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语文课外活动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语文课外活动计划范文1
语文课堂作为学生接受语文教育的主渠道,受到了师生乃至全社会的普遍重视,而语文课外活动常常被淡化,甚至被看做是多余的。中学语文要落实素质教育,就必须把语文课外活动作为整个语文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离开了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素质教育将难以在语文教育中真正落到实处。
一、语文课外活动的重要性
1.语文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将课堂上学的知识有效地转化为实际运用能力。初中语文教材所选的文章多为名家名作,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有利于指导学生规范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但是,这些文章有它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同当代社会生活有着一定的差别。我们的语文教学常局限于教材,这便造成了学生的语文学习与丰富多变的社会生活相脱节。而作为语文课堂教学向语文实践活动延伸的语文课外活动,就成了语文课堂学习与生机勃勃的时代生活相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就成了将语文学习置于现实生活,使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
2.语文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拓展视野,展示特长,发展个性。语言的社会实践性决定了语文学习与运用无处不在的特点。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事实上也是顺应这个特点而拓宽课堂以外学习语文的渠道,这将有效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文化视野。同时,突破了课堂语文学习,教师和教材的影响局限,学生完全可以按照个人的兴趣、意愿、爱好培养自己的特长。
3.语文课外活动有助于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文化人格的形成。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从深层次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在学校所有的学科活动中,语文课外活动是最具有人文色彩和文化氛围的,它对校园文化建设、学生文化人格的养成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语文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1.课外阅读。课外阅读通常按照内容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形式:一是配合课文教学的课外阅读,二是配合社会教育的课外阅读,三是以发展学生个人爱好、才能为目的的课外阅读等。在课外阅读的组织上,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黑板报等形式开展,有效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语文学习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初中学生正处于个性的形成期,爱好、兴趣和才能各有差异,及时发现学生的个性差异并有针对性地推荐适当的课外读物,既容易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有助于学生日后有方向性的发展。
2.课外写作。课外写作属于学生的自由作文,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表达需求,对于培养学生作文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独特的作用。课外写作训练的方式主要有写日记、读书笔记、文学习作等。通过学生的课外写作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对于学生积累知识、获得写作素质、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都有直接的帮助。
3.课外口语交际。中学语文新课标把口语交际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而语文课外活动则为口语交际练习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访问、录音整理等活动培养学生对口头信息的接收、处理和加工能力;通过朗诵、背诵等比赛培养学生的语感,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通过举办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等形式,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思辨能力以及现场的应变能力。
当然,除了以上几种语文课外活动形式外,还有知识竞赛、文艺表演等形式。这些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活动,都能够吸引更多学生的参与,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三、语文课外活动的指导
1.对于语文课外活动须精心设计,巧作安排,要求学校、教师在开展活动时要制订翔实可行的活动计划,集思广益,充分论证。在计划出台后,要取得相关班级、相关部门的支持,保障各项计划落到实处,以期活动取得良好的成效。
2.语文课外活动的指导还应遵循相应的学习特点。语文课外活动说到底还是一种学习活动,是一种方式较为特殊的认知活动,这就要求在活动的开展和指导过程中必须遵循相应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才能取得预期的活动效果。一是要尊重学生特长和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二是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尽可能避免从内容到形式的简单重复,以适应个体发展的需要;三是要增加活动新颖性、生动性、形象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四是要切合实际,讲求实效。语文课外活动的内容既要和课本内容有机融合,又要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实际需要相结合,通过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五是要加强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调动各种积极的因素,使学生真正能够学有所悟,学有所获。
参考文献:
语文课外活动计划范文2
关键词:语文;课外活动;方法检测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7-0063-01
1.课外活动的指导思想
语文课外活动要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和理解,保持其吃惊的生命力,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思想作为准则和依据。
首先,语文课外活动,应当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为只有任务。课外活动的基点,应该放在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使用语言表达现实思想的能力上来,而不能把课外活动当作语文教学的"调料"只起到"调味"的作用,当作语文教学的"景点",除了观赏并无实用价值的东西。
其次,语文课外活动应当以人人参与为主要方式。课外活动作为主要手段之一,要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应该是一条"共同富裕"的道路,而不是在班级搞"特区",要把所有同学都组织起来,充分体现群众性。这既是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为社会培养多层次人才的需要。
第三、课外活动应当以活动与写作结合为主要方法。课外活动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也应该是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活动之前,要给学生引导与活动内容相关或相似的阅读范文,并给予适当的讲解,作为学生活动的参考,使他们在活动中可以有意识地观察、思考,不打无准备之仗。
第四、课外活动应该强调个性化发展方向。尽管活动的内容要受到场地和时间、空间的限制,但某个同学的思维应该是自由的,感想应该是不一样的,体现活动效果的表达方式也应该是不同的或不完全相同的,因此,要因材施教,不拘一格,提倡个性化发展。
2.课外活动的一般原则
语文课外活动的空间大,范围广,要保持在短的时期内取得最佳效果,坚持好以下原则很有必要:
一是目的性原则。目的性原则是决定语文课外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从总体上说应该是开阔学生视野,锻炼学生思维,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当然应该是具体到有所侧重的。这就是在教学中应该把握的问题。
二是计划性原则。语文课外活动应该是提高学习语文水平的重要手段,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应该列入年度教学规划。
三是趣味性原则。没有兴趣就没有记忆,语文课外活动要吸引更多的同学积极参加,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兴奋点。活动内容要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尽可能体现多数人的意志。这就要求指导教师要深入学生之中,搞好调查,全面征求学生的意见,使其在活动中选择更好的方式方法和内容。
四是主体性原则。尽管老师在活动中是组织者,引导者,但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只不过是"导演",而学生才是真正的"演员"。
3.语文课外活动的内容
(一)要开展体会交流。体会交流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形式。交流前要做好准备工作。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给学生开列一些书文题目,并简要介绍内容梗概,然后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学校内容,阅读后,召开学习交流会,给学生以充分的表现机会,让他们在交流中相互沟通思想,传递信息,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
(二)要组织浏览观光。目前学校教育的最大弱点就是闭锁,习惯性把学生封闭起来,禁锢了他们的发展和自由,使学生成了井底之蛙。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把学生放在社会大课堂里锻炼成长。庭院里训不出千里马,花盆里栽不出万年松。学校的天地太有限了,走出"井底"天地宽,让他们在社会大课堂中去感受,更能得到直接的,生动的体验。
(三)要组织作文展评。写作的课内课,而交流是课外课。教师应该根据教学进展情况定期进行学生作文展评。尤其是要在"评"字上下功夫,让学生相互找出长处和不足,这比教师讲解多少个作文方法都有效。因为这是有针对性的具体到,而教师笼统讲的教的是原则的空泛的。
(四)要组织学生向报刊杂志投稿。这是即重要又经常被大家忽略的重要课堂。引导学生为报刊杂志写稿,不仅是写作锻炼问题,还是把学生推向社会、感受自然,思考人生的有效k法。学生在写作中,会自然地跳出写作本身,去认识世界,思考现实。可以说抓住了这一点,就抓住了教学和实践的结合部、关节点。
4.课外活动效果的检测
语文课外活动效果的评估,从实践需要看我认为有两条必不可少:一是阅读理解能力,二是写作能力。因此检测上也应从这两方面入手。
首先是阅读理解能力测试。这种测试主要检验学生对文字内容的理解程度。其中包括:新闻事件、散文片段、论文资料等,当然也包括工具书的利用、图书阅览室的借助等。测试的方法可以用考试是方法进行。
其次是写作能力测试。这是课外活动效果测试的关键。可以通过命题作文、实用文体写作等形式作为写作能力的测试内容,也可以通过演讲,读书体会交流,经验报告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检测。
当然,课外活动受制约的条件还很多,我只是想通过端正课外活动的指导思想入手,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在课外活动中的几点粗浅认识,不当之处,请语文教育界的同行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陈玉秋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语文课外活动计划范文3
一、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
课内语文教学和课外语文活动相互促进这一规律,是由语文的工具性和社会性决定的,虽然语文课所占课时在中学各科中占第一位,但毕竟还是有限的.而语文课堂之外却有语文活动的广阔天地.这些都足学好语文的有利条件,但由于无论校内和校外都可能存在一些不健康、不科学的语文活动和语文习惯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如果只重视课内,不重视课外,语文学习的效果就会被抵消,不规范的用语、文风就普遍存在于学生的作业中,一方面,课内语文教学对课外语文活动起着举足轻重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学生在语文课外活动中对课堂教学所学知识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同时,课外活动还可能涉及一些新知识,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它们,促进了课堂教学,有些老师担心开展课外活动占用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分散了学生的精力,那是因为他没有品尝到语文课外活动的甜头,在必要时,我是宁愿停下课堂教学,补足课外活动的时间不足的,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语文的浓厚兴趣
尽管语文科自身以优美的文章.多彩的内容赢得了不少学生的兴趣,再加上语文老师的准确,生动,严密,流畅的讲解,以及对课文的饱含深情的朗读.不少学生对语文学习是有足够的兴趣的,但语文课毕竟不是文学欣赏,老师的讲解也不可能节节都像说评书那样富有吸引力,还有大量的内容是比较枯燥的,如汉语知识,应用文以及多数说明文、议论文等,因而,大多数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单凭以上因素之影响,是远远不够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众所周知,学生的成绩,除了取决于先天的遗传这一智力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后天的非智力因素(兴趣、情感、毅力、习惯、自信心等)的影响,因此,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兴趣,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因为形式变了,学生感到新鲜、好奇,这样符合这个年龄的学生心理特征,在活动中,他们得到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为自己在活动中取得的成绩而陶醉:这样,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激发了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课堂教学虽也注意培养能力,但不少教师仍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上,因此,通过课外活动,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促进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结合初中第三册第三单元介绍的办报知识.指导学生办黑板报、手抄报,他们在组织搞选材料的过程中提高了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在进行版面设计、书写题文,进行花边、尾花装饰的过程中,既锻炼了他们的绘画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黑板报的总编安排设计板报的各种栏目,各个栏目的负责人,安排书写和绘画装饰,又培养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和分工协作的能力,
四、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生活
绝大多数学生的生活是比较紧张、单调的,差不多是上课,作业、考试如此循环,而中学生阶段是多梦、好动的年龄阶段,他们需要的五彩斑斓的生活、多姿多彩的课外活动来丰富他们的单调、机械的生活,在教学中开展朗读比赛、办报比赛、演讲比赛,进行资料卡片的展览等,既可以丰富他们的生活,又可培养他们的能力.还可陶冶他们的性情,
五、有利于学生正确、合理的安排课外时间
语文课外活动计划范文4
目前,语文课外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过分强调智力本位,忽视情感、态度、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语文在学生精神世界的构建中应有的功能失却。而人文教育最重要的功能——教人做人,做一个人性高尚,对他人、对社会、自然、生态环境具有普遍人文关怀的身心健康的人。因此,语文课外活动中我们应以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为重要目标,努力让语文活动体现人性之美。
一、充分利用非智力因素,关注学生的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不让功课差的学生参加课外活动不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只能使学生更加厌恶学习。学习上困难越大的学生,越应参加课外活动,参加课外活动和阅读课外书籍越多,智力发展的可能性会越大。我们必须扫除歧视的阴霾,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投身课外活动中,培养健康、活泼的身心。
充分利用非智力因素来关注学生心灵,很重要的一条是情感沟通,找准契合点。我们生活的环境中许多情景令人震撼,有因父母离异与老人生活的学生,有单亲家庭的学生,有失去父母兄妹俩孤苦地生活的孤儿,对于这些幼小心灵遭受深重打击的孩子,如何通过语文课外活动激励他们热爱生活,达观向上呢?及时组织学生观看“残疾人文艺汇演”,电影《背着爸爸去上学》、《慈母恩,孝女心》,引导学生谈感受,给他们以“生命的教育”,自强不息,不向命运低头,这将为学生以后的成才打下最坚实的基础,让学生在感动的同时,得到更多的启发。人格的魅力最能影响孩子,最能打动孩子的心灵,这是一种深层次的美感。
对于那些家庭贫困的学生,语文课外活动中着眼于让学生知道“贫困贵自强,铸就好学心”,要求每一位学生搜集一则家境贫困孩子勤学苦读的故事,在班会活动中交流讨论,让学生明白:贫不失志。让人性之美在潜移默化中内化在每一个学生的平凡而快乐的生活中。
二、确立学生的自主地位,倾注人性关怀
教师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确立学生的自主地位,倾注人性关怀,学生的思维就会进入一个十分活跃的状态。
1.放手让学生规划,自己组织实施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在这种实践中会“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体验到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快乐”。
每个学生都想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想表现自己,那就应该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就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商量、规划,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1)开展实践性活动
例如开展的“唱童谣、社会调查、做阳光少年”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体验生活情趣,产生强大的冲击波,使学生的人文精神受到洗礼。
(2)开展展示性活动
在课外活动中应当提倡人人参与,人人发展,比如各班级学生开展“我给大家露一手”的活动中,让学生自主参与,展示自己的特长,愉悦自我身心,拓展自身的兴趣。
(3)开展自主性活动
班级转变管理模式,增设轮做值日班长活动。让学生拥有一颗敏锐、挚爱的心,拥有一个自尊自信的心态,在满足中进入良性运转的发展轨迹,健全人文之品格,陶冶人文之性情。
2.自主最突出地表现在学生兴趣上的差异,应允许学生对活动类型抱有选择态度
新课程改革在倡导全人教育的同时,也十分强调学生个性的培养。开展语文课外活动要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学生方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到自己喜爱的活动小组里参加活动,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自觉能动性,发挥各自潜能,发展个性特长,这对人才的成长大有好处。皮亚杰说过:“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
尊重学生,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的前提。课外活动中,老师是“指挥者”,学生是“执行者”的现象,只能是一种“非人格”的交往。不能以自己的意愿,一厢情愿、自以为是地强求学生参加某一兴趣小组,却不关注学生内心的需求,甚至于在学生不愿的情况下,教师立即进行“上纲上线”式的开导,归究一点:漠视了生命个体的关怀。尊重学生的选择,活动才会充满温馨与人情,洋溢人文精神的芬芳。
三、师生互动,营造“人性化”的交往环境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的角色应由居高临下转为“平等中的首席”。由经过应努力把自己放在主动、平等的地位。换个角度,从学生视野看世界,尊重学生,建立平等互动的交往环境。
语文课堂应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海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提高活动效果、实现活动目标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正如赞科夫说:“由活的人说出来的话,不单是靠它的内容来激发对方的思想感情,这里有交谈者的一副兴致勃勃的面孔。有一双一忽儿在科学的丰功伟绩面前燃烧着赞美的火花,一忽儿又好象在怀疑所作的结论的正确性而眯起的眼睛,还有手势……”我们不能想象教师总是板着一副面孔,从始至终用着同一腔调,学生会乐于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跟着他走入知识的新领域。寓教于乐的目的很难实现;一个态度和蔼、亲切自然的老师常常对学生饱含信任和期待,善于体察学生的情感脉搏,同学生打成一片,共同享受活动中的各种乐趣。
师生互动,要以学生活动为主,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还学生一片明朗的天空。语文课外活动中,“多一点期待”、“多一点尊重”、“多一点赞美”,师生间自会产生情感的亲和力。
四、创设“最近发展区”,追求人性的完美
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知识迁移中一个特殊现象,他认为学生在原有知识水平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创造和发挥,发现并掌握新的知识,学生创造和发挥原有知识的过程,就是“最近发展区”。语文课外活动正是体现这样一个创造性的过程。
为孩子的活动创设“最近发展区”,教师应积极地把学生引入社会,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交往活动,让学生在交往中触摸时代的脉搏,感受人生的美好。通过活动,向学生宣传真善美,揭示假丑恶,使他们能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和邪恶,消除不良情绪,提高认识,不断进步。
好的语文课外活动能涉及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甚至可以触及最新最实用的领域。如模拟新闻会、电视广告,体现出的强烈的人文性,无疑都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学了应用文知识后,在课外活动中指导学生写“请柬”邀请家长到校开会,指导学生学写几句广告用语,甚至引导学生关心社会上到处张贴的“启事”、“广告”,搜集“启事”、“广告”中的病例,结合实际运用的需要在课内外练习。在语文课外活动中,要注重让学生融入社会,为学生走上社会提供心理准备。创设“最近发展区”,在实际活动中,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丰富学生的人文情感,健全学生的人格,陶冶学生的情操,以人文情境育人,追求人性的完美。
语文课外活动计划范文5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关键;环节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中学语文教学在取得不小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优化中学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对促进中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主要从中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两个方面的关键环节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优化策略,以激发学生对中学语文的学习兴趣,提高中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一、语文教学要以教材为基础,深入思考生活
学习语文的主要载体是语文教材,语文课本中选入了古今中外的最优秀作家的名篇和重要时文,它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材料,也给我们提供了规范的写作方法论的指导。但是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因为语文考试是不可能像其他科目那样直接考到课本内容,部分老师对语文课本不重视。大都认为课本与考试关系不密切不用重视,甚至干脆抛开课本,把考试视为语文教学的唯一目的,而忽视对学生语文基本功的培养,不仅违背了教学目的,也不利于学生的长足发展。现实中,一个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他的知识大多来源于对语言文教。学生们不仅从教材中学习到天文地理知识,还可以同古今中外的人类优秀之子在思想上进行沟通,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从而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得到人文精神的浸润,丰富精神世界,成为一个富于理想、情操高尚的人。因此,语文教学要紧扣课本,以课本为核心为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
二、语文教学要开展多种课外活动,因材施教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热情,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正所谓学以致用,对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将语文课外活动作为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
如何开展语文课外活动?首先从活动内容上看,可以根据不同年级进行有计划的课外活动:书法比赛、语文基础知识比赛、朗诵比赛、演讲比赛、参观访问、旅游采风、故事会、讨论会、辩论会、文学作品欣赏会、改编排练课本剧等等。这些课外活动不仅能巩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更能激发活泼好动、有竞争意识的中学生们求知的热情。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也可以做到因材施教,同时也是响应国家素质教育的号召。因材施教是我国先哲孔子的一个重要教育思想,是中国古典教育思想的精华。它主张尊重学生的客观实际,针对性格不同的学生采用相应的教育方法,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因材施教与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不谋而合,也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方式。俗语说人无完人,每个学生的个好和长处不尽相同,各有各的优缺点。有的学生作文写得好字写不好,在作文比赛中获胜,便能得到信心;有的基础知识不牢,但有表演能力,便能在戏剧表演中一展所长。不同的学生通过课外活动便能获得相应的特长发挥,从而增强自信心也获得学习动力。
三、改变教学研究,提升教师的教学品质
我们要向魏书生、于漪、李吉林等大师们学习,学习他们以教带研、教研结合的工作态度;学习他们边实践边著书立说,让教学变成研究,从而提升教学品质的工作作风。张华、顾之川、肖家芸在《“教学品质”三人谈》上说:“什么是大师?大师就是下最深工夫研究,用最浅显、最简洁的语言表达研究成果的人。”“大师”与普通教师的“品质”区别何在?让我们举例说明。如果到自己家附近的农贸市场买一把菜刀或小刀,可能只需要几块钱、几十块钱,但你到专卖店买一把德国产的菜刀或瑞士产的“瑞士军刀”,尽管其貌不扬,却要几百块甚至几千块钱。这两类刀的价格差距为什么这么大?因后者不仅坚固、耐用,而且有一种内化的审美的品质:买一把放在厨房里,会熠熠生辉,于平凡中见神奇。我们可以大致明晰这两类菜刀或小刀的不同:“品质”不同——蕴含的道德、审美情趣不同,生活态度不同,人的价值和尊严的实现程度不同。因此,“品质”是一个表达境界的词汇,其核心是良知和审美的融合,代表的是一种高境界的生活和有尊严的人格。“有品质的教学”就是有境界的教学,它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良知和审美的融合,体现了教师和学生生活质量的提升和人格的捍卫。
四、结束语
如何才能提高中学语文的教学质量,重点在于如何把握语文教学中的关键环节。本文主要从中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教学以及课外实践等环节出发,对如何优化这些环节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策略和方法,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中学语文的教学质量,从而促进整个中学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吴可发.为农村孩子终身发展“储值”硼.人民教育,2010(19).
[2]渔儒敏.语文教学:创新之路怎样走[N].光明日报,2009-07-08.
[3]袁菊.领悟津梁,把握神韵[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0(12).
语文课外活动计划范文6
关键词:初中语文 综合性学习 实践 思考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不等同于单纯的语文课外活动
语文课外活动是指为了更好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巩固语文知识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之外,由教师或学生自己组织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各类语文学习活动。它与语文综合性学习范畴不同。语文综合性学习不能局限于以前的“语文课外活动”的活动形式,从而导致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简单地训练某一技能、提高某项能力等方面的教学误区。
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学为例,教师在组织教学第一单元“成长的烦恼”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时,如果把活动目标仅仅定位在“口头表达”或“写作训练”上,那么此目标定位就又落入了语文课外活动的模式,显得单一狭隘了。在教学活动中除了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外,至少还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学习这一单元以“成长”为主题的课文,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引导学生体味人生、关爱生命、感悟生命的价值;(2)可以引导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自我,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的烦恼,轻松化解生活的烦恼,积极面对生活。(3)培养学生辩证看问题的观点,知道生活本是丰富多彩的,有时也是坎坷的这一道理,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不等同于逻辑严密的科学研究
尽管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可以培养语文学习中应有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它不是逻辑严密的科学研究,而是一种学习、一种特殊的文化生活。因此,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时,起点不要过高,要注意学生的知识水平,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开展活动。
如新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月球的奥秘”,其主要目的并不是要求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探寻出多少月球的奥秘,而是让学生能在“月球文化”中接受洗礼,引发学生探求自然奥秘的兴趣,了解一些基本的科学方法,了解自古以来人们赋予“月球”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徜徉在科幻的月宫中;也可以完全沉醉在古典诗词里,让文艺作品对学生的灵魂起到美化与慰藉作用。其成果展示可以是知识竞答、科幻小说、科普宣传、模型展示;同时也可以是诗歌鉴赏、神话故事、调查研究等。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不等同于其他学科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