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工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广播电视工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广播电视工程

广播电视工程范文1

这样的一个技术是前所未有的技术,是在美国最新研究出来的,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技术。然后在国内将他形成了“同步光网络”。SDH技术在广播与电视工程中的应用,需要组成比较完善的标准传送结构,公共无力传输是广播电视工程的一个全新概念和理念,这样的宽带和用户是逐渐加大的,是广播和电视工程建设中的一个历程性标志,这样的一个技术不单单是只解决了传输速度的问题,更多的是在广播和电视工程解决了传输的质量问题。这样的一个技术更多的是通过同步数字传输的方式进行的,是通过同步的数字系列进行大量的应用。我们在广播和电视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尽量去普及SDH技术,我们在这样的技术下,要注意到单一的数字信号传输可能会与模拟信号产生冲突。我们在广播和电视信号的数字化处理过程中,要加大平台的构建,也就是加大SDH平台的建设。

2抗干扰技术

广播和电视工程的建设更多的是看数据传播的速度和质量,这样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如何去尽可能的去抗干扰,去提高广播和电视传播的抗干扰技术。目前,全世界的广播和电视传播都是通过卫星来实现的,通过卫星就行中继,最终实现信号的传播和发展。卫星可以说通过它的传播速度和质量是很高的,只有通过质量高、容量大的卫星传播,才能够实现传送的距离远,覆盖的层面大。这样的传播方式也会实现抗干扰,会不受到距离和速度的影响,是广播和电视传播的理想手段。国内目前正在致力于地球站抗干扰技术和研究和应用,这是为了尽量减少广播与电视工程中信号干扰问题的出现。举例来说,我们在研究卫星抗干扰技术过程中,最广泛和最适用的技术是卫星的波束与覆盖区的连接上通过天线来实现,其实对于卫星的覆盖区能否实现有效的控制是关键。按照目前的技术层次来分析,通过卫星实现信号的中转和传播是全世界实现信号传播的主要方式,通过卫星的传播能够做到传输距离远,传输素缎快,覆盖传播区域大,传输数据量大,信号好,质量好的特点。现阶段,通过卫星就行传播最主要的方式是点对面来实现的。可以说广播和电视传播通过点对面的方式是信号传输的最主要的方式,但是这样的都会受到影响。在不断发展的现代广电技术的应用中,也会促进卫星地球站抗干扰技术的广泛应用。

3接地技术

在普遍情况下,比较常见的广播与电视工程中的干扰现象主要表现为:电磁场辐射、电感性俐合、电容性耦合等,合理地运用接地技术可以将系统和大地了解在一起,保证各个设备和正常运行。接地技术在安装的过程中因为涉及到了复杂的地下电路,变得愈加繁复。广电工程的建设在目前的情况下,需要安装非常多的线路和设备,这样才可以满足群众居民的生活和娱乐需要。所以,很多线路的安装成了广电工程中必须的过程,线路和设备一旦增加,地下线路也就因此变得复杂。数字地线、模拟地线、信号地线、机外壳地线等都是其中主要的线路。多个相互平行的环形接地母线就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与这些线路与系统外壳之间要保证绝缘反应的产生。当将一条线设置成信号接地母线之后,所有的线就可以有规律地被整理,方便了日常应用中的管理,可以清晰看见每一条线路,检查和维修的时候也就变得更加便利。节目资料和接地技术之间的联系非常的紧密,所以通过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来保障居民的电视娱乐,才能让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也得到保障。只要做到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进行综合性分析,就可以保证在广播电视工程接地方面的技术和安全、有效。

4结语

广播电视工程范文2

关键词:村村通;突显问题;应对政策

我市的乡村广播电视规模建设始于90年代初的“三区”建设和“大庆”建设。1999年,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面实施以来,全市农牧区广播电视建设取得了迅猛发展,在10年时间里,新建(改建)广播电视单收站、收转战、小型有线电视站等广播电视“村村通”站(室)1171座,于2005年全面实现了行政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目标。(1)

2009年起,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利用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技术逐步转向户户通建设。全市广播电视覆盖方式实现了由村到户、覆盖质量由模拟到数字的双飞跃。与此同时,2009年,我市在全区率先开展了广播电视进寺庙试点工作,在此基础上于2011年底全面启动广播影视进寺庙工程,以直播卫星、有线数字、无线数字三种方式实现了全市所有寺庙的广播电视覆盖。

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村村通”、“户户通”及广播电视进寺庙工程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村村通”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1 原建广播电视“村村通”站点维护、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

1999年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实施以来拉萨市共建有各类乡村广播电视站(室)1171座,由于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的全面实施,目前,原建站点中只有249座各类站型在运行。机器设备老化且没有定点维修点,操管人员的误工补助太低或及时得不到落实等问题已突显。

2 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和广播电视进寺庙建设项目方面存在的问题

1、交通工具严重缺乏

据调查,基层广电部门用于农牧区和寺庙广播电视设备维护管理的车辆数量少,车况差,有些基层点就根本没有维护车辆,需要维护时只能租车,安全方面得不到保障加之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舍舍通”之后,设备维护管理量大大增加,车辆短缺已严重影响了全市广播电视“户户通”、“舍舍通”工程的维护管理工作。

2、六县县城有线网络严重老化

我市六县县级有线网络自1997年建设以来至今已有18年,期间,各县电视转播台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对有线电视网络进行了线路更换,但是县政府投入资金有限,而各县有线电视收视费资金又不多,所以各县无法解决线路老化问题,目前县城附近干部群众存在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

3、广播电视“户户通” “舍舍通”维护经费紧缺

我市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实施以来,因农牧区电压不稳、雷雨天气频繁以及个别群众使用不当等原因,造成设备烧坏等故障时有发生,需经常性维护管理。目前,新安装调试的户户通设备仍处于设备厂家规定的一年免费维修期内,但从第二年起以及长远考虑,随着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建设总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已建户户通设备陆续过免费维修期,户户通设备维护资金必将成为影响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成效发挥的重要瓶颈。

3 工程管理严重缺乏技术人员

管理是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极为重要的环节,实践证明,农村广播电视网的建设是三分建七分管,工程的后期建设是广播电视村村通变成有效通、长期通的保证。(2)

调查中发现,目前各县区广电工作技术人员因退休,工作调整等原因造成广电技术人员缺乏的问题较突出,另外随着设备的不断老化,“户户通”、“舍舍通”设备的维护维修量也在逐渐增大,且广播电视设备属易损消耗机器,在技术含量高的部位自然损坏量增加明显,严重缺乏技术核心人员。

4 提升“村村通”工程的对策

1、对原建广播电视“村村通”站点维护、运行、管理的对策

拉萨地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地理环境特殊,海拔高、地域广、交通不便、村落分散,广播电视建设工作任务重难度大。目前,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前期设备全部由国家投入,但后期的设备维护管理经费,行业渠道无相应配套,造成设备老化。建议:将原建230余座“村村通”广播电视收转站的铁塔改建成调频广播收转站,及时更新设备,并交由当地乡人民政府和村委会管理并使用,同时培训一批广播电视操管人员,每月发放一定的误工费或生活补助,保持队伍的相对稳定。

2、对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和广播电视进寺庙建设项目的对策

(1)经费方面

建议各级政府将“户户通”、“舍舍通”维护管理经费纳入年度预算中。建议在维修“户户通”、“舍舍通”设备时向农牧民群众和僧尼适当收取设备维修成本费,以缓解维护经费不足并促进他们管理和爱惜设备。

(2)人员、机构方面

由相关主管部门牵头成立地市、县广播电视“户户通”、“舍舍通”维护管理中心、维护队,配置3到5名技术维护管理人员,充分利用目前村组兼职的维护人员,发放一定的管理维护务工补贴。

(3)硬件设施方面

为了巩固广播电视“户户通”“舍舍通”项目建设成果,建议配置性能较好的专用巡查及维护车辆,以保障广播电视户户通及舍舍通安全优质的长期通。

3、转变人才结构、加强人才培训

面对当前广播电视专业技术人员紧缺的状况,建议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人员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对刚参加工作,专业不是广电工程的工作人员选派去内地进行专业培训,激励他们干一行、学一行、学一行、精一行,使他们能成为岗位上的“中流砥柱”。

“村村通”基层工作是全局工作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基础牢固了,才能保障工作的畅通,上级业务部门应加大加强对各县基层广电技术人员特别是设备使用和维修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

参考文献

广播电视工程范文3

由于采用不同的接地方式就会产生不同类型,其中两种方式最为突出,第一方式是用金属材料把信号源密封,使接地的金属材料不与电场相交,致使接地设备只与地面相连,这样就降低了事故的发生频率。第二种方式是通过改变电场屏蔽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把带电导体密封,加大屏蔽密度,降低电场对工作电路的干扰,可以使发射信号更加稳定。

2广播电视接地系统在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广播电视接地系统在进行安装和调试的过程中会遇到严重的问题,不仅影响到广播电视工程的正常进行,同时还严重影响到传媒行业的高效发展。具体来说,应该注意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具体地分析和探讨。

2.1要不断完善系统中的信号地和其他设备

现如今,我国的信息技术的发展程度不断增加,数字化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在广播电视工程接地方式上也逐渐应用了这些高端的技术,提升了接地工程的实际效果。具体来说就是采用相对比较独立的模拟信号或者是数字信号来和大地进行高效地连接。不同的接地设备对信号的要求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通常情况下,需要通过接地螺栓等设备来形成一定的纽带作用,对整体的接地系统进行完善。所以说,在具体的实践中,需要对系统中的信号地和其他的连接设备进行有效地连接,并且形成相对比较完善的系统形式。

2.2要不断对数字接地机床的进行规范

接地方式不仅能影响着电视广播工作的调试与安装工作,同时还影响着广播电视节目信号的输送质量,能否合理的对电视广播接地技术改进就成为主要制约因素。当电视广播系统中的接地设备普遍偏多的时候,尤其是在当今各种科学技术与先进设备被不断应用到了广播电视系统中,数字地线、模拟接地引线、接地信号、电源线和机柜外壳电线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因此,可敷设一条平行排列的绝缘系统,使用两条半环型接地母线作为信号总线,靠近安全接地螺栓。另一种方式是在屏蔽地,使用箱体外壳母线接收附近的信号,在信号系统总线上,连接到附近的柜体总线上。

3对于广播电视接地系统的规范性要求

目前,由于各个广播电视局对接地系统的不断重视,我国对其接地方式做出了一定的规范。因此,在建设广播电视系统的建设时,要注重对信号发射系统的稳定性的研究,发射系统稳定性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广播电视系统接地信号的稳定程度与广播电视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在建设时要有为注意。目前,国内不少学者对如何提高广播电视系统的稳定性做了很多研究,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果。本文就这些成果对如何让提高发射系统地稳定性归纳了一些建议,主要包括以下价格方面:第一,广播电视的工程的相关工程设施与设备接地装置之间的距离不应该在6米以下;第二,所有信发射设备必须与地面有良好的接地,确保不会发生大的安全事故;第三,广播电视工程接地设备的保护线如果长度在25米以上的,必须将接地设备中的接地与接零分开,避免出现信号干扰与触电、漏电现象;第四,广播电视工程的信号接地与电容接地装置要用隔离变压箱进行有效地隔离,这样既能提高广播信号的质量,又能提高其安全性。广播电视工程的有效发展离不开对接地方式的重视与定期的安检,只有不断提高监督检修的例如,并从实际经验中积累经验,才能在根本上解决广播电视工程在接地方式上存在的问题,促进广播电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4结束语

广播电视工程范文4

关键词:广播电视工程 接地技术

信息时代的发展,人们对通信设备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广播电视建设过程中,为增强信号传输的稳定性,满足人们的需求,引进了接地技术,确保设备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1 接地技术的概况

接地技术就是让系统某一线路与大地相连,由此建立一个低电阻的通路,形成一个电路,能够起到保护设备及人员安全等作用。接地技术最开始是为避免雷击时导入巨大的电流破坏电子机械或设备而引入的,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入,发现了其具有防干扰的功能,于是人们开始将其更广泛的应用于电磁干扰中,以确保设备的运行及稳定。

2 广播电视工程中的接地技术及应用

2.1 广播电视工程接地技术中的保护接地

一般情况下,电线设备都带有绝缘体外壳,以确保电路畅通,防止触电事件的发生,但是由于外部因素,有时也可能出现绝缘外壳被破坏的现象,失去了外层的保护,这可能导致设备发生故障,还很可能带电,这样不仅设备可能无法正常工作,还极可能威胁到员工的人身安全。而广播电视工程为了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保护员工的安全,引进接地技术,其主要分为接零保护与接地两种,这两种保护措施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所以广播电视工程在选取措施时应该从实际出发,参照电网所用的供电系统及其实际情况。对于使用较频繁、传输功能单一、功率不大的设备可使用接零保护,如空调等。

2.2 广播电视工程接地技术中的工作接地

工作接地是通过对电力系统某一点接地,来实现系统的正常运行,即使发生故障,电力系统可以不受干扰,依然稳定安全运行,这有利于广播电视工程的发展,降低故障带来的经济损失。

当设备短路,电压发生倒流,由原本低电压流向高电压的电流变成高电压流向低电压时,由于低电压承受能力有限,在没有工作接地的情况下,就极易导致系统瘫痪,但是工作接地可以实现分流,也就是高于低电压承受能力的电压会流向大地,而大地电势是零,进而保证了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但是,由于电力受到磁场的影响,所以,电磁场对工作接地有干扰作用,广播电视工程在进行工作接地时,一定要考虑磁场因素,使工作接地能够有效地保护电气设备和人员安全。

2.3 广播电视工程接地技术中的屏蔽接地

屏蔽接地是为了防止电磁的干扰,因为电力会产生磁场,而磁场会干扰接地技术的有效性,所以人们一般会用金属壳将电磁的干扰源罩住,而这种方法就是屏蔽接地。屏蔽接地技术比较复杂,因为电流不同,措施也就有所差异。

屏蔽接地技术主要在静电及交变电场中使用,由于静电是通过接触产生的,所以通用原则就是用金属罩包裹设备,与外界隔绝,进而防止其对掉电设备的干扰。交变电场屏蔽是在带电设备和电磁干扰源之间安放金属屏蔽器。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避免电磁干扰电气设备,保证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

2.4 广播电视工程接地技术中的防雷接地

防雷接地是最常见的形式,它不仅在广播电视工程中使用,也用到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如避雷针,其原理简单,就是通过将雷击的电流导向大地,由于大地电流负荷承受能力强,容量大,而起到了对电气等的保护作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防雷接地也就是如此,利用大地的保护作用,分散电流,达到保护目的。

3 注意的事项

由于电场能够产生磁场,而且电流越强,磁场也就越强,这就会干扰到接地技术的实效性,所以在安装接地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电流较大的地方,这可能存在极强的电场和磁场干扰,所以要注意系统接地,使设备能有效地抵抗这些干扰,在故障之下也能够正常工作。

3.1 注意系统信号地和其他接地的连接次序

在广播电视系统安装调试时,为避免电场和磁场的干扰,接地应注意系统信号和其他接地的连接次序。由于设备的电阻有大小之分,所以要特别注重连接顺序,在安装调试时要充分考虑接地连接次序问题。

比如对于音频设备,其安全地、功率地和信号地的要求接地电阻不一,安全地和功率地比较小,而信号地比较大。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接地技术也有了进步,由于广播电视工程使用模拟信号传输和数字信号传输,一些设备分别设立独立的模拟地和数字地,这就需要一一对应,分别接地,最后在实现汇聚。

另外,有些人认为接地就是设备外壳的简单相连,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外壳只是一种保护,核心是利用大地对电量的无限负荷来实现电路发生故障时,分担电流量,防止设备受到高电压的冲击,达到对设备的保护。

3.2 注意机房数字设备接地的规范性

目前由于广播电视工程与网络技术的融合,增加了广播电视工程的传输模式,导致各种地线增多,比如数字地线、模拟地线、信号地线等。对此,为了使各地线有序分布,防止交叉或者相连,接地的规范性显得特别重要。所以设置人员要合理分布各地线,可以预设几条互相并行的接地母线,然后根据就近原则,系统各信号依次接到母线上,这样就可以防止地线混乱,导致故障发生时,找不到问题症结所在,耗费时力物力,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另外,还要设立屏蔽接地,选择合适的方式,切实保护设备及人员安全。

3.3 注意使三相电源中性点电位保持零电位

在三相四线制电源供电时,由于不同时性,也就是电气设备的负载用电量与用电没有很好地协调,导致三相不平衡。这就容易产生危害性强的谐波,干扰磁场,还极可能带来通信设备的瘫痪。另外,如果中性线接地选的位置不佳,受磁场干扰严重,造成中性线电位偏移,有可能使单相供电的设备由于电压不符合设备需求而无法工作,因为电压过于高的话对电路造成损害,过低不能供电路所需正常工作,因此,要保证电源中性线接地的规范性和合理性,使三相电源中性点电位保持零电位,这直接关系到电路安全问题。机柜内的工作接地线要采用绝缘导线,因为如果用没有绝缘的导线,在通电情况下,可能与其他地线相互吸引或者排斥,导致线路移位,发生意想不到的问题。工作接地线与保护接地线必须分开,因为两者作用有区别和差异,如果两者没有分开,那么当机器故障时,可能导致两条线路之间出现一个闭合回流电路,极大的电流量会给设备带来巨大的损害,还直接威胁到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4 结语

综上所述,接地技术提高了广播电视工程的安全性,是广播电视系统安装和调试的一个重要部分,由于它具有规避磁场干扰的功能,提高了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在发生电路回流时,也因为接地技术利用大地分担了高于设备的电流量,保证了设备的安全运行以及操作和维护人员的人身安全。由此可见,我们要重视接地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但是在掌握接地技术的同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在安装时,必须以严谨的态度对电磁场的强弱进行细致地考察,确保其不受磁场的干扰,使需要接地的电气设备都接地良好。

同时,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大环境下,网络技术的发展导致数字设备不断增多,也直接引起信号地线、功率地线和机柜外壳地线等的增加,为避免在实践中由于缺乏经验和相关知识出现接地不当,造成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的情况,技术人员应该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接地技术。

参考文献:

[1]沈兰兰.广播电视工程接地技术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2(18).

[2]张斯琴.广播电视工程中的接地技术应用[J].科技资讯,2013(03).

[3]钟定容.广播电视系统接地技术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3(35).

[4]朴李敏.浅谈广播电视工程中的接地技术的应用[J].科技风,2010(22).

广播电视工程范文5

[关键词]:广播电视工程;接地技术;要求

1、接地技术的主要类型

广播电视系统中,将接地线连接到接地极的方法称之为“接地”,根据接地的作用,接地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本文主要针对以下几种常用类型进行简单的介绍:

(1)保护接地。

为了防止绝缘层损坏,导致设备带电,威胁到人身安全及设备安全等因素而设置的保护装置,保护接地的方式主要是接零和接地两种。

(2)工作接地。

为了使电路正常的工作,需要一个基准电位进行保证,而工作接地就是为了提供基准电位而存在的,一般将基准电位设置为零,在设备电路系统中,基准电位可以使某一块、某一段或某一点,如果基准电位与大地隔开时,那么就是我们所说的零电位,当然这是相对而言的。

(3)屏蔽接地。

为了避免电磁感应对广播电视视频、音频信号的干扰,采取屏蔽电子设备金属外壳、外皮、建筑物金属屏蔽网、屏蔽罩进行接地屏蔽的方法,有效的起到防护作用。

(4)过压保护接地。

雷电对广播电视线路的影响也较大,因此要采取过压保护接地的方式对雷击危害进行防护。在机房内设置防雷措施主要是为了降低均衡电位及冲击电压,降低雷电流的阻抗,在受到雷击之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引线将过电流导入地下。

(5)信号地。

不管是什么样的电子电路,都会存在一个基准电位点,该点即为信号地,其作用在于保证电路的基准电位统一均衡,防止由于电位浮动导致信号不稳定,出现误差。

2、广播电视工程系统接地要求

广播电视发射系统的稳定性决定了信号的稳定,要保证发射系统的稳定,就需要保证发射设备及操作人员的稳定及安全,因此,一个良好的接地系统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对广播电视工程接地系统提出以下几方面的要求,以保证发射系统的稳定性。第一,建筑物基础与接地装置之间的距离应该保持在五米以上;第二,发射系统的全部接地装置都要保持良好的接地状态;第三,如果保护地线的横截面大于20米时,要将接零与接地分开,防止出现互相干扰;第四,工作接地与保护接地的电阻都应该在4欧以内;第五,防雷保护接地的电阻要小于5欧;第六,对于其他重点发射设备,要用隔离变压器进行隔离,防止出现互相干扰、串扰,这样发射设备的安全运行才能得以保证。广播电视设备的安全运行离不开良好规范的接地要求,对所有的接地保护装置要不定期的进行检查,从而不断的积累安全经验,才能有效的对接地保护中的问题进行解决。

3、广播电视工程系统接地技术要点

在广电工程系统的安装及调试过程中,部分区段由于使用大功率设备而出现严重的磁场或电场干扰,尤其是在导线与电源之间的耦合干扰,因此在光电工程安装及调试中,应该注意诸多的技术要点,防止出现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3.1三相电源中性点的零电位技术要点

对三相四线制的电源供电中,各负载的用电时间与用电量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造成了三相的不均衡,此时,由于中性点的接地状况欠佳,中性线电位就有可能出现偏移,偏移往往导致单相供电设备的电压不稳定,表现为电压偏低或偏高造成设备工作异常,严重的会导致设备的损毁,所以,要电源的中心线要保证可靠接地,保持三相电源中性点电位为零,这是十分关键的。机柜内,工作接电线的材质选择要用电缆或者铜芯绝缘导线,金属丝编织管、扁铁或辩铜都是不能用于机柜内的工作接地线的,主要是由于这些材质对地线间的绝缘效果欠佳;保护地线与工作地线要分开,不能用金属丝编织管作为接地体直接埋设,要将接地极打入地表层一定深度后,用盐水灌入,周围采用炭粉填埋,这样有利于增加导电性;一般情况下,中性线接地电阻应该小于1欧,系统接地电阻应该小于4欧,弱电部分接地电阻要求小于10欧。

3.2系统信号地与其余接地的连接次序

对于视频与音频设备,尤其要注意系统信号地与其它接地的连接次序,功率地与安全地的接地电阻一般要比较小,系统信号地的接地电阻可以适当的偏大一些。现阶段,随着科学技术与数字技术 的不断发展,部分数字设备均有独立的数字地和模拟地,此时,接地时要先进行分离,接地后再进行汇聚,接地的位置尽量的靠近公共接地母线;采用机柜外壳与设备外壳地线对信号设备外壳进行连接,采用系统外壳与机柜外壳地线对机柜外壳进行连接,在整个系统中,系统金属外壳上设置安全接地螺栓,需要良好的电气连接进行保证,由此可以看出,接地不是简单的对设备外壳进行连接,还需要注意连接的部位及次序。

3.3规范机房数字设备接地

如果机柜内存在较多设备时,尤其在目前,广播电视机房内的数字设备不断的增多,这就造成数字地线、信号地线、模拟地线、机柜外壳地线及功率地线也不断增加,变得较为复杂。由此,可以设置与系统外壳绝缘并平行的几条半环形接地母线,主要包括屏蔽地及机柜外壳地母线和信号地母线,对于系统内的各个信号地,应该就近接到信号地母线上,同样对系统内的各个屏蔽地及机柜外壳地应该就近接入屏蔽地及外壳地母线上,信号地母线要接入信号地螺栓上,两条半环形接地母线的中间部位要尽量的靠近安全接地螺栓。需要注意的是母线的电气性能要有保障,母线的电阻要尽量的减小。

结语

接地技术最开始主要应用于电力系统,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延伸,在弱电系统中也逐渐的得到广泛应用。广播电视系统工程中使用接地技术,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使得信号的传输的过程中受到的干扰大大的降低,有效的解决了由于电路稳定性差导致的信号误差等问题,在实践中也已经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朴李敏.浅谈广播电视工程中的接地技术的应用[J].科技风.2010(22).

[2]何跃华.广播电视工程中的接地技术[J].中国科技纵横.2011(9).

[3]蔡春潮.接地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博览.2010(32).

广播电视工程范文6

一、实施“村村通”工程的意义

做好新时期“村村通”工作是实践“*”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一号工程,是深受广大农民群众欢迎的民心工程,对于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传播先进文化,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村村通”工程建设目标及我县工作进展情况

国家提出:到2010年底,要全面实现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通广播电视的目标,使人民群众能够收听收看到包括中央和本省的4套以上的广播节目和8套以上的电视节目。

我县“村村通”工程实施以来,有效扩大了农村广播电视覆盖面,解决了农民听广播难、看电视难的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从总体上看,目前农村广播电视建设还处于较低水平,广播电视覆盖还存在“盲区”。根据中央、省的安排部署,近两年,我县逐步加快了“村村通”工程建设步伐。一是我县农村广播网于*年采用调频技术,全面完成了恢复建设。二是于*、*年自筹资金,先后在王庄、任桥、濠诚建设了三个电视差转台,解决了边远地区收看中央及我县自办电视节目难的问题。三是利用租用电信富余光纤,完成了全县有线电视光缆联网,使全县乡镇政府所在地及部分有条件的村庄能够收看到与县城相同套数,相同质量的有线电视节目。

三、*年我县“村村通”工程建设计划及措施

今年,我局在做好原有“村村通”运行维护的基础上,将继续加大投入,加快我县“村村通”工程建设步伐。

一是进一步理顺县、乡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做好“村村通”运行维护,保障“村村通”健康发展。

二是已于年初完成了中央电视1套、7套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套节目在我县落地转播,该项目由中央扶持建设资金,县广电局自筹运行维护资金。

三是争取安徽卫视和安徽人民广播电台节目在我县建站落地。我们将继续加大与省广电局联系的力度,争取6月份之前下达项目规划,10月份之前采购转播设备,12月之前实施安装,年底之前转播覆盖。

四是利用铁路沿线预留的省主干光缆及通过通讯杆路附挂光缆的形式架设县到乡镇有线电视主干光缆网络。并向村(庄)延伸,保证完成与县政府签订的“村村通”目标任务暨全县有线电视行政村覆盖达60%。具体路由及架设时间安排如下:

1、沿铁路线即县局---连城---新马桥---磨盘张---王庄(包括沿线有条件的村庄),此线将于五月底架设完成并已投入使用。

2、沿铁路线即县局---唐南---仲兴(包括沿线有条件的村庄),此线将于五月底架设完成,将于六月中旬投入使用。

3、沿铁路线即县局---任桥---湖沟(包括沿线有条件的村庄),此线将于九月份架设且投入使用。

4、东线即县局---石湖---濠城---刘集---九湾(包括沿线有条件的村庄),此线已开始架设,将于七月底架设完且投入使用。

5、西南线即县局---杨庙---何集---瓦疃(包括沿线有条件的村庄),此线将于年底架设完且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