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模板工程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模板工程论文范文1
【关键词】混凝土质量建筑工程质量问题 预防措施 混凝土控制
中图分类号: TU5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混凝土,又简称“砼”, 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加或不加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成型、养护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混凝土是当代最主要的建筑材料之一,混凝土因为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加工工艺简单,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等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在土木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是影响建筑工程质量最重要的因素。建筑工程施工中,对混凝土质量的控制要严格,对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把握。
二.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质量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混凝土的材料使用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在近几年来,在材料性能和施工工艺上才发生较大的变化。随着现代技术对混凝土性能要求的提高,混凝土工艺也逐步复杂。在现代的施工技术应用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以下是对建筑施工中混凝土常见问题及问题形成的原因进行的分析,同时对于预防问题的发生提出了对策。
1.表面麻面。
(1)存在的问题。
在混凝土的表面局部区域出现很多小凹坑、缺浆粗糙。这是由于在选择模板时,未清理模板表面造成的,或者是因为模板表面本身的粗糙度较高。在选择木质模板时,未对模板表面进行浇水湿润,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后,木质模板与混凝土接触部分的水份被模板吸收,会造成混凝土表面因缺水而导致缺浆。在进行模板接缝拼装时,接缝处拼装不密实,导致混凝土浆或水份从缝隙处流出,对表面造成缺浆。另外由于在混凝土振捣中,未进行密实的捣固导致混凝土中内部的气泡未及时排出,部分气泡停留在模板表面而形成硬化后的凹坑。
(2)处理及预防措施。
麻面和凹坑会影响混凝土的外观,对于混凝土在外的部分要及时进行修补,对待修补部位用清水冲洗后,用水泥素浆1:2的水泥砂浆找平。在施工时,要注意使用模板的表面要保持清洁,模板多次使用后,要对遗留在表面的混凝土进行清理。在使用木质模板时,要对木质模板表面进行浇水,充分湿润后才可使用。在进行模板拼装时,要保持拼装的密实,对接缝处大小要进行严格控制。在进行混凝土振捣时,要严格按照振捣技术要求,不得偷工减料,特别是对于模板附件位置,振捣要保证密实度,防止漏振,要保证气泡完全排出。
2.混凝土缺棱掉角。
(1)存在的问题。
在建筑施工中,拆模完成后,在梁、柱、墙的直角处,容易出现局部的混凝土掉落,导致直角不规范不完整。
(2)形成的原因。
在施工中,使用木质模板前未对模板进行浇水湿润,在混凝土浇筑后对混凝土的保养工作未做到位,在工程的棱角部位缺少水份或者因为木质模板吸收了水份导致混凝土水化不好,因而强度降低,在拆模后,混凝土失去支撑而脱落。另外,由于拆模时间未掌握好,提前拆模或拆模手段粗暴,都会导致混凝土棱角的缺失。
(3)预防的措施。
在浇筑时,采用木质模板时要对模板表面进行浇水湿润,对后期的保养工作要加强检查和监督,对棱角部分要做好浇水保养。在拆模时,要把握拆除时间,拆除中要注意对棱角的保护,拆除时不得过急操作,不要用力过猛。
3.表面开花或长时间无法凝结。
(1)存在的问题。
在混凝土浇筑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出现鼓包和开花的现象,或者是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存在部分范围在很长时间内都无法凝结的情况。部分位置表面的混凝土坍塌度大等问题。
(2)形成的原因。
造成混凝土表面开花和鼓包、长时间无法凝结、坍塌度加大等问题的根本所在是混凝土配比时外加剂配比和选用不当。混凝土中掺入过多的减水剂,虽然可以带来高减水率,减少混凝土的用水量,但因为在混凝土搅拌中未充分搅拌,搅拌完成后的运输过程中而发生作用,致使混凝土浇筑后,加重了离析,增大了坍塌度。
4.混凝土支撑模板的施工缺陷。
(1)存在的问题。
混凝土支撑模板的施工缺陷表现为模板出现炸模、倾斜变形或在进行模板拼装后,不能保证平整度。
(2)形成的原因。
模板的施工缺陷一般是由于在选择模板时,模板本身因为质量或其他关系产生变形,使得模板拼装后,相邻的模板拼装接缝不严,平面度无法得到保证。在对模板进行固定时,由于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没有对拉螺栓来固定和承受,或者是对拉螺栓承受力不够,都可能导致进行混凝土浇筑时,模板炸开,变形。
(3)预防的措施。
在模板材质中,对竹胶板使用一般采用一次性处理,对钢模板、木模板和塑胶板等,要在使用时刷上脱模剂或模板漆,通过采用这些手段,延长模板的使用寿命。对模板的周转使用次数要进行严格限制,出现变形或翘脚等问题的模板要进行单独放置、隔离处理,在施工中要严禁掺合好坏不同的模板。对拉螺栓选择时,要依据设计标准,购买符合钢度和强度标准的螺栓。螺栓固定时,不能用力过度,要把握力度的均衡,直到螺栓紧固为止。要控制力度,避免螺栓滑牙。
5.施工缝的处理。
(1)存在的问题。
施工缝虽然并不是真实存在的“缝”,但是因为在混凝土的分段浇筑中形成的接合面处,容易出现各种施工隐患,因而影响施工质量。不同的施工缝对不同的结构工程有不同的质量影响。
(2)处理措施。
施工缝是因设计要求或施工需要,分段浇筑而形成的,由于施工缝的特殊性,施工缝的存在有时候存在特殊功能作用,因此在施工缝的处理中,要着重注意施工后对施工缝的处理方式。
由于施工缝处混凝土的骨料较集中,混凝土容易出现酥松或在沿缝隙渗漏水等现象,在处理中要合理通过立峰表面凿毛、增加粗骨料、清除浮浆、二次开发振捣等方法进行规避。
四.结束语
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是比较复杂的,对施工工艺也有严谨的要求。通过施工设计确定施工阶段各部分的标准,在施工前开始材料性能实验,施工中要注意对施工技术和施工手段的控制,施工后要加强保养,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可以提高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同时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物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 谢江美 建筑施工中常见质量问题及控制 [期刊论文]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年5期
[2] 李敬 混凝土施工常见质量问题成因分析及防治方法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5期
[3] 叶旭 虞和登 浅谈高层建筑施工裂缝的预防措施 [期刊论文]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08年4期
[4] 訾长军 谈混凝土外观质量控制的措施 [期刊论文]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年3期
[5] 曹兴成 关云娟 孙海荣 浅议高层建筑施工过程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 [期刊论文] 《建设科技》 2012年14期
建筑模板工程论文范文2
关键词:地下室墙板,施工,养护
1.地下室墙板干燥收缩裂缝特点及产生原因
随着城市建筑的不断扩张和发展,相配套的人防地下设施也进一步完善,大型的人防设施也列入了建筑规划的行列。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日渐稠密,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相应地也涌现出了大量的箱形基础(即地下室),地下室墙板的施工技术也日臻完善,现就其施工要点做如下探讨。
2.地下室墙板施工工艺
2.1混凝土工程
在浇筑地下室混凝土外墙时,加强工地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做好模板工、涂刷工的交底,严格控制进场混凝土的质量,按规范规定对墙板钢筋进行充分的保护;模板支设阶段,模板接缝应吻合紧密、平整、保证整体模板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不得漏浆。外墙模板采用蝶型螺母和M14高强螺栓作对拉螺杆,其间距为45cm,它能有效地控制墙体厚度和模板定位。混凝土浇筑时其分层浇筑厚度不超过300,使其加快混凝土热量散发,并使热量分布均匀;混凝土坍落度要求在14±2cm内,待混凝土浇筑完达到拆模强度后,拆除全部模板,并立即涂刷两遍养护液。
在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地下室墙板干燥收缩裂缝时有发生,这种通病逐渐成为施工单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多年以来,施工中通过改良混凝土配合比、级配,以及外加剂的良好应用,地下室混凝土墙板的干缩裂缝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仍不能最终解决问题的出现[1]。
地下室墙板的干燥收缩裂缝特点是在混凝土凝固过程中,产生干缩和凝缩,其中以干缩为主,多发生在砼面层上,裂缝浅而细,形式多为不规则。
施工中在采用了良好的混凝土配合比、级配和符合施工规范操作的前提下,若地下室混凝土墙板产生收缩裂缝,其产生原因一般为:
a、砼局部或小部分暴露在空气中得不到充分的养护。
b、根据泵送混凝土对模板侧压力大的特点,对模板没采取加固措施[2。
c、模板拆模时间掌握不恰当,不及时。
要使裂缝能得到有效解决,就需要加强砼的早期养护,这样既不用大幅增加施工成本,又能保证工程质量。
以上混凝土施工方法的优点是:
a、对砼表面形成养护防护膜,可以有效防止砼内的水分过早地挥发散失,使混凝土表面及内部同时得到养护,阻隔了外界气体的侵入,又减少了砼的早期收缩。
b、混凝土到达拆模强度后,立即拆除全部模板,防止模板与砼之间由于空气流动而出现干缩[3]。
c、此方法操作方便,易掌握、施工快捷,施工成本没有大幅增加,同时保证了工程质量。
2.2地下室钢筋
钢筋进场要按规定进行原材料验收。科技论文。验收合格的钢筋严格按照同批号、同等级、同规格、品牌分类堆放并标识。堆放钢筋的场地要平整且底部要码放垫木,场地要有必要的排水措施,不得有积水现象,避免钢筋锈蚀或油污。钢筋在储存过程中不得损坏标识,以免误用。钢筋集中在施工现场的钢筋加工场地统一下料加工制作,成品分类挂牌标识堆放。
底板钢筋绑扎前首先将基础梁、承台钢筋绑好,经检查验收,符合设计及验评标准后,方可进行底板钢筋绑扎[4]。钢筋绑扎时,首先按图纸设计要求的间距在垫层上画钢筋位置线,然后按钢筋的位置线铺底板下排钢筋,底板下排钢筋绑扎完毕,垫好底板混凝土保护层的垫块,进行底板上层钢筋绑扎,底板上层钢筋绑扎完毕后,将上下层网片之间用Ф12钢筋撑铁支起,每平方米设置一个,确保上层钢筋稳固,最后绑扎柱与基础搭接筋和墙板钢筋。科技论文。柱搭接筋及墙板钢筋位置除符合垫层上的尺寸线外,还应注意控制保护层的位置,在柱搭接筋及墙板钢筋绑扎后,要根据纵横轴线逐个、逐排进行校正,校正完毕,将柱搭接筋用箍筋点焊固定,墙板钢筋用钢管架子进行固定。
墙板钢筋在地下室底板钢筋绑扎后采用一次绑扎到位。墙板钢筋绑扎前先搭设好双排钢管架体,在基础梁上用粉笔画出竖筋位置,布设好竖筋,并与基础梁钢筋临时绑扎固定,在竖筋上画好水平筋的分档线,然后在竖筋下部、中部及距顶端1.2m处绑好定位横筋,最后绑扎其余横筋,横筋的搭接长度及接头位置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地下室墙板钢筋全部绑扎就位后,根据墙板轴线进行校正,并与钢管架进行固定。
2.3地下室墙板的养护
当混凝土强度达到1.20Mpa时(一般是24小时左右),即可拆模,拆模时模板工须有熟练操作技术,有连续作业的心理准备,一次拆除全部模板,不得停歇[5]。科技论文。如过晚拆模,则模板拼缝处砼易水分蒸发,形成风缝,引起裂缝。拆模同时,应在混凝土表面涂刷养护液,必须随拆随涂,紧跟其后,连续均匀涂刷两遍,并不得漏刷及停歇。拆下的模板及时运出,防止碰撞,做好涂刷后的成品保护。
2.4地下防水施工
常用的地下防水方案有结构自防水和设置防水层两种。
结构自防水是通过调整和控制配合比、加外加剂、使用膨胀水泥等方法来提高混凝土本身的抗渗性和密实性来进行防水。
设防水层是在结构物外侧增加防水层,以达到防水目的。常用的防水层有水泥砂浆、卷材、沥青胶结料和金属防水层。
2.5施工过程中要有一定的安全措施
施工人员必须遵守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服从安全员的监督。安全员要对整个施工作业面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操作人员必须熟练地掌握施工工艺及施工过程,严格按施工工艺进行施工。施工前要认真进行交底,使施工一次成型。
3.结束语
地下室墙板施工是地下室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工艺相对复杂,容易出现施工质量问题,工程建设人员在施工方面需要不断改善施工工艺,从而提高地下室墙板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焦亚明.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的浅析[J].低温建筑技术,2000.2.23-40.
[2] 林建宁.泵送混凝土施工裂缝的成因和防治[J].混凝土,2000.5,40-67.
[3] 谭维祖.混凝土的收缩、开裂即其评价与防治[J].混凝土,2001.7,55-88.
[4] 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5] 戎建开.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防治措施[J].山西建筑,2004,30(8),58-59.
建筑模板工程论文范文3
【关键字】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保护层,重要性,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7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钢筋和混凝土结合运用于工程,使得工程抗震设防等级和耐久年限得以保证,更使得工程造型千变万化、多姿多彩。随着钢筋混凝土的普及,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钢筋保护层方面显得尤为突出。虽然国家规范对钢筋混凝土的保护层做了强制性规定,但施工技术仍然参差不齐。施工中较普遍存在钢筋混凝土保护层质量问题。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在保证结构受力性能、结构安全、耐久性、耐火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关系到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和人生安全,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下文主要对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重要性及控制措施进行探讨分析,可供大家交流。
二.工程简介
某省高速公路某市路段项目位于该市南绕城开发区境内,路线起于古运河西侧,起点桩号为K23+700,跨扬子江中桥(即$244)和通港路互通A匝道,沿开发区高架桥向西,止于高架桥西侧,终点桩号为K27+250,路线全长3.550km,标段内主要施工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物分别是钻孔L桩、系梁、承台、板式墩、盖梁、预制空心板梁及小型结构物。以下将板式墩、盖梁及板梁3种钢筋混凝土结构物施工过程中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措施做一简述。
三.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重要性
钢筋的主要成分是铁,铁在常温下就很容易生锈及氧化,在高温或潮湿的环境中就更容易发生化学反应了。钢筋被包裹在混凝土构件中形成钝化保护膜,不与外界接触相对还比较安全,但如果钢筋保护层厚度过小,也就是钢筋过分靠近构件受拉区边缘。一方面容易造成钢筋露筋或钢筋受力时表面混凝土剥落,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表面的混凝土将逐渐碳化,用不了多久。钢筋外混凝土就失去了保护作用,从而导致钢筋锈蚀,断面减小,强度降低,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失去粘结力,构件整体性受到破坏,严重时还会导致整个结构体系的破坏。
在现实工程中,由于钢筋保护层厚度未按规范要求施工所导致的质量问题很多。比较突出的如工程建设中楼板负弯矩钢筋保护层和梁面筋保护层偏大的质量问题。以悬挑板为例,有从梁顶部向外挑的,有从梁底部向外挑的,特别是从底部向外挑时,施工中往往容易忽视钢筋的正确位置,容易出现没有设置马凳筋或设置的马凳筋数量偏少,在其挑出端根部没有设置横向钢筋固定。多数固定在梁箍筋上。容易滑落或易被踩落至底部,浇筑混凝土时又没有及时复位,因这种情况发生的坍塌事故已经有很多例了。
第二种情况就是板面的负筋了,也是在绑扎过后,其他工种交叉施工时踩落至下部,特别是板面负筋采用06和08的钢筋时出现偏位就更多了,而浇筑混凝土时没有及时复位,最后导致楼板面裂缝;第三种情况是梁、板底筋施工时垫块放置偏少,造成拆模后露筋;第四种情况就是梁墙柱侧面的垫块放置偏少,造成浇筑混凝土过程中钢筋偏位,拆模后也会出现露筋现象。上述问题是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结果工程刚完工就出现裂缝,后经权威检测部门检测鉴定发现,多数都是因钢筋保护层引起的裂缝,支座处负筋的保护层普遍超过规范2―4cm,最大甚至超过了7cm,使楼板上部的负弯矩钢筋的作用大大降低,有些甚至完全失去作用。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挑板坍塌和楼板开裂原因中70%左右是由于钢筋保护层位置不正确引起的。
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作用
1.钢筋和混凝土在建筑结构中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从材料的力学性能来分析,钢筋具有较强的抗拉、抗压强度,而混凝土只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则很低。但两者的弹性模量较接近,还有较好的粘结力,这样既发挥了各自的受力性能,又能很好地协调工作,共同承担结构构件所承受的外部荷载。
2.钢筋被包裹在混凝土构件中形成钝化保护膜,不与外界接触相对还比较安全,但如果钢筋保护层厚度过小,也就是钢筋过分靠近受拉区一侧 ,一方面容易造成钢筋露筋或钢筋受力时表面混凝土剥落,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表面的混凝土将逐渐碳化,用不了多久,钢筋外混凝土就失去保护作用,从而导致钢筋锈蚀,断面减小,强度降低,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失去粘结力,构件整体性受到破坏,严重时还会导致整个结构体系破坏。
钢筋和混凝土的组合“耐久性、安全性、耐火性”为各种建筑所青睐,而这种强大的组合也有其弱点,在建筑所处的环境中,水、二氧化碳等酸性物质都会不断的渗透到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造成碳化,使构件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进而破坏建筑物的结构,影响使用寿命。此时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在保证结构受力性能、结构安全和持久性、结构耐火性能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被人们广泛采纳,目前建筑施工中较普遍的存在混凝土保护层质量等问题,值得人们关注和研究,以使其更好的发挥作用。
五.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施工保护层厚度控制措施
1.垫块选择
垫块必须采用与保护层尺寸相同的同强度混凝土垫块或其他满足要求的定型加工产品。本项目采用的是定型加工的点触式梅花型混凝土垫块。
2.钢筋加工及安装
(一)钢筋半成品的下料尺寸决定着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大小,所以下料要严格按照图纸要求尺寸下料,严格控制各规格钢筋尺寸,不得任意加大或者缩小各型号规格钢筋的尺寸。
(二)钢筋安装时,应准确定位各型号类型钢筋的位置,不得偏位或偏移。
(三)钢筋安装时,绑扎或焊接应牢固,不得松动,不得随意更改其位置,若有影响保护层厚度情况,可规范允许范围内调整其尺寸及位置,以确保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四)提高结构物钢筋骨架加工质量控制,钢筋安装过程中,现场技术员及质检工程师随时检查钢筋尺寸、间距、保护层厚度是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3.模板
(一)控制模板的施工质量,严格检查模板的平整度、刚度,使其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二)模板进场后首先进行预拼装,以保证模板制作及安装精度。
(三)定期检查模板的尺寸。
(四)立模过程中,应加强对保护层厚度检查的频率,特别在靠外模后,混凝土浇注前的检查。
4.板式墩保护层厚度控制
(一)钢筋加工时严格控制内箍尺寸,弯曲内箍钢筋一定要符合设计尺寸和形状,作为样板使用,然后再进行大面积加工生产。
(二)立柱保护层主要在承台施工中立柱钢筋笼一定要定位牢固预埋准确,这是保证立柱保护层厚度的关键,立柱钢筋笼制作时部分箍筋与主筋进行点焊形式
连接,以保证整体钢筋骨架的稳定性。
(三)垫块间距设置应满足保护层厚度的相关要求,模板垫块保证4"J'/m ,且应绑扎牢固,梅花形布置。垫块由两根绑丝绑扎,将其牢牢固定在箍筋与主筋交接处,垫块不得出现倾斜及下垂现象,并保证每个垫块于模板结合紧密,确保垫块处于最佳受力点上,垫块绑扎尾丝一律朝钢筋骨架内侧按倒,严禁向外深入保护层内。
(四)加强对工前保护层厚度的检测力度。混凝土浇注前检测人员必须对立柱每根主筋保的护层厚度进行量测,并做好记录。工前保护层厚度检测合格率必须达到100%方可允许其进行混凝土浇注。立柱拆模后实验人员及时对保护层厚度进行检测,并与工前检测数据进行对比,对出现个别保护层厚度不合格的进行原因分析,并在后续施工过程中持续改进。
5.盖梁保护层厚度控制
(一)严格控制各规格钢筋下料尺寸,不得任意加大或者缩小各型号规格钢筋的尺寸。
(二)钢筋安装时,绑扎或焊接应牢固,不得松动,不得随意更改其位置,若有影响保护层厚度情况,可规范允许范围内调整其尺寸及位置,以确保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见图1)。
图一 盖 梁保护层厚度控制
(三)垫块间距设置应满足保护层厚度的相关要求,底模及侧模垫块保证4个/m ,且应绑扎牢固,梅花形布置。垫块由两根绑丝绑扎,将其牢牢固定在主筋上,垫块不得出现倾斜及下垂现象,并保证每个垫块于模板结合紧密,确保垫块处于最佳受力点上,垫块绑扎尾丝一律朝钢筋骨架内侧按倒,严禁向外深入保护层内。
(四)立侧模前检查底模保护层厚度,侧模靠好之后再次进行工前保护层厚度检查,如有垫块脱落,偏位情况,应立即进行纠正,否则不得浇注混凝土。
6.预应力空心板梁保护层厚度控制
(一)对于板来说,由于厚度较薄,又养护不到位,在施工过程中一个是移位,一个是破碎,从而失去垫块的作用,使这一区域的钢筋下沉,保护层不能满足要求,所以垫块必须采用同强度砂浆制作而成的梅花型点触式垫块。
(二)半成品钢筋的下料及弯曲形状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尺图纸进行,不得任意加大或者缩小各型号规格钢筋的尺寸。
(三)板梁施工时将腹板钢筋撑点焊至外侧主筋与纵向水平筋交汇处,并加密设置钢筋撑,每1m按上中下设置3道,保证主筋不往内侧偏移
(四)垫块间距设置应满足保护层厚度的相关要求,一般底板垫块问距不大于1.5m,侧模垫块间距不大于lm,且应绑扎牢固,曾梅花形布置。垫块由两根绑丝绑扎,将其牢牢固定在主筋上,垫块不得出现倾斜及下垂现象,并保证每个垫块于模板结合紧密,确保垫块处于最佳受力点上,垫块绑扎尾丝一律朝钢筋骨架内侧按倒,严禁向外深入保护层内。外模靠好之后重新检查垫块有无脱落,偏位情况,如出现立即纠正,否则不得浇注混凝土(见图2)。
图二 预应力空心板梁保护层厚度控制
7.管理控制
(一)做好钢筋加工绑扎的验收工作。按照桥涵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进行检查和验收,重点检查钢筋下料加工尺寸误差、钢筋笼成型后外形尺寸及刚度、垫块类型及问距等关键项目。
(二)加强混凝土浇注前的保护层厚度检查。在立模过程中加强抽检,对于立模后也应加强检查力度,保证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三)将保护层厚度质量控制作为现场技术员,质检工程师进行工序验收时的一项重点验收内容,对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得浇注混凝土。
六.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质量控制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是关系到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力学性能和建筑物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在施工中要加强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经过实践总结,在施工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进行控制:
1.认真做好图纸会审,技术交底,特别是对施工班组的交底
要使施工人员明白不同的施工部位对保护层厚度有不同的要求。在我合同段,承台保护层厚度设计要求为不小于50mm,墩柱的保护层要求是不小于40mm。
2.注重钢筋的放样工作。
钢筋放样人员应熟悉图纸及规范的要求。钢筋加工时要放样尺寸要正确,特别是对一些钢筋布置密集,复杂的图纸,钢筋须经计算后根据实际进行放样,避免由于交接点处钢筋密集无法安装。
3.加强模板质量控制。
模板制作的尺寸偏差也会导致保护层的超标,所以还要注意模板工程的制作和安装。制作要规范、尺寸要精确,特别是缩模、扩模现象很容易导致钢筋保护层超限。尽量使用定型钢模板,使用前要加强对模板的尺寸和质量进行检查。
4.重视钢筋的绑扎成型工序。
绑扎时要按图纸、规范操作,保证钢筋骨架各部分尺寸及精度。合理安排各方向的主筋与副筋位置,确保主筋位置的安放准确,是避免出现钢筋保护层偏差的前提。
5.安放、绑扎固定钢筋保护层垫块应作为钢筋工程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统一采用细石混凝土垫块,施工中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不同的施工部位使用不同尺寸的垫块;二是垫块的数量应满足要求,垫块的纵横向间距控制在120cm 以内;三是当钢筋直径较小时,应适当加密垫块。
6.提倡文明施工,注意成品保护
加强监管力度,禁止施工人员在已绑扎成型并经验收的钢筋上随意的乱踏,且不得将较重的机械设备器具放在钢筋骨架上,造成垫块被倾倒或脱位,使保护层厚度得不到保证。
7.保护层检查
砼浇筑前项目部质检人员要对钢筋、模板、保护层厚度等项目进行检查。检查方法采用尺量,即对工程实体周边采用直尺或卷尺对保护层厚度进行检查,确保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尺寸超限的不得浇筑砼;同时还要确保垫块绑扎牢固。
8.混凝土浇捣过程中振捣做到有序振捣
混凝土过振、漏振或振动棒触及钢筋骨架,都会造成保护层厚度不满足要求。施工中还要对易于偏位的钢筋应作有效的固定。
七.结束语
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努力做好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控制措施,对于建筑工程以及施工企业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兆银 贾顺莲 杨华盛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重要性及其质量控制 [期刊论文] 《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3期
[2]胡玉香 姜建彬 许翔 浅谈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重要性及控制措施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22期
[3]姚甫昌 王世琪 姚峦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研究 (被引用 3 次) [期刊论文] 《湖北工学院学报》 -2000年2期
建筑模板工程论文范文4
开题报告撰写要求:
1.开题是本科毕业设计最重要环节之一,学生要高度重视开题报告的撰写工作。
2.开题报告一式一份,由学生妥善保管,最后连同毕业设计任务书、说明书等相关资料一起装入学生本科毕业设计资料袋中存档。
3.开题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
4.开题工作应在教学进程表中,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第二周周末前完成。
5.学生查阅的参考文献(含指导教师推荐的参考文献),设计类题目一般不少于10篇,论文类一般不少于12篇。
一、本课题的目的及意义,研究现状分析
本课题的目的: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掌握建筑施工的基本知识,了解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程序和依据,掌握编制方法、步骤,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进行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设计和调整。
本课题的意义:本研究题目与四年所学专业目标一致,本人就业方向与所学专业目标和本研究题目一致。通过本次毕业设计,培养自己综合应用能力、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未来工作奠定基础,因为自己毕业后从事就是施工工作。同时,也培养了对工程量计算的能力,以及施工五大员的管理能力。
研究现状分析: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施工企业建造师初步能力,在校获得施工员证书,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能力,是施工员和建造师必备的能力之一,是最重要的能力,因此凡是毕业后从事建筑施工工作的人,都在努力掌握施工组织设计能力。
随着建筑工艺的日趋复杂化—主要是高层、大跨与深基坑的不断增加,垂直运输、吊装与支护、降水等变得更加复杂;设备安装技术也越来越先进—主要表现在智能工程方面,如3A工程(办公自动化OA、通讯自动化CA、设备自动化BA),出现了复杂的布线系统;环境保护、文明施工和质量(ISO/GBT的执行)安全要求的重视,使得施工组织也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被重视。
在施工组织设计方面,在我国施工方法选择越来越合理,施工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施工技术组织措施越来越先进而具体,并在质量上与国际接轨,严格贯彻执行各种规范、规程、标准以及相关法规,施工质量大大提高。网络计划已普遍使用,与横道图并用,充分运用二者各自的优点,提高进度计划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同时加强进度控制,保证计划的贯彻实施。文明施工越来越被重视,施工平面图设计合理而可行。尤其是尊重人权,重视健康,安全问题得到高度重视。在争取最大利润的同时,“抢工期,保安全,重质量”,实现甲、乙双赢的目标。
与国外发达国家比,我国在施工方面尚有一定差距:主要是“四新”和计算机在施工中的运用,以及管理等方面较落后。“四新”,指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许多在国外早已普及,在我国却刚刚开始,譬如竹胶模板、滑模、早拆模板,冷扎钢筋、机械连接、电渣压力焊,免振混凝土、泵送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以及基坑板桩支护、人工降低地下水、门式脚手架、小桁架模板支架、,苯板外墙保温、SBS改性沥青防水、塑钢窗、地暖等。“四新”的出现,要求在施工组织上更加严禁、先进,从而达到优质、高效、安全低耗的目标。计算机在施工中的运用,我国十分落后,主要表现在预算、施工组织设计以及财务等方面。施工组织设计中的进度计划编制与修改、指标分析与方案分析、钢筋的统筹下料等,目前计算机利用很薄弱,影响了高效、低耗的实现。管理方面主要表现在进度控制上。施工组织强调有目的、有秩序、有系统地结合起来,而管理强调管辖、控制、处理。目前施工只注重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而施工中的管理却被较严重地忽视,而这恰恰应是重点,质量靠过程控制,效益从管理中得到。因此,本次毕业设计计划重视这三方面的研究,争取有所创新。
本课题特点:
本次施工组织设计工程的总建筑面积为4264.55㎡,建筑层数为地上六层,建筑高度为20.70M,建筑结构为砖混结构,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该工程长度为49.75m,不需要设置伸缩缝,不必设置后浇带。施工缝可留于房屋中部,折线型,按两个施工段进行施工。因为是坡屋顶,所以工程量计算较复杂。
二、本课题的基本任务、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其实现途径、方法和手段
本课题的基本任务:根据给定的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完成工程量计算;根据给定的施工条件、有关工程量计算资料,完成一个土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本课题的基本内容:
(1)工程量计算:包括建筑工程和装饰工程;
(2)工程概况:包括工程特点,地点特征,施工条件等;
(3)施工方案:包括施工程序、顺序、起点流向,施工方法,施工机械等;
(4)施工进度计划:包括横道图和网络图,含劳动力动态图等;
(5)资源需要量计划:包括人工,材料,构件和机械等;
(6)施工平面图设计:(场地给定)
(7)技术组织措施:包括提高质量、保证安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文明施工、缩短工期措施等;
(8)技术经济指标。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其实现途径、方法和手段:本课题难点是进度计划的编制。计划通过网络下载方法和实习机会获得施工组织设计的案例,通过大量施工组织设计实例的研究,取长补短,从而获得国内外在相应方面的优秀设计经验。实现途径:文献研究与调研、访谈;分析、整理典型材料;撰写毕业设计书。实现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调研法、比较法和文献法。
实现手段:一律电子板打字和绘图。尽可能考虑使用预算软件校核工程量;尽可能考虑使用施工组织设计软件校核进度计划。
三、完成本课题所需工作条件(如工具书、计算机、实验、调研等),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建筑模板工程论文范文5
关键词:砼板裂缝;房屋;渗漏;防治
前言
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住房建筑的质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很多建筑中钢筋砼楼板裂缝问题及屋面的渗漏问题普遍存在,往往被人们忽视,这就可能会严重影响建筑物的整体质量,搓弄个人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必须予以重视。
一、钢筋砼现浇板产生裂缝
具体表现为钢筋砼现浇楼板产生贯通性裂缝及上表面裂缝,现浇板外角部位产生的斜裂缝,预埋管线处产生的裂缝。
(一)、裂缝产生的原因
1、设计方面的原因
①平面布置异形,凹凸现象普遍,平面转角多,平面长度过长,未按规范要求设置伸缩缝。由于砼收缩和温度变化产生应力集中,阳角处未设置放射状钢筋,导致这些薄弱部位易产生裂缝。
②基础不均匀沉降,致使结构产生较大的内应力,现浇砼板在较大内应力和荷载的共同作用下产生裂缝。
③因设计刚度不足导致挠度过大而产生裂缝。
④现浇板预埋管上部未设钢筋网片,导致局部砼截面削弱,由于应力集中而产生裂缝。
2、施工方面的原因
①材料选配不当,现浇板所使用的水泥粗细骨料的质量不符合要求,如砂、卵石含泥量超标、砂细度模数偏小。
②钢筋的直径、数量、间距、保护层厚度等不符合设计要求,钢筋搭接长度、位置、数量及锚因长度不符合规格要求。施工过程中施工工艺不当,支座处负筋下沉、保护层增大,致使截面有效高度减小,抗弯强度降低,引起裂缝产生。
③模板支架下沉或失稳,回填土未分层夯实,使现浇砼板在养护初期强度较低的情况下,受较大的施工荷载作用产生变形,导致结构强度不足而开裂。
④自拌砼配合比不合理,水灰比控制不严,坍落度过大,砼拌和不匀,拌和时间不够,砼和易性不好,浇筑后产生分层;商品砼运输的时间过长或产生离析;砼振捣不密实、养护不及时、养护不足等造成砼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而出现裂缝。
⑤施工缝留置不合理或施工缝二次浇筑前接缝处理不当,造成接缝处产生裂缝。
⑥砼浇筑时未留置同条件养护试块,模板拆除时间过早,砼未达到设计或规范规定的允许拆模强度值,产生裂缝。
(二)防治措施
1、建筑物的平面尽量布置得规整,避免平面形状突变。当平面有凹口时,凹口周边的楼板配筋应适当加强。当楼板平面形状不规则时,宜设置梁使之成为较规则的平面。在未设置梁的板的边缘部位设置暗梁,提高该部位的配盘率。
2、加大现浇板的刚度,现浇楼(屋)面板、厨、厕等板设计厚度应严格遵守砼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
3、现浇板配筋设计宜采用热轧带肋钢筋细且密的配筋方案。受力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50mm,板角处上部受力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分布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4、严格控制骨料含泥量和砂的粒径,不得采用细砂、特细砂和含泥量超标的骨料抗拌制砼,提高砼的抗裂性能;订购商品砼时,应根据工程的不同部位和环境提出对砼性能的技术要求选购商品砼品种。砼浇筑后,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保证砼处于潮湿和相对密闭状态。
5、模板支撑系统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应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砼强度达到1.2N/mO前,不得在其上踩踏、堆载或安装模板及支架。施工中应采取措施,避免堆放材料超过模板设计荷载和施工荷载对楼面板产生较大的撞击作用。避免过早拆除模板。
6、楼板内应避免交叉敷设电线管,必须交叉时采用接线盒形式。严禁三层及三层以上管线交错叠放,必要时应在管线处增设钢丝网。
二、屋面、厨房、卫生间的渗漏
(一)屋面渗漏的原因
1、设计方面
①屋面板因设计刚度不足导致挠度过大而开裂,产生渗漏。
②屋面排水坡度设计过小,排水管布置不合理,致使雨水排泄不畅,积水时间过长导致屋面板渗漏。
③钢筋砼屋面板上部未设防水层或有防水层但设计不合理,屋面板砼浇筑不够密实而发生渗漏。
④屋面板上的预留孔洞防渗措施设计不合理,雨水沿预留孔洞的周边渗漏;天沟排水坡度设计不合理等。
2、施工方面
①防水卷材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即投入使用,导致渗漏。
②防水卷材铺贴时其搭接长度不够,接头未安全溶合,存在缝隙,卷材与屋面管连接处理不到位,使雨水进入,导致渗漏。
③屋面板砼的浇筑质量差,造成砼板内松散,有蜂窝或孔洞,导致渗漏。
④屋面上女儿墙体内空鼓开裂,导致渗漏。
(二)厨房、卫生间的渗漏
1、设计方面
①楼板设计刚度不够,使用后挠度过大开裂,导致渗漏。
②楼板未设计防水层或防水层效果差。
③设计排水坡度过小或地漏设计不合理。
④楼板未设计四周卷边或卷边高度小于规范的要求。
2、施工方面
①楼板砼施工质量差,致使楼板开裂导致渗漏。
②楼板预留孔口安装管道后,管道周边的缝隙堵塞不密实,或堵塞材料收缩开裂造成渗漏。
③给排水管道接口安装质量差,未经加压试验即埋入墙板内,使用后管道接口漏水渗透墙体或楼板。
④下沉式大便器凹坑底板,侧壁未按设计要求做防水层或防水层处理不好,凹坑内的积水渗出板底。
⑤装修期间钻孔振动导致管周边开裂或板开裂出现渗漏。
(三)防治措施
1、屋面防水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防水队伍施工,施工前进行图纸会审,编制防水工程的施工方案或技术措施,掌握细部构造及有关技术要求。
2、不得擅自改变屋面防水材料和等级,确需变更的,应经原审图机构审核批准,图纸设计中应明确节点细部做法。
3、防水材料进场后,应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开始施工。
4、卷材防水屋面基层的转角处及突出屋面结构的交接处,找平层应做成圆弧形,圆弧半径应符合规范要求。
5、卷材防水天沟、檐沟与屋面交接处、泛水、阴阳角等部位,应增加防水附加层。
6、厨房、卫生间现浇砼强度等级不低于C20,四周设置上翻圈梁,高度120mm,与现浇板一次浇筑。
7、厨房、卫生间预留孔洞的位置、尺寸要严格按照设计图施工,预留孔洞呈上大下小倒锥形,拆模后留孔表面要划毛。
8、厨房、卫生间防水材料选用耐老化、柔性好的复合防水涂料,四周上翻500mm,门口铺出300mm宽。
9、防水涂层施工完毕要做蓄水试验,蓄水深度在地面最高处应有20mm的积水,如有渗漏应立即返修,直至蓄水试验不渗漏为止。卫生间地面做完后,要做闭水试验。闭水试验时应将地漏、下水口等内侧封堵蓄水,检查地漏,下水口周围是否严密不渗漏。
三、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只要各参与方(设计、施工、材料采购、监理)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规程要求,一丝不苟地履行好各自的职责,严格操作,科学管理,控制好每个环节,许多工程质量问题都可以得以避免,这样才能建造出更多、更好的优质工程。
参考文献:
[1]张瑞 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常出现的问题及其控制措施 [期刊论文]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17).
建筑模板工程论文范文6
关键词:工业厂房; 设计时期; 工程造价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cost control should run through the engineering bidding stage to the completion acceptance from the whole process, it is a comprehensive enterprise budget and cost management important segment. The construction cost control can be divided into beforehand control, course control and afterwards controls. And beforehand control mainly reflects in drawing design phase of the cost control. Long-term since, our country generally ignore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he early stages of the project control, the control of the focus has been 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settlement stage. Actually want to effective cost control, should prepare for a rainy day, we must focus on the design phase of the cost control.
Keywords: industrial workshop; Design period; Project cost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工业厂房工程造价在设计阶段的控制是一个包含着多层次工程造价的体系,一般是工程项目投资金额越大,生产和使用周期越长。工业厂房建筑是集经济、技术与管理为一体的综合实体,工程造价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投资建厂房的成本高低。而且厂房建设是一次性投入,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回收回投入的成本,并且厂房在使用过程中还需要一定维修费用。我国在土建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着“三超”现象相当普遍,建设工程周期长、消耗量大,不但受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而且受客观过程的发展及其表现程度的限制,常常出现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的问题,通常称为“三超”现象。
另外大家也了解下工业厂房设计的概念,工业厂房设计,是指设计单位在接受委托方(企业)设计任务书后,按照委托方规定的工艺流程、预投产规模要求和内容、厂房投产时间进行设计。设计阶段对工程项目投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如何合理确定和有效地控制建设厂房的工程造价,是目前急待进一步解决的课题,下面我们就初步详细的探讨下怎样有效的控制厂房的造价。
首先,建筑工程勘探工作是建筑工程设计的基础,是指导建筑工程实际施工的科学保障。在企业投资建设的前期,就应该通过加强建筑工程的勘探工作、强化勘探的科学性来提高成本控制的质量,为工程设计奠定基础。我接触过一些企业,为了节省开支,不进行地质勘探工作,而是根据相邻厂房的旧地质报告,这样是很不科学的。
而且工业企业在选择生产工艺方案时,应从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提高投资效益为前提,积极而妥当地采用先进的技术方案和成熟的新技术。一般来说,先进的工艺方案劳动生产效率高,质量好,但是所需的投资较大。因此,要认真进行经济分析,根据我国国情和本企业的经济实力还有产品的市场形势,确定先进、适用、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的工艺技术方案。
其次,委托方要多和设计单位多沟通。使设计人员精确的了解企业的需求,了解建筑工程内部各个部分的比重,同时还能充分考虑与吸收各个方面的意见与建议,实现设计的科学性和可实施性。
最后在初步图纸设计出来后,委托方(企业)中的施工人员与造价人员就可以初步审定下图纸的合理性和经济性,避免进行到深层设计后发现先天不足造成图纸大的改动,给双方都带来麻烦。施工过程如果发现不合理,势必增加造价,而且还影响工期,可谓双输。
根据现阶段,我国大型工业厂房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厂房,在设计初期阶段就该严格控制钢筋含量,各种结构构件比如梁,板,柱的形式和截面面积,尤其是截面大小的选择上,应该做到反复推敲,在保证承载力的前提下,节省混凝土和钢筋的用量。对于这个方面,房地产开发公司近年来在设计阶段对住宅钢筋含量可谓是精打细算,甚至于给设计院提出来我们开发的住宅每平米钢筋含量为多少……其实在厂房设计上也可以借鉴。钢筋的选用上也可以参照别的城市成熟经验,别动辄就使用三级钢,沈阳早在2006年就推行冷轧带肋钢筋,冷轧带肋钢筋与热轧光圆钢筋相比,用于现浇结构(特别是楼屋盖中)可节约30%的钢材经济实用。
在模板选择上,我认为钢木模板比较合理,比较经济,在材料周转上也比较迅速,造价也不高。没有必要全部使用木模板,木模板随着木材全球范围原料的减少,价格不断上涨,并不经济。
我认为在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有:
设计前期准备不充分,设计基础资料不全,又急于投产,使可行性报告深度不够,概算阶段就缺少必要的设计依据,造成投资先天性不足。
设计图纸完成后,交付给企业,企业不组织技术人员审核,甚至于不做图纸交底,着急招标就施工,一些问题在施工过程才暴露出来,造成整体造价增加。
针对这个谈谈如何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措施
在设计阶段,就要促使工程造价人员和设计人员密切沟通和配合。要求设计单位加强经济观念。其次要扭转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过于保守,造成材料浪费,直接造成工程造价增加。
加强对设计变更的管理,避免不合理的设计,避免在施工中发现各种不合理的现象,边施工边修改,这样造成无法预测工程造价如何控制。
企业高层和中层管理人员重视设计阶段的控制,基层工程人员主要是工程经济人员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在设计初步图纸到达工程部门的时候,就可以尽早控制整个厂房的成本。
先列举一个设计阶段控制得当的实例,我企业准备建设一个大型钢结构厂房,开始概算阶段采用的是双层复合彩板墙体,在讨论设计方案时候,有专业人士提出此厂房职工较少,机器设备较多,另外厂房内机器也散热,没有必要必须用双层彩板,于是改成了单层彩板墙体,节省了16.5万元材料费,间接的人工费也会减少。在设计阶段成功的控制了造价。
然后列举说一个设计阶段失败的实例,某个企业上马一个环保项目,需要新建一个小型厂房。当时由于工艺方案设计的尺寸不合理,造成土建预留地坑过小,施工完毕后,很多设备安装不上。没有办法投产,于是召开专题会议,重新设计了建筑图纸,把刚施工好厂房的拆掉一部分,以便生产。改造的时间大约为1个月,造价为15万元。对企业生产体系整体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总之,设计时期的造价看似简单,其实也不简单,整个控制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但是它不是深不可测,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到在设计时期的造价控制是关键。设计阶段控制造价是花小钱办大事,如果做好的话,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控制造价。只要我们各负其责,做到认真二字,一切都变的那么简单。
参考文献:
[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