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学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肿瘤学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肿瘤学论文

肿瘤学论文范文1

1.1临床资料

本组共21例患者,肿瘤在输尿管口的附近,其中19例男患者,2例女患者,年龄在45~77岁,患者在手术之前经检查膀胱肿瘤直径约为0.5~2.5cm,其与输尿管口的距离约为2.0cm之内。在手术之前进行泌尿造影以及彩超、CT等检查,均未出现输尿管扩张、肾盂积水和膀胱壁外侵润及转移,经手术之后证实为移行上皮细胞Ⅰ~Ⅲ级。

1.2方法

针对该组患者采用连续硬脊膜外麻醉,取患者的截石位,经过尿道放入操作镜,以便于观察肿瘤的位置、形状、大小等。在电切肿瘤之前,首先要让膀胱充盈(使用5%的甘露醇等渗溶液100~150ml左右)。其次,切除膀胱瘤体(顺行、逆行或者侧向等切除法),蒂部作为基底部经过活检之后再施行电切除,深入肌层;最后电灼肿瘤的基底部周围约2.0cm,直见正常的粘膜。在手术的过程中,通常在输尿管口处采取只切不凝的原则,但是输尿管口处的肿瘤要与输尿管口的黏膜和相关的肌肉等组织一并切除,并且要随时观察患者输尿管口喷尿的情况。在手术之后,再将瘤体等组织彻底的冲洗干净,同时还要向膀胱内置入蒸馏水约200ml,并在其中保留5min左右;将三腔尿管置入气囊内并在其内注入20ml水,对膀胱进行反复的低压冲洗,一直到冲洗液颜色澄清为止,再冲洗的过程中要防止返流种植。一般情况下,患者手术后的3~5d才能拔出导尿管,手术后的7d开始在膀胱内注入20mg丝裂霉素,1次/周,连续7周,以后1次/月共维持1年。患者在手术之后每三个月到院对膀胱进行一次复查。

2结果

患者的手术时间通常为15~60min,其平均手术时间为40min。本组21例患者手术成功,手术的过程中没有一例改为开放手术,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证为移行细胞癌Ⅰ~Ⅲ级;本组患者的住院的平均时间为7d。患者在手术之后到院复查,有4例患者的肿瘤出现了复发现象并进行了手术,手术后6个月患者复查彩超、膀胱、分泌造影见2例患者出现轻度的返流现象,输尿管口未见狭窄。经过术后的药物治疗、常规护理、调理之后未见返流症状,喷尿正常,手术侧的肾盂未出现积水现象,输尿管也未见扩张,肾功能正常。

3讨论

肿瘤学论文范文2

血液肿瘤生物治疗简单来说就是针对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征而进行的治疗,与传统肿瘤治疗所采用的化疗、放疗有本质的区别。传统的化疗、放疗在血液肿瘤的治疗中,无法完全杀死血液肿瘤细胞,导致血液恶性疾病复发率高,同时,化疗、放疗时,无法对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进行区别对待,导致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损伤了患者的正常细胞。

2生物治疗的分类

按照治疗原理的不同,一般情况下,我们将血液肿瘤的生物治疗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间接抗肿瘤方法,即杀伤或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主要通过细胞因子、细菌、疫苗、药物或基因导入等方法,来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的效应细胞和它所分泌的细胞因子的方法来完成;另一类直接抗肿瘤方法,主要是直接干扰肿瘤细胞的生长、转化或转移。当前临床治疗中,主要采用的生物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

2.1细胞因子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基因工程技术在医学领域得到大规模运用后,大量的生物制剂在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细胞因子是当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治疗效果最好的一类。当前,在血液肿瘤治疗中常用的细胞因子主要有干扰素(IFN)、白介素(IL)、集落刺激因子三种。

2.1.1干扰素(IFN)

干扰素(IFN)主要分为三大类:IFN-α、IFN-β、IFN-γ,在血液肿瘤的治疗中,干扰素(IFN)的主要作用包括:直接抗病毒作用;增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物(MHC)和肿瘤相关抗原(TAA)表达;增强自然杀伤(NK)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增强抗体依赖性细胞的细胞毒(ADCC)作用;直接发挥抗细胞增生作用和抗血管生成作用。

2.1.2白介素(IL)

白介素(IL)简单来说就是一种可以调节细胞反应的可溶性蛋白或糖蛋白,它主要产生至:B细胞、T细胞、骨髓基质细胞和单核细胞。

2.1.3造血生长因子(HGF)

造血生长因子(HGF)是对一类细胞因子的统称,这类细胞因子的特点就在于它们对造血细胞的生长、分化、成熟、增殖等都有着一定的调节作用,对成熟的造血细胞也有着功能激活的作用。临床上,这类细胞应用较多的主要有: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粒细胞集落生长刺激因子(G-CSF)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等。

2.1.4肿瘤坏死因子(TNF)

肿瘤坏死因子(TNF)主要分为两种,即由巨噬细胞分泌的TNF-α和由淋巴细胞分泌的TNF-β。目前,TNF-α在临床上的运用较为广泛,它不但对肿瘤细胞本身具有细胞毒性,还能摧毁实体瘤周围的血管上皮组织,最重要的是它可以通过形成血栓,来阻止血液对肿瘤细胞的营养供应,最终导致肿瘤的出血性坏死、消退或消失。

2.2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

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的治疗原理是通过给血液肿瘤患者输入或注射抗肿瘤免疫效应细胞来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或是通过其激活患者机体的免疫反应来杀伤肿瘤细胞,以此来达到治疗血液肿瘤的目的。

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的主要实施步骤包括:首先,提取患者的外周血;其次,从提取的外周血中分离出肿瘤杀伤细胞,并对其进行培育,使其在量上得以扩充;最后将扩充后的肿瘤杀伤细胞输入或注射进患者体内,使其可以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或是通过其激活患者机体的免疫反应来杀伤肿瘤细胞。治疗肿瘤采用的过继性免疫细胞主要有: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和树突状细胞(DC)。

2.3单克隆抗体

部分单克隆抗体在血液肿瘤的治疗中起着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此外,单克隆抗体最大的特点不在于杀死肿瘤细胞,很多单克隆抗体都不具备直接杀死肿瘤细胞的特点,这一部分单克隆抗体在治疗肿瘤时,主要是通过交联方式,携带一种细胞杀伤介质,这种介质定点抓哟用与肿瘤点,这就让单克隆抗体在抗肿瘤效果增加的同时,也减小了对正常细胞的损害。肿瘤治疗中运用的单克隆抗体主要包括:利妥昔单抗、曲妥珠单抗、吉妥单抗、阿仑单抗、西妥昔单抗、贝伐单抗、依决洛单抗。

2.4诱导分化治疗

诱导分化治疗在我国最早的应用,是上世纪80年代,上海瑞金医院采用的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目前,我国已经在治疗APL成功的基础上,将诱导分化治疗研究的范围扩大到了,浆细胞肿瘤、恶性淋巴瘤、成人T细胞白血病、CML及其他髓细胞白血病等血液肿瘤。当前肿瘤治疗中运用的诱导分化剂主要包括:外源性分化和内源性分化两种。

2.5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目前还处在研究阶段,还存在许多局限和不可预知,无法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基因治疗的原理是:将人相应的正常基因与温和病毒DNA重组,构成杂合重组DNA,利用病毒感染作用,将基因导入人体细胞,并整合至人染色体中,取代突变基因,补充缺失基因或关闭异常基因,从根本上治疗恶性肿瘤。当前基因治疗主要的方法包括:基因置换、基因修复、基因增补、基因失活、免疫调节等。

肿瘤学论文范文3

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间我院疑似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138例,均经病理学组织检查确诊102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44例;年龄为35~78岁,平均年龄为54.34岁。

2.方法:

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均分别经CT增强薄层扫描和CT普通扫描进行诊断,并将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采用水充盈法,患者空腹6h以上,采用西门子多层螺旋CT扫描,扫描前20min肌注654-2为20mg,而后喝温开水1000~1200ml。层厚4mm,螺距5mm,矩阵512×512,时间为1.5s,130KV。先取仰卧位平扫自膈顶扫至第3腰椎水平,部分胃张力较低患者扩大扫描范围,然后扫描患者全身,并根据患者病变部位采取侧卧或俯卧位扫描。根据患者病变部位选取左侧卧位(胃底贲门部病变)或右侧卧位(胃体及胃窦部病变)重复扫描。CT增强薄层扫描时,利用高压注射器注入60%泛影葡胺100ml做增强扫描,注射速率为2.8~3.0ml/s,采用层厚3.75,螺距为1的无间隔连续扫描。

3.评价标准:

CT增强薄层扫描图像重建法采用Standard标准。肿瘤分期采用TNM分期法。

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CT增强薄层扫描和CT普通扫描结果与病理检查的比较:

138例疑似胃肠道肿瘤患者,病理检查确诊102例,其中胃癌35例,食管癌28例,结直肠癌18例,小肠肿瘤14例,其他胃肠肿瘤7例。CT增强薄层扫描诊断结果确诊94例,符合率为92.2%,其中胃癌34例(符合率为97.1%),食管癌24例(符合率为85.7%),结直肠癌17例(符合率为94.4%),小肠肿瘤13例(符合率为92.9%),其他胃肠肿瘤6例(符合率为85.7%)。CT图像诊断结果确诊85例,符合率为83.3%,其中胃癌31例(符合率为88.6%),食管癌23例(符合率为82.1%),结直肠癌15例(符合率为83.3%),小肠肿瘤11例(符合率为78.6%),其他胃肠肿瘤5例(符合率为71.4%)。CT增强薄层扫描与CT普通扫描的病理学诊断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检查周围组织浸润患者78例,CT增强薄层扫描诊断组织周围浸润71例,符合率为91.0%;CT普通扫描诊断组织周围浸润59例,符合率为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检查淋巴结转移患者56例,CT增强薄层扫描诊断淋巴结转移患者52例,符合率92.9%;CT普通扫描诊断淋巴结转移患者为42例,符合率为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CT增强薄层扫描对胃肠肿瘤分期诊断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

病理检查T1期患者21例,CT增强薄层扫描诊断T1期患者18例,符合率为85.7%;CT普通扫描诊断T1期患者15例,符合率为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检查T2期患者24例,CT增强薄层扫描诊断T2期患者22例,符合率91.7%;CT普通扫描诊断T2期患者19例,符合率为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检查T3期患者25例,CT增强薄层扫描诊断T3期患者23例,符合率为92.0%;CT普通扫描诊断T3期患者22例,符合率为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检查T4期患者32例,CT增强薄层扫描诊断T4期患者31例,符合率96.9%;CT普通扫描诊断T4期患者29例,符合率为9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检查N0、N1、N2、N3期患者分别为46、13、22和21例,CT增强薄层扫描诊断N0、N1、N2、N3期患者的符合率分别为91.9%(42/46)、92.3%(12/13)、90.9%(20/22)和95.2%(20/21),CT普通扫描诊断N0、N1、N2、N3期患者的符合率分别为93.5%(43/46)、69.2%(9/13)、72.7%(16/22)和81.0%(17/21),除N0期外,两者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检查M0、M1期患者分别为79和23例,CT增强薄层扫描诊断M0、M1期患者符合率分别为92.4%(73/79)和91.3%(21/23),CT普通扫描诊断M0、M1期患者符合率分别为87.3%(69/79)和69.6%(16/23),两者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CT可从不同的解剖角度对人体扫描,但由于肠道的蠕动和组织密度的变化给诊断的准确性带来一定的影响,同时对小的转移病灶和淋巴腺易漏诊。本研究结直肠癌(符合率为83.3%)和小肠肿瘤(符合率为78.6%)与病理学检查的符合率低于胃癌和食管癌也可以证明此点。本研究CT增强薄层扫描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2.2%,远高于CT普通扫描诊断83.3%的符合率,但略低于高志华等报告的96.0%,这可能与患者个体差异、影像医生和阅片医生的经验等因素有关。本研究结果还显示,CT增强薄层扫描诊断不同类型胃肠道肿瘤符合率与CT普通扫描有差异,其中符合率最高者均为胃癌。CT增强薄层扫描以结肠癌的诊断符合率最高。CT增强薄层扫描不仅能早期检出肿瘤原发灶,而且因恶性肿瘤的转移灶与原发灶具有相似的代谢特点,通过观察对比剂吸收情况全面了解病变全身的累及范围,清晰地显示出原发灶、组织周围浸润、淋巴结转移等情况。因此,本研究中CT增强薄层扫描诊断组织周围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符合率均高于CT普通扫描。本研究中,CT增强薄层扫描诊断T1、T2、T3和T4期患者的符合率均高于CT普通扫描,同时CT增强扫描的T1期患者符合率低于T2、T3和T4期,说明CT增强薄层扫描对早期胃肠道肿瘤即可进行诊断,但是其早期诊断率低于病理学检查,这可能因早期表浅或侵犯范围小的肿瘤对比剂的摄取较少,与正常组织大致相似,因此出现了假阴性结果。CT增强薄层扫描诊断对N和M分期患者的符合率也高于CT普通扫描,这主要是因CT对淋巴结的转移主要依赖于淋巴结的大小,对于体积小的转移性淋巴结、低密度信号无明显改变的远处转移无法明确诊断,而CT增强薄层扫描通过一次扫描即可了解患者全身情况浓聚情况而判断出肿瘤的发生情况。

四、结语

肿瘤学论文范文4

【关键词】血清肿瘤标志物;全身骨扫描;乳腺癌;骨转移;预测价值

ValueofSerumTumorMarkersinPredictingBoneMetastasesofBreastCancer

TheFirstHospitalofXiamen,FujianMedicalUniversty,Xiamen361003,China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valueofserumtumormarkersinpredictingbonemetastasesofbreastcancer.MethodsSerumtumormarkers(CA153、CA125、CEA、FER)wereassayedwithCLIAandwholebodybonescanwereinvestigatedwithSPECTon174breastcancerpatients.ResultsOf174patients,55werediagnosedasbonemetastaseswithwholebodybonescan.ThepositivepredictingvaluesofCA153、CA125、CEA、FERwere68.0%(34/50),70.0%(14/20),88.9%(8/9),53.8%(14/26),andthenegativepredictingvaluesofCA153、CA125、CEA、FERwere86.2%(106/123),78.3%(130/166),73.2%(115/157),75.9%(85/112),respectively.Thepredictingvalueswereincreasedwhenmorethanoneserumtumormarkerwerepositiveornegative.ConclusionsSerumtumormarkerssuchasCA153、CA125、CEA、binationassayofCA153、CA125、CEA、FERcouldincreasetheaccuracyofpredictingbonemetastases.

Keywords:Serumtumormarker;Wholebodybonescan;Breastcancer;Bonemetastases;Predictingvalue

乳腺癌易发生远处转移,其中骨转移发生率仅次肺,死于乳腺癌的病例作尸检50%有骨转移[1],因此随访观察治疗效果,早期发现复发转移的征兆,赢得及时治疗的机会,极为重要[2]。本文通过对乳腺癌病例血清CA153、CA125、CEA、FER等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并全部行全身骨显像以证实,探讨其在预测骨转移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174例病例均为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平均年龄49.6岁(30~83岁),其中1例男性,术后病理诊断包括: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及导管癌、浸润性单纯癌及腺癌、粉刺样癌、粘液腺癌、髓样癌等,均无其他脏器转移的病例。

1.2方法肿瘤标志物测定: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清,用ACS180SE化学发光仪器,检测CA153、CA125、CEA、FER。推荐正常值:CA153<30U/ml、CA125<35U/ml、CEA<10ng/ml、FER22~322ug/L。全身骨显像:静脉注射99mTcMDP740MBq后饮水500~1000ml,3~4h后显像,用ADACFORTE型双探头SPECT,配以低能高分辨平行孔准直器,作前后及后前2个的全身骨显像,必要时加作局部显像。检查前先排尽尿液。

1.3结果判断CA153、CA125、CEA、FER结果超过正常值上限为阳性。由2位或2位以上核医学科医师阅片,对有多发、散在、无规则分布的放射性浓聚或增高病灶者,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确定为乳腺癌骨转移;对虽有异常放射性浓聚或增高病灶但数目较少者,则经X线、CT或活检证实。

2结果

174例乳腺癌骨显像中,55例诊断为骨转移(31.6%)。CA153阳性者50例,其中骨显像阳性者34例;CA125阳性者20例,其中骨显像阳性者14例;CEA阳性者9例,其中骨显像阳性者8例;FER阳性者26例,其中骨显像阳性者14例;CA153CA125都阳性者15例,其中骨显像阳性者13例;CA153CA125CEAFER都阳性者5例,其中骨显像阳性者5例。CA153阴性者123例,其中骨显像阴性者106例;CA125阴性者146例,其中骨显像阴性者130例;CEA阴性者157例,其中骨显像阴性者115例;FER阴性者112例,其中骨显像阴性者85例;CA153CA125都阴性者112例,其中骨显像阴性者101例;CA153CA125CEAFER都阴性者107例,其中骨显像阴性者98例。所得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见表1。表1CA153、CA125、CEA、FER、CA153CA125及四项联检对乳腺癌骨转移的评价注:联合检测中有一项或一项以上结果高于正常范围判断为阳性;联合检测中全部在正常范围内判断为阴性。

3讨论

当肿瘤标志物升高时就应检查有无乳腺癌的复发和转移,尤其应注意肺、骨、肝、脑的转移,也有必要行全身检查[3]。上海肿瘤医院的研究发现:CA153对乳腺癌术后复发或转移,尤其对骨转移的检测灵敏度与特异性都较高,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本文中CA153明显升高者,其中发生多发骨转移肿瘤的达到84.4%(27/32)。其可在肿瘤复发以及骨或肝转移的临床症状出现之前4个月左右即可检出高值,被认为是用于乳腺癌监测的良好标志,与CEA联合检测可提高检出率[4]。CA153是临床应用最普遍的一种乳腺癌相关抗原。CA153抗原是固定于膜上的粘液性糖蛋白,存在于乳腺、肺、卵巢和胰腺的恶性肿瘤细胞和正常的上皮细胞上,是较好的乳腺癌血清标志物之一[5];Grana等[6]报道称,CA153的检测可比临床及影像诊断早48个月发现乳腺癌术后的转移和复发。特别是对于影像学和临床检查无法发现的隐匿性远处转移的患者,诊断意义更大[7]。本文174例病例中有5例骨显像为单一的可疑病变,其中查CA153明显升高者,进一步检查和动态观察最后确诊为骨转移病灶;而CA153阴性者,进一步检查和动态观察最后排除为骨转移病灶。CA125最初认为是卵巢癌特异的,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它也是一种广谱的标志物,卵巢癌、乳腺癌、胰腺癌、肺癌等肿瘤皆有不同程度的升高。CEA是一种酸性糖蛋白,早期认为是结肠癌的标志物,但以后发现腺癌、胃癌、乳腺癌也有较高表达。FER也是一种广谱的肿瘤标志物,与其他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恶性肿瘤的检出率。

一种恶性肿瘤可能释放几种肿瘤标志物,而一种肿瘤标志物可出现于多种肿瘤,目前单项标志物检测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尚不理想,而且与乳腺癌有关的肿瘤标志物,单独应用时敏感性都较低[8],本文结果显示联合检测可以明显提高灵敏度至81.8%,单项CA153阳性病例中对骨显像的阳性预测率为68.0%,CA153CA125都阳性病例中对骨显像阳性预测率为86.7%,四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至100.0%;对阴性预测率也可提高至91.6%。显示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检出率,早期预测发生骨转移的机率,可提前作一些干预措施或动态观察,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参考文献】

[1]汤钊猷.现代肿瘤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649649.

[2]ClurmanBe,RobertsJM.Cellcycleandcancer[J].JNatlCancerInst,1995,87(20):14991501.

[3]杉山和义.乳腺癌的肿瘤标志物[J].日本医学介绍,2005,26(2):7173.

[4]郑斌生.实用标记免疫分析手册[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1.30.

[5]MassiddaB,IontaMT,FoddiMR.UsefulnessofpyridiniumcrosslinksandCA153asmarkersinmetastaticbonebrestcarcionoma[J].AnticancerRes,1996,16(4):22212223.

[6]GranaX,ReddyEP.Cyclecontrolinmammaliancells:roleofcyclins,cyclindependentkinases(CDKS),growthsupressorgenesandcyclindependentkinaseinhibitors(CKIS)[J].Oncogene,1995,11(2):211219.

肿瘤学论文范文5

高中数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习要求非常高,对高中生思维的深度以及广度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因此高中生的数学学习需要教师积极与高中生开展互动和交流。只是在山区的高中,高中生的数学基础差,数学学习的能力普遍不高,这种情况下要想实现有效的数学交流,需要教师采取积极的策略,提升数学交流的技巧和方法。

1加强数学审题

数学审题是数学交流的重要前提,往往高中生在拿到试卷后急急忙忙开始解题。但其实这并不是科学的解题方式以及步骤,高中生往往忽视了解题的技巧,审题是非常关键的环节,若是过于匆忙,很容易导致做错题,甚至解题思路完全错误。教师要以引导学生,在日常教学中不要仅仅关注是否将解题的思路将清楚[1]。更是要让高中生明白审题的重要性,只有真正将题目审清楚,弄清楚题意,才能在解题的时候明白如何去把握解题的正确方向,做好正确下笔,也就是说审题要保证一定的时间,这样做题的时候才能体现出明显的效率。

2加强学生的表达

此处的表达指的是不仅要会做题,更是要能够表达出来。并不仅仅是讲解题目或者是传授题目,也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指导。这样可以让学生得到思路上的启发,包括课堂交流以及课后交流。首先就是对做题体会的交流。高中生的习题联系也是对题目和教材的理解[2]。通过高中生在课堂以及课后相互之间进行交流,对自身的想法进行探讨,这样对题目以及知识点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入,并在课堂上展示出自己的联系成果,加强学生之间的精神交流。其次是讲解思路。实际上解题的目标并不是解题,而是让高中生在解题中之间提炼出解题思路,这样可以加强自身对数学概念以及原理的理解,在课堂上学生可以放开手脚去讲,反映出高中生的思想,展示出高中生在解题时的思维过程,教师就能对其中反馈出来的一些信息全面掌握,也能对教学计划实施必要的调整。很多时候高中生的相互交流效果要超过教师的讲解[3]。这也说明高中生间交流的语言往往要比教师更加贴近。最后就是教师在在数学课上营造出和谐的氛围,要对学生给予足够的关注,在课堂上给予高中生足够的尊重,要尽可能排除山区高中生对教师的畏难情绪,加强生生交流,也是加强山区高中生的竞争以及友谊。对于一些表现非常优秀的高中生,教师要及时进行鼓励以及肯定,对于一些回答错误的高中生,教师要及时进行纠正,要让高中生建立起良好的交流习惯。数学交流并不是简单的问题,教师一定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强化对高中生的训练,合理对高中生进行引导以及设问,让高中生慢慢变得善于表达。实际上数学语言本身就是包含着大量的思维活动,也可以说是思维活动的重要净化,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高中生实施思路习惯的培养,并引导高中生对数学法则进行掌握和巩固。通过表达,高中生可以对自身的思维进行理清,并掌握题意的真正内涵,也能对数学语言理解更加深刻,提升自身的数学感悟能力,这些都是山区高中生比较欠缺的一些方面。

3加强书写的规范性

对于一些数学题目,很多高中生明白正确的证明方法,也明白其中考查的到底是哪一项知识点,但是落实在书写上总是无法全面表现出来。实际上书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山区的高中生在这方面比较薄弱,很多题目明明是结果正确,思路也正确,但是书写不规范还是无法得到满分,这样的情况也是普遍存在的,而要想改变这样的局面,需要教师加强对高中生的训练和指导。对于应该怎么写、写什么,教师都要说得非常详细,并借助一些例题来进行示范,同时要告诉高中生书写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利用好高中生的课堂作业,纠正高中生在书写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对解题书写不仅要做到规范,更是要让高中生形成正确书写的精神,对于一些解题中的错误,也要要求高中生规范订正下来,若是发现了好的解题方法,高中生也要记录在笔记本上。

肿瘤学论文范文6

一、运筹学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在经济管理中,常用的运筹学方法有线性规划和动态规划

1.线性规划:线性规划是目前在经济管理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优化法,它的理论已经十分成熟,可以应用于生产计划、物资调用、资源优化配置等问题。它主要研究的是经济管理活动中经常遇到的两类问题:一类是在有限的劳动力、设备、资金等资源条件下,研究如何合理安排生产计划,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另一类是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的目标(生产指标或其它指标),研究如何组织生产,或合理安排工艺流程,或调整产品的成份等等,以使消耗的资料(人力、设备台数、资金原材料等)最少。这类统筹规划的问题用数学语言表达(即数学模型),先根据问题要达到的目标选取适当的决策变量,问题的目标通过用决策变量的函数形式来表示,称之为目标函数,对问题的限制条件用有关变量的等式或不等式表达,称为约束条件。当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均为线性时,即为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线性规划可通过单纯型法求出最优解,现在已有专门的软件,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2.动态规划:动态规划是运筹学的一个分支,是一种解决多阶段决策过程最优化的数学方法,它把复杂的多阶段决策问题分解成一系列相互联系的较容易解决的单阶段决策问题,通过解决一系列单阶段决策问题来解决多阶段决策问题。以寻求最优决策序列的方法。动态规划研究多阶段决策过程的总体优化,即从系统总体出发,要求各阶段决策所构成的决策序列使目标函数值达到最优。在经济管理方面,动态规划可以用来解决最优路径问题、资源分配问题、生产调度问题、库存问题、装载问题、排序问题、设备更新问题、生产过程最优控制问题等等,所以它是现代经济管理中的一种重要的决策方法。

二、运筹学在物流方面的应用

在流通领域,应该大力推广运用各种新型高效的交通运输工具,实现公路、铁路、水运和空运等各种运输方式的合理配置及优化组合,提高运输效率。运筹学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也相当普遍,并且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主要的应用方面是:

1.物资存储:存储论又称库存论,主要是研究物资库存策略,即确定物资库存量、补货频率和一次补货量。合理的库存是生产和生活顺利进行的必要保障,可以减少资金的占用,减少费用支出和不必要的周转环节,缩短物资流通周期,加速再生产的过程等。在物流领域中的各节点:工厂、港口、配送中心、物流中心、仓库、零售店等都或多或少地保有库存,为了实现物流活动总成本最小或利益最大化,可以运用存储理论的相关知识辅助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