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调查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学教育调查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学教育调查报告

中学教育调查报告范文1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教育不仅是学校、教师的责任,更是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只有学校与家庭、教师与父母相互合作,才能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使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

本着这样的初衷,我们对全校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旨在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增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教育的意识,形成育人整体合力,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二、调查方法

1、调查时间:

2、调查对象:全校学生家长(家长到会率98%)

3、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采取以班级为单位集中问卷,共发出问卷1000份,收到有效卷987份,无废卷。

三、结果与分析

(一)家庭状况:

1、家长文化程度:父母中有一人为本科学历的占16.7%,大专学历占34.6%,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48.7%。

(二)家庭教育现状:

1、家庭教育投入情况:

(2)时间投入:每月经常陪子女去新华书店的(不少于2次)的占38.9%;每周平均有一小时以上的时间和孩子一起交流学习占37.5%说明家长对孩子教育比较重视,但经济的投入明显高于与孩子共处的时间投入。家长对孩子的关心还是不够,实质性付出太少。

2、家庭教育方法:

(2)教育子女的途径:以生活经验、随时随地教育为主的站96.8%,3.2%的家长从书、报、电视中获取教育方法。

(5)让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扫地、擦桌子、整理东西)占58%。

(6)93.6%的家长不给孩子零花钱。

说明家长对孩子进行素质培养的观念、方法日渐成熟,普遍认识到正确的教育观念,科学的教育方法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教育方法上以鼓励为主,方法越来越多。但仍表现出对孩子智力学习重视的倾向。

3、 特长培养情况:

63.2%的家长让孩子参加青少年活动活动中心的乐器、书法、英语、绘画辅导班。

说明家长对培养孩子的兴趣专长较为重视,兴趣的选择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家长对孩子特长培养的投入较多。

4、 家校联系情况:

100%的家长希望每学期与老师沟通1次以上,联系方式一发短信、打电话、利用网络、写便条、上门家访为主。

说明家长对子女学习的关心程度较高,对家校合力的重要性认识到位;同时也反映出家长把教育寄希望于老师、学校的心理。

四、措施与对策

1、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家长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角色,在家庭教育中承担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建议通过家长学校等途径,不断接受新知识,接纳新的教育观念,提高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

2、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建议家长多学一些管理孩子的方法,对孩子要尊重,但不是听之任之;要管教,但不是独断专横。对孩子管理要把握好一个度。细心观摩孩子,发现有异常要及时想办法给以处理。

中学教育调查报告范文2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学;调查报告

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站在时代的前沿,语文教堂应该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一历史使命。为了唤起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调查当代中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及兴趣,了解我校初中生对传统文化的掌握程度。针对此项问题,笔者对本校学生(主要针对年龄在12至15岁之间的中学生)进行了一次“中国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调查问卷”。

调查采用试题简答、调查问卷的形式,在本校每班随机抽取15名(全校抽取300人,占全校学生总数33%左右)参加问卷。调查过程组织有序,因而问卷调查所反映问题及倾向具有代表性,对教师研究“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研究”有一定的目的指向。

本次调查问卷分两大部分。一方面是试题部分,主要意图是调查我校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掌握情况。试题涵盖面广,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

另一方面问卷部分,目的在于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及喜爱程度。但是,大多数学生只是知道一些传统文化,却不知道其来历和所包含的文化底蕴,很多学生对传统民族艺术都没有系统学习过,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未来更是漠不关心。以上种种情况,令人堪忧。现将有关调查中所反映的情况归纳整理如下:

一、特点及问题

1.中学生对名著所涉及的相关传统文化了解较多,但询问后得知,相关知识来源途径主要在影视剧作品上,而对名著原作知之甚少。如,第17~20题着重通过影视歌曲了解学生对古典名著的熟悉情况,数据反映,《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三部名著了解者接近50%,而对《聊斋志异》了解甚少,参与问卷的300名学生仅23人知晓,且其中6人知道作品名称,却写错了字。再如,32~35题,命题意图在于了解学生对名著人物及情节的掌握程度,学生掌握较好,知道者71.65%,主要集中在八、九年级。

2.学生对与课文相关的我国诗词掌握较好。如,2题、13题,掌握者达到72.3%,14题是83.6%人。看来,对于农村中学生来说,课堂是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窗口和主阵地。

3.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在语文教学当中,可以适时介绍一些饮食、服饰等生活气息浓郁的传统文化。调查反映,对耳熟能详的“五味”竟有45%人不知道,74%的学生回答不上来“六畜”的具体内容。

4.在传统语言文化类,成语、谚语、俚语等知识,学生也是一知半解。大家对一些常用的俚语反应不上来,如,第24题,近半数人不知道“灯不拨不亮”的下句是“理不辩不明”。更令教师们担心的是,自己的学生对语文中常会用到的成语记忆太少。成语接龙题只有4名学生完全接对。

5.对带有明显地域色彩的传统文化了解甚少。如,关中“十大怪”,只有27%学生说得上来。有些传统节日很多学生还不知道,但是对于西方节日,如,圣诞节学生有浓厚的兴趣。

6.知识欠缺,阅读面和视野狭窄。如,6、11、2题涉及古代哲学、宗法、礼仪、天文、历史、地理等知识,学生完全答对者寥寥无几,说明学生的古代文化常识掌握不全、不深,应在文言文教学中加强对这些知识的归纳与整理。

7.可喜的是,经问卷得知,学生耳濡目染,接受仁、孝、忠等传统道德教育较多,比较喜欢中国古典诗词歌赋,对中国书法、国画、民族音乐有一定的兴趣,渴望了解古代先哲思想,希望课题组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继续加强此方面教育。

二、课题研究的建议与措施

中国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经过此次调查,我认为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出现的问题。

1.进一步加强对课内古典诗词背诵要求和文言文的教学,这是学生接触传统文化一个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可采取默写比赛、诗词接龙、背诵打擂台、经典诵读等方式,将古诗词背诵常规化、趣味化,另外,积极探讨文言文教学课堂合作探究模式,有效提高文言文教学的实效性。

2.加强名著阅读,开展读书活动。应在七、八年级学习时间比较充裕的条件下,课题组教师要给学生开出适宜他们阅读的名著书目,大力开展阅读名著的读书活动,并采取写读后感、讲名著活动方式,检查反馈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采取影视与文本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名著、走进名著,不仅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也让名著影响学生的灵魂。

3.拓展课程资源,在研究与探讨中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鼓励学生进行体验、学习,甚至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其艺术视野,使传统文化的学习更有趣、更容易,在潜移默化中传承、发扬传统文化。

4.改革课堂教学,构建以研究与体验为本、师生互动、活泼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利用网络、电视等媒体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依托教材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民风民俗,组织学生参与有关社会活动,参观具有浓厚传统文化气息的博物馆,并让学生尝试写作观后感或民风民俗介绍、调查报告、小论文等,让学生自己加深对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领悟。

5.加强传统文化知识的普及。利用每月一次传统文化讲座,向学生讲解传统文化知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扩展知识面和视野。

总之,此次调查既为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研究提供了较为翔实而又准确的情况,也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我们将在学校有关部门的领导下,将扎扎实实地推进课题研究,促使我们对以后传统文化的教学更加有效和深入。

参考文献:

中学教育调查报告范文3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调查

中图分类号:G46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160-02

一、调研目的

国家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的一流师资力量。毕业生职业走向以重点高中师资为主体,同时要求具备从事初中及小学教育教学的能力。社会实践调查活动是了解、认知、体会当前高中英语教学现状的重要途径。因此,通过此社会实践调查活动,使公费师范生从不同侧面了解高中及中小学教育现状,并结合所学专业的特点进行相关调研,以达到提升自己综合素质、回报社会的目的。

二、调查基本情况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河南省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和教育大省,信阳市是河南省教育大市,连续多年在全省高考排名中名列前茅。信阳市共有中小学校3500多所,在校学生160万。8.2万名教职工,上课教师7万多人,其中高中教师近1万人,初中教师2.2万人,小学教师4万多人。信阳市第三高级中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老校,百余年来,培养出了很多人才。

(一)当前英语课时安排比较合理

据对信阳市第三高级中学100名同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校对英语课程相当重视,英语课时总体多于语文课时。被调查者中47%的同学认为这样的课时安排合理,41%的同学认为一般。由此可以看出,高中英语课时安排比较合理。但仍有12%的同学认为英语课时安排不合理,主要因作业较多,用于记忆时间少,英语水平提高较慢。因此,教师应该更加重视教学管理问题,合理安排好课程进度,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

(二)对英语教师教学质量的总体评价较高

问卷调查显示:70%同学认为自己的英语老师专业知识扎实;能够耐心讲解,认真负责;细心周到,能了解学生心理;有亲和力,关爱同学。同时,85%同学认为自己老师在教学方面的缺点是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方式较单一。25%同学认为老师一味强调课本知识,没有延伸扩展。高中英语教学是一门多姿多彩的艺术,教学法指出: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刻苦钻研。

三、英语教育发展不均衡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素质教育已经倍受关注。教育部颁布的新课程标准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英语新课程。而当前实际情况是英语作为外语,没有目的语环境,课时又少,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很难达到新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在实际教学中,素质教育与传统高考成为高中英语教学的双重要求,这就从根本上加大了高中英语教学的难度。

(一)高中教育阶段明显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现象

1.重点高中学校师资队伍相对比较稳定,素质较高。调查了解,目前信阳市重点高中学校师资队伍相对比较稳定,大部分英语教师具有英语专业本科学历,因为有正式的编制且有晋级、评优的机会,大部分教师对再学习、再教育的重要性认识较深刻,这类学校的英语教师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有机会参加各种教研活动,注重学习和研究本学科前沿的最新成果和最新知识。

2.普通高中学校特别是农村和山区学校的英语师资队伍还比较薄弱,流动性较大。其中,有一部分是外地教师或代课教师,也有少数是非英语专业毕业的或原先任教初中英语的教师。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难以得到保障,教师外出学习机会少。教室内一般无法配置多媒体教学设施。离新课程标准下的创新型的英语教师还有较大的差距。

(二)教学方法和水平还较落后

1.教学方法陈旧。英语教学应尽量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即用英语来讲解。但有些教师认为学生听不懂和不易理解,除用英语朗读课文外,讲解基本上是用汉语。久而久之,学生听力无法提高,同时学生口语水平也无法得到进一步提升,这在高中阶段也许看不出有太大弊端,但对今后继续深造的学生来说,学习口语和听力将会很吃力的。

2.教学水平提高缓慢。目前,普遍存在初中阶段与高中阶段课程的衔接不是很好;模块教学方式与知识体系结构之间的整合不够理想;对教学的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考试能力之间的关系把握不准;对必修课难易度、教学的深度和进度难以有效控制。因此,英语教学水平普遍提高缓慢,教与学存在“两张皮”现象。

四、调查后的反思

1.素质教育与传统高考已成为高中英语教学的双重要求。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素质教育已经倍受关注。教育部颁布的新课程标准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英语新课程。新课程所蕴含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反映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特点,体现了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折射出人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新课程发展的核心是新课程理念的落实。然而,作为进入大学的参考标准——高考,又对高中英语教学具有权威性的“指挥棒”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素质教育与传统高考成为高中英语教学的双重要求。

2.学习外语必须要有情感的投入。外语课堂教学既是一个掌握外语的认知过程,也是一个激励情意的过程。学生在学习、掌握外语的过程中伴随着传递情意的活动,学习外语和交流情意相互间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组成一个整体。学生初学外语时,会产生一种好奇心,好奇心不断获得满足,从而又产生了求知欲;求知欲不断获得满足,进而树立了自信心;自信心不断增强,并与崇高远大的理想相联系和强化,可使兴趣发展得更丰富,从而形成认知兴趣。因此,教师在外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掌握语言知识和运用语言能力目标的完成,又要重视情意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崔晓明.对我国英语教学现状的思考和改革建议[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3).

中学教育调查报告范文4

作为一所地处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中学,学生的成长背景、语言学习环境和知识视野与城市学生不同,再加上教学的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我们在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的过程中举步维艰。因此,我们决定从高中英语教学的主战场――阅读课入手,申报了课题《农村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研究》,被列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规划重点课题(批准号:GS[2015]GHB1559)。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我校英语阅读教学现状,我们课题组首先从教师、学生和课堂三个层面进行了问卷调查,想以此为根据寻求适合我们农村高中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2. 调查的对象范围

调查对象学校是一个地处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农村中学,有教学班59个,在校学生2951人,学生来自周边及山区,有1421名住校生。教职工有242名,其中英语教师33名。

调查对象是英语教研组全体教师、高一高二学生(抽样四个班)和高一高二级英语阅读课(18节)。

3. 调查方法和结果分析

3.1 教师方面

3.1.1调查方法

我们从农村教师的职业自豪感,专业和文化素质、组织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以及阅读课堂的组织方法和模式等方面入手,设计了15个选择题和2个简答题,让33名英语教师参与,问卷收回后,最终保留有效问卷32份,有效率为100%。

3.1.2调查结果分析

1) 农村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相对落后,自信心不足。调查显示我校62.1%的英语教师缺乏职业自豪感,对工作有倦怠感。近72.4%的教师认为城市和农村教师在业务素养上存着差距。究其原因,55.2%的教师认为信息闭塞,教师成长缓慢;17.24%的归咎于学历低,专业水平跟不上;另外17.24%的认为教学设施差,工作缺乏激情。

2) 农村英语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较低,教学观念传统滞后,文化视野不开阔。17.24%的教师把 “三段式”教学模式与skimming, scanning等阅读策略混淆。虽然90.5%的教师喜欢英美文学,但只是“偶然读”或“没时间读”,限制了教师的文化视野。

3) 教师和学生都较适应传统教学中的语言知识讲解,不注重整体阅读。96.6%的教师把大部分时间花在讲解语言结构上;72.4%的教师把解读文本的重点放在词汇理解和长难句分析上。

3.2 学生方面

3.2.1调查方法

学生问卷从学生的英语学习经历,接触英语的媒介以及他们所喜欢的英语阅读课模式等方面设计,去试图了解农村学生的真实的语言学习条件和兴趣走向。设计了16个单项选择,5个多项选择题和两道简答题。共发放问卷200份,实际收回193份,回收率为96.5%,有效率100%。

3.2.2 调查结果分析

1)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且学习兴趣不浓,而且存在着很大的性别差异。调查设计了四个针对学生英语阅读情感态度的题,结果显示,喜欢阅读英语的男生占30%女生占61.3%。43%的男生和45.2%的女生都认为英语比较重要。而对于课外英语阅读训练,38%的男生和51.6%的女生也只是偶尔做,缺乏兴趣。

2) 学生的语言学习观受传统课堂的影响拘泥于词句等语言知识,并且阅读能力低,很难读懂高中课本的阅读文章。关于最喜欢的阅读教学方法,65%的人选择了“讲解重点语法,注意基础训练”。对阅读英语不感兴趣的原因,70%选择“基础太差,读不懂文章”.60%选择了在独立阅读课文时,对文章大意仅仅理解了30%;60%的男生觉得“阅读跟不上教师的节奏”。

3) 学生学习英语的渠道单一狭隘,知识面只停留在课本上。关于学习英语的途径和渠道,61%的男生和53.7%的女生表示,没有借阅过校图书馆的英语类书籍,而接触英文报纸,网络、原著的少之又少。大部分学生基本没有参加课外英语辅导。

3.3 阅读课堂观察

3.3.1 观察方法

我们课题组对高一高二两个年级18个教师的18节阅读课堂进行了观察调研。观察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确定,教学过程中的师生活动等方面对课堂进行宏观观察的同时也确定了16个观察课堂的视觉维度,主要有导入方式、阅读策略、阅读形式、阅读模式、学习方式、文本解读视觉、教学设计方式、文本解读层次等以及六个有关课堂组织形式的观察点。

3.3.2 调查结果分析

1)从教学设计来看,教学目标的确定能够关注到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观,但目标的描述过于抽象笼统,清晰度和针对性不强,不够具体难于操作,例如 improve the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这种目标过于笼统难于评价。另外,重难点的确定往往忽视文化视觉和体裁特点,纠结在语言知识结构上。

2) 从教学活动来看,传统的以教师讲授语言知识为主的课堂仍然很多,虽然教师也在努力尝试小组合作,对话表演等课堂活动,但组织形式和活动效果不够成熟,思维训练活动很少。师生活动还是以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一问一答为主要形式,并且回答以集体回答为主。统计的个别提问人次平均六次,为学生总数的七分之一。也就是说,平均每个学生一周内只有一次独立表达一词的机会。

3) 从阅读课的环节设计来看,在读前的导入环节中用的最多的方法是复习导入,缺乏与话题有关的情景创设和激趣手段。读中主要训练略读和寻读两种主要策略,对猜词,预测等微技能不够关注。对文本的解读多聚焦语言知识,对文本体裁,写作目的及文化意识等涉及文章深层含义的东西挖掘太少。读后活动运用最多的是根据课文回答问题和课文填空这两种较机械和被动的形式,而角色扮演、采访活动和仿写等需要学生能动性的活动几乎无人问津。

4. 关于农村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纵观教师、学生和课堂三方面的调查,我们的教学与新课改的要求还相差甚远,这个距离的缩小,需要的不仅仅是教师的努力,还需要学校管理层次,教研层次以及社会家长的共同关注。以下是我们课题组对今后如何改进英语阅读课的几点思考:

1) 在教师方面,学校要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培训并调动职业热情,业务培训要结合课堂实践,注重实践操作性。部分教师虽然通过各级部门组织的多轮培训,对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有所了解,但在实际教学中缺乏具体的课堂设计和模式的引领,大部分教师难以将理论和实践结合。

2) 在学生方面,首先要改变学生的语言学习观,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然后,要改变学生注重语言结构忽视文本信息阅读习惯。家长和学校尽力弥补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在幼儿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在外语学习上已经存在的差距。

3) 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从题材,体裁,语言知识,文化意识等多视觉充分地研读文本,认真分析学生的原有语言能力和认知水平,充分考虑农村中学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建议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支架教学模式,在我们学生薄弱的英语语言文化知识与课程标准之间成功的搭建各种形式的“脚手架”,帮助学生穿越“最近发展区”。让我们的学生在英语阅读中找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阅读兴趣,尽可能减少望而却步的学生。

5. 结语

我们身处的土地决定着我们面对着与发达地区不一样的学生,不一样的环境,因此也要造就不一样的课堂,我们手持《英语课程标准》,研究了学生,反省了我们自己,观察了我们的课堂,度量了差距,发现了很多的瑕疵和毛病。我们在思考着,行动着,追求改变和提升,我们的目标是找到一种适合农村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最佳模式。

[1] 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 王笃勤. 英语阅读教学[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2.

[3] 葛炳芳. 中学教师阅读教学研究丛书[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3.

中学教育调查报告范文5

【关键词】导学案 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B-0056-03

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合作课堂教学在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已经开展了5年的时间,导学案在语文教学组中使用得较为系统。本文以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的高一、高二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导学案的使用情况,为语文阅读教学中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方面提供合理的建议。

一、调查目的和方法

为了解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导学案的使用情况,了解学生对导学案的意见及看法,使导学案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能够得到更有效的使用,帮助高中阶段学生提高语文学科的学习能力,我们对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高一全年级学生(420人)、高二全年级学生(405人)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以书面问卷匿名方式进行。调查内容涉及导学案的编写体制、导学案的使用以及学生使用导学案的具体感受等。共发出学生问卷820份,收回有效问卷809份,问卷回收率98.7%。

二、调查数据分析

(一)学生对语文阅读教学方式的期待。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语文阅读课上,你最希望的语文阅读课的学习方式”这一提问中,有41.35%的学生选择了“在导学案的指导下进行小组讨论和老师指导相结合”,28.8%的学生选择了“自己看书学习,有问题再请教老师”,29.74%的学生选择了“老师全程讲解”。说明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对老师还是比较依赖的,当然,也愿意在老师的指导下,依托导学案展开小组讨论。在语文阅读自主学习时,学生遇到困难时的一般做法,有57.76%的学生选择了“求助小组同学”,27.99%的学生选择了“求助于教师”。在学生喜欢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方式中,大部分学生更加倾向于“老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和“以学生为主的讨论交流”,占到68.7%。说明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更希望能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同时,也更期待老师在导学中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

显然,作为高中生,学生更愿意也更接受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拥有自我思考和体悟的时间,但同样也渴望在遇到疑难时可以与同学进行探究,或者得到老师的指导。这不但符合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规律,同样符合新课改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基本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主体地位认识比较明确,同时也认同教师的主导地位。那么,将课前预习、课中疑难的探究、课后复习形成文字形式的导学案,就是能够满足学生期待的、保证学生在各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有章可循、实现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载体。

(二)学生对导学案编写体制的评价。在“你使用的语文阅读课的导学案包括哪些部分”的提问中,重难点、课前准备、课堂研究、达标测试是导学案中最常出现的部分,占所有选项的80.45%。这一数据说明,老师们在编写导学案的过程中,都有比较明确的教学目标,并且能够比较清晰准确地在导学案中呈现出来,并且设计了一定的环节对课程知识的重难点进行了反复的强调。而情景创设、作业布置、学法指导是不常出现的部分,只占到总量的17.76%。

导学案学法指导的弱化,其实是弱化了导学案“导学”的作用,也就是弱化了学生自主学习这一个重要的环节。没有具体的学法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工作就很难说实现了课前预习的目标。学生在完成导学案的过程中得不到相应的学法指导,对即将展开的课程内容并没有明确的了解和认识,也很难实现课前预习效果的最大化,同时影响教师对学生学情的准确把握。有53.25%的学生在“你对老师每次发放的语文阅读教学导学案的总体满意程度上选择了“一般”。结合导学案的主体内容可知,导学案的设计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情景设置,导学案此时等同于一张张的讲义和练习,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对导学案失去兴趣甚至有厌倦情绪,这就违背了编写导学案的初衷。可见老师在设计导学案时,必须直面如何“导学”才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的兴趣这一重要问题,这也是导学案编写过程中必须突破的问题。

20.39%的学生在“你认为导学案在什么时间使用效果最好”的提问中,选择了“课前、课中、课后均使用”。说明学生在为何使用导学案、何时使用以及怎样使用导学案这些问题上,认识是不充分甚至是比较模糊的。其中的原因应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原因应该是:在课堂教学中担任着主导角色的语文教师,并没有透彻理解导学案的内涵,没有能够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导学案的使用进行正确引导。教师对导学案编写和使用的目的不能理解透彻,在课堂上的操作必定是失误连连,不能发挥导学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的效果。这一现象在“你的语文老师是否在语文课堂上配套使用导学案”有所体现,28.32%的学生选择“偶尔”,30.31%的学生选择了“很少”,只有37.89%的学生选择“经常”。教师对导学案的重视程度,也直接影响了学生对导学案的重视程度。

(三)学生使用导学案的体会。30.01%的学生在“老师设计的导学案中的各种知识点的内容讲解,是否注意培养了你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中,选择了“时而注意时而没注意”。显然,学生在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受不到教师设计导学案的初衷,感受不到导学案在阅读课文时给予他有效的帮助。导学案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反而成为学生手中一个可有可无的资料。

对于语文阅读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与同学合作探究、讨论问题以理解掌握知识的作用,30.59%的学生认为“相互启发,培养了能力”,36.26%的学生认为“有些作用”,但仍有将近30%的学生认为“仍然是形式主义,效果与以前差不多”。基于学案导学的合作课堂教学,并没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寻找到适合的合作方式,学生没有在合作讨论中得到自我提升,这也是导学案得不到重视、导学案的使用不到位的具体体现。

在语文阅读课上讨论时会出现的现象中,41.35%的学生选择了“讨论结果达成一致”,余下将近60%的学生选择了“讨论场面不热列,讨论不起来”或“难以达成共识,草草收场”又或者“讨论无秩序,乱轰轰”。可见课堂的讨论时常是以无效收场,这一方面反映了教师并未较好地在讨论环节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没能及时地对学生讨论冷场的情况给予引导;同时也反映了导学案的问题不适合学生讨论,导致讨论冷场。

27.76%的学生认为,导学案对语文的复习“很有帮助”,51.7%的学生选择了“一般”或“帮助不大”。对于课后如何使用导学案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导学案的设计并没有真正地体现课后复习的指导作用,教师的引导也是不到位的。有21.81%的学生认为导学案对他的最大帮助是“按照导学案预习,简单方便”,20.39%的学生认为导学案“训练了解题思路”。

24.93%的学生认为通过导学案养成了课前预习的习惯。也有31.73%的学生认为导学案的使用培养了查找资料、搜集信息的能力。8.78%的学生选择提高了合作学习的能力。35.8%的学生在老师使用导学案后,认为自身对语文阅读的兴趣有得到提高或者有所提高。学生在使用导学案之后,仍然能够感受到自身在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方面的收获,可见,使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是可行的。

(四)学生的评价和建议。对于导学案的教学方式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的评价和建议中,学生集中表达了如下观点:一是希望能够通过导学案的使用和合作课堂的学习,提升语文成绩和能力。二是导学案编写时重复的内容过多,形式较为固定,引导不足,更像是抛出题目供给学生解决,希望导学案的编写能有更多的新意。三是导学案中较难的题目,还是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的讲解。

综上所述,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的导学案,从编写到使用仍然存在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必须承认,导学案的使用适合于本校学生的学情。但是,导学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需要编写和引导导学案使用的语文教师在思想上对导学案在语文课堂上的使用要有高度的认同,需要教师在使用过程中掌握方式方法,需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体会到使用导学案的重要意义。

三、建议

针对当前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导学案的使用情况,我们提出了如下合理化的建议:

(一)教师应注重提高个人教学能力,打磨教学的各个环节。(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确保对导学案的使用目的理解透彻、高度认同。认真研究导学案的编写方法,力求编写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适合各种类型课堂的成型导学案模板。(2)积极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合作课堂教学形式为基础,以导学案为依托,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改进授课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使用导学案的兴趣。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3)注重引导。一是引导学生对语文课堂上使用导学案的意义有明确的认识,并力求得到学生对导学案使用的认同。二是引导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依托导学案进行预习、讨论展示和总结反思等工作。将导学案的作用最大化。三是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讨论、勇敢展示、敢于质疑,将学生的难点在课堂上得到最大限度地解决,让学生有收获,有成就感。

(二)学生应改变传统的学习习惯,主动参与课程学习。(1)学生要加强对导学案的理解和认同。课前要分配足够的时间完成导学案课前学习的相关内容。在课前对课堂内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对自己在预习时难以理解的内容务必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课堂学习时有个人专属的、明确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2)学生要培养乐于合作和分享的精神,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中的讨论环节。导学案的最佳载体是课堂中的合作讨论,只有勇于暴露问题,乐于合作和分享,才有可能在课堂中对课前疑惑的问题、课内的重难点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并且在讨论的过程中,实现听、说、读、写等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和提升。(3)要学会在课后将导学案功能最大化。导学案的使用分别体现在课前的自主预习、课中的讨论展示、课后的整理复习。学生往往会忽视对导学案的课后整理。实际上,经过课前的认真预习和课中的积极讨论,对于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应该说已经实现多次重复,学生在课后对导学案的整理,实则是对知识的整理和巩固。待到一段时间学习结束后,整理过的导学案将会是学生复习相应知识的重要载体。

(三)学校应重视导学案的使用,积极推进学案导学的进程。学校要给导学案的使用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一是要多方面给予教师相关的培训和学习的机会,让教师从理论的高度对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有更深刻的认识;二是要建立健全以导学案为依托的课堂评价体系,强化教师在课堂中正确使用导学案的意识。推广实用的课例,形成良好的教学风气。

中学教育调查报告范文6

1 调查研究目的

为了给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英语的方法和平台,使计算机英语更好地为专业学习服务。因此就需要英语教师在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进行专业英语教学时尝试了让行动导向走进课堂,走向教师,走向学生。而为了能更好地使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使教师更深入地运用,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我们对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软件方向、网络方向、数字媒体方向三个不同方向的在校学生和已经毕业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力求从中得到第一手资料,适应学生的需求,不断吸收,不断改进,让行动导向教学法更好地为计算机英语教学服务。

2 调查方法

1、座谈会:我们一是通过英语教师教研活动时间,二是通过课题组成员教研活动时间交流与研讨,了解英语教师在计算机英语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使用情况和使用效果,进行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进程。

2、问卷调查:我们通过对计算机专业不同方向的在校生和已经毕业进入社会各行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课堂中的应用情况与效果,以及对毕业生社会入职后的影响,以适时改进和完善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使用。

3 调查结果

1、调查教师掌握行动导向法在课堂中的应用情况结果如下:本职校英语教师现有20,在英语教学课堂中使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效果较好的有13人,基本能使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效果一般的有5人,在课堂上使用传统教学法,而非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有2人。

2、对计算机专业各方向在校生和已毕业学生的问卷调查情况结果如下: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中职英课堂比传统初中和中职英语课堂更有趣些;使得学生整节课专注在学习中的时间在20分钟以上,课堂知识掌握程度比原来更具针对性和牢固性;在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中职英语课堂上,学生的团队协作的意识和能力比以前更强。

3、整堂课的知识涵盖面不够广;对学生的关注度被削弱了,两极分化会更明显。

4 调查结果分析与对策

1、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重“行动”而轻“导向”:

行动导向教学法,要求教师必须为每次完整的课时设计一个既定的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边做边学。这就容易让教师的注意力过度集中在任务的设计上,而忽略了任务本身能否为每位学生提供均衡的能力培养机会。例如,一个合作小组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生A由于英语能力较强,一般情况下都会分配到最重要、最核心的任务,而促使该组能顺利完成任务;而学生B由于英语能力一般,就接到不是太难的任务而匆匆完成任务;而学生C由于英语能力较差,只能也只愿意接受轻而易举的任务,甚至因为小组的最终“利益”而分不到任务。长此以往,能力强的同学,得到培养的机会越多,能力自然会越来越强;而能力一般的同学,因为在任务过程中处于一种“吃了撑,不吃了饿”的状态,英语能力没有得到明显进步;最后是英语能力较差的同学,乐于置身于任务之外,最终“无所事事”,英语能力不但没有得到任务提高,更有甚者越来越依赖于同组其他成员而越来越无心向学。使得行动导向教学法只达“行动”不达“导向”的局面。

(2)重“纵向”而轻“横向”:

由于行动导向是以完成某项任务的方式来学习知识,而学生为了达成某一主题、某一项目的任务,而深入地进行学习和挖掘,因此,纵向的知识深度是达到了;但也正因了此原因,而忽视了知识的横向撒网,知识面不足。

(3)重“过程”而轻“效果”:

行动导向的课堂较传统教学课堂要“热闹”,这是学生都公认的优势。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各司其职”动手完成任务,大家都非常热衷于整个过程的展现。即使最后一个环节,会设计一个任务完成结果展示,但往往是“蜻蜓点水”,真正的重点和难点只突出不解决。

2、建构有效的教学策略:

(1)要?睦砺垩?习上升到意识行为:

在校英语教师不仅是在统一组织地教研活动上进行有关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理论学习,而且也勤于、乐于课后学习,因此,在理论的学习上不存在问题。但如何把这些理论学习上升到意识行为,就需要长期的实践与适时的完善,让理论转化为思想,再让思想转化为行动,最终落实在学生的学习上,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效果上。

(2)要学会“去糟粕,汲精华”地接受各种教学法,取长补短,综合应用:

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英语教师在使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教学时,除了能对此法运用自如,更应该考虑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知识水平和个性的差异,而“去其糟粕,汲其精华”地综合应用各种教学法,让学生的学习成果最大化为最终目标。只有教师明察课堂,适时调控,选择切实可靠的方法,才能有好的教学结果。

(3)计算机英语与专业课程的有效整合:

计算机英语这一课程,既有计算机科学的技术性又有英语的语法规则和语言特点。因此,在一些与计算机操作紧密联系的课程内容上,我们尝试了一些改革,即专业教师与英语教师一起授课,专业教师指导和解决专业、技术、实操问题,英语教师指导和解决英语的输入、输出和使用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既把握计算机英语内容有效整合,又能把教学手段、教学环节和教学环境进行整合;将计算机和英语这两门学科高效地、有机地进行结合、整合。

(4)变换教学场所,让英语课堂进驻电脑机房:

新形势,新环境,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下,可以将课堂搬到电脑机房或实训室,教师可以利用机房人手一台电脑的有利条件,边讲课,边演示,边指导;而学生也能利用老师所提供的各种辅助学习工具边学习,边操作,边解决问题,自主探究、自主完成任务。最终实现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培养融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解决了在课堂上无法讲解实际操作技能的问题。

(5)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