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双语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专业双语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专业双语教学

专业双语教学范文1

摘要:高校法学本科专业双语教学课程的设置具有一定的必要性,能为法学学生本科毕业后继续深造打下一定的基础。但目前我国的高校法学本科专业的双语教学普遍存在教材缺乏、学生学习兴趣低、授课教师外语水平有限、课程设置等问题,所以在教材市场上迫切需要一系列合适的配套教材的产出,同时,授课教师也得想办法尽量提高外语水平并在课堂上因材施教。

关键词:法学;双语教学;改革

现今我国很多高校的法学本科专业开设了双语教学课程,有的法学院校开设的是国际经济法与国际私法,有的则开设的是诸如合同法和国际经济法,或者商法、国际法等课程。高校法学本科专业开设双语教学课程,对法学本科专业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好处,例如提高法学本科专业学生的法律专业外语水平,为后续的继续深造打下一定的基础;但在实践中法学本科专业设置双语教学课程存在一定问题,需要继续探索。

一、高校法学本科专业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双语教学课程学习,就如同克拉申的“输入假说”,只有当学习者接受的是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veinput)以及学习者集中于对意义或信息的理解时,才能产生学习习得。高校法学本科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的难点问题主要在于学生接受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的技能水平过低,不能集中理解所获得的信息。具体来说存在以下问题:

(一)相应的双语教学课程教材缺乏

就目前的法学专业双语教学课程的教材市场上,可以说要找到一本比较好的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的本科生的双语教学课程教材非常难。现有的法学专业本科双语教学课程教材,要么就是全英文版教材要么就是中文教材里间杂些英文的解释或延伸阅读,对于非英语科班出身的法学专业学生来说全英文版教材实在是太难了,而且教材价格相比较来说比较昂贵,学生不愿意负担或负担不起自己看不懂也听不懂的书籍;而且以笔者这些年对自己所承担的双语教材课程的寻求历程来看,这种间杂英文解释的中文教材也基本上是以中文内容为主,英文解释仅仅占到很少很少的比例,因此这种教材其实并不能算得上是一本真正的双语教材,因此这种教材并不利于真正开展双语教学;所以目前国内教材市场上缺少一本真正合适合法学专业本科生的双语教学课程教材。

(二)学生的外语水平参差不齐

高校里,即使是一个班级,也是大概有三十号来人左右,而这三十名学生里,从其开始学习外语开始,各自的外语水平各异。进入大学后,这种差距更加明显。就以大学英语四六级来说,有些高校现今已将大学英语四级与毕业证、学位证脱钩,所以有不少学生大学期间连大学英语四级都没通过,更何况于专业性更强的需要法律专业外语为基础的双语课程了。因此对于外语水平较高的同学来说,他(她)进行双语学习的兴趣就要浓厚些;而对于外语水平本身就不太高的同学来说,双语课程学习可能就是难于上青天。另外,不少学生觉得自己大学毕业后的工作跟外语也打不了多少交道,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跟外语没有多大联系,就算是自己以后可能会从事跟法律有关的工作,但是也不一定需要用得上法律专业外语,所以对法律专业外语的学习兴趣不大。因此,双语教学既要考虑到满足外语水平高的同学的求知欲望,又要顾及到外语水平低的同学的接受程度,还得要注意与学生未来是否从事相关工作联系起来,的确是会有点顾此失彼。

(三)授课教师的外语水平的有限

双语教学对授课教师提出了不少高要求高标准,授课教师不仅要精通法学专业知识,还得具有较高的公共英语说、听能力以及法律专业外语的读、写、说等能力。而现实中法学专业双语教学的不少授课教师并非是英语科班出身,也没有得到多少国内或国外专业进修的机会,所以不少授课教师对进行双语教学难度也比较大;有些授课教师可以基本上用英文授课,但学生听起来又费劲,同时这又势必会拉慢教学进程、课堂互动性也不强。所以实践中在双语教学课程中,授课教师更多的是使用中英文PPT或全英文PTT,同时辅以中文语言进行授课的方式,但这种方式并不能达到双语教学课程设置的目标的效果;这就会使得双语教学课程设置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

二、高校法学本科专业双语教学改革探索

针对以上高校法学本科专业双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可采用以下几种对策来探索解决:

(一)双语教学课程教材的配套跟上

法学本科专业双语教学课程迫切需要相应的合适教材的面世。对此种教材,可采用国内自编出版的教材。可由外语水平非常高的法学专业学者或教师,选择一本较好的国外外文原版教材进行适当地简化改编或者节选部分精华内容,②加入中国元素,根据中国文化、专业背景,结合中国法学专业大学生整体的外语水平和专业水准,进行适当地中文解释或注释。这种自编教材既适合中国国情,又将书籍价格保持在一个比较合理的价位上,学生们也都比较能接受。

(二)提高法学专业双语教学师资的外文水平

高校应尽可能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对承担双语教学课程的授课教师的外语水平的培训。如针对授课教师的开口难或者外语口语水平不高的情况,可专门开设短期的外语口语班,聘请能熟练运用外语进行沟通和授课的外语专业老师来强化训练。再者可与兄弟院校开展双语教学方面的合作和交流,组织授课老师们互相观摩、互相学习!现在国家大力鼓励高校教师们出国访学等,授课教师可利用各种国家或者高校支助项目进行为期一年或半年的短期培训,这样既可提升外语水平又可积累法学专业知识。

(三)根据学生的外语水平进行授课

双语教学因使用非母语的外国语言,因此对于运用非母语并不熟练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也会产生厌学心理。因此为保持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双语教学中,应更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提前阅读、查阅资料、小组讨论、互动交流等主动性和合作性的学习。而且更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来为学生考虑,教师应充分注意并收集学生在课堂里的各种上课感受,以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为出发点,采取渐进渗透式的双语教学模式。同时。教师在上课时应尽可能将中西方文化差异背景向学生讲授,以便最大程度的帮助学生理解相关内容。③授课教师在授课时,还应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可选择趣味性较浓的跟生活密切相关的经典案例进行讲解。

(四)设置合理的专业课程和双语比例

专业双语教学范文2

1《工业工程导论》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工业工程导论》是工业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工业工程是一种将人、设备、物料、环境和信息等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并对工业等生产过程进行系统规划设计、评价创新,进而提高工业生产率和社会经济效益的专门化综合技术,内容日益广泛。它既带有鲜明的工程属性,又有着显著的管理特征,是一门工程技术与组织管理等有机结合的交叉学科。通过学习《工业工程导论》课程可以使学生了解与认识工业工程的基本内容、特点和方法,从而为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与实践打下良好基础。《工业工程导论》涉及的内容宽泛,以我们所使用的教材为例,包括如下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工业工程历史、定义和地位,具体有工程和工程教育的历史概述、工业与系统工程、工业与系统工程职能的组织和管理;第二部分是工业工程的职责范围,具体有生产工程、厂址选择、工厂布置、工作测定和设计、财务补偿、作业计划与控制、质量管理、财务管理和工程经济、人事管理、管理系统设计、物料搬运、分配和路程安排;第三部分是运筹学和大规模系统分析的影响,具体有运筹学、确定性的数学规划、工程项目管理、概率模型、系统概念。所以内容宽泛,跨度大,就我校教学计划中规定的32学时来看,只能是选择性的重点讲授上述内容的1/3左右。《工业工程导论》部门内容相对有难度,特别是与工程紧密相关的部分,如:制造工程里面的各种加工方式、流程等相对专业的内容,对于管理类的学生来说有难度。因为低年级的学生只是在认识实习时对制造企业有个初步了解,而认识实习只是走马观花,难以取得更为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对于工科院校的学生来说,财务管理、成本控制和质量管理方面的课程显得偏难。再者,运筹学、概率模型等又需要有较好的数学功底。

2《工业工程导论》双语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我校在制定本专业培养方案时,选择《工业工程导论》进行双语教学的原因如下:首先,工业工程导论部分内容虽然涉及面广,但难度相对较低。其次,工业工程导论是整个工业工程专业的知识基础,进行双语教学可以使学生在专业知识和外语能力两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工业工程与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专业方向一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于专业外语更为娴熟,在期望使学生切实掌握课程基本内容的同时,也可通过对外语的大量运用,进一步锻炼和提高自身的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下面从三个方面具体分析该门课程双语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2.1英文教材的筛选

选用什么样的教材,首选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因为,作为双语教学知识的吸取方,学生的外语水平和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对双语教学的效果有着关键的作用。工业工程专业近年来成为工科院校的热门专业,该专业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总体较好。但中学阶段的哑巴英语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口语和听力偏差。同时,专业词汇贫乏是导致原版教材无法直接使用。另外,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需经过语言和语思维的双重转化。考虑到双语教学的特殊性,教材既要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又要兼顾对学生外语能力的提高[3,4]。因此,生源好、学生基础扎实的院校,应尽量采用原版教材。原版教材语言地道、信息量大、可读性强、内容详实,能够提供该领域前沿专业知识。在选用原版教材的过程中,还应注意英文的难度,语言过难会导致学生的厌烦,进而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产生不良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原版教材并非完美无缺,有些内容本该简单精炼,却过于详细,书本过厚,价格过高。因此本人在国外将原版教材《工业与系统工程概论(第3版)》,进行了部分影印编册后发给学生作为教材使用。

2.2教学方法的改进

鉴于《工业工程导论》课程涉及的概念、定义、公式、术语、专有名词的数量较多,并且这些术语不仅仅来自管理科学领域,也来自工程技术领域及计算机技术领域,使用英语讲授对教师和学生都要求很高。教学过程中信息量大,学生在掌握课程的众多知识点之外,还需要记忆大量的专业词汇,并采用英语来进行理解和思维。为保证课堂45分钟的教学质量,课前预习成为必须的过程。在每节课结束前的5~10分钟,在布置该节内容的课后作业的同时,还须安排学生对下一节内容进行课前预习。双语课程的教学不是单纯的英语教学,不能像大学英语授课那样,把对单词、句子和段落的阅读和理解作为重点。只用英语解释会让学生费解,教师还需要用中文讲解,即采用穿插式的教学模式。在课外,学生更需要主动学习,到图书馆或网络,包括一些专业论坛来查阅相关资料,及时温习并整理已学知识。对于生源一般的普通院校各专业,由于课程的专业性和理论性,采用英文教材+中文讲授的模式更与实际情况相符。经过4年的摸索,研究者已从最初采用的全英文教授转变为目前的混合型,并且结合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替代课堂板书,丰富了教学内容。如此一来,学生在听教师英文授课的同时,可与授课老师用英语进行课堂专业知识的互动讨论。授课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主要用汉语讲授,再让学生精读教材后与老师交流讨论,以真正受益。通过这种模式,优化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尝试借鉴MBA教学中的“案例讨论式”教学活动,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发挥多种教学活动及教学方法的优势,真正提升双语教学效果。

2.3多元的考核制度

在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中,一个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不仅对整个教学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也是调动教师和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机制[5]。或者说,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一方面是可以检验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反映了双语教学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可以督促学习和引导教学过程。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说,专业素质和外语素质是双语课程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为同时满足大纲和与实际相接的要求,教师要收集和整理很多针对当下中国国情的资料,以充实教学内容,因此其隐性和显性的工作量和难度要比普通教师高很多。此外,由于学生外语能力和专业素质存在差异,采用双语教学往往会对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产生影响。一些外语基础弱的学生会产生厌恶情绪,教师可能会在课堂上面临更多的难题。为此,需要学校管理者在政策上鼓励教师深化研究、大胆实践,完善教师的奖惩制度,对其超额付出给予认可。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双语课程的考核应同时关注教学过程和最终考试结果,使二者实现统一。建议教师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灵活运用笔试、开卷、闭卷、半开卷等方法。并可将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及讨论的次数和质量作为评价内容,鼓励学生阅读英文文献、撰写外文报告,学期末考核可将口头考试与书面考试结合。书面考试可中英文结合,建议多考主观题,让学生自主思考,有更大的答题自由度,以锻炼学生的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从管理的角度来讲,双语教学的监督机制也需要建立完善,并纳入日常的教学管理议程,从制度层面对双语教学实行管控,制订详细可行的评估细则,对教学大纲、教材的选用、教案、教学进度表、教师准入条件、课堂教学检查、试卷、学生意见反馈等进行规范化管理,做到有案可查,有章可循。

3《工业工程导论》双语教学效果

经过连续4届的讲授,从10级学生的反感厌恶,到11级学生的新鲜有趣,到13、14级级学生的适应融合。连续4届的统计数据来看,《工业工程导论》双语课程较好地完成了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任务,并培养了学生的外语兴趣和专业外语水平。从学校近3年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统计结果来看,工业工程专业的国家英语等级考试通过率和优秀率大幅度提高。从学校教务管理系统“学生评教”模块的统计来看:68%的学生反映经过一学期的双语学习,自身的思维和英语水平有显著的进步,学习兴趣大大提高;12%的学生反映课程讲授的速度太快,信息量过多,导致学生的印象模糊,为此,需要教师精心备课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参与性。由于学生英语水平差距较大(以12级学生为例,58名同学中,8人通过六级考试,24人通过四级,还有26人未通过四级考试),学生接受能力差异很大。学生在学量专业知识的同时,大量阅读、理解英语必然难度增大,因此,需要根据学生英语基础的不同,因材施教,进行分类教学。

4双语课程教学的建议

专业双语教学范文3

关键词:国际化会计人才;双语教学;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张倩(1982-),女,山东临沂人,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黑龙江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章金霞(1978-),女,安徽安庆人,黑龙江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7)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科技学院教学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5-0075-02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经济对外开放趋势的加强,会计作为“国际性商业语言”必然要实现国际化,会计人员要熟悉国内外的会计准则及国际会计协调等知识,并能使用双语交流和工作。这就对会计学专业的双语教学提出了迫切的需求。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内很多高校开始引入合作办学,开设ACCA、CGA等合作项目,采用国外会计原版教材开展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是指通过外语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语言运用能力,从而满足经济发展和学生未来职业需求,同时对教师及时吸收学科前沿的专业知识和理论,了解本学科最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对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国际化高素质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

一、会计学专业教学的现状

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可概括为:“培养精通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熟悉国际会计准则与惯例,具备国内会计师执业水准和基本具有国际会计师执业水准,能熟练运用英语和计算机,具有全面综合素质与适应能力,能够在跨国公司、外商投资企业、国际或国内会计师事务所、政府部门和其他企业事业单位从事会计、审计、财务管理实务工作的国际型、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的优秀会计学专业人才。”即培养“国际型、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优秀会计学专业人才”。财政部于2010年9月《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这使我国大力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化的、高级会计人才的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

我国有些高校很早就在会计学专业开展双语试点教学。从1989年开始,上海财经大学等陆续在会计专业课尝试双语教学。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高等院校应使用外语进行专业课等课程的教学,普通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也要考虑双语教学情况。目前,部分高校纷纷与国际职业组织合作,将国际会计从业资格培训与学历教育结合。

二、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为了顺应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的趋势,很多国内高校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广泛开展双语教学工作。相比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双语教学下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1.教学目标不明确

王理(2007)[2]指出双语教学主要使用中、英两种语言,引进英文原版教材,专注于专业知识与英语技能经验双重构建的教学范式,最大的特点是面向学生心智发展的动态过程,充分体现教学的“增值”效应,即在专业课教学课时内完成相应的英语教学。姚芳(2008)[3]认为当前双语教学的目标主要包括:专业知识目标,旨在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语言目标,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目标,旨在使学生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姜萍、刘晓迎(2009)[4]认为双语教学的实质并非用外语来解释知识点,而是把语言作为媒介,使学生了解同一内容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变现。

教学目标不明会导致本末倒置。在双语教学初期,往往存在“翻译课文、专业术语等”等误区,部分学生认为双语教学就是专业英语课,甚至从某种程度上等同于英语课。即使有些高校重视双语教学的专业知识培养,试图达到专业知识目标和语言目标,但对文化意识问题注意不够。

2.双语教育教学管理落后、模式单一

在会计专业课的双语教学过程中大多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把学生当做接受知识的被动客体,依托于教材、板书和多媒体课件传授知识,填鸭式教学,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师生难以交流互动,部分学生对双语教学缺少浓厚的兴趣,部分学生将注意力放在了专业词汇和英语翻译上,而忽视了专业技能的培养,导致双语教学目标偏离。由于受语言能力的限制,需要耗费大量学时,难以保证预定教学任务的完成。

目前采用的双语教学的模式大致包括以下三种:[5]采用外文教辅材料,用汉语讲授;教师在授课时采用外文与汉语结合的方式,但是教辅材料及考核都采用外文;完全采用外语进行授课,包括教材、课件、板书、练习、考核等各个环节。在初期可以选择第一种模式,之后随着学生能力的提高、教学方法的改进等逐步过渡到完全外语授课。

3.双语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国际会计专业双语教学师资需要具备会计专业知识、外语语言能力、教学能力等。作为国际会计双语教师,不仅要把握学科前沿、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而且要精通外语。能够很好地完成以上双重任务的教师还远远不够,专业技能较高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多数是中年教师)外语水平可能不高;而外语应用能力较高的青年教师,又可能在专业水平与实务方面略显不足。外聘国外的师资也存在一定难度,即使有能力外聘,也可能由于文化背景等原因影响双语教学的课堂效果。

笔者所在学校的会计双语课程主讲教师尽管已获得硕士以上学位,专业知识比较丰富,并且有国外进修经历,但也难以保证以流利的外语及时地把国际最新的会计知识传授给学生。

4.教辅材料不完善

会计专业双语教学中,部分院校采用原版外文教材,这能够使学生在外文的环境下提高外语水平,更好地了解国际会计准则,但缺乏对中国会计体系的认识,同时由于外文教材价格昂贵,学生难以负担,影印版本的更新速度跟不上快速发展的会计形势。部分高校教学过程中实行双教材制,中外结合。这种选择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单一采用原版教材的不足,但是学生往往会以中文教材为主,导致双语教学的真正目的不能实现,而且中外存在差异,学习过程有难度。另外,也有高校仅选用国内教材或译本,甚至无教材,仅要求学生记住一些会计专业词汇,以便阅读外文资料。同时,在双语教学过程中,缺少配套的习题、案例、试题等材料。这种现状都难以保证会计专业双语教学预期目标的实现。

5.教学支持力度不够

虽然大部分院校积极鼓励会计学专业相关双语课程开展教学改革立项,并且已经通过学校审核,在学科建设结构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双语教学”管理体制,但是,对双语教学改革的投入依然不足。在学生的考核管理中没有体现双语课程的优势,多数学生在双语课程学习中付出了更多努力却没有得到认可;在管理模式上忽视了双语课程的特殊性,授课教师教学任务重、学时压力较大,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三、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改革探索

1.明确双语教学目的

双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用英语理解和表达专业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查阅更多英文文献和资料,加深学生对国外先进的知识体系以及前沿学术理论的了解,着力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和国际竞争能力。所以,在会计专业双语教学过程中应明确定位,其目标是把外语作为工具,而侧重于传授会计专业知识和实务经验,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外语应用能力,引导学生查阅外文文献,尽可能地了解国外的会计理论与实践的前沿动态,掌握先进的会计专业知识体系。同时,还要考虑到文化的差异,培养跨国交流能力。

2.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

要积极探索会计双语教学的有效模式,结合学生的外语能力选择双语教学模式,体现因材施教。最初的“principle of accounting”可以采用中文授课为主、英文授课为辅,让学生接触会计的专业词汇和知识;然后,“Financial accounting”采用中英结合、不分主次的方式,建立学生英语学习的信心,逐步培养外语学习的思维和能力。后续的“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及“management accounting”等课程采用全英语的教学模式。在“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课程可以采用英文案例授课。

改革教学手段,突出“以需求为动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改理念,开展互动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综合能力,探索先进模式。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开展不同的实践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进行分流、小班授课,还要加强教学各环节的监控,完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3.师资国际化培养与建设

鉴于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不足,迫切需要建设一支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双语师资队伍。第一,政府要从政策上提供大环境的支持,从资金、体制等方面努力为双语教师培训、交流深造等创作条件。第二,高校也应注重完善师资结构,通过与国外高校保持长期稳定的师资合作计划积极吸引海归,并定期安排本土教师出国访问或培训,支持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以提高科研能力和外语水平,掌握理论前沿知识。第三,实施青年教师挂职锻炼机制,选拔专业基础扎实、外语水平较高的教师到国外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等部门带职实习。这有助于教师了解国际惯例和价值观,累积和丰富职业经验和技能,更好地实现理论和实践的融会贯通。国际化师资建设是开展双语教学的保障。

4.教辅材料建设

会计专业双语教学应采用立体化教材,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需要。立体化教材要求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教学。为了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呈现科学性和先进性,教学过程不仅要有纸质教材,而且要有配套的教辅材料。要结合电子教材与网络出版物,形成集成多功能的系列化教学方案、内容丰富的教学包,并与网络教学的网站结合,形成更加方便、更有利于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立体化教材体系如图1所示。

我校国际会计教学过程中“Financial accounting”、“Management Accounting”等双语课程选用的是原版教材。该教材内容新颖,分析透彻。理论联系实际是该书的最大特色。因为教学过程中完全采用国外教材有时不能体现我国的会计准则内容和教学内容,所以对于某些课程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教材。例如我校的“初级会计学”(双语)的教材选用自编教材就满足了这一要求。教师应多渠道查阅外文的前沿专业信息,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编写外文讲义和电子教案,弥补双语教材内容的不足。

5.加大双语学科和课程建设的支持力度

开展双语教学需要持续和不断积累经验,全面长远的学科和课程建设规划有助于明确双语课程的选择、师资配备以及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辅材料的建设和选用、考试方案的确定等。因此,政府和高校应划拨专项经费开展双语学科建设和课程立项,制订相应的双语教学鼓励政策,大力支持双语教学改革。例如提高教师讲课报酬和学生双语课程的学分、完善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等。我校的国际会计课程“初级会计(双语)”已经建成校级优秀课,在此基础上应该争取精品课的建设,同时建设更多的精品课程。

6.开展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立足本土实际,加强与国际间高校交流与合作,不仅可引进国外师资力量和优秀的教辅资料,还可以引进优秀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实现国际接轨,并且可以实现教师队伍和学生的中外互换交流,在提高师资力量的同时给学生提供国际化的学习环境,使其获得知识和文化意识的双重发展,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国际化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林颖,曾志新.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探索,2007,(6):1-2.

[2]陈艳利.基于国际化办学的财经类院校双语教学问题研究——以会计学专业为例[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0,(5):85.

[3]王理.双语课程学习动力测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11).

[4]姚芳.会计双语教学的目标[J].会计之友,2008,(439):68-69.

[5]姜萍,刘晓迎.会计双语教学与会计教育国际化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10).

专业双语教学范文4

一、双语教学的介绍

在国际医学领域中,英语逐渐成为第一语言。据统计,全世界有关医学、生命科学的文献、专著中使用英文的占86%。权威性的医学期刊大多使用英文出版,国际医学会议大多使用英语交流。目前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已不同程度的开展了双语教学。内蒙古医科大学开展双语教学已有7-8年时间了,虽说取得了一些收获,但总体来说,双语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出现了诸多问题。

二、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程体系方面

医学院校中的科学双语教学体系是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的重要保障。但目前我国的双语教学体系不够完善,很多院校只有几门课程开设双语教学,这种教学忽视了课程之间的有效衔接以及知识的连贯性。拿内蒙古医科大学来举例,只有组织胚胎学、解剖学,以及医学免疫学等课程开设了双语教学。这对整体医学的学习缺乏很好的连贯性和衔接性。

2.教学目的方面

许多教师对双语教学缺乏明确的目的。他们在教学中过多强调医学专业英语的语言,比如发音、拼写以及语法等概念却忽略了双语教学真正的目的是通过外语这门语言手段来理解并掌握教学内容、熟悉教学方法并以最快的速度国际接轨,成为优秀的医学人才。

3.师资水平方面

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它不仅有要求教师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求教师有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但很多教师达不到这要求。很多教师外语表达不明确,不流畅,出现很多语言错误。导致学生理解上的错误。有些教师在双语课上,指对专业名词进行讲解或领读,完全达不到双语教学的要求。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在问卷中65%的同学不理解双语教师的讲解。

4.学生能力方面

传统的英语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而忽视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许多英语学习者学了十多年英语,但说不出一句地道英语,成了典型的“哑巴英语”,并且阅读文献、专注等能力欠缺。而且对双语教学表现不够热情,课堂不活跃,62%的同学对双语教学表示不感兴趣。

5.教材选择方面

从目前形势来看,有学科特色的,合理的医学双语教材相当匮乏。选择原版教材,成本很高。很多知识体系与国内编写的教材出入很大。一本优秀的双语教材不仅在语言表达、编写格式与西方医学保持一致,而且内容需要同国内的统编教材不尽相同。因此对双语教材的要求非常高,国内很难能够满足广大医学生的合理的教材。问卷中65%的同学觉得教材不合理,需要完善。

三、双语教学的解决方法

1.教学模式的选择

目前双语教学分为三种模式:①沉浸式双语教学,此型要求全外语教学:②过渡式双语教学,此型要求进校时部分科目使用母语教学,但是过一段时间后转入到全外语教学:③保留式双语教学,此型要求刚进校时使用母语教学,以后逐步部分科目使用外语教学,部分科目仍用母语教学。目前我国双语教学整体形势来看采用第三种模式一保留式双语教学。拿本校双语教学来举例,大多数专业不开设双语教学,只有部分专业,像组织胚胎学、解剖学、以及医学免疫学等开展双语教学。大多数老师不具备双语教学能力,虽说部分教师尝试双语教学,但由于英语表达能力以及口语不过关,以及学生不理解老师的讲解而最终放弃。所以过渡式双语教学,沉浸式双语教学模式不太符合我国双语教学,更不符合我校双语教学。

2.师资队伍的建设

加快医学双语教学人才的储备和选拔极其重要。针对双语教学人才缺乏、不足的现象,各高校可以采取多渠道和多办法,拓宽对双语教学人才的吸纳力度,让更多有志于创新教学的中青年老师进入这个队伍,具体的办法可以是:1)在校内选拔一些外语基础好的中青年教师,或博士研究生来承担双语教学,通过实施双语教学来挖掘教学潜能。2)学校应该送出部分老师到英美国家进行访问或学习。同时不断吸纳各学科的留学回国专业人才。这类人才接受或见习过西方高等教育,感受过中西方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差异,可以成为双语教学的主力。如内蒙古医科大学每年送出部分老师出国学习,并引进一些高端人才为双语教学储备力量。3)聘请外籍教师执教。新加坡的双语教学在外籍师资引入方面取得过非常成功的经验。该国国立大学的教师将近50%为来自欧美、日本、澳大利亚等著名学府的外国教师,所有的教师全部以英文授课,并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即使是国内的教科书也是在外国专家的建议下进行了修订。由于有优秀外籍教师的加盟,新加坡双语教育的水平得到迅速提高。因此,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科教师和外籍教师互相配合,组成搭档,共同实施双语教学,使他们的优势和劣势互补,进一步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3.学生兴趣的培养

学生是学习主体,学习的中心。一切教学需要围绕学生的需求。中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成为教学的关键,尤其在双语教学中。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主,这种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合当代医学教育的要求。问题为中心的临床场景教学更适合医学专业双语教学。内蒙古医科大学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在实践中寻找符合内医学生的双语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问题学习基础(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阐述和回答,或学生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教师所安排的任务。比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围绕某一问题或病例进行讨论,将学习与实践紧密联系结合,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勇于发现新问题。这种问题式教学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培养临床思维,更能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讨论过程中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能力。作为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实践教学比理论教学更重要。问题式教学方法是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问卷调查中89.5%的同学给了肯定回答。

4.多媒体教学的运用

显而易见,医学是一门应用科学,是在实践当中运用和升华的。而且医学跟其他学科相比难度很大,专业性很强,对教师和学生要求很高。教师在双语讲解常会出现表达,以及语言方面的问题。学生更是不理解老师的讲解。这时多媒体教学对双语教学中的作用尤其重要。拿医学影像课来举例,从该课程特点来看通过影像图来说明病例,授课时应用多媒体幻灯,将平面和三维立体图像结合,动态展示重点疾病的影像表现,增强图像说服力和感染力强化学生记忆。因此,幻灯片制作尤其重要。教师可以把幻灯片制作成鲜艳的文档、动态的图片、图表、录相片段等形式,这会对影响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幻灯片因该做到文字部分清楚、醒目,疾病的名称、影像征象应该用英文粗体标注:对于典型病例,旁注专业英语单词:教师在备课时利用英文词典明确疾病名称、征象名称的英语音标,力求发音准确,挣取达到双语教学最佳效果。

专业双语教学范文5

关键字:双语教学 ; 渗透式双语教学 ;穿插式双语教学 ;完全式双语教学

随着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向中职学校的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除了掌握扎实的旅游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外,还要具有良好的英语沟通和接待能力。为了使我校旅游专业毕业生更好地适应旅游就业市场,针对目前我校旅游专业英语学习的陈旧模式,决定对本专业的某些课程进行双语教学改革。为此,在学校领导和相关的专家的指导下,我对双语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我校的具体特点,决定在旅游专业实践教学中进行了尝试。作为专业教师,我就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对“双语教学”内涵的认识

如何正确理解“双语教学”?在我国,双语教学主要指用一门外语作为课堂用语进行除外语学科外的其他知识性学科的教学。目前绝大部分是用英语。它要求用正确流利的英语进行知识的讲解,但不绝对排除用汉语,以避免由于语言滞后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教师应利用非语言行为,直观、形象地提示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以降低学生在英语理解上的难度。对非专门双语学校来说,“双语教学”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渗透式双语教学。即把英语作为教学语言逐步渗透在各知识性科目中,在科目教学中适当加入英语教学成分。第二层次,穿插式双语教学。即有意识地把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穿插于课堂教学中,并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第三层次,完全式双语教学。即英语作为教学语言应占总课时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并能熟练运用。逐渐扩大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的比例,最后达到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的目标。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我的教学实践开始以第一层次为主,二年级后应处于第二层次的双语教学水平,通过实践检验也基本达到此水平。

二、对“双语教学”必要性的认识

我认为对中职学来说,它对就业具有积极的作用。用人单位对应聘人才外语水平的要求,以及目前各层次学生的外语学习效果,都给我们的外语教学敲响警钟,“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等现象都凸显了我们外语教学的弊端。这其中的关键是没有“用”英语的环境。只有让学生在学习各科知识的过程中,始终能接触到英语,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三、对“双语教学”的尝试与经验

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尝试双语教学课的感触。

我校旅游专业开始尝试“双语教学”的做法是选取一个实验班,在《前厅服务》这一学科进行渗透式双语教学。最初,我采取双语教学的第一个层次——渗透式双语教学。即把英语作为教学语言逐步渗透在各知识性科目中,在学科教学中适当加入英语教学成分。课堂上我把酒店前厅中涉及的相关术语的英文逐渐交给学生。通过这一阶段的尝试,我在“双语教学”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创设校园英语环境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活动场所,校园中的一景一物皆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我注重加强“双语教学”氛围的整体设计,比如:要求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日常用简单的英语进行交流,让学生一走进校门,就感到换了一个语言环境。

(二)分层培训,抓好典型

我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情况,分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展开英语口语培训,以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英语口语水平,适应“双语教学”和日常交际的需要。

(三)开展丰富的英语文化活动

要想掌握一门语言,只有大量地实践和反复运用,让语言真正地活起来。为此,我组织了丰富的英语文化活动,如:看英文影视、听英文歌曲等,还定期举行英语沙龙活动,让学生与英语专业大学生一起用英语交流,给他们以运用英语的机会,以期能够使他们的英语水平在不断应用中得到提高。

四、“双语教学”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通过渗透式双语教学,使英语学习从英语课堂延伸到其他课堂及课外,也使学生有了一个“用”英语的环境,对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提高有很大促进作用并产生了一定的实际效果。但是,在操作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认识不足

这方面主要来自学生、教师、家长,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把“双语教学”理解为英语教学;

2.怕影响学生的学科成绩,进而影响考试;

3.担心教师讲不清,学生学不懂;

4.怕不能坚持下去,投入很多而没有收获。

(二)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双语教学”要求教师不仅精通本学科内容,而且还要精通英语。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在师资,否则就会有名无实。半年来英语教研员为了推广双语教学特地来听了我的几次课,发现我的英语口语水平并未达到教学要求。这样课堂教学中会出现张不开口,课堂的语言组织也有很多不足。之后我在英语的口语及课堂组织教学上下了很大的功夫。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个人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对双语授课的教师,这只是刚刚开始。学习、提高是不能停止的。建议将青年骨干教师推倒双语教学的第一线去锻炼,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材建设急待加强

现在的双语教材和双语教学的进行还有一定的差距,而且没有教参。双语教学必须使用英文原版的各类学科的教材,没有原版教材,双语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课堂上,学生有限的英语学习在某种程度上阻碍双语教学,容易形成思维与语言表达之间的差距;其它学科英语教材匮乏,各校自编自选教材容易造成学科教学上的随意性和语言表达上的偏差。

大连作为国际交流日益增长的开放城市,既精通汉语和汉语文化,又通晓外语和外国文化的双语人才,必将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中职教育更应本着服务社会的大前提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技能性人才。双语教学专业化是必然。以上是我在双语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思考和看法,希望和大家一起探讨。

参考文献:

[1] 吕良环《国外外语教学改革趋势——语言与内容相结合》

[2] 俞理明,袁笃平.双语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5,(3).

专业双语教学范文6

关键词专业双语教学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

1 概述

双语教学,简单地讲就是指同时使用两种语言作为媒介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双语现象并非是一种新兴事物,它在人类社会的早期就伴随着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而产生和发展了。但真正现代意义的双语教学则出现在二战后的美国,教学对象为不同族裔的移民子女,教学目的主要为第二语言的学习和获得。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世界经济与科技成果全球化趋势的影响,双语教学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许多国家,诸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加拿大、印度等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双语教学,并在素质教育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我国的双语教学开展较早,但早期仅限于少数民族地区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双语教学。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部分大中城市的一些中小学甚至是幼儿园相继开展了双语教学的试验。2001年9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并强调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金融和法律等专业要更先一步,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当前,双语教学已成为我国高校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热门并具有争议的话题,对于双语教学的性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不同的专家学者都有各自不同的见解。对于理工类高校专业基础课、原理课开设的专业双语教学,也必将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作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通信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从2001年起,我们选择了“计算机网络”课程,采用原版英语教材,由原外语专业教师负责进行专业双语教学的尝试和探索,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些经验,也遇到了一些实际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对理工类院校的专业双语教学,进行分析和探索。

2 专业双语教学的性质和目的

高等院校专业双语教学的性质和根本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引入专业双语教学?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探索高校专业双语教学模式和质量评价标准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专业双语教学已为国内部分高等院校所采用,但对于双语教学的性质与根本目的的理解却各不相同。有人认为,专业双语教学重点在于“双语”,是以第二语言为目标的语言教学的扩展,因此,在专业双语教学中应该侧重于学生的听力、词汇、语法和语感的培养。也有人认为,专业双语教学是一种以专业知识获取为目标的教学活动,专业获知是双语教学的目的,而“双语”仅仅充当教学手段。

我们认为,以上理解都是片面的。高等院校的专业双语教学应该是指非外语学科同时使用母语和外语进行教学,从而培养学生以外语为工具获取学科前沿知识能力的教学活动。在专业双语教学中,外语或者第二语言主要是一种手段和工具,是一种培养科学获知能力的重要手段,侧重于学生建立新思维并获取学科新知识。同时外语或者第二语言又是双语教学的目的,旨在通过专业外文的学习来强化第二语言的语言技巧和思维。高等院校的专业双语教学有着特殊的内在规律性,它既不同于以往的专业外语教学,又与中小学或民族地区以第二语言习得为目标的双语教学相区别。

2.1 专业双语教学不同于专业外语教学

专业外语是一种语言教学,是大学阶段科技外语的后续课程,是以科技专业外文写作和阅读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语言教学。而专业双语教学则是一种专业教学,双语主要充当了讲授和获取学科专业知识的手段。

专业外语课程所涉及的学科专业知识一般都在其他专业课程模块中学习过,并且大都以学科专题讲座的形式来组织课程内容,学科知识覆盖面广,内容综合,涉及的专业词汇和术语较全面。而双语课程则一般具有较完整的内容体系,学科知识在其他课程中大都未曾学习,因此专业内容仅限于该学科方向,不能涵盖其他领域。

以我校通信工程专业为例:在教学改革中我们开设了“计算机网络”和“TM与ISDN”两门双语课程,取消了“通信外语”专业外语课。但原通信外语课程内容广泛,包括了光纤通信、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程控交换、数据通信、SDH、信息理论、PCM、寻呼系统等。因此专业外文内容丰富,难以通过两门双语课程来涵盖专业外文知识,不利于学生对专业外文术语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此,我们在目前的双语课程别穿插安排了一些课时专门用于补充专业外语词汇,以弥补取消通信外语课程的不足。

2.2 专业双语教学不同于一般的双语教学

高等院校的专业双语教学也不同于一般的以语言教学为目的的双语教学。例如民族地区的中小学和幼儿园所进行的双语教学大都以语言学习为根本目的,强调培养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语感。而在高等院校的专业双语教学中专业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则是教学的主要目的。因此,我们认为专业双语教学不可一味追求词汇、语法和语感的学习而忽视获取外文专业知识的培养。

3 专业双语教学的双语模式与界定

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才是最适宜的双语教学模式?双语比例应该是多少?这些问题是在双语教学实践中颇有争议的问题。

根据我们的理解,双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以外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最新知识的能力和素质。因此我们认为,具体实践中双语教学的模式可以是灵活多样的。只要符合以上特征的教学活动都可以认作是专业双语教学,其所用效果良好的教学模式也就是可行的双语模式。双语教学模式和双语比例在现阶段不应该死板地去界定,而应该根据师资水平、课程性质和学生的外语实际情况去灵活把握。学生外文专业获知能力的培养应该是检验专业双语教学模式和效果的基本衡量标准。

例如“中文(或混合语)授课+原版教材+外文板书”模式和“混合语授课+中文教材+外文板书”模式,甚至“中文授课+中文教材+外文板书”和“中文授课+原版教材+中文板书”等模式都可以是双语教学的实践模式。具体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应该根据学生素质(如研究生和本科生)、课程性质(如纯理论型课程和学科前沿新技术课程)和师资水平来确定。当然,双语教学的高级形态应该是部分课程采用全外语教学的模式,双语教学也必须向全外语教学过渡。

4 专业双语教学的具体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