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思想品德教学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思想品德教学案例范文1
《拥有财产的权利》选自全国统编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思想品德》第八册的第七课。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财产。财产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我国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利剑"。当合法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我们要凭借这把"利剑"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本课围绕这个主题共讲述了三个问题:首先,分析了社会中的财产所有权的问题,即财产属于谁的问题。其次,围绕继承权分析了财产应该留给谁的问题,最后又单独分析了无形的财产。旨在教会学生分清什么是属于自己合法财产,什么是国家的他人的财产,树立正确的财产观念,强化学生的维权意识。
2.学情分析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自己的财产所有权日益重视。法律也加大了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力度。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侵犯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未成年人采用抢劫?盗窃等手段侵占他人财产,危害社会和他人利益,对此必须加强法制教育。也有些未成年人缺乏维权意识和能力,当自己的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不能及时寻求法律保护。基于上述情况有必要对未成年人进行采用正当方式获得财产的教育,有针对性地提升未成年人的法律素质,通过教育不仅使其了解相关知识,而且能够爱惜国家财产,和他人的财产。
3.目标
3.1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注重情义?互谅互让?相互尊重?相互宽容?协商解决继承问题。
3.2 能力目标
依法维护财产继承权的能力。
3.3 知识目标
遗产的含义及其必备条件;被继承人?继承人?继承权额的含义以及法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遗产继承的方法,遗赠有别于遗嘱继承;协商解决继承问题,继承权受到侵害时要依法予以维护。
教学重点
当继承权发生争议的时候。
教学难点
遗嘱在什么情况下有效遗嘱。
教学过程
【师】我们现在来讲一个故事
两个儿子大了。这些日子富翁一直在苦苦思索,让那个儿子继承遗产?富翁百不得其解。 想起自己白手起家的青年时代,他忽然灵机一动,找到了考验他们的好办法。他锁上宅门,把两个儿子带到一百里外的一座城市里,然后给他们出了一个难题,谁答得好就让谁继承遗产。他交给他们一人一串钥匙,一匹快马,看他们谁先回到家,并把宅门打开。马跑的飞快,所以兄弟两个几乎是同时回到家的。但是面对紧锁的大门,两个人都犯愁了。
哥哥左试右试,苦于无法从那一串钥匙中找到最合适的那把;弟弟呢则苦于没有钥匙因为他刚才光顾赶路,钥匙不知什么时候掉在了路上。
两个人急得满头大汗。
忽然弟弟一拍脑门,有了办法,他找来一块石头,几下就把锁砸了,
自然,继承权落在了弟弟手里。
这个故事讲得是;人生的大门往往是没有钥匙的,在命运的关键时刻,人最需要的不是墨守的钥匙,而是一块砸碎障碍的石头!聪明人会从失败中学到教训,而失败者却常常是重复同样的错误,不能从其中获得任何经验。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财产继承问题是如何处理呢?我国的【继承法】又是如何规定的呢?这就是我门今天学习的内容。
板书
财产留给谁
1. 我们享有财产继承权
预习叫教材,思考下列问题:(多媒体显示)
(1)什么是财产继承?在财产继承中,谁是被继承人?谁是继承人?
(2)财产的含义及其范围。
(3)遗嘱继承的含义及其形式。
(4)什么是遗赠和遗赠抚养协议?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预习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组回答问题,师生共同归纳)
板书
1.被继承人的含义,遗产的含义及条件
活动一:什么财产能继承?
活动目的
帮助学生了解只有帮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即遗产才能被继承。
活动准备
课前引导学生翻阅继承法的有关内容,搞清教材提供的情景和设置的问题。
活动过程
第一步:按照设问顺序思考和交流,共同得出只有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才能继承的结论。
【师】晓军之父尚未辞世。其财产能继承吗?
【生1】不能。财产继承就是按照法定程序,把死者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转移给他人的法律制度。在财产继承中,死者叫被继承人,接受遗产的人叫继承人。被继承人没有死亡的,其财产不能叫继承。
【生2】《继承法》规定:"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这就说明继承发生必须要有一个死亡事实的发生,当事人健在不能继承他的财产。
【生3 】继承是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的,被继承人丧失生命,丧失了民事权利能力,不能成为自已财产权利的所有权人,不能行使自已的财产所有权,财产权利?财产义务就要转移给他人,所以财产权利发生转移。如果他不死亡,就由他自已来行使自已财产的所有权,所以被继承人死亡是继承开始的唯一的法定原因,无论任何人都不能成为生存者的继承人,只能成为死亡者的继承人。
强调:遗产继承应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
【师】晓军家的共同财产能继承吗?
【生1】财产不等于遗产。遗产只是公民死亡时遗留下来的个人财产,并且还要根据《继承法》或者根据政策的规定是能够转移给他人接受的财产性权利和义务。
【生2 】在家庭成员当中有一个人死亡 ,首先第一步就是要把共同财产分离,属于家庭其他成员的财产,先要分出来,不能统统都作为死者的遗产,要先确定死者遗产的范围,然后再来继承。
【师】公民来源不明的财产,能继承吗?死者生前所拥有的财物是否都属于遗产呢?
(学生回答,并举例说明)
【生】死者留下的个人合法财产叫遗产。遗产性质上还必须具有合法性。遗产必须是个人生前合法的财产性的权利和义务。
(要求学生从含义中归纳遗产的范围,并列举典型事例,加深理解)
【师】遗产到底包括哪些呢?根据《继承法》第三条的规定,遗产包括:第一,公民的收入,包括公民从事社会劳动所取得收入和工资?奖金;第二,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房屋必须是公民享有所有权的私有房屋,才能够成为遗产,第三,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第四,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第五,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第六,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比如发现权及发明权,商标专用权,科技进步权,合理化建议权等,这些知识产权当中财产性的权利?义务都是可以作为遗产的;第七,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其他合法财产是《继承法》作的一个概括性的规定,实际上它包括的种类和范围很多,我们也可以把它看做一个大框,凡是法律没有列举到的,而现在的法律和政策又允许继承的,这些财产性的权利?义务都能够放在这个大框里。
【生】只包括死者生前个人所有的合法财产。有些非法取得的财产,不能成为遗产。比如非法侵占的他人财产?国家的财产或者集体组织的财产?偷来的抢来的财产,这些都不具有合法性,是不能够成为遗产的。
(引导学生分析关键词,找出那些财产不属于遗产范围)
多媒体显示:
a.夫妻(或家庭)共同的财产不能一律作为个人的遗产继承。
b.死者生前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的财产不能作为遗产继承。
c.死者生前非法所得的财产如盗窃?贪污?受贿等得来的钱财,不能作为遗产继承。
第二部:教师点拔小结。(夯实遗产的条件)
【师】公民在世时拥有的个人财产不是遗产,因而不产生继承问题。只有当其死亡时遗留的合法财产才可继承。法律上将遗留财产的死者称为被继承人,被继承人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成为遗产。作为遗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其一,必须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其二,必须是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其三,必须是合法的财产。
评价指导
思想品德教学案例范文2
【关 键 词】 初中教育;思想品德;案例运用
对于学生来说,初中阶段是他们树立正确道德观念、价值观念、人生观念以及世界观念的重要时期,由于初中生的思维观念与行为模式仍然处于懵懂的状态,并且在自我行为的控制上也表现得比较欠缺,如果稍不留神就很有可能朝向不正确的方向而越走越远。思想品德课程教育者的主要作用就是对学生展开正面的引导与积极的帮助,让他们可以找到适合自己且正确的发展道路。基于此,选择一种初中生比较容易接受且效率较高的教学方法是笔者乃至所有思想品德教育者都需要去认真思考的一项重要问题。
一、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加深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知识的理解
初中阶段思想品课程的教学内容大多都是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很多学生虽然能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记住在课堂中所学习到的知识重点,但是却也只是停留于表面上的“记住”,并没有学会将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方法。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则可以很好地改变这一教学现状,学生在接触真实案例的过程中会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将课程知识牢牢地记在自己的脑海中。
(二)提升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在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次数变得更加频繁,一方面能够帮助教育者更加全面地掌握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而另一方面则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三)构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
思想品德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掌握更多正确的人生观念,从而在日后迈入社会时可以表现得更加优秀。而案例教学法就如同是联结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桥梁一般,让学生可以透过各种类型的真实事件来透彻解读社会现象,为他们日后的发展与进步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应用原则
(一)选择具有时代特色的有趣案例
教育者在选择案例时要对案例的内容进行仔细的筛选和研究,不仅要同初中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同时还要保证案例内容所具备的时代特色,尽可能选用当下较普遍存在的现象来作为教学事例。此外,在针对案例内容展开深度剖析时,教育者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进行思考,采用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来将那些比较晦涩难懂的深奥道理诠释出来,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案例内容的认识。
(二)选择可信度高的真实案例
选择案例的另外一个参考标准即为符合思想道德课程中的教学知识,教育者要确保在课堂中所引用的案例能够同书本中的理论知识之间产生密切的关联,从而帮助他们更加透彻的理解提高个人道德素养的重要性。此外,教育者还要确保所举的案例内容真实可信,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对课堂中的教学知识百分百的信服,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选择带有内涵的典型案例
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教育者要保证自己所选择的教学案例拥有着比较鲜明的特点,让学生能够十分明显地找到案例中的比对点,从而更加顺利的将教学案例中所阐述的道德与文化内涵进行准确理解,在深入剖析案例的过程中加深对自身日常行为的思索与审视。
三、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1. 明确目标,精选案例。在思想品德课程中选入科学有效的案例内容是开展案例教学法的基础标准,教育者应当做到的是保证案例信息是完全的来源于社会以及学生的日常生活,并且在深入的调查走访过程中来找到一些内容生动且真实具体的资料信息。
2. 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引入教材中的经典案例。在现行的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材中有很多非常经典的案例可供教育者来选择引用,这是一种最为直接且高效的案例教学方法。
3. 在日常生活中搜集案例。在日常的生活中来搜集案例信息也是很多教育者都比较常用的方法,这就需要教育者花费更多的心思来细心观察生活中所发生的点点滴滴,并且通过读报纸杂志、浏览网络资源、收看电视节目等方式来积累大量的信息资料。
4. 利用互联网技术来获取案例资源。在信息时代中,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的教育行业带来了诸多的便利,教育者可以利用课余的时间来经常性的浏览一些新闻网站,并且利用百度、搜狗等搜索引擎来获取与授课内容相匹配的案例信息,在大大提高案例收集效率的同时,让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变得更加丰富和有趣,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加入到教学活动中。
5. 分组学习,自学案例。分组学习是案例教学课堂中的一项重要环节,教育者要为学生创建出一个更加宽松且自由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与学习程度来自主选择学习重点,在同其他同学展开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学会倾诉与聆听,逐渐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6. 教学评价,升华案例。在分组学习的基础之上,教育者还要以班级为单位来展开小组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首先,教育者应当让每个小组都派出一名代表来阐述自己的想法与讨论结果,而其他小组成员则需要在仔细聆听的过程中做好记录,在接下来的发言中说出对上个学习小组所持观念的看法和解读;其次,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育者所要完成的任务即为对学生展开正确的观念引导,让他们明确认识到哪些观念是正确的、哪些观念存在着一定的瑕疵和错误;最后,在小组讨论完成后,教育者要针对表现优异的学习小组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让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可以长时间的保存下去。
【参考文献】
[1] 楼江红.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思想品德教学案例范文3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人性教学 灵性教学 感性教学
在思想品德课堂,思想内化是最难的,空洞的理论说教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而案例教学法以图像、文本、视频或其他方式展现生活中常见案例,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促使学生有效理解教材上的知识。案例教学法如何在思想品德课堂进行应用?
一、合理运用教学案例,让案例教学更人性
合理选择案例是高效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基础,人文性是思想品德重要的课程性质,初中学生的思想观和世界观也逐渐成熟,因此,在引入教学案例时,教师要考虑到人文性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同时,主动为教材寻找合适的教学案例,使课堂更加人性化。
如“我爱我师”一课,教师可引用以下案例:“在某自习课上,小明一直和旁边的学生不停打闹,老师一再发出警告并让小明到最后一排位置上并反省,但小明却生气地坐在原位上一动不动,此时全班同学都感觉到紧张的气氛,预感会爆发冲突。”此案例在初中课堂经常出现,初中生处于叛逆期,他想挑战权威。在此案例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假设将此学生想象成自己,你会怎么处理这种情况?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会怎么想?整个冲突发展趋势会如何演变等,通过一系列问题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师生和谐关系的重要性,从而学会尊重教师,形成和谐师生关系。又如,在学习“自强自立”时,可选择康德,爱迪生及霍金等著名的名人事件,先通过事件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接着,再引入初中课本中的《两个乡下人的不同命运》让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讨论理性体会在同一起跑线的乡下人由于不同的人生态度,通过在火车站一次“换票”经历走向了不同的人生历程。这个真实事例能拉近理论和实际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并形成坚韧和乐观的品质。可以说,案例教学能让学生感受到理论变成案例之后可爱的一面,而人性光芒则是学生成长重要的营养剂,它会让学生既理解教材,又收获成长的正能量。
二、巧妙运用小组合作,让案例教学更灵性
小组合作是经典的学习模式,将小组合作与案例教学结合起来,能将小组合作的优势发挥出来,使案例讨论更加灵动。在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应根据案例进行思考并提出解决自己的见解,在表达个人见解时一定要有清晰的思路。同时,学生必须学会耐心聆听其他同学想法,不应在别人陈述时将其打断,这是一种良好行为的表现,也是对同学最基本的尊重,学会从其他同学分享中获得思想上的启迪。由于案例容易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师要以小组合作的模式释放学生的能量,使学生在合作中收获成长的正能量。
如教师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演绎2014春晚小品《扶不扶》,借助该类作品再现社会“原型”,同时,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表演,实现学生共同参与。生动有趣的小品表演却蕴含着社会问题,这会引起学生的思考,并促使学生以更理性的思想看待生活中的问题。又如在“学会宽容”一课中可借用“陶行知现行的四块糖果”故事,陶行知先生在当校长时面对一位用石头砸同学的学生,陶行知先生以“你敢于承认错误”、“你有正义感”、“你尊重我”及“你比我先到教师”四个理由宽容并奖励这位男生4块糖果,使这位男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向被砸同学道歉。为了提升学生的价值认同感,教师先让学生合作讨论,陶校长这样做的用意何在?讨论引发了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表面看似普通的行为却蕴含着教育人的方法,宽容两字易写,但要在生活中做到宽容却非易事,这其实也是思想品德教材所要渗透的教育理念,它让案例教学更灵性。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让案例教学更感性
传统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只需一本教科书和一个粉笔就能讲解完整堂课程。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探究载体,案例如何呈现?案例如何分析?案例的价值何在?这些是教师必须直观思考的问题,单纯依靠传统教学手段很难以让学生在参与案例研究中获得新的想法。而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特点将静态的案例变成了可视化的情境,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被吸引,而巧妙融入的背景音乐能引发学生的共鸣,进而产生积极的探究心理,从而让案例教学更感性。
如针对初三年级学生存在“攀比”现象可设计相应的案例,在案例中,教师将学生生活常见的现象搬上了大屏幕,特别是学生攀比心理的存在,学生在外攀比行为的展现,而学生家里的父母亲却在辛苦地劳动,两个画面拼合在一起时,加上背景音乐的渲染,学生的视觉被震撼了。
总之,案例以生动的事实为课堂突破口,它将抽象的理论变成了学生可感知的生活事实,在案例探究中,学生的思维是感性的,他们不再感受教材的枯涩与抽象,而是跳动着人性光芒的语言符号。想让案例教学更灵性、更有效,需要教师结合初三学生的思维特点,积极搭建探究平台,创新教学策略,从而让案例教学法释放魅力,促进学生收获成长的正能量。
【参考文献】
[1] 陈前军. 论思想政治课教学案例的选择和使用[J]. 教育与职业,2007(11).
思想品德教学案例范文4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中职思想品德课 案例教学法 运用
中职思想品德课是中职学生提升道德品质、了解国家的政治经济以及法律法规、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中职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规划自己的人生,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重要阶梯。如何切实有效地实现这一作用,上好中职思想品德课就显得格外重要。下面,笔者从学生的行为养成、心理健康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入手,就如何让中职思想品德课有较好的成效,谈谈采用何种有效的方法。
教师需要对自己的学生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中等职业学校在对学生进行高中程度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应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教育。这是中职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教育方向的明显不同之处。目前就业形式很严峻,培养一个合格的中职人才必须要有很强的优势才可以使学生在今后生活和工作中游刃有余。要想做到这一点,那就需要德才兼备。但是,目前思想品德课上课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如学生觉得可有可无,甚至是我们教师在自己唱戏。这是教师必须要改变的现状。对于如何改,我们必须在方法上进行研究和思考。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一、案例教学方法的特点
1.现实性。案例教学法可使教师、学生等有亲身体验。在实施前,教师和学生需要采集真实的案例。这需要教师把握时代的脉搏,了解最新的动态,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文化等各方面的内容,甚至一些娱乐的现状。比如前一段出现的明星吸毒,如成龙之子房祖名吸毒,引发了社会性问题思考。对此,教师可让学生分析违法问题、家庭教育、社会监督以及明星光环下星二代、富二代的问题等。这样,学生不会有疏远感,因为这是他们关注的,能从关注事实本身进而关注社会深层问题,并进行分析思考,然后反躬自省,引以为戒。
2.代表性。事实固然是基础,但案例不能是一堆事例、数据的堆砌。即案例内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具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典型的案例往往涉及的内容全面,涵盖的多种教学知识,有助于学生从各个角度对所学理论加以理解、分析和总结,从而指导实践和生活。比如在选择消费问题时,教师要选取消费的热点,如学生的食品安全,如学生爱吃“辣条”的分析,让学生明白讲课的目的不止是教学,还有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增强安全意识。
3.灵活性。要用好材料,不是单纯一个角度,而且对教材内容进行创新和整合,不是单纯教书、教课本。因为学生通过阅读就可以得到书本浅显的知识。比如讲礼仪,要特别强调学生礼也要有“度”,举出历史反例如秦始皇出门的排场和礼节让人瞠目,进而引发刘邦“大丈夫当如是乎”,项羽“取而代之”的反心,这就是礼过的后果。教师给学生展示的材料要进行多角度分析和总结,让学生的思想不会禁锢,不会偏执。
4.历史性。教师要注意所选案例要紧扣教学内容。案例分析的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可以史为鉴,如在讲到法治环节,我们完全可以把中国历史的变迁讲解一下。这样,学生不仅了解历史的渊源,也可以知道我们的国家制度变迁。历史和现实是相通的,如我在讲课时特地引用了汉文帝刘恒和张释之的故事,即皇帝出行,一个人惊了车驾,皇帝很恼怒,交给廷尉张释之处理,而张释之仅处以罚金。皇帝大怒,张释之说:“法律是天子与天下人共同遵从的。如今法律如此规定,如要重罚法律就不能取信于民。况且在当时,皇上让人就地杀掉他也就罢了。如今既然交付给廷尉,而廷尉是天下公平的象征,一旦有偏差,天下使用法律时都任意或轻或重,这让老百姓往哪安放他们的手脚呢?”最后汉文帝说:“还是廷尉办得对。”这段历史的选取充分说明在中国封建社会人治的时代也有法治的缩影。
二、案例教学方法的优点
1.能够实现教学相长。教学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新知识的吸收者。教师要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断去学习新的知识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
2.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由于教学内容是具体的案例和事实.给人以亲切之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由浅入深的教学层次也不会让学生对学习望而却步。
3.可以调动全体学生的智慧和力量,容易开阔思维,收到很好的课堂效果。
三、案例教学方法运用过程的注意点
1.教学中不要走过场,要确实把案例与所学内容对象紧密结合,不是漫无目的,而是有的放矢。
2.案例教学法的选择只是一个方法,要为整体课堂内容服务,不能顾此失彼。
3.围绕教育目标教学,目的多元性,案例教学中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4.突出体验性。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就能接触并学习到大量的社会实际问题,让学生去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实现从“学”到“用”的转化。
总之,我认为方法的选择就如同一个人过河过程中对交通工具即船只的选择。面对的知识海洋,要想让学生到达知识的彼岸,关键是给学生一个媒介、一个方法让他去达到,去实现知识的获得。其中,案例教学法就是这样一个好方法。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7).
[2]陈文东,许琼华.论案例教学及其在教师教育中的运用.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2).
[3]蔡守龙.走向教育案例研究――兼论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区的教育科研.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7).
思想品德教学案例范文5
关键字:案例;案例分析法;思想品德课;教学
近年来,中考思品“”考试越来越体现开放性和创新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思品教师必须切实加强政治课教学,提高教学实效。如何在“”考试下更好地提高教学实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经过多年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探索与经验积累,认为案例分析法在适应考试的要求,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具有很大帮助。
一、案例分析法的简述
案例教学法是指以某种现象或事件即案例为基础和线索,以教材理论观点为依据,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思考和归纳,实现思想品德课“知、情、信、意、行”教学任务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等活动,促进学生通过体验、分享来达到掌握知识、提高素质的目的。
二、提供案例的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提供案例,设置问题,学生通过阅读案例,产生疑问,激起学习兴趣,师生共同进入到学习的情景中。教师特别要注意案例的使用,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下面笔者介绍几种提供案例的方法:
1.充分挖掘教材中已有的案例,这是最方便、最常用的方法
如在学习初二下册《我有肖像权》这部分内容时,我选用了教材中的案例:
丽丽在影楼拍了一套艺术照,照片中的她光彩照人,丽丽非常满意。一个月后,丽丽经过该影楼时,意外地发现橱窗里摆着自己的巨幅艺术照。丽丽非常气愤,找到影楼的负责人说理。影楼负责人振振有辞地说:“让更多的人欣赏你的美有什么不好?”
通过这个案例,教师可把侵犯肖像权的行为及如何维护肖像权的知识落实到位。
2.通过查阅资料、文学刊物或新闻媒体收集案例,这是选编案例常用的渠道
如在探讨初二下册“名誉权”的相关知识时,我选择了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报道过的《我不是小偷》的案例:
晓楠是一个15岁的活泼女孩,自尊心极强。初三下半年有一天她和妈妈一起去超市买东西。妈妈被超市员工怀疑偷了超市的东西,他们一起来到超市对面的派出所。在派出所里,妈妈被一个女警官和超市员工搜身。当妈妈出来后,发现女儿也正被一个超市员工搜身。事后,晓楠的精神一直不好。被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诊断为创伤性应激精神障碍。医生分析说是因为一些创伤事件使精神受到损害。通过鉴定,与被超市搜身有直接因果关系。晓楠的精神一直不好,影响了学习,而且没能参加中考。她成绩很好且非常要强。妈妈向法院,要求精神损害赔偿。法院判定此事影响了孩子一生,判超市赔偿精神抚慰金10万元。超市不服,认为此病一年即可治愈,主张只赔偿一年的平均工资。
这一案例,不仅能让学生当回小法官,作出自己的评判,并在最后与教师出示的专家点评结论相对比,使部分学生获得满足感、成功感,促进他们今后的学习。
3.自己编写
如在学习初二上册《男生・女生》时,我设计了以下案例作为探讨男女生应该如何正常交往的案例:
小军和小薇两人是邻居和同班同学,经常在一起。他们很少参加班级的集体活动,连集体春游,他们都悄悄远离大家,单独在一起。期末评选“三好学生”时,尽管两人学习成绩都很好,但很少有同学投他俩的票,结果自然是名落孙山。为此,小军和小薇十分苦脑……
经过同学的帮助,小军和小薇扩大了交往范围。特别是小薇和男生的关系很好,经常说说笑笑、打打闹闹,还称兄道弟,同学都叫她假小子。但小军不好意思主动和女生说话,有女生跟他说话时也总是脸红,眼睛不知往哪看,手也不知放到哪。每次向女生借东西,他都请别人帮忙。
小薇后来选上了副班长。一天,开班会的时候班主任提到了班里的男生经常会给女生取外号,开女生的玩笑,女生则会在私底下说男生的坏话,班里的同学关系不和谐。班主任让小薇和班长小明在会后商量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小明约小薇晚修后在学校的小操场进行讨论。
由于案例贴近学生生活,通过这一案例的教学,让学生在小军和小薇故事的发展中细细体会,悟出男女生正常交往的方法。
三、案例分析法的作用
案例教学法能通过案例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不拘泥于对复杂的问题给出一个简单答案,而是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这种教学方法与我们通常使用的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相比较,有许多优点:
1.激发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展示自我,给所有学生都有创造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真诚互动、和谐参与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感到了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正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因势利导多样化,注重能力训练
教学案例借助多种手段,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兴奋、激动的状态,把案例内容以生动具体、形象逼真的形式展现出来,才能增加思想品德课的感染力、说服力,在研究中拓展知识,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等多种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大胆质疑,及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好奇心。在考试中对问题的分析、解决往往不设标准答案,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4.促进教师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从案例的选编、分析到问题的设置再到活动的进行都离不开教师精心的准备、妥善的协调、及时的归纳总结,所有这些都促使教师更多更广地去查找信息,对案例有更深入透彻的理解,并能及时处理课堂中出现的意外情况等,这一切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素养的不断提升与发展。
四、案例分析法使用的注意问题和对策
案例分析法注重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归纳、推理,所以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较高,从案例的选择到问题的设置再到课堂组织和活动的设计,都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否则,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要科学地运用案例分析法,就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案例的使用要围绕教学目标
要针对问题的要害和学生的实际,用恰当、确切的典型事例讲解,才会有说服力。课堂使用的案例要对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可以使用正面例子,也可以使用反面例子,不论哪种例子,都要注意与教学内容有内在联系,才能典型地反映出所学知识,启迪学生的思维,利于理解问题。
2.案例的使用要贴近学生生活,跟进社会热点
使用的案例如果贴近学生的生活,特别是选取发生在学生自己身边的事,会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的看法和想法才会充分,才能提出自己的见解,更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使用的案例如果跟进社会热点,才会让学生关注时事,了解新闻大事,为中考的准备打下基础。
3.教学过程应遵循启发引导的原则
思想品德教学案例范文6
什么是案例教学法呢?案例教学法是指利用真实的事件为基础撰写的案例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让学生针对案例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高层次认知学习目标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 简言之,案例教学法就是利用案例作为教学媒介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关系是一种完全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由课堂的管理者转化为探究的引导者。教师按照案例教学所提供的步骤进行教学,一改那种教师既当“导演”、又是“演员”,学生只是“观众”而被动接收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案例教学的实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展示案例,学生阅读感知
展示案例可以在课前也可以在课中,一般而言是在教师导入了“主题”之后进行。案例展示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给每个学生发放文字材料。(2)播放案例录音材料。(3)教师或学生生动形象地描述材料。(4)利用多媒体教学,运用投影仪将案例投影到屏幕上,或直接播放视频材料。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教师应尽可能地渲染出案例所描述的氛围,让学生尽快进入案例的情境之中。
例如,我在教学鲁人版八年级第十课第二部分“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一课时,利用了下列案例:
挖矿致富导致环境问题
张家沟村是我国北方的的一个小山村,全村有近500口人,此村背靠大山,村民一直以种田为生,生活较为贫困。近几年,随着钢铁需求量的增大,有人在村边建立了选矿厂,很多村民为了增加收入,到山上随处乱挖矿石,导致植被遭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而选矿厂的尾矿也随意排放。
我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上述案例,尽力渲染了挖矿排污导致的环境问题,学生似乎来到了现场。
二、设疑问难指导,学生个体自主探究
学生进入案例情境之中,教师应立即设疑问难,要求学生剖析解惑。设疑应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设疑之后,不能对学生放任自流,要巡回检查和个别指导,为后面的讨论打好基础。
上述案例,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问题:
(1)张家沟村的环境问题有哪些?这些环境问题是如何引起的?带来了哪些危害?
这是浅层性设问,属于知识性探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的探究,从特殊到一般,归纳出环境问题的概念、表现、危害。由案例入手,进行探究,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正是案例教学的关键所在。
(2)部分村民挖矿致富的行为合法吗?为什么?假如你是该村村民之一,你该如何做?
这是对前一层次的提升,要求学生将前一层次的认识提升到法律的角度,通过角色的置换,要求学生探究出行为倾向,因此属于行为性探究。
(3)请为该村村民走上致富之路出谋划策。
这一层次的设问,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属于创新性探究。
三、组织小组讨论,学生群体合作探究
学生通过自己个人的分析、探究,获得了个人关于案例问题的见解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一阶段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发表自己的看法、认识、见解的机会。主要目的在于挖掘群体潜能,培养合作精神。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讨论的效益,小组规模应以4―6人为最佳,选出一名成员担任组长,负责协调关系、记录讨论内容。要求每个成员都要发表自己的看法,供大家讨论、切磋、补充,具体做法灵活掌握,可以不拘一格。为使讨论充满活力,更好地发挥小组成员的创造性思维,可以允许有不同的意见存在,无需达成共识。
四、组织班级交流,学生自主学习互补
班级交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全班所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是小组讨论的延续和深入,主要任务是,一方面解决小组讨论阶段遗留的有争议的问题。另一方面,巩固和强化大家业已达成共识的知识、观点。它的重要意义在于:(1) 肯定每个学生及每个小组自主探究的成果,给学生展示自己、欣赏自己的机会,从中获取成功的体验,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进取心和创新精神。(2)学生可以进一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这一阶段的讨论,教师要力保其沿着预期的轨道运行,把讨论引到问题的解决上去,而且要力争让每个学生都有一次发言的机会,切实做到有效参与。
五、总结评价,能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