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读书汇报会材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读书汇报会材料范文1
到了小学高级,大多数学生的阅读兴趣已培养起来。但大部分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阅读水平还是没有得支提高。他们的阅读还只是停留在阅读一些简单的、通俗的、易懂的读物,属于浅层的阅读。很多学生读了的一本书,却没有从中收获到知识或道理,也不能从书中得到自己的感悟。也就是说没能把一本书真正读懂。从阅读检测或了解阅读情况时了解到,大部分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表达能力都还没有培养出来。由此可见,即使到了高年级,很多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相当有限,阅读的水平还没有得到提升。因为如此,严重地影响到语文的学习和阅读题的解答。
因此,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就急需研究出有效的方法,使学生会读书、读懂书,才能把学生真正培养成一个读书人。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兴趣
激发兴趣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
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喜欢阅读,培养阅读兴趣,感受阅读乐趣。让每个学生愿读、乐读、会读、善读。养成自觉阅读良好习惯,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积累优美词句。改变阅读教学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整体提高学生阅读水平。促使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健康发展。
(1)引导学生读一些深层次的、有思想的书籍。提高学生的阅读层次。
(2)开展一些读书活动,推进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
(3)天天背诵古诗,积累语言,陶冶情操。
二、给予自主阅读方法的指导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1)教会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并提出一些阅读的要求和标准。
(2)利用课文的学习和通过共读一本书,引导学生如何理解、感悟文本做到读有所思,读有所想。
(3)培养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的习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
(4)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阅读时圈画批注的方法。
三、让每个学生都与书交朋友,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
(1)教师要解放思想,摒弃那些阻碍学生发展的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从封闭沉闷的繁琐分析中走出来,彻底解放学生的头脑、手脚,开放课堂、教材,教学向课外延伸,向社会延伸,向各种传媒、电子网络延伸,使之与社会发展、知识巨增相适应。
(2)儿童在进学校读书之前几乎“读得懂”所有“说”出来的书,对书的“听”的兴趣往往会迁移到“读”的兴趣上来。因此,教师一方面在课堂上发展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另一方面应充分利用录音机、电视等视听媒体多让学生“听”书,从而诱导学生早读书、多读书。
(3)教师要尽量多的向学生推荐一些中外优美的文学名著,让学生在自我阅读中,感受到文章所创设的情境的美及语言的魅力,让学生觉得阅读是一种美的享受。
四、推荐合适的阅读材料
在不同年级推荐学生爱读的阅读材料,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
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进入了文学期。女生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而男孩则对史地、体育、科学等方面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爱好进行了解,到介绍时就有的放矢了。如《少年月刊》、《小说月报》、《同步作文》这些书刊的阅读,不断的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五、指导学生课外自主阅读,拓宽学生视野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文明的长生果。”课外阅读既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增长见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最重要的是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自由、无拘束、无负担的心理状态下进行的,所以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盎然、如痴如醉,充分享受着阅读的自由、阅读的快乐。
六、展示阅读成果,提到自主阅读的能力
(1)利用每周的读书汇报课,开展“诗文朗诵比赛”、“谈谈读后感”、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积累册”、“手抄报”、“知识竞赛”、“比赛查阅资料”、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等活动。
小学读书汇报会材料范文2
一、厚积薄发
大量阅读是在量上促使学生做好材料储备,积累作文内容和文字的表达经验,从而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1.调动阅读兴趣。阅读不仅仅是为了写作,更要深深地懂得要写好作文必须多读书。在阅读中可以丰富人的思维、语言,再理性一些还可以丰富表达方法、写作技巧。
在教学中,我本着这样的理念,首先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在学生识字较少的低年级,我发动家长进行亲子阅读,倡导家长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在班级开展一次读书汇报会,因为学生很小,所以只需要讲述书中的大概故事内容。凡是能将故事梗概说清楚的,就给予奖励,同时给家长发送报喜短信。在家校配合下,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逐渐高涨起来。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叶老先生认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对此我非常认同,因为习惯就是本领,就是技能。在学生阅读兴趣和热情逐渐升温的关键时候,我开始渗透培养学生好的阅读习惯、符号标注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卫生读书的习惯等,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遇到不懂的词句划上问号、精彩的地方划上感叹号、有趣的地方划上自己喜欢的符号等。同时学生还应该养成爱惜图书、不用手指沾湿翻页的卫生习惯。我提前教会学生部首查字的方法,适时开展阅读竞赛,让大家在同样的时间阅读一本书的竞赛,或者在同样的时间里阅读多本书的竞赛。
2.丰富图书来源。我校阅览室的藏书是我班学生阅读的主要精神食粮。但阅览室藏书更新较慢,学生对距离自己生活较远的阅读内容不是很感兴趣,所以鼓励学生订阅期刊杂志、互相借阅。在我班的有限空间里,我设立了一个图书角,在新学期一开始就发动学生将自己读过的书带给大家看,并交给班级的图书管理员,让管理员登记编号放在图书角,在学校阅读的要随看随时重新放好,需要带回家的要在管理员处作好记录,保证带书来的同学不遭受丢书的苦恼。其次是可以网上阅读,比如《夏洛的网》、《绿山墙上的安妮》《窗边的小豆豆》等。
3.保证阅读时间。在学校我把每天清晨和午后学生未到齐前的时间列为阅读时间,每周有两节课到阅览室阅读,每天都有三到五分钟的主题阅读,所谓主题阅读就是每天阅读不同话题的内容:天气、环境、节俭、立志、感恩、历史、军事等,培养学生每天都读书,而且涉猎广的阅读习惯。
4.提供展示平台。学生的阅读范围越来越广,交流的话题越来越广,单单一种读书汇报会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所以我又在班级开展了“三班的百家讲坛”“我讲三国”“三天光明”“童话世界”“体坛新星”等,开展了专题辩论“我该崇拜谁”“故事应该这样”等,以充分展示学生平时的阅读成果。
二、丰富体验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方会成什么文字。”作文水平不是在课堂中培养出来的,一定要把学生从课堂和书本中解放出来,让他们的思想更活跃,生活更精彩,体验更丰富,这样写出来的文字才会更有生活味。
让学生走进自然,体验自然之美,组织学生远足、春秋游、野炊、野餐等,并深入社区,体会小公民的作用,开展啄木鸟行动、宣传演讲、不文明行为调查、小小调查报告等,让学生放飞想象,体验心灵自由之快,自由抒发自己的想法、大胆想象,敢于表达真实的自我,鼓励学生说出写出内心深处的肺腑之言。
三、扎实训练。
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的形成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扎实的训练。
1.多种形式训练,在变幻中使学生保持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结合阅读生活和开展的课外活动,可适当为学生提供素材,进行各种形式的练笔。例如:换写结尾、续写故事、创编故事、编故事接力、即兴作文等。
2.教师引路,降低难度。教师在命题作文前与学生共同分析命题要求,抓住关键,以减少学生对命题作文的畏惧心理,尽早地构思作文,有时间占有写作材料,做到有备而战,下水引路,交流互动。我比较喜欢动笔,和孩子一起写活动体验,下水共享,在命题作文时我同样喜欢亲自试试,写写我印象深刻的一个人、校园一角、喜欢的一处风景。有时我下水在前,给学生一个鼓励,有时我下水在后,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从而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师生共同提高。
3.定期过关是检验。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了五个级别的检测标准,从结构到内容,从布局到字数,都做了详细的计划,让学生可以采取自己申报通关、定期检测通关两种形式,并利用他们不服输的心理,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掌握写作本领。
四、摘桃品鲜
小学读书汇报会材料范文3
一、改变观念,明确阅读意义
对于课外阅读的意义,林语堂有过精辟的论述,他说阅读可以“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不仅如此,它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人格气质、审美修养和精神世界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课外阅读总量也做了明确的规定:在整个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首。在“教学建议”部分,再次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因此,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多种途径,营造书香氛围
1.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
有效的课外阅读离不开家长的支持,教师应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提高语文学习质量的重要意义。改变部分家长的陈旧观念,取得家长的帮助,保证课外读物有来源,课外阅读有监督。有条件的家庭,提倡亲子阅读,这对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十分重要。
2.营造浓郁的教室读书氛围
教室内张贴读书名言,布置班级图书角,图书来源一是学校图书馆里教育局颁发的四配套图书,二是学生家中藏书。同学之间可交换阅读书籍,提高读物利用率,减轻家长经济负担。教师每周推荐一本好书,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精心选择,开启阅读之门
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现在的小学生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各种图书充斥着市场,鱼目混珠,良莠不齐。如果不加选择去读,不但会耗费学生大量精力,收效甚微,而且有时还有可能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推荐了不少名家名篇,市教育局每学期都在各年级规定了必读书目。但仅有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师有责任也有必要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选择时要把握“趣”“广”“适”的原则。
四、教给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贝尔纳曾说过“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妨碍才能的发挥。”读书亦如此。教师应向学生介绍一些常见的、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指导学生去课外阅读,即“授人以渔”,才能提高阅读能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选读法
选读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相关篇章或相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对个别总为作文不会开头而发愁的学生,就引导他们选读所订的《小学生优秀作文》,从若干篇习作的开头语中,进行模仿和借鉴。
2.精读法
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深思熟虑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途径。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并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五、组织活动,搭建阅读平台
小学读书汇报会材料范文4
(1)教学思路不清晰,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华而不实。如:不注意低年级教学内容,生硬地使用表演和游戏,以活跃课堂气氛;板书过于繁杂,堆砌大量语句,过分追求形式的整齐美观等。不分年级的教学内容,一律强调课外预习,等等,
(2)农村学生受家庭影响,没有形成一种读书的家庭氛围,大多数家庭条件差,买书少。很多学生看书积极性不高。虽然老师也强调他们要多看课外书,但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针对农村的实际,要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朴实无华,实事求是,有的放矢
改进阅读教学,就要认真学习教学大纲,深入钻研教材,明确年级教学要求和所教课文的教学重点、教学目标。只有熟悉大纲,掌握所任年级的教学要求,并了解相邻年级的要求,才能在教学中减少盲目性,从根本上克服把教学要求订得偏高或偏低等弊端。改进阅读教学方法,必须抛弃那种程式化的讲课模式,给语言训练以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应该把课堂教学压缩到最低限度,着重考虑那些关键性的问题,提倡把课堂教学的大量时间用于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训练上。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控求知识。而且,学生对阅读具有深厚的兴趣,本身就是课外阅读实践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引导一种精神振奋、生机勃勃的“情调”,创设出师生心灵交流的和谐境界,积极落实课程标准,努力地为孩子的全面发展服务——创设自由宽松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智慧的波澜。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来自于语文知识的兴趣和自主学习中获得的成功。教师要以学生创设新奇、有趣、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都在活动中学习,感到语文有趣并相信自己一定能学好语文。追求愉悦的阅读,让每堂课都成为学生幸福的场所和美好的回味——在有形的课堂学习刚刚结束的同时,呼唤着无形的课堂学习开始。苏霍姆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要经常召开读书汇报会,教师要及时给学生奖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爱读书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猎取知识,在博览群书中采集各种类型的住处材料,使学生逐渐把读书作为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三)学校、家庭要积极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
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民的信》中对读书有一段精彩有论述:必须如蜜蜂采蜜,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学校、家庭、社会都要积极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保证孩子们有书读。一方面要通过家长会、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家长要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另一方面学校应多方集资逐步完善教学设施。每个农村小学应着力建起图书馆或图书室。有了图书馆,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图书馆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好场所。
小学读书汇报会材料范文5
一、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良好的读书环境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只有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条件,才有可能促进学生的有效阅读,保证学生的阅读质量。为此,我在班级建立了一个“图书角”,并写有“读书乐,乐读书”的激励性语言,以此激励学生读书。图书角的图书一部分来自学校图书室,一部分由学生自带,实现资源共享。这样,基本上能够实现图书的“自给自足”,保证人人都有书读。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我们规定的学生的必读书籍:《随风而来的玛丽阿姨》、《时代广场的蟋蟀》、《豆蔻村的居民与强盗》等,与此同时,我们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乃至优秀学生的学生作品,以此创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从而保证了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另外,我们将每周三下午最后一节开设为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指导学生如何阅读。每月确定一读书主题,月末组织读书交流课,让学生及时分享读书的收获与乐趣。
二、开展丰富的课外阅读活动
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高效率的阅读教学,首先来自于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恰当的阅读材料。
实践表明,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则难以收到良好的阅读实效。因此,开展,我们通过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册”、“手抄报”、“知识竞赛”、“查比赛阅资料”、“诗歌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在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在上述课外活动形式中,最让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就是“讲故事”。因此,我们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利用“故事迁移”,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以此来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的延伸发展,激发学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
故事人人爱听,尤其是小学生,一听老师要讲故事,都会挺直身子,竖起耳朵,两眼闪烁着兴奋的目光,嘴角露出甜甜的微笑,听得津津有味。所以,当老师讲完故事,向学生推荐课外书时,这效果肯定比任何说教都有效。但是,仅仅靠老师讲故事,不可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因此,讲故事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老师可以讲,学生也可以讲,还可以师生、生生之间比赛着讲。这样,学生有了“发言权”,自身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他们就会千方百计地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感人……每一个故事,都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催化剂。让讲述者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爱课外阅读;让听者在讲述者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感受课外阅读的诱惑。
三、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
很多学生都喜欢读课外书,但他们往往只对生动的故事情节感兴趣,而对故事情节之外的内容走马观花,不懂得积累知识,更谈不上汲取相应的写作技巧。如果长期下去,不仅学生得不到具体的收获,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使他们不仅爱读书,而且会读书。老师一定要替学生挑选那些与学生年龄和兴趣相称的有益的书籍。一般低年级的学生主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该选取图文并茂的课外读物让他们读;中高年级的学生其思维已由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逻辑性、说理性较强的读物给学生阅读。
那么,怎样的书籍才是有价值的呢?对此,《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这就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指明了方向。
(1)由课文延伸。在教材里,有很多课文是名人名篇,或是从名著中节选的,这些经典的著作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好材料。比如《美猴王》就节选自《西游记》,《景阳冈》就选自《水浒》。教师可以在学习课文时,把课文内容相关联的前后内容给学生做简要介绍,激发学生想了解整个故事的兴趣,然后向学生推荐读整本书籍。
(2)由《日积月累》延伸。在每个单元的《日积月累》学习中,经常会有一些名人名言,好词好句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读名言,读名人著作。比如读到“只有为别人而活着,生命才有价值”时可以问学生:你知道哪些人物具有这种品质?然后推荐他们读雷峰、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等人物的书籍和介绍他们的故事,这样也能不断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四、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小学读书汇报会材料范文6
一、提供平台――拓展阅读视野的基础
我在实践中发现现在的学生一天的时间安排比教师还要紧张,课业负担重,挤不出时间来读书。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必须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自由阅读的时间。
我提倡启动“每日读书10分钟”工程。如果每分钟读200字,那么,10分钟就可读2000字,一年就可读73万字,六年就可读438万字,这样就可很容易地超过课程标准所定的目标。实施这一工程,要做好以下几方面:1.可以在课堂上进行,30分钟上新课,10分钟用于课外阅读;2.教师与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同读10分钟,向师性和可塑性会促使学生对阅读产生强烈兴趣;3.减少作业量,为学生提供时间进行阅读;4.父母监督孩子读10分钟书,这需要家长转变育子观念,树立大语文观,配合学校帮助孩子进步。
在实践中,我们应认真分析学生可能拥有的阅读材料:教材、补充阅读、家中订阅的报刊和藏书、学校图书馆、向他人借阅、社区及公益图书馆。但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尤其是对广大农村地区的学生来说,除了教材外,他们拥有的阅读材料是非常有限的。我曾与许多家长作过交谈,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认为,一定要培养孩子上大学,而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以高分作保障,必须多做题;家长在孩子们的吃、穿、玩、买习题集方面舍得花钱,但为孩子主动买课外读物的并不多。可见,家长的阅读意识淡薄。而在美国,个人藏书不计其数,他们把读书当作生活的一部分,犹太家庭的藏书平均3000册。相比之下,我们的学生知识面狭窄,原因就不言自明了。可见,“家庭藏书量甚微”“学校有书不能读”等现象,使得学生阅读资源溃乏。
因此,在保证学生有足够阅读时间的基础上还应为他们提供足够数量的书,建立一个大阅读的平台:1.学校有计划地抽出一定的资金,逐步完善图书馆建设,开放图书室、阅览室,大力利用已有资源,为学生提供阅读条件;2.引导学生进行图书消费,号召学生节约零钱买书看;3.建议家长为孩子添置图书,把买习题册的钱花在课外读物上(提倡一学期最少给孩子买两本课外读物)。
二、生成,张扬个性――拓展阅读视野的核心
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读书亦如此。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渴求读有所得,又希望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赏,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需求。教师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可创设读书的氛围,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分享阅读的快乐和心得。如我利用下午课外活动时间,每两周举行一次读书交流活动,如读书汇报会、主题读书会、“最美的诗篇”朗诵会、“向你推荐一本书”推荐会、课本剧表演、阅读沙龙、“书”的辩论等,让学生把自己读的书中最精彩的部分或收获通过各种形式展示给其他同学,从而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使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得到了启发。
有条件的话每天可设10分钟作为教师专门为学生阅读的时间,称之为“美读时光”。我读过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叶圣陶、斯霞的事迹,他们十分得意的事情往往就是为全班同学朗读过整本书,而学生对老师记忆犹新的也多是那本书,影响着学生成长的也是老师在班级中大声朗读的那些书。从这些教育家的案例中,我们应该感受到这一方法的确是可行的。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读书活动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倡导广泛的、自主的、个性化的阅读。在实施新课标的背景下,应充分开发和挖掘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并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我将学生的课外阅读分成三个层面:1.基本层面:教材中选文的阅读;2.核心层面:名著课程,这部分指的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儿童文学名著和学生能接受的文学名著,旨在使学生接受基本的文化熏陶;3.紧密层面:推荐目录中的100种文学名著,以儿童文学为主,旨在给学生提供发展的弹性空间。在这三个阅读层面中,学生最喜欢的首推童话故事书,而男生的阅读喜好更明显,大部分男生都很喜欢科学、自然、侦探方面的书。所以,我在为学生推荐阅读书籍时,适当考虑性别差异,尽可能地让学生自主把握,根据自身情况,或进行了解性阅读,或进行美文赏读,或进行批注阅读,或进行探究性解读或进行批判性解读,较好地改善了学生的阅读环境,营造了个性化的阅读空间,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三、指导,优化评价――拓展阅读视野的保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起始阶段重在激趣,学生可以随便看什么书,教师不阻止学生看一些较为浅显的漫画、连环画(这往往是学生看得最多最普遍的),这阶段意在让学生对书发生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使学生亲近阅读,从而使阅读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惯有的、惯做的一件事。然后逐步让学生读一些儿童世界名著、童话故事、寓言、科幻想象文章、神话故事等。可以用规定的时间阅读完必读书目、做好读书笔记,或在阅读时间上作限定。另外与课内联系起来,更能使课内课外相映成趣,起推动作用。
读写要科学结合。信息之于知识,犹如声音之于音乐,我们不能只陶醉于固定音乐的旋律中,却放弃对大自然声音奥妙的追索。因此,我们既要提倡学生阅读,又要教会学生捕捉信息,使他们学会阅读,做到读写结合:提倡学生抄写或摘录,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积累灵感的过程;要让学生努力写读书笔记,鼓励学生写心得、谈感受;师生可以共同交流读书情况,这样教师的楷模作用就为学生如何进行阅读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要展示读写成果,事先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将读书的成果,比如笔记、习作之类装订成册,然后展示,使学生在交流中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