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化课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化课教学

文化课教学范文1

【关键词】德育 中职 文化课 渗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094-01

“德育”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人们常用“德才兼备”这个词来评价优秀的人才,可见“德”对一个人来说有多么重要。有一句话说:一个有才无德的人比起一个无才有德的人对其社会的危害性要大得多。因此“百育以德为先”是非常有道理的。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以及职业学校学生的特殊性,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越来越受到关注。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新一代技术人才,成为当前德育工作的重心。而德育不仅依靠直接的道德教学,更多的是要渗透于教学活动中去,使德育与文化课教学相辅相成。

一、中职文化课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首先,从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现状来看,他们文化基础差、底子薄,行为习惯较差,思想道德修养不高;很多学生对文化课学习失去了兴趣和动力,有时他们连最起码的课堂纪律都不能很好保持,这些都让文化课教师非常头疼。要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应该强化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接受熏陶和感染,让学生产生对文化课的热爱和学习的兴趣,享受学习的快乐。这就要求我们在文化课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在德、智两方面均得到发展。

其次,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要体现时代感,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就要认识到学校教育的重点应该从教书转向育人,并且绝对不能将德育作为一个独立的教育环节,要将学科教学和德育有机结合起来。此外,德育绝对不能局限在抽象的说教上,而应该是一种“潜移默化”,是一种“润物细无声”,所以文化课教学和德育教学应实现有机的统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这样不但能使德育得到有效的渗透,同时也能促进文化课教学的效果。

在新形势下,我们一定要转变教学理念,不能重智育、轻德育,不能将德育与教学平行,忽视它们之间的联系。如雅斯贝尔斯所说,“教学应当使教育的文化功能和对灵魂的铸造功能融合起来”。我们可以在文化课教学中针对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契机融入德育教育,特别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真善美教育方面,以学生为主体,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需要,这样能对学生的精神文明、职业道德、习惯养成教育等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也有效激励学生勤奋学习、自我发展,切实提高自身整体素质。 所以在德育过程中,将德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去,成为每个教师都要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德育渗透关键在教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一言一行能够直接影响和感染学生,所以教师的精神面貌、道德修养,治学态度是至关重要的,身教重于言教,育人先育己。

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德育不是德育主任、班主任等几个人的事情,也不是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任务,要靠学校的每一个人,尤其要注重学科渗透。所以我们必须认真领会文化课的德育内涵,比如“文以载道”,语文教育对于德育渗透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人文主义思想以及真善美的熏陶。数学教育蕴含的德育内容也十分丰富,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以及勇于探索的钻研精神。通过英语教育,学生能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所以,教师要在文化课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思想道德教育,将德育要求与知识能力要求放在同一教学目标上去组织实施。

其次教师要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综合能力。教师的思想品德、综合能力、业务水平以及对待事物的态度等都会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导向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越高,学生学习兴趣就越浓,师生感情就越密切,这样进行德育教育才会情动而理入,教师的教化才能富有成效。“亲其师,信其道”,一个喜欢教师的学生,他对教师所教的这门课也会感兴趣,教师才能收获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做教师就是要做有心人,树立良好的模范形象,从一点一滴做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总之,教师是德育渗透的关键,每个教师都应视教育为自己的事业,细心经营,处理好智育与德育的关系,不只是“教书”,我们更要 “育人”。

三、德育渗透的几个重点

文化课德育有效地渗透要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1.准确把握教材的德育因素

德育渗透不是凭空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找准科学知识、文化思想与品德教育的有机结合点。所以我们要立足于中职教学,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中职文化课教材中固有的思想教育因素,发挥教师的作用,引导中职学生求真、求善、求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在文化课教学中渗透德育,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2.找准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契机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某些思想教育契机,如果教师能及时抓住这些德育生成点,巧妙而又不失时机地给予教育,就能产生极好的德育效果,同时也能为自己的课堂注入生命和活力。

3.德育渗透要适时和适度

教师要想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讲究的是一个“时”和一个“度”。德育不能成为我们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固定环节,不能为德育而德育。我们要从教材实际出发,使学生感到合情合理;在教法上,使知识性、文化性、思想性水融,使学生乐于学,防止矫揉造作、形式主义。教师在不经意中对学生的教育,其效益胜出师生的一次长谈,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

另外,在文化课教学中要注意德育的策略性,不能喧宾夺主,说理不宜过多,不能将文化课上成了政治课,否则就适得其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的不应该仅仅是结果,更多的应是影响和触动。

4.德育渗透要贴近实际

文化课教学范文2

一、让文化课联系职业岗位的实际

文化课是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基础课程,是学生学好专业课的基础工具。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必须遵循两点:一是教学内容必须是社会需要的,在企业能用得上的,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二是教学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可以学的、喜欢学的。

语文课可以变成活动课、实践课。例如:在课前用几分钟时间进行演讲、辩论等,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通过应用文写作来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文字能力;适当增加一些文学欣赏课,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英语课可以通过简单而实用的口语练习,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大声读,阅读一些浅显的英文报刊或英文文学作品,培养学生能进行简单的英语会话和口语交际。 数学课应注意内容的选择。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满足各专业的需要,如数控和模具专业,就学习立体几何知识,通过学习树立一定的空间感;电子专业就学习三角函数有关的知识。还可以联系实际生活,如按揭购房贷款、买彩票的概率等,让学生了解到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一个人在学校学到的数学知识,到社会中也可能用不起来,但不管其从事什么工作,头脑中的数学思维、推理方法和看问题的角度等,却能使其受益终身。

二、让文化课在精讲与实践中练习

精讲就是教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和易错点进行简明扼要的讲解,其目的在于突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获得系统的基础知识。精讲要求教师把讲的时间压到最低限度,以便腾出时间让学生自学、讨论、实践和练习。另外在质量上要求教师的讲授必须做到生动、形象、准确、精炼,情理结合、理例结合,有系统性、针对性、趣味性,有说服力、有感染力。

练习是整个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目的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并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获取反馈一些信息,以检查教学中的不足。练习量大质差是传统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它把学生的精力浪费在一些无意义的机械重复上,这不仅不能提高教学质量,反而大大地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导致许多学生厌学,与素质教育理念背道而驰。所以,练习题的设计应做到目的明确、难易适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突出教材的重难点。

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各种形式的实际锻炼。其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及时印证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各种技能技巧。实践的主要方式有实验、调查、访问、观摩、见习和实习等。

三、在创新教学模式中巩固教学成果

中职学生大多是初中时的学困生,数学几乎一窍不通,英语一知半解,语文差强人意。如果再按初中的那一套教学法,无疑是“重复昨天的故事”,这是万万不可取的,一定要摸清这些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想法找出他们学习的兴奋点,抓住它,培育它,才能收到好的效果。知识的传授要“浅”一点,步子要“小”一点。模拟教学法、模块教学法、诗意教学法等各种好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法要充分利用,要让课堂气氛活起来,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师生互动起来。这就需要老师加强学习研究,借鉴他人优秀做法,或者大胆进行探索试验,创新求异。

在实训教学中:首先,文化课和实训课同时进行,全部专业课程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师生互动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其次,课堂教学与课后学生动手实训相结合,积极创造条件,确保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及时的巩固;最后,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是在毕业前的一个学期,安排学生去企业实习。二是在寒暑假时到企业实习,让学生学到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李白说过:“天生我材必有用。”中职学生就是这样的一群学生,他们在初中已是学习的落伍者,到了职业学校,迫切需要的是一套适合他们自身发展的职业教育。山不转水转。只要我们有强烈的责任心,有持久的研究力和深入的实践探索,中职文化课教学就会步入一个崭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文化课教学范文3

【关键词】体育运动学校;文化课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对于体育运动学校来说,培养高文化素质和掌握体育技能的优秀运动员是他们的首要任务,也是为国家输送体育后备人才的关键,但是目前一些优秀运动员普遍存在着文化水平偏低的情况,这是阻碍他们发展的。本文就体育运动学校文化课教学进行了相应的探讨,以此来达到完善体育运动学校文化课教学的目的。

一、学生厌学的原因

对于体育运动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每天都要进行高强度和大运动量的训练,这样学生往往在课堂上容易出现走神和睡觉的情况,他们无法在课堂上学习到有用的知识。加上一些学生的文化课学习理念较为淡薄,对学习不够重视,常常出现迟到、早退的现象,一些学生还经常出去参加各类比赛,这样就会导致课程被延误,跟不上课程的情况。除此之外,由于体校的学生要比一般普通学校的学生体力上较累些,他们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大量的体育运动中度过,所以他们对文化课的关注度不够,觉得自己平时训练已经很累了,到上文化课的时候只是把课堂当成休息的地方,不愿意主动去参与到文化课学习中,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的问题,使得体育运动学校的文化课教学质量较差。

二、提高体育运动学校文化课教学的策略

(一)加强思想教育,充分认识文化基础课的重要性

作为体育运动学校,应该加强教师和学生对学好文化课的认识,要加强他们的思想教育,使他们了解文化课学习的重要性,对学生的前途具有很大的影响。要通过教师来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要让学生逐渐重视文化课,具有文化课学习的动力。学习好文化课不但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还可以使学生具备理解和领会体育专业技术知识的能力,这对提高体育成绩大有益处,特别是对于从事体育专业希望不大的学生来说,学好文化课对他们从事其他职业和升职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兴趣

文化课的学习不但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养成起着推动作用,也有利于国家后备体育人才的培养。体育运动的训练不但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技巧,还可以锻炼他们的体能和智力,与此同时文化课的学习对他们自身的职业发展和进修都有极大的促进力。因此,在体育运动学校,教师应该根据学校的特点,在讲课的时候,尽量把和体育运动相关的理论知识融入到里面去,使各学科的知识和体育训练结合起来,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文化课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效果。

(三)注重因材施教,队员、学员同步发展

在体育运动学校,一些成绩较为优秀的学生会被选拔到各运动队当学员或者队员。但是,由于队员和学员在时间分配和基础知识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区别对待,对于队员来说不能够只是注重运动的成绩,应该注重队员文化知识的积累。对于学员来说,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要注重技能的训练,这样才可以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除此之外,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学习到有用的知识。通过这样针对性的教学,不断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使他们得到最优的发展,使他们成为优秀的运动人才。

(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知识的运用

对于体育运动学校的学生来说,没有一定的文化和专业学科知识,体校的学生就会失去分析问题和观察问题的能力,就很难会对复杂的现实问题做出一个正确的判断。所以,在体育运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知识的运用,挖掘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理论和实际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在体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生理承受能力,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教学的方法,避免学生出现厌学的情况。例如,在教师讲解动作的过程中,可以先做动作然后让学生练习,这样有效的结合使学生不用死记硬背,可以让学生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从而提高体育运动学校教学的质量。

(五)读训并重,全面发展

对于体育运动学校来说,想要全面发展优秀的体育人才,就应该读训并重,全面发展。由于体育运动学校的学生实际上只有一部分可以考上体育院校,那么剩余的学生就需要到别的学校或者进入社会,这部分的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就很难满足社会的需求,无法胜任自己的工作。因此,体育运动学校应该首先加强学生对文化课的兴趣,要使他们了解读训相结合的重要性,不管是读还是训,都要求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达到向素质教育转变的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想要提高体育运动学校文化课教学的质量,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充分认识文化基础课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促进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和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加强知识的运用,坚持读训并重,促进队员、学员的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可以搞好体育运动学校文化课教学,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优秀的运动员。

参考文献

[1]陈宝莲.如何提高体校文化课教学质量[J].少年体育训练,2004(06).

[2]杨敬暖.体育学校文化教育改革设想[J].山东体育科技,2001(03).

文化课教学范文4

关键词:中职教育;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6-00-01

一、前言

职业教育是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设文化课是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的重要区别之一。大力发展中职教育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是培养适用人才,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得力措施,是帮助贫困家庭子女就学,特别是解决农村孩子上学难的有效之举,同时缓解了高考压力,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中等职业教育中文化课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1.生源质量不高,大纲要求高于学生实际水平,文化课教学面临尴尬。随着高校的扩招以及高中的普及,中专卫校的生源素质逐年下降,文化基础普遍较差,文化课的教学因此出现“教”与“学”不适应的问题。

从各科看来大纲要求几乎都不比高中逊色,并且加有与专业相关的内容。以数、理、化为例,高中生学习这些课程用5-6学期,而中专生则用1-2学期将其学完,显得课时少、内容多、要求高。而学生的实际水平则是:入学前文化基础差,学习能力欠佳、学习兴趣差、意志力薄弱。而过高的教学要求,不仅对学生能力方面的培养和提高作用不大,反而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厌烦。

2.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需要不适应。教学内容的设置有两个出发点:一是希望能通过文化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扩大知识面,陶冶学生的情操,为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终身教育的需要打好基础;二是为学生学习医学课程打下文化基础,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职教系统内部认识偏颇,使文化基础课缺乏分量,得不到学生重视。中等职业教育是以一定的专业教育为基础的,中等职业教育的特性决定了学生在校期间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是学习的主旋律。为了抓住专业技能这根中职教育的生命线,从主管部门到中职学校,在课程设置和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都非常突出“专业课”的地位,人为地使得“专业技能”与“文化基础”之间失去平衡,不重视对学生进行基础文化素质的培养。

4.文化课教师负担过重,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中专卫校扩大招生,班数增多而教文化课的教师并没有增多,文化课学时减少但内容并没有减少,这就使文化课教师负担加重,教学质量下降。而文化课教学的评价机制不完善也不被重视,所以对教师而言,其教学过程、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等方面的监控与评价很宽松;对学生而言,其学习过程、学习质量、学习效果等方面的检测与评价更是宽松。这便导致了文化课教学的考核评价不够客观,起不到激励作用。

三、中职教育文化课教学的改革方向

1.结合实际调整教学内容,注意将文化课内容与医学知识结合。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例如,护理专业物理课的电磁学部分中“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这一知识点对专业学习帮助不大,教学过程中可将类似的内容删掉;原子能级是在化学课已经学过,物理课就可以不作重复教学。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应注意结合医学实际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了解医学知识的学习要有文化课的知识作基础。例如,在物理的教学中将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和体温计相联系,用气压的知识去讲血压计的工作原理;将光学知识与生理、病理知识有机渗透,使学生学到光学知识的同时明确透镜知识与眼的成像、近视、远视的矫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知道光学发展对医学发展的促进作用等等。当然,这就要求文化课的教师学习一些医学知识,丰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以便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需要结合。

2.摆正“专业课”与“文化课”之间的关系。中职教育要根据生源状况来改革、完善文化课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提高对文化课教学的认识。文化课教学不仅关系到培养一技之长的“技能型”人才,还关系到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不仅关系到学生成为技巧型、技能型人才从而解决就业问题,更关系到学生潜能开发、终身发展的问题。因此,要将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安排放入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和整体课程结构中,使文化基础课程真正体现其学科价值。

3.教师要有新的教育观念,树立教师“教”是为了学生“学”的思想。根据学生实际能力精心设计教学活动。重点内容专门设复习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内容,指导学生练习,并及时获取反馈信息,纠正出现的错误;非重点内容结合医学实际大胆取舍,或以简单的图表归纳比较,降低教学难度。

4.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质量。根据文化课内容多、课时少的特点,教师可发挥现代在教学手段的作用,以增强学生直观认识,提高课时利用率和教学质量。

例如,在语文课《雷雨》一文的教学中,播放话剧《雷雨》的一些片段,让学生对文中的人物,故事的背景等有直观认识,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数学课在讲授复合三角函数图象时,将复合前简单的三角函数分别画在不同的投影片上,根据需要组合,得到复合函数的图象,解决以往课堂上板图耗时的问题,提高了课堂利用率;物理课在《血液流动及血压计》这一内容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将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动态效果、血管的动态变化过程及血流声响效果与解说相结合,让学生轻松、愉快地从生动形象的画面中接受知识。

四、结束语

劳动者文化水平的高低,既是民族素质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劳动者素质高低的标准之一。中职教育的生命线是传输专业技能,是短期行为;而提高文化基础知识是提高专业技能的保障,是长期行为。学校不但应该根据终身教育理念来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还应该对学生进行长期的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端正学习态度,解决对学习的认识问题。

参考文献:

文化课教学范文5

一、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愉快教学法的前提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的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动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都不能代替教师的人格作用。”因此,培养教师对学生的爱,增加教师的亲和力,如课堂上教师温和的微笑、机智幽默的语言、关爱的眼神和恰到好处的手势,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信赖感,愿意亲近教师,自然会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课后更是教师展示人格魅力的时机,像朋友一样与学生轻松地聊天,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了解学生所知所想,建立良好的“情绪场”,使学生在教学中产生积极的反馈,从而营造出融洽和谐的教学气氛。因此,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愉快教学法的前提。

二、创新教学方法是愉快教学法的关键

传统的“我讲你听”、“说教式”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厌学,自然就达不到教学目的。改进与创新教法,尊重“愉快教育法”的学生主体性原则,根据教材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运用自主活动、情境教学、教师讲授等多种方法,把更多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从而寓教于乐,体验愉快教学。

1.自主活动。由学生自己组织、主持,教师则成为一个“旁观者”,有针对性地作最后总结。并且,这类自主活动,可在室内室外进行。如,在草坪下、树荫下同学们可以很投入地一起分析,一起背诵。又如,在阅读《汉堡港的变奏》《都江堰》这样的文章时,我们可以抛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进行联系对比:你崇拜这样的人吗?你愿意成为这样的人吗?请你搜寻几个当代企业家从业创业的故事,你有什么发现吗?通过讨论学生不难领悟到严谨、求实、敬业的工作态度,忠诚奉献的人格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努力培养自己职业素质的热情,也就实现了职业学校文化课为专业服务,为学生就业服务的目的。

2.情境教学。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学,如图片、录像、案例、多媒体、听音乐和朗诵等,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这犹如一面镜子,在教师有意无意的提示下,愉快地掌握知识。学习应用文,我们可以模拟一个现场招聘会,设置接听电话、推销商品、接待顾客等场景。编演课本剧也是很好的方式。因为通过研读课文、分析人物、塑造形象,学生就像亲身经历了优秀人物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人物与自我融为一体,人物优秀的品质和职业素质会在学生心里刻上永久的烙印,灵魂也会受到巨大的洗礼。

3.教师讲授。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听课45分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因此,讲授时教师的语言要机智幽默;善于提问,注意提问的时间、内容、方式;避免家长式的唠叨与说教,讲授时穿插生动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一堂课都有新鲜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教育。

任何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如果过于程式化,也会停滞、缺乏活力,唯有教师创新地教才会有学生创造性地学,愉快地学。

三、让学生感受成功是愉快教学法的核心

文化课教学范文6

二、概述

本节内容选自《省编数学》第一册,第四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第三小节“对数的运算”,课时数为2课时,面向工科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开设,建议在高一第一学期,第十二周左右完成授课任务。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对数的概念和自然对数、常用对数,以及熟练指数式与对数式互化的基础上,利用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来研究对数的运算法则,由此进一步理解同底两正数积的对数、同底两正数商的对数以及正数幂的对数。利用对数的运算法则,把两正数积的运算转化为对数和的运算,把幂的运算转化成其底的对数与幂指数的乘法运算,从而简化运算。同时也为电子线路中增益G的学习中打下基础,并且运用求放大器增益的公式,可以简化电路的数字运算,并判断该电路是放大还是衰减。同时也为后面由图像分析研究放大器的频率特性奠定理论基础。

本节课的要求是结合专业实例,了解对数运算法则的推导过程,会运用对数的运算法则求放大器的增益问题,并能结合电子学的相关知识进行拓展,会用计算器求常用对数的值,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拓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更进一步地去掌握电子线路内容。

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专业课教师在讲授放大器放大倍数的内容时,往往感觉学生的计算能力存在明显不足。对于对数的运算感到吃力,也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带来很大的困难。通过数学课程改革,我们将数学课程做了相应的调整,分为基础模块和专业应用模块,并且根据专业不同,调整授课章节的顺序。本节内容属于基础模块部分,在电子专业讲第三章“单级低频小信号放大器”之前,为学生讲解第四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为学生学好专业课奠定基础,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电子线路”中的这部分内容,同时有利于学生以后实训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从学习中充分体会数学与专业课之间的紧密联系。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1 理解对数运算法则的推导;

1.2 掌握对数的运算法则;

2技能目标:

2.1 能够利用对数的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和化简;

2.2 会正逆向运用对数的运算法则;

2.3 会用对数运算法则解决专业课中的实际问题。

四、案例设计分析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在高一阶段所学的专业课程中,有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电子线路》。这门课程与数学的联系非常紧密,其中在第三章《单级低频小信号放大器》和第四章《多级放大器和负反馈放大器》中,要求学生理解增益的概念并会求解,因此学生需具备以下四种必要的数学能力:(1)能够熟练运用对数的运算法则求常用对数的积的对数和幂的对数;(2)会比较常用对数的大小;(3)能够用描点法画出放大器的频率响应曲线;(4)能够根据放大器的频率响应曲线分析放大器的特性。因为工科学生的数学水平很有限,所以专业课教师在讲授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往往感觉到很吃力。缺少了这部分数学基础知识,使得专业课教师付出很多的努力,但学生依然达不到预期结果,成绩非常不理想。所以如何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是本案例在设计过程中的关键之处,为此我们数学组合专业组老师经过商讨做了如下尝试:

1.合理设置教学进度

我们与电子专业课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了专业课的教学进度,并能够根据这一进度,灵活调整数学课的教学计划,可将某些章节进行前后置换,或者将某一章节分成两个部分进行教学,突出数学的服务功能,体现其应用价值。对于本节内容而言,可以让专业课教师先给学生初步讲授电压、电流、功率等基本概念,会求电压放大倍数 ,电流放大倍数 ,功率放大倍数 ,同时数学老师讲解对数的运算法则,解决求增益问题,最后再由专业课教师结合相关专业实际进一步讲解。由于学生在数学课上已经掌握了以10为底的常用对数的运算,使得本来是本节课计算的难点问题在数学课上给予突破解决,也使得各部分知识前后衔接,也让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中游刃有余。

2.凸显数学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

本节内容以专业课的相关知识进行导入,中间环节设置了与专业相关的例题和练习,同时在最后一个环节又以电子线路的有关内容结束,因此本节课从始至终,在适当的环节穿插引入了专业课的有关知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专业课程的密切联系,逐步改变他们对数学的认识,能够察觉到数学在专业课的学习中会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从而真正达到中职数学课程的服务与工具功能。

3.数学方法在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对于求放大器的电压增益、电流增益和功率增益,在以往的专业课教学中是一个难点。如果没有数学知识的支持,学生对常用对数的求值根本无从了解。而本节课通过对对数运算法则以及常用对数的运算的学习,很好的解决了这一个计算问题。

五、教学方法

1.教学的重点及难点

重点:掌握两正数的积、商、幂的对数的运算法则,并能运用他们进行简单的计算,会用计算器求lgN。

难点:理解并灵活运用对数的运算法则,解决放大器的电压增益、电流增益和功率增益相关问题。

2.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了两种教学方法:“分组讨论教学法”与“引导探究教学法”。

本节课利用求放大器的电压增益问题,引出与数学相关的对数运算问题。学生通过填空题的形式,互相交流,讨论,分享等方式,自己推导出对数运算的三个运算法则。并尝试用此运算法则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师利用学案的引导,设置不同的问题,以及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逐步推导出对数运算法则,并且在讲授对数运算法则的同时,借助专业课的背景知识,解决电子线路中的专业问题。使得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能够融合在一起,既体现数学的实用价值,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并逐步改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识。

六、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教师在教学方面所需的资源与工具

校内资源:数学教材及参考书、电子线路教材、相关的网络资源、与数学教师和电气专业教师共同备课并形成教案、导学案及教学课件。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几种常见放大器。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需的资源与工具

数学教材、笔记本、导学案、计算器、电表等。

七、教学过程

环节一 :复习旧知 实例引入

[新课引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放大器:

专业课教师在此之前已经讲解过放大器原理,学生已经对放大器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引出下面问题。

[提问]已知某交流放大器的输入电压是100mV,输入电流为0.5mA;输出电压为1V,输出电流为50mA,求(1)该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 、电流放大倍数 和功率放大倍数 ;(2)该放大器的电压增益 、电流增益 和功率增益 。

(其中在电信工程中,对放大器的三种增益,作如下规定:1.功率增益: ;2.电压增益: ;3.电流增益: )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小电子产品和专业知识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学习的兴趣。也为学习对数的运算法则作铺垫。而如何求lg1000,就是本节课要解决的数学问题。

环节二:推导法则 简单应用

[推导法则]教师通过导学案,用填空的形式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自己推导法则。

法则一:

法则二:

法则三:

[分配任务]

法则一由小组一完成,并且完成两道运用法则一解决的跟随练习题:

1.

2.

法则二由小组二完成,并且完成两道运用法则二解决的跟随练习题:

1.

2.

法则三由小组三完成,并且完成两道运用法则三解决的跟随练习题:

1.

2.

[结果交流]每组选派一个同学将本组讨论的结果用实物投影打在屏幕上,与其余组的同学分享交流本组所推导的法则,并如何运用此法则解决简单问题。

[设计意图]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环节三:熟练法则 巩固练习

[引例求解]已知某交流放大器的输入电压是100mV,输入电流为0.5mA;输出电压为1V,输出电流为50mA,求(1)该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 、电流放大倍数 和功率放大倍数 ;(2)该放大器的电压增益 、电流增益 和功率增益 。

解:

(1)

=10×100=1000

(2)

电压增益

电流增益

功率增益

[学生练习]

1. 放大器功率放大倍数为100,问功率增益是多少分贝?

2. 如果输入电压为20mV,输出电压为2V,问放大器的电压增益是多少分贝?

[设计意图]引例选自“电子线路”教材例3.1.1和例3.1.2,而两个学生练习题选自“电子线路”教材习题3。通过这一环节 ,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过渡到专业知识,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价值,将知识运用到专业课程中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环节四:课堂小结 梳理知识

1.积的对数:

2.商的对数:

3.幂的对数: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梳理,让学生理解对数的运算法则,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掌握。

环节五:布置作业 巩固提高

[必做题]数学课本课后题1、2

[选做题]电压增益是-60dB,试问它的电压放大倍数是多少?

[设计意图]作业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的题型与例题相对应,选做题是幂的对数的逆向运算,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进一步拓展提高的空间,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教学评价设计

1.评价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