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物流管理专业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物流管理专业论文范文1
1.1订单式
这种模式是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和理性设计的基础上,通过签订“订单”,明确三方职责,在学校、企业两个教学地点实施教学活动,使学生毕业可以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例如,2006年至2009年,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管理系就曾经与“德邦物流”联合举办“德邦物流班”。
1.2学工交替式
这种模式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校学习与到企业实践相互交替的一种教学方式。学生在校学习以专业公选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为主,在企业以参加特定的生产实践为主,并学习实践内容相关的专业限选课程。例如,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2010年开始与广州航空邮件处理中心联合进行校企合作,采用这种模式运行培养了近300名物流人才。
1.3项目运作式
这种模式围绕物流生产或物流某一运作环节的项目开展教学活动,企业全方位介入专业教学,物流作业员直接指导学生的理论与实践学习。例如,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2012-2015年,连续4年将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送去广州航空邮件处理中心,接受行业高管对物流配送实训的课程教学。
2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问题
2.1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观念存在误区
物流管理具有基础环节繁多、科学体系性强、现代科技含量高以及理论与实际联系紧密等特点。因此,学校更应注重开设一定比例的实践教学,以实践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实践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的供应链管理作为物流管理专业两个方向共同的专业核心课程,毕业生对其重要性评价均值达63%,但对其满意度的评价则较低,均值仅为33%。这意味着学校今后需在此类课程的设置上进一步加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软硬件资源配置问题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资源包括实训平台、师资以及实践教学教材3方面。实训平台方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特别是依靠企业的,企业既要保证正常经营,又要配合学校做好实践教学,还要考虑人才培养问题。学校投资建设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学校到底应投入多少资源才能基本保持与学生数量相匹配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师资方面,高校教师和企业高管究竟谁应该负责实践教学基地的教学及指导,存在争议。以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为例,真正来自企业的教师并不多,而企业当中有教学经验的就更少。实践教学教材方面,传统的理论教材不能满足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传统的教材理论多,很难与日新月异的现代物流发展规模相适应。
2.3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很难得到相关政策支持
物流管理的实践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让学生到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学习,特别是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需要国家、学校在政策上给予支持。但这又与学生管理产生了一定冲突,需要广大师生及社会人士集思广益,共同解决。
3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对策
3.1形成互惠多赢的科学机制
学校为企业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从而在不断探索中推动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已经连续两年以广州航空邮件处理中心为研究案例,通过物流调研报告为企业解决问题作为学院“挑战杯”项目,在协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提升师生在物流行业的科研能力。企业除可以为学校提供实践教学基地支持外还可以冠名学校相关专业比赛,如“全国商科物流技能大赛”等。
3.2完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的校内外资源配置
完善实践教学平台是核心关键。建立先进的集教学任务、科研开发和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物流实验室,例如物流管理专业的校内实践ERP沙盘模拟实习室,便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物流实验室。打造专业的实践教学团队是人才保证。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结构的师资队伍。鼓励教师考取物流师、高级物流师等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在企业挂职锻炼,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严格考核教师的实践能力,并将考核结果和职称评定、工资等挂钩,形成良性机制;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考虑从企业引进具有双师条件的博学善讲,既有教师素质,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充实师资队伍。校企合作编写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材是有力补充。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管理系物流管理专业教师联合广州航空邮件处理中心合作编写了两本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材,力求科学理论紧密结合企业实际。
3.3政府的政策支持
教育主管部门要出台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的政策文件,从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措施提出总体设想和要求;加大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实践培训力度,使教师的素质和能力适应实践教学基地教学要求;对建设物流管理实践教学基地的高校给予经费扶持。例如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于2012年与广州航空邮件处理中心共同申报省级物流管理实践教学基地,得到省教育厅15万元的经费支持,给予物流管理实践教学大力支持。
4结语
物流管理专业论文范文2
1从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目标定位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汽车物流具备鲜明的系统特性,系统的每一个组成部分又都有相应的子系统。它的各个节点企业通过各个物流系统相互连接,组成供应链,主要涉及采购物流、入厂物流、生产物流、整车分销与零售物流、汽车销售领域的金融和保险服务、日常的汽车维修和保养服务,以及汽车废弃件的回收物流等等。以汽车入厂物流为例,由于构成一辆整车的几千、上万个零部件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因此,它的物流范围广泛、统筹难度大、影响可变成本的因素非常多,要求各个环节之间能够平滑衔接,既要与汽车制造厂的生产节奏相匹配,又要协调庞大的供应商群体。因此,汽车物流被认为是技术性最强、涉及面最广、复杂程度最高的最具专业性的物流领域之一。随着汽车市场竞争的加剧,迫使汽车物流体系需要不断地完善,不断地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据统计,年我国汽车零部件物流可节约的成本空间就有880亿元。所以,不论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还是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都需要大批高素质的汽车物流人才。
2从岗位群需求分析定位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从物流人才需求类型上看,企业除了需要战略型和管理型的物流人才,还需要大量应用技能型物流人才。目前本科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或物流工程专业多数侧重于对学生物流战略规划、物流系统设计、物流运作与管理等能力的培养;中等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多面向物流企业一线简单操作类岗位;而高等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应面向企业物流一线技术应用与现场管理岗位,既要具备物流作业各环节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能够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单一或综合物流工作任务的能力;还要具备在生产物流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规范物流作业流程、建立物流作业标准、进行物流现场改善与创新的能力,即企业所需要的“多技能、高复合”的应用技能型人才。针对这一现状和企业的需求,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在对长春一汽国际物流中心、一汽物流公司、一汽大众公司、一汽丰田、长久集团等汽车及汽车物流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对物流管理专业对应的岗位群及工作任务进行了归纳总结。学生的就业岗位涉及汽车零部件供应、整车生产、汽车销售等各物流环节。在进行专业的“纵向”与“横向”定位之后,为学生设计了两条成长通道,一条是技术发展通道:工人班组骨干工艺技术人才现场工程师高级专家;二是管理发展通道:工人班组长工段长专项管理人员车间副主任。为了实现与职业岗位有效对接,专业紧跟前沿需求、服务企业用户、校企融合办学,依托国有特大型企业的资源优势,紧密结合汽车产业链和市场需求设置专业,突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为汽车产业链中的生产、销售、服务企业培养高认知、高技能、高素养的物流技术与管理应用型人才”。
作者:任玲 陈爽 单位: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汽车营销学院
物流管理专业论文范文3
一、培养目标与能力要求
(一)培养目标
陆港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具有扎实的现代物流管理知识、较高的英语水平和陆港物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系统地掌握陆港物流、国际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理论,熟悉国内外先进物流技术与技能、物流相关法律法规,能够从事陆港物流、国际物流、货运、仓储与配送、现代物流组织与规划、陆港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保税区流程等物流业务及外贸进出境报关与报检相关工作的应用开发型高级陆港物流管理专门人才。
(二)能力要求
根据陆港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陆港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能力分为基本能力、核心能力和其他能力。基本能力包括学习能力、交流协作能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核心能力包括陆港物流运作管理能力、物流系统规划设计能力、陆港物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其他能力包括外语应用能力、计算机知识、组织协调能力、应岗能力等。陆港物流管理人才的能力要求不仅需要相关教学课程以及实验课程直接培养,更需要通过更全面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系统培养和训练。
二、专业理论教学体系
(一)专业理论课程内容
陆港物流管理专业理论课程包括核心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基础平台课程等(见表1)。
(二)专业理论课程设置的特点
1.增加课程容量,扩大知识面
在课程体系中,“陆港物流学”“供应链管理”“国际货代与报关”3门课程采用课程包形式。陆港物流学课程包包含了“物流管理基础”“港口管理学基础”“运输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4门课程;供应链管理课程包包含“供应链管理”“采购与供应”“生产物流”“销售物流”4门课程;国际货代与报关课程包包括“国际贸易”“国际运输”“报关实务”3门课程。
2.推行标准化课程,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实践环节中,采用标准化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主要表现:
一是课程设置体现供应链管理流程标准化思想。整体课程体系按照陆港物流供应链运作流程设置,注意系统运作顺序及各环节之间的无缝衔接。课程包内容同样体现供应链流程思想:陆港物流学课程包注重物流基础的培养,并重点介绍物流核心功能———运输和仓储,使学生能掌握运输仓储与配送的运作流程;供应链管理课程包按照供应链运作的基本流程设置课程,即采购与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与配送物流,并重点掌握三者之间的无缝衔接;国际货代与报关课程包是陆港物流的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包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国际物流供应链的基本运作流程。
二是教学过程标准化。在教学过程中应有选择性的对部分课程进行标准化课程设计,即课件标准化,教案标准化,课时标准化,上课讲述程序标准化,案例标准化等,并通过网络教学,让同学们能随时听课,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实践教学掌握港口物流操作环节及流程,参与现实陆港物流管理问题的调研,解决现实的陆港物流管理问题,是陆港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解决陆港物流管理问题的重要载体。陆港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根据社会对陆港物流管理专业人才能力要求,结合陆港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陆港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内容。陆港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陆港物流行业参观调研、课程实践教学、案例教学、课程设计、学年论文、陆港物流软件模拟仿真、实习基地在岗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贯穿整个教学环节中,每个实践环节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作用是不同的。其中,陆港物流行业参观与调研是通过资料搜集、陆港企业参观、社会调研等内容,并写调研报告,对陆港物流管理专业感性认识的体验性实践环节;课程实验教学对所学各专业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单项地进行的实验环节;案例和企业视频录像教学是对理论教学的补充,是学生在课堂接触最多的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计是学完相关几门专业课程后在实验室或课后进行的综合性设计或实践;学年论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研究水平,为毕业论文打基础的实践环节;陆港物流软件模拟仿真是对学生综合运用物流运作管理的方法和技术的强化性实训实践教学环节;实习基地在岗实习、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战机会的实践环节;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是学生综合运用物流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以上各教学环节的实施,分别强化了学生的各种应用技能和实践能力,从而形成了较系统、完整的实践教学过程。
四、实施方法
在教学实践环节中,对不同的实践教学环节采用不同的实施方法。
(一)陆港物流行业参观与调研
陆港物流行业参观与调研主要包括社会实践调查实习和陆港行业参观、物流企业参观、相关专题讲座等。通过陆港物流参观、现状调查以及相关专题讲座等方式让学生对陆港物流管理专业有较全面的理解和感性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程实验教学环节
课程实验教学环节是对所学各专业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单项地进行的实验。陆港物流管理专业开设的课程,如“国际货代与报关”“陆港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技术”“物流信息系统”等课程制定实验项目,并编写相应的实验指导书,任课教师讲解到这部分内容时,在物流实验室指导学生利用相关物流软件进行实验或安排学生在课外学时进行验证性实验。课程实验教学主要在陆港物流实验室、RFID、条码实验室进行实验。
(三)物流案例教学
物流案例教学是运用与所学课程理论相近的案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结合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对案例做出判断和决策,以提高学生思考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核心课程与专业基础课,必须有引导案例。(四)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是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相关课程的基本知识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陆港物流系统观念,培养物流系统规划能力。教学过程中主要有陆港物流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信息系统等课程设计。(五)学年论文学年论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研究水平,为毕业论文打基础的实践环节。学年论文开设2~3个学期,首先要求学生撰写文献综述,然后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选题,撰写小论文,并鼓励学生进行公开发表。发表文章可与学分相结合,提高学生积极性。
(六)陆港物流软件模拟仿真
陆港物流软件模拟仿真主要利用信息化实验室进行综合性模拟实验,提高学生对陆港物流企业实际运作的理解。物流实验室拥有多套模拟实验系统,包括国际货代系统、报关系统、港口管理系统、第三方物流模拟、仓储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等。在物流企业模拟实验中,让学生在短期内集中进行实验。学生可通过角色转换完成所有信息系统的模拟,理解各角色的工作;也可以分角色合作模拟实际企业的运作,了解物流企业运作中各角色间是如何协作完成任务的。
(七)在岗实习
为了让学生深入到社会了解实际企业的操作,我院与西安国际港务区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实习基地。建立教学实践基地不但促进了企业、高校和大学生的相互交流,而且让学生实地参与物流现场操作,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丰富了学生的实践教学内容,还有利于用人单位借助这个平台了解、考察学生,从中挑选自己满意的物流人才。
物流管理专业论文范文4
摘 要:为了培养高素质的物流现代应用型人才,高校就要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保障。从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建设原则介绍入手,阐述了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各个方面的方法,最后论述了实践教学的保障体系。
关键词:物流管理;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在大市场、大流通、大贸易的市场经济格局下,先进的物流管理作为“第三利润源泉”越来越受到政府和企业的重视,掌握一定物流经营管理方法和物流技能的人才受到企业的青睐。高校通过3年或4年的培养,要使得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实践技能。而实际多数高校由于种种原因,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过程中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提高理论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投入较少。不少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办学条件较差,校内没有实训室,校外没有实训基地,即使有与企业共建的校外实训基地,合作也大多流于形式,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主要原因是没有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指导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因此如何建设科学合理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就成为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当务之急。
1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建设原则
1.1 应用原则
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倾向于理论知识在实践当中的应用,学生通过从课堂上获得理论知识,进而运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工作,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使得所学知识能够灵活运用。
1.2 与专业课程紧密结合
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应围绕专业课程开展,可作为专业课程教学的一部分,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安排相关实践活动,与课堂理论教学结合进行,当然也可以在专业课程基本学完之后,以毕业实习形式进行。
1.3 循序渐进原则
学生从高中跨入大学,课程结构与知识体系发生了本质性的转变,从高中的文化课学习到进入大学的专业课学习,从对专业的懵懂到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都需要一个过程。通常按照教学大纲,学生大一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大二才真正开始学习专业知识,由于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相关的实践活动也应该由易到难,逐渐加深和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因此物流管理实践教学应从物流运作流程和有关设施设备认知开始,再到实际的情景模拟或物流软件模拟,最后可以让学生针对实际企业进行实地考察、调研,找出该企业在物流运作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措施。
2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方法
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分为三部分:(1)课堂实践;(2)校内实践;(3)校外实践。
2.1 课堂实践方法
课堂实践教学中可使用的方法有:
(1)小组讲授法。在授课过程中如遇到一些章节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学生的动手能力,便可采用小组讲授法,其方法为:根据章节内容安排所需小组数量,每组4人,将课堂所需讲授的内容分配到每小组,小组针对指定内容查阅资料,进行总结,写好大纲,选派代表在课堂上进行讲授,要求其余学生认真听讲,每个代表讲完后先由学生进行评价,最后老师对所讲内容的不足进行补充说明。此方法可以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小组讨论法。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个相关论题,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并安排小组长,由组长安排组员搜集资料,进行小组讨论,归纳要点后派出每组代表在课堂上讲述,讲述完毕后,小组间互相评价,最后由学生分析优劣,形成对论题的结论,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点评。
(3)案例教学。根据本节课堂所讲授的知识引出相关案例(案例以真实的经济和企业背景为基础),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并且提出最佳解决方案,使学生学会如何将物流管理的理论知识运用于物流管理实践。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处在物流工作的职位上思考问题,锻炼学生思考问题的技巧和方法,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管理能力。
2.2 校内实践方法
学生在校内除了课堂实践外,还有些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活动,在此统称为校内实践,每学期根据课程开设一定时间的校内实践。校内实践有以下几种:
(1)企业参观。在完成相应理论教学后,带学生到一些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可以安排企业物流工作人员和学生进行一次座谈会,物流工作人员针对企业的物流运作体系和物流工作中常遇到的问题以及好的解决方案等等对学生进行讲解,学生如有疑问可以直接询问工作人员,使学生可以学到更多更实际的物流知识。如《仓储管理》中讲到仓储设施设备时,安排学生到物流企业参观,了解相关设施设备以及仓储基本的作业环节。介于物流企业大多采用轮班制,企业参观可安排在周末进行。
(2)调研报告。在与学校合作的企业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可根据各自感兴趣的领域进行考察调研,自己查找资料,就某一项课题撰写调研报告,先由学生就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自己的想法撰写提纲,再由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确定提纲。例如讲到配送方面,可以让学生就当地快递行业快递服务做个调研报告。
(3)撰写专业小论文。让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或者毕业后希望从事的工作,学生自己选择论文题目,或者由指导老师帮其选定题目,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科技论文的要求完成小论文,论文一定要突出实践性,为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积累经验,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获得获取知识的乐趣。
(4)实验室实训。如果高校有物流管理方面的实验室,可安排学生在校内的实验室,通过操作物流软件形式进行专业模拟实践。实训可以和相关课程的理论教学同步进行,如《供应链管理》课程,我校有一套供应链管理的软件,在开课前把学生分组,各组同学分别担当供应链中的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客户五大角色,并规定流通的产品种类,通过8次左右的实训,让学生体验物资流通的整个过程。
(5)参加物流比赛。近几年全国的各种物流比赛较多,有实际操作方面的,也有就企业实际情况调研写调研报告的。资金方面较宽裕的高校可以让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参加一些这种比赛。我校在2010年12至2011年6月组织高职二年级的学生参加了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主办的第四届全国商科院校技能大赛现代物流专业竞赛,从2010年12月10日举办的知识赛开始,经过知识赛、物流仿真模拟赛到总决赛,从开始的80多位同学参加知识赛,最终有五位同学参加了总决赛,我校以西安顺丰速递为调研对象,撰写调研报告参加了全国总决赛。此次比赛让参赛学生和指导教师都获益匪浅,不仅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也借鉴了其他高校在学生实践方面的成功经验。
2.3 校外实践方法
校外实践就是高校教师和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到物流企业现场实践。形式有:
(1)顶岗实习。顶岗实习可使学生全面感受物流岗位的所有职责,让学生在担当企业员工角色中提升胜任实际工作岗位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毕业后的顺利就业打下基础。这种方法按学生就业感兴趣的方向,有选择地进入相关的物流企业参与顶岗实习,学校派实习教师全程参与指导,学生参与企业正常作业。时间安排在最后一学年第一学期,以2~3个月为宜,安排在学生毕业学年的第一个学期是为了让学生调整就业心态,提前体验实际工作中的艰辛与收获,培养学生物流岗位的动手能力。
(2)毕业实习。毕业实习安排在最后一学年第二学期,学生自己联系企业或在学校推荐的企业实习,在最后一学年放寒假前确定好学生的毕业实习企业。通过毕业实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进而为学生走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在这一阶段表现出色,将有机会被实习企业录用为正式员工或实习企业可以帮学生推荐工作,因此毕业实习是学生实践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3 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3.1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要求指导老师既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又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因此,高校要制定教师向双师型发展的激励机制,在任职条件、职称评审、工资待遇以及教师引进等方面向双师型倾斜。一方面鼓励在校老师分期分批地到企业学习,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聘请一些物流企业管理第一线的工程技术和经营管理人员,担任实践指导老师,发挥兼职教师的互补作用。
3.2 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基地是实践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场所,应从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两方面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1)校内物流实训室建设应满足学生课内实训与综合实训的要求。校内物流实训室是为了配合课内实训与综合实训建立的,结合实际工作需求,校内物流实训室应以仓储管理作业、流通加工作业、物流信息技术应用为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货物分区、储位分配、验收,货物编码、堆存和养护技术,分拣、配货、配装,叉车操作,包装,集装技术操作,条码、RFID技术设备使用等作业功能的要求。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应满足学生认知实习、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甚至就业一体的要求。体现在三个方面:认知,使学生熟悉物流相关工作环节的工作环境、流程,熟悉相关的设施设备;体验,通过专业学习过程中有计划的短期实习,使学生体验到相应的岗位角色所要承担的工作内容以及责任,掌握岗位操作的基础技能和操作要点;顶岗,使学生能够完全履行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
3.3 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规章制度,保证实践教学有序进行。高校应在借鉴其他院校成功做法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从实践教学环节组织管理、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实践教学安全管理、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实践教学成绩考核等方面,建立覆盖实践教学各环节、全过程的教学管理制度。
4 结语
物流管理专业作为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决定了实践教学在高校物流人才培养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但是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很多,而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正是解决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问题的保障。
参考文献
物流管理专业论文范文5
关键词:实践教学;物流管理;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项目资助:上海市十二五内涵规划项目0852011XKZY15,校教学建设项目p201203002、“数字贸易与现代物流学科平台建设”。
一、 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科特色
物流管理专业是物流是强调实际应用的交叉学科专业,如何全面培养学生多学科融合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是我国物流管理专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物流管理专业需要综合运用生产管理、运营管理、交通运输规划、财务、贸易、报关等多种知识,培养能综合利用管理、经济、工程、计算机等方面知识和能力, 从事物流经营、运输、仓储、管理、决策、系统设计及教学科研的高层次、综合性、复合型人才。在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尤其强调综合素质、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 物流管理专业的教育现状
从2002年开始,中国的物流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开始筹建和招收物流专业的学生。尤其近年来,我国物流人才需求规模逐年增大,特别是随着国家出台《物流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之后,国家对物流业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加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日益提升。
目前我国有30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与物流技术的本科专业,并在本、硕、博等各学历层次进行了物流人才培养,职业及各类培训教育也发展很快,但仍无法满足需求,物流人才已被列入我国12 种紧缺人才之一。但培养单位数量不足、水平参差不齐、院校地域分布不均衡等现象仍较为明显,物流专业的毕业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比较低, 不能满足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要。
三、 国外实践教学的经验借鉴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是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来讲,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实践教学工作研究正逐步地深入展开。然而,实践教学工作主要以验证型和认知型居多,创造性不足,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国外来看,美国的教育模式是通才教育, 因此在很多方面强调的是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在知识面上要求更宽。在实践教学方面,强调学生与社会联系的自主性, 强调将课堂知识应用到课外环境中去的能力,强调宽口径就业能力,使学生们在未来工作的选择和定位等方面差别较大。而德国的教育模式为专才教育,大学的研究所与企业的研究中心保持密切的联系,通过实践教学和参观企业等方式密切大学和企业的联系,学生的知识面较窄但是较深,培养的学生毕业后能够直接输送到对口企业,并能迅速进入企业研究的前沿。
四、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问题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传统的课堂教学很难满足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而实践教学作为课堂理论教学的延续、补充和深化,在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对课堂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具有直观性、实践性、探索性、启发性等特点,是理论教学所不可替代的。
目前,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建立产学研平台是进行物流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理论培养与实践运用相结合的理想途径。当前的校企合作成功模式基本上是一对一的合作模式,即一个学校同一个企业进行合作。比如,企业与高校合作在学校建立物流实验室,或者学校和企业合作,成立相对独立的物流人才培养机构等等。
在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中,另一个实践教学的模式是学校自建物流实践教学实验室。由学校建立大型的综合物流实验或实训教室(包括仓储、运输、分拣等系统在内的,涵盖整体物流流程的综合性试验室)存在着场地、资源、人员、资金等方面的客观性制约,通常高校物流实验室的建设仅仅只能侧重于物流的某个环节。此外,一个学校在物流管理中的学生人数有限,实验室各项设备也存在利用率低下、资源浪费等问题。
五、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建议
目前我国物流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某些方面仍然有待完善与拓展,重点显现在现有实践教学模式的单一、以及教学方法灵活性的欠缺。实践环节要在教学大纲中得以体现,并在学习环节及学时上给予保证。这样才能使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紧密结合,从而缩短书本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的距离。为此,论文提出以下建议,以资源的开放及共享来凸显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特色。
1. 整合各方资源,扩大校企合作深度,建立物流联合培养基地:为解决现有校企合作模式中的问题,可考虑充分整合各高校、培训机构、企业及相关政府部门的资源,建立物流专业实践基地或综合培养基地。实践基地资源共享,成为区域内的各高校的物流人才的联合培养基地、或校际合作的人才培训基地。
2. 采用“派出”与“引进”多种途径,解决实践教学师资问题:第一种做法是采用“派出”的方式,充分利用国家已有的教师培训资源,加大对现有师资实践教学能力的培训力度。教育部、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等都举办过一系列高校教师培训班和学术研讨会,通过派出相关教师参加各种实践类培训,将提升现有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第二种做法是“引进”。通过与相关企业或产学研基地的合作,引进有物流实践从业经验的优秀人才作为专业兼职教师,通过企业教师的专题讲座或培训,作为本专业实践教学资源的补充。
3. 建立校内多学科共享的实践教学平台,促进相关学科交叉与融合:在学校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以交叉学科或大类学科为依托,整合校内与物流管理相关的多学科力量和科技资源,建立跨物流管理、工业工程、信息、交通等学科专业共享的实践平台,实现资源的集中管理和使用。这将不仅有利于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也将调动教师在交叉学科领域进行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促进交叉学科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的提高。
参考文献:
物流管理专业论文范文6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物流经营管理理论,具有较强物流经营管理实践能力,在工商企业物流中心和第三方物流公司从事物流经营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现代物流经营与管理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基础、经济法、现代物流管理、电子商务、配送与配送中心管理、采购与仓储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商品学概论、电子商务、社会调查、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