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法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艾灸法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艾灸法论文

艾灸法论文范文1

原发性胆囊癌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生率的第五位[1]。因其症状和体征不具有特异性,所以早期诊断率较低。虽然随着CT、MRI在临床上的应用不断广泛,胆囊癌的早期诊断率较前有所提高,但由于它具有恶性程度高、病情发展快、根治机会少的特点,预后仍然很差,越来越被外科临床所重视。现对本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50例原发性胆囊癌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50例,男11例,女39例,年龄38~79岁(平均61岁),其中50~70岁年龄段发病率最高(73%)。

1.2临床表现

右上腹部疼痛44例(占88%),黄疸10例(占20%)。表现为急性胆囊炎8例,慢性胆囊炎34例。合并胆囊结石26例,合并胆总管结石2例,合并胆总管囊肿1例。体重减轻14例。3例为体检时发现的无症状胆囊癌。

1.3辅助检查

50例中,B超提示胆囊癌13例;CT提示胆囊癌18例;MRI提示胆囊癌7例;17例手术后经病理切片才确诊;4例术前诊断为肝脏占位,术中探查发现为原发性胆囊癌。B超、CT、MRI等影像学上提示的原发性胆囊癌通过手术后确诊者均为Nevin分期Ⅲ期以上胆囊癌,Ⅰ、Ⅱ期患者无一例在影像学上有提示。

1.4实验室检查

31例在术前曾行肿瘤标记物检查,正常10例,AFP、CEA、CA19-9均升高2例,仅CEA、CA19-9升高2例,仅CEA升高3例,仅CA19-9升高14例(其中有4例CA19-9值超过5000)。

2结果

2.1手术治疗

根据Nevin分期,Ⅰ期5例,Ⅱ期8例,Ⅲ期10例,Ⅳ期15例,Ⅴ期12例。Ⅰ、Ⅱ期全部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或开腹胆囊切除术;Ⅲ期行胆囊切除+胆囊床部分肝脏切除或肝脏第四、五段切除+局部淋巴结清扫;Ⅳ期中4例行胆囊切除+肝段切除,其中2例因侵犯横结肠而行结肠部分切除,由于累及到胆总管下段与十二指肠,1例行保留胰头的胆总管、幽门、十二指肠球部切除,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6例仅行姑息性的胆囊切除术。5例行腹腔内肿块活检证实为原发性胆囊癌已经转移而关腹。Ⅴ期患者中10例未行手术治疗。合并胆总管结石者同时行取石治疗。术后并发症,在40例手术患者中出现术后出血2例、胆漏2例、肝功能衰竭1例、胸腔积液6例、切口感染1例,经积极治疗后,除2例因治疗效果差而自动出院外,其余患者的并发症均治愈,无一例在住院期间死亡。

2.2病理结果

原发性胆囊癌的大体标本大多表现为灰白色,壁厚而僵硬,囊内壁黏膜结构紊乱,部分见菜花样突起。对于大部分Nevin分期为Ⅰ、Ⅱ期胆囊癌其病变的胆囊内壁可见慢性炎症样改变;肝脏表面的转移灶呈灰白色小结节。在组织学上,切除的35例胆囊标本中,腺癌27例、鳞腺癌5例、未分化癌1例、神经内分泌癌1例、印戒细胞癌1例。

3讨论

原发性胆囊癌的早期症状比较隐匿,病情即便发展也常表现为胆囊结石的症状和体征,这对于该病的早发现带来一定的困难,在临床上有着一定的误诊和漏诊率,所以,仔细分析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尤为重要。有作者提出,对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特别是女性患者),有胆囊结石或胆囊炎史而表现为持续性右上腹痛、有胆囊结石病史而最近伴发渐进性黄疸、胆囊区扪及肿块者,都要警惕胆囊癌的可能[2]。在临床上,胆囊小肠瘘、胆囊结肠瘘、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陶瓷样胆囊等均有较高的恶变率。目前公认胆囊腺瘤是最重要的癌前期病变,对于B超发现直径超过1cm、单发病变、合并结石或年龄超过50岁者均主张手术治疗。

由于本病临床表现的不确定性及相对少见的特点,很少能在术前作出正确的诊断,往往胆囊切除后的病理检查才得到证实;部分患者病理报告尚未出来就已经出院,这又是一个原发性胆囊癌漏诊及延误治疗的原因。胆囊癌病情发展迅速,侵犯和转移较快,当患者的症状或体征比较明显、影像学上有提示时,大多数肿瘤已无法切除。本组病例影像学上提示胆囊癌时均已达Ⅲ期以上。因此,在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对于胆囊萎缩、囊壁僵硬增厚、局部轮廓不清或合并有肝十二指肠韧带上淋巴结肿大、肝脏表面有散在的小结节、胰、十二指肠局部有侵犯时,均需引起高度重视。本组17例术后病理切片才得到证实,可见与术中切下标本未常规肉眼检视和冷冻切片送检率不高有关。本院对Ⅰ、Ⅱ期患者通常行单纯的胆囊切除术。但有学者认为对于Ⅰ、Ⅱ期行根治性胆囊切除术其长期生存率明显优于单纯的胆囊切除术,强调胆囊床处作肝组织楔形切除术及淋巴清扫的必要性[3]。对于Ⅲ期患者,本院常行肝脏第四、五段切除和淋巴结清扫,对于Ⅳ期患者根据具体情况行肝段切除、胆总管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等,对于Ⅴ期患者,必要时施行姑息性手术,包括姑息性胆囊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胆总管T管引流术、PTCD、空肠造瘘或胃造瘘术等。

关于原发性胆囊癌的化疗,有作者认为其化疗、放疗或其他非手术治疗效果均不佳[4],以5-Fu为主的化疗方案有效率仅为10%~15%,而且,这些疗效并不持久,且对生存率的影响不大[5]。最近,有报道采用术中及术后的辅助化疗,如对于部分未能切除的患者作术中放疗,术后2周根据其具体情况进行化疗,可采用5-Fu、CF、MMC、卡铂等,同时以白介素、干扰素等辅助化疗[2]。也有报道术中在肝固有动脉内插管,药泵皮下植入进行化疗[5],这有可能使大剂量的化疗药物聚集在肿瘤局部,有效杀灭局部的残留病灶及肝内的小转移灶。

原发性胆囊癌的预后差。有作者曾对98例原发性胆囊癌作过疗效及预后评析,其总体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38.54%、14.24%、6.67%,但行胆囊癌根治术或扩大根治术的患者生存率明显提高,其1、3、5年生存率可达到77.29%、34.37%、21.48%,因此认为手术治疗胆囊癌是目前最好的方法[6]。影响胆囊癌预后的因素主要为肿瘤的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恶性程度的高低及治疗方法等。影响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生存率的另一重要因素就是手术大小带来的风险,因为扩大的胆囊癌根治手术可能引起的出血、胆漏、肠漏、胰漏、胸腔和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往往是致命性的。

总之,提高原发性胆囊癌的治愈率需要把握好诊治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应详细了解病史和认真体检;对于那些暂不手术的胆囊小腺瘤(通常<8mm)患者应定期复查,对合并有胆囊结石胆囊炎、且病史较长的患者更应高度重视;对于术中发现变异的胆囊应剖开检查。及时送冷冻切片检查;有效的根治术是治愈胆囊癌的关键。必要的放疗、化疗要应用,同时做到严格随访,这样才能较好地提高胆囊癌患者的生存率。

【参考文献】

1李连弟,张思维,鲁凤珠,等.中国恶性肿瘤死亡谱及分类构成特征研究.中国肿瘤杂志,1997,19:323~328.

2梅家才,林擎天.原发性胆囊癌65例诊断和治疗.肝胆胰外科杂志,2003,15:36~37.

3BenoistS,PanisY,FagniezPL.Long-termresultsaftercurativeresectionforcarcinomaofthegallbladder.AmJSurg,1998,175:118.

4周克俭,王福贻,苏军,等.胆囊癌与胆囊结石的关系.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7):974~975.

艾灸法论文范文2

【关键词】中医护理技术;培训;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477-02

中医护理技术在中医临床护理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中医医院护理人员为病人提供服务的基本手段,它是以脏腑学说为基础,经络学说为核心,通过刺激特定部位,以通经脉、调气血、调整阴阳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1 ]。但在医院管理年验收和等级医院复审中,发现中医医院普遍存在着中医护理特色体现不足,临床实际开展中医操作项目过少的现象[2], 王俊杰等[3]报告显示,医院护理人员广泛开展中医护理技术的只占9. 2%。以上问题我院同样存在,因此护理部于2011年6月开始对全院护理人员实施系统的中医护理技术培训,在2012年8月三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院为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编制开放床位400张,护士总数233人,总床护比10. 58,病区床护比10. 41。护士年龄18~55(32. 16±7. 06)岁;学历:本科18人,大专122人,中专93人;职称: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58人,护师40人,护士134人;中医院校毕业的护士34人(包括基础学历和成人教育学历),护士长17人,毕业于中医院校6人,接受过“西医学中医”培训的护士132人,系统完成学习中医知识100学时的培训率70.3%。

2 中医护理操作培训管理

①成立中医护理技术操作领导及考核小组,由分管副院长为领导组长,护理部副主任为培训考核组长,成员由大科护士长及部分中医院校的护士长组成。②护理部组织修订完毕23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并印制成册。③向医院申请增加中医护理培训的设备;④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培训、临床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项目指标、奖惩等纳入护士长日常管理。⑤建立护理部、科护士长巡查制度,与护士长、临床护士和病人深入接触,评估中医护理技术效果和存在问题,及时完善管理和培训方法。

3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激励机制

从2011年起把中西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纳入同工同酬及职称晋升中,同工同酬考核如下:西医基础护理操作8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8项中各抽签考核一项(90分合格),具体内容如下:(1)西医基础操作(略):(2)中医护理技术操作:①艾条灸法;②拔火罐法 ;③开天门 ;④刮痧法;⑤ 湿敷法;⑥ 敷药法;⑦药烫法 ;⑧熏洗法。理论或技术操作考试不合格,补考1次,同工同酬推迟1个月,以此类推;5次考试不合格,当年不再推荐同工同酬。职称晋升考核如下:(1)初级护士晋升护师考核:专科技术操作4项+中医护理操作4项中各抽签考核1项(90分合格),项目如下:专科技术操作(略):中医护理技术操作:①拔火罐法②艾灸法③刮痧法④药烫法。(2)护师职称晋升主管护师职称考核:急救技术操作2项+中医护理技术2项操作中各抽签考核1项(90分合格),项目如下:急救技术操作:①简易呼吸囊的使用 ②除颤术;中医技术操作:①拔火罐 ②艾灸法。若理论或技术操作考试不合格1次,聘任则推迟1个月,以此类推;超过3次,则推迟一年聘任。

4 具体实施培训方法。

4.1第一阶段全员培训:①时间安排:2011年6-12月;②每月培训2项,共12项,培训顺序先从国家级到区级、院级,具体项目是:耳穴埋豆、艾条灸法、头部穴位按摩、拔火罐、刮痧法、湿敷法、涂药法、熏洗法、中药药熨、中药保留灌肠、敷药法、贴药法。③培训要求是:每月初护理部组织示范员及考核小组进行2天的集中培训,训练熟悉后组织各科的护士长及总示范员进行培训,并反复训练,然后由她们集中培训科室的护理人员,月中护理部的考核小组分4组对护士长及总示范员进行考核,月底由各科护士长及总示范员验收考核科室的其他人员,人人考核合格。

4.2第二阶段新入职护士培训方法;

从2011年起,护理部组织当年新入职的护士进行专门的培训,中西医护理技术操作共24项,其中中医12项,西医12项,培训方法是:①时间:2011年开始,每年8 -12月,每周1-2项,周四及周五分2批进行培训。②中医培训的项目是:耳穴埋豆、艾条灸法、拔火罐法、头部穴位按摩、刮痧法、湿敷法、涂药法、熏洗法、中药药熨法、中药保留灌肠法、敷药法、贴药法。③要求:每次培训时先观看操作录像,再由专门的培训老师全天指导训练,对手法不正确或不规范者亲手示范指正,然后反复的训练,1周后由护理部组织的小组考核,人人每项验收过关,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她们很快熟练掌握中西医护理技术操作,更利于临床护理工作。2012年新入职护士的中西医护理技术操作也正在培训中.

4.3 第三阶段全员验收考核过关:

2012年7月2日-30日,共分5轮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人人验收过关的培训。护理部组织成立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组,共12人,分6个小组、2个时间段考核。第一时间段:下午2:30-6:30分,第二时间段是:晚上6:30-10:30分。各科护理人员自备操作物品及模特,并按照事先安排的时间段准时参加考试,每一轮考试顺序是:护士长总示范员主管护师护师护士见习护士。

5 效果

5.1各层次的满意度提高

①病人的满意度提高;②医生的满意度提高;③护理管理者的满意度提高;④护理人员中医护理临床能力提高。

5.2 增加了中医护理技术开展项目。

与2010年比较, 2012年中医护理技术操作项目由13项增至19项,分别为中药药熨、中药熏洗、中药坐浴、中药保留灌肠、中药外敷、刮痧法、辨证施膳、拔火罐、穴位帖敷、艾灸法、小儿太极按摩、阴道坐药、全身药浴、水针法、湿敷法、涂药法、穴位按摩、耳穴埋籽法、捏脊法治疗,其中后7项为 2011年后新开展项目;其中重点推广项目(耳穴埋籽、穴位按摩、水针法、捏脊法)。

5.3 护理人员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能力的增强

从2011年起分别对在职护士及新入职一年内的护士,进行系统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培训后,并把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纳入同工同酬及职称晋升考核,各层次护士训练中医护理操作的主动性加强,中医护理操作能力不断增强,护理管理者及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成绩由原来平均91.5分提升到95.8分。

5.4 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科研水平。

与2010年比较, 2011-2012年撰写中医护理论文由5篇增至12篇,中医护理科研课题由0项增至4项。

5.5促进临床科室及重点专科的建设

通过系统培训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使临床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项目增多,利于科室的发展,使医院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得到提升!如水针疗法由护士操作应用在膝痹、腰腿痛及尿潴留患者;耳穴埋豆应用在外科、骨伤科术前及内科失眠等患者;中药保留灌肠及艾灸疗法应用在脾胃病专科、妇科、脊柱骨科的患者;全身药浴应用在儿科胎黄及热毒湿疹患儿;中药药熨及敷药法、贴药法应用在骨伤科、针灸科患者;头部穴位按摩应用在床上洗头及项痹患者;中药熏洗应用在肛肠科、蛇伤患者等,效果显著,患者满意。今年针灸科、脾胃病科、中医急诊科获得市级重点专科的建设,促进医院的发展!

6 讨论

6.1护理部在开展中医传统护理技术系统培训具有重要作用,熟练掌握独特的中医护理操作技术是突出中医护理特色的重要手段,是中医院有别于西医院的根本特征[4]。护理部在中医护理建设中发挥着特定的角色优势。首先,它作为护理行政和技术的管理部门,有利于开拓和创造中医护理的内外环境和实施氛围。结果显示,护理部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培训纳入对护理人员晋升、同工同酬的考核,将中医护理技术培训变为全院护理人员行动,使中医护理技术开展项目显著增加。

6.2把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纳入同工同酬及职称晋升考核是实施中医护理技术培训的有效方法。与西医医院护士相比,中医医院护士需完成中西医双重护理任务,在临床护士配比普遍不足的情况下更显护士人力资源紧缺。因此,护理管理者适宜的领导艺术与管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我院建立的同工同酬及职称晋升的考核方案,使护士压力和动力并存,利用激励为主、处罚为辅的手段,极大地鼓舞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通过临床实践,激发了护士的科研意识,在一年内,护士撰写中医类护理论文、申报中医护理新技术和护理科研课题的数量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彩霞。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之我见[J].甘肃中医, 2005, 18(8):35-36.

[2] 孙鸿雁。浅淡中医院在护理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天津护理,2007, 15(3): 161-162.

艾灸法论文范文3

【关键词】 卵巢早衰; 针灸; 耳穴压籽; 穴位埋线; 穴位贴敷

中图分类号 R24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35-0157-03

doi:10.14033/ki.cfmr.2015.35.076

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是指在40岁前卵泡耗竭、卵巢生殖寿命终止[1]。并以40岁以前闭经为特征,是一种复杂的、多基因遗传疾病[2]。导致POF发生的原因尚不明确,但内分泌、旁分泌、基因遗传、代谢等因素被认为是有效致病原因[3]。POF患者可先出现经量减少,逐步发展为闭经,并伴有卵巢功能衰退(FSH>40 IU/L,E2

1 病因病机

现多在基因、免疫、医源、环境等方面取得研究进展,各方因素致使卵母细胞质量及数量下降、卵泡期缩短、卵泡闭锁加速、相关激素反应性降低,最终发展为闭经。中医将其归为“闭经”、“血枯”、“经水早断”,《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景岳全书・妇人规》曰:“血盈则经脉自至”。《冯氏精囊秘录》指出:“血之根,肾中之真阴也”。傅山提出“经水出诸肾”,“肾气本虚,何能盈满而化经水外泄”。然《傅青主女科》亦有:“肝气郁而肾气不应”,“经水早断……心肝脾俱郁,即肾水真足,尚有药而难吐之势”。故其在治疗方面提倡“必须散心肝脾之郁,而大补其肾水,仍大补心肝脾之气,则精溢而经水自通矣”。

经络满布周身,深络器官,浅行体表,经气维持机体各部相对稳定。冲任督带上联十二经下起胞宫,与月经关系密切。针灸通过刺激穴位作用于冲任督带、激发脏腑功能,达到双重调节目的,《素问・至真要大论》:“疏其血气,令其调达,以致和平”。

2 针刺治疗

2.1 毫针治疗

2.1.1 单纯毫针治疗 王飞[4]治疗POF患者30例,头部取神庭(双)、本神(双)、百会,腹部取肓俞(双)、阴交、关元,下肢取足三里(双)、三阴交(双)、太溪(双)、太冲(双),腰骶取上s(双)、肾俞(双),留针25 min/次,3个月为1疗程,观察2个疗程,总有效率86.67%,痊愈率16.67%,月经总回潮率56.67%,恢复规律周期率16.67%。李丽等[5]将60例POF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西药组,针刺主穴取关元、中极、子宫、肾俞,配神门、百会、太冲、内关,肝肾阴虚加以平补平泻法针刺三阴交、阴陵泉、太溪,脾肾阳虚加以补法针刺脾俞、地机、足三里,月经第1天起,1次/d,15 d为1疗程,共针6个月,西药组口服克龄蒙调周,治疗1疗程后,针灸组有效率为93.33%,西药组为73.34%。

2.1.2 毫针结合中药治疗 王红梅等[6]将病程约4.5年的40例POF患者随机等分,治疗组口服补肾养血方调制饮片,并以平补平泻法针刺脾俞、胃俞、肝俞、肾俞,得气后捻转3~5 min不留针,三阴交、子宫、中极、血海、关元用捻转补法得气后留针20 min,1次/d,10次为1个疗程,休息5 d,共治6个疗程。对照组采用性激素替代疗法,药用己烯雌酚、安宫黄体酮,治疗相同周期。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为70%。

2.1.3 毫针结合西药治疗 赵妍[7]治疗门诊70例POF患者,将其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倍美力、安宫黄体酮口服做人工周期,实验组加针刺两组穴位,其一:中脘、天枢、大赫、水道、足三里、阴陵泉、子宫、血海、太冲、归来(均平补平泻),关元、太溪、三阴交(均补法),其二:脾俞、膈俞、肾俞、肝俞、十七椎、次s,据阴阳理论,排卵前、后分别针第1、2组,每10分钟行针1次,留针30 min,隔日1次,3个月为1疗程。结果实验组有效率为94.3%,另一组为82.8%。

2.2 电针治疗

2.2.1 单纯电针治疗 吴佳霓等[8]治疗11例POF患者,第1天针中s(双),第2天取关元、天枢(双)、归来(双),加连续波、频率20 Hz、电流强度1~4 mA,留针20 min,如此循环,前4周针5次/周,之后针3次/周,连续治疗3个月,并随访3个月。6例经期、量、色均正常;4例经量较少,经期、色均可;1例无月经。总有效率为90.91%。

2.2.2 电针结合中药治疗 张多颖[9]将28~39岁60例肾虚肝郁型POF患者随机等分,对照组用补佳乐、安宫黄体酮建立周期,治疗组依中医证型,煎服中药复方,同时取气海、关元、气门、子宫、三阴交、太冲、太溪,得气后给疏密波、脉冲电,20 min/次,隔日1次,15次为1疗程,共3个疗程。前者总有效率63.33%,后者为76.7%。

2.2.3 电针结合中西药治疗 张传凯等[10]将POF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29例、针药组29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28例,第一组采用雌孕激素序贯疗法,药用倍美力、安宫黄体酮。第二组每日1次定时给疏密波、20~40 Hz电流针刺关元、水道(双),留针30 min,10次即1疗程,连续3个疗程,第4~6个疗程,隔日1次,疗程间隔2 d,第7个疗程,每3日1次,疗程间隔同前,同时口服自拟颗粒剂。第三组同时给予前两组治疗。结果显示同等治疗周期(6个月),在降低FSH、提升E2方面,三组疗效依次递增,降低FSH水平至其

2.3 芒针结合西药治疗

董彩英等[11]将60例(病程≤3年)POF患者随机均分,对照组单纯口服克龄蒙治疗,治疗组针药共用,针刺气海、关元、三阴交、涌泉、血海、合谷、太冲、太溪、肾俞、心俞、脾俞等,平补平泻,得气30 min,留针10 min,15 d为1疗程,疗程间休3 d。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疗效提高23.33%。

3 灸法治疗

3.1 衬垫法治疗

李Z等[12]随机给予12例POF患者温针灸治疗作为对照组,治疗组20例,将自制成品衬垫附于关元、气海、大赫、内关、公孙、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太溪,艾条点燃隔衬垫按于取穴,约5 s稍移衬垫,原穴位重复之前操作,约5 s,如此往复5次。两组均治疗3次/周、12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1周,经期停,连续4个疗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5%,对照组为58.3%,衬垫灸在改善潮热汗出、疲乏、心悸等方面较温针灸疗效更佳。

3.2 艾灸结合中药治疗

汤海霞[13]治疗门诊84例PO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治疗组40例。前组给予补佳乐、安宫黄体酮人工周期疗法。后组取足三里、三阴交、关元、子宫穴艾灸,以局部温热为度,20 min/次,隔日灸,配合益肾调冲汤颗粒,经期停。均连续治疗6个月,前、后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9.5%、82.5%。治疗组对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失眠多梦等疗效较好。

4 针灸结合治疗

4.1 温针灸治疗

根据临床观察阳虚者可施以温针灸[14]。

4.2 针刺结合隔姜灸治疗

李树香[15]治疗32例POF患者,毫针针其关元、卵巢穴、血海(均以补法)、三阴交(平补平泻),根据辨证调整,以2~3壮艾柱隔姜片同时灸神阙穴,背俞穴不留针,1次/d,10 d为1疗程,共针4个疗程,治愈率25.0%,总有效率90.6%

5 耳穴压籽结合中药治疗

金焱等[16]治疗肾虚肝郁型POF患者,随机分对照组34例口服妈富隆治疗,治疗组33例患者于经血干净后3 d开始煎服自拟补肾调经汤,根据BBT调整服药,并将王不留行籽贴于耳部内生殖器、皮质下、内分泌、缘中、肾、肝穴,酸麻胀或发热为度,单次贴压单侧,嘱其每日用手指按压刺激,3次/d,按压50下/穴,5 d换贴,两耳交替,20 d为1疗程,间歇10 d,共治3个月,治疗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85%、52.94%。

6 穴位埋线治疗

6.1 穴位埋线配合中药治疗

李芳园[17]将60例POF患者随机分组,30例接受倍美力、安宫黄体酮激素人工周期疗法为西药组。余为针药组,每个月经周期服用四二五合汤22 d,经期停用,将羊肠线埋于肝俞、脾俞、肾俞、期门、章门、京门(均双侧),穴位分左背俞穴+右募穴、右背俞穴+左募穴2组,轮流埋线,前2个月(治疗期)15 d埋线1次,后4个月(巩固期)1次/月。3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连续2个疗程。治疗组治愈率为50%,对照组为20%。

6.2 穴位埋线配合西药治疗

李卫东等[18]随机将28例POF患者纳入西药组,治疗以倍美力、安宫黄体酮联合替代疗法。将余33例纳入埋线西药组,口服雌孕激素同时,取主穴,(1)内关、足三里;(2)关元、三阴交,配穴:肾俞、脾俞、气海、胃俞、子宫、命门、阴交、中极、关元俞、次s、丰隆,将羊肠线交替埋入两组主穴及辨证选取的6~8个配穴,2~3周治疗1次。治疗6个月,前组总有效率为89.3%,后组为93.9%。治疗后6个月随访,前组总有效率为67.9%,后组为93.9%。显著降低POF的复发率。

6.3 当归穴位埋植剂治疗

高萌等[19]取POF模型小鼠关元穴埋植当归精油,并证明此方法可有效提高实验小鼠血清E2水平及子宫、卵巢指数,疗效较埋植蛋白线更显著,但临床应用有待研究。

7 穴位贴敷结合中药治疗

徐焕霞[20]将40例POF患者随机平分,对照组单纯口服益肾宁心调周方,治疗组服用处方同时择气海、足三里(双)、三阴交(双)予敷贴,随证加减,隔日1次,1侧/次,两侧交替,每穴早中晚各按压1次(≥5 min)至酸胀,每10次休10 d,经期停用,3个月为1疗程,连续2个疗程。中医症状明显改善,FSH、LH水平降低较显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疗效相对提高10%。

8 展望

研究发现针刺可调节PI3K/AKT/mTOR信号通路,促使原始卵泡及初级卵泡形成,增加成熟卵泡,提升E2水平[21]。β-内啡肽(β-EP)、多巴胺对H-P-O起重要调节作用,实验表明针刺可提高外周血及下丘脑β-EP水平,调节POF紊乱的NEI网络系统,且研究认为针灸能激活脑内多巴胺系统[22-23]。更有研究证实低频电针刺激可增加卵巢血流量[24]。结合上述内容,针灸治疗可有效激活POF相关脏腑机能、调节冲任督带,使经水得通,伴随症状消退,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临床疗效。针灸结合脏腑辨证、阴阳理论、月经生理等治疗效果是可观的,但目前研究多为小样本,具体疗效有待进一步大样本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 杨冬梓.妇科内分泌疾病检查项目及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82-83.

[2] Goswami D,Conway G S.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J].Horm Res,2007,68(4):196-202.

[3] Yavuz Emre ?ükür,??ten Bal?k K?van?l?,Batuhan ?zmen. Ovarian aging and 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J].J Turk Ger Gynecol Assoc,2014,15(3):190-196.

[4]王飞.针灸治疗卵巢早衰的疗效观察[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

[5]李丽,蒋秋燕,钟璐,等.针刺穴位对卵巢早衰的临床疗效观察[A].全国中西医结合卵巢功能调控专题学术会议论文及摘要集[C].2014.

[6]王红梅,李莲,米慧茹.针刺联合养血补肾方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研究[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1,26(1):28-29.

[7]赵妍.针灸治疗卵巢早衰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A].产业竞争力与创新驱动-2014年山东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

[8]吴佳霓,陈瑞雪,刘志顺.电针调节卵巢早衰患者女性激素水平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2,44(12):108-111.

[9]张多颖.中药复方配合针刺治疗卵巢早衰肾虚肝郁型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2):101-102.

[10]张传凯,覃永安,赵权,等.针药结合性激素序贯疗法对卵巢早衰患者血清FSH、E2影响的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2):76-77.

[11]董彩英,常素玲,李秀梅.芒针针刺治疗卵巢早衰临床研究[J]. 中医学报,2013,28(11):1706-1707.

[12]李Z,赵海音,侯文光,等.衬垫灸法对卵巢早衰临床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9,36(5):758-760.

[13]汤海霞.益肾调冲汤合艾灸治疗卵巢早衰40例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2011,27(10):19-21.

[14]肖清丰,付蓓,周慧芳.补肾祛瘀针法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5,37(1):58-59.

[15]李树香.针刺与隔姜灸治疗卵巢早衰32例[J].四川中医,2011,29(3):118-119.

[16]金焱,李大剑,刘春丽,等.自拟补肾调经汤配合耳穴贴压治疗70例肾虚肝郁型卵巢早衰的临床观察[J].安徽医药,2014,18(2):331-334.

[17]李芳园.四二五合汤合俞募穴埋线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观察[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09.

[18]李卫东,许华群,唐敬强,等.穴位埋线联合人工周期疗法治疗卵巢早衰: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4,34(1):29-33.

[19]高萌,田舸,蒋妮,等.当归穴位埋植剂对小鼠卵巢早衰的药效学研究[J].中国药房,2011,22(3):206-208.

[20]徐焕霞.益肾宁心调周法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

[21]张毅敏,于斌,陈佳,等.针刺治疗对卵巢早衰大鼠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5,35(1):53-58.

[22]王浩.益肾调周法对卵巢早衰模型大鼠β-内啡肽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6):59-63.

[23]沙挂娥,黄文川,马仁海,等.针灸治疗卵巢早衰不孕症60例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1998,14(6):16.

艾灸法论文范文4

肩周炎在中医诊疗规范标准称为“肩痹”,又称为“冻结肩”、“寒凝肩”、“五十肩”等。临床以肩部酸、麻、胀、重、痛及肩关节活动受限、强直或活动时疼痛加剧为主要特点。本病的发病以本身退行性改变、慢性劳损、外伤或外伤后活动受限、感染、冻伤、中风后或内分泌失调、代谢紊乱等有关。至1998年1月以来,我科门诊共收治了166例肩周炎患者,主要采用自创的夹掌振颤法和拔伸闪抖法为主,配合肩六针为辅,取得较理想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来自我院1998年1月-2007年1月的针灸推拿门诊,其中女性96例,男性70例;年龄最大者76岁,最小者25岁,平均年龄53岁;病情最长者7年,最短者半个月,平均11个月。

1.2 诊断及鉴别诊断 所有患者均有较重的肩关节周围疼痛症状,甚则夜不能寐,肩关节活动受限或活动时疼痛加重为主要特征。除急性期肩部周围软组织出现肿胀,所有X线一般无特殊表现,对部分症状特殊的患者需通过查血沉、抗“O”、类风湿因子、血糖、血尿酸、X线片、颈椎CT或MRI等皆排除了急性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并发周围肌肉及神经、颈椎病、骨结核、骨癌等。

2 治疗方法

2.1 按摩方法

2.1.1 准备及一般手法:患者坐位,让患者身心放松,平稳而缓慢地深长呼吸,双目微闭,意守肩周。医者立于患者左侧或右侧,一手握住患肢的肘部,另一手在肩外侧、肩前及肩后部施以滚、揉、捏、拿、点、按、弹、拨颈夹肌、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肱二头肌、大小圆肌、大小菱形肌、斜方肌、肩胛提肌等,配合作上举、内收、外展、背伸及旋转运动。施术者动作速度宜慢,动作幅度宜从小到大,以患者能忍受其施术后所带来的疼痛为度。时间以10~15分钟为宜,每日1~2次,其目的以达到放松肌肉、畅通气血、疏通经络的目的,同时导引患者意守患处,达到匡复正气、温经散寒、祛邪逐瘀的目的。

2.1.2 夹掌振颤法:此手法为本人临床多年按摩治疗肩周炎的独特手法之一。它要求医者必须具备很深的内功或内力方才有效。其主要手法是医者屈膝下蹲站于病者患侧,自己双肩与患者坐位时双肩高低基本一致。将患者上臂放于自己左肩或右肩,然后双手掌指向上,掌心相对,手指交叉紧紧夹住患者肩部前后,双手劳宫穴分别相对应于肩前与肩贞穴,然后气沉丹田,运气于劳宫开始振颤,感到有一种热流以劳宫穴喷出,不断地渗透于患者肩关节内。持续约2~3分钟后患者即可感到肩关节麻胀、温暖、舒软。

2.1.3 拔伸闪抖法:此手法为拔伸法和闪抖法的综合运用。亦为本人摸索治疗肩周炎最好手法。它不但要求医者具备一定的内功,还要求医者在运用时要身心放松,轻重适度,动作敏捷。具体方法如下:患者坐势,医者用双手握住其腕部,逐渐用力牵拉,嘱患者身体向一侧倾斜,与牵拉之力对抗,先作上下小幅度、高频率抖动,在抖动约1分钟左右时,在患者分散注意力时间说话或其它方式使其注意力转移),突然加大摆动幅度,让紧握患者腕关节的手从上斜向外下方突然用力下沉,让患者上肢得到最大限度的舒展伸长,让其关节腔及关节突之间有一个最大限度的拉扯,让关节附着处的肌肉、结缔组织、神经、血管等有一个突然的震荡。此时患者感到被闪抖侧的上肢、肩关节甚至颈部、头部有一种触电样麻木的感觉,持续约10~30秒钟即可消失。此方法目的在于松解粘连、滑利关节、疏通脉络的作用。

2.2 肩六针治疗 一般针刺治疗肩周炎取肩、肩前、肩贞,即所谓“肩三针”,配合阿是穴针刺行泻法并加艾灸,可祛风散寒、疏经通络。本人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总结用肩前(腋前皱壁上矍寸)、肩(肩平举前方凹陷中)、肩、(肩平举后凹陷中)、俞(腋后皱壁直上,肩胛骨下方凹陷中)、肩贞(腋后皱壁上1寸)、阿是穴(只选最痛的一处)即肩六针。配合循远取阳陵泉、中平穴(足三里下1寸,系现代新发现治疗肩周炎的经验效穴),针刺或就电针治疗,以达到病邪得祛、筋脉舒通、气血调和、疼痛自止。

2.3 其它方法治疗 对于少数采用按摩加针刺治疗效果不佳或很顽固的病例,特别是年岁较老,病程较长者,可加用以下单项或综合治疗的方法。一般可加用外擦药酒、外敷中药散剂或用灸法、拔火罐、口服中药或输液用中成药、西药内服、药物穴位注射或封闭,TDP照射、中频、超短波、低周波、偏振红外光等治疗,以最终提高疗效或治愈的目的。

3 治疗结果

运用手法按摩为主,以针刺治疗为辅治疗肩周炎,大多能取得较好疗效。对极少数顽固的病例(以高龄和病程长者居多),加用了其它单项或综合治疗的手法也会逐渐取得疗效。在1个疗程后治愈者60例,约占36%;好转者98例,约占59%,无效者8例占5%,在2个疗程后治愈者达到100例,约占60%;好转者60例,约占36%;无效6例,约占4%。在3个疗程后治愈者达到120例,约占70%;好转下降至43例,约占26%;无效3例,约占4%。

上一篇西医学论文

下一篇农业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