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的就业方向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自动化的就业方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自动化的就业方向

自动化的就业方向范文1

关键词:职业标准;维修电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71

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已成为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的实质,在于课程的内容和结构追求的不是学科架构的系统化,而是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必须打破传统学科系统化的束缚,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将“工作过程的学习”和“课堂上的学习”整合为一个整体,将职业资格研究(包括职业分析、工作分析、企业生产过程分析)、个人发展目标分析与教学分析和教学设计结合在一起。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中维修电工的考证及学习是重要项目之一,该专业的核心能力对应的职业是维修电工。因此,以“维修电工”国家职业资格为标准、以高职人才培养为目标,将维修电工职业标准有机地融合到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开发中,以项目为导向、工作任务为载体,重建专业方向课程体系,以解决专业教学与“维修电工”考证相互脱节的问题。

一、确立专业及其面向的职业岗位分析

根据企业调研,维修电工在不同工业部门如机械与设备制造、汽车与配件工业、电子工业,从事自动化生产。除操作自动化生产设备以外,这些设备的维护成为其专业工作的重点。此外,维修电工参加生产设备的建造和改造,进行电子维修,在车间维修并制造电子、自动化和信息技术的组件和仪器。符合专业要求的工具、测量仪器和测试材料、旨在有效完成任务的工作和工作岗位设计以及与同事进行符合专业要求的交流,都属于维修电工的任务要求。同时,还要考虑经济、社会和生态的不同要求以及由此引起的对职业行动的要求。维修电工能对任务进行整体性观察并在完整性的工作过程背景下对其进行组织,也就是说,借助其企业关联知识关注过程的衔接并与其他部门(机械保养、物流、制造计划等)合作。

二、提取、划分、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学习难度范围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中以电气设备的运行、安装、调试与维护及营销服务等职业岗位为导向,重点突出技能培养,根据职业能力要求提炼难度1-4级的典型工作任务。

(一)职业定向的工作任务(学习难度范围1)

工厂车间照明设备的安装与维修、普通机床电气设备的安装与维修、电机的安装与维修、小型电子设备的调整与改装、工厂供电系统的计划与实施、做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计划与实施、印刷电路板的设计与制作、现场总线与工业以太网的构建与维护。

(二)系统的工作任务(学习难度范围2)

交直流调速系统的安装与调试、设备运行的检测与控制、电气设备控制的安装于调试、生产过程的组织与实施。

(三)蕴含问题的特殊工作任务(学习难度范围3)

电气设备的调整与改装、数控设备的维护。

(四)无法预测的工作任务(学习难度范围4)

生产设备的调整及生产质量保障。

三、构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维修电工方向教学计划

根据典型的工作任务,提炼支撑课程,形成了12门理实一体化的学习领域课程。

学习领域课程编号 学习领域课程 基准学时

小计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1 电工基本技能 2周 2周

2 电气设备安装与维护 4周 4周

3 电子技术应用实训 4周 4周

4 电气绘图技术实训 8周 8周

5 PLC应用技术 5周 5周

6 组态控制技术 2周 2周

7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 4周 4周

8 交直流调速系统与应用 3周 3周

9 集散控制与现场总线 3周 3周

10 单片机应用技术 4周 4周

11 自动化课程综合实训 5周 5周

12 自动化课程设计 2周 2周

合计学时 1196 468 286 442

四、建立学习领域课程教学计划(举例)

以《自动化课程综合实训》学习领域课程为例,建立讲授单元和行动单元学习任务和内容。讲授单元主要对PLC的组成与基本工作原理;PLC的编程软件及编号范围;基本逻辑指令表示方法及其应用方法;掌握梯形图的绘制原则及PLC设计原则、步骤和方法;对典型生产线工业控制对象进行系统的意见设计、系统的软件设计、安装调试设计,共计150课时。

行动单元中建立五个子学习领域课程:

1、控制方案的初步设计(学时:12),学生根据项目设计要求对现有自动化生产线及需改造的生产线进行调查,并据此形成初步控制方案,讨论并完善,最后提交具体可操作性的控制方案。

2、交流电机的PLC变频控制(学时:48),根据项目设计要求对交流电机的控制所需器件进行选型,了解并掌握器件使用完成交流电机的PLC变频控制子系统,并进行系统测试调试,最后提交相关技术文档。

3、物料分控系统的PLC控制(学时:24),根据控制方案要求对物料分控所需器件进行选型,了解并掌握器件的使用方法,完成物料分控子系统,并进行系统测试调试,最后提交相关技术文档。

4、机械手的PLC控制(学时:30),根据控制方案要求,了解并掌握机械手的使用方法,完成机械手控制子系统,并进行测试与调试,最后提交相关技术文档。

5、系统综合计划与调试(学时:36),根据控制方案要求,对全系统进行联合调试,分析并找出其中的问题,完成全系统了,并提交相关技术文档。

将维修电工职业标准融合到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学习领域进行课程开发中,解构原有的基于知识储备的学科体系架构课程,重构基于知识应用的行动体系架构课程,凝练工作过程要素,在现实的职业资格基础上,培养学生普适的职业资格,为未来的职业资格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通过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研究,可有效的优化学校课程资源,在有限的课时内发挥课程最大的作用;可优化课程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体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色;为相关专业的课程结构的改革提供思路,使之更加适应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平均,王伟,韩宝如.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研究――以高职维修电工实训课程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3(5):49-51.

[2]刘勇,段保才.高职教育课程模式的选择――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领域课程模式.中国高教研究,2011(6):85-89.

自动化的就业方向范文2

部分毕业生对就业收入和工作状态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不能承受加班、出差、压力大等工作要求,期待得到一份付出少、收入高的工作。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上,这种期待在毕业之初是不可能实现的。也有部分毕业生就业后认为薪资福利较低或者个人发展空间不够而离职。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应当切实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学生迈好踏入社会的第一步。

专业对口率有待提升

专业对口率反映了毕业生的主动选择与被动选择。在主动选择方面,学生填报高考志愿时并不了解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具体情况,录取后发现与自己当初的想法相距甚远,毕业时会主动根据自身的兴趣、特长跨专业就业。在被动选择方面,主要是由于企业挑选个人素质高、专业技能好的学生录用,基本能力素质相对较弱的毕业生难以找到对口的工作,不得不跨专业就业。应当善于引导学生学一行、爱一行、干一行,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的对口率。

加强基本能力素质的培养

麦可思研究院《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指出:2007届大学毕业生工作三年后认为重要的工作能力包括有效的口头沟通、积极学习、积极聆听、协调安排、科学分析。另外,高职高专毕业生转换职业中最热门的职业类是销售,销售与营销是重要的知识,却满足度最低。因此在培养高技能的同时也应注重学生人文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途径

针对电气自动化专业就业的现状及发现的问题,通过分析与研究提出了以下几种进一步改善就业现状、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途径。

1.严把培养质量关,培养高技能型人才

社会需求与就业质量为调整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提供了科学依据。一是严把培养质量关、改进培养全过程,落实好“三个对接”,即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与行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二是优化紧扣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包括根据典型岗位需求优化课程体系、建设优质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库等。在教学中整合教学内容,依据专业课程的特点与生产现场零距离接触,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可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小组工作等多种教学方法。三是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对于一些实践较强的课程,将其引入实验室,让学生亲临现场,既能够节省学时、丰富教学内容,又能够避开理论教学枯燥乏味、空洞无物的说教。四是在技能培养方面要融入职业资格标准,实施双证书制度;参加职业技能大赛,拓展能力培养视野;组建学生项目团队,创造能力培养平台。

人才培养的每一步都是在为学生的就业做积极准备,毕业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专业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胜任岗位所需的技术技能才能受到企业的欢迎。

2.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提高就业质量

从就业市场上看,电气自动化用工企业对毕业生的知识要求具有以下几种情况:有的企业涉及的领域专项性强,毕业生进入企业后需要学量的专项性内容;有的企业需要电气自动化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应用,而一般的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并不会涉及到某一特定的其他学科;而通用型技术企业则希望大大缩短培训时间,毕业即能上岗。面对这样的市场要求,做好“严把质量关,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使毕业生具备自动化行业所需的基本技术技能远远不够,还应当进一步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校企共育;充分利用校企双方资源优势,提高人才培养和就业质量,彰显专业特色。

(1)实施“行业企业订单”培养。选择与本专业有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行业企业组建“订单班”,实现与企业零距离接轨教育,实现“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

(2)实施“专项专业方向”培养。选择区域经济中份额较大、用人缺口较大的行业企业,开设与企业方向紧密联系的专业方向。例如可以开设电气自动化的煤矿机电专业方向、铁路电气专业方向、建筑电气专业方向、化工设备与仪表专业方向等。学校的教学活动要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实现“学生毕业有工作、企业发展有人才”。

3.引导复合型人才培养,扩大学生的就业广度

麦可思研究院《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显示,2011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就业比例最高的职业是销售,2007届毕业生三年内转换过的职业中热门的也是销售。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也有可能从事有本专业背景的销售、管理、采购、服务等工作。在这些行业中,电气自动化专业知识背景是毕业生的优势所在,因此在学期间学校应该鼓励和引导这种复合型技能的培养。首先,可开设销售、管理、采购、服务等方面的选修课程;其次,可通过图书馆、校园网把各个专业的精品课程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共享,便于学生自学;最后,毕业设计时可由学生自愿选择与本专业相关的复合型的设计题目。

4.其他应注意的地方

(1)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帮助毕业生形成正确的就业定位。就业指导不仅要开好职业指导课,加大力度宣传国家有关毕业生就业的方针政策,而且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辅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定位,使学生对就业薪资待遇不报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期望、不频繁离职,能够放平心态踏踏实实的在工作中积累经验,从而得到企业的认可。

(2)基本能力素质的培养。2007届大学毕业生工作三年后认为重要的工作能力包括有效的口头沟通、积极学习、积极聆听、协调安排、科学分析。学校应当注重学生基本能力素质的培养,除了教委规定的基础课外,还应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平台,让学生在课上课余尽可能通过各种方式锻炼自己的基本能力素质。

自动化的就业方向范文3

正确认识就业形势与择业困难之间的关系并理性地做出择业意向。为使得三年研究生生活更加有目标性、指向性,减少毕业后失业现象发生,使得当代大学生更加能够适应市场需求,不断发散新思维,开创新领域,主动地转变就业观念、调整自身素质,以充分适应社会并能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与择业困难之间的关系并理性地做出择业意向,减小就业难度,同时对于我们自身来讲提早认识就业问题,未雨绸缪,以达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

二、自动化专业社会实践活动特点

1.专业市场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电气设备的广泛应用,工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人工智能的发展,特别是电力电子技术和微机控制技术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因此,企事业部门急需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技术人才。进入21世纪,工业电气自动化已成为现代工业发展的基础和主导。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特别是应用型人才有着极大的需求量。本专业正是培养这种既有实践技能又有一定理论知识的应用型专业人才。该专业技术先进,紧密结合社会要求和科学技术创新,适应性强,实用性好,做到与现代企业发展同步。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容量大,前景广阔,工作环境好,多年来一直被人才市场列为最受欢迎的专业之一,毕业生供求比长期保持在1∶5左右。而适应现代化工业发展的需要,就需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既有适应时代特点的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专业操作技能的复合型、实用型、现代型的电气自动化人才。

2.自动化专业社会实践活动特点。工业自动化是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在不需要人工直接干预的情况下,按预期的目标实现测量、操纵等信息处理和过程控制的统称。自动化技术就是探索和研究实现自动化过程的方法和技术。它是涉及机械、微电子、计算机等技术领域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工业革命是自动化技术的助产士。正是由于工业革命的需要,自动化技术才冲破了卵壳,得到了蓬勃发展。同时自动化技术也促进了工业的进步,如今自动化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机械制造、电力、建筑、交通运输、信息技术等领域,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自动化专业社会实践活动结合以上专业背景必须深入企业,从企业实际生产中发现问题,发现生产过程中对自动化技术的需求类型和程度,以专业的理论知识为指导,为企业分析自动化设备及技术的需要,提出专业的技术方案,从而使实践活动的效果从研究生教育与解决企业生产实际问题两方面得到体现。

三、实践活动具体实施

1.实践基地建设。本次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由武汉科技大学与武汉恒际自动化有限公司于2012年暑期联合完成,武汉恒际自动化有限公司是专门从事电气传动与自动化控制系统集成的专业自动化公司,为本次活动提供了技术、场地、设备等等方面的支持。

(1)实践中心基地。地点为公司办公大楼3楼会议室。本次实践中所有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在此完成。并于每天工作结束后在此开会讨论,总结经验和教训。网上交流中心在中心基地成立暑期实践QQ群,每天会有一名队员在网上交流中心值班,解答同学们的疑惑,并根据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实践内容。

(2)信息流动站。进行暑期社会实践过程中,由通讯员用新浪微博手机实时直播实践概况,传递图片和消息,让没有参与的同学能够身临其境地了解本次暑期实践的情况。

2.实践详细情况。实践活动组跟踪参与恒际自动化公司项目“起重机变频器控制节能性研究”,使用双PWM技术实现电能的回馈,从而实现起重机的节能。主要做了如下工作与研究。

(1)针对目前起重机变频控制的技术、设备使用情况制定了研究开发方向,包括目前技术缺点分析,现阶段市场分析,技术方案的研究与开发。

(2)起重机变频控制的关键组件的设计开发与试验。(3)起重机变频控制样机的装配,测试与带负荷运行试验及最终方案的确定。实践活动过程中,活动组成员与企业技术人员有良好的沟通,双方优势互补,整个项目研发过程进展顺利,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3.实践总结。

(1)凸显专业特色。武汉恒瑞电气有限公司是专门从事电气传动与计算机控制系统集成的专业电气公司,这与本次实践活动的专业特色相符。通过实践小组成员发现了自己学习中的不足,从实践中了解了自己需要掌握专业的知识,增强了专业素质,为以后上岗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深化了对控制专业的定位与就业方向的认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与服务意识。

自动化的就业方向范文4

关键词:机械制造 自动化 概况 影响

一、引言

世界机械制造业作为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与其所处的环境有着紧密的关系,并受制于经济周期变动的影响,既表现为对经济周期的敏感性,又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世界性机械制造业突出表现为在大波动中发展,显示其在国民经济尤其是在工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是防止经济“泡沫化”的基础;机械制造业贸易呈现极强的地区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很大的贸易差距,发达国家在机械生产和贸易领域继续其霸主地位。从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重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情况来看,不仅在于其在本国工业中生产、出口、积累、就业等方面的贡献率均占前列,更在于装备制造业为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提供重要的物质技术,是经济结构高级化不可或缺的战略性产业。

二、机械制造业的影响及发展

世界机械制造业作为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与其所处的环境有着紧密的关系,并受制于经济周期变动的影响,既表现为对经济周期的敏感性,又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世界性机械制造业突出表现为在大波动中发展,显示其在国民经济尤其是在工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是防止经济“泡沫化”的基础;机械制造业贸易呈现极强的地区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很大的贸易差距,发达国家在机械生产和贸易领域继续其霸主地位。从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重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情况来看,不仅在于其在本国工业中生产、出口、积累、就业等方面的贡献率均占前列,更在于装备制造业为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提供重要的物质技术,是经济结构高级化不可或缺的战略性产业。

现在随着世界的发展和人口的剧增,地球的各种资源不断的减少,有些资源甚至已经开发殆尽了,资源问题是世界性的难题。故此机械业应尽一份义务,应和世界的需要,朝着绿色化的方向发展。如此,便有了绿色理念,绿色创想,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生产和绿色处理等新的研究方向。就我个人而言,似乎又一股潜在的力量推动着我我对绿色机械和回收再利用有极大的兴趣和热情。我想有可能的话我以后会从事绿色化方向的研究。

三、自动化技术的概况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始终是机械制造中最活跃的一个研究领域,也是制造企业提高生产率和赢得市场竞争力的主要手段。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自20世纪20年代出现以来,逐渐走向集成化、智能化、敏捷化、虚拟化、清洁化等五个方向。综合自动化常常与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等概念相联系,它是制造技术、控制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综合,旨在全面提高制造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对市场的响应速度。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向集成化方向发展。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是2l世纪制造企业的主要生产方式。CIMS是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的分系统组成,通常划分为以下5个分系统:工程技术信息分系统、管理信息分系统(MIS)、制造自动化分系统(MAS)、质量信息分系统、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分系统(Network & DB)。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化制造系统可理解为由智能机械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智能系统在制造过程中能进行智能活动,如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决策等。

在智能系统中,“智能”主要体现在系统具有极好的“软”特性(适应性和友好性)。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采用模块化方法,使之具有较大的柔性;对于人,智能制造强调安全性和友好性;对于环境,要求做到无污染,且能源和资源充分回收,对于社会,提倡合理协作与竞争。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向敏捷化方向发展。敏捷制造是以竞争力和信誉度为基础,选择合作者组成虚拟公司,分工合作,为同一目标共同努力来增强整体竞争能力,对用户需求做出快速反应,以满足用户的需要。为了达到快速应变能力,虚拟企业的建立是关键技术,其核心是虚拟制造技术,敏捷制造是以虚拟制造技术为基础的。敏捷制造是现代集成制造系统从信息集成发展到企业集成的必由之路,它的发展水平代表了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发展水平,是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发展方向。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向虚拟化方向发展。“虚拟制造”的概念是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虚拟制造是以系统建模和计算机仿真技术为基础,集现代制造工艺、计算机图形学、信息技术、并行工程、人工智能、多媒体技术等高新技术为一体,是一项由多学科知识形成的综合系统技术。虚拟制造利用信息技术,仿真计算机技术对现实制造活动中的人、物、信息及制造过程进行全面的仿真,以发现制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产品实际生产前就采取预防的措施,从而达到产品一次性制造成功,来达到降低成本、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增强产品竞争力的目的。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向清洁化方向发展。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便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清洁生产的两个基本目标是: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

自动化的就业方向范文5

关键词:技术技能;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3-0048-02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要密切产学研合作,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定位在职业技术技能的培养上。

在高职教育层次中,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培养的是掌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基础知识、技术理论及本专业领域的核心技能,能够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应用于生产实践,适应企业需要的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努力构建服务于地方经济、适应时展、满足企业需求的高端技术技能型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一、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路及原则

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必须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要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符合专业人才培养定位要求。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应该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遵循“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教学理念,重点突出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技术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对高职教育多样化的需求和学生求知、求技、求职、求升等多方面的成长需要。

1.坚持工学结合原则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从职业角度出发的教育。人才体系构建过程中,应该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贯穿于人才体系构建的全过程,才能凸显人才培养过程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学校应建立与行业企业合作的对接平台和长效机制,与行业企业共同分析专业发展趋势和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能力结构,构建符合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学校还应该与企业合作,共同制订课程标准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标准,共同制订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的标准,建立和完善配套的管理制度,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贯彻全面育人方针

按照“夯实基础、突出技能、鼓励创新”的人才培养思路,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综合提高的原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过程中应该重视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及文化素养、娴熟的专业技能及较高的职业素养、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使学生具有成长、成人、成才的基本本领和职业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

3.搭建通用技术平台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一个专业应用领域广泛的宽口径专业,根据专业的特点,要考虑“学技终身,持续发展”的需要,以“知识和技术的应用与创新”为主线,坚持通用技术原则,搭建“平台+模块”基于职业技术技能的能力目标的课程体系,重视培养学生掌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通用技术应用能力,从重视增强学生的岗位针对性及促进学生零距离就业拓展到增强学生在电气自动化技术领域的适应性及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从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动化技术使用能力拓展到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理解能力、改进能力、决策能力及管理能力的培养。

4.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

《决定》中明确提出,提高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要建立健全课程衔接体系,推进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衔接,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在以职业技术技能提高为目标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过程中,应进一步完善“双证书”制度,参照国际知名企业职业岗位任职资格要求,开发“课证融通”类课程,把技术含量高的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企业技术标准等引入教学内容中,将课程考试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合并进行。

5.坚持因材施教原则

针对高职层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职业人才的培养特点,遵循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特点,做好课程设计,注重因材施教,实施有效教学。积极探索学生个性化培养,开展分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注重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在实训教学中结合实际操作讲解理论知识,注重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根据专业教学特点,探索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形式,灵活组织教学,实施精细化管理。

二、“平台递进、模块并行、通识贯通、工作导向”的课程体系

结构

1.课程体系结构特点

根据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未来职业成长规律,从职业出发,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采用“平台+模块”的方式,系统设计“平台递进、模块并行、通识贯通、工作导向”的课程结构。

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职业技术技能的能力提高为目标,实现了职业素养、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全过程培养。整个课程体系体现“一贯通、四迭代、一全程”,纵向并行,横向交叉的“1-4-1”的结构。“1-4-1”的内涵是:“1”是突出知识应用性的“通识课程”贯通文化知识素养培养;“4”是突出理论及技术应用性的“通用技术平台课程”“专业技术平台课程”“专业技术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的专业课程实现迭代递进的技术应用能力培养;“1”是突出技术应用与创新性的“专业实践与创新”实践环节,全程展开“一技之长”的培养。

(1)通识课程。通识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公共基础课程由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英语、应用数学、大学语文、信息技术基础、体育等课程组成。这类课程以人文素质和基础知识及基本能力的培养为主。课程可以分级,以满足不同基础学生的学习要求。同时,辅以文化素质选修课,以素质教育为导向,陶冶人格、传承文化和提升人文精神,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

(2)专业课程。专业课程包括通用技术平台课程、专业技术平台课程、专业技术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这类课程设计成理论课程或“理实一体化”课程或整周开设的专业实践。在学时安排上,原则上理论课程中的实验实践环节学时数占该门课程总学时的20%左右;“理实一体化”课程中的实验实践环节学时数应占该门课程总学时的35%~50%;专业实践教学中的理论教学学时数占该实践教学总学时的20%左右。1)通用技术平台课程。通用技术平台课程一般是与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相关的机械类通用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构成的课程,是相关学科专业之间比较共性的通常都要开设的课程。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通用技术平台课主要包括:机械基础、工程制图与CAD。2)专业技术平台课程。专业技术平台课程一般是与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相关的电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构成的课程。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技术平台课程主要包括:电工技术应用与实践、电子技术应用与实践、单片机技术应用、PLC控制技术。3)专业技术课程。专业技术课程是涵盖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领域主要技术或技能的主干课程,是从事本专业职业岗位必须学习的课程。该类课程是从本专业主要工作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核心能力要求出发来确定的课程。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技术课程主要包括:程序设计基础、电机与控制、电气制图与CAD、自动控制系统与仿真、传感检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供配电技术、DSP技术应用。4)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限选课程,多门课程组成一个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学生必须选修一个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是为了保证学生与岗位“零距离”或社会企事业单位特定需要量身定做的课程。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通过开设不同课程模块去培养不同职业岗位方向的学生。“订单班”采用方案内替换“专业方向课程模块”的方式解决。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主要面向光伏发电技术应用和供用电技术两个方向。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方向课程主要包括:光伏组件制造工艺及应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光伏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

(3)专业实践环节。通过专业实践环节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技术理论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学生掌握本专业的核心技能。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实践课程包括:低压电工运行维修实训、钳工实训、电子产品装调实训、单片机课程设计、光伏发电系统装调综合实训、电气柜装调综合实训、毕业设计、顶岗实习、入学教育、军事技能训练。

(4)专业创新实践。专业创新实践以第二课堂形式组织,着重培养学生专业创新能力。由专业社会实践、科研创新项目、职业资格认证(高级及以上)、专业技能竞赛、专业技术讲座等组成。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主要包括:电气自动化技术相关企业、行业调研报告;高低压开关板(柜)装配配线工高级工的认证;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安装与装调、单片机应用系统安装与调试等项目的比赛。

2.课程体系专业特点

针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宽口径的特点,构建了以专业基础-专业技术-专业方向,三层次的专业课程体系,体现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典型特点,即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的结合、强电与弱电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在进行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在结合电气自动化技术宽口径特点的同时兼顾我校该专业的自身特色,通过专业方向课程把光伏发电技术应用、供用电方向体现出来。

3.课程体系职业特点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具有职业特点的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中必须体现职业特色。我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培养的是面向装备制造业、电力行业(重点针对光伏发电领域)的从事电气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供配电系统、光伏发电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维修、技术改造、服务管理等工作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学生的初始就业岗位主要包括:电气自动化设备及控制系统的安装、运行及维护;企业电气设备或供配电系统的运行及维护;自动化产品的销售及售后服务。在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过程中,笔者将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将职业标准融入在专业课程中,学生完成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后可以参加社会化考试,取得维修电工(中级)、低压电工、高低压开关板(柜)装配配线工、高压电工、维修电工(高级)等执业证书,建立了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

构建以职业技术技能提高为目标的人才培养体系可以更好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有利于高职教育科学、快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晓慧.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J].职业教育,2013,(10).

[2]成建生.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1,(12).

自动化的就业方向范文6

关键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就业前景;解决问题

中图分类号TM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6-0037-02

1 电气工程的定义

传统的电气工程定义是用于创造产生电气与电子系统的有关学科的总和,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迅猛发展,电气工程已经不单单只在传统定义的范畴之内。21世纪的电气工程涵盖了绝大部分和电子、光子相关的工程行为,涵盖面大幅度增加,电气工程的从业者也应该顺应时展,创造出满足科技进步的先进科研环境。

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习中的要求

学生应该具有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和操作能力,能够独立解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技术层面问题。熟练的掌握操作机电一体化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

3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习中应该具备的专业素质

掌握基础的数理知识,具备一定的英语能力。熟练掌握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相关的电学与力学知识。熟练操作计算机,善于发现问题,大胆创新,并且能够独立解决问题,进行相应的技术开发,具备科研能力。

4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科分支

4.1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此专业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的重点专业,主要做高压电器设备的设计、制造、运行和维护。培养国家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后,优秀的学生可以在电业局、发电厂等大型工厂工作,也可以从事电力设备制造行业,还可以进入各大高校从事理论工作。

4.2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方向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方向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就业前景良好。优秀的毕业生可以在工厂做设备维护,或者做相关电力产品的设计和开发。

4.3 电气技术方向

电气技术是多种电子技术相结合的现代电气技术,此专业旨在大规模的培养高级电气工程技术人才,进行信息处理等工作。学生毕业以后可以进行电参量和磁参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等科学研究工作,也可以进入科研机构专心于理论研究。

4.4 应用电子技术方向

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应用电子技术方向是极具特色的一个专业。此专业电力电子和信息电子相结合,电气和电子同时具备。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专业。优秀的应用电子技术毕业生可在电子、通讯、交通等多个领域进行工作,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5 影响电气工程的因素

5.1 信息技术

百度百科上,信息技术被定义为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

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电气工程对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信息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电气工程的不断进步,而信息技术发展得越迅速,电气工程也就有了越先进的技术依托,信息技术与电气工程相依相存,互相影响,推进了科研工作向前发展的脚步。

5.2 物理科学

固体电子学是曾经并不发达的电气工程能够发展起来的重要推动者,而在如今科技手段先进的21世纪,电气工程仍旧和物理科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仅如此,电气工程还在其他领域进行了创新型的探索,未来将尝试进入到生物系统领域。

5.3 变化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发展的速度也逐渐加快,技术的不断完善和设计的飞速发展让我们必须学会迅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具有丰富的创新意识。

6 自动化

百度百科上讲,自动化是指机器设备、系统或过程(生产、管理过程)在没有人或较少人的直接参与下,按照人的要求,经过自动检测、信息处理、分析判断、操纵控制,实现预期的目标的过程。自动化科学涉及了很多学科,包括力学、化学和社会科学等。多种学科的掺杂使得自动化的应用及其广泛,不仅应用在控制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上。更能够在制造生产工具的时候用自动化的机器取代人手进行工厂作业。随着时代的进步,自动控制理论出现了许多问题,很多涉及到计算机科学和数学学科的问题解决起来非常艰难,在21世纪,自动化逐渐被划分到了计算机和数学的研究范畴里。

自动化技术能够按照输入的指令进行自动作业,节省了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国际上,自动化程度的强弱已经成为评判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7 就业方向

电气工程可涉及强电和弱电两方面,强电大多数是大型的电厂,以及制造大型机器的工厂。相较于强电,弱电覆盖面广,几乎涵盖了市面上所有的家用电器,所以比强电的就业面相对宽一些。但是无论强电还是弱电行业,都需要扎实的专业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的努力。

1)认真学习课本知识,不能只注重实践而轻视理论,一定要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在缜密的理论基础上学会举一反三,才能更好的进行实践;

2)除了本学科的知识外,也要多去涉足其他专业领域。比如电子工程和弱电的很多专业相接近,就可以在本专业的学习结束之后学习一些电子方面的技术技巧,扩展知识面,多角度全方位的提高自己的能力。除了电子工程,机械也是和电气工程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在实际应用中很多产品的研发都离不开机械知识,多学习机械方面的知识有益于以后工作的发展,促进科研成果的取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不能拘泥于理论知识的束缚,而是应该自己动手去进行实践。学生可以几个人组成一个小组,组成小型的实验室,每隔一段时间组织到一起去二手电子市场选购一些经济实惠的电子物品,通过对电子物品的拆卸和组装来进行设计与研究。这种团体实验室的研究方式不仅节省了实验成本,更能够加强同学间不同思想的沟通,全面的提高了学习效率和专业素养;

4)多多关注业界资讯,随时更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领域的实时动态,把握时代的脉搏。

8 结论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只有在对专业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才能更加明确未来的发展道路,端正态度,认真的学习与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从而更好地在实践工作中取得成果。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学习中,应该追根溯源,打好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清醒的认识专业以及专业的发展前景,制定好发展计划,勇于创新,迎接挑战,成为一名合格的科研工作者。

参考文献

[1]王锡凡.电气工程基础.2版.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