帐、记录表格等修订、会审、批准、并开始实施,落实安全标准化的各项要求。

(9)自评:检查和评价企业安全标准化的实施情况,发现问题,找出差距,提出完善措施。

(10)改进与提高:根据自评的结果,改进安全标准化管理,不断提高安全标准化实施水平和安全绩效。向外部评审单位申请考核评审定级。

(11)考评不符合项整改:企业对达标考评不符合项采取纠正、预防措施,以达到《通用规范》的要求。

三、创新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模式

1. 企业自主创建

对于安全管理基础较好、具备安全管理部门、安全管理专业人才和独立开展安全标准化能力的大中型企业,可按照《通用规范》有关安全标准化的建立要求,自行组织开展实施。

2. 委托咨询服务

多数中小企业中自身不具备独立开展安全标准化的专业人才和能力,可委托专业安全标准化咨询机构(如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等安全中介机构)提供咨询服务,在专业咨询人员指导和帮助下开展安全标准化达标创建工作。由专业咨询机构对照《通用规范》要求,安全评价机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企业安全管理软件和企业硬件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预测发生事故或造成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风险管理对策措施建议,企业参照安全评价机构的建议,合理投入改善硬件完善软件,及时落实整改措施,完成安全标准化建设。

安全现状评价可针对一个完整的独立系统、区域,也可针对特定或局部的生产方式、生产工艺、生产装置或某一场所进行。选择科学、有效,适用于评价对象的定性、定量评价方法,充分利用检测、检验数据和新技术鉴定结果等科学依据,各类特种设备、安全设备、特殊作业许可证明;对危险、有害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定量评价,真实、准确地确定事故可能发生的部位、频次、严重程度的等级及相关结果。

3. 安全生产托管

对一些安全生产无人管和不会管的中小型企业实行安全生产托管,即中小型企业可以委托取得相应资质的安全中介机构(如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为企业提供安全管理服务。中介机构拥有安全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他们熟悉、了解、掌握国家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相应的管理要求,可以帮助企业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的安全管理体系,并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实际中遇到的一些安全问题,针对企业出现的事故隐患,提出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等等,托管后,安全中介机构按照安全标准化建设的要求负责对托管的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管理。

4. 多个中小企业联合安全生产标准化改造

有些企业人员少,无法建立专业的管理机构和救援组织,安全投入缺少监督,部分小企业处于安全监管的盲区,处于无政府状态,管理混乱,没有主动进行标准化建设的积极性,这些企业应该由行业牵头或属地管理进行标准化建设。在一些事故多发的危险行业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的同行中小企业联合组成管理协会,较大的企业协助小企业做好安全标准化改造,形成区域行业标准化管理模式。也可借助地方力量对小型企业进行规范管理,形成属地管理模式。

四、小结

安全标准化作为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是一种重要、基础性的管理和技术,能使人、机、物和各环节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促进企业安全有序发展。加强安全标准化建设模式研究,有助于化工企业结合自身状况及其所具备的内外部条件选择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促进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提高。

参考文献:

[1]乔鸢飞.浅谈推进危险化学品安全标准化工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0)

[2] 曲福年.浅谈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J].安全、健康和环境,2006,6(1):37-42

[3]徐荣,夏辉胜.安全标准化问题与措施[J].劳动保护,2008,6,91-93

上一篇城市化管理

下一篇语文新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