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警务化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警务化管理范文1
[中图分类号]D91-05;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0)11-0180-05
警务化管理作为警察院校的一种管理模式,相对于普通院校的管理要求更严格,内容更规范,效果更好、标准更高。对监狱学专业学生实行警务化管理,是由监狱学专业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和未来就业特点所决定的,是警察院校实行的独特的学生管理模式,也是警察院校管理与教育工作的特色之一,它通过采取严格、特殊的管理手段实现管理(教育)目的的管理方式(制度)。
一、警务化管理的内涵
所谓警务化管理,是指警察院校围绕其培养目标,根据警察院校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要求,依据人民警察的有关条令、条例的规定,坚持从严治警、从严治校的方针,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挥、协调和控制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形成一种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井然有序的校园环境,促使学生思想革命化、作风战斗化、内务标准化,保证以教学为中心的各项任务顺利完成,以达到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警察的目的。其基本任务是通过各种行为规范的教育养成,培养学生优良的警察素质,使警察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达到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实行警务化管理是监狱学专业从严管理、培养符合国家公务员标准的监狱人民警察的基本措施之一,也是监狱学专业区别于普通院校非警察类专业的管理与教育工作的特色。
二、监狱学专业学生实行警务化管理的必要性
司法警察院校历来以“从严治警,从严治校”为办学方针,实行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训练,严格纪律,建立规范的工作、学习、生活秩序。警务化管理在保证警察院校稳定、保证警务人才培养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一)实行瞀务化管理是由监狱学专业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决定的
人民警察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工具,是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警察的性质决定了警察队伍是一支纪律严明的部队,必须长期不懈地进行纪律、作风的培养和要求。监狱学专业培养从事监狱刑事执法、劳动教养、司法行政和教学科研工作的德才兼备的管理型、研究型高级专门人才,就业面向监狱机关,培养符合国家公务员标准的监狱人民警察。而监狱人民警察管理的其中一个特点就是在行为上实行准军事化管理,是培养高素质警察队伍、建设现代化监狱的重要保证。对监狱学专业学生推行警务化管理,把学生培养成为“政治合格、业务、技能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高素质预备监狱警察队伍,保证教学训练任务完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很大的帮助。警务化管理对学生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校读书期间,还将深刻地影响他们的未来乃至整个人生道路。
(二)警务化管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培养学生良好的纪律作风和警务意识。警务化管理采取的以科学、严格的管理手段实现管理目的的管理方式,实质上也是学生素质的养成教育。其目的在于以警察职业的严明纪律培养学生的自觉行为,以严纪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以坚强意志培养学生的学习毅力,以团结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以奉献精神培养学生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诚和社会责任感,从而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具备未来从事警察职业的良好品质、素质和独立人格。
对于刚从高中毕业考入监狱学专业的新生,虽然憧憬警察生活,但对监狱警察职责不了解,对监狱管理工作陌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对入学的新生应按警察的职业纪律和职业要求进行严格管理和训练,着重培养、锻炼学生的政治素质和意志品质,突出思想教育功能,突出人民警察职业意识培养功能,突出能力锻炼功能。如军训、警察文化学习、警务技能学习、警务化管理规定的学习、着装宣誓、警务礼仪教育等,做到以人民警察的标准严于律己,把好警务化管理育人第一关。
2.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最大的区别是让学生独立生活、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大多数学生在上大学之前都没有独立生活过,他们的依赖性过强,不会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有些学生在中学里适应了学习上被老师安排好的学习方法,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目的也不明确;有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律意识不强,学习缺乏主动性、刻苦精神和钻研精神。警务化管理的各项制度既严格细致又周而复始。学生由不适应到适应,由不自然到自然,由不习惯到习惯,由不自觉到自觉,逐渐能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和卫生习惯。很多学生已经养成了自觉打扫、保持寝室卫生、按时训练、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即使有少部分存有懒惰思想,不愿打扫,但在大环境和寝室氛围的作用下,也会有意识地自觉起来,逐步养成一种生活有序、举止有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3.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和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凡是进入到警察院校,都能看到整齐划一、井然有序的校园秩序和学生饱满的精神风貌,都能感受到良好的学风、校风,整个校园充满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氛围,这是警务化管理的真实写照。警务化管理模式下的学生们统一服装、集合进教室、统一作息、统一内务、统一训练等,做到令行禁止,步调一致、整齐划一,保持高度的集中统一。在警务化管理模式下,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更多,通过师生的相互问好,教与学的关系更加融洽,学生更加注意文明礼貌,集体荣誉感大大增强,能很好地保证学生上课的到课率和良好的教学效果,并在学校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实行警务化管理有利于培养学生革命的集体主义精神,监狱学专业学生按大队、中队、区队(教学班)、班的建制进行管理。集体活动需要有较好的协作能力,这种能力就是集体主义精神的表现。互相帮助、协同作战在训练、学习、工作和管理中时时都能体现出来,例如早操、训练课、点名、看电影、政治教育、升旗仪式等,几乎所有的活动都是集体活动。
4.提高学生的体能、技能与心理适应能力。在警务化管理模式下,每天固定时间进行队列、体能、技能训练,极大的增强了学生的体能、技能与心理适应能力。警察职业对于警察的身体素质要求极高,经常参加体能训练的人,肌肉丰满、躯干挺拔,姿势端正、行动敏捷。技能是指警察掌握和运用警用技术的能力。通过训练,可以提高警察的自我保护能力以及打击犯罪,服务人民的本领。心理适应能力是受心理的支配,是人的一种意志表现形式,即人体对外界刺激反应到大脑所产生的心理反
应。对意志坚毅的人,可以抵御这种刺激。具体表现在情绪的调整和培养,不良情绪的克服与自我调整,对恶劣环境的适应性和耐受性等。这些能力经过严格管理、严格训练可以得到培养和提高。
三、实施警务化管理的具体方式
(一)建立健全规范科学的警务化管理制度
科学的规章制度是实行警务化管理的前提和根本保障。就监狱学专业来说,在规章制度的制定以及要求学生遵守的程度上,更加严于其他学校非警察类专业,这是由监狱学专业自身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作为一个特殊高校的管理制度,在充分考虑到普通高校的管理要求的同时,又要体现警察院校的特色,既要“严格纪律,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又要体现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的科学管理理念,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学生警务化管理规定应考虑监狱学专业的学生既是学警又是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从严治警、从严治校、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方针下,通过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挥、协调和控制的活动,对监狱学专业全体学生进行各种行为的总体规范,其基本任务是通过建立规范的学习、训练、工作、生活秩序,建立学校的优良校风,以保证各项教学训练任务的完成。既要借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监狱法》及警察的相关条令条例,又要以大学生行为规范为基础,结合《大学生管理条例》《大学生守则》等规定,考虑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及大学育人的目的。警务化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要考虑到管理服务于教学、科研、学生等方方面面,便于操作、便于检查和监督。警务化管理的规章制度包括组织机构与职责、警容风纪、内务制度、学生宿舍管理及内务卫生管理、学习制度、安全、保密制度、值班和紧急集合制度、就餐规则、会场规则等内容。
(二)建立监督检查机制,提高管理者的素质
为了确保警务化管理真正落到实处,要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使各项工作都能有效开展,有章可循,使警务化管理规范化、正规化。成立督察队,对学生遵守规定、警容风纪和遵守纪律等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和监督检查,查处纠正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树立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
专职从事监狱学专业学生的管理者,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一是有较高的政治素养,端正的师风和良好的师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直接、最深远的教育与影响。二是要精通警务化管理,懂得思想政治教育,热爱教育事业,有工作责任心,为人师表,在思想中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宗旨,认真履行管理工作职责。三是以生为本,关心爱护学生,处处从学生出发,事事为学生着想,对学生既关心爱护,又严格要求。把教育管理工作开展到学生的身边,要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班组活动中,了解学生的学习、训练、生活、困难、需求、思想、行为等情况,及时地发现问题,及时地为学生排忧解难。
学生管理人员是警务化管理的直接执行者,要抓好区队、班干部和督察队员的选拔、培养和管理。选拔政治思想素质好、学习好、组织领导能力强又热心从事学生管理工作,能严格遵守警务化管理制度、有能力、有威信、爱奉献的值得同学信赖的学生担任区队、班干部和督察队员,以起到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培训教育,明确学生管理人员的职责、要求、奖惩、规定等,使他们明确管理目标,增强责任心,掌握工作方法和原则,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
警务化管理需要严格的纪律,而严格的纪律执行需要老师和学生干部的执行和管理,更需要学生的自律。因此,加强对学生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抓好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加强道德、纪律和法制观念教育,帮助他们划清是与非、美与丑、荣与辱的界限,提高抵制错误思想的能力,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帮助学生树立牢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深刻认识警务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觉遵守警务化管理的各项规定。
(四)坚持严格的日常管理。搞好区队、班组建设
警务化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严格的日常管理,在管理过程中,要松严相济,常抓不懈,避免时紧时松。从学习、起床、内务整理,到上操、吃饭、卫生、上课、自习、休息,到警务技能训练、日常行为考核等,每时每刻都要按警务化的规定来管理,使学生自觉按警务化管理规定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文明的作风,最终培养学生铁的纪律和钢的意志,使之受益终生。区队、班组是学生管理的基本建制,是日常学习生活的组成群体,要加强警务化管理就必须搞好区队、班组建设,发挥党员、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发挥党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培养学生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集体荣誉精神。
(五)丰富课外活动,建设和谐校园
警务化管理是一种严而不僵的管理方式,既要求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严明纪律,又追求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课外活动可以与学生的学习、训练、生活相结合,给严格单调的警务化生活带来活泼和朝气,有利于学生的身心成长。应利用业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荣誉感。通过警务技能比赛、法律知识竞赛、实战模拟演练、文艺晚会、会操比赛、文体比赛、讲座、英雄事迹演讲、拉练拉歌、革命传统教育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使学生在这种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得到心灵的陶冶和职业意识的强化,使学生的特长得以发挥、能力得到锻炼,个性得到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形成一种宽松和谐、共同发展的校园环境。
四、实施警务化管理应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警务化管理与学生个性发展之间的关系
不少管理者认为警务化管理就是要求学生遵守各种繁杂的条令制度,强调得较多的是步调一致和整齐划一,这往往会限制学生的个性化培养,造成学生生活的机械化,群体的趋同化和千人一面,使他们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并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和排斥心理,从而影响他们独立个性和健康身心的发展。还有人认为,对大学生采取警务化管理会使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少了,学生难以适应社会,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当然,这些观点有一定道理,如果仅将学生封闭在学校里,不许乱说乱动,学习、生活都不自由,警务化管理就失去本义。上述这些想法,其实是对警务化管理的内涵认识不清,对警务化管理的认识只停留在形式上。严格管理,束缚的往往是学生不良的思想和行为,在科学的严格纪律控制下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警务化管理不仅仅是日常生活管理,还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教育、专业教育、技能教育、兴趣教育、心理辅导等内容,着重对学生良好的学习训练习惯、生活习惯、意志品质、文明礼貌的养成教育,包括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引导、学习目标的确立、学习与训练内容的设计、学习手段的指导、警察意识及奉献精神的培养等方面的教育。此外,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健康的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认识社会的能力,使学生感觉到“管而不死,活而不松”。同时,加强对学生思想的引导,使学生认识到在警务化管理下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对自己的一生都有益,把他律变为自律行为,自觉树立具有个性特征的良好人格。
(二)警务化管理与教育的关系
高校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教书育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一些警察院校警务化管理工作存在着过多强调它的管理职能、强调培养学生的服从意识、把学生看作被动的管理对象的现象,忽视了学生在警务化管理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存在着重管理、轻教育、轻服务、限制多、约束多、主动教育少、超前教育少、服务不到位等问题。许多学生管理工作标准定位在学生“不出事、不惹事,不添麻烦”上。就监狱学专业的院系而言,从主体上讲,它应是普通高等教育;从学校的功能和特点看,警务化管理的重点应该在于教育,即通过警务化管理的手段来实施对司法警察院系监狱学专业学生的养成教育,其学生管理必须遵循高等教育的共同规律和要求,在实行高等院校学生管理一般方法的基础上,进而体现法警察院系监狱学专业的特色,形成警务化管理的模式。所以,对于监狱学专业而言,首先应当意识到作为一所高校,其工作的中心是教学,一切管理工作(包括警务化管理)都应当围绕教学工作进行,警务化管理做为一种手段,是为教学服务的。
(三)警务化管理与学生自我管理的关系
警务化管理规定的刚性要求多,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规范了学生的学习、训练、生活等方面的行为,也使学生缺少一些自由,缺少自主性、主动性和灵活性,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可能会受到制约;有些规章制度学生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每天的每段时间都有具体的安排和要求,并且要在相关教师的监督检查下进行活动。因此,学生长时间处在紧张的生活之中,重复一种生活方式,很容易感到紧张、乏味、枯燥和厌倦,从而产生疲劳情绪,对警务化管理就会厌倦,有检查监督时就服从管理,没检查监督时就消极对抗。
学校的各级管理者要树立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警务化管理的过程中,不能把限制学生作为管理的目的,在严格管理学生的同时,要相信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学校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学校管理和自我管理相结合。警务化管理既是监狱学专业按照相关要求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过程。学校管理是警务化管理的外在形式,学生自我管理是警务化管理的内在形式,学生自我管理的实质是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这不仅可以挖掘学生的潜力,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管理中来。 对监狱学专业实行警务化管理,是由监狱学专业的性质、任务和未来就业特点及高校的培养目标所决定的,是新形势下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监狱管理人才的内在需要,使每一个学生在正规化管理的作用下,做到“政治合格、技能过硬、思想统一、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成为从事罪犯管理和教育的高级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程智勇,公安教育概论[M],北京:群众出版社,1997,
[2]林中浩,对公安高校学生实行警务化管理的探讨[J],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l,(5)。
警务化管理范文2
[关键词] 警务化管理 法律类高职院校 学生
警务化管理制度,原本是公安类政法高校进行学生管理的一种制度。“所谓警务化管理,是指公安警察院校围绕其培养目标,根据公安警察院校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要求,依据人民警察的有关条令、条例的规定,坚持从严治警、从严治校的方针,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挥、协调和控制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形成一种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井然有序的校园环境,促使学生思想革命化、作风战斗化、生活制度化、内务标准化,保证以教学为中心的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以达到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安民警的目的。”
事实上,警务化管理犹如一把双刃剑,如果在实践中使用不当,反而达不到培养合格的法律类高职高专学生的目的。笔者作为一名法律类高职院校的学管人员,在工作实践中,面对学生的各种抱怨,不由不反思这一问题,即如何才能发挥警务化管理的最大效率,如何使警务化这个育人平台得到同学的真心认可?
笔者的观点是,法律类高职院校实施的警务化管理对保证法律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是有着积极作用的,但它尚需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和改进。其改革宗旨应该是以法律类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为依归,大胆对警务化管理的具体内容作变革。
一、对警务化管理缺点的反思
1.警务化管理自身的缺点
警务化管理注重对学生纪律的养成,但有时存在过于强调“刚性”管理而僵化理解、机械执行警务化管理规定,忽视“柔性”引导的现象。管理过程偏重形式化、程序化、单一化、整齐化的管理思路,容易使学生从思想行为意识上对警务管理工作产生排斥甚至抵触情绪。“从严治警、从严治校”虽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但“它过分强调统一标准、统一内容、统一的教育形式和方法,忽视学生个体的主体性,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严格教育、严格管理”培养了学生的服从意识却抑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其中,受到质疑最多的是警务化管理中的学生个性发展。有学者研究测试公安高校学生的个性特征,发现其个性品质的倾向性特征不明显,更多地体现为个性的中性状态,显得直率、天真、思想简单和保守、墨守成规、缺乏进取心。在双重个性方面,表现为易激动焦虑、对处境有不满意感,性格外倾,情绪多、困扰不安,常有挫折感,独立性差,依赖性强。
2.新时期下的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与警务化管理的冲突
现代社会中,一个学生会很容易接触到同学校教育完全不同的知识信息,从而消解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果。笔者对此形容为从“灌输”到“搏斗”,在信息化社会到来之前,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是一种灌输模式,学校将精心准备的价值观输入到学生的头脑中即可达到育人目的,但在当下,学校仅仅进行“灌输”是完全不够用的,学校还需要对学生所能接触到一切的信息来源进行整合、批判、加工,即“搏斗”。而警务化管理由于自身着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纪律作风和意志品质养成的特点,往往采取一种强制命令的模式,导致在面对复杂的信息社会时,容易产生教育方式过于单一的缺点。
3.法律类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警务化管理的冲突
一般而言,法律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政法部门基层单位和其他涉法部门的辅岗位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而非单纯的公安类的警员。换言之,法律类高职院校的培养的人才主要还是立足于法律类的人才,只不过是基层的法律应用型人才。
而法律人才的思维特点之一,是对现行的法律制度有着独立清醒的批判精神,而非绝对的服从;是对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有着综合协调解决的能力,而非单一的线性思维。这些可能都与警务化管理的“统一标准、同一内容、严格服从”的管理模式有表面的冲突。
笔者在此使用的是“表面的冲突”,是因为:第一,警务化管理与法律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要求有相当多的契合点,如忠诚严谨、吃苦耐劳,这些法律类高职学生需要具备的素养正是可以通过警务化管理来培养的;第二,这种冲突并非是不可解决的,但是如何在管理中消弭这种冲突是需要管理者思索的。如一个法律事务的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教育是公民的隐私权不可侵犯,即“我的私人空间是我的王国,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但警务化管理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需要对学生的宿舍进行严格的日常检查,这往往使得学生产生认知上的混乱,认为学校侵犯了学生的个人隐私。此矛盾不能妥善解决,则会使学生管理与课堂教学相互抵牾,二者皆事倍功半。
二、对法律类高职院校警务化管理制度的几点建议
对于上述警务化管理中的出现的以上几点矛盾,并非不可解决,相反,法律类高职院校应该是在坚决执行警务化管理规定的前提下,逐步在实践中对警务化的管理扬长避短,从而到达警务化管理在育人工作中的最佳效果。
1.构建以人为本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管理格局
(1)加强学管工作中以人为本和学生自治的工作理念
管理者既要对大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精心的锤炼,也要给予正确的引导、热情的扶植和鼓励,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以引导为主,采用“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方法,将对学生的警务化管理要求与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培养紧密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促进受教育者的体能、智能、活动能力、道德品质、情感意志等综合素质,自主、和谐地发展,培养优良的个性、健全的人格。
(2)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管理格局
事实上,警务化管理存在的意义绝不是简单地将学生塑造成守纪律、能吃苦的人才,法律类高职院校的警务化管理应当紧紧服从于其人才培养目标,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工作伦理、职业思维方式的复杂性和开放性决定学校应当采取全程、全员育人的方式来进行警务化管理,授课教师、实践指导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与技能传授的过程中,通过警务化管理,进行职业道德与工作态度的点滴渗透,使得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活动不会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相脱节。
2.对集体活动的安排方式与内容进行适当改进
警务化管理以出操、集合、队列等集体生活的内容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应该说这些做法对法律类高职院校学生吃苦耐劳、集体荣誉、敬业精神等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笔者也曾在工作中反复向学生阐释上述内容的重要意义。但也毋庸讳言的是,部分学生对此还是有某种程度的不理解。
对此笔者认为,在坚持警务化管理基本内容不变的情况下,对其中的一些集体生活内容可以开展的更为活泼生动,从而吸引同学参与的热情和兴趣。如出操可以变单纯的跑步锻炼为各种游戏活动,通过丰富的宿舍文化建设活动来部分取代严格机械的宿舍内务检查。总之,改变过去那种“学校下命令,学生被强制”的动员型的集体活动安排方式,采取“学校做引导,学生来参与”的动员与自发相结合的集体活动安排方式,由此保证警务化管理下的集体活动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可,并在实践中取得积极的效果。
简言之,笔者认为,警务化管理的具体内容应当是为法律类高职院校育人工作的目的而服务,只要有利于法律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的进行,那么完全可以对其具体内容进行改造,而不必囿于形式,更不必抱有某种路径依赖,完全可以有敢为天下先的改革意识。
3.尊重学生的个性与隐私
警务化管理的目的之一是“促使学生思想革命化、作风战斗化、生活制度化、内务标准化”,这就不可避免的在执行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牺牲”一定程度的个人空间。除去完成正常的教学活动,学生在警务化管理制度下不能充分、完全的主宰自己的作息安排。这就突出显现了一个矛盾,就是如何平衡学生自我空间的保留和制度规定之间的关系。
当然,从哲学层面讲,“自由,正如人们告诉我们的那样,并非人人爱怎样就可以怎样的那种自由”,自由从来都不是意味一个人可以任意所为,对学生某些强制性的管理并不意味着剥夺了学生的自由。但实事求是的讲,在警务化管理的具体实践中,二者的冲突还是显而易见的。
笔者认为,在警务化管理下也应给予学生充分的个人隐私和私人空间。在达到警务化管理的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学校应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对私人空间的要求。
这些空间应包括一定程度上的(但不限于):对校园文化的自我建设,对社团组织的自主设立、对个性差异的自我发展等等。塑造千人一面的学生个体,恰恰是警务化管理的失败。
4.和谐校园的建设对警务化管理推行的意义
警务化管理的内容之一,就是限制学生的随意外出。因此,实施警务化管理的院校必须具备一定的硬件条件,试想一想,如果一个校园实行全封闭式的管理而缺少相关配套的文化设施的话,如刊物丰富的报刊亭、快捷方便的网络设施,那么将很难保证学生对时事的掌握和非专业的文化知识的拓展提高,甚至会压抑到学生的正常的消费需求。
因此,如果学院实行封闭式的警务化管理,则在实行之前,校方必须首先做可行性的分析,其各项配套设施必须能满足学生的日常需求。否则的话,学生的正常需求在校园内不能满足,而学院为了保证警务化管理的实施又不允许学生随意外出,则学生抱怨百出、甚至明目张胆地违反纪律外出也具有一定程度的“正当性”了。
譬如,一些法律类高职院校在宿舍管理上工作难度很大,学生反感严格的宿舍管理制度,究其原因,并非完全是学管人员工作不尽心尽力,部分原因在于硬件设施建设的滞后,导致学生没有将宿舍看做是自己课余休息与文化活动开展的空间,进而抱怨丛生,对抗制度,影响到警务化管理的实施。
当然,物质条件的改善并非朝夕可成。因此,笔者认为,在部分法律类高职院校目前的硬件设施水平暂时尚不能大幅度提高的前提下,软件的提高就成为当务之急。学管人员对学生的因正常需求无法满足而造成的抱怨应积极疏导、及时反映,而不应强行打压,警务化管理应该在“刚性”与“柔性”间取得平衡。
总之,警务化管理应当确立以学生为本,以法律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本的理念,这其中,构建以人为本的全程全员育人的管理格局是基础,改革某些集体生活的具体内容与实施方式是路径,尊重学生的个人空间和个性差异是保证,建设和谐校园是前提。
参考文献:
[1]程智勇.公安教育概论.群众出版社,1997.182.
[2]钱洁.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与学生人格塑造.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6,(1):195.
[3]贾仕林.浅析后现代主义对当代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启示.
警务化管理范文3
【文章摘要】
警务化管理制度是警察类高职院校的立校之本,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目前鲜有关于二者关系的研究和探索。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如何协调发展,需要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
警务化管理;素质教育;大学生心里素质教育;协调发展
1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新时期,随着大学生思想层面、心理状况等方面的深刻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日渐突出。从举国震惊的马加爵案到轰动全国的药家鑫案,大学生心理健康以及心理素质教育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现在,绝大多数高等院校都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等相关课程,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到了相当的高度。由于大学生心理素质日渐受关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研究也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同时实践成果也越来越丰富。
1.1 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现状
我国大学生多数处于青年中期(18~24岁)这一年龄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的生理发展已接近完成,已具备了成年人的体格及种种生理功能,但其心理尚未成熟。如何促使大学生心理日益成熟,使其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成年人,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因为,青年中期是走向成熟的关键期,此时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很容易造成心理冲突,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竞争与求职的冲突等等。
这些冲突和矛盾若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在高中阶段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入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使这些学生心理比较脆弱,缺乏挫折承受力。进人大学后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随着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也加剧了大学生内心的冲突,使他们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再加上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大学环境的不适应
进入大学后,发现成绩优异的同学有很多,他们在高中时代作为佼佼者的优越感消失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使一部分学生无法适应。在思想上,大学生往往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认识不清。学生在考大学前往往被灌输了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一生无忧等片面的观念。但进入大学后,他们感到学习考试的压力还是那么大,竞争更加激烈,还要面对就业的压力。这种现实与美好理想之间的差距,使很多大学生无法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而在生活上,大学生要自己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如何与同学室友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更是摆在大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面前的一大难题。
(2)无法承担巨大的求职和就业压力
就业的双向选择,使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这在高年级学生中表现尤为显著,许多大学生在大四毕业前或毕业后都没有找到合适工作,心理问题也就随之凸现出来。但相对于城镇学生,农村学生因家庭经济状况等影响对能否就业就更为敏感,出现的心理问题也比城镇学生相对更多一些。
(3)自我定位出现迷惑
大学生心理渐趋成熟,开始积极地思考人生,不断反省自我,探索自我,经历着种种内心自我评价与认知的矛盾和迷惘。
1.2 高等职业教育大学生心理素质研究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其在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也开始受到关注。高职教育为我国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加强内涵建设工作逐渐引起广泛关注。如今,高职教育内涵建设已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一项重要议题,而作为内涵建设重要方面的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亦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警察类高职院校是高职院校中的特殊群体,它既肩负着普通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使命,同时又要确保其培养的具备特殊技能即警察素质的专门人才思想素质过硬,又红又专。因此,警察类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就突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的现实情况是,学界对高职类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关注程度不够,远不及普通本科院校。对警察类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1.3 警务化管理制度研究
2003年第二十次全国公安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公安院校比照军队院校实行警务化管理,公安部制定的《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规定》对公安院校实行警务化管理的具体目标要求等则提出了明确的标准。在学生管理中推行警务化管理最初是因为公安院校学历教育起步较晚,学生管理工作无现成模式可循,“我国的警察和军队同宗同源,公安院校的不少领导和教职员工最早的职业都是军人,在学生管理甚至教育训练中,采用军事化方式是最顺手自然的。同时,警察和军队又都是武装性质的纪律部队,这种性质认同心理又大大强化了在公安院校的学生工作中实行军事化管理的信念。”与军事化管理一样,警务化管理试图通过三种主要的方式即《内务条令》管生活、《纪律条令》管行为、《队列条令》管训练,最终实现学生令行禁止、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作风。警务化管理制度是警察类院校的立校之本,目前我国警察类院校均实行警务化管理制度。
警务化管理充分体现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思路。培养德才兼备的大学生,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学院在育人过程中,要将“德”和“才”的培养紧密联系起来。“德”反映了一个人的本质,体现了个体的价值取向和服务社会的方向;“才” 反映了一个人能力的强弱,体现了个体的技能高低和服务社会的本领。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但同时应该明确的是,“德”和“才”并不是并列的、等同的,在教育上必须坚持“德育为先”。“有德无才,难以担当大任;有才无德,其才反济其奸”。“德”一方面决定着个体对社会的作用,缺少这一基石,人才就会成为“次品”、“废品”甚至是“危险品”;另一方面,“德”也是个体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只有具有崇高理想和追求的人,才会孜孜不倦于求学、求知,最终成为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的人才。
警务化管理,将学生个体与群体相统一,将学生的自身价值与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相统一,将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统一,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统一,这为“德”与“才”的平衡发展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有力的保障,充分体现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思路。
警务化管理使我院育人思想得到了高度统一,全体教职工都能自觉结合自身的岗位职责,努力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警务化管理使各系之间在学生管理上有了统一的依据、统一的标准,在各显特色的同时又不失内在的一致,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警务化管理将学生的个性发展纳入到共性要求之中,有利于学生克服以自我为发展中心的错误认识,引导其实现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
2 课题对行业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应用前景分析
当代大学生是我们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然而随着经济社会飞跃式的发展,大学生所承受的各种压力逐渐增多,因此,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心理矛盾,有些学生甚至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及心态危机。在这方面,高职大学生比普通大学生承受了更多方面的压力,由于本身学历较低,竞争优势不强,生活、就业等多重压力经常会严重影响其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大学生具备较强的自我调适的能力和抵御挫折的能力就显得极为必要和重要。尤其对警察类高职院校来说,由于其培养对象特殊,学生又掌握一定的刑事、司法等特殊技能,如果没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其特殊技能可能会被滥用,甚至成为反侦查力量。因而,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对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合格警察和执法者,维护地区社会稳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警务化管理和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
课题组通过掌握大量材料对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发现当前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警务化管理问题和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问题的分门别类研究上,也就是把二者当作不相干地两个独立个体进行研究,绝少将二者结合起来研究。从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考虑,警察类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样甚至是更需要关注,而要研究这一问题,作为警察院校立校之本的警务化管理制度就是无法绕开的话题,因此,势必需要分析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
对警察类院校来说,警务化管理是学生管理的一种方式,是该类院校管理育人的一种手段,其重点在于教育,本质是学生的素质养成教育。警务化管理目的在于“以警察的严明纪律培养学生的自觉行为,以警察的严正纲纪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以警察的坚强意志培养学生的学习毅力,以警察的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从而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具备未来可能从事警察工作的良好品质、素质和适应性。”既然警务化管理的目的是作风、素质的养成,那么它同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本质就是一样的,他们之间并不矛盾而是个性与共性、特别与普通的关系,警务化管理需要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作指导、作后盾、作保障,大学生生理素质研究需要警务化管理作补充、作手段。它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共同得以发展。
4 警务化管理与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相互作用、协调发展
4.1 在严格管理、严格训练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积累是学生的主要任务。警察类高职院校培养的不仅仅是未来的人民警察,还要培养适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多层次人才。因此,警务化管理应该以教学为中心,为教学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纪律保障。最终“形成一种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井然有序的校园环境,促使学生思想革命化、作风战斗化、生活制度化、内务标准化、保证以教学为中心的各项任务顺利完成。”因此,学校在强化学生日常警务化管理制度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
4.2 警务化管理体制下,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以及自我完善
警务化管理只有在学生的配合下,才能最终取得良好的效果,它不仅要求学生主动接受管理,还要求学生在被管理的同时,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我教育的方法,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作用,发挥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的骨干作用、表率作用和带头作用,让他们积极参与警务化管理的全过程。因为学生干部和党员与其他同学之间有着共同的感情基础,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价值观念,他们更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更容易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好工作。在自我教育的情况,有关学生的事,要同学生商量去办,学生能够做到的事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做,让学生在管理中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增长知识。要提高学生的自觉性,让学生积极参与管理,改变被动地位。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警务化管理的目的和意义,扩大学生民主参与警务化管理的范围,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内在心理约束意识,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培养、自我提高和自我服务,使他们广泛地融入到管理中去,变被动服从为自觉遵守,从而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实现自我完善。
4.3 高职警察类院校警体教育是学生的重要学习内容,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生命在于运动”,通过多种形式的体能训练,能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学生人格、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因此,学校院加大体能训练力度,把好警务化管理育人的第一关。对体能训练实施全过程管理、全方位管理、全员管理,确保不断提高体能训练质量,着重锻炼学生的政治素质和意志品质,突出思想教育功能,突出人民警察职业意识培养功能,突出能力锻炼功能,充分发挥出体能训练的教育作用,培养强烈的警察意识。通过多种形式的体能训练及强化,磨炼学生的意志,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
4.4 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素质:警务化管理体制下严明的纪律性与学生个性之间的关系
警务化管理制度强调纪律性和共性,但并不意味为它就抹杀学生的个性。我们要培养的是个性鲜明、立场坚定、思维活跃、纪律性强、富有创新精神的警察后备力量,而不是没有思想的机器。因此,警务化管理制度同样要求在坚持共性地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创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张扬的环境和条件。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增强发展的后劲,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张扬,特长得到充分发展。在警务化管理中,不仅要对学生健康的兴趣和爱好给予必要的引导,还要对有潜在优势和特长的学生给予必要的支持。
4.5 “警察素质的养成”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之间的关系
前文已经提及,警察类高职院校具体到我们陕西警官职业学院不仅仅培养人民警察的后备力量,同时还要面向社会、服务社会,积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能胜任其他各种相关工作的各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课题组通过对我院相关专业学生进行的100份问卷调查发现,80%的学生将来都有意愿从事警察职业。现实问题是只有部分学生能顺利通过公务员考试成为真正的人民警察,大部分学生还是要从事其他的相关工作。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教学和警务化管理工作中要引导学生正确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导学生要做到“一颗红心,两手准备”。既要做好当一名警察为为民服务的心理准备,同时也做好从事其他职业的规划。警务化管理促成警察素质养成的同时,对我们其他优良素质的养成和能力的提高也会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协调警务化管理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无论毕业以后奔赴何种岗位、从事何种工作,警务化管理制度都对他们今后从事的职业有帮助。
4.6 警务化管理是一种相对封闭的管理,应在相对封闭的管理空间中积极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和交往能力
警务化管理是一种相对封闭的管理制度,但并不意味着警察类院校就是封闭办学。我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各种方法为学生提供同外界沟通、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以增强学生的人际沟通和交往能力。“走出去”主要是顶岗实习、实践锻炼:将学生分派到公安、政法等对口单位进行顶岗实习,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与专业人士沟通交流的机会。“请进来”是聘请行家里手、专业精英来为客座教授,定期为学生授课,开展讲座。另外,我院还开展了“警院文化月”、“大学生心理咨询周”等活动,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培养学生沟通交往能力。
5 警察类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具体方法
警务化管理是警察类院校学生管理的基本方式,是该类院校管理育人的一种手段,其重点在于教育,本质是学生的素质养成教育。如何立足于警察类高职院校实际,融心理素质教育于警务化管理之中,既遵循普通高等教育的规律,又兼顾警察类高职院校的个性?下面 将以警务化管理体制下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具体方法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入研究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
5.1 心理咨询法
心理咨询法即运用语言、文字等媒介,通过询问、会谈、商讨、劝告等方式,在心理方面给学生以辅导、帮助和教育,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及人际关系诸方面的心理问题,保持其身心健康,从而促进他们在全面发展。
著名心理学家泰勒认为:“咨询是一种从心理上进行帮助的活动,它是集中于自我同一感的成长,以及按照个人意愿进行选择和做出行动的问题。”目前,我国高校的心理素质教育大多以学校心理咨询为载体。我们学院也不例外,设立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具体的做法是用倾听、疏导、激励等方法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情感等方面存在的心理问题,缓解其心理压力,解除其心理危机,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存在的问题,更好地面对现实,适应环境。当然,除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室以外,我们的心理咨询还包括下面几种形式:团体咨询,即通过做报告、座谈、讨论或者角色扮演等,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书信咨询,通过书信交流,解答询问;电话咨询,通过电话联系,解答询问;现场咨询,咨询人员主动深入学生教师及宿舍,为学生排忧解难;宣传咨询,即利用学校的黑板报、宣传栏、广播、小报纸等大众传播媒介,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咨询。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心理素质教育形式的多样化以及网络的普及,网络心理咨询这种新的模式越来越受到学生的青睐,因其不记名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真正平等地、无顾虑地提出问题,有利于准确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因而,在今后的心理咨询过程中应该重视网络心理咨询平台。
心理咨询有助于消除大学生成长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使大学生健康成长。
5.2 心理危机干预法
针对学生出现的心理危机,我们提供专门的危机干预工作者,对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危机干预的主要步骤有:1、确定问题 即从来访者的角度,确定和理解来访者本人所认识的问题。在整个危机干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围绕所确定的问题来把握倾听和应用有关技术。为了帮助确定危机问题,推荐在干预开始时,使用核心倾听技术:同情、理解、真诚、接纳以及尊重。2、保证来访者安全 简单地来说,就是对自我和他人的生理和心理危险性降低到最小可能性。3、给予支持 危机干预的第三步是强调与来访者沟通与交流,使来访者知道工作人员是能够给予其关心帮助的人。工作人员不要去评价来访者的经历与感受是否值得称赞,或是否是心甘情愿的,而是应该提供这样一种机会,让来访者相信“这里有一个人确实很关心我!”。4、提出并验证可变通的应对方式 在这一步中,工作者有效的工作能帮助来访者认识到,有许多可变通的应对方式可供选择,其中有些选择别的选择更为适宜。5、制订计划 危机干预的第五步是制订计划,这是从第四步逻辑地、直接地发展而来的。危机干预工作者要与来访者共同制订行动步骤来矫正其情绪的失衡状态。6、得到承诺 在第六步中,危机干预工作者不要忘记其他帮助的步骤和诸如评估、保证安全和给予支持的技术。在结束危机干预前,工作者应该从来访者那里得到诚实、直接和适当的承诺。然后,在检查、核实来访者的过程中用理解、同情和支持的方式来进行询问。也就是说,核心的倾听技术在这一步中也很重要,与在确定问题或其他步骤中一样。
5.3 阅读疗法
由于警务化管理的相对封闭性,阅读疗法就成为警察类院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方法。北京大学图书馆副研究员王波在其著作《阅读疗法》中,给出了阅读疗法的定义:阅读疗法就是以文献为媒介,将阅读作为保健、养生以及辅助治疗疾病的手段,使自己或指导其他人通过对文献内容的学习、讨论和领悟,养护或恢复身体健康的一种方法。“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这是英国著名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的一段名言,说明读书对人的性格塑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汉代文学家刘向认为:“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其实,除了“成性格”和“医愚”外,读书还的确具有治病的作用,尤其是针对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疾病,如抑郁、焦虑、恐慌、烦恼等。中国自古以来就不乏这样的例子。三国时期曹操读陈琳檄文而治愈头疼。明代戏曲作家和养生学家高濂在专著《遵生八笺》中明确指出:读书得法,能收到祛疾养生的奇效。现代作家秦瘦欧曾说:“我自小多病,但又最怕服药打针,几乎每次都是依靠着《西游记》、《封神演义》、《江湖奇侠传》、《福尔摩斯大探案》等书,获得充分休息并恢复健康。近年则把金庸、梁羽生、琼瑶三位先生的巨作作为药物,以对抗伤风流感乃至心脏早搏等,几乎百试百验。”
大学生需要通过阅读来调解自己不良的情绪,增强意志品质,解决各种心理问题,而阅读疗法对解决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疗效也很显著。大学生因心理困扰得不到宣泄和疏导而造成的抑郁、焦虑、孤独、自卑等情绪,往往很难去除,在阅读相关读物的过程中,读者就会不由自主地与作品的内容发生不同程度的共鸣,或产生美的享受,或激起某种崇高的感情,或改变处世态度。通过阅读,读者会逐渐建立起健康平和的心态,松弛情绪,排除烦恼,愉悦身心,增强自信心。
5.4 挫折教育
所谓挫折,心理学的解释是指个体在实现目标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阻碍或干扰,即使需要和动机无法满足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事实上挫折对学生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挫折使学生猛醒,汲取教训,改变目标或策略,从逆境中重新奋起;另一方面,挫折也可使学生处于不良的心态中,出现恶性循环,从而导致不安全的行为反应,如不安、焦虑、愤怒、攻击、幻想、偏执等。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就是培养大学生对挫折的忍受能力和解决挫折的能力,即大学生在遇到挫折时,能保持自己的行为和心理状态不失常的能力,并且能采取积极进取、明智的心理机制,战胜挫折、获得成功的能力。
大学生挫折的产生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又有主观原因。客观上主要受社会环境因素、学校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以及家庭环境因素等影响,如,就业压力、学习压力、家庭不和睦等。大学生挫折产生的主观因素主要包括:自我认识偏差、独立精神不够、期望值过高、人际交往不适等。通过挫折教育,就是要培养大学生挫折应对能力,使其具有善于调节自我抱负水平的能力、学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学会宣泄内心的挫折感、增强挫折认知水平,最终构建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5.5 心理素质训练法
主要是由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设定具体训练内容,用演讲、模拟实训、角色扮演、情景演练、接龙游戏等多种方法达到预期效果,最终实现针对性的素质教育。例如在课堂上模拟求职场景,让学生分角色扮演面试者和求职者,训练学生自信心和现场掌控能力;设置复杂的人际关系,训练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采用压力管理训练、创造力训练增强学生社会适应性,通过团队成员间的沟通合作,增进学生的自我认识等。通过心理素质训练法,寓教于乐,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邓明珍.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96.
[2]邓耀彩.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史述评[J].高等教育研究,1999(4):77.
[3]伊淑霞.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之我见[J].科技信息,2010(13):101.
[4]韦志兆.论警务化管理与学生个性发展[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26.
[5]吴志刚.《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规定》亟待修改与完善[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2(2):123.
[6]阎继忠.关于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几点思考[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5(6):9.
[7]王怡.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实效性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111.
【作者简介】
侯静(1980-),女,陕西乾县人,陕西警官职业学院讲师,法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刑法学;
警务化管理范文4
一、充分认识精细化管理对公安工作的重要作用
细节决定成败,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简单做起,从细微处入手。精细化理论运用于公安管理工作有助于形成精细、严密的公安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并在公安管理中彰显其科学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公安队伍管理的精细化对提升公安管理效率、提高管理水平、强化管理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一是精细管理出警力。我国正处在“黄金发展期”,又处于“矛盾凸显期”,人民群众对安全感期待不断提高与警力不足的矛盾将长期存在。解决警力不足的矛盾仅仅依靠警察人数的机械增长是很难奏效的,必须用科学的理念、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方法,以改革的思维、发展的办法、创新的思路去研究、去破解。
二是精细管理出效率。有规矩才能成方圆。当前,公安机关重实体、轻程序的现象还存在,制度制定宏观却不够细致,工作干好干坏缺乏具体明确的标准,影响民警工作的积极性。特别是考核的具体指标不完善,不能全面准确衡量一个警种、部门或民警的平常工作,而精细化管理在公安队伍管理中的运用可将现有的程序、环节、举措向更精准和细致的方向发展,细化后形成的标准或规定成为更新、更高层次的规范,成为正规化的基础,为更高层次的正规化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同时,在工作的每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严格每个环节质量标准,明确每个环节责任民警的责任,做到质量控制不留死角,可以大大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三是精细管理出战斗力。创新管理机制,向管理要战斗力、向管理要形象是近年来各级公安机关努力的方向。精细化管理的本质就是“精益求精,持续改进”,这正与本局勇于创新、争创一流的目标相一致,与塑造人民满意公安机关的良好形象的时代要求相吻合。同时,不断对执行情况进行动态评估,及时对目标和措施进行诊断和纠偏,形成了一张经纬清晰、管理精准的组织管理网络。精细化管理在这次安保工作中所起的关键性作用,使我局党委进一步加深了对精细化管理现实意义的认识。
二、不断完善公安队伍精细化管理的方式方法
公安队伍精细化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在公安队伍管理中,贯彻精益求精、持续改进的核心管理思想,强化管理创新,将精细化管理思想和作风贯穿于所有工作环节,形成一种全面管理模式,建立一套严谨、科学、量化的能够真正做到精细化的管理方法和体系,通过精细化管理理念和方式,推动公安队伍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以提高公安机关的执行力和公信力,提升队伍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做到:
(一)强化精细意识。细节决定成败,精细打造强兵。新的历史下,要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新期待,必须借鉴现代管理理念,使以往“差不多就行”的粗放型管理方式,向探求事物内在规律的精细化管理方式转变,使公安工作精益求精。从培养各级领导和广大民警“大处着眼、小事着力、细节用功”的意识和能力入手,将“细节决定成败”的思想根植于每个人的心中,真正把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根植于民警的思想深处,转化到实际行动中去,融入到每个工作环节上,激发出民警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收到预期效果,强化“质量、时间、标准、责任”概念,克服工作随意性,保证完成工作任务的刚性,对任务指标必须严格兑现,不断提升工作责任心和工作水平。
(二)制定科学规范。一要制定规范的标准。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是制定规范的标准。这里所说的标准,就是指衡量公安民警工作行为的统一标尺,要确立客观的“参照系”,进一步促进公安队伍的正规化建设。实践表明,制定的管理标准越具体,民警的整体行为就越统一;标准越精细,民警行为的随意性就越小,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就越高。加强公安队伍建设,应当从研究制定统一、科学、有效的标准入手。只有实行精细化管理考评,对不同的岗位和人员实行分级分类管理,才能有效增强制度纪律的约束力。我们的精细化管理考评可以说是建立在能激励民警、制约民警两个基点之上的,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
(三)加强动态管理。实现精细化管理的根本途径是强化科技支撑,走依托警务综合信息应用平台实行管理的路子。信息技术为实行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更好的手段和条件,尤其是将流程管理与信息技术的网络化管理相结合,把繁复的精细化作业流程,通过警务综合信息平台简化为了鼠标操作,形成了集数据采集、数据交换、信息研判、统计分析、查询比对、业务管理、法制监督、业务考核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七个一体化”,即:信息采集与基础工作一体化、业务流程与信息流转一体化、执法监督与业务管理一体化、业务工作与队伍管理一体化、侦察破案与管理防范一体化、基层所队各业务应用一体化、统计信息和业务数据一体化的强大管理功能。
三、切实抓好精细化管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警务化管理范文5
关键词:物业管理企业;财务管理;强化;途径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一、物业管理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我国的物业管理行业属于朝阳行业,所以大部分物业企业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缺乏行业会计准则的约束,相应的约束机制尚未建立起来,而且我国物业管理企业由于组建方式和类型不同,在财务会计管理上遵循的准则和制度也大相径庭,甚至自相矛盾,还有物业企业甚至根据自身要求自设账目、自成体系,这样既不利于企业经营成果的正确核算,又不利于真实反映、核算、预测企业的财务状况,因此,为了物业管理企业自身利益考虑,应该尽快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体系。
1.会计基础工作不到位,内部财务控制不规范
对于企业而言,会计核算工作是最基础和日常的财务管理活动,也是整个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同时物业管理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并没有包括在传统的行业会计制度中,这就造成物业企业在会计核算中没有同行业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物业管理的对象具有广泛性和不确定性,所以在会计明细科目设置上具有很高的灵活性,所以很容易走向极端――科目设置混乱。
由于是一个新兴的行业,所以物业管理企业目前尚无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办法可以借鉴和遵循,而且企业内部也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财务制度,这就造成大多数物业企业财务会计核算过于简单,简单地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设立账目,全然不顾会计科目的要求分门别类设置明细账,所以造成内部财务控制松散,会计信息得不到真实准确反映。
2.缺乏基本的会计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
会计制度是对企业所发生的交易和财务往来在账簿中进行分类、登录、核算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核实和上报的一种制度,是进行会计工作要遵循的规则、方法和程序的统称。由于没有现成的行业会计制度,所以在实际工作中,物业企业的会计科目设置基本上靠从业人员的经验判断,而对于新兴的物业公司而言,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很少,所以导致这类企业会计账目和财务管理非常混乱。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总的指导思想,而且是企业财务自我监管自我完善的重要措施。在社会化大生产中,内部控制往往构成企业各项活动的自我调节和约束的内在机制,并处于企业中枢神经系统的核心位置,所以可以这样说,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是企业生产经营成败与否的关键。
在物业企业由于领导认识上的缺位(内部控制制度是大型商业企业才用得上的制度,物业企业用不着),同时由于物业企业在我国发展历程还很短暂,所以相对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一直没有建立起来。
3.资金管理水平低下
物业企业普遍存在自身管理不善、资金从投入到如数流回周期长、滞留资金多等等现象,严重制约了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和运营资金的正常使用。为了节省人员开支,物业企业在人员职务的设置上亦不尽合理,未体现不相容职务应该相分离的原则,会计人员一人兼任多职的现象非常常见。
二、物业管理企业财务管理特点
物业管理企业由于行业本身的特殊性,所以其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具有自身的特点,而且物业管理企业的类型不同,其财务管理模式也不一样,概括来讲,主要有如下特点。
1.资金流动过程和会计核算相对简单
在我国,物业管理是一个新兴行业,同时由于物业管理提供的是无形的服务,自始至终不会生产出有形的商品,所以其资金流动过程相对简单,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也相对简单。最主要的会计核算过程也就是物业费的收取与使用,为了便于接受业主的监督,提高服务质量,物业管理企业必须定期披露最全面的财务信息,以保证业主能全面了解物业的资金运作。
2.财务管理模式大致相同
我国的物业企业一般分为商业物业、办公区物业和小区物业三种类型,其中,商业物业盈利性最高,一般情况下,商业物业企业提供的主要是物业管理服务,即提供安全、清洁服务以及进行工程管理等等,以保证物业公司的正常运转。但是商业物业对各方面的配套条件要求很高,而且市场规模与份额也会越来越大,逐渐形成良好的发展势头。相比较而言,办公区物业和小区物业盈利性稍差,因为这两类物业是伴随着开发商对物业的需要而产生的,是具有隶属性的,所以其得到的利润相对于地产利润来讲九牛一毛,而且目前这两类物业规模较小、行业不集中,整体竞争力较差。
对于各种类型的物业管理企业而言,其经济核算的核心便是财务核算,所以它们的财务管理模式是大致相同的,走的基本上都是粗放式财务管理,缺乏专业财会人员,行业准入制度不健全,鱼龙混杂,效率较差。
3.其他
物业管理企业经营过程与一般的生产活动和销售活动没有多大关系,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只涉及维修维护等管理服务的提供,其财务核算对象――资金运动过程肯定比大型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简单。
对物业管理企业各项费用及资金运营情况的监督,来自企业财务部门、政府有关部门和业主三方,所以一般情况下对其资金运作的监督更为完善。
由于业主最关心物业管理收费的使用情况及效益,而企业管理层出于自身利润最大化的追求也很关注企业的资金运营情况,所以,物业管理企业的财务信息使用方一般为业主和企业管理层。
三、如何加强物业管理企业财务管理
1.有关部门应该在制度层面大力支持
国家在大力开拓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同时,应该加大对物业管理行业的政策与资金支持,加快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此外,会计协会应该尽快出台一套可以规范物业管理企业会计活动和财务管理的基本准则,以使物业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开展会计工作能够有法可依。
2.建立内部管理控制制度
虽然物业管理企业不像大型商业企业那样业务量大、单笔业务金额数额众多,但是物业企业事务很繁琐,比如水电费、物业管理费、环境维护费用等的收取工作。所以物业企业应该尽快聘用有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经验的财务人员,逐步建立属于自己的系统完善的内部管理控制制度。
图1 内部控制制度框架
3.加强和规范物料用品采购的管理
对于物业管理这个特殊的行业而言,日常耗材构成其企业成本的很大一块,所以为了完善其财务管理制度,必须加强对专业耗材的日常控制工作。例如,为了加强和规范物料用品采购的管理,严格控制和节约各类物品的采购支出成本,河南万厦物业管理服务公司出台了《物料用品采购规定》,对本公司需要外购的各种物品和耗材由管理处这个机构根据采购数量的多寡决定采用自行采购方式还是集中采购方式进行统一办理。资金收支、管理由管理处统一安排进行。
4.加强资金管理
有俗语道: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所以为了加强物业管理企业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必须首先建立严格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一般情况下,财务管理部是企业的资金管理部门,与企业形成委托――关系,主要从事各个管理处及各部门的资金结算和管理工作,所以财务管理部具有管理和服务双重职能。其次还要定期对各个管理处的现金库存情况及其与财务管理部门的资金结算情况进行全方位检查。
5.提高人员素质
人力资源构成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提高人员素质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对于物业管理企业而言尤其缺乏专业的财务会计人员,在财务会计人员的培养过程中,首先要严把准入关,杜绝不具备会计基础知识和从业能力的人员进入本公司从事财会岗位,进入后,则要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职业素养,使物业管理企业财务部门成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专业技能很强的部门。另外,要通过不断的会计知识和形势方面的继续教育和学习,更新知识,适应形势。
四、结论
物业管理企业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逐渐出现并新兴的一个服务行业,存在很大的发展势头,但是目前尚无独立的行业财务制度,财务管理工作也很不到位,许多问题仍有待发现和探索。
参考文献:
警务化管理范文6
正因为充分认识到了财务预算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更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当前预算管理在企业的实际运行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缺陷与问题,导致预算管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诸如企业内部各层人员对预算管理的认识不到位,主动性不强,多数企业虽已形成完整的预算管理流程,但执行不充分,无法实现预算执行的效果和效率。因此,我们要在财务预算管理中引进精细化管理理念,势在必行。实施精细化管理可及时纠正财务预算的认识深度、核算标准、执行约束力、考核措施、技术保障、权威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更深层次的挖掘企业的潜在价值,规范企业经济制度的基石,对充分发挥财务预算的功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的经济效益有着非常重要意义。
二、财务预算精细化管理的方法和模式
(一)加强对财务预算管理的认知在实施预算管理时,首先应加强领导层对财务管理的认知,不能只在审批的时候才会稍加关注,应充分认识到加强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对预算工作给予指导,并督促实施执行。其次要转变员工认为预算是财务部门的事,与自己无关的认知,让他们清楚认识到财务预算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对预算管理政策的实施加以配合,便于工作的开展和推动。再次是对于从事预算工作人员,要掌握和了解相关财务及预算知识,正确看待财务预算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
(二)结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防范财务风险财务预算应结合企业其它管理制度尤其是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并作为财务风险控制的核心内容来运行,而不是孤立的管理效目,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因为编制和严格执行财务预算是为了保证实际运营符合企业发展实际和能力,避免出现背离的现象,和内部控制制度相配合,能够全面、及时的发现企业存在的潜在风险,回避风险因素,减少损失,促进企业经营环境与秩序的稳定发展。
(三)加强预算的执行与控制全方位的预算执行体系包括预算指标的下达、分解和实施,预算工作的中心环节就是对预算的执行与控制。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对原则性问题不能妥协,要坚持,严格执行生产、成本、销售和营业费用预算,保障企业各项增值活动顺利实施,以促进利润指标的完成。同时,又要刚柔相济,在有益于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另外,还要建立财务预算报告制度,对于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较大的项目,及发生的新情况及时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及时向领导反馈预算执行差异和进度,促使预算目标顺利、圆满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