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语文现代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语文现代化范文1
一、要立足整体设计语文教学目标学校教育是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又从属于社会大系统,这就决定了学校的各科教学必须受社会大系统的制约,即在学科教育目标上必须服务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基于这种理性认识,我们必须从教“语”教“文”的狭小天地里走出来,从语文学科的教育功能特点出发,以教育方针为依据,以21世纪的人才需求为目标,制定语文的教学目标。这些目标必须以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方面(包括理想、道德、学习习惯、心理品质等),学生知识素质培养方面(包括语文教材中的语文知识与教材外的语文知识等)和学生的能力素质培养方面(包括语文能力、自学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等)加以考虑,立足于整体设计,培养具有现代素质的人才。
二、要立足整体优化,对教学各因素进行全方位改革语文又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构成人的文化环境的重要因素。以人的发展来说,语文教育无疑是居于首位的,不但出于参加社会交际的需要,而且还因为语文素质的提高是人的整个文化素质提高的基础。开放性语文教学,将课本上的基本知识、时展的信息与实践应用三者相结合,构成完美的教学内容体系,加上它强调整体性、各学科之间的融合性,给我们创造了一个特殊的育人优势。因此,要进行全方位的语文教学改革,必须立足整体优化教学各因素:
①切实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②教师要努力提高文化素质和理论素质,因为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
③教材是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载体。优化教材因素,必须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材作适当调整,如增加一些古诗、科学小品文和举办文学讲座等。同时,要开展大量的教师指导下的课外阅读。
④由于开放性教学的灵活可动性,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必须注重创造性和艺术性,做到因地、因人而异,发扬教学民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⑤要倡导家庭文化活动,鼓励家庭文化建设,用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家风和家庭教育熏陶孩子,这对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语文现代化范文2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入,21世纪我国的语文教育将发生巨大的变革。“教育现代化的一个最重要内容,是实现从传统的旧的教育思想到新的符合现代化要求的教育思想的转变。”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重任,要求我们探索合乎时代需要的、现代化的语言教学之路。没有面向现代化的语文教学思想,就不可能有适应现代化要求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
一、要强化对语文学科实践性、社会性的认识
语文观即对语文学科性质、任务的看法。语文课的性质到底是什么?语文教学的任务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长期以来一直争论不休,至今也没有完全弄清楚但又必须弄清楚的问题。现在,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已被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理解、接受,成为大家的共识,但语文学科的社会性、实践性却常常被人们所忽略,因而为数不少的语文教师现有的语文观是不全面的,进而也是不科学的。
语文是思维与交流思想的工具。作为工具的一种,它具有工具的共同特点:只有在使用中才能掌握,这就是它的实践性、应用性。掌握工具,使用工具是一种能力,而能力只有在反复练习、反复实践中才能培养起来,然而语文教学中这样一个重要特点,却常常被忽视。把讲知识当目的,阅读课上重讲轻练,用过多的分析代替学生自己的读书,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大痼疾。
要想从根本上医治这一痼疾,就必须强化对语文学科实践性的认识,不应当只满足于语言的认知,语言的理解,语言的积累,尤其要注重语言的运用,要强化语文训练,以训练为中介,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
社会生活是语文的源泉,也是语文能力形成的土壤。有一个在社会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广阔背景,这是语文教学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常常有这样一种错误认识:即是以为学生的全部语文知识和能力,都是由教科书提供的,都是由教师教学生学的。于是编教科书就要面面俱到,讲起课来,也就滔滔不绝。过低的估计学生的语文能力,一切从头讲起,在课堂上大量重复学生已经理解的内容,或是越俎代庖,不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攻克新知,使得语文教学和社会生活脱离。把学生关在狭小的教室里,枯竭了学生的思想情感,影响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重视语文学科的社会性,要求语文老师摆正课内学习语文与课外学习语文的关系:课内学习应当成为课外学习的向导和示范,课堂教学应当成为课外学习的酵母,课外学习则应成为课内学习的应用与发挥。
知识经济社会在对人的实践应用能力方面要求很高。在强调语文学科工具性、人文性的同时,强化对语文学科实践性、社会性的认识,正确处理各种关系,使语文教改沿着正确的方向,科学的轨道向纵深发展。
二、要着力于提高人才的语言素质
关于教育思想的争论,实际上都是围绕人才观进行的。人才观是教育思想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在人才观方面也应从传统的知识型、专才型、工具型向现代化的能力型、通才型、智能型、创造型和国际型转变。人才问题的实质是人的素质问题。语文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有机结合。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民族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提高人的语言素质是提高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必不可少的条件。时代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应具有相当的语言素质,包括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较强的理解、表达、观察、思维能力,高尚的道德和健康的心理。基于以上论述,适应现代化要求的语文教学人才观应当建立在提高学生语言素质的基础上。为此,语文学科在人才的培养上,必须实现以下两个转变:
1.在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上,要实现由近及远的转变 现在在校的学生,将是21世纪的主力军,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要与时俱进,要有前瞻意识,不能有近视行为。不能只顾眼前,甚至急功近利地瞄准中考、高考的升学率。要做到重视实践,立足未来,切实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与生存、创造的能力。要努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自学能力、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迁移能力和利用图书馆、利用语料库的能力。不仅要发展学生的一般能力,而且要发展学生内在的创造能力;不仅着眼于学生的现阶段发展,更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终身发展。
2.在语文学科的教学形式上,要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要重视基础,注重应用,突出实践,切实解决语文“双基”的应用性、技能性、实践性等现实问题,即切实解决语文基础知识如何获得、语文基本技能如何培养、语文应用实践习惯如何形成的问题。为此,必须实行民主、开放的教学,走出课堂,走出书斋,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让学生少一些约束,多一些学习的自主权和自由度。使学生树立市场观念、竞争意识、效益意识,彻底解决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实践;重解题训练,轻生活磨练这一“老、大、难”问题。
三、实现语文教学思想的现代化,必须强化效率观念
知识经济社会是一个高速、高质、高效的社会,不讲速度、不讲效率是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力的反映。语文教学现代化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为此,必须切实做到以下几点:
1.摆正教与学的关系,优化教学结构,提高单位时效
教与学是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两个方面。要切实使教学主体由教师转为学生,并在此基础上改革课型、创新教法、优化教学结构,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的最佳结合,认知因素和情意发展的最佳结合,实现各种教学方法的最佳整合。
2.摆正讲与练的关系,抓好双基训练,增强训练实效
讲与练是课堂教学的两种基本形式,必须做到精讲多练,切实加强字、词、句、章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的训练。这是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训练要有目的、有重点、多层次、多形式的展开,要讲求实在,符合实际,注重实效。
3.摆正知与能的关系,减轻学生负担,追求发展长效
根据现代化对人才的基本要求,知识、能力、素质是构成现代化教育目标的三个基本要素。知识和能力是人才成长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两者相辅相成,互相转化,密不可分。未来人才的素质不仅反映在对知识的占有上,更重要的是反映在对知识的运用和创造能力上。语文素质教育要求的语文知识指的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书本语文知识,还包括与生活、生产、经济、科技等发展的实际广泛联系的语文应用知识;语文能力指的是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实践、适应创新的语文应用能力;语文素质指的是通过语文学习,语文的知识、能力、智能结构不断完善,促进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为此,必须切实把语文教学重点放在语言能力的提高上,为学生将来从事工作和继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文现代化范文3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4-137-01
当前,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且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多媒体在各种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科学地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极大的丰富了教学手段,优化了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但是,由于经验不足和其他种种原因,部分教师不可避免地进入电教误区,下面就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和教训,谈几点认识,以便和同仁们共同探讨。
一、淡化形式,讲究实效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形式,是为轻松而又快捷达到教学目的服务的,有些教师为了突出其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根本不顾及教学目的、内容、对象和效果,一味地追求教学的形式,哗众取宠,忽视了对传统教学媒体的充分利用,甚至鄙弃传统媒体,完全抛弃了黑板、粉笔,刻意追求新奇特,使得课堂教学成为时尚的展示。自以为有了比较精美的课,就可以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于是只管坐在操作平台前手持鼠标,口若悬河,一人霸占课堂,根本没有注重学生的反馈,剥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穿新鞋走老路,再次回到“填鸭式”“满堂灌”的旧模式上,一节课就像是一个专题讲座,曲高和寡,知音稀少。结果甚至出现了负效应。
因此,教师在制作和运用多媒体课件时要按照教学内容的需要而定。首先,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教学目的、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手段和媒体运用;其次,要考虑到教学设计的需要与否,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最后,选择一些既符合本课内容又具有趣味性的素材来制作,帮助学生消化传统教学难以讲透或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达到释疑解难的目的。
成功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应该是把教师主导下的现代技术手段巧妙灵活地运用到更加广泛的学生主体参与过程中,教师切勿脱离学生单纯地操纵机器,坐讲课堂,而应当在语言和行动上都融入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指导学习、活跃气氛、激发思维、培养感悟,切勿把课堂讲授变成学术报告,深奥难懂,而应当充分照顾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科学处理好媒体素材、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的关键。
教师切勿充当“解说员”,大搞“一言谈”,而应当对教学过程和媒体进行设计,使媒体为学生的思维服务,让学生自行解读媒体内容,把课堂变成“群言谈”,这样才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和原则,才能有效地激励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教师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发挥多媒体作用,启迪学生思维,突破学生思维难点的关键之处。即该用则用;在使用中起不到实效,对教学毫无优化之处的,坚决不用。
二、精心设计,适时播放
媒体的设计和使用时机,不仅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感知机会,而且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感情,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发散思维及各种能力,使其发挥最佳效果。
教学中有些课应先让学生充分品味、想象,当同学们从作品中发现并进入一定情景,感情达到,内心迫切需要验证时,教师再把投影展示出来进行对照。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想象力不丰富的学生得到补充;另一方面,还使另一部分同学获得成功体验,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增强其自信心和成就感,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满足。
三、敢于取舍,灵活运用
电教媒体形式多样,在教学中应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要根据学生特点,教材内容以及教师自身优势,选择恰当媒体,力求机动、灵活的运用,善于做到三大舍弃:
首先,不要过分热衷于先进的媒体。在课堂上运用电教媒体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为了展示媒体本身。在先进的电教媒体也是为课堂服务的。最先进的媒体不一定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有的课堂用录音机会比幻灯机效果更佳,有的课堂用一种媒体会比用几种媒体更强。因此,在使用媒体时千万不能牵强附会。
语文现代化范文4
关键词: 现代化技术 语文教学 默契融合
现代化技术的发展正在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教学活动,多媒体教学可化抽象为具体,增强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求知欲,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大课堂容量,改变“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深受师生欢迎。《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提高学习效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电教手段,能创设非常形象、直观、生动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从而使教学过程最优化,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此,我们要认真探索现代化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基本模式,充分利用现有教学环境和教学媒体进行各种形式的教学尝试,为学生创造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为了让一潭死水的课堂掀起波澜,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大胆尝试,让信息技术走进了语文课堂,突破了传统语文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扩大了语文教学容量,极大地丰富了语文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通过大胆的教学改革实践,我找到了一些现代化技术与语文课堂默契融合的方式。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带着兴趣感悟文本。生动可感的现代化技术具有展示直观形象的立体画面的优势,能把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境逼真地展现出来,把学生的非注意力因素集中起来,使学生从听觉、视觉上领略语言文字描绘的“美”的情景。例如我在教学朱自清的散文《春》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多媒体展示了《春》的五幅画面: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让学生享受美好的视觉盛宴;播放《春江花月夜》配乐的课文朗诵,给学生优美的听觉享受。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中,让学生在美的情境中感受朱自清的散文《春》,这样自始至终地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活语文课堂
初中语文之所以成为重点、难点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对教材中某些文字内容缺乏相应的感性知识,缺少进行抽象思维活动的中间媒介。巧妙地运用现代化技术铺路搭桥,可以让教师挖掘教材本身的潜在因素,使学生在艺术感染力的影响下观察事物,减缓攀缘思维高峰的坡度,帮助学生理解教材重点,突破教材难点。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鲁达三拳打死郑屠这一情节最能体现鲁达疾恶如仇的性格,这一情节也是课文的精华和重点部分,光靠读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我在教学此课时,通过多媒体展示电视剧《水浒》中的这段音像,学生看了电视剧情节片段,对鲁达形象的感悟更透彻,很好地突破了重难点。
三、再现课文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语文教学中,单靠传统的教学手段完成语感训练这一颇为艰巨的任务有一定的困难。引进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整体优化语文学科的电化教学过程。我在日常教学中,充分发挥电教手段的优势,如配乐朗诵、录音示范朗读、配乐讲解、吟诵等,有时还采用以语感训练为主线的电教(或多媒体)基本课型。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以黑板+粉笔为主要工具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声像同举、图文并茂、动静成趣,直观而又生动,可再现情境,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农村学生阅读面比较狭窄,在头脑中储存的生活信息较少,利用信息技术就可以唤醒学生对一些生活信息的情感,可以细致观察生活中瞬息即逝的细节和场景。例如《大自然的语言》一文涉及一年四季的气候和景象,还涉及经纬不同和海拔不同造成的气温变化和景物差异等,这些内容只看文字未免太抽象。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多媒体系统,就能轻而易举地把各个季节、各种气候、各个地方的各种景物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眼前,启发学生联想自己见过的知道的相关知识和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五、巧用媒体,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激情
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计算机可以玩游戏这一特点,让学生在游戏中开发智力。如为了调动学生积累词句的积极性,我让学生自己在电脑上操作,开展成语接龙、漫游古诗乐园、好词句大比拼、做好医生等比赛,学生通过一次次的语文活动逐渐养成了自觉积累词汇的习惯。
六、信息技术与作文课整合,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语文现代化范文5
现代化教育语文阅读教学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语文教育既是提高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奠基工程,又是发展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的必要条件,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发扬全体学生的主动精神、自主意识、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要发扬学生的主动精神、自主意识,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妙的运用电教手段,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活动、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下面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1.质疑议论,主动探索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由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是训练思维的基本手段。学生自己发问,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等待教师传授知识的依赖心理,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探索者。出现问题后,上课时间更多的由学生用来小组讨论以解决这些问题。学生有了充分的学习实践,其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综合能力都能得到锻炼,独立阅读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将学生提出的疑问随机输入,并显示在屏幕上,同时把它们排列成序,再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最后,以学生汇报的形式将问题解决。这样,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主体式教学”,改变了课堂固有模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创设情境,入景动情
现行省编语文教材融语言文字训练与思品教育为一体,通过学习课文,不但提高了学生理解、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优秀品质和情感。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各种情境,正式完成这一任务的最佳形式之一。小学语文第四册《公鸡的脸红了》一文中,公鸡在它的朋友需要帮助时,很不礼貌地拒绝了;而当它的屋顶被大风刮跑后,邻居们热情地帮助抢修,公鸡想起自己平时的表现,脸红了。为了帮学生体会公鸡的冷漠、以及它得到朋友们的热情帮助后后悔、惭愧的心理,从而领悟朋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这一主题。为此,我播放了一段无声的录像,展示公鸡傲慢待友的故事情节以及风雨交加的晚上,公鸡急得又叫又跳,朋友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冒雨为公鸡抢修屋顶的场面,让学生看图想象(公鸡会急得怎样叫;朋友们又会怎样进行安慰;得到帮助后的公鸡会怎样想… …)、并要求给画面配解说词(说说朋友们是怎样齐心协力地帮助公鸡的。)在动人的情节中,学生通过看、想、说、比,入真情于动景,有了观察的兴趣自然也容易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说得生动、比得细致,继之深入地理解课文的主旨。
3.激发兴趣,观察感知
在传统教学中,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学内容涉及到的一些事物和现象,学生无法看到,而低年级学生阅历又较浅,问题难以得到满意的解决。教育技术,使之直观化、具体化。“百闻不如一见”,大量的感性材料,使孩子们有身临其境之感,通过观察,引发了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利用电视录像将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展示于学生面前,使学生对小蝌蚪的变化有一个整体了解。然后将录像片中蝌蚪变化的几个阶段的曲型图片制作成教学软件,利用电脑多媒体,将蝌蝌身体变化过程分步展示于一个画面,学生就能如身临其境般在课堂中理解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再如:学习第三册《祖国山水多美丽》一课时,过去每讲到这一课,学生只能通过同学、教师的介绍,结合图片来了解祖国的名山大川,现在,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既可以展示各个景点的声像资料,同时又能收听相关介绍。隆隆之声震耳欲聋,飞瀑彩虹,磅礴气势,呼之欲出。学生学习兴趣大增,通过亲自听、看,获得了大量的知识。且记忆深刻,油然产生了热爱祖国名山大川并为之自豪之情。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在电教实验班中,每一学期我们都安排了若干首古诗的学习,充分利用电教媒体的优势,化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理解、体会,激发学生学国语言文字的兴趣。
4.突破难点,品词品句
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有些知识,教师用几句教学语言很难表达清楚。为了突破这些难点,利用电教媒体,就能大大减少教学时间,而且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取知识,掌握本领。如《精彩的马戏》一文,为理解“绝活”一词,在体会课文语句的同时,如再让学生观看一段“山羊走钢丝”的录像,这样对理解词义就大有帮助。再如《司马光》第三自然段中的一个“一不小心”用语言解释显得嗦而不形象,用CAI演示学生马上就明白了,读此段内容的时候自然就能读出急切、意外的语气。本课的重难点是要让学生懂得司马光是个遇事不慌、聪明勇敢的孩子。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我利用CAI的情景展示,进行对比教学,针对第四段内容我放出了孩子面对突发事情慌乱一团的情景动画,让学生观看后再找出与画面有关的段落读一读;然后让学生指出“别的小朋友”是画面中的哪些小朋友,再问:他们怎么啦?“慌”是什么意思?他们慌成什么样儿了?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司马光在他们当中吗?这样提问,一步一步地烘托出司马光的表现。到此时,我就不让学生往下看了,而是让他们自己找第几自然段是写司马光的,学生找到第五自然段后,指名上台,学司马光的所作所为之后,我又出示CAI,让学生通过生动的动画来理解“没有慌”“举”“砸”等词语,并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对照图画把文中表示司马光动作的词找出来,打上点,这时再问“举”说明什么?“使劲砸”说明什么?“几下子就砸破了”又说明什么?学生的回答就显得既轻松又愉快了。解决疑难问题后就不难读出应有的心情和语气了,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展开讨论:通过对比,你觉得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于是我要达到的目的在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中实现了,此课的重、难点也就较轻松地突破了。最后重放多媒体设计画面时,学生就能很好地说出画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并能清楚地复述出司马光救人的经过。
5.深化练习,延伸扩展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语言练习,将知识实行延伸、扩展以达到理解基础上的运用,可以较平时运用普通教法更省时、省力,更直观,易掌握。如教学生用“… …像… …”的句式说话,可以运用电教媒体手段,在图像上出示若干本体,再以提示方式出示相应的喻体。可以让学生很快找到本体和喻体之间的联系,生动形象的句子自会脱口而出。
在课后练习中,运用多媒体电脑可以展示更多学生感兴趣的习题和课文补充材料。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的教学软件,可以把习题的形式变得更活泼、新颖,把习题的内容扩展得更广、更深,这也是课文知识内容的补充。这样在落实知识的同时,扩大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练习部分由枯燥,而变得有形有声,如游戏般易操作,好掌握。
参考文献
[1]黄甫全主编:《现代课程与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
语文现代化范文6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代化教育概述
以上所述的现代化教育,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代化也同样适用。我国的语文教育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对于小学语文教育也从最初的口授到班级授课制,再到现在的多种辅助教具的教学方式,语文教学方式在不断地进行转变。随着信息经济时代的兴起,为了紧跟时代的潮流,推进小学语文现代化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二、转变教学观念
推进小学语文教学现代化,对语文教学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可以说教学观念是教学行为的灵魂,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各项工作的统率和导引。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学工作者应该树立以下三大原则作为指导思想,切实转变教学观念。
1.主体性原则
在教学活动中,往往是以教师为核心的,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应该注意到,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作为交往主体共同存在的,没有学生的教学是无意义的,没有与学生发生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教学,其效果肯定是不好的。应将学生看成相互交往的教学主体,进行对话与交流,共同开展教学过程,完成教学。
2.平等性原则
既然将学生当成教学过程中的交往主体,就要树立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高低、强弱和尊卑之分的思想,只有价值上的平等。在教学过程中,在具体的教学规范中平等交往,由教师传授知识,而学生以平等的身份进行学习、交往,双方都要承担相应的教学与学习的义务,从观念上转变教师强于学生,或者学生地位低于教师的错误认识,相互尊重、相互承认。
3.交互性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的角色,通过引导学生对教育资源的主动学习,内化教育,达到自身与学生的自我构建,教师不是学生绝对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以教育资源为交往的中介。
三、提升教师素质
推进语文教育现代化,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迎接挑战并且抓住机遇使自身成为一名高素质的小学语文教师,是小学语文现代化教育的必然要求。
1.努力学习人文科学知识
教师要想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引导学生,首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开拓自身的知识网络。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更要通过大量阅读书籍来提高自身修养,通过多读书避免在课堂上出现一些尴尬场面,提高自身在学生心目中的信任感。
2.提升教学能力
在语文现代化教学中,除了要求教师掌握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外,还要有较强的语文教学能力。教师应该加强课堂的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并且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因材施教,对学生和教材都要加深理解,以便因势利导地进行教学。
3.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个具有人文素养的语文教师,必须学会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现代化的语文教学强调的不是集体化教育,而是充分重视个性化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由于存在许多因素的影响,譬如认知方式、情感类型的不同,导致不同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感知是不一样的,应该充分重视他们的个性,要谨记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智慧、陶冶学生的品行,并且激发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形式的现代化
随着信息化技术不断地推动教学硬件的更新,多媒体几乎在所有城市小学配备齐全,学校也有了微机室,这些新设备让直观教学更好地得以实施。现代化语文教学要求教师能够熟练地运用现代教学设备,更好地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生动的图像和声音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大大减轻了教师备课的负担,并且极大地提高了备课所需要的资源,在教学过程中也节约了板书的时间。
五、小学语文课堂教育内容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