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语言教学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语言教学法范文1
一、“语言教学任务”的明晰
1.“任务”概念的辨析
“任务”(task)一词进入应用语言学文献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不同时期和流派对这一术语的解释不尽相同:
(1)Long(1985)从非语言的角度把任务定义为:为自己或他人所做的一种无偿或者有偿的工作。(2) Breen认为:有助于达到语言学习整体目标的所有课堂活动都可看成是任务,包括简单短暂的语法练习以及复杂耗时的集体课堂活动。若泛泛地将任务理解为“活动”或“练习”,就掩盖了“任务”这一概念的师生及生生互动、探究、对话、创造等特性。(3)Nunan从交际的角度认为:交际“任务”是学习者使用目的语来理解领悟、处理问题、发挥创造、相互交流的课堂教学活动。这一概念忽略了语言教学中的另外两个必不可少的方面:知识认知和意义追求。(4) Krahnke认为:“任务”是为了语言学习而进行的具有非教学目的的活动,也就是说,Krahnke将语言任务看成课堂之外、日常生活之中的社会交际实践,具有交际目的而非教学目的的活动才能称之为任务。(5)Bygate,Sketan和Swain(2001)从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认为:任务是受学习者的选择所影响、并且可以根据学习者自己的理解而变化的活动。这一概念要求学习者为了实现某个目标而有意义地、自主地使用语言,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特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信任学生主动学习、自我监控的能力。(6) Candlin将任务定义为“一组涉及学习者的认知和交际过程,以集体的形式对已知信息和新信息进行探究,在社会语境中完成某一预期或临时目标的可区别的、相互关联的问题指向型活动”。这一定义比较全面、完整地概括了“任务”的本质特点。(7) 夏纪梅等人认为:“任务”就是用语言处理模拟的或真实的生活中的问题;任务各方面的有效综合和相互作用指向课程的总体目标。
2.语言教学任务的构成要素
语言教学任务有五个组成要素:(1)目标:在语言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或结束时所要达到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目标。该目标不是静态、一元、权威、预设的,而是根据教学和任务达成过程的具体情境不断发展、丰富的,是一个以某个核心概念为中心、呈螺旋形上升的、多元、动态的目标。(2)信息输入:输入材料是语言教学任务过程中所使用或依据的资料,可以是文字材料,也可以是音频、视频、图像等非文字材料,甚至是作为任务背景的活动,也可以综合使用多种材料,使学生更充分清晰地理解任务的目的和内容,使任务更具操作性。(3)活动方式:参与语言教学任务的师生、家长以及相关社会人员所进行的一系列相关行为。教师以创设学生中心、意义中心的任务情境、鼓励学生确立任务主题和合作互助为主要方式;学生以对子、小组、班级合作活动和探究活动、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为主要方式;家长和社会人员以提供资源、协助构建建设性的任务情境、参与任务评价为主要方式。(4)师生角色:教师是语言教学活动的主要设计者、组织者、帮助者、引导者、研究者;学生是设计参与者、交际者、问题发现者、问题解决者、意义追求者,具有高度自主性、自觉性和创造性。(5)任务情境:语言教学任务产生、执行和完成过程中的相关情形、背景条件和环境,包括课堂教学情境、校园文化情境、家庭背景情境、社区和社会交际情境等,具有开放、动态和多元的特点。
3.语言教学任务的本质
语言教学任务的本质就是“在做中习得语言的事情”,是既有个体意义又关注真实世界的事情,它滋养和关照学生的情感世界,激发和增强学生的语言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均衡、完整的个体发展。它使语言学习从传统的单纯、机械、低效的语言项目练习模式中摆脱出来,成为有语境的、有意义的、有交际目的、有教育价值的语言实践。
二、“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明晰
1.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本质
对任务型教学法本质的认识可从美国加州圣约瑟大学的应用语言学家Kumaravadivelu对语言教学方法的三分法中得到启发。他认为,绝大多数语言教学方法都可根据其关注焦点分为三大类:一是以语言为中心的教学法(1anguage-centered approaches),其课堂教学程序表现为向学生提供预设的、分级分序的语言项目的结构操练,学生以模仿、重复、记忆方法进行语言学习,教师注重学生语言的外在形式和精确性,按照预定的严格的程序讲授和练纲规定的语法和词汇项目。二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法(1earner-centered approaches),关注和结合学习者的兴趣和需要,通过尽量多地为他们提供课堂交际机会,对预先选择并排序的意念和功能项目进行操练和实践,并认为学习者可以通过迁移、应用这些功能来完成真实生活中的社会交际需要。其课堂教学程序主要表现为以预设的、序列的目的语形式、意念和功能为核心和主题的交际活动,教师关注学生语言的功能特征和学习者正确运用这些形式、意念和功能的交际能力。三是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法(1earning-centered approaches),它关注外语教学的认知过程和心理语言学过程,通过提供课堂上和社区中以意义追寻为核心的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开放、真实或接近真实的语言运用任务。其教学程序表现为一系列的问题指向型教学任务,在履行任务过程中,教师和学习者都注重语言的交际意义和文化意义,充分利用自己已经获得的目的语资源,通过对话、协商、沟通方式来发现问题、制定决策、解决问题,沿着开放的、多元的途径达到动态、发展的教学目标,实现师生双主体的共同成长。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就属于此类教学法。
K氏认为,这三类教学方法所表现的课堂教学程序在知识性质、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是递增扩展的,即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交际活动涵盖了部分以语言为中心的结构练习,而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任务(pedagogical tasks)则涵盖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交际活动。因此,任务型语言教学法比听说法、交际法等具有更高的综合性、更广的适用性和更强的包容性。
2.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设计原则
(1) 真实文本原则。任务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所使用的输入材料应来源于真实生活,履行任务的情境应尽量接近真实氛围,或使学生直接置身于真实生活环境。学习者必须在这种文化语境和社会情境中习得目的语,获得目的语的意义。(2) 连贯性原则。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总目标是在发现问题、决策决定、解决问题的任务履行过程中发掘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意义构建能力,所以它在瞬息万变的现实情境中是不断丰富、动态发展的,其设计和实施过程必须保持教学和逻辑的连贯性与流畅性。(3)交互性原则。交互意味着双方或多方在民主、轻松、信任、相互尊重的心理环境中就某个共同关注的话题或事件进行平等对话、互通有无、协同合作,最终实现共同发展。Brown认为,有效的语言学习涉及对少量语言形式的控制及时地过渡到对相对无限的语言形式的自动加工,但在控制与被控制、管理与被管理、权威与服从的非交互性、消极的人际关系中,这种自动加工过程会受到抑制,而交互作用则是促进这种自动形式形成的有效途径。(4) 可操作性原则。在任务设计阶段,应充分研究学生的兴趣、需要、已有知识结构、心理准备状态、个性和智能差异、生活经验差异、家庭与文化背景差异、生理和心理发展阶段特点等,以保证任务目标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既具有适度挑战性,又具有现实意义和伦理价值。否则,过易、过难、脱离现实、违背伦理公德的任务都将成为“伪问题研究”,失去教育价值。(5) 过程性原则。语言学家早已取得共识:语言不是教会的,而是学习者学会的。换言之,语言学习不是传授性的,而是经历性的。所以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焦点是任务的实施、完成过程,而非量化测量的结果,其教学评价侧重诊断性、形成性、质性、发展性的多元化评价。(6) 学生主体性原则。在任务型语言教学活动中,学生不再是处于教学的边缘位置,而是成为教师协助、鼓励和引导下的任务设计参与者、实践者和评价者之一,拥有相当灵活的活动时空、相当自主的选择和决定权、承负问题发现和问题探究的责任、行动监控和结论反思的义务,成为充分表达自我、发展自我的学习主体。教师的角色也转变成为信任、理解和尊重学生能力和向善意愿的导师、咨询师、合作伙伴和精神支柱。
3.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语言教学法范文2
一、案例教学法
利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案例教学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真实模拟。案例必须是真实存在的,不能胡编乱造。只有真实存在的案例,且与书本知识和实际应用密切相关的案例,才能真正吸引学生,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C语言的学习之中。(2)扩展性。教师在设计案例时,不能仅仅只是针对书本的知识点,还应该要对知识点进行扩展,与其他相关知识点联系起来,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3)导向性。教师在进行C语言教学时,不能过分关注案例教学的形式,因为教学方法只是取得教学效果的手段,因此,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才是最终目的。因此,教师在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时,应该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要有明确的导向性。
二、案例教学法在中职C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中职学生由于刚刚接触C语言,对C语言的理解不深,甚至完全不能理解,加上C语言课程的教学内容比较枯燥,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选择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案例来进行教学,只有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案例,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所设计的案例应该要科学合理,与相关知识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C语言能力。
(1)导入案例。在中职C语言课程中传授if语句和switch语句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期末成绩统计的案例。具体案例可这样设计,期末成绩是期末考试成绩加上平时成绩,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期末成绩的80%,平时成绩占期末成绩的20%,平时成绩分为A、B、C、D四个等级,分别对应20分、15分、10分和5分。教师在设计完这个案例之后,要求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并且设计程序。(2)案例分析。首先,学生会对程序的算法进行分析,首先,应输入学生的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的统计以大写字母A、B、C、D为四个等级,若输入的为小写字母,应自动转化为大写字母;把平时成绩A、B、C、D自动转换为20、15、10、5分等具体分数;依据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计算期末总成绩;输出学生期末成绩。在进行程序算法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学生留出空间,事先不告诉学生相关的问题点,而是应该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给出学生独立解决的空间。(3)重点解析。本次案例教学应该把重点放在
if语句和switch语句的格式以及执行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前期所学的关系运算和逻辑运算等知识点也结合起来,从而巩固学生的印象。在教学过程中,切忌把过分关注案例本身。
语言教学法范文3
关键词:英语口语教学 苏格拉底教学法 任务语言教学法 课堂设计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010-03
1 引言
英语口语一直是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难题之一,主要表现在学生读和写的功底相对突出,但“能写出来”却“说不出来”,已经成为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难题。其原因众多,以高考为核心的应试教育所起到的导向作用,导致学生在大学以前在英语口语方面没有接受足够训练,是导致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低的重要原因。不可忽视的是,大学英语教学课程中,口语教学方法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口语课堂仍然过多以教师为核心,学生积极性仍然不高,课堂参与程度不够,教学过程难以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应用的重要环节,因此,高校英语口语课堂和教学设计中存在的教学效果底下的问题,同样是导致大学生的口语能力普遍较差的主要原因之一。调查研究表明当今大学生普遍认为传统英语口语教学法难以满足其提高口语能力的需要[1]。
以提升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效果为目标,本文从大学生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系统分析任务语言教学法在促进学生外语应用方面具有的优势和在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了苏格拉底教学法在调动大课堂教学中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程度方面具有独特魅力,研究了其当前主要应用范围和适用条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将苏格拉底教学法与任务语言教学法的结合方式,探索了一种独特的英语口语课堂教学方式,并提出了一个课堂设计的典型应用案例,并通过课堂实践,证明此设计充分发挥了任务语言教学法和苏格拉底教学法的优势,对于改进英语口语教学、提升学习者口语能力具有显著效果。
2 当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困境分析
国内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落后于读写能力的现象由来已久,学生具备较高的阅读能力,可以应用多样句式书面描述较为复杂的场景,表达较为复杂的论述,但在口语中只能表达几个基本句型和词汇,甚至满面通红,结结巴巴说不出话,颜红
菊[9]将其表达为英语学习的“高原”现象,并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习惯、课程设置、学习习惯五个方面较为系统的论述了造成这一困境的主要原因。张迅[10]则从课堂练习实际缺陷出发,归纳了课堂练习模式、练习时间、课堂气氛、语言环境四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口语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其中提到学生个人思维和语言积累有限,往往无法对目标话题进行比较深入的表达,但并未就这一问题开展更加深入的分析。
除此之外,英语口语本身的学习特点和学生参与口语课堂教学基本要素同样需要得到重视。
2.1英语教学的学习特点讨论
语言学习不同于理工等其他学科的学习过程,后者的学习过程重在基本逻辑能力的培养和学科体系的建立,语言学习注重表达方式的锻炼和应用习惯的培养。这就使得课堂教学中,理工类学科更加能够通过短时间的课堂教学,构建学生的学科认知框架,并通过试卷考核检验知识点的掌握;而语言教学,特别是口语的课堂教学必然在学生的口语学习中所占比例很小,需要大量练习以锻炼形成口语表达方式,培养表达习惯。而当前常规的口语教学多以展示口语表达方式为主,而培养表达习惯被认为在大班教学中难以实现[7]。导致教师和学生多按照理工类学科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传达“知识点”,学生课下记忆,并不能通过表达方式的学习,培养形成表达习惯。
2.2学生参与口语课堂的必备要素
在口语课堂上学生普遍存在参与度不足的问题,普遍认为学生参与度与学生学习方式有关,而忽略了学生的基本能力需求。
经过调查研究[15],与普遍认为的文化因素、性格因素等原因不同,学生参与英语口语课堂的主要瓶颈在于自身词汇量的欠缺。学生认为自己的知识贮备不足,不能给自己翻译,是导致无法进行顺畅交流的主要原因。而语言学习,既需要情境学习,更需要思维锻炼。通常学生的自然习惯是用母语组织好语言,再进行翻译,之后表达。这是符合人的思维定式的,但在语言学习,特别是口语学习过程中,这种方法存在诸多缺陷。首先,效率过低。这种交流方式将严重局限自身思考和反应时间,使得思考和翻译都过于紧迫,既不能自圆其说,又表达不清。其次,学生即时翻译往往从自身词汇库中调动单独词汇,编造成句,这样做往往单个关键词难以立即想起,造成交流障碍,这样给学生一个印象,口语表达的主要障碍在于词汇量不能适应表达需要。此外,不同语种的表达习惯差别很大,采用这种先想中文再翻译的方式,说出来的话往往有悖于英语的表达习惯,造成交流障碍。
在口语课堂上应更加注重教导学生在思维组织过程中就采用英语作为载体,这种情况下,在思维中将充分调动英语口语整句记忆,同时,能够更加迅速地将写作中语言更加体现在口语表达中。考虑到当前学生接触英语的途径日趋多元,影视娱乐节目等形式已经占据学生更加频繁接触方式,同时我国大学生写作能力普遍优于口语水平,因此调动学生基于场景的整句语言应用具有可实现性。
通过以上分析认为,口语表达方式教学的偏重而不注重学生英语交流习惯的培养是当前英语口语教学中的普遍误区。培养学生英语交流习惯,从学生角度应具备一定程度的英语基本素质,而这些基本素质应是英语口语课堂的重点。首先,一定量的词汇和语句积累,这也是我国当前口语课堂可用于考核的主要形式;其次,语言表达习惯的培养,显而易见,习惯的养成不仅对乐于表达将对于词汇量和语句的积累有极大助益。
3 任务语言教学法课堂应用分析
任务语言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以下简称TBLT)是基于完成交际任务的一种语言教学方法,通过师生共同完成语言教学任务,是学习者自然习得语言,促进外语学习的进步[3]。近年来,任务型教学法逐渐引入我国的基础英语教学,被视为改革外语界传统教学法的一剂良方[4]。诸多研究成果相继涌现:David Nunan[13]认为交际任务是一项课堂活动,它要求学生用目的语言进行理解、操练、使用或交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语言意义上,而不是语言形式上,并将任务分为两种类型:真实性任务和教学型任务。M.Bygate[14]认为任务是要求学习者使用语言达到某个目的而完成的一项活动,活动的过程中强调意义的表达。具体到国内的英语口语教学中,曹燕
黎[5]系统论述了英语口语教学中任务选择、任务排序和语言聚焦等问题,并采用对照试验、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了验证、分析;姜丽娟[6]探讨了任务型综合英语教学应用的基本条件及、原则、策略及具体实施步骤。
任务语言教学法虽然在促进学习者语言能力提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实施困难同样值得深入研究。
在广泛实践中,任务语言教学法仍然存在学习者开口机会少,课堂参与程度不高的问题[7],常常出现冷场的现象,导致预期教学效果难以实现。常规任务语言教学法以常规情景、障碍为主线,仍以教学者为核心,手把手拉动任务进展,甚至直接要求学生复述自己的语言,参与者难以从中获取知识,任务旁观者参与对话兴趣较低。曾纪伟[11]归纳当前任务语言教学存在的问题时,将学生的语言能力、交际能力、性格特点包含其中,分析了课堂中“冷场”现象和对策。任娅芬[12]同样注意到任务语言教学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归纳了兼顾学生有限、任务耗时长、任务选择困难三个难题,并在对策中提到了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
4 苏格拉底教学法特征及其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苏格拉底在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一套由反诘、助产、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教学方法[2],被后世称为苏格拉底教学法,并广泛应用于哲学、理工等教学领域[2]。它采用问答方式来引导学习者逻辑地思考,从而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升学习者思辨能力,在教育史上被誉为西方启发式教学法的渊源。苏格拉底教学法以反诘、助产为核心特征,以归纳为逻辑手段,教学者提出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对学习者回答的系列反诘,引导其深入探寻、研究。苏格拉底教学法的教学特点之一是开放性,教师不设定标准答案,而是更关注学生怎样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怎样查找资料,怎样论证,怎样形成自己的观点[8]。
苏格拉底教学法通过诘问带动学习者参与深度思考,因此苏格拉底教学法通常应用于以逻辑训练为核心的学科教学。通过在议题及问题设计过程中,考虑更加贴近学习者,结合趣味性、实用性更加浓郁的反诘,简单问题得到有趣延续,学习者表达欲望将进一步调动。
苏格拉底教学法在培养学习者思维独立性、批判性和探究性方面以及教师全面深刻地评价学生的学习、对自身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和检验其教学有效性等诸多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和显著价值,至今仍然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它为近现代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源泉,也深深的影响了中西方的教育[2]。
当前苏格拉底教学法的应用只局限在于锻炼学习者的思辨能力,因此该方法长期仅仅作为理工类专业课程教学方法,但应该注意到,苏格拉底教学法在引导学生参与思辨的过程中具有强大的调动能力,而这一优势则可以应用于语言教学中。但目前尚未发现将该教学法引入语言课堂相关研究成果,苗宁[1]将苏格拉底教学法引入语言学课程,提出了通过在语言教学中加入思辨问答的方式提高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教学思路,并举出课堂设计实例,但其核心目标则是在于提升语言专业学生的逻辑、演绎等思维能力,并未对苏格拉底教学法进行深入剖析,并加以改造,用于提升语言课堂教学效果。洪燕君[2]对苏格拉底教学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对实施方法和要求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因需设问、因才设问的理念,提倡应用。
5 苏格拉底教学法与任务语言教学法结合的教学方法探索
通过以上分析,认为在口语教学中,任务语言教学法在促进学习者语言应用能力提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并获得广泛认同,苏格拉底教学法在提高学习者参与欲望,提升课堂参与程度。将两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任务语言教学法中情景交际为主要背景,教学者采用苏格拉底教学法中诘问的方式,延伸常规交际场景,调动学习者提出趣味障碍和回答,教学者结合树形思路图,可归纳主线情景,还可发散任务选项,从而实现高参与度的任务教学课堂。
5.1任务提出
由教学者提出任务背景。主要以日常问题为任务,可直接借用口语教材中设计的场景作为背景,由教学者提出初始障碍,丰富任务初始状态。遵循任务教学法基本原则,带动应用英语解决日常问题。任务设置可考虑由衣、食、住、行、医等日常事物办理延伸至交际争执及突发事件、现象讨论等场景;初始障碍设置可考虑提出1个常规障碍和1个非常规、趣味型障碍,调动课堂气氛。
5.2随机问答
将学习者分为障碍方和处理方,处理方核心任务是说服对方、结束对话,障碍方则以延续对话为核心任务,教学者主要承担在树形图中记录对话关键词的任务。依次请处理方和障碍方学习者发言,发言者尽量随机挑选。如一方无法继续对话,则由另一方继续发言,在树形图中开展分支谈话记录。发言者可针对树形图中对方的任意节点开展对话,为学习者充分考虑的时间。
5.3树形图
树形图用于记录谈话历程,教学者用发言关键词作为树形图节点,并标记区分出障碍方和处理方节点。图1所示为参考树形图模板。
图1 参考树形图模板
5.4诘问
由教学者提出诘问,目的在于引导谈话回归主线,延伸主线任务谈话方向。
(1)当发言者偏离主线节点,且存在明显逻辑或常理漏洞时,由教学者提出诘问,发言者作答,如无法回答,结束分支谈话,回归主线任务。如有可能,教学者诘问应能够连接分支节点与主线节点,直接回归主线。
(2)当主线谈话难以进行,陷入僵局时,教学者诘问主线树形图上任意节点,拓展可能的解决方法或者障碍,延伸谈话。
5.5注意事项
(1)教学者不必对所有不合常理的问答均采取诘问的策略,适当放开谈话方向,可活跃气氛。
(2)如存在学习者变相拒绝或完全无法谈话时,将主线谈话作为其课后作业,于下次课堂进行对话,以起到督促学习、复习要点的作用。
(3)建议教学者控制全程时间不超过25分钟。
6 结论
经过调研、分析苏格拉底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的优势、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通过结合两者优势,提出了一种课堂设计方法。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提出苏格拉底教学法在语言教学中应用的契合点在于通过诘问延伸任务链条,发散任务选项,可更大程度调动学习者参与度。
(2)提出一种英语口语教学课堂设计方法,实现高参与度、高教学效果的课堂设计。
参考文献:
[1]苗宁,马建华.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下的语言学课程改革[J]. 教学研究,2013(36):78-80.
[2]洪燕君.苏格拉底教学法的现代启示[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6):161-162.
[3]岳守国.任务语言教学法:概要、理据及运用[J].外语,2002(34):364-367.
[4]魏永红.任务型外语教学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6.
[5]曹燕黎.基于“任务型教学法”的英语口语教学实证研究[D].东南大学学位论文,2008:3-6.
[6]姜丽娟.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3-5.
[7]宋明杰,吴楠等.参与法与新型大班英语口语教学模式[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71-72.
[8]陈新仁.本科生“英语语言学导论”教学法探究[J].中国大学生教学,2007(12):39-42.
[9]颜红菊,张新梅.试论英语教学中的口语困境及其对策[J].咸宁学院学报,2009(29):55-56.
[10]张迅.论英语口语课堂中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8):38-41.
[11]曾纪伟.任务型教学的实践及存在的问题[J].教学研究,2005(14):50-51.
[12]任娅芬.任务型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才智,2013(35):160-161.
[13]David Nunan.任务型语言教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6-10.
[14]M.Bygate, P.Skehan, M.Swain (Eds.). Researching Pedagogic Tasks: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eaching and Testing [C]. London: Longman,2001:167-185.
语言教学法范文4
关键词: 任务型语言教学 五步教学法 折中研究
1.引言
教育部于2001年制定和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指导和规范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并倡导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任务型语言教学就是让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与生活相似的各种交际活动,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即“在做中学,在用中学”。实践证明,任务型语言教学是目前培养学习者语言运用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Skehan,1998)。随着任务型语言教学在我国的引进和传播,我国部分中学英语老师片面地认为任务型语言教学就是对传统交际语言教学五步教学法的全面否定,于是在课堂上完全摒弃了语言知识的讲解和语法结构的操练,取而代之的是大量地使用任务进行教学。由于任务型语言教学主要以二语习得研究成果作为理论依据,而我国的学习者是把英语作为外语来学习的。在缺乏理想的语言学习环境下,学习者很难获得通过大量的、丰富的、真实的语言输入而自然习得语言的条件,实践证明其效果并不理想(尹世寅,2005)。比如有些学生虽听、说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英语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也明显增强,但读、写能力很差,甚至出现“文盲英语”现象。在此背景下,我认为有必要对五步教学法重新再认识,探求和实验一种综合两种教学法优势的折中道路,以适应我国基础英语教学的特点,从而提高我国的英语教学质量和效率。
2.两种教学法结合的必要性
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不足,都是对不同教学实践的归纳总结和范畴化。我们强调任务型教学,并不是说要全部抛弃其他教学方法,因为从一种教学法过渡到另一个教学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某个特定的阶段,可能是两个或更多教学法的综合体(赵艳芳,2001:57)。由于任务型语言教学和五步教学法自身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有两者有效结合,取长补短,才能适应我国英语基础教学的特点,才能成为有效的教学途径。
2.1.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局限性
任务型语言教学起源于西方社会,以二语习得研究成果为主要理论依据,倡导学习者在接受大量、丰富、真实的语言输入中,通过使用语言自我感悟和习得,而不强调语言知识的讲解和语言结构的操练。把英语作为二语来学习的学习者,因为英语在他们国家具有官方地位,学习英语的目的是想融入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生活,所以他们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而且沉浸在以英语作为主要交际工具的环境中,这种教学途径无疑是可行和有效的(顿祖纯,2006)。而我国的大多数学习者是把英语作为外语来学习的,学习英语的主要途径在课堂,因此我国的学习者缺乏理想的语言学习环境。在这种情况下,放弃或忽视语言结构的操练和语言知识的讲解,仅凭学习者在课堂上,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和有限的语言输入条件下,就期待他们自己感悟和习得语言是不现实和不可能的。
2.2.五步教学的局限性
在五步教学法中,由于教师对新语言知识和结构的机械性操练占有较大比重,而学习者用所学语言进行真实交际的时间有限,大多数的交际都属于那种无真实自然语境、无信息差距、有准备的、有预备性的和有指导、有提示的准交际活动(章兼中,1992:53)。所以说五步教学法是一种培养“为交际初步运用语言能力”的具有中国外语教学特色的准交际教学方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培养学习者英语交际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我国基础教育英语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要求,教育部在2001年制定和颁布了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并指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五步教学法无论是在教学形式上还是在培养学习者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上,都显得力不从心,不能满足新课程的要求。
3.两种教学法的优势组合
任务型语言教学把真实的任务引进了课堂,用来自社会的真实语言材料作为教学工具,以和社会生活相似的任务作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单位,拉近课堂和社会的距离,把培养学习者在真实的交际环境中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真实能力作为教学目的,符合《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也被Skehan认为是在目前阶段培养学习者语言运用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英语教师为了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效率,有权利也有义务推广和践行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培养学习者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基础,离开了语言知识和语言结构的教学,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尤其是在我国这样一个把英语作为外语来学习的环境下,如果不重视,或者说不在一定程度上强化语言知识和语言结构的教学,那么英语教育必将是低效的。由此可见,保留、继承并改进五步教学法中语言知识的讲解和语言结构的操练是必须的,也是有必要的。
4.折中教学模式的提出
我所讲的折中教学模式,就是综合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和五步教学法优势的一种折中方法,是把五步教学法中的语言结构性教学和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中的真实交际任务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途径。也就是说,折中教学模式是在保留并改进五步教学法中语言知识和结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任务型语言教学中任务的优点,把真实的交际任务引进课堂。折中教学模式虽有语言结构性教学,但教学是在有语境的、有上下文联系的情景中进行的,并把教学中心放在真实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有信息差距的、有目的的交际任务上,而不是只停留在语言知识和结构的教学上。语言知识和结构的教学是为任务的实施做准备,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教学的目的是努力培养学习者的语用能力,而非语言能力。其具体的教学操作过程如下:(1)复习:通过口、笔头形式对与任务相关的语言项目进行复习;介绍任务,使学生意识到语言知识和结构的复习是为特定的任务进行的,以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活动的目的性。(2)介绍:借助于实物、图片、多媒体等直观化和语境化教学方式呈现新语言。(3)学习型任务:对词汇、句型、语法等语言知识和结构进行操练,为以下的交际任务做好准备,同时也能降低任务的难度,增强学习者完成任务的信心。(4)交际性任务:通过让学习者完成一系列模拟的、真实的交际任务,把学习者先前学习和接触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转化为语言运用能力。交际性任务活动应该尽量具有真实性、互动性、信息差等特点。(5)后任务:每个小组选出自己的代表向班级其他同学汇报任务完成的过程,展示任务活动的成果。任务成果展示后,教师要根据在任务完成和展示过程中出现的语言问题进行总结、强调、订正和巩固,然后进行相关语言知识的各种口笔头练习。
总之,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凡是适合我国英语基础教学特点的方法就是有效的,凡是有效的,才是好的教学法。但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教学环境和设施大有不同,一线教师只有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英语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Skehan.P.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2]尹世寅.五步教学法与任务型教学途径的比较及其在西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5,32(6).
[3]赵艳芳.认知语言概论(第一版).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语言教学法范文5
所谓发展性教学策略,是一种以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性为主要目的的教学策略。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才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位于辅的地位。职高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将学生安置于主体地位,围绕学生的思维和模式,开展任务型语言教学,较多的运用发展性教学策略,促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知识储备,实现持续性的发展。本文认为,该项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第一,教师在制定学习任务的时候,尽量让学生通过2~3课时来完成,促使学生持续性的学习,根据自我的弱点,不断的进行拓展和丰富,完成职高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第二,发展性教学策略,还表现在前后知识的联系。职高语文课程的学习,是一个不断丰富的过程,教师在开展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时候,应注重前后知识的合理回顾,帮助学生不断的深化自身的学习体系和知识框架,倘若仅仅在任务型语言教学法本身努力,并不能得到理想的效果。
二、教师应辩证看待任务型语言教学与其他教学法的关系
任务型语文教学的理念认为,仅靠知识的传递不会导致真正的知识学习,应强调“做中学”。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职高语文教师,必须以一种辩证的观点来看待该方法,不能机械性的使用,否则将会无法得到理想的语文教学成果,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下降。本文认为,教师通过辩证的观点,看待任务型语言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的关系,应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需正确的应用任务型教学法。职高的语文教学,主要是实践性为主,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较强的口语交流能力。所以,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应用过程中,应为学生设定多种情境对话,促使学生了解国内各个区域的语言和交流方式,便于熟练的应用汉语,告别生硬的对话和交流。第二,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并不意味着能够应用到所有的语文课程中,教师必须根据课程的难度和前后知识的联系,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部分情况下,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完全就是一种辅的手段。第三,教师应适当的联合其他教学方法,共同完成语文课程的教学,应充分利用课堂的时间,以此来完成各方面的教学指标和目的。
三、总结
语言教学法范文6
【关键词】交际语言教学法 高校英语 创新改革
交际语言教学法是指以交际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方法,区别于传统偏重句子语法分析式的教学,在教育改革和新教材中体现很明显。分析以往国内的高校英语教学,学生缺乏口语交际能力,以至于所学无用武之地,究其原因,与陈旧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有着莫大干系。随着新课改的实施,素质教育对高校英语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实践和应用成了新的主要方向,但在国内实施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还需及时解决。
一、交际语言教学法的特点
以交际为主要目的,是该教学法的首要目标。在传统英语教学中,往往过于注重语法、句式分析,导致国内大部分学生只会做题,不会应用,口语交际能力较差,而综合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二语习得等理论分析,语言教学应以应用交际为主。对学生交际能力的要求,体现在能够识别英语的交际功能,及其社会交往涵义,可以灵活传递信息,在不同场合调整策略,合理地运用语言技巧。所以,语言功能作为教学框架的组织,掌握语言功能是其另一个明显特点。
除了功能意义,语言的社会交往意义也不容忽视。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创设情境,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学会在不同的情境中及时调整。学习英语,必须突出真实性和交际性,在过去教学活动中,学生一旦出现语法或词汇错误,教师就会立即指出,打断了学生的思维,影响到表达的连贯。而交际语言教学法更注重语言应用的流畅性,在保证流畅表达的基础上,再去纠正错误,效果明显不同。
二、交际语言教学法在高校英语中的挑战及解决对策
1.改革教育体制。国内教育体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比如重理论而轻实践,重形式而轻内容,以至于在过去英语教学中,学生基本上属于理论派,实际应用能力较差。究其原因,与考试体系密不可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都是应试教育占据主导,直至今天,应试教育依然有着极大影响。其弊端在于,教师的教学是为了完成任务,学生的学习是为了通过考试,获取相关证件。四、六级考试一直是高校英语的重要部分,直接关乎毕业后找工作,所以很多大学生都面临着巨大的考试压力,从语言学的角度看,目标却非常不合理。花费精力做题,背诵单词语法,学习应试技巧,却忽视了最根本的一点,即应用。
为解决这一难题,我国正在大力进行教育改革,剔除传统教育体制中的不合理部分。考试的题型固定,内容会划分范围,即使考出高分,也无法客观地反映学生对应用的掌握和应用程度。目前,国家对教育体制和考试体系的改革非常重视,今后应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高校教育情况的道路。
2.创造交际环境。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无需去学,因为处在汉语环境中,每天的见闻都是以汉语的形式实现的,这就是环境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高校英语教学效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英语交际环境,学生没有机会锻炼,注重做题,忽视了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这才造就了中国的哑巴英语现象。也有部分学生,写作水平较高,但在听力和口语表达上,却存在很明显的短板。
所以,应该创造良好的语言交际环境,为学生提供听英语、说英语的机会,使他们经常锻炼,敢于开口,走出这第一步,才能有更大进步。听力方面,可以鼓励学生常听英文歌曲,观看优秀的欧美影视剧,如果达到了一定水平,尽量看原版,忽略掉中文翻译。表达方面,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片段,创设相应的情境,比如超市购物、医院看病等,令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尝试用英语完成对话。或者,每节课前抽选学生进行两三分钟的表达,可以讲故事,也可以是简单的讲话,使其养成经常说英语的习惯。
3.提高教师水平。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非常重要,既是全局掌控者,又是引导辅助者,所以对优秀的英语教师的要求颇为严格。一般除了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必须具备极强的语言应用能力,能够熟练地使用英语,同时还要掌握相关领域的知识,并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但很明显,国内的大部分高校英语教师都是在传统教育中成长的,难以达到如此高的标准,以至于他们自身对交际语言教学法也没有深入的认知,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应主动去了解国外文化,把文化背景引进到教学中。树立终身学习意识,积极参加职业课程培训,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不断提高综合能力。
4.创新教学手段。语言交际并没有太多固定的套路可循,所以灵活运用能力很关键,不过从国内教育现状来看,教材内容陈旧,更新不够及时,方法单一,缺乏趣味性,致使不少W生都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采用交际语言教学法,就应创新手段,灵活运用多种方法,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作出适当的策略调整。电化教学就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利用图文音像等多种形式,可创设各种不同的教学情境,满足教学要求。学校应加大硬件设备上的投资,引进信息化技术。
三、结束语
交际语言教学法符合语言学习规律,也符合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但是传统教育在当前的影响依然很大,限制了该方法的推行,短时间内彻底改变教学现状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应当树立起长远意识,认清现状,进行全面改革,以提高高校英语教学水平,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